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的素材(三篇)_第1頁
歷史典故的素材(三篇)_第2頁
歷史典故的素材(三篇)_第3頁
歷史典故的素材(三篇)_第4頁
歷史典故的素材(三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歷史典故的素材(三篇)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測、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大量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共享閱讀。

歷史典故的作文素材篇一

戴震十歲才會說話,但他能“過目成誦〞,學習知識喜歡追根究底,敢于懷疑和批判傳統的經典。他在私塾學習時,聽老師講授《大學章句》。講完《右經一章》,老師說:“這一章是孔子的話,由曾子記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戴震問道:“老師,憑什么說這一章是孔子的話又由曾子記錄的`?又憑什么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老師告訴他:“這是先儒朱熹的解釋里寫的。〞

他又問:“朱熹是什么時代的人?〞

老師答:“南宋。〞

他追問:“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時代的人?〞

老師答:“東周。〞

他又追問:“周與宋相距多少時間?〞

老師答:“大約兩千年吧!〞

戴震接著又問:“既然時間相距這么遠,那朱熹怎么會知道兩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師無言以對。

歷史典故的作文素材篇二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拘押,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假使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范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見面,并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伙兒湊個喧嚷。〞說罷,真的叮囑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并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見面,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里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驚詫,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錄下來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見面。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扎在鄰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生怕也得不到低廉,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說。〞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終究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訪,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就敢當面責怪他。怎么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由于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擾趙國,就由于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擾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愿容讓點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里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么容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迅速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謝了,怎么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沖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后,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歷史典故的作文素材篇三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鐘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來鐘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肚f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行,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自身仍舊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后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后宮,即后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后,備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云:“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蹤跡之態十分傳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后主的妹妹樂昌公主。恐國破后,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隋滅陳后,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徐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仆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后,大為感動,終究讓他們夫婦團聚。

后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后重新團聚。

東晉政治家謝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后大加贊揚,夸獎侄女才思非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

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

唐詩人崔護,清明獨游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神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余,乃題詩于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后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后來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燭夜游〞喻及時行樂。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如宋嚴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說;“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長干行》中描寫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從住地長干跋涉數百里遠路,到長風沙迎接丈夫。詩的開頭回憶他們從小在一起親昵的嬉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后來,用“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來說明天真、純潔的感情長遠深厚。

北宋大臣王珪的綽號是“三旨宰相〞,他執掌大權16年,守成而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