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一-專題一到專題五-復習課件.第一頁,共34頁。目的、對象、義務、作用(書6頁)第一頁第二頁,共34頁。西周宗法制大宗小宗大宗與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目的、核心、特點、影響第二頁第三頁,共34頁。分封制宗法制表里西周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第三頁第四頁,共34頁。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中國早期政治制度(奴隸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封建社會)秦清朝(公元前221年——1912年)第四頁第五頁,共34頁。皇帝制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書10頁)(建立、特點)(三公及其職能)(特點和意義)第五頁第六頁,共34頁。分封制和郡縣制有何不同?分封制郡縣制以血緣為基礎以地域為劃分基礎諸侯的官位、封土世襲官員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襲地方容易出現割據地方服從中央,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第六頁第七頁,共34頁。秦朝:在中央設立丞相;漢朝:設立“中朝”對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明朝:廢除丞相制趨勢:
君權日益加強,相權日益削弱直至被廢除。君權和相權(書13-14頁)第七頁第八頁,共34頁。選官制度隋唐戰國魏晉漢朝西周世官制:血緣科舉取士:才能九品中正:門第軍功授爵:軍功察舉征辟:孝廉特點:標準越來越科學,公正,客觀選官制度書15頁第八頁第九頁,共34頁。明成祖——設內閣軍機處明:清:明太祖——廢丞相(書17頁)(書18頁)第九頁第十頁,共34頁。相同點:輔助皇帝處理政務不同點:丞相制度內閣制度地位職權對皇權的作用法定,制度賦權非法定:咨詢機構:不能統帥百官參與決策無決策權制約皇權不能制約皇權丞相制與內閣制比較第十頁第十一頁,共34頁。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34頁。1、列強不斷入侵,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屈辱史)
18401842鴉片戰爭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18831885中法戰爭18941895甲午戰爭1900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3119371945抗日戰爭兩條線索(書24-26頁)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34頁。內容《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危害割地香港島遼、臺、澎賠款2100萬銀元白銀2億兩白銀4.5億兩開埠廣、廈、福、寧、上重、沙、蘇、杭其他條款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開設工廠劃、禁、拆影響開始淪為…大大加深…完全淪為…《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破壞領土完整加重人民負擔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破壞關稅、司法等主權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34頁。2、中國軍民奮勇反抗,為維護主權不斷斗爭(抗爭史、探索史)18401842鴉片戰爭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18831885中法戰爭18941895甲午戰爭1900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3119371945抗日戰爭全民族抗日抗日救亡義和團反帝運動反割臺斗爭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復新疆(書29-41頁)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34頁。中華民族的抗戰侵華日軍的罪行3、偉大的抗日戰爭日本侵華的原因局部抗戰全民族的抗戰抗戰的勝利日本侵華的罪行抗戰勝利的歷史地位(書35-41頁)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34頁。全民族抗戰的實現過程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瓦窯堡會議確定方針。日本局部侵華(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5年華北事變)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根據國共兩黨協議,改編中共軍隊(八路軍、新四軍)1937年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日本全面侵華(1937年七七事變)
1937年9月國民黨發布的國共合作宣言。
——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937年八一三事變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國民黨愛國將士奮起抵抗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34頁。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棗宜會戰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百團大戰少數民族抗日武漢會戰反掃蕩斗爭兩個戰場協同作戰正面戰場(國民黨)敵后戰場(共產黨)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進入到相持階段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洛川會議后1940年下半年指揮中樞和總后方成立陜甘寧邊區各種形式的游擊戰蒙古抗日游擊隊回民支隊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開辟片面抗戰路線全面抗戰路線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34頁。①中外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打敗的。②中國人民的長期抗戰(局部和全民族抗戰)對打敗日本起了決定性的作用。③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持和配合;美國的原子彈、蘇聯的出兵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抗戰勝利的原因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34頁。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突圍(東征)軍事上的全盛時期天京變亂天京陷落18511851.91853185618561864后期防御戰重建領導核心1、太平天國運動(書46-49頁)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失敗的原因:根因、客因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34頁。主權在民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2、辛亥革命(書50-53頁)(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意義:書52頁(2)評價辛亥革命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34頁。3、新民主主義革命(書54-59頁)(1)五四運動(導火線、口號、意義等)(2)中共誕生(一大、二大、意義)(3)國民革命(國共合作、北伐、意義等)(4)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武裝起義、長征、遵義會議等)(5)解放戰爭(1946、1947、1948-1949.1、1949.4)(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34頁。1、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一、新中國的成立二、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成就1.歷史條件(七屆二中)2.成立準備(一屆政協)3.成立及意義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憲法)(奠定基石、前提)4、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專題四現代中國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書64-68頁)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34頁。
2、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一、良好開端~中共“八大”二、重大挫折~文革“十年”三、偉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四、發展完善~依法治國(書70-74頁)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34頁。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背景:
★2、內容:
★3、意義:思想路線:
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重大決策:重新確立指導思想停止……,轉移……形成新的領導集體改革開放書本73頁“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性轉變
“文革”期間民主與法制遭到嚴重踐踏
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34頁。
1.1980年,鄧小平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構想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確立過程:
2.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
4.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正式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34頁。
一、“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臺灣問題)二、“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港澳回歸三、“一國兩制”構想的展望—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3、“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書75-79頁)(時間、原因、意義等)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34頁。
1、推動兩岸交流加強的因素有哪些?
(促進統一的有利因素)2、解決臺灣問題的不利因素有哪些?臺獨分子猖獗國際反華勢力的干涉(補充)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34頁。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三個階段:1、20世紀50年代
外交原則的確立及其走向成熟2、20世紀70年代
外交突破3、改革開放后
重大調整、日趨靈活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34頁。內容含義意義
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即三大方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不承認舊的屈辱外交關系,而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關系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旗幟鮮明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在保障革命成果,保衛和平的斗爭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書80頁)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34頁。1、同蘇聯等國建立友好關系
二、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成就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3、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4、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1955年4月)(書86-88頁)異:1、社會制度不同2、意識形態不同3、社會發展階段不同4、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同:1、歷史遭遇相同:都曾受到殖民主義的侵略。2、共同的任務和要求:如何爭取民族獨立,發展國家經濟,促進世界和平。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34頁。1.突破之一-------重返聯合國2.突破之二-------中美關系正?;?關鍵)3.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0世紀70年代的外交突破(書89-92頁)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34頁。乒乓外交試探之旅---“乒乓外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