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秋天,是一個多情的季節,總能引起人們的諸多感懷。在湘江,毛澤東筆下的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在夔州,杜甫的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潯陽,白居易的秋“楓葉荻花秋瑟瑟”。那么,郁達夫筆下的秋是怎樣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郁達夫《故都的秋》。郁達夫學習目標1、梳理文脈,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感受散文的寫景之美。2、品讀文本,分析秋味的“清、靜、悲涼”的特點是如何通過景物表現出來的。3、品析語言意境,感知作者獨特的選材視角。郁達夫(1895-1945)其人
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1913年赴日留學,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創造社。1922年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后編《創造》季刊、《創造周報》等刊物。
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學、武昌師范大學等校任教。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從事報刊編輯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軍憲兵殺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認為“為民族解放殉難的烈士”。郁達夫代表作
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
中篇小說:《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達夫的散文帶有鮮明的自敘性質,充滿了熱情、濃郁、清新的情韻,毫不遮掩地表現了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在動亂社會里的苦悶心境,展現出一幅幅感傷、憂郁而又秀麗、雋永的情景交融的畫面。作者簡介
從1921年到1933年4月,郁達夫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進行創作。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6年2月離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作枯竭,過得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過程中,寫了許多游記,這是他在這段時期創作的主要收獲,為我國現代游記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美的散文——《故都的秋》。寫作背景預習檢查混混沌沌(
)
潭柘寺(
)槐樹(
)
掃帚(
)
落蕊(
)
一椽破屋(
)
廿四橋(
)
蟋蟀(
)
嘶叫(
)
房檁(
)平平仄仄(
)
普陀寺(
)
譬如(
)
頹廢(
)鱸魚(
)dùnzhèhuáisàozhouruǐchuánniànxīshuàisīlǐnzètuópìtuílú一、初讀感知1.“故都”指的是哪里?北平“故都”,曾作為元、明、清三朝都城,但這時國都在南京,因此北平被稱為故都2.“故都”即是“北平”,那么為何不以“北平的秋”作題目呢?(1)故都之稱,凸顯文化底蘊、歷史滄桑感(2)“故”,包含深切的懷念與眷戀之情一、初讀感知4.故都的秋在郁達夫的筆下呈現出怎樣的特點。(用原句來回答)5、開頭前兩段除了寫北國之秋,還寫了什么?有何作用?清、靜、悲涼慢、潤、淡突出北國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表達了對北國之秋的喜愛及眷戀之情。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對比3.梳理文章結構總分總1-2:寫作者對北國之秋、南國之秋的不同感受,抒發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13-14:總括全文,強調南國之秋不及北國之秋,直抒對北國之秋的眷戀。3-12:從記敘和議論部分描寫故都的秋天景象,贊美北國之秋。南方之秋:北國之秋:庭院秋景圖秋槐落蕊圖秋蟬殘聲圖秋雨話涼圖秋果奇景圖1.作者筆下描繪幾幅故都秋景圖?請分別給這幾幅畫面命名。
(五個字:xxxx圖”,3分鐘)(3—11自然段)2、選定你最喜歡的一幅圖,細細品位語言,看它是如何體現出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的?立足于文本,揣摩語句,不能做任何的架空分析和主觀猜測。小組討論,發揮集體力量。(5分鐘)注意細節描寫:動詞(聲音)、形容詞(顏色)......庭院秋景圖秋槐落蕊圖秋蟬殘聲圖秋雨話涼圖秋果奇景圖二、細讀文本,合作探究
庭院秋景圖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訓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本圖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如何體現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的?一椽破屋破舊、古老、滄桑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清爽、清明青天、靜謐破壁腰殘破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秋草蕭索、衰敗藍色或白色的牽牛花清冷(冷色調)(以動襯靜)角度:
表現手法:
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靜對、泡濃茶清閑、心靜庭院秋景圖清馴鴿的飛聲靜悲涼感官(視、聽)、色彩、動靜、細節、(人物活動)、煉字
視聽結合、動靜結合、反襯(以動襯靜)量詞:一椽、一碗、一坐、一絲一絲、幾根孤寂①主要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寫出了觀賞景物時的心態、動作,表現了作者
。
從這幅圖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境界?②因所描繪的景物無一不顯示出環境清幽、蕭瑟,透露出作者
。思考與探討清閑中的孤寂、落寞對故都之秋的熱愛之情
立足于文本,揣摩語句。角度:色彩、感官、動靜、細節、人物活動、煉字等
接下來,請同學們按照類似的鑒賞方法,賞析其中的兩幅圖景。秋槐落蕊圖秋蟬殘聲圖秋雨話涼圖秋果奇景圖清靜悲涼何處見清何處顯靜如何悲涼秋槐落蕊圖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輟。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秋槐落蕊圖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憂傷、落寞、悲涼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其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寧靜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細膩、清閑落寞、悲涼寫景角度:
觸景生情:由滿地的花蕊以及掃帚的絲紋,聯想到花朵凋謝,美好逝去,見此情景,
心生惆悵落寞之感,隱隱透出悲涼的感覺。
(營造出一種清閑靜謐的氛圍,抒發了悲秋之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還有細節描寫。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蟲。秋蟬殘聲圖冷清、悲涼安靜、寂寞描寫角度:(渲染)聽覺(以聲襯靜)本身就是一種悲涼
表現手法:
息列索落:細小瑣碎的雨聲(擬聲詞)秋雨話涼圖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了!”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都市閑人,咬著煙管、緩慢悠閑的聲調品秋味灰沉沉的天底下、一陣涼風青布單衣
清冷、清淡(冷色調)
清閑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
擬聲詞(靜)微嘆著互答著說:唉,天可真涼了(語氣詞)悲涼描寫角度:視覺、聽覺、細節、人物活動(對話)秋果奇景圖清、靜的淡色蒼涼、悲涼
北方的果樹,到秋天,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沙塵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Days。秋果奇景圖“秋果奇景”代表著豐收,代表著喜悅,從中又是怎樣透出“悲涼”的氣息?棗子樹淡綠微黃的顏色成熟至八九分清秋佳日
“淡綠微黃”的顏色是典型的秋的衰敗的顏色,所呈現出的是一種清、靜的淡色,它與作者對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獨特情感體驗相一致的。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對故都秋的眷戀,對故都秋的向往;
而作家的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寂廖、悲涼,而且全文的基調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思考:你認為郁達夫在文中是頌秋還是悲秋?
在故都,秋天可選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樣的香山紅葉,秀麗的北海公園,作者為何只選取這種冷色調的冷清悲涼之景呢?
王國維《人間詞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緣景入情,探究情因1、生活經歷:郁達夫三歲時,父親去世。1913年秋,,郁達夫赴日本留學,十年的異國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這種坎坷的經歷,不僅激發了愛國熱忱,也形成了其抑郁善感的性格。(郁達夫有缺點或錯誤,譬如貪戀自然和人間景色,敏感、天真(不成熟),對人對世,常常易于赤誠相待,遭受挫折時,又容易陷于感傷和悲憤。——袁慶豐《都達夫傳》)2、時代背景:此文寫于1934年,此時的中國,連年戰亂,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達夫也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飽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寫的心中的“悲涼”已不僅是故都賞景的心態,而是對整個人生以及民族命運的感悟。3、文藝追求: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由上海遷居杭州,在此期間郁達夫提倡靜的文學。4、文士悲秋:受中國文人學士的悲秋情懷的影響。
三、緣景入情,探究情因
“一切景語皆情語。”
文中的景物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實色彩,實際是北國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觀色彩與作者內心的主觀色彩的自然融合。
情景交融用心去感受秋天
作業(任選一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液壓與液力系統污染控制考核試卷
- 航空飛行器飛行器無人機搜索與救援考核試卷
- 肥料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考核試卷
- 外幣國際旅游個性化金融服務考核試卷
- 地毯國際貿易實務與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物聯網智能交通信號協調控制考核試卷
- 租賃設備的租賃模式創新與實踐考核試卷
- 苗木抗污染能力研究考核試卷
- 電視劇獨家網絡播放權授權與廣告植入協議
- 子女作息時間調整與生活教育服務協議
- 第18課《井岡翠竹》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MOOC】《思想道德與法治》(東南大學)章節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數學中的整體思想
- 康復醫學科疾病損傷急性期康復指南規范
- 部編版語文初一(下)期末復習:詞語成語運用檢測卷
- 《字體設計》模塊四 具象性變化設計技巧的訓練
- 國家開放大學《高等數學基礎》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Unit 4 Using Language》第2課時教學課件【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二冊人教版】
- 四川省地震災區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資料全套表格
- 自然辯證法概論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中小學實驗室危化品安全管理使用檢查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