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石年4月九年級歷史試卷_第1頁
油石年4月九年級歷史試卷_第2頁
油石年4月九年級歷史試卷_第3頁
油石年4月九年級歷史試卷_第4頁
油石年4月九年級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此資料由網絡收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上傳者立即刪除。資料共分享,我們負責傳遞知識。油石中學2022年4月九年級歷史試卷

油石中學2022年4月九年級歷史中國古代史部分檢測卷(滿分:50分,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如圖為“許”姓圖騰,“以國為氏”。《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許國,稱為許文叔。與許姓起源有關的制度是()A.分封制B.禪讓制C.宗法制D.禮樂制2.“正是這一時期的政治混亂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斷反思社會的本質以及人民所應該承擔的角色,一些人試圖找到能夠恢復政治和社會秩序的法則,另一些人則想在社會之外,找到屬于個人的內心平靜。”材料中的“這一時期”具體是()A.夏商周時期B.春秋戰國時期C.秦漢時期D.魏晉南北朝時期3.《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這一措施的作用是()A.形成了森嚴的等級B.開創考試選官制度C.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D.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4..《曇花王朝》寫道:“當東都洛陽還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工地的時候,楊廣又征發河南、淮北一百多萬人趕赴規劃中的運河航線。大運河工程分成數段……被征發的民工有一半死在運河工地上。結果上千里長、四十步寬的河道在一百七十一天內就修成了。隋朝又創造了一個建筑史上的奇跡。”這說明()①當時國家經濟繁榮②隋煬帝濫用民力,非常殘暴③隋文帝完成國家統一后,開通大運河④隋朝開鑿大運河主要是為了解決南糧北運問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5.唐朝政局可用右圖表示,圖中“?”處應為()A.唐太宗統治前期B.唐太宗統治后期C.唐玄宗統治前期D.唐玄宗統治后期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有如下敘述,材料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權分別是()A.金-北宋-南宋B.金-南宋-北宋C.遼-北宋-南宋D.遼-南宋-北宋7.“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釋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廣而險遠……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于帝師。”這里的“官”隸屬于()A.理藩院B.中書省C.行中書省D.宣政院8.“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詩句反映了一位將領抵御外侮、維護國家安定的抱負。與此相符的歷史事件是()A.基本肅清了東南沿海的倭寇B.趕走了荷蘭殖民者C.粉碎了準噶爾貴族割據勢力D.打敗了沙俄侵略者9.清初曾厲行海禁,規定“片板不準下海”。這種政策帶來的消極影響包括:①完全隔斷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②限制了中外正當的經濟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觸外國的先進文化和科學④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元、明、清三個朝代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主要表現為()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②加強各民族之間的聯系③結束分裂局面實線大一統④由少數民主建立的政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開展以“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下列符合主題的有()①廢丞相,設三司②設置廠衛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設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2.下面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圖,其中對下列示意圖解讀錯誤的是()A.圖一是分封制,目的是鞏固西周奴隸主統治B.圖二是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早建立縣制C.圖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強了元朝的統治D.圖四是明朝君主集權強化,六部指吏、戶、禮、兵、刑、工123456789101112二、判斷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有關史實或史論是否正確。正確的請在題號前括號中填寫“T”,錯誤的填寫“F”。)13禹建立商朝,標志著我國奴隸制國家的開始。

()14.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古代之所以能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與不斷的制度創新分不開。元朝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轄,創立了行省制。

()15.清朝有一機構的辦事特點是“勤、速、密”,且“只供傳述錯誤,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決策權由皇帝控制,該機構是軍機處。

()三、綜合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6分,第17題6分,第18題8分,共20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自古以來,我國同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材料一盛唐時期,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呈現一派高度繁榮景象,與少數民族和外國交流頻繁,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和藝術,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呈現出多元開放的時代特征,充滿著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當時的中外交流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澤被東西。中國同亞非歐頻繁往來,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音樂舞蹈相繼傳入中原地區,并日益流行,出現了“胡風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帶回大量佛經,他撰寫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天竺等地區的寶貴資料;鑒真東渡對日本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以上材料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和《中國古代史(全一冊)》(1)根據材料一、二,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概括盛唐氣象的重要表現(1分)和唐文化的特點。1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舉出兩個典型事例,說明盛唐時期中華文明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2分)(3)唐文化影響深遠。在我們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跡?(2分)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宋代中國)現代化的程度令人吃驚,貨幣經濟、紙鈔、流通票據、高度發展的茶鹽企業非常獨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國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其自豪足以認為世界其他各地皆為“化外之邦”。

——(法)謝和耐《南宋社會生活史》材料二兩宋期間,絲綢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對外貿易只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海路進行。當時與宋朝通商的海外國家,共五十多國,總稱為“海南諸國”。……宋朝的海外貿易不僅在規模上遠超過前朝,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宋朝因此增設機關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易。

——杭侃《兩宋﹕在繁華中沉沒》(1)根據材料一,舉兩例說明宋代中國“現代化的程度令人吃驚”的表現。(1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兩宋海外貿易呈現出哪些特點?(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設置哪個機構管理海外貿易?(1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歸納能夠促進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2分)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乾隆御制詩》中有“間年外域有人來,寧可求全關不開”。英國使臣馬噶爾尼說:“彼等以為茍不如此,則恐外人之交際頻繁,又礙于安謐,而各界人等之服從上命,以維持皇威于不墜,乃中國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一,指出乾隆時期的對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