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張勛生日,大學者辜鴻銘(1856—1928年)送給他一副對子,說:“荷盡已無擎雨
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后來,辜鴻銘和胡適說到這件事,說“擎雨蓋”指的是清朝的大帽子,而“傲霜枝”指的是他和張勛都留著的長辮子。
辜鴻銘既會講英國文學,又鼓吹封建禮教。他當北大教授時,有一天,他和兩個美國女士講解“妾”字,說:“‘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時,手靠其女也。”
這兩個美國女士一聽,反駁道:“那女子疲倦時,為什么不可以將手靠男人呢?”
辜鴻銘從容申辯:“你見過1個茶壺配4個茶杯,哪有1個茶杯配4個茶壺呢,其理相同。”/user1/6621/archives/2006/26833.html辜鴻銘者,名湯生,字立誠,自號慵人,南洋世家子也。先祖本姓陳,世居廈門捕魚,偶因醉酒傷人,避禍於南洋之檳榔嶼,取罪疚之意,改姓辜。曾祖禮歡,為英人之華族甲必丹。祖龍池,為吉打州拿督勛爵。父紫云,為英商布朗總管橡膠園。鴻銘其次子也,母葡萄牙人,故為混血兒。咸豐七年(1857)生,幼聰慧可人,布朗甚喜之,收為義子,攜回蘇格蘭。時方十歲,父母誡之曰:“慎勿忘汝中國人也。”
稍長,諳英、德、法、拉丁、希臘語言,考入愛丁堡大學,獲文學碩士。轉赴萊比錫大學讀工科,得學位。曾讀西哲萊布尼茨、伏爾泰、卡萊爾、歌德、狄德羅著作,知西方文明之道德淪落,而中華文明之適足救之也。學成回南洋,任職於新加坡輔政司。光緒七年(1881),馬建忠為朝廷宣威南僑,鴻銘與闊談三日,益知中國之博大閎深,乃去洋裝,蓄發辮,辭職赴香港,閉門學古。稍成,赴滬訪建忠不遇,乃隨處旁聽私塾。偶聞《大學》有云:“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忽有所悟,乃取字鴻銘。未幾,折回香港,船中有洋人詆毀中國,鴻銘乃以多國語舌戰之,頗挫其銳。廣州候補知府楊玉書見而奇之,薦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為參邦交之事。訂各國報刊,藉資瀏覽,每有要聞,輒逐句詳解,之洞輒危坐安樂椅中傾聽不倦。一時湖北新政策畫,一切事宜,胥由鴻銘建議,梁鼎芬襄助,之洞立予施行。故氣象燦然,為各省冠。且既署洋務,凡辱華者,概以四夷視之。嘗云:“何謂夷人。以種族自傲,以富自高,惟武力是視,恃強?R弱,不知何謂真正文明而妄以文明自尊之歐洲人,皆夷人無疑也。”蓋能傲視西洋者,當時甚闕如也。之洞愛之,二十馀年,禮遇不少衰焉。
之洞幕中多翰林,鴻銘欲拜諸師,皆不可致。乃以《康熙字典》為入,六經子史為出,謂道固在是,無待旁求。沈曾植固辱之曰:“爾所言吾盡知,然爾欲知吾所言,非二十年不可致也。”鴻銘大羞,乃自號漢濱讀易者,益沈酣寢饋,積年而大成。越十數年,謁曾植曰:“敢問可有先生通而吾不通者耶。”
伊藤博文難辜鴻銘曰:“先生留學歐美,精通西學,竟不知孔子之教,能行於數千年前,而不能行於今世哉。”鴻銘笑曰:“孔子之道,譬若數學之加減乘除,三三得九即三三得九,雖數千年不易也,寧可致三三得八歟。夫日本茍無孔子之教,焉得有今日。然今日之數學固已改良矣,譬若吾國借款於貴國,本三三得九,孰料止得三三得七。至還款時,不虞已是三三得十一。君以為然否。”伊藤大窘而去。
時西學大行於世,鴻銘以為若以歐美之學變中國之制,則亂中國有馀,而救中國不足。蓋鴻銘自西洋來,明其所以,見中華道德之美,恰西洋所尤缺者也,遂以中華為世界文明之冠,以為未來之世必儒教之世。故其國粹之心,殊不同于諸儒而更甚。言必則古昔,稱先王,或為諧語以諷世,進而纏足、納妾、游狎、吐痰,凡國故者無不愛之。偶于武昌妓寮,見仳離之日本女子,名吉田貞子,因通日語,知其家事而憐之,遂贖為妾,寵愛非常。時有洋女子詰之,鴻銘曰:“納妾之事,譬若茶壺與茶杯,壺一而杯眾焉。”又比喻曰:“譬若汽車四輪胎,夫人府上竟備四打氣筒乎?”
鴻銘哀國民之卑己,時國人欲剪辮,乃作《在德不在辮》一文駁之,文曰:“果截發辮可得洋人青眼乎?果著洋服可得洋人青眼乎?謬矣,如此洋人必益輕我。惟我截然與洋人大異,持我國毫無遜色之傳統,昂藏與之抗禮,了無遜人之意,洋人始能敬我。”又上書之洞,備陳西學西政之失,以論時事,開報館,立議院者,皆西洋亂政之所由來,若民氣一動,不可復靜,馴至辨言亂政,將不可收拾云耳。
庚子年,義和團興,中外振動。鴻銘乃以英文作《尊王篇》,明列國之非。列強知中華以禮教立國,終不可侮,和議乃就。又駁康有為曰:“惟皇太后不偏不倚,允執厥中。”然其亦非諂諛,嘗于太后萬壽節編《愛民歌》,辭曰:“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時西人銜惡義和團,愈持黃禍之論,辜鴻以英文作《文明與混亂》一文駁之。光緒三十一年(1905),為黃浦江浚治局督辦。時有西人舞弊工程,鴻銘緝之。其領事委蛇曰:“我等俱非專家,茲事恐不能查。”鴻銘乃以萊比錫大學工科文憑示之,彼相顧失色。然兩江總督循不追究,鴻銘乃將證據登諸報端。如是而止。旋擢外交部左丞,以修邦交之重于武備,曰:“庚子之變,多因中外隔閡過深,以致彼此猜忌,積嫌久而不通,遂如兩電相激,一發而不可收拾。今士大夫皆多忿激,每言為國雪恥,遂致朝廷近日亦以籌餉練兵為急務,此猶非計之得者。蓋彼臥薪嘗膽之論,乃戰國列邦之陋習也。”羅振玉聞之嘆曰:“賈長沙復生亦不過如是矣。”宣統二年(1910),朝廷賞文科進士,嚴復、詹天佑與同榜焉。
張之洞歿,鴻銘悲懷故人,遂摭拾舊聞,成《張文襄幕府紀聞》二卷。以張之洞為儒臣,曾國藩為大臣。三公論道,則儒臣之事。計天下之安危,論行政之得失,則大臣之事。國無大臣則無政,國無儒臣則無教。政之有無,關國家之興亡。教之有無,關人類之存滅。且無教之政,終必至於無政。而李鴻章則為功臣,弊在純為利己,無所變更。至於梁啟超輩,直作藝者耳。又論袁世凱云:“宮保以國家之兵交歡同寅,則兵將知有宮保而不知有國家。一遇疆場有事,將士各為其領兵統帥,臨陣必然彼此不相顧救,如此,則中國未經外人瓜分而固亦瓜分矣。”又以英文撰《中國牛津運動故事》一書,以英國紅衣主教紐曼攻擊自由主義之事,與張之洞之攻擊維新互見,以自由與維新為邪惡勢力,痛惜紐曼與之洞之敗。德人衛禮賢見而異之,譯為德文,遂為新康德學派所頂禮,列為哲學系之必讀書。
民國始肇,鴻銘時為南洋公學校長,不肯易其辮服,自詡老大中國之最後代表。嘗笑解云:“常人笑我愚忠於清室,吾豈止如是。吾非僅效忠於世受皇恩之清室,亦忠於中國之政教,即系忠於中國之文明也。”唐紹儀欲為袁世凱羅致鴻銘,因設宴款曲,勸曰:“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為寇仇。”鴻銘堅拒曰:“鄙人命不猶人,誠當見棄。然則汝兩人者,一為土芥尚書,一為犬馬狀元乎。”言畢擲杯不辭而去。紹儀等敬之尤甚。
嘗為五國銀行團翻譯,忽聞彼團欲借款與袁總統,以進軍南方,乃憤而辭職。且詈之曰:“袁世凱之行為,尚不如盜??賊徒,其寡廉鮮恥無氣義乃爾耳。”袁總統歿,鴻銘更大宴賓客,以為慶典。張勛復辟,鴻銘踴躍參其事,名列外務部。時論羞之。蔡元培主北大,相容并包,聘鴻銘為教授,開英國詩歌、希臘文諸科。初登杏壇,學生睹其辮子,一發哄笑。鴻銘正色道:“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一座霎時靜默。遂誨眾曰:“所以學英文者,冀將我國溫柔敦厚之詩教,化諭此夷也。”時胡適自美返,教哲學課,意氣風發,謂不可一世。鴻銘以其所持乃美國中下層英語,且不通希臘文與德文,則必不能窺西方古今哲學之堂奧也。時京城新人云集,多留學深素之士,然皆服膺鴻銘,以其外文為超邁同儕,縱外人亦難出其右也。鴻銘更與林琴南駁白話文,云語言者通俗未必佳,誠如莎士比亞之英文較之當代英文更勝,而中國文言亦較時下之白話為佳也。乃以經典英文譯《論語》、《中庸》、《大學》,引歌德等西哲為注釋,以教化西人。
鴻銘撰《春秋大義》,以西方之富強,源自不義之戰。其所謂文明,流弊無窮,今歐戰是也。科學愈進,則戰爭愈烈,欲弭兵止戈,惟中國禮教可也。蓋文明之價值,不在於其物質積累,亦不在於科學發明,而在乎人性類型之造就,是為文明之靈魂所在,所謂君子篤恭而天下平也。方今之世,美人博大純樸而不深沈,英人深沈純樸而不博大,德人深沈博大而不純樸,惟中國集深沈博大淳樸靈敏於一體,為確然之道德文明。時留學生多崇尚西術,直欲一夜之內摧毀國故,鴻銘憤云:“吾早在英倫之際,已知何謂祖國。為祖國故,富貴復何加焉。今學人竟不省此,自搖根本,附人驥尾。寧不殆哉。”泰戈爾訪華,學人雀躍趨迎。惟鴻銘閉門謝之,以其不通易經,故寧知東方惟精惟一之論,不若回印度整理詩集耳。先此,鴻銘與泰戈爾同獲諾貝爾提名,泰戈爾終膺之,然鴻銘亦終輕之。
妾吉田貞子病歿,遺一雙子女,鴻銘葬之于上海萬國公墓,親書“日本之孝女”。久不能忘,置其遺??於枕下。民國十三年(1924),赴日本講學。鴻銘以中日為兄弟之爭,而日本之所以能御侮於外,非明治西化之故,實中國傳統之功也。西人言性惡,互為猜忌攻伐,衍為歐戰。若聽任之,必人類之浩劫也。日本若持續西化,亦必當擾亂東方,與彼概同。故當喝止西化,荷擔復興東方文明之使命,進而拯救世界。日本之喝止西化,亦足喝止中國之西化。而日本須將純正之中華文明反饋中國,此則天予日本之使命也。是所謂大東亞文化建設之論,日人因之而成大東亞之論。講學三年乃返,入張作霖幕。旋為山東大學校長,未赴。
鴻銘論民主云:“古今時代不同,社會制度有變,水漲船高,後來居上,焉能將湯武革命類比於列寧革命哉。然民主精神固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不論帝王總統主席,凡具民主精神者皆佳,堯、舜、華盛頓、林肯是也,凡無民主精神者俱僭,桀、紂、袁世凱、曹錕是也。所謂人存政舉,人亡政息,領導者尤重于制度也。領導者妄,則如惡魔乎。英文民主一字,拆而作惡魔加瘋狂而已。今列寧已耳,孰知其後來者如何。”
民國十七年四月三十日,以寒熱癥卒於北京,年七十有二。平生通漢、英、德、法、葡、拉丁、希臘、日、馬來語,獲十三博士學位,遺著有《張文襄幕府紀聞》、《讀易草堂文集》、《中國牛津運動故事》、《春秋大義》傳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淘寶賬號過戶協議書
- 淘寶試用申請協議書
- 民間糾紛調解協議書
- 枸杞委托采購協議書
- 機械合作框架協議書
- 木材買賣合同協議書
- 救生承包合同協議書
- 托管床位轉讓協議書
- 校園打架保證協議書
- 2024-2025公司、項目部、各個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完整答案(有一套)
- 2025年入團考試知識點概述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青桐鳴大聯考 英語試卷+答案
- 演出服裝定制合同協議
- 計劃生育選擇試題及答案
- 法律文化-形考作業3-國開(ZJ)-參考資料
- 家校共育“心”模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長會
- 2025屆東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二次聯考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振動監測系統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中華茶藝文化》課件
- 統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綜合提優卷(含答案)
- 《詞匯構建法:課件中的詞根詞綴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