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_第1頁
立足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_第2頁
立足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_第3頁
立足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_第4頁
立足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立足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廣州市白云區橫沙小學謝孔敏摘要:“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必須首先從閱讀教學上下足功夫。尤其要做好這三個方面的功夫:通過閱讀,積累語言;通過閱讀,培養語感;通過閱讀,訓練表達。關鍵詞:閱讀語言積累語感表達為什么有的孩子讀了很多書,卻依然寫不好作文?為什么作文課上老師講了很多寫作的方法,卻仍然有很多孩子不會寫?問題的根源不在孩子笨,而在于課堂上閱讀基礎沒打好。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必須首先從閱讀教學上下足功夫。尤其要做好這三個方面的功夫:通過閱讀,積累語言;通過閱讀,培養語感;通過閱讀,訓練表達。通過閱讀,積累語言良好的語言表達離不開充足的語言儲備。郭沫若詩云:“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大詩人杜甫也曾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詩句都道出了積累對語言表達的重要意義。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積累的內容不僅包括好詞佳句、精彩片斷、成語、歇后語、格言、古詩詞等語言材料,還包括課文中典型的表達范式,而表達范式的積累主要靠課堂練筆或寫作實踐中形成。積累語言的有效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誦讀式積累誦讀記憶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正如古人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小學生正處于記憶力的黃金時期,多讀、多背一些精品語言,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朗讀還是背誦,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不求甚解地讀背,不僅記憶的效果會大打折扣,而且很難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的。此外,誦讀的時候,除了注意語氣、語速、停頓和重音,不妨邊讀邊想象文字描述的畫面,再加上相應的表情和動作。比如:小雞用力一撐,把雞蛋殼撐破了。在讀這個句子的時候,我先讓學生體會小雞的心理變化,然后讓學生邊讀邊做了一個“撐”的動作,“撐”字讀得特別大聲,好像很用力的樣子,接著讀出小雞破殼而出興奮的心情。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因情景的再現、表演的形式而被調動起來,不僅讀得興趣盎然,對文字的理解和記憶也格外深刻。(二)聯想式積累聯想式積累主要指閱讀的過程中由一個詞或句子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多個詞或句子。例如讀到“垂頭喪氣”這個詞時,可以讓學生聯想還有哪些詞是表示心情不好的?表示心情很好的詞語又有哪些呢?彎彎的月亮除了像小船,還可以像什么?這樣的積累方式類似于“頭腦風暴”,學生很感興趣,能在短期內大大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三)主題式積累主題式積累指的是圍繞某一個課文主題或單元主題進行的主動積累。聯想式積累主要在課堂即興完成,主題式積累則主要在課后完成,內容也更加豐富。例如學了關于“春天”的古詩之后,我開展以“春天”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搜集關于“春天”的其它詩歌、散文、格言、歌曲、攝影作品等,然后用一節課的時間給學生展示,大大地豐富了學生對“春天”的理解。(四)情境式積累情境式積累顧名思義是讓學生在一定語言情境中積累語言。情境中積累的語言會讓學生的印象更深刻。李吉林老師在教《荷花》第二自然段時給出這樣句式:我站在荷花池邊看,看到(碧綠)的荷葉(滾動著晶瑩的露珠),又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風中跳舞),還看到(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瓏)。李老師先要求學生用“又……還……”說一個完整的復句,把句子說具體,說生動,然后指點什么是“色彩美”、什么是“姿態美”。這種語言訓練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還讓學生學會從“色彩”和“姿態”兩方面去觀察事物,可謂一舉兩得。二、通過閱讀,培養語感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貯備足夠的詞匯外,還必須培養學生的語感。所謂語感,簡而言之指的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敏銳的感受能力,是一個人語言素質的直接反應。葉圣陶在《文心》中說:“強烈敏銳借景抒情、語序倒置、設置懸念、點面結合、開門見山、首尾呼應等等。很多課文的寫作手法的特點不止一個,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挖掘最具有核心語用價值的一點進行訓練,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表達能力。最具有核心語用價值的寫作手法一定是具備統領功能和遷移價值的。比如王崧舟老師在上《長城》一課時就抓住結構上“先寫見聞,后寫聯想”的特點,引導學生做出了這樣的聯想:站在長城上,扶著成排的垛子,望著高聳的城臺,很自然地想起那些堅守邊關的將士們。在這里,讀寫之間得到了有效的互動,語感在寫作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鞏固。通過閱讀,訓練表達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具備良好的語感已經為語言表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始終離不開語言實踐。正所謂“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閱讀課本身就離不開語言表達,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閱讀課這個大舞臺,將語言表達訓練進行到底。通過閱讀,訓練表達,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仿寫中學習語言兒童學習語言始于模仿。剛學習寫作的孩子往往有“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仿寫不失為一種習作起步的好方法。仿寫不是抄寫,而是讓學生仿語言、仿思路、仿寫作方法。當學生能獨立寫作時,老師就應該讓學生放開筆墨,大膽地去寫。仿寫可以從模仿說話學起。課文中的精彩詞句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比如《秋天》一文有許多精彩的修辭,我讓學生模仿“果園里,蘋果的臉漲得通紅。石榴笑得咧開了嘴。”的句式說說果園里其它水果的樣子,經過對插圖的觀察,學生們紛紛說出“大鴨梨挺著黃澄澄的大肚子。”“柿子姑娘胖得羞紅了臉。”“橘子兄弟你推我擠地跟人打招呼。”等句子。這類模仿性的語言練習,能有效訓練學生語言的規范性和豐富性。除了仿語言,仿思路、仿表達方法也是常用的仿寫形式。比如學了《美麗的大興安嶺》可讓學生模仿課文總分總、首尾呼應的結構來寫寫自己的家鄉,《鳥的天堂》一文中“點面結合”、《窮人》一課中的心理描寫等都可以讓學生隨堂仿寫學以致用。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本來就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只有平常訓練得多,表達起來才會得心應手。(二)想象中發展語言《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任何創造都離不開想象,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語言才會更豐富、更具創造性。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想象還原、補白、續述、聯想等方式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讓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得到充分地發展。例如在上《小英雄王二小》一課時,我特意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問題一:“掃蕩”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語言描繪敵人在王二小的家鄉“掃蕩”是怎樣的情景嗎?問題二:敵人想叫王二小帶路,會怎么說?王二小又會怎么回答?問題三:王二小給敵人帶路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問題四:敵人氣急敗壞地殺害了小英雄王二小,你能想象敵人“氣急敗壞”的樣子嗎?他們的表情怎樣?動作怎樣?還會說些什么?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課文很多點都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但也不能為了想象而想象。語言文字的訓練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一定要緊扣課文的重點、難點,否則會導致偏離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無法完成。(三)情境中創造語言真實的語言表達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情境教學研究專家李吉林老師曾指出:“情境是‘兒童言語的發源地’,‘情境’是發展語言不可缺少的廣闊場景。”課堂上,我們可借助語言描述、圖畫、音樂、視頻、實物等媒介來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話可說。例如魏星老師在執教《狐貍與葡萄》這則寓言時創設下面的問題情境:假如葡萄架上的一只麻雀看見了,告訴他這葡萄是甜的,面對這尷尬的情景,狐貍又會怎么酸溜溜地說呢?竇桂梅老師執教《圓明園的毀滅》時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如果歷史可以改寫,現在我們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體驗。如果你是皇帝或大臣,士兵或普通的老百姓——面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行徑,你會怎么做?除了通過通過模仿、想象、創設情境進行表達訓練,質疑、答問、交流、討論、概括、復述、辯論、評論、抒發感受等都是訓練表達的有效方式。綜上所述,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培養和語言表達的訓練,而閱讀教學恰恰為學生積累語言、培養語感、進行表達訓練提供了良好平臺,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閱讀教學這個平臺,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