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_第1頁
第二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_第2頁
第二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_第3頁
第二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_第4頁
第二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教育與人的發展第1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第二章教育與人的發展本章主要內容:第一節人的身心發展及其規律第二節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各因素及其作用第2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本章教學目標:

1、理解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并能夠運用這個規律分析現實中教育違反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的現象。

2、能論證教育為什么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第3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一節人的身心發展及其規律

一、人的身心發展的含義二、人的身心發展的特點三、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因四、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第4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個體的發展是指個體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過程中生理、心理及其身心整體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包括個體生理、心理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

一、人的身心發展的含義第5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人的身心發展的特點

1、自然不足性

2、能動性第6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因1、內發論2、外鑠論3、差距論

第7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1、內發論

內發論認為身心發展的動力來自于個體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是自然而然的成熟和完善過程。(性善論、遺傳決定論、)孟子:“仁義禮智,非由外爍我也,我固有之也。”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民間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美國的霍爾:“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教育”。蘇格拉底:“產婆術”盧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

格塞爾的同卵雙生子爬梯子的實驗第8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2、外鑠論外鑠論認為,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鑠力量的推動,包括環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學校的教育和訓練等。(性惡論、環境決定論、教育萬能論)荀子:“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洛克:人的心靈如同白板,它本身沒有內容,可以任意涂抹、刻畫,一切發展都來自后天。華生: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我可以隨意使他們成為醫師、律師、乞丐或小偷。

第9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3、差距論人的發展既不是純粹的外界刺激造成的,也不是純粹內在的自發的需要造成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的矛盾統一,是主體反映外因,通過內部矛盾的對立統一而實現的。第10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四、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發展的階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人的身心特點具有獨特的年齡特征。即人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各年齡階段所特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征。發展的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的過程和特點的出現具有一定的順序。第11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12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發展的個別差異性——主要指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在發展上存在個別差異,包括身體素質、智力水平、個性傾向、性別差異等很多方面。發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人的發展雖然是有順序的,但其發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現在兩方面:1、在發展的同一方面上,不同的年齡階段發展的速度不平衡;(身心都如此)2、在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同方面的發展速度不平衡,顯示出一定的關鍵期和最佳期。第13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二節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各因素及其作用

人的發展遺傳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環境教育第14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遺傳是指人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機體的結構、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的特點等。遺傳的作用表現在:(一)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基礎和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二)遺傳素質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的過程及其階段(三)遺傳素質在個體發展的不同階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隨著個體不斷地發展,遺傳的作用日益減弱第15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環境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環境是圍繞在個體周圍的并對個體自發地發生影響的外部世界。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表現在:(一)環境是人發展的外部條件

雞人蘇吉特-庫瑪9歲那年,斐濟人蘇吉特-庫瑪被人發現時,他像雞一樣啄食,像雞一樣蹲著休息,和人說話時,發出“咯咯”的聲音。據報道,庫瑪可能是在6歲到9歲間被關進雞籠的,在此期間,他幾乎沒有與人打過交道。(二)環境的給定性與主體的選擇性第16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個體主觀能動性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

人是積極的能動的主體,人的主體性及其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主觀能動性對人的發展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從個體發展的各種可能變為現實這一意義上說,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個體主觀能動性是個體各種潛能和需要展開、生成的動力。第17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專門性、選擇性和系統性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教育過程中能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內容教師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社會影響與學校影響的一致性;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協調程度四、學校教育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條件第18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學校教育在個體發展中的獨特價值:引導個體發展的方向提供個體發展的動力喚醒個體發展的意識,挖掘發展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第19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本章思考題:1、結合社會現實以及自己的成長經歷思考和探索我國目前的教育在適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方面做得如何?試舉例說明。

2、教育為什么能夠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第20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分析下列一組教育實例,找一找影響人發展的基本因素,談談你對影響人發展的基本因素的看法。

①德國化學家卡爾·威特8歲已能運用六國語言,并通曉數理化學科,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4歲獲得博士學位。②宋朝王安石寫過一篇《傷仲永》的短文,說江西金溪有個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時比較聰明,5歲時就能作詩,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及時的教育培養,十二三歲時寫的詩文已不如從前好了,年到20歲左右,則“泯然眾人矣”。

學用結合第21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③新世紀的第一個仲秋,悄然而至的寒涼浸淫著泱泱皇城,然而,中國黃土地上崛起的第一個家庭博士群引發的“素質教育”熱在北方大地熱浪不減,各大城市紛紛邀請培養出四個博土兒女的金春明、李振霞夫婦作報告,時間安排到了2002年底。金家六口,父親金春明、母親李振霞是中央黨校的教授;大女兒金瑩是世界十大醫學院中排名第二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基因工程進站博士后;排行第二的大兒子金煜是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博士后,受聘于國際石油巨艦雪弗龍公司,是該公司國際部的專家;老三、老四是孿生兄弟,老三金俠是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的博士后,是世界著名防治艾滋病專家雞尾酒療法”發明者何大一教授的主要助手;老四金延畢業于清華大學,后在中國航空研究所攻讀碩士、博士,現供職于美國匹茲堡卡耐基·梅隆大學物理系。金家博士群的崛起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第22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④孟子的祖輩以農耕為主,家境非常貧寒。他家住在一個村莊的邊緣,附近是一片墳地。孟子出于好奇,小時候常去墓間玩耍,看見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一些小朋友學著樣子玩抬棺材、挖坑、哭嚎的游戲。孟母見此情景很擔心,認為這個地方對孩子成長不利,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里的一條街上,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商人巨賈云集,一天到晚吆喝聲不斷。孟子住到那里后,又和小朋友學起商人做買賣的游戲來。孟母感到這個地方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于是又搬家了。

孟家第三次住的地方是一個學宮的旁邊。到這里來的除一些學生外,還有一些著名的學者。他們出出進進很有禮貌,早晚還會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孟母高興地說:“這個地方很好,有利于教育孩子。”孟家便定居在此。

孟子住在這里,常到學宮旁看學生游戲,聽老師上課和學生朗讀,學習來往行人的禮貌動作,孟母看了十分高興。直到他上學,孟母仍不放松對他進行教育。后來,他終于成為儒學代表人物。第23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閱讀材料: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全世界獲得諾貝爾物理、化學獎的科學家中有2/3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有62位諾貝爾獎得主。劍橋大學出了68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全世界近萬所大學中處于領先地位。其中卡文迪什實驗室出了25位,湯姆遜、盧瑟福兩任主任培養了19位。上述事實足以讓國人驚呼:“諾貝爾獎得主是可以批量生產的嗎?”與此同時,我們的每一個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和實踐者不由不認真地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我們今天所做的離真正的教育還有多大距離?要反思這個問題,重要的前提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必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不同的學生觀決定并最終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觀。鄭金洲博士認為,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受教育者無疑是第一位的,從詞義上看,學生似乎是處在被動的被引導地位,但只要受教育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同樣也是教育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根本性前提。第24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魯潔教授認為,個體獨立性的教育必須是教育的基礎;人的自主、自尊、自強是使人成為主體、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教育要成為獨立性、豐富多樣個性的催生劑。吳椿研究員認為,學生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訓、聽話的“馴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過學生的內因即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才能實現。整合上述觀點,所謂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個性、興趣、能力傾向)的基礎上實現的,只有實現了學生主觀意愿的和充分發揮潛能的主動發展,教育才達到了它的目的。教育就是人盡其才的過程;教育只有在相信和尊重每個受教育者作為人的能力之后,才能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

第25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我們的教育把學生當成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有豐富敏感的內心和有獨特判斷需要與能力的活的人。肖川博士認為,超強

社會化的消極后果,一是消除獨特性,壓抑創造性,進而泯滅個性,使人變得平庸、卑瑣、謹慎和盲從,缺乏冒險、開拓、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缺乏責任承擔能力;二是造成人格的分裂,使人具有以掩飾真實的自我為代價的過強的“社會適應力”,造成言不由衷,表里不一。某教育家曾極為尖刻地疾呼:“教育不把人訓練成廢物就不收場!”當然,筆者堅信中國教育有著許多優秀的傳統和寶貴的經驗,但也絕非無懈可擊。最有資格比較中西方教育的人應該是那些在中西方生活多年、有著豐富感性體驗并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專家學者們。他們仔細比較中美兩國的教育,得出這樣的認識與判斷:中國教育更強調把孩子培養成現實社會的價值趨向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具有強大的社會功利性,而缺乏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第26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美國教育更強調按照孩子自我固有的興趣、愛好,甚至能力傾向,把被教育者培養和發展成對個人和社會而言均具有最大和最好可能利益的人。我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和施加影響的過程中,要犧牲掉大部分受教育者的個性、興趣和自主性,這可能在短時間里使學生取得舉世矚目的佳績,但就長遠來說,人的發展畢竟是個終生不懈的過程,我們用十幾年學校教育所積累的經驗和近乎工藝流程的精細模式去抗衡受教育者終生的主觀愿望和主動發展能力是多么愚不可及!那些被磨滅了個性、興趣和自主性的孩子,其發展潛力和終生發展的成就也就可想而知。第27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專家們所公認的結論是:中國教育背景下的學生是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長問題越來越少,而美國教育背景下的學生是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長問題越來越多;中國的受教育者愈來愈趨向大同,而美國的受教育者則愈來意趨向遇異。不同的學生觀造就了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又造就了不同的學生。今天,我們需要的,是充分尊重個人主觀意愿、寬松民主、主動發展的真正教育;需要堅決摒棄的,是漠視個性、急功近利、拔苗助長、被動發展的教育。管錫基、裴錦亮:《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教育現代化》,2002年第6期。

第28頁,課件共29頁,創作于2023年2月參考文獻: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