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課件:狼瘡性腎炎完整版_第1頁
泌尿課件:狼瘡性腎炎完整版_第2頁
泌尿課件:狼瘡性腎炎完整版_第3頁
泌尿課件:狼瘡性腎炎完整版_第4頁
泌尿課件:狼瘡性腎炎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狼瘡性腎炎

lupusnephrits(LN)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臨床表現有多系統損害癥狀的慢性系統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體為主的大量不同的自身抗體。腎臟損傷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最常見及最嚴重的臨床表現之一。狼瘡性腎炎在狼瘡中的發病率為29-65%,

臨床狼瘡性腎炎的發生率與病程長短有關。確診SLE時,臨床LN為24.24%;半年后為42.42%;一年為61.29%;二年時為72.4%;四年時高達92.31%。可見SLE患者若不在早期死於腎外疾患,絕大多數病例最終都會發生狼瘡性腎炎一、病因病因不明,遺傳環境因素陽光:紫外線使皮膚上皮細胞凋亡,新抗原暴露成為自身抗原藥物、微生物病原體雌激素二、病理表現狼瘡性腎炎的病理學分型狼瘡性腎炎病理的特異性表現活動性病理損害與慢性病理損害I型輕微病變性狼瘡性腎炎II型系膜增殖性狼瘡性腎炎III型局灶性狼瘡性腎炎IV型彌漫性狼瘡性腎炎V型膜性狼瘡性腎炎VI型終末硬化性狼瘡性腎炎(球性硬化

90%)ISN/RPS

2003狼瘡性腎炎病理分型

光鏡:腎小球形態正常

免疫熒光:系膜區免疫復合物沉積此型少見輕微病變性狼瘡性腎炎(I型)

系膜增殖性狼瘡性腎炎(Ⅱ型)光鏡:僅見不同程度系膜細胞增生或系膜基質增多,僅有系膜區免疫復合物沉積電鏡或免疫熒光:除系膜區沉積物外,可存在很少量、孤立的上皮側或內皮下沉積物

II型系膜增殖性狼瘡性腎炎局灶性狼瘡性腎炎(Ⅲ型)

活動性或非活動性病變,受累小球<50%,病變呈局灶、節段或球性分布,毛細血管內或毛細血管外增生性病變均可出現,伴節段內皮下沉積物,伴或不伴系膜增殖性病變III型活動病變III型慢性化病變彌漫性狼瘡性腎炎(Ⅳ型)

受累腎小球≥50%。病變可表現為活動或非活動性、節段性或球性、毛細血管內或毛細血管外增殖。通常伴彌漫內皮下沉積物,伴或不伴系膜增殖性病變。彌漫性狼瘡性腎炎(Ⅳ型)節段性(S)——病變范圍不超過單個腎小球的50%球性(G)——病變范圍超過單個腎小球的50%彌漫性狼瘡性腎炎(Ⅳ型)Ⅳ-S(A):活動性病變——彌漫節段增殖性狼瘡性腎炎Ⅳ-G(A):活動性病變——彌漫球性增殖性狼瘡性腎炎Ⅳ-S(A/C):活動性和慢性病變并存——彌漫節段增殖伴硬化性狼瘡性腎炎Ⅳ-G(A/C):活動性和慢性病變并存——彌漫球性增殖伴硬化性狼瘡性腎炎Ⅳ-S(C):慢性非活動病變伴腎小球瘢痕形成——彌漫節段硬化性狼瘡性腎炎Ⅳ-G(C):慢性非活動病變伴腎小球瘢痕形成——彌漫球性硬化性狼瘡性腎炎IV型活動性病變IV型慢性化病變

膜性狼瘡性腎炎(Ⅴ型)

光鏡、免疫熒光或電鏡檢查見大部分腎小球存在彌漫或節段上皮側免疫復合物沉積,伴或不伴系膜病變SLEV

終末期硬化性狼瘡性腎炎(Ⅵ型)

90%以上腎小球球性硬化,無活動性病變SLEVI:Advancedsclerosislupusnephritis

90%ofglomeruligloballysclerosedwithoutresidualactivity

腎小管間質損害在SLE中相當常見光鏡:可見小管間質炎癥細胞浸潤,小管壞死,小管萎縮、TBM變厚及間質纖維化免疫熒光:可見沿TBM、間質、包曼氏囊及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沉積

狼瘡性腎炎的間質、小管損害間質損害程度與狼瘡性腎炎的病理分型有關:

Ⅳ型狼瘡性腎炎間質損害常見且程度較重;

III型狼瘡性腎炎也可發生,V型及II型少見狼瘡性間質腎炎:腎小球損傷并不重,小管間質損傷明顯

狼瘡性腎炎的間質、小管損害

狼瘡性腎炎的特異性病理表現光鏡:細胞數量多、免疫復合物沉積、蘇木紫小體、核碎裂、纖維素樣壞死及透明血栓。免疫熒光:“滿堂紅”:IgG、IgA、IgM以及C3、C4、C1q染色均陽性電鏡:廣泛的上皮下、內皮下及系膜區電子密集物沉積

SLE病理特點:

滿堂紅SLE病理特點:

滿堂紅SLE病理特點:

滿堂紅SLE病理特點:

滿堂紅SLE病理特點:

滿堂紅SLE病理特點:

滿堂紅腎組織活動指數評分標準評分1’2’3’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細胞增生(細胞數/腎小球)120-150150-230>230白細胞浸潤(/球)22-5>5核碎裂(%)*2<2525-50>50纖維素樣壞死(%)*2<2525-50>50內皮下透明沉積物(白金耳,%)<2525-50>50微血栓(%)<2525-50>50細胞性新月體(%)*2<2525-50>50間質炎性細胞浸潤(%)<2525-50>50動脈壁壞死或細胞浸潤如有:計2分腎組織慢性指數評分標準評分1’2’3’腎小球球性硬化(%)<2525-50>50纖維性新月體(%)<2525-50>50腎小管萎縮(%)<2525-50>50間質纖維化(%)<2525-50>50小動脈內膜纖維化如有,計2分NIH認為:活動指數超過12分,慢性化指數超過4分,是預后不良的標志病理類型的轉變III型II型

IV型V型發生轉型1.出現活動性尿沉渣改變2.蛋白尿明顯增加,甚至出現NS3.血清肌酐升高重復腎活檢,明確病理改變,調整治療方案三、臨床表現狼瘡性腎炎的發病特點狼瘡性腎炎的腎外表現狼瘡性腎炎的腎臟損害不同類型狼瘡性腎炎的臨床表現狼瘡性腎炎的發病特點52%先有腎外癥狀,后有腎臟表現48%以腎臟為首發II、III型多以腎外起病重型腎臟首發比例高

狼瘡性腎炎的腎外表現皮膚:光過敏、蝶形或盤狀紅斑,皮疹關節:紅、腫、熱、痛多漿膜腔積液:胸膜、心包等中樞神經系統:狼瘡性腦病心、肺臟及消化系統血液系統: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狼瘡性腎炎的腎臟損害臨床特點臨床表現多樣化:從無癥狀蛋白尿到RPGN伴有腎外臟器損害病情活動與緩解反復治療合并癥發生率高狼瘡性腎炎的腎臟損害蛋白尿是LN最常見表現蛋白尿程度反映腎小球血管襻受累范圍尿蛋白變化可判斷治療反應尿蛋白是否緩解與預后有關24h尿蛋白測定為金標準:在決定治療前需要連續測定2-3次作為基礎值,避免檢驗誤差狼瘡性腎炎的腎臟損害血尿

血尿多與蛋白尿并存。單純血尿少見(僅占1.8%),且主要見于系膜增生性病變,增生伴膜性病變(V+IV/III)者無單純血尿型肉眼血尿發生率并不低(占9.9%)。大量血尿和肉眼血尿反映腎小球血管襻節段或彌漫增生、襻壞死和新月體形成,主要為III,IV型,或合并V型者血尿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應腎臟病變的活動性狼瘡性腎炎的腎臟損害管型尿

主要為顆粒管型,大量血尿時可出現紅細胞管型狼瘡性腎炎的腎臟損害高血壓

15%—50%的患者存在高血壓,且與腎臟損害的嚴重程度有關。腎內血管病變患者高血壓發生率明顯增高,甚至出現惡性高血壓。狼瘡性腎炎的腎臟損害急性腎功能不全腎小球病變(增生性炎癥、彌漫性新月體形成、血管襻壞死)血管病變:TMA、腎靜脈血栓、腎動脈血栓小管間質性病變(藥物,或SLE所致)腎前性或腎后性狼瘡性腎炎的腎臟損害血栓性微血管病90%以上有腎功能不全,半數需腎臟替代治療貧血嚴重90%合并高血壓需要血漿置換或免疫吸附腎活檢風險大狼瘡性腎炎的腎臟損害慢性腎功能不全活動病變未得到有效控制,進入慢性腎功能不全。8%-15%LN患者最終進展至終末期腎病Ⅰ型:尿檢查及腎功能均正常Ⅱ型:腎外癥狀較為突出,面部紅斑、關節炎、發熱、溶血性貧血發生率最高,抗dsDNA陽性率、低C4血癥比例最低,腎損害以非腎病性蛋白尿或單純血尿為主。

臨床病理之間聯系

臨床病理之間聯系Ⅲ型關節炎、皮膚血管炎和血清中ANCA陽性率高,腎損害以血尿為主,毛細血管襻內皮細胞損害較為突出Ⅳ型漿膜腔炎、抗dsDNA抗體和低C4血癥陽性率最高,腎損害常伴有高血壓、嚴重(肉眼)血尿伴大量蛋白尿,急性腎功能不全

臨床病理之間聯系Ⅴ型腎外癥狀最輕,主要表現為單純蛋白尿或伴少量血尿,容易發生腎靜脈血栓、肺動脈栓塞,抗dsDNA抗體陽性和低C4血癥比例低VI型

以高血壓,GFR下降為明顯特征、尿檢有少量蛋白或沉渣、血清抗體滴度不高四、實驗室檢查一、自身抗體:(一)抗核抗體譜1.抗核抗體(ANA):見于所有SLE患者,診斷指標,與病情程度和活動性無關2.抗dsDNA抗體:標志性抗體,動態變化判斷活動性,IV、III型陽性率和滴度高于V型3.抗ENA抗體

抗Sm抗體:特異性99%,敏感性25%,不代表疾病活動性抗RNP抗體:陽性率40%,與雷諾現象和肌炎相關

抗SSA抗體:SLE合并干燥綜合征

抗SSB抗體:臨床意義同抗SSA抗體,陽性率低(二)抗磷脂抗體:與腎臟和血管血栓形成有關(三)ANCA與襻壞死、新月體有關,III型陽性率高(四)抗組織細胞抗體:抗紅細胞膜抗體、抗血小板相關抗體、抗神經元抗體(五)其他:RF

二、補體C3下降:發生率高,活動指標

C4下降:活動指標,III、IV、V+IV陽性率高三、狼瘡帶試驗

免疫熒光法檢測皮膚的真皮和表皮交界處有否免疫球蛋白沉積。陽性率50%,活動性指標四、腎活檢病理對狼瘡腎炎的診斷、治療和預后估計均有價值五、X線及影像學檢查X線平片、MRI、CT有助于早期發現器官損害

五、狼瘡性腎炎的診斷凡青年、中年女性患者有腎臟疾病的表現,伴多系統病變,特別是發燒、關節炎、皮疹、血沉增快、貧血、血小板減少及γ球蛋白增高者,均應懷疑本病,應常規檢查有關免疫血清學指標。199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修訂的SLE診斷標準標準定義1.顴部紅斑遍及顴部的扁平或高出皮膚固定性紅斑,常不累及鼻唇溝部位2.盤狀紅斑隆起紅斑上覆有角質性鱗屑和毛囊栓塞,舊病灶可有皮膚萎縮性瘢痕3.光敏感對日光有明顯的反應,引起皮疹【依據病史和(或)醫師觀察】4.口腔潰瘍口腔或鼻部無痛性潰瘍5.關節炎非侵蝕性關節炎,累及2個或2個以上的周圍關節,特征為關節腫、痛或滲液6.漿膜炎胸膜炎:胸痛、胸膜摩擦音或胸膜滲液或心包炎:心電圖異常,心包摩擦音或心包滲液7.腎臟病變蛋白尿:定量>0.5g24h,或尿常規蛋白>+++

管型:可為紅細胞、血紅蛋白、顆粒管型或混合管型8.神經系異常抽搐:非藥物或代謝紊亂(如尿毒癥、酮癥酸中毒或電解質紊亂)所致精神病:非藥物或代謝紊亂(如尿毒癥、酮癥酸中毒或電解質紊亂)所致9.血液學異常溶血性貧血伴網織紅細胞增多或白細胞減少<4*109L,至少2次或淋巴細胞減少<1.5*109L,至少2次或血小板減少<100*109L(除外藥物影響)10.免疫學異常抗dsDNA抗體陽性或抗Sm抗體陽性或抗磷脂抗體陽性(包括抗心磷脂抗體、狼瘡抗凝物或梅毒血清試驗假陽性至少持續6個月)11.抗核抗體在任何時候或未用藥物誘發“藥物性狼瘡”情況下,抗核抗體滴度異常11項標準符合4項或以上即可診斷SLE,4項中包含第7條即可診斷為LN

SLE疾病活動指數(SLE-DAI)

抽搐8分新出皮疹2分精神異常8分脫發2分腦器質性癥狀8分發熱1分視力下降8分粘膜潰瘍2分顱神經受累8分白細胞尿4分狼瘡頭痛8分管型尿4分腦血管意外8分血尿4分血管炎8分蛋白尿4分關節炎4分血小板減少1分肌炎4分白細胞減少1分心包炎2分dsDNA升高2分胸膜炎2分補體下降2分結果評定:根據患者前10天內是否出現上述癥狀而定分,總分≥10分考慮為疾病活動

總分

六、狼瘡性腎炎的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療目標:控制狼瘡活動,減少蛋白尿,降低復發率,降低死亡率和ESRD的發生以及減少藥物副作用。治療原則:疾病活動且病情重的患者,予強有力的藥物控制,病情緩解后,則接受維持性治療。治療需根據臨床和病理進行個體化治療。非特異性治療羥氯喹降低LN的發病率及復發率延緩ESRD的進展減少血管栓塞具有調脂作用用法:0.2-0.4g/d非特異性治療ACEI或ARB

控制血壓、降低蛋白尿其它他汀類藥物調節血脂碳酸氫鈉糾正代謝性酸中毒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免疫抑制治療-I型LN

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取決于腎外狼瘡的臨床表現免疫抑制治療-II型LN根據蛋白尿情況及全身狼瘡活動性,采用不同治療1,尿蛋白<1g/d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取決于腎外狼瘡的臨床表現2,尿蛋白1-3g/d

可考慮使用激素:強的松10-15mg/d

免疫抑制治療-II型LN3,尿蛋白

3g/d

1)單用激素或聯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CNI)

2)以下情況給予大劑量激素:MP0.5/d*3天,口服強的松20mg/d10mg/d

嚴重狼瘡活動:血細胞減少(溶貧\血小板減少)、心肌炎、心包炎、狼瘡性肺炎、肺出血、狼瘡性腦病

免疫抑制治療-III型和IV型LN誘導治療:盡快控制炎癥,爭取完全緩解,療程3-6個月維持治療:長期保護腎功能,減少復發免疫抑制治療-III型和IV型LN誘導治療-甲強龍沖擊治療適應癥:1.活動性III,IV,臨床表現為RPGN、急性腎炎綜合征、腎活檢腎小球有大量細胞浸潤及免疫復合物沉積,尤其伴細胞性新月體、袢壞死。2.伴發:嚴重血細胞減少、狼瘡性腦病、心肌炎、心包炎、狼瘡性肺炎、肺出血(需排除感染)及嚴重皮損用法:MP0.5-1.0g/d,3天根據病情需要一周后可重復免疫抑制治療-III型和IV型LN誘導治療-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激素與環磷酰胺(CTX)聯合治療激素用法:強的松1mg/(kg.d)x8周,6-12個月內逐漸減量至5-10mg/d長期維持CTX用法:大劑量靜脈CTX誘導治療:0.5-1.0g/月,6月小劑量靜脈CTX誘導治療:每2周500mg6次,共3個月口服CTX:1-1.5mg/(kg.d)(最高至150mg/d),共2-4個月免疫抑制治療-III型和IV型LN使用前提:

WBC>3000/mm3,CD4+T細胞>200/mm3、肝功能正常、無感染CTX劑量調整:a,腎功能不全者CTX劑量減半

b,首劑CTX沖擊后7-10d,如果WBC>4000/mm3,下次劑量增加(11.2)

如果WBC<3000/mm3,下次劑量減少(0.6g)

如果WBC<1500/mm3,停用CTXc,充分水化,定時排尿,感染時暫緩沖擊免疫抑制治療-III型和IV型LN激素與霉酚酸酯(MMF)聯合治療激素用法:強的松1mg/(kg.d)x8周,6-12個月內逐漸減量至5-10mg/d長期維持MMF用法:1.5-2.0g/d,根據血藥濃度調整劑量,誘導療程6-9月,可延長至12月MMF劑量調整:a,有嚴重消化道癥狀,MMF劑量減半

b,如果WBC<3000/mm3,劑量減半如果WBC<2000/mm3,停用MMF免疫抑制治療-III型和IV型LN維持治療:激素用法:小劑量強的松10mg/d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AZA):1.5-2.5mg

/(kg.d)MMF:1-2g/dCTX每3月一次免疫抑制治療-III型和IV型LN維持治療療程在完全緩解后,建議維持治療至少持續1年以上,而后考慮減少免疫抑制劑劑量若在維持治療減量時出現腎功能惡化和(或)蛋白尿增多,建議將免疫抑制劑劑量增加至初始控制LN的劑量維持治療12個月仍未達到完全緩解,在改變治療方案前可考慮重復腎活檢免疫抑制治療-V型LN

治療原則:1)治療目標在于減少蛋白尿,降低腎病綜合征導致的血栓和心血管并發癥2)盡可能應用ACEI/ARB減少蛋白尿3)控制血壓(<130/80mmHg)4)控制高脂血癥:他丁類降脂藥免疫抑制治療-V型LN

非腎病范圍蛋白尿羥氯喹、腎臟保護治療、根據腎外狼瘡活動給予免疫抑制治療腎病范圍蛋白尿激素加免疫抑制劑(CTX、CNI、MMF或AZA)免疫抑制治療-VI型LN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取決于腎外狼瘡的臨床表現降蛋白、降壓以及腎臟保護治療,保護殘腎功能,延緩ESRD進展多靶點治療方案(MMF+FK506+Pred)

優點:不同藥物在不同靶點可以起協同的治療作用各種藥物劑量減半,減少不良反應及毒性FK506與MMF并用可以增加后者的血藥濃度,提高療效方案FK506:4mg/d(bloodconcentration:5-7ng/ml)MMF:1.0g/d(bloodconcentration:20-40mg.hr/L)MP.IV.0.5g/d×3;

Pred.0.6mg/kg/d×4wks;graduallytaperedto10mg/d狼瘡腎炎的臨床緩解誘導治療的目標是達到臨床緩解

完全緩解(CR)與部分緩解(PR)緩解的標準(不統一)

CR:尿沉渣無細胞和管型,蛋白尿和SCr正常,無腎外活動,血清學指標正常PR:尿蛋白下降超過50%且<1.5g/d,SCr不超過基線25%達到緩解后應轉入維持期治療治療是否獲得緩解影響遠期預后持續的蛋白尿(通常<2g/d)可由不可逆的腎小球基膜損傷所致,而非免疫性損傷,應進行腎活檢評估狼瘡腎炎的復發復發是LN的重要臨床特征,影響病人遠期預后復發率與治療方法和病理類型有關復發的危險因素流行病特征:年輕、男性、黑人疾病活動性:重型LN、活動分數高治療:治療延誤(>5m)、緩解延遲、部分緩解實驗室檢查:低補體C4、ds-DNA滴度升高狼瘡腎炎的復發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后的LN復發,應重新開始誘導治療及維持治療,可參考之前有效的方案。若重新應用原治療方案將使患者面臨環磷酰胺累積過量的風險時,建議換用非環磷酰胺的初始治療方案LN復發時若考慮病理分型有所改變,或不能確定血肌酐升高和/或蛋白尿的加重是由于疾病活動還是慢性病變導致時,可重復活檢難治性疾病的處理在完成初始治療后,對血肌酐和/或蛋白尿仍持續惡化者,應考慮重復腎活檢來區分是活動性病變還是疤痕性(慢性)損傷對血肌酐和/或蛋白尿持續惡化、且腎活檢顯示仍有活動性病變者,應使用初始誘導治療的替代方案對于那些用了不止一種推薦的初始誘導方案但仍然沒有效果的耐藥患者,建議考慮用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系統性紅斑狼瘡和血栓性微血管病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中,無論是否伴有狼瘡腎炎,如果存在抗磷脂綜合征累及腎臟的情況,應該使用抗凝治療(目標:國際標準化比值INR2-3)。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伴隨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者,治療原則同特發性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應使用血漿置換療法血漿置換對于激素和免疫調節藥物抵抗狼瘡中樞受累災難性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血栓性微血管病導致的急性腎損傷狼瘡性腎炎和妊娠達到完全緩解至少6個月以上可考慮妊娠在妊娠期間,不使用環磷酰胺,霉酚酸酯,ACE-I和ARB在妊娠期間,可以繼續使用羥氯喹使用霉酚酸酯治療狼瘡腎炎的患者,在妊娠期應將藥物轉換為硫唑嘌呤。狼瘡性腎炎和妊娠狼瘡腎炎患者如在妊娠期間復發,應該接受糖皮質激素的治療,同時根據復發的嚴重程度,必要時可考慮使用硫唑嘌呤治療如果患者在妊娠期間正在接受糖皮質激素或者硫唑嘌呤治療,在妊娠期間以及分娩后的至少3個月內不應將藥物減量。建議在妊娠期間可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以降低胎兒流產的風險。七、預后臨床指標:性別(男性預后差)、大量蛋白尿、高血壓、血清肌酐升高、貧血、血小板減少、低補體血癥、抗dsDNA抗體高滴度陽性病理:細胞性新月體、腎小球硬化程度、間質纖維化比例、腎臟血管病變病理類型:I、II型預后較好,V型腎功能減退相對較緩慢,IV型預后較差病例1女性64歲因“雙下肢浮腫3月,胸悶、氣促1周”入院既往史:患者有反復胸悶、氣促史10年,未明確診斷查體:神清,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羅音,心率96次/分,律齊,雙下肢II水腫入院前查心電圖:ST-T改變入院診斷: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尿常規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1.39g/24H,腎功能肌酐62umol/L,尿素氮11.2mmol/L,血常規:白細胞計數:3.27×10^9/L,紅細胞計數:3.17×10^12/L,血紅蛋白:85.0g/L,血小板計數:73.0×10^9/L,血常規:白細胞計數:4.66×10^9/L,紅細胞計數:3.27×10^12/L,血紅蛋白:88.0g/L,血小板計數:93.0×10^9/L,補體C3:0.36g/L,補體C4:0.07g/L抗ds-DNA陽性,抗ANA抗體1:100、1:300陽性抗核提取物抗體測定:ENA-nRNP:*陽性*,ENA-Sm:陰性,ENA-SSA:陰性,ENA-SSB:陰性心超:微量心包積液、主動脈鈣化,少量三尖瓣反流,左室舒張功能減低,射血分數60%;胸部CT:兩肺炎癥,雙側胸腔積液,心臟增大,心包積液最終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病例2一般情況患者男性27歲因“雙下肢及顏面浮腫5天”入院否認既往有慢性疾病及手術外傷史;否認傳染病史;否認藥物食物過敏史;否認家族性遺傳性疾病史體檢:神清,輕度貧血貌,面部見散在紅色丘疹,雙肺呼吸音低,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齊,各瓣膜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無壓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動性濁音(+),雙下肢II浮腫實驗室檢查尿液分析:尿蛋白3+,鏡檢紅細胞++/HPF,尿比重1.015,鏡檢白細胞+/HPF;24小時尿蛋白定量:11.43g/24H血細胞分析:紅細胞計數3.91*10^12/L,血紅蛋白109.0g/L,白細胞計數6.83*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數4.61*10^9/L,中性粒細胞67.5%,血小板289*10^9/L腎功能:肌酐131umol/l,尿酸348umol/L,尿素氮8.50mmol/L;白蛋白18g/L肝功能:正常血脂:總膽固醇5.40mmol/L,甘油三酯1.85mmol/L,體液免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