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_第1頁
第十四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_第2頁
第十四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_第3頁
第十四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_第4頁
第十四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第14

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課標要求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了解鴉片戰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叁壹貳大沖擊下的微瀾——師夷長技大變局下的激蕩——中體西用大危機下的變革——維新變法1792年英國馬嘎爾尼使團覲見乾隆皇帝壹大沖擊下的微瀾——師夷長技“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國內也”——【宋】石介《中國論》……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爾國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并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與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與爾國亦殊覺無益。……。——乾隆帝給英國的圣旨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鴉片戰爭是中西之間的武力較量和競爭。從來是朦朧一團的“泰西”,展現在中國人眼前的第一個形象就是堅船的迅速,利炮的聲勢。……兩千年來傳統的夷狄觀念在他們頭腦里開始動搖了。——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壹大沖擊下的微瀾——師夷長技1、背景(1)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崛起,不斷對外侵略擴張。(2)清政府閉關自守,虛驕自大,對西方情況一無所知。(3)鴉片戰爭使有識之士萌發向西方學習的思想。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壹大沖擊下的微瀾——師夷長技1、背景2、代表(1)林則徐編譯:《四洲志》《各國律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四洲志》世界地理、歷史和政情,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的世界地理志。壹大沖擊下的微瀾——師夷長技1、背景2、代表(1)林則徐(2)魏源編撰:《海國圖志》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海國圖志》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夷之長技:戰艦、火器、養兵練兵之法。壹大沖擊下的微瀾——師夷長技魏源與《海國圖志》《海國圖志》目錄第一部分:籌海篇,討論鴉片戰爭之得失;第二部分:地圖冊,展示完整的世界概念;第三部分:各國地理、沿革、政治、物產;第四部分:表,各國教門、歷法、紀年;第五部分:各國資料匯編;第六部分:西洋船、炮、機械圖說;第七部分:地球天文合論。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國圖志·序》

師夷長技以制夷

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魏源《海國圖志·議戰》

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向西方學習有重要啟迪作用。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日本:天書中國:禁書2年15版,書價漲4倍政軍商學界必備書天皇稱等同英國大憲章佐久間象山20萬字筆記私塾以之為教材十年刊6版國內印刷僅千冊大多士大夫不知為何物官方嚴格查禁書成二十載,世局如故二十年后,幾近絕版1、背景2、代表(1)林則徐(2)魏源編撰:《海國圖志》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啟迪思想解放。學習西方停在器物層上,沒能付諸實踐。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積極:局限:壹大沖擊下的微瀾——師夷長技1、背景:內憂外患。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歷史的悲劇,在第一次襲來的時候,人們往往驀然麻木,當再次襲來的時候,人們才會感到切膚之痛……貳大變局下的激蕩——中體西用1、背景2、代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地主階級洋務派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貳大變局下的激蕩——中體西用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貳大變局下的激蕩——中體西用

“中國文武制度(政治軍事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兵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武器),預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先進機器),師其法(先進技術),而不必盡用其人。”

——《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1862年

無形之巧(中國的倫理道德)勝于有形之巧(西洋技藝)萬倍也,何必見異思遷,用夷變夏哉!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1、背景2、代表3、內容(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體:以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立國之本,肯定封建制度。西用:采用西方近代科技,維護清朝統治。實質: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目的:維護清朝統治。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貳大變局下的激蕩——中體西用曾國藩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子,由裱糊匠東貼西補,居然成一凈室,雖明知為紙片裱糊,然究竟決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風小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撐對付。乃必欲雙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等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李鴻章李鴻章三十年洋務,竟毀于甲午一旦!泱泱之天朝,竟敗于彈丸東夷!從天朝危機,急轉到民族危亡!悲情恐慌——原載于1898年法國《小巴黎人》雜志

問題:根據材料思考:跟洋務派相比,鄭觀應在“富強之本”的認識上有什么新的主張?學習科學技術學習政治制度“乃知其治亂之源,富強之本,不盡在船堅炮利,而在議院上下同心,教養得法。興學校,廣書院……育才于學堂,論證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一心,……此其體也。輪船火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

——鄭觀應叁大危機下的變革——維新變法1、早期(1)條件:洋務運動的開展,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2)代表:王韜、鄭觀應。(3)內容①經濟:發展民族工商業,與外國商戰。②文化: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③政治: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19世紀六七十年代叁大危機下的變革——維新變法1、早期(1)條件:洋務運動的開展,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2)代表:王韜、鄭觀應。(3)內容(4)作用①局限: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更沒有付諸行動。②積極:為康梁維新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19世紀六七十年代叁大危機下的變革——維新變法1、早期2、發展(1)背景①政治: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加深。②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初步發展。③思想:早期維新思想的產生,西方思想文化的傳入。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叁大危機下的變革——維新變法19世紀九十年代1、早期2、發展(1)背景(2)代表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資產階級維新派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叁大危機下的變革——維新變法梁啟超康有為嚴復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維新派的回應:變法圖存!今西人有上議院、下議院,即孔子之制。——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大彼得……變政,國勢日盛,辟地數萬里也……普人發憤興學練兵,遂蹶強法霸中原也……明治維新,改弦更張,不三十年??割我臺灣也。——梁啟超《變法通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

——嚴復《天演論》叁大危機下的變革——維新變法核心主張:維新變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戊戌政變“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之怕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材料:“那個煩悶的夏天,又一次見證了舊制度的腐朽。劊子手揮刀砍下了六顆愛國者的頭顱,也砍斷了所有試圖通過改良實現救國自強的人們的幻想。譚嗣同從容赴死,他認為國家不昌盛是因為還沒有人為變法救國而流血。戊戌變法被扼殺了,但“戊戌六君子”的鮮血沒有白留。”

——《復興之路》材料1據不完全統計,這一時期出版的譯著數量之巨、種類之多、范圍之廣,為所罕見。封建傳統的思想文化和頑固守舊的社會風氣,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中國通史》材料2吾輩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識,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賜,是二先生維新覺世之功。

——陳獨秀

①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探究:依據材料一、二,概括康梁維新思想產生的社會影響。最大歷史功績②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早期2、發展3、作用(1)思想啟蒙,促進人們的覺醒。(2)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叁大危機下的變革——維新變法(2012·全國新課標卷文綜·41)(12分)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材料“沖擊—反應”曾是國內外史學界解釋中國近代歷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觀點為中國社會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傳統框架的內部動力;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的沖擊促使中國發生劇烈變化。有人據此圖示中國近代歷史變遷(見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沖擊—反應”模式。(要求:對該模式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運用材料中的史實進行評析,史論結合。)(1)若“贊成”,可從歷次列強侵略后,中國人學西方的層次性(器物-制度-思想)著手回答。(2)若“反對”則可從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和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三者的階級屬性,經濟基礎變化出發,突出強調中國社會變化的內在動力。(3)若認為有一定道理,但既不準確也不全面,則可從外因角度予以肯定,從內因角度予以否定。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要內容,立足全體黨員、面向全社會的優質平臺。

平臺PC端有“學習新思想”“學習文化”“環球視野”等17個版塊180多個一級欄目,手機客戶端有“學習”“視頻學習”兩大板塊38個頻道,聚合了大量可免費閱讀的期刊、古籍、公開課、歌曲、戲曲、電影、圖書等資料。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環球視野民族自信1.鴉片戰爭后,向西方學習的思想萌發,其主要目的是A.重新認識世界,尋求強國御侮之道B.學習外國先進技術,以發展資本主義C.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國的政治制度D.保持與各國的“友好關系”,以維護清朝統治A牛刀小試2、鴉片戰爭失敗后,一部分人開始尋求改變現狀的道路和學習西方,他們大多屬于:A.統治集團中頑固勢力B.地主階級愛國知識分子C.經營對外貿易的商人D.下層群眾中的先進者3、閱讀以下當時人對某一著作的評論:評論一:“百年喜讀樽前兆,萬里驚看海外文。”——陳世镕;評論二:“其書羅列甚遠之國,指掌形勢可為奇書”——陳澧;評論三:“欲制夷患,必籌夷情,尤為有用之書。”——林昌彝。

據上述評論推斷此書應該是:

A、《海國圖志》B、《天演論》C、《新潮》D、《青年雜志》AB4、史學家郝延平在《守舊與革新》一文中談到:“中國對西方稱呼由(19世紀)60年代前的‘夷務’,到七八十年代改稱‘洋務’和‘西學’為主。”該變化反映了:A.中國人對西方認識的逐步深入B.中國人由仇視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國中心到西方中心的變化D.對西方外交政策由對抗到和解

5、19世紀九十年代,張之洞在《勸學篇》中說道:“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這體現出張之洞主張

A.全面向西方學習以應付清政府面臨的危機

B.極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