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國現代文學史部分筆記整理1_第1頁
北大中國現代文學史部分筆記整理1_第2頁
北大中國現代文學史部分筆記整理1_第3頁
北大中國現代文學史部分筆記整理1_第4頁
北大中國現代文學史部分筆記整理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大中國現代文學史部分筆記整理(一)-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名詞解釋:雙簧戲:1、1918年錢玄同和劉半農的雙簧戲,正式拉開了這場“文學革命”、“封建復古主義”思潮斗爭的序幕。2、錢玄同把社會上的各種反對意見歸納起來,化名“王敬軒”寫給《新青年》編者一封信,再由劉半農寫答信王敬軒的信予以批駁,兩信同時發表名為《文學革命之反響》,借以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文學研究會被稱為“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學革命后出現的第一個新文學社團。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葉圣陶、許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說月報》、《文學旬刊》理論主張:積極提倡“為人生”的文學主張和現實主義文學思想。主要貢獻:它承接了“五四”文學革命的現實主義傳統,使之發展成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學思潮。創造社:1921年在日本東京成立,發起人有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創造季刊》《創造周刊》《創造日》理論主張:尊自我,重主觀,強調藝術是自我表現、內心自然流露;強調文學的本質是感情;強調靈感在創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浪漫主義特征。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等,都是歐美留學生。重要刊物:《晨報副刊》《詩鐫》《新月》(后期)聞一多發表《詩的格律》的理論文章,提出詩歌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以聞一多、徐志摩為首的新格律詩的創作,稱為“新月詩派”語絲社:成立于1924年,以創辦《語絲》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員有魯迅、周作人、錢玄同、林語堂等。文藝思想接近于文學研究會?!墩Z絲》多發表雜文、小品、隨筆,形成生動、潑辣、幽默的語絲文體,對中國現代散文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魯迅說《語絲》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談,無所顧忌”。簡述文學革命的成就和意義:文學革命批評了“文以載道”、“代圣賢立言”的舊文學觀念,宣傳了現實主義文學思想。新文學浸透了民主主義、人道主義、個性主義等近代思想。新文學引進了話劇等新的文學體裁,進行了新詩的創建和小說形式的個性,以白話代替文言。文學革命使中國文學從束縛狀態走向自由開放,開始向現代化邁進。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特征: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學的現實主義基礎?,F代最早、成員最廣的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其文學思想基本傾向是現實主義。理論上對文壇發生了重要影響;創作方面,創作了許多現實主義小說,有反映社會問題的“問題小說”和反映現實人生的“鄉土文學”。除文學研究會外,當時影響較大的語絲社,基本傾向也是現實主義。歐美現實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這時期得到大量翻譯。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特征:異軍突起的創作社,擁有一批創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達夫等。在創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義詩歌集《女神》、郁達夫的《沉淪》。當時最重要的新詩流派之一的新月詩派,就詩歌的主要傾向而言,是浪漫主義的。徐志摩《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歐美重要的浪漫主義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這時期也被大量翻譯?,F代主義文學思潮的特征:中國作家的大多數,選擇和接受的主要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但又常吸收現代主義的某些因素于其創作中。象征詩人首推李金發,象征詩的特點:朦朧、含蓄、暗示。無產階級文學: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是創造社和太陽社。創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馮乃超等;太陽社的成員主要有蔣光慈、錢杏邨等。左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以下簡稱左聯)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錢杏邨、魯迅、田漢等。魯迅在成立大會上作了著名的《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演講,是其綱領。主要成就:推動了左翼文藝運動迅猛發展。左翼文學粉碎了國民黨的文化“圍剿”。左聯十分重視理論批評。開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傳播。開展了文藝大眾化運動。文學創作十分繁榮,左聯還重視培養青年文學作者。中國詩歌會:1932年9月成立,發起人穆木天、楊騷、蒲風、任鈞等。會刊《新詩歌》。詩內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識”;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們的詩歌成為大眾歌調”。京派:是30年代一個獨特的文學流派,主要成員有周作人、廢名、沈從文、李健吾等。稱之為“京派”,是因為其作者在當時的京津兩地進行文學活動。其作品較多在京津刊物上發表,其藝術風格在本質上較為一致之處。主要刊物有《文學雜志》、《文學季刊》、《大公報·文藝》。“京派”的基本特征是關注人生,但和政治斗爭保持距離,強調藝術的獨特風格。沈從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數是現實主義派,對現實主義有所發展變化,發展了抒情小說和諷刺小說。論語派:論語派是30年代的一個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語堂。主要刊物有《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以刊登小品文為主,提倡幽默、閑適、性靈?!墩撜Z》前期文章尚能觸及時弊、幽默中含諷刺。1934年后,諷刺鋒芒日益減弱,幽默也流于說笑話。文協: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在武漢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為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工作。文協是全國規模的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文協的會刊《抗戰文藝》是抗戰時期歷時最長的文藝刊物。文協的口號是“文章下鄉、文章入伍”,這對推動作家參加現實斗爭,密切與工農兵群眾的聯系,起了積極作用。孤島文學:就時間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侵入上海租界止。這期間曾發生過頗有影響的“魯迅風”的論爭。戲劇特別活躍:于伶《長夜行》、阿英的《碧血花》七月詩派:因胡風主編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間為首,其他有綠原、亦門、曾卓等,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戰現實為內容,以自由體為主要形式。形成貫串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國統區最重要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九葉詩派:是40年代國統區出現的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陳敬容、杜運燮、杭約赫等。主要刊物有《詩創造》《中國新詩》。他們既忠于時代和斗爭現實,又忠于藝術創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詩派、現代詩派的表現藝術和手法。戰國策派:活動于抗戰中期,因陳銓、林同濟等創辦的《戰國策》而得名。主要成員有陳銓、林同濟。文藝上主張以“恐怖·狂歡·虔恪”為創作的“三道母題”。代表作有陳銓的劇本《野玫瑰》,把國民黨間諜作為民族英雄歌頌。面對大海,春暖花開-第二章魯迅分析《吶喊》、《彷徨》對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禮教的深刻批判。小說集《吶喊》和《彷徨》的總主題是反封建,對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禮教的揭露批判極其深刻。多數作品描寫了封建勢力對人民壓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劇,主人公主要是農民、知識分子和婦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們以自己被侮辱、被損害的血淚人生,控訴封建社會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舉制度和等級觀念毒害,淪落到下層窮愁潦倒,表現了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驚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質及其對人民群眾毒害的深廣。如《藥》的悲劇是雙重封建統治者用鋼刀殺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華老栓把人血饅頭當藥為華小栓,但卻治不老病。悲劇在于,華小栓吃的人血饅頭,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鮮血做成的。革命者為人民革命而獻身,作為人民一員的華老栓并不理解。表現粗群眾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說既暴露了封建勢力造成的人民物質上的“病苦”,更著重暴露了人們精神上的“病苦”,以驚醒“不幸的人們”起來擺脫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鎖。分析《吶喊》中的阿Q、閏土、七斤等農民形象小說集《吶喊》中的阿Q、《故鄉》中的閏土、《風波》中的七斤,是三種類型的農民形象。他們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一、共同點:都受封建勢力壓迫剝削,卻愚昧麻木不覺悟。二、不同點:閏土是個典型的舊中國農民,勤勞、質樸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兒童時代機靈、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會的壓迫使他像個木偶人。七斤是另一類農民形象,雖與外界有接觸,但仍然十分愚昧。“辮子風波”,使他自己沒有辮子而發愁得不知如何是好。這些都表現了農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覺悟。阿Q是辛亥革命時期的農民典型。他是赤貧的雇農,被地主壓迫,他不正視現實,常以精神勝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卻了自己失敗者的悲慘屈辱的處境。通過阿Q、閏土、七斤等農民形象,小說揭示了一個重大的社會矛盾:農民被封建主義殘酷壓迫剝削,生活極其悲慘;農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卻沒有改變自己悲慘境遇而奮斗的思想和行動。同時也提出了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農民問題。要改變農民悲慘的地位境遇和啟發農民的思想覺悟,使農民從封建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進行反封建斗爭。簡析《吶喊》中對辛亥革命的描寫及其思想意義《吶喊》中對辛亥革命的描寫,主要有《阿Q正傳》的后半部,是側面描寫,寫辛亥革命在未莊和縣城的影響。在未莊,阿Q受到影響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觀中有不少糊涂觀念和錯誤思想。假洋鬼子成為未莊的革命風云人物。在縣城,清朝的知縣老爺、把總還是原官,但官的名稱改了,而且也參加了革命黨。這些描寫,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教訓:對封建勢力妥協,使封建勢力搖身一變成為革命黨,篡奪了革命勝利果實。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發動廣大農民,未能注意啟發農民民主主義覺悟。分析評價《狂人日記》的思想藝術及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狂人日記》的思想是:“暴露禮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異常深刻:揭露了禮教的“吃人”本質。這是對封建禮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質的揭露,是對封建統治者以仁義道德“吃人”的中國幾千年歷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質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禮教毒害之深廣。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婦女和下層人民,他們是受禮教殘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過塑造狂人形象,表現對封建傳統的大膽懷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現出嚴格的自審精神,寄希望于未來,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袢耸莻€具有現代意識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啟蒙主義者形象。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記》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對民族現狀和前途的“憂憤深廣”的特色。藝術形式上的主要特點: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的結合?,F實主義,作品真實地描寫了一個患“迫害狂癥”者的故事,人物和環境都具有真實性。同時作者運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賦予人物和環境以象征意義。運用日記體形式;以心理描寫為主,是變態的心理描寫;簡練的白話語言。文學史上的意義:《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成為中國文學進入現代的標志:它以徹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滲透于全篇的現代意識,顯示其現代意義。藝術形式上,西方現代主義方法象征主義的創造性運用,變態心理的細致描寫,日記體的格式,成熟的白話,具有現代意味。分析評價《阿Q正傳》的思想及其藝術成就《阿Q正傳》是魯迅惟一的中篇小說。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說通過辛亥革命前后中國農村社會典型環境的描寫:塑造了辛亥革命時期貧苦農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勝利法:在現實生活中處于失敗者的地位,但不正視現實,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種種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虛幻的精神勝利之中。阿Q無法清醒認識自己的悲慘的社會地位和命運,做出改變自己境遇的反抗斗爭。阿Q還受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深惡造反、“男女之大防”。是個集中了較多國民劣根性的藝術形象。阿Q革命觀中還夾雜著許多落后的觀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勝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華民族各階層的一種國民性弱點,因此,阿Q是一個“現代的我們的國人的靈魂”。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農民問題,即農民的悲慘的生活境遇和他們缺乏民主主義覺悟的矛盾。阿Q過著被剝削、受壓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覺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觀中狹隘報復、取趙太爺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沒有完全擺脫精神勝利法。小說通過阿Q的悲劇,在客觀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教訓,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啟發農民覺悟的重要性。藝術成就:再現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趙太爺等。白描手法的成功運用。如阿Q瞪著眼睛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你算什么東西。”形象地表現了他的精神勝利法的性格特征。作品基本風格是客觀敘事的現實主義風格,在寫實中又加入了諷刺,如對趙太爺的諷刺是尖銳無情的、對阿Q的弱點的諷刺比較溫和,是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阿Q的悲劇性遭遇和喜劇性格,形成小說悲喜劇交融的特色。分析《彷徨》中祥林嫂、愛姑、子君等婦女形象和婦女問題的提出。祥林嫂(《祝?!罚?、愛姑(《離婚》)、子君(《傷逝》)遭封建社會迫害的婦女,她們對封建主義的壓迫有過反抗的行動,但最后都以悲劇告終。《祝?!氛故玖朔饨ǘY教對婦女壓迫的深重殘酷。作品通過祥林嫂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禮教的系統周密、強大深固。從魯四老爺、四嬸到婆婆等這樣一個周密的封建觀念大網絡,封建網絡決定了中國婦女的悲慘命運,也無情地壓碎了祥林嫂們的一切掙扎努力?!峨x婚》中的愛姑,不能忍受那種丈夫另有新歡、叫她走就得離婚回娘家的極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強烈的,但在七大人裝腔作勢的威風下終于屈服?!秱拧分械淖泳?,是另一類型的婦女。她是受過“五四”新文化運動洗禮的知識女性。她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边@是婦女個性解放的呼聲。她以此為思想武器,為自己的戀愛婚姻自由而奮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勢力的壓迫、個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劇的思想根源。作品通過這三個婦女形象的描寫,揭示了婦女的問題:祥林嫂等的悲劇都是封建社會、禮教造成的,因此婦女解放必須反封建。作品也表現祥林嫂和愛姑都還沒有擺脫封建禮教的精神枷鎖,她們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識和明確的目標。啟示人們:婦女解放,必須自身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才能進行有效的斗爭。作品通過子君的悲劇說明離開了社會改革,婦女追求個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難實現的。個性解放思想雖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決婦女解放的問題。分析《彷徨》中涓生、魏連殳、呂緯甫等知識分子形象和在知識分子道路的探索。1、小說集《彷徨》中,涓生(《傷逝》)、魏連殳(《孤獨者》)、呂緯甫(《在就樓上》)是基本屬于同一種類的知識分子。他們都是新知識分子,接受了民主主義、個性解放等西方近現代思潮影響。2、涓生為自己愛的權利而勇敢奮斗;魏連殳被人說成是“一個可怕的新黨”,常在報刊上“發些沒顧忌的議論”;呂緯甫年輕時敏捷精悍認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圍中破壞神像。但是他們的反抗都以失敗告終。失敗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中國社會黑暗勢力的強大,封建傳統思想和習慣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覺醒者受到的壓迫是深重的。覺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點。涓生、魏連殳、呂緯甫等進行反抗的思想基礎是個性主義。這些覺醒者在強大的舊勢力壓迫下,表現出自私卑怯(涓生)、動搖妥協(呂緯甫)、消沉頹廢(魏連殳)。涓生在愛的小舟遭到社會黑風惡浪時,認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視子君為累贅,終于遺棄子君而造成悲劇。呂緯甫敏捷精悍認真變成現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連殳以躬行所惡來報復社會、世俗的壓迫、冷遇,卻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獨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毀滅宣告了自己的失敗。涓生、魏連殳、呂緯甫等中國近代新知識分子形象及其悲劇,提出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道路問題,表明了個性解放、個人奮斗不是小資產階級的正確道路,應別尋新路。分析評價《吶喊》《彷徨》的藝術特色藝術特色一:1、“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廣的社會歷史內涵,同時又非常個性化。2、白描手法,采取“畫眼睛”和“勾靈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各種特征進行描寫。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態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寫、孔乙己的長衫。挖掘和表現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寫幻覺、潛意識等,深入揭示人物的靈魂。人物語言簡潔傳神,高度個性化。藝術特色二:藝術多姿多彩。將濃烈的感情寓于客觀的敘事之中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詩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為主的作品。主要是以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刻畫性格,但也不乏對人物心理、幻想等的描寫和以心理刻畫見長?;旧鲜潜瘎〉慕Y局,但在悲劇中常融進幽默夸張的悲劇因素,形成悲喜劇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諷刺手法為主的喜劇作品。創作手法以現實主義為主,但也有浪漫主義、象征主義成分。三、注意典型環境的勾勒和環境、氣氛的渲染,濃郁的浙東地方風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說成為中國現代最早的鄉土文學。四、結構形式豐富多樣。小說多截取生活的橫斷面,以一個或幾個生活場景、片段連綴而成;或第三人稱,或第一人稱;順序為主,也有倒敘;多為單線發展,也有兩條線索的交叉疊合;體式有日記體、隨筆體、章回體、速寫等多種;五、以口語為基礎,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語言,具有簡潔、生動的特點。分析《吶喊》《彷徨》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要地位《吶喊》《彷徨》開創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現實主義的光輝傳統,表現在:一、思想方面:它以“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的現實主義精神,如實描寫,深入地狀寫了社會的一切丑惡、罪惡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義立場上,因而作品對封建性舊社會的暴露批判,異常深刻,達到過去的文學所沒有達到的思想境界。作品滲透著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作品凝聚著作者對農民、婦女、知識分子問題的思考,對人民解放和社會改革道路的執著探求。作品從思想革命的角度,側重描寫和揭示封建思想對人民群眾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態心理,期望中國人民擺脫封建傳統思想束縛,改革國民劣根性。二、《吶喊》《彷徨》的重要地位還表現在藝術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從而豐富了中國文學的表現手法,開拓了多中創作方法的源頭,革新了中國短篇小說的結構形式。分析魯迅雜文的思想特色魯迅雜文以“文明批評和社會批評”為主要思想內容,由此構成魯迅雜文的兩個思想特色:一、批判性(戰斗性)。對封建舊文明舊道德的批判,如《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我之節烈觀》中批判封建父權、夫權、婦女節烈觀等等。后期雜文增加了批判資本主義文明,半殖民地都市等方面的內容。暴露和批判國民劣根性,對卑怯、保守等國民性作了深刻的剖析。社會批評的內容更為廣泛,如對社會的一切黑暗,統治者的兇殘,帝國主義的罪行等都予以猛烈抨擊。這種批判,具有戰斗的現實意義。二、深刻性。魯迅的雜文對各種問題的論述,都極其深刻,富有辨證哲理。如《燈下漫筆》中揭露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和“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的循環,這從人民的社會地位和心理對中國歷史所做出的本質性論斷,是何等的深刻?!赌脕碇髁x》中批判封建閉關主義,論述國家民族應對世界采取開放態度,以及開放的意義和方法,見解精辟。分析魯迅后期雜文的思想特點魯迅后期雜文在思想內容上的特點:一、政治斗爭和時評的文字增多了。雜文廣泛揭露批判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罪行。二、對舊中國社會、文明進行了更廣泛的批判,對帝國主義奴化思想和半殖民地都市種種病態心理現象也予以深刻剖析。三、后期雜文更為深刻有力,表現在:把歷史批判和現實批判相結合。批判現實時,深挖壞種祖墳,批判封建歷史時,緊密結合現實斗爭,如《病后雜談》等。辨證分析各種問題。能運用階級觀點分析問題。如作者后期能運用階級分析揭示國民性在不同階級階層身上的不同表現,以及國民劣根性形成的社會原因,并對比民族性優點作了開掘和發揚。四、后期雜文表現出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如《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紀念左聯五烈士。分析魯迅雜文的藝術特色魯迅雜文具有很高的藝術性:一、形象性1、善于以比喻和具體生動的事例,來論述抽象的道理,使說理形象化,把邏輯性和形象性和諧統一。如《拿來主義》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遺產,以人參、鴉片比喻精華、糟粕,形象的說明了對文化遺產要批判繼承。2、創造了類型形象,如叭兒狗、蚊子等類型形象,概括了社會上某一類人群的某種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創造出來,簡練傳神。類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二、抒情性。魯迅強調作家應當有分明的是非和熱烈的愛憎,像《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紀念》情文并茂,情感濃烈。三、把社會上公然的、常見的、不以為奇的,但卻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練、夸張予以辛辣的諷刺。四、雜文文體多樣,有抒情散文、敘事散文等。其風格也多姿多彩。結構嚴謹論證嚴密;三言兩語,尖銳鋒利。但多樣而又統一,作為魯迅雜文主要風格的,是切實鋒利,精練潑辣,似匕首投槍。五、語言鮮明生動、機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好用反語,?!耙宰又プ又堋?,充滿幽默感。簡析《故事新編》中的古人形象:小說塑造了各類古人形象: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英雄形象,如《補天》中的女媧,《奔月》中的后羿。歷史是上“中國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復仇英雄形象,如《鑄劍》中的復仇英雄眉間尺和宴之敖。諷刺性的人物,如《出關》的老子,《起死》中莊子。簡析《故事新編》的藝術特點1、“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獻可考,但又不受文獻束縛,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礎上,進行藝術想象和虛構。如《鑄劍》原文獻只簡略記敘復仇故事,魯迅則著重于性格刻畫,這是出自作家在文獻基礎上的想象和加工,從而創造了一個有性格發展過程的真實豐滿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復仇者形象。2、《故事新編》的創作方法,有現實主義、也有浪漫主義。如《鑄劍》是一浪漫主義之作,其中雖有現實主義的描寫,但作為主要傾向的,是以豐富的想象,離奇的情節等手法,塑造了眉間尺和宴之敖兩個復仇者形象。3、古今交融的藝術特色。以古人古事為情節為主,但也摻進了一部分現代生活內容。如《補天》中女媧腿間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學者等。這些現實生活內容,暴露和諷刺了現實的種種黑暗面,增強了作品的戰斗性。作者還常使這些人物說些現代語,如“時裝表演”、“莎士比亞”等。簡析《野草》的思想內容一、《野草》的較多篇什,雖然流露出彷徨、苦悶等情緒,但著重表現的是黑暗重壓下的戰斗、追求、犧牲精神。如《秋夜》中棗樹的韌性戰斗精神,正是魯迅精神的富有詩意的形象表現?!哆@樣的戰士》中戰斗顯得英勇而悲愴。戰士面對“無物之陣”這樣的“絕望的抗戰”反映了魯迅的思想矛盾,也更體現了魯迅的清醒執著,永不停息戰斗的堅韌意志?!哆^客》中反映了在人生長途中戰斗、探索的艱苦和矛盾,但不停頓地向前走,對舊社會絕無留戀的態度。二、《野草》重點在袒露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彷徨,展示了理想與現實、光明與黑暗、希望與絕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內心矛盾,更顯示了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如《影的告別》中“彷徨于陰暗之間”的回環反復的語句,傳達出內心斗爭的深刻?!断M废Mc絕望的激烈矛盾?!赌鬼傥摹纷晕医馄势D難痛苦。三、以辛辣的諷刺針砭圓滑的處世哲學、無聊的圍觀等病態心理以及黑暗丑惡的社會世態,或以沉痛的筆刻畫群眾的冷漠麻木。簡析《野草》的藝術特色1、《野草》的多數篇什在藝術上采用象征主義的方法,以創造又物質感的形象來表現復雜的內心感受。例:人物如過客;自然景物如天空、棗樹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也都具有象征性形象。2、藝術構思奇特,寫夢境的作品有9篇,創造了許多非現實性的形象和境界:如影和人的告別。3、《野草》的藝術境界奇幻、神秘,但表現的是現實性的內容。4、《野草》的語言精致形象,飽含詩情,具有音樂美、繪畫美的特點。簡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思想內容:描敘了作者從童年到壯年時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傳記意義。勾勒了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的若干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副副世態圖和風俗畫。貫穿全書的,是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和對封建教育、道德、頑固派的批判。展示了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的某些歷史真實,揭示了極為深刻的歷史教訓。藝術特色:十分注意人物刻畫。作者運用白描和畫眼睛的方法,創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范愛農》中的范愛農。文體不很一致。如《狗·貓·鼠》《二十四孝圖》《無?!啡獖A敘夾議,描述往事也批判現實穿插交織,有較多的雜文筆法?!短僖跋壬贰斗稅坜r》重在寫人。融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以深沉的感情記事懷人,以白描和畫眼睛的方法刻畫人物,在往事追敘中閃耀著社會批判的鋒芒。簡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一、作為敘事散文,十分注意人物刻畫,尤其是寫人散文。人物性格鮮明,如長媽媽樸質、愚昧,范愛農耿直古怪,藤野先生嚴謹認真。二、刻畫人物方法有:運用白描和畫眼睛的方法。如范愛農眼球白多黑少。如實描寫,如寫藤野先生衣著馬虎等。飽含感情,常有凝練的抒情文字。三、全書貫穿的人物形象是“我”——作者自己。“我”從充滿童心的孩提時代,到身受封建家長制迫害而萌發叛逆思想,離家出走,成為愛國青年等。既具有傳記意義,又因注意性格刻畫,“我”又是個十分成功的藝術形象。第三章郭沫若分析評價《女神》所表現的“五四”時代精神?!杜瘛肥恰拔逅摹笨耧j突進精神的典型體現,它的思想內容集中在如下三個方面:一、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在文學上,要求張揚自我,尊崇個性,以自我內心表現為本位。個性解放的呼聲通過對“自我”的發現和自我價值的肯定表現出來。如:《天狗》中的“天狗”這種沖決一切羅網、破壞一切舊事物的強悍形象,正是那個時代個性解放要求的詩的極度夸張?!对『!返淖晕倚蜗螅瑯邮菍崿F自我個性解放的詩的宣泄。這種個性解放的要求不僅僅著眼于個人本身,詩人將個體的解放作為社會、民族、國家解放的前提,將它們融合為一體。《地球,我的母親》中可以看出他個性解放的要求呈現出了勞苦大眾利益的一致性。二、反抗、叛逆與創造精神的歌唱。反抗、叛逆表現在:《女神》誕生之時整個中國是一個黑暗的大牢籠,這激發了詩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如:《鳳凰涅磐》中的鳳凰雙雙自焚前的歌唱,對朽敗的舊世界作了極真切而沉痛的描繪。鳳凰的自焚,乃是與舊世界徹底決絕的反抗行動,是叛逆精神的強烈爆發與燃燒。《我是個偶像崇拜者》中詩人表白崇拜自然界與社會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來否定一切人為的偶像,一切扼殺生機的舊傳統,表現出對封建權威的極度蔑視?!斗送巾灐穼⒘袑?、羅素、尼采等人一起贊頌,表達了自己要步其后塵挺身反抗的堅決意志。創造精神表現在:1、《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中相信不斷的毀壞和不斷的創造正是萬物萬事發展的法則。2、對20世紀科學文明的謳歌,如《筆立山頭展望》。3、對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詩人筆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三、愛國情思的抒發。從《女神》中的《爐中煤》的年輕女郎,《鳳凰涅磐》中更生的鳳凰等形象,不難看出詩人對于祖國的深沉眷念與無限熱愛。簡述郭沫若小說的基本傾向和創作特色:郭沫若小說的基本傾向是強烈的愛國心和大膽反抗舊世界的叛逆精神。創作特色是主情主義,這種主情主義是屬于浪漫主義范疇的,是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如《殘春》就是“五四”新文學中最早運用意識流手法的作品。歷史小說在郭沫若的小說創作中占有一個特別的位置。他們幫助讀者明善惡之分,知興亡之理。分析《女神》的浪漫主義特色: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義詩集,主要特色有:浪漫主義精神。浪漫主義重主觀,強調自我表現?!杜瘛肥恰白晕冶憩F”的詩作,詩中的鳳凰等,都是詩人的“自我表現”。詩中的“自我”主觀精神,是強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義精神。噴發式宣泄的表達方式。浪漫主義以直抒胸臆為主要表達方式,詩中的直抒胸臆表現為噴發式的宣泄,《鳳凰涅槃》等詩最典型地體現這一表達特點。奇特的想象和夸張。如從民間天狗吞月,想象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樣地狂叫”等。這種極度夸張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現強烈的個性解放要求和對舊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形象描繪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義的格調。語言方面,帶有強烈的主觀性的色彩。一些描寫自然的語句中,染上詩人當時的主觀感覺。分析評價《女神》在中國現代新詩發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郭沫若的《女神》是開一代詩風的新詩集。這就是它在新詩發展史上的地位。一、思想內容上。《女神》體現了“五四”時代精神。它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舊勢力的革命精神,對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強烈地體現了“五四”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二、在藝術上,《女神》是中國浪漫主義新詩的開山之作,開拓和形成了浪漫主義新詩流派?!杜瘛芬怎r明的浪漫主義獨樹一幟。它強烈的感情,偉美的藝術形象等對當時和后來的浪漫主義詩人發生重要影響。三、在詩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體詩的一個高峰,為詩歌的革新和創造樹立了榜樣。它完全沖破了舊詩格律的束縛。詩節、詩行長短無定,韻律無固定格式。不足之處:他把形式的自由強調到絕端的地步,造成有的詩一瀉無遺,有的詩過于散文化。有的詩用語造句屬于生造,還夾入一些歐化語法。分析郭沫若抗戰時期歷史劇作的基本思想郭沫若在抗戰時期的歷史劇基本思想是:1、宣揚“舍身報國”的愛國精神,鞭撻賣國求榮的民族罪人。《棠棣之花》敘述的是戰國時義士聶政刺韓相俠累的故事。聶政是重義氣的俠客,但他刺俠累的行為超出了“士為知己者死”而升華為雪家國“公仇”而舍身報國的崇高行為?!肚分械那淼氖菒蹏恼温肪€,以鄭袖等為代表的賣國路線。劇中的屈原受盡迫害而始終堅持斗爭。宣揚“把人當成人”的民權思想,鞭撻了暴君的黑暗暴政?!痘⒎穼懙氖羌Х蛉松嵘砀`符,竊符后為不辱信陵君名聲而自戕身亡。整個劇本貫穿著“把人當成人”的主題思想?!陡邼u離》歌頌義士高漸離為刺暴君秦王不惜犧牲個人性命的英雄氣概,宣揚了“除掉暴君”的思想。分析郭沫若歷史劇的悲劇精神。以正義力量對垂死力量的對比懸殊的勇敢抗爭及其過程中身歷的磨難與痛苦。如屈原經常使人物處于兩難處境,來創造濃郁的悲劇情境,從中展示正義人物人格與道義的美。如聶嫈在揚弟英名與自取滅亡上的現實矛盾等。這些歷史劇充滿著悲壯的情緒,標志著中國現代悲劇藝術的新進展。分析《屈原》中愛國詩人屈原形象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塑造了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家愛國詩人屈原的光輝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熱愛祖國人民、堅貞不屈、勇于和種種危害國家的邪惡勢力作斗爭及詩人的氣質。屈原的政治主張是面對強秦的侵略,聯齊以抗秦。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亂宮廷”的罪名使他罷官。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屈原不是為個人榮辱,而是為國家的前途憂慮。他憤怒痛斥張儀。屈原的斗爭使南后老羞成怒,進行更的迫害,把屈原關在廟中,并陰謀毒死他。屈原憂國憂民的強烈情感,想火山巖漿。寫出了震撼人心的“雷電頌”,“雷電頌”是對黑暗勢力的憤怒詛咒,是對毀滅黑暗勢力的光明與力的歌頌。表現了屈原崇高的內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爭精神和詩人的氣質。結尾屈原隨衛士到漢北人民中間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簡述《屈原》的浪漫主義特色和詩情作者大膽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歷史創作原則,如劇中將屈原坎坷的一生濃縮在一天里展開,創造了嬋娟形象,以“淫亂宮廷”向屈原問罪等等,都參合著作家的大膽的藝術想象,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統一。根據歷史可能性的原則舍棄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節而突出其精神,從而將人物理想化。如屈原潛到漢北以圖再起。噴發式的感情表達方式和大開大闔的戲劇沖突的結合,如《雷電頌》。簡述《屈原》的現實戰斗意義:《屈原》作為具有浪漫主義特色的歷史劇,其主題則是富有戰斗性的。因此抗戰時期的現實,和屈原時代的歷史有著驚人相似之處。這表現在:劇作中屈原堅持齊楚聯盟團結抗秦,反對強秦妥協的精神,具有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現實意義。屈原的詛咒黑暗、呼喚光明的“雷電頌”,更是喊出了國統區人民的心聲,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應和效果。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學創作分析評價《嘗試集》的思想和藝術形式及其地位與不足胡適《嘗試集》的大部分作品是與主張科學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基本一致的。主要思想內容:反對封建專制,向往民主自由,針砭時政,揭露軍閥,如《威權》貫注著對封建禮教和倫理道德的否定、批判,如《孔丘》。表達了資產階級個性解放的時代要求,如《上山》,表達對勞動者人道主義的同情、悲憫,如《人力車夫》,流露出作者的愛國主義的感情,如《嘗試篇》,對積極進取精神的贊美藝術形式:明白清楚,講求“可懂性”。一掃舊詩詞雕琢粉飾是白話詩迥異于舊詩詞的一大創新。平實、沖淡的意境。如《一顆星星》等平實的語言,常見的事物,含而不露的情調,展示出各自的韻味、意境。托物寄興。如《樂觀》化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意,而以“樹”為喻,表達不畏摧折、終將獲勝的信念。在詩形和用韻上,句不論長短,聲不拘平仄,音節自然,用韻自由。地位在于:最早嘗試用白話寫詩,思想傾向上與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向一致。沖破舊詩律絕體的束縛,自創新制,是他的“詩體大解放”理論的實踐。胡適是白話自由體詩的開創者,《嘗試集》作為第一部白話自由體新詩集,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具有開創性的地位。正因為是“嘗試”,胡適的詩藝還不免幼稚,有明顯的不足:一些作品還未脫舊詩的窠臼,散發出“纏腳時代的血腥氣”;缺乏想象力,較少余香與回味;重理輕情,有些詩平鋪直敘。胡適的“嘗試”有勇,而創造無力。分析評價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藝術特色與風格: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以“平和沖淡”見稱于世。主要藝術特色與風格有:取材廣泛,不拘一格,具有相當濃厚的趣味性和知識性。今人古籍、偉人平民等無所不談。充分體現了語絲派自由隨便、無所顧忌的創作態度以及作者本人的廣見博識。恬淡從容,真率親切。寫法隨便,不矯揉造作,筆調自然流暢,舒徐自在。如《烏篷船》以致友人書的形式,介紹故鄉的風物,態度親切隨便,在不知不覺中洋溢著鄉情和野趣,在潛隱中透露出深厚真摯的故土之戀。簡素質樸,莊諧并出。含蓄耐讀的“簡單味”,有一種寓莊于諧、寓諧于莊。平和沖淡的藝術風格。分析評價《倪煥之》的思想和藝術:《倪煥之》是葉圣陶惟一的長篇小說。小說通過倪煥之形象的塑造,比較完整地寫出了中國知識分子從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敗這一歷史時期的追求與遭遇。小說展示了倪煥之性格發展的三個階段:倪煥之是一個小學教員,他抱著“教育救國”的思想。他認為,改革社會在于人,而造就理想的改造社會的人在于教育。他有一套改革教育的思想,但真正實驗時卻受到社會惡勢力的阻擾。但它的最終失敗,卻是因為理想化教育出來的學生,進入社會后很快被那個社會同化,教育救國的理想破滅了。倪煥之覺悟到改造社會,要走有組織的群眾斗爭的道路。他從農村到了上海,參加了“五卅”運動。大革命失敗后他憂憤而病死。倪煥之道路,說明教育救國、個人奮斗道路不能改造社會,必須走集體主義、群眾運動的道路。這是作品重要的思想成就。《倪煥之》在藝術上充分體現了葉圣陶的現實主義創作特色:真實自然、富有生活氣息。人物形象生動鮮明,風光習俗,以工筆細描。分析葉圣陶現實主義小說的特色和風格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耙狻背R娪谘酝?,“情”不外露文中,如《多收了三五斗》作者對農民的同情深深地潛伏在不露聲色的筆致后面。同情與諷刺兼備,是作者對小市民知識分子用筆的基本特色。對于潘先生等主人公,作者看不慣他們的怯弱、自私自利,不由得要刺他們一下;但他也深知他們的甘苦,造成他們這些不良表現的原因是復雜的,有時他們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樣既有諷刺,又有同情,于是諷刺也顯得溫婉。結構多變,講究結尾饒有余味。如《倪煥之》以一個人的遭遇為縱線;《多收了三五斗》無一中心人物,頗有散文風。《多收了三五斗》《潘先生在難中》等不少小說結尾的藝術匠心,尤見功力。語言平實、純正。葉圣陶的文學語言沒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歐化氣味,為中國現代漢語的規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簡析葉圣陶“教育小說”的思想內容和特點:葉圣陶以教育界、以學校生活為題材創作的小說叫“教育小說”,主要思想內容有:暴露舊中國教育界黑暗的內幕,并透過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頭指向整個舊社會。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動當局對教育的迫害。嚴峻的解剖與審視知識階層。名篇如《潘先生在難中》里的潘先生,寫出了知識分子灰色卑瑣的人生和自私軟弱的性格。展現教育知識分子身上出現的革命反抗的一面。如《抗爭》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在中國現代作家中,像葉圣陶這樣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寫教育界的種種現象和心態者,并無第二人可與匹敵。葉圣陶是新文學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說家”。簡析許地山早期短篇小說的特點:浪漫主義傾向和現實的內涵,外表浪漫實質寫實。異域色彩、宗教氛圍、愛情線索使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借異域寫故土,宗教氛圍和愛情線索中常暴露現實社會的冷酷無情。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復雜性。思想復雜性表現在他作品中的愛國民主意識、人道主義思想和宗教宿命傾向的矛盾;人物性格復雜性,如《綴網勞蛛》中尚潔,《商人婦》中的惜官,在逆境中,她們既有沉穩堅毅積極樂觀的一面,也有宿命傾向的消極面。簡析許地山早期小說的浪漫主義傾向:許地山早期小說浪漫主義傾向有三要素:異域色彩。故事背景多為緬甸、印度、等南亞、東南亞國家,南國的自然、人文,風俗等使作品具有濃郁的異域色彩。宗教氛圍。既描寫了許多宗教習俗和活動,更著重描寫了具有宗教信仰的主人公的出世精神。愛情線索。情節上,幾乎都貫穿著一條愛情、婚姻的線索。簡析許地山后期小說《春桃》等作品的現實主義特色許地山后期小說改變了早期小說的浪漫傾向,走上了切實的現實主義道路,代表作為《春桃》《鐵魚的鰓》。1、《春桃》刻畫了一位下層勞動婦女春桃,在命運惡浪的捉弄前穩健地駕駛著人生之舟。戰亂使春桃的生活中同時出現兩個男人,這位樸實堅強的勞動婦女作出了自己勇敢的選擇,在“我是我自己的”的信念下,她和兩個男人開起了三人公司,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運,表現了勞動者在生活的重壓下“相濡以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準則。下層勞動者的真實描寫,自尊自強的勞動女性的塑造,顯示了作品以現實主義為特色。2、《鐵魚的鰓》以報國無門的科學家雷教授的不幸遭遇、不幸結局為基干,把批判的矛頭指向國民黨當局的賣國政策,既歌頌了雷教授的愛國熱忱,又暗示了“科學救國”純屬幻想。《春桃》《鐵魚的鰓》以切實的現實背景和鮮明的時代色彩,改變了人們對他初期小說的觀感,從浪漫傳奇轉向客觀寫實。簡析許地山的散文集《空山靈雨》的思想和藝術對人生哲理的玄想,是《空山靈雨》的基本內容?!吧静粯贰钡姆鸾潭嗫鄻酚^,他悠怨地對“死”的禮贊,流露出許地山思想的迷惘和矛盾。平民主義的禮贊,如《落花生》它以質樸無華的語言,寫質樸無華的落花生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自然地引發出為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夫婦情感的抒寫,寫閨房之趣相思之苦,透露出性愛有信仰、人性與佛性的沖突,以及二者由共處到對抗的經路,而以人本主義對禁欲主義的勝利表明了作者終于棄佛入世的心路歷程。藝術:“空”與“靈”的韻味境界,上《空山靈雨》在藝術上的獨特造詣。不少作品都帶著若隱若現、朦朧、灑脫的語言蘊含著破費咀嚼的玄理思辨。簡析王統照的長篇小說《山雨》的思想:《山雨》是王統照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它主要思想有:1、《山雨》傾注著作者對故鄉的深情。展現了當時北方農村在政治腐敗、經濟崩潰的雙重陰影下廣闊的生活圖景。作品通過對中農奚大有一家悲慘生活的描寫,把農民對故土的依戀、離鄉的無奈和流入城市尋求生活的艱辛一一寫出,在動蕩的社會背景下畫出了一幅新時代的“流民圖”。2、對農民心態的細膩體察與表現。奚大有是個安分、憨直的農民,農村崩潰的現實,使這個依戀鄉土的農民一步步離開了鄉土,同時也一步步走上了反抗和覺醒的新路。簡析王統照小說創作的風格:縱觀王統照從20年代前到40年代的創作歷程,可以看到,他的藝術風格有著比較明顯的數度轉變,而對于象征的藝術手法,他始終都未釋懷。以《沉思》為代表的早期小說,以女人體模特兒象征藝術之美。作者的暗示和象征往往失之虛玄。《沉船》的象征意味比起《沉思》多了點凝重?,F實主義的力作《山雨》標志著王統照從早期的象征趨向寫實的重大轉變?!渡接辍氛宫F的廣闊生活畫面正是當時中國現實“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象征。寫實與象征較為融洽的結合簡析冰心的“問題小說”的發展1、“問題小說”起步,表現了探究人生意義的熱忱。代表作《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揭露了“舊社會、舊家庭的不良現狀”。2、宣揚愛的哲學。如果說初期“問題小說”只是問病源,不開藥方。《超人》則標志著冰心對種種社會問題開出了她的“藥方”——這就是“愛”的哲學?!冻恕贰稛灐贰段颉窐嫵闪吮摹皭鄣娜角?,愛的核心是“母愛”。3、冰心的思想中萌發的某種階級觀念?!斗帧穼⒔淌谂c屠夫的孩子從同一個產院的嬰室“分”道揚鑣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透露了作者思想中開始萌發的某種階級觀念。簡析詩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思想:《繁星》《春水》主要內容是對母親、童真與大自然的謳歌。母愛、童真與自然之美已融為一體。冰心以最熾熱的語言謳歌母愛,把母愛宣揚為至誠至大、至高至上的偉力,把母親宣揚為孕育著一切的“萬有之源”。作者視兒童為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襯社會之丑惡及世風的墮落。對大自然的禮贊,也與作者對母愛的宣揚一脈相承。藝術:受泰戈爾的《飛鳥集》、日本俳句的影響,小詩多是以一至四行的體式抒寫個人即時的感興,托物喻理,常以哲理入詩。簡析《寄小讀者》的思想和形式思想:《寄小讀者》是冰心著名的通訊體散文集,也是一本兒童文學作品。內容是敘寫她赴美留學旅途中及在美國的生活,貫串的是對母親、童真、大自然的禮贊和熱愛眷念祖國的感情。除這“三愛”之外,愛祖國是《寄小讀者》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把她詩文中的“三愛”升華到更高的層次。藝術:《寄小讀者》滿貯詩情,寫景如畫,藝術上具有抒情詩、風景畫的特色。分析評價冰心創作中“愛”的哲學的內容冰心的文學創作是多面的,小說、詩歌、散文,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尤其是散文。而貫串于她的文學創作的,是“愛”的哲學。冰心的“愛”的哲學,其內容包括母愛、童真、愛自然、愛祖國。母愛、童真、大自然三者以母愛為中心而有內在聯系。童真是母愛的自然延伸,愛大自然與母愛也一脈相承。冰心的愛國主義也和母愛、親友之愛,對祖國河山之愛密切相聯?!皭邸钡恼軐W是冰心文學創作的基本思想內容。冰心文學創作中的“愛”的哲學具有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以及加強作品詩情的作用。散文集《寄小讀者》,是書信體兒童文學作品,寫了作者赴美途中及在美國的生活?!皭邸笔撬⑽募闹饕獌热荩焊改钢異邸⑿值苡H人之愛,小朋友的愛等。在一切的“愛”中,母愛占著中心。冰心的“愛”的哲學的道德感情力量應充分肯定,在藝術上也使她獨樹一幟。冰心的“愛”的哲學也有局限、不足。對于黑暗殘酷的現實,“愛”的哲學顯得蒼白無力?!皭邸钡恼軐W并非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良藥。簡析朱自清以事傳情類散文的思想藝術特點朱自清以事傳情類散文指《背影》《給亡婦》等。一、這類散文以致情感人,《背影》寫父子之情、《給亡婦》寫夫妻深情。二、藝術上的特點是:用筆樸實平淡,沒有華麗的詞藻;事件也都是生活中的瑣事。如寫父親為兒子送行、買橘子等。構思上,棄巧取平。結構縝密、剪裁得當、濃淡相宜、反復點題,在淡淡的筆觸中營造濃濃的情意。朱自清的這類文章在樸素平淡的藝術形式中寓真情、風華。簡析朱自清借景抒情類散文的思想藝術特點朱自清的借景抒情類散文,指《荷塘月色》《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篇。這類散文的特點是:文中有畫。意境幽美,景物描寫細致而有神韻,使人可感可觸,如身臨其境。畫中有詩,情景交融。似詩如畫的美景中,流露出作者的復雜情思。月下荷塘的美景,透露出作者追求剎那寧靜的心境,反襯出作者因現實煩惱而產生的不寧靜心情。文字優美清麗,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多樣。比喻新鮮生動,運用通感的手法。簡析朱自清對現代散文的貢獻朱自清對中國現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美文“數量不多,而精品不少。尤其是像以至情為特色的《背影》,以詩情畫意為特色的《荷塘月色》等,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名篇,奠定了他作為現代散文大師的地位。朱自清以自己的散文創作實踐,證明白話文也能寫出漂亮的“美文“,鞏固了文學革命的勝利成果。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創作特色將自己真摯深厚的感情注入作品,以家庭生活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現父子之情、夫婦之情、兒女之情等。如《背影》中父親的深情,《給亡婦》中悼妻與自懺之情,《荷塘月色》以景物之“靜”反襯心情之不靜。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畫。文中有畫,畫中有詩。清華園的一個平常的荷塘,一到作者的筆下,簡直無美不備: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葉,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筆畫??b密精巧的構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長,構思更見匠心。如《背影》里的四次背影四次眼淚,《荷塘月色》意在寫心中“頗不寧靜”,一路寫來,卻處處見“靜”。清幽細密的語言藝術。如《背影》的質樸,《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極富色彩感,呈現出視覺感官上的繪畫美,《荷塘月色》里的26個疊詞,頗有聽覺的美感。簡析《海濱故人》的思想和風格《海濱故人》是廬隱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思想:《海濱故人》在現代文學史上最早表現了女大學生們的生活,她們的思想和追求、苦悶和彷徨,流露出強烈的女性意識和現代意識。風格:自敘傳的寫法。露莎的經歷幾乎就是作者的前半生的寫照。對女性戀愛、婚姻問題的探究。作者對男女之愛雖然有所希望,而更多的卻是疑懼。對異性的不信任感,導致了她對人生意義探究的答案傾向于“恨”,而不是愛。感傷、哀怨、悲觀的抒情。簡析廬隱小說題材和思想特點對女性婚戀題材的偏好。她觸及了男女情愛中的各個側面。作者本人坎坷而豐富的感情生活,使她對“愛情”、“婚姻”獲得了相當深入透徹的理解。雖然她對人生問題的答案不同于冰心的“愛”,而反復地渲染異性的不可靠、愛情不是醫治人生的靈丹。廬隱的這些作品確實能給青年人更多人生的真諦與警悟,在感傷哀怨的基調中投射出力量。廬隱小說的基調,深受中國古典言情小說和“婉約派”詩詞的影響,低沉郁悶。作者對女性心理大膽、真率、細膩的剖白,與社會心理、道德標準緊緊相連,從而突破了單純的男女之愛的描寫。簡析《沉淪》的思想《沉淪》的主人公“我”是一個留日學生,因對愛情的渴望得不到滿足,又兼不堪忍受異族的欺凌,最后投海自盡。小說大膽描寫了這個受“五四”思潮的洗禮而覺醒的現代知識青年“性的要求與靈肉的沖突”,以及由此而生的變態性心理。追求個性解放的反封建意義。作品最后通過主人公之口喊出的“祖國呀祖國!……你快富起來!強起來罷!”表達了郁達夫鮮明的反帝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分析評價郁達夫小說的思想郁達夫的小說突出表現了“五四”青年對個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擠出軌道的“零余者”的哀怨。《沉淪》和《南遷》中的“他”等,心中交織著個人的積郁與民族的積郁,更感自身的凄涼,強烈地追求個性的解放,追求異性的愛情,甚至表現出某種變態的心理。他們為自己只是一個生活的“零余者”落淚嘆息,但心中卻始終沒有減退追求理想生活的熱情,賦予形象相當深厚的感傷色彩。鮮明地表達了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情懷。愛國主義如《銀灰色的死》《沉淪》等作品中,主人公作為弱國子民所受到的屈辱,使他們迸發出真摯的熱愛祖國,對于日本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提出了控訴。人道主義如《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中通過“我”與煙廠女工、人力車夫的生活境遇的聯系對比,流露出“同時天涯淪落人”的慨嘆和對普通平民真誠的同情、摯愛,剖析了落拓下層知識者的心理及其在自漸中因受勞動者的感化趨于升華的過程。頹廢的氣息,色與欲的描寫。《沉淪》中的主人公的精神心理、言行舉止表現出頹廢氣息。在消沉的外表下,跳動著作者熱愛美好人生,反抗黑暗現實的欲求上進的心。分析郁達夫小說的藝術風格一、自我的寫真。“自敘傳”的色彩。相當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個人出身、經歷、個性等。第一人稱主觀敘事的角度,這個具有連貫性的主人公,是一個以“自我”為原型、浸透著作者本人強烈主觀色彩的文學形象。構成了時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緒史。二、感傷的抒情。郁達夫的小說通常都沒有完整的情節,注重抒發主人公抑郁寡歡的情懷,坦誠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傷的、悲觀的甚至厭世頹廢的心境。他特別對憂傷的情緒感興趣。以感傷的抒情為中心的郁達夫小說,輕視情節的營構,而注重情緒的傾訴。三、結構的散文化。郁達夫小說以抒情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說的散文化傾向。如《沉淪》幾乎都沒有以完整的情節為中心的結構框架,也不講究謀篇布局。以人物情緒為中心,依人物感情的波瀾起伏結撰成篇。創造了現代小說中一種嶄新的體式——自我寫真的抒情小說。四、流麗、清新的文筆。郁達夫的用筆與其主觀色彩、抒情傾向相契合,飽孕感情,富有色彩與節奏。很少使用靜觀的筆觸敘事、抒情、寫景。郁達夫小說的文學語言是與他獨特的文體風格高度一致的。分析郁達夫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郁達夫對自我寫真的抒情小說的實驗,呼應了20年代時潮的一個側面——浪漫而感傷的時代氛圍。吟唱出張揚個性、崇尚感情、表現自我的文學詠嘆調。從道德的角度、心理學的范疇對現代小說的表現領域進行了大膽的開拓,引領了一種以浪漫主義為其風神的小說派別,開創了魯迅為代表的寫實主義風格不同的小說創作路向。分析聞一多愛國主義詩篇的內容歌頌祖國、思戀祖國。身在美國,他筆下流瀉出濃烈的思鄉念國之情。表現在《太陽吟》、《憶菊》中、《孤雁》中他以流落的孤雁自比,從內心深處發出“不如歸去”的感嘆。他眷念的家不僅僅是小家,抒發的情也不是小“我”之情,在一定程度上,正準確地代表了所有身在異國心念故土的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態。反帝反種族歧視。一些詩篇中抨擊了“金元帝國”的罪惡,護衛民族尊嚴,抒寫華工的勞碌和遭受凌辱的境遇,喊出對民族壓迫的沉痛抗議。如《洗衣歌》中從另一個角度表現了對帝國主義“文明”的鄙視和中國人的正氣以及民族自豪感。在平易的訴說中,包含著對同胞的深厚同情與尊敬。對軍閥統治下祖國黑暗現實的失望和對祖國新生的信念?!端浪返葹榇淼囊恍┲泵嬷袊F實的作品中,一面為祖國人民唱出了悲哀的歌聲,表現出自己希望破滅的深深痛楚。另一面《一句話》中對自己心愛的祖國懷者總有“鐵樹開花”一日的信念,這就是一直淺埋在心底的“一句話”:“咱們的祖國”。簡述聞一多在新詩發展史上的地位愛國主義詩篇。聞一多被朱自清譽為“五四”時期“惟一的愛國詩人”。他的愛國主義詩篇具有反帝反封建憎惡黑暗現實、期盼祖國新生的豐富內容。對新詩格律的理論提倡和創作實踐。他提出新詩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張?!端浪贰稇浘铡贰断匆赂琛返?,既有愛國主義的思想內容,又有“三美”的藝術形式。這對于糾正白話新詩創作中態度不夠嚴肅、過于散文化的傾向,起到了積極作用。聞一多是繼郭沫若之后又一位對新詩成熟做出劃時代貢獻的大詩人。分析評價聞一多詩歌“三美”的新格律詩理論主張及其創作實踐聞一多的詩歌理論對新月詩派有著很大影響。其詩論的核心內容是講究詩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關于新詩“三美”的理論集中見之于他的《詩的格律》一文。音樂美主要是指音節和韻腳的和諧,一行詩中的音節、音尺的排列組合要有規律。作者在繼承我過古典詩詞中的“頓”、借鑒西方十四行詩的“音步”的基礎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詩的音樂美,其最重要的表現就是節奏感強?!端浪肥锹勔欢嘧哉J為“第一次在音節上最滿意的試驗”的力作。全詩五節二十行。每行九字,這九個音節均由一個“三字尺”和三個“二字尺”組成,最后都以雙音節結尾。繪畫美主要是指詩的詞藻要力求美麗、富有色彩,講究詩的視覺形象和直觀性。如《死水》中的“綠酒”、“白沫”、“翡翠”等。建筑美主要是指從詩的整體外形上看,節與節之間要勻稱,行與行之間要均齊?!端浪贰断匆赂琛返榷挤Q得上是具有建筑美的范作。分析評價徐志摩的前期詩集的思想徐志摩前期詩集是《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大多具有比較積極的思想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時代精神。具體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追求光明與自由的思想。由于作者長期英美式的資產階級教育,他的關于“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的理想,是英美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與空想主義的混合物。如《嬰兒》里,寄托著他的政治理想?!稙橐獙ひ粋€明星》、《我有一個戀愛》抒發了作者對這一理想執著的追求。追求的過程中,他顯得自信、樂觀。由于他的政治理想與中國現實情況的矛盾,作者又感到這理想有如一個夢,作為中國資產階級開山詩人,他的內心也不無悲涼之慨。這些詩篇中,閃耀著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詩魄。反映現實社會。如《太平景象》《人變獸》揭示了反動軍閥統治的罪惡,發出了對黑暗現實生活的詛咒?!断壬?!先生!》寫出了勞動人民的痛苦。這些詩篇,明晰地顯示了詩人關注現實、憎恨封建軍閥、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的人道主義、民主主義的傾向,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描寫愛情體驗。愛情詩是他全部詩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有時以自己的感情經歷為基礎,有時以假想的異性為對象,真摯、坦率地表現了對純真愛情的追求。如《起造一座墻》《望月》《決斷》《翡冷翠的一夜》等包含著反對封建倫理道德、要求個性解放的積極因素。歌詠大自然。徐志摩把大自然稱為“最偉大的一部書”。不少詩作中,經常出現眾多美麗的物象景觀。如《再別康橋》《康橋再會吧》都以自己曾留學的英國劍橋大學的校園景色為對象寫出的佳作,抒發了對母校的深厚感情。簡述徐志摩后期詩集的思想徐志摩后期詩集主要有《猛虎集》和《云游》,主要思想有:隨著革命的深入和愛情理想的破滅,他看到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與他的資產階級理想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于是苦悶更深。表現了較深厚的消極悲觀傾向。如《我不知道風從哪個方向吹》表現的是夢的悲哀。對革命的實踐和理論的恐懼和敵視。如《西窗》分析徐志摩詩的藝術特點真摯地獨抒性靈、追求個性解放是徐志摩詩歌的基本藝術個性。他的詩歌特別是其中影響最大的抒情詩,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其突出特點在于:構思精巧,意象新穎。如《她是睡著了》以豐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態,“白蓮”、“琴弦”等富有詩意的物象,營造出美妙的意境。《沙揚娜拉》中心意象是一朵不勝嬌羞的水蓮,用以狀寫日本女郎溫柔多情的神態,貼切傳神?!秼雰骸酚卯a婦對腹中的嬰兒的企望,象征地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理想的向往。韻律和諧,富于音樂美。他在大量的四行一節的抒情詩中,常常使用重疊、反復、排比等手法。《再別康橋》開頭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復“輕輕的”,造成纏綿中不乏輕快的韻律,在節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用韻上和諧中顯出變化。章法整飭,靈活多樣。他的詩雖以四行一節式較多,但從整體上看,節式、章法、句法等都各有變化,講究詩形而能不為其束縛。整飭中有變化,呈現出靈活多樣的體式。詞藻華美,風格明麗。徐志摩的詩思富于想象力,表現為文詞的豐富,詞藻的華麗。夕陽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織成了色彩明麗的畫面,使《再別康橋》別具一種溫柔纖麗的風情。簡述馮文炳小說的思想特色表現出他對現實社會問題的關注,對鄉民命運的同情,較多的流露出對舊制度、舊禮教的不滿。如《柚子》。對一些善良的鄉村小人物關愛,贊美他們純樸的人性美和古樸的生活方式。如《竹林的故事》《桃園》田園山水之美有人物性情之美相得益彰。對于佳山秀水的留戀,加濃了廢名小說的隱逸傾向,長篇小說《橋》中表現最為充分。簡述馮文炳小說的藝術特色抒情小說,浪漫特色,充滿恬淡清逸的抒情色彩,洋溢著田園牧歌的靜雅氣氛,傳達出遠離塵囂的浪漫主義氣息,從中透出一種悠悠的感傷。詩話小說,意境沖淡而詩情濃郁。自覺地把小說當成詩,追求獨特的意境、獨特的神韻。結構上大多屬于散文化的小說結構,不重情節而重情緒、意境的渲染,頗具古典詩詞含蓄而有跳躍性的特點。簡述馮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藝術特色《作日之歌》是馮至在詩壇上確立地位的第一部詩集。對青春、愛情的歌頌,對生命的沉思。如《我是一條小河》。從平凡的生活中窺見社會與人生的真貌。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發出了不平之鳴,也表達了知識者的苦悶。敘事詩的創作是馮至20年代中國新詩發展所作的獨到貢獻。如《帷?!窂闹袊耖g故事與神話傳說中取材,反封建的色彩尤為濃烈。馮至的敘事詩,融抒情于敘事,為新文學敘事詩的起步,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簡述馮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藝術特色《十四行集》不僅代表了馮至詩歌創作的新成就,也代表著十四行體在中國的最高水平,馮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國十四行詩成熟的標志。詩人關注國家、人民和人類、宇宙的根本問題。表現出了對詩情哲理化的追求,能從敏銳的感覺出發,注重從細節著眼捕捉詩意,在日常的境界里體味出精微的哲理。善于進行藝術的節制,內斂有度,不露“鋒芒”。利用十四行詩結構上的特點保持語調的自然,堪稱十四行體中國化的成功實踐。第五章茅盾分析評價《蝕》三部曲的思想內容《蝕》是茅盾的小說處女作,由三個系列中篇所作成:《幻滅》《動搖》《追求》。三部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整個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生活經歷和心靈歷程為題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種矛盾和階級分化。作者試圖表現“現代青年在革命壯潮中所經過的個時期:幻滅、動搖、追求:一、《幻滅》中,作者描寫了一個抱著美好幻想的參加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女性的悲劇。主人公靜女士從小在恬靜的家庭中長大,把革命也看作是一件詩情畫意的事,但現實的社會帶給她精神世界的“幻滅”?!盎孟肫茰纭背闪怂枷氡撞 撵o女士的生活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毫無準備的投入革命,革命動蕩中必然就回出現個人主義的悲觀幻滅心態。二、《動搖》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漢政府”蛻變之前,湖北一個小縣城的風波。主人公方羅蘭是革命隊伍中思想極不穩定的知識分子典型,在激烈的階級斗爭面前,他表現得軟弱動搖,以致讓人有機可趁。他對反動勢力打擊不夠,立場也不分明。在對待愛情上也表現出“動搖”的本性。一方面是結發之妻的純情包圍;另一方面是時代女性的性感誘惑。方羅蘭是屬于即保留著傳統道德,同時又呼吸時代新鮮空氣的知識分子,在兩者的選擇中,他永遠處在矛盾和動搖中。三、《追求》是描寫在大革命失敗后,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劇命運。在上海悲觀、頹廢等是他們流行的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現實的壓迫,企圖作一次新的掙扎和追求。通過對張曼青的描寫揭示教育救國夢的破滅;通過王仲昭揭示愛情至上主義的美夢破滅;通過史循揭示了“失敗主義者“的失敗;通過章秋柳揭示病態反抗者的悲哀。《蝕》中的這些主人公,都難以擺脫精神上的枷鎖,只能用這種病態的反抗來宣告對黑暗社會的詛咒,他們不是不想有所作為,而是根本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所以才在黑暗中盲目地、消極地追求新的出路。簡析《動搖》中的胡國光形象《動搖》中對土豪劣紳胡國光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政治上他是個投機革命的老奸巨滑的狐貍,玩弄反革命的手腕,善于偽裝保護自己。他會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笑里藏刀,一旦革命是時機成熟,他就會毫不手軟地鎮壓革命。生活上,在剝削階級荒淫墮落的本質上,他給自己罩上了一層溫和的面紗。他的大度蒙蔽了一大批革命者,使他很快鉆進革命堡壘的內部。簡析《蝕》的藝術特點一、再現與表現。作品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描寫視角(本意是客觀的,本能又是主觀的)。作品描寫了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并相當逼真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社會生活的動蕩,革命運動的起伏,具有鮮明的寫實主義的創作特征。二、現實與象征相結合。如《追求》本是想寫成“又重新點燃希望的火炬,去追求光明了”的,然而結局卻是“幻滅”,它超出了客觀描寫的本意,而趨于本能的表現。作者常以象征主義手法賦予物體、自然景物等以特定的內涵。分析《子夜》的思想內容茅盾《子夜》的主要思想成就有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①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悲劇命運的描寫。作品中描寫的吳蓀甫是上海工業界的巨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