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暑假課(部編版)三國鼎立_第1頁
七年級歷史暑假課(部編版)三國鼎立_第2頁
七年級歷史暑假課(部編版)三國鼎立_第3頁
七年級歷史暑假課(部編版)三國鼎立_第4頁
七年級歷史暑假課(部編版)三國鼎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暑假精品課(部編版)

三國鼎立.解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經過和意義,掌握三國鼎立形成的原因;.學會分析三國鼎立的原因,提高分析歷史現象的原因;.認識到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豳基礎知識“ llllllllllllllllilllllllllllllllllillllllI知識點一官渡之戰.官渡之戰背景: ①末年,北方② 長期割據混戰,社會生產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知識點]官渡之戰[答案]東漢軍閥[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官渡之戰背景是東漢末年,北方軍閥長期割據混戰,社會生產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官渡之戰概況(1)時間:公元①年(2)作戰雙方:與 ③(3)結果:曹操以④,大敗袁軍。(4)影響:為曹操⑤奠定了基礎。根據所學知識,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為統一北方打下基礎,C項正確;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排除A項;泗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排除B項;鄢城大捷是指岳飛指揮岳家軍將士以少勝多,在平原曠野地區大敗完顏宗弼(兀術)所統率的金國女真軍隊主力,取得鄙城大捷,排除D項。故選C項。.《三國演義》以三國的史實為基礎,描寫了許多氣勢做宏的戰爭場面。通過該書,我們可以了解的戰爭是()A,馬陵之戰B.長平之戰C.赤壁之戰D.觀水之戰[知識點]赤壁之戰[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和孫劉聯軍之間的一次大型戰役,因此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了解的戰爭是赤壁之戰,C項正確;馬陵之戰是戰國齊魏之間的戰爭,排除A項;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趙國和秦國之間的戰爭,排除B項;冊水之戰是東晉和前秦之間的戰爭,排除D項。故選C項。.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指出,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將軍若跨有荊、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下列能夠證明其策略正確性的是()A,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B,西晉的統一C,東晉十六國的對峙D,南北朝并立[知識點]三國鼎立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形勢,認為曹操占有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暫時不能與之抗衡,而孫權占據江東,劉備可以與孫權結盟,占據荊州、四川等地,再圖統一中國、復興漢室,而最能夠證明其策略正確性的是赤壁之戰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逐漸形成,A項正確;三國后期,劉備建立的蜀國被曹魏所滅,之后西晉取代曹魏并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西晉雖然實現了國家統一,但是西晉很快滅亡,此后又出現東晉十六國的對峙,再之后出現南北朝的對立,排除CD項。故選A項。.諸葛亮指出曹操大軍南下,遠道而來,猶如強弩之末,又不習水戰,孫權劉備合作定能取勝;曹操敗后勢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驗證諸葛亮觀點的戰役是A.牧野之戰B,官渡之戰C.觀水之戰D,赤壁之戰[知識點]赤壁之戰[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取勝,曹操戰敗,這場戰爭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故選D;牧野之戰是周滅商之戰,排除A;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的戰爭,發生在北方地區,排除B;泗水之戰發生在東晉和前奏之間,排除Co.”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于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預見的。"(摘自《漢晉春秋》中《后出師表》的白話譯文)這句話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國古代歷史人物是A,霍去病B,諸葛亮C,周瑜D.司馬炎[知識點]三國鼎立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據"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于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預見的。""《后出師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后出師表》與諸;亮討伐曹魏相關,學知識可知,《后出師表》與諸;亮討伐曹魏相關,B符合題意;霍去病是西漢時期的,A排除;CD項與材料中的〃臣下〃無關,排除。故選擇B。.整理表格是歷史學習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下表反映的戰役應是()時間208年交戰雙方曹操和孫劉聯軍戰役特點以少勝多戰役結果孫劉聯軍取得勝利A.牧野之戰B.巨鹿之戰C,官渡之戰D,赤壁之戰[知識點]赤壁之戰[答案]D[解析]根據關鍵詞"208年"、"曹操和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孫劉聯軍取得勝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208年,曹操和孫劉聯軍在赤壁交戰,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所以反映的戰役應是赤壁之戰,D項正確;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役,排除A項;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排除B項;官渡之戰爆發在公元200年,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中,曹操與袁紹爭奪中原地區的關鍵性一仗,排除C項。故選D項。.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在洛陽稱帝,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229年,孫權在建業稱帝。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于()A.公元2世紀前期B.公元2世紀后期C.公元3世紀前期D,公元3世紀后期[知識點]三國鼎立的形成[答案]C[解析]220年、221年和229年均屬于公元3世紀前期,故C符合題意;A、B和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o.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的是A.涿鹿之戰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D.泗水之戰[知識點]赤壁之戰[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8年的赤壁之戰對當時整個局勢產生了關鍵性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項正確;涿鹿之戰中,炎黃部落打敗了蚩尤部落,排除A項;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排除B項;泗水之戰發生在前秦和東晉之間,排除D項。故選C項。[知識點]官渡之戰[答案200曹操袁紹弱勝強統一北方[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占據黃河以北的袁紹,兵多糧足,實力強大。曹操和袁紹都想吞并對手,稱雄北方。200年,雙方在官渡進行決戰。曹操采取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偷襲袁軍的糧囤,燒掉其全部軍糧,迅速殲滅袁軍主力,為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故①200;②曹操;③袁紹;④弱勝強;⑤統一北方。3.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處于有利地位。(2)經濟上:實行① ,恢復農業生產。(3)軍事上: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知識點]官渡之戰[答案屯田[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有:(1)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處于有利地位。(2)經濟上:實行屯田,恢復農業生產。(3)軍事上: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知識點二赤壁之戰1、背景: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想要進一步統一全國。1.赤壁之戰概況:(1)時間:公元@(2)作戰雙方:曹操與孫劉聯軍(3)結果:②以少勝多,大敗③ 。(4)影響:為④ 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知識點]赤壁之戰[答案208年孫劉聯軍曹軍三國鼎立[解析]赤壁之戰概況:(1)時間: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壁之戰的時間是公元208年;(2)作戰雙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壁之戰的作戰雙方是曹操與孫劉聯軍;(3)結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壁之戰的結果是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 。(4)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3、曹操失敗的原因:(1)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水土不服;(2)曹操驕傲輕敵;(3)孫劉聯軍正確的戰術。啟示:做人不能驕傲自滿,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比較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1.評價曹操:(1)曹操是我國古代杰出的 ① 、 ②和③。(2)他廣羅人才,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分裂割據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為西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他的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順應歷史的潮流。(3)但他有狡詐、多疑、濫殺無辜的殘暴本性。如:殺華佗、孔融、楊修等,攻打陶謙時,殺男女數萬口。[知識點]赤壁之戰[答案]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曹操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2)他廣羅人才,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分裂割據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為西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他的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順應歷史的潮流。(3)但他有狡詐、多疑、濫殺無辜的殘暴本性。如:殺華佗、孑L融、楊修等,攻打陶謙時,殺男女數萬口。知識點三三國鼎立的形成.三國鼎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220年,曹丕稱帝,定城洛陽,魏國建立;221年,①稱帝,定城②, ③建立;(3)222年,④稱王,定城⑤(南京), ⑥年,⑦稱帝,吳國建立, ⑧ 局面正式形成。[知識點]三國鼎立的形成[答案]劉備成都蜀國孫權建業229孫權三國鼎立[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20年,曹丕稱帝,定城洛陽,魏國建立;(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21年,劉備稱帝,定城成都,蜀國建立;(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22年,孫權稱王,定城建業(南京),229年,孫權稱帝.吳國建立,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圖表:三國鼎立的形成2、對三國鼎立局面的評價:形成局部性統一,有利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為西晉大一統創造了條件。C考點剖析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iiiiiiiiiii知識點一、官渡之戰1.下圖所示材料反映的戰役()曹操謀土,荀攸計妙,間道而出,襲破烏巢;袁軍糧草,盡被焚燒,袁紹恐慌,軍心動搖。A.使前秦政權土崩瓦解B,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C,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知識點]官渡之戰[答案]B[解析]根據"曹操、袁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官渡之戰,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B項正確;雙水之戰使前秦政權土崩瓦解,排除A項;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排除C項;泥水之戰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排除D項。故選B項。知識點二、赤壁之戰1.“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該戰例可能是()A,涿鹿之戰B,長平之戰C.赤壁之戰D.安史之亂[知識點]赤壁之戰[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與"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結合所學知識,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聯合,在赤壁利用火攻,以弱勝強,擊敗了曹操的軍隊。所以該戰例可能是赤壁之戰,C項正確;涿鹿之戰是蚩尤于炎黃聯盟之間進行的戰役,不屬于以弱勝強,排除A項;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發生的戰略決戰,沒有采用火攻,排除B項;安史之亂發生于唐朝,以失敗告終,排除D項。故選C項。知識點三、三國鼎立的形成1.下圖為某一時期的形勢圖,該圖反映的是(),喜今國界、 .J就飽、"d./用活A.春秋爭霸B.戰國爭雄C,三國鼎立D,八王之亂[知識點]三國鼎立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據"成都、洛陽、建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形勢圖反映的是三國鼎立,220年,曹丕稱帝,定都洛陽,魏國建立,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蜀國建立,229年,孫權稱帝,吳國建立,定都建業(南京),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C項正確;春秋爭霸在圖片中沒有涉及,排除A項;戰國爭雄在圖片中沒有涉及,排除B項;八王之亂發生在西晉時期,圖片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C項。工臧真題演練、.仔細觀察《三國鼎立形勢圖》,其中代表"曹魏"政權區域的是()[知識點]三國鼎立的形成[答案]D[解析]依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220年,曹丕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曹魏,位于北方地區,D的位置是“曹魏"政權區域,D項正確;229年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位于江南地區,A的位置是"東吳"的政權區域,排除A項;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位于四川地區,B的位置是"蜀"的政權區域,排除B項;C區域屬于現在的西藏地區,排除C項。故選D項。.諸莫亮說:"曹操大軍南下,遠道而來,猶如強弩之末,又不習水戰,孫權劉備合作定能取勝。曹操敗后勢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驗證諸葛亮觀點的戰役是()A.長平之戰B.楚漢之爭C,官渡之戰D.赤壁之戰[知識點]赤壁之戰[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壁之戰中孫劉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