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技術交ZT1102JL13-技術交ZT1102JL13-05單位:格巧高速大路工程經理部二工區編號:GQ—SD-170403—復核:簽收:年月日注:1復核:簽收:年月日注:12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1頁共13頁日期 2023。04。03交底內容:隧道工程仰拱施工技術交底:技術要求..1。3,確定設計協作比,再依據現場粗細骨料得含水量,確定施工協作比。混凝土的協作比應保證其抗壓強度到達設計及規范要求。1.4.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施工程序,施工挨次為:施工預備→仰拱鋼筋綁扎→立仰拱模板→仰拱砼澆注→立仰拱填充模板→仰拱填充砼澆注→養護→模板撤除.1.施工要求3。1施工預備3。1。1原材料經檢驗合格,堆放在防雨料庫,以把握含水量,且數量滿足施工需要.施工前,測定砂石含水率,確定施工協作比.3。1.2測量儀器精度滿足要求,拌合站、襯砌臺車調試運轉正常。3。1。3作業區段的照明、供電、供水、排水系統滿足襯砌正常施工要求,隧道內通風條件良好。。4仰拱與開挖面安全距離:Ⅲ級<90m,Ⅵ級、Ⅴ級及以上<20m。仰拱施工,以保證隧道底部的施工質量,從根本上消退隧底質量隱患,仰拱混凝土由攪拌站拌合,承受混凝土罐車運送至澆筑地點,承受溜槽自中間向兩側對稱澆筑,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密實。仰拱施工具體要求如下:3。2。1為確保圍巖穩定及施工安全,隧底初期支護完成后,準時施做仰拱。仰拱每次施工長3m.。2施工前,應將隧底初支頂面虛碴、雜物、泥漿、積水等去除干凈,并用高壓風將隧底吹洗干凈,超挖局部承受同等級砼回填,并進展檢查,對不符合標準的隧底重進展處理。仰拱鋼筋承受洞外加工場集中加工,接方式必需符合設計及標準要求。鋼筋加工嚴格依據技術部門所放大樣及下料圖加工,加工前鋼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2頁共13頁日期 2023。04。03筋應除銹、調直。鋼筋綁扎完畢后全部進展自檢,并報監理檢查,檢查合格前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測量防線清底、抽排水、接縫處理檢查簽證仰拱鋼筋綁扎檢查簽證仰拱立模檢查簽證仰拱砼澆筑 混凝土生產、運輸仰拱砼終凝仰拱填充立模檢查簽證填充砼澆筑 混凝土生產、運輸養護、拆模圖1 仰拱施工工藝流程仰拱模板承受定型鋼模板現場拼裝,并支立結實,接縫處承受雙面膠進展連接。3。2。5仰拱應超前拱墻襯砌,超前距離不少于20m,3。1.4條要求。仰拱施工縫和變形縫應按設計及標準要求施作防排水工程.仰拱砼強度到達5MPa100%后允許車輛通行。3。3仰拱填充施工,以保證不阻礙前方正常施工,并確保構造質量,為拱墻襯砌模板臺車作業供給條件,并有利于文明施工。混凝土承受砼罐車運送至洞內,承受溜槽自中間向兩側對稱澆筑,插入式振搗器進展振搗密實.在施工填充砼前需進展高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3頁共13頁日期 2023。04。03程測量以確保證其位置及標高準確無誤。仰拱填充施工要求如下:3.3.1施工前,應將仰拱頂面虛碴、雜物、泥漿、積水等去除干凈,并用高壓風將仰拱頂面吹洗干凈,并進展檢查。3。3。2仰拱填充模板承受定型鋼模板現場拼裝,并支立結實,接縫承受雙面膠進展連接。。3仰拱填充宜緊跟仰拱進展施作,待仰拱強度終凝后即可進展仰拱填充施作。3.3。4仰拱填充施工縫和變形縫應按設計及標準要求施作防排水工程.3.3。5仰拱填充砼強度到達5MPa100%后允許車輛通行.設計參數不同圍巖仰拱厚度及鋼筋布置表十里坪隧道左幅仰拱參數段落 樁 號
仰拱圍巖襯砌巖襯砌混凝土主筋分布筋級類型間距間距長度箍筋〔m)別標號別標號厚度型號型號型號cmcmcmZK16+861~ZK16+90544VSFmaC3060φ2220φ1620φ820ZK16+905~ZK16+95449VSX5aC3050φ2220φ1620φ820ZK16+954~ZK17+01056VSF5aC3050φ2220φ1620φ820ZK17+010~ZK17+127117VSF5bC3050φ2220φ1620φ820ZK17+127~ZK17+301174ⅣSF4aC3040φ2225φ1630φ830ZK17+301~ZK17+706405ⅣSF4bC3040ZK17+706~ZK17+72620ⅣSF4aC3040φ2225φ1630φ830ZK17+726~ZK17+77650ⅣSF4jtC3050φ2225φ1640φ840ZK17+776~ZK17+78610ⅣSF4aC3040φ2225φ1630φ830ZK17+786~ZK18+357571ⅣSF4bC3040ZK18+357~ZK18+45093VSF5bC3050φ2220φ1620φ820ZK18+450~ZK18+48737VSF5aC3050φ2220φ1620φ820ZK18+487~ZK18+4958VSFmaC3060φ2220φ1620φ820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4頁共13頁日期 2023。04。03段落 樁 號
圍長度 巖〔m) 級
十里坪隧道右幅仰拱參數襯砌 混凝土類型
仰拱鋼筋分布筋 箍筋別號厚度別號厚度型號cm型號cm型號cmK16+860~K16+87010VSFmaC3060φ2220φ1620φ820K16+870~K16+90030VSXX5aC3050φ2220φ1620φ820K16+900~K16+95050VSX5aC3050φ2220φ1620φ820K16+950~K16+98030VSF5aC3050φ2220φ1620φ820K16+980~K17+100120VSF5bC3050φ2220φ1620φ820K17+100~K17+228128ⅣSF4aC3040φ2225φ1630φ830K17+228~K17+615387ⅣSF4bC3040K17+615~K17+62510ⅣSF4aC3040φ2225φ1630φ830K17+625~K17+67550ⅣSF4jtC3050φ2225φ1640φ840K17+675~K17+69520ⅣSF4aC3040φ2225φ1630φ830K17+695~K18+346651ⅣSF4bC3040K18+346~K18+460114VSF5bC3050φ2220φ1620φ820K18+460~K18+49737VSF5aC3050φ2220φ1620φ820K18+497~K18+5058VSFmaC3060φ2220φ1620φ8204。2仰拱施工斷面十里坪隧道左幅行車方向昆明方向、右幅行車方向巧家方向)以以下圖為右幅正向〔右幅繞圖中設計標高點順時針轉為正向超高,逆時針為反向超高,左幅相反)超高2%仰拱斷面尺寸〔其余超高依據曲線要素表設置仰拱填充頂面坡度尺寸)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5頁共13頁日期 2023。04。03設計標高
行 襯車 砌道 中中 線 設計基線線 0314 0 12,514 5 3541
5 52%, ,2%6 66 6仰拱填充50 387,5
875
仰拱387,5 50仰拱施工斷面圖4.3強度等級:C30P6C15。主要施工方法5。1仰拱及填充模板仰拱及仰拱填充承受鋼模板人工安裝.模板安裝時,中線、高程必需滿足設計要求,模板接縫嚴密,模板外表須光滑、平坦.安裝后,涂刷脫模劑,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5。2仰拱鋼筋安裝綁扎時,以隧道中線為準,在仰拱底部劃出鋼筋安裝位置線,用鋼尺測量來把握鋼筋的間1~2m不低于襯砌混凝土強度,墊塊厚度滿足鋼筋保護層要求,4個/m2。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6頁共13頁日期 2023。04。03隧道二襯鋼筋布置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7頁共13頁日期 2023。04。035。2。1鋼筋連接⑴拱墻環向主鋼筋承受雙面焊接方式連接,焊接長度不小于5d,仰拱環向主筋和縱向施工縫環向主筋承受單面焊接方式連接,焊接長度不小于10d。鋼筋搭接焊焊縫高度h≥0.3d,焊縫寬度b≥0。8d〔d為鋼筋直徑〕.⑵焊接地線應與鋼筋接觸良好,防止接觸不良而燒傷主筋。⑶不同鋼廠生產的不同批號、不同外型的鋼筋相互之間或與預埋件焊接時,應預先進展焊接試驗,經檢驗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⑷鋼筋綁扎接頭應符合以下規定:受拉區內的Ⅰ級光圓鋼筋末端應做成彼此相對的彎鉤,1規定。在鋼筋搭接局部的中心及兩端共綁扎三處鐵絲。1鋼筋綁扎接頭的最小搭接長度表鋼筋類別I級鋼II級鋼
受拉區30d35d
受壓區20d25d⑸受力鋼筋焊接接頭設于內力較小處,并錯開布置,兩接頭間距不小于1。3倍搭接長度,在同一根鋼筋上少設接頭.同一截面的受力鋼筋焊接接頭配置不大于鋼筋根數的50〔同一截面是指35d長度范圍內,但不得小于50cm。鋼筋接頭應避開鋼筋彎曲處,距彎曲點不應小于10d〔d為鋼筋直徑。⑹焊接接頭承受搭接電弧焊時,兩鋼筋搭接端部應預先折向一側,使兩接合鋼筋軸線全都接頭5d10d(d為鋼筋直徑。5。2。6鋼筋的安裝⑴鋼筋在安裝中要保證保護層厚度,墊塊的強度要高,不低于設計混凝土強度,承受混凝土墊塊,墊塊應相互錯開,分散布置,不得橫貫保護層的全部截面;非焊接鋼筋骨架的多層鋼筋之間可用短鋼筋支墊。⑵現場綁扎鋼筋應遵守以下規定:①相鄰主筋搭接位置應錯開,錯開距離不得小于1m。②鋼筋的穿插點應用鐵絲綁扎結實,必要時亦可用點焊焊牢.③在鋼筋的穿插點處,應用直徑0.7~2。0mm的鐵絲,按逐點轉變繞絲方向〔8字形)穿插扎結,或按雙對角線(十字形〕方式扎結。除設計要求外,鋼筋骨架的箍筋應與主筋垂直圍緊;箍筋與主筋穿插點以鐵絲綁扎拐角處的穿插點要全部綁扎.⑶彎曲成形的鋼筋在運輸時,慎重裝卸,避開變形,存放時要避開雨淋、受潮、生銹,以及其它有害氣體的腐蝕。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8頁共13頁日期 2023。04。03⑷同一類型、規格、批號、爐號的鋼筋存放在一起,同一種型號的鋼筋彎制好后,捆綁好,掛上編號標簽,寫明鋼筋編號,規格尺寸,注明使用的工程名稱。5.2。2工藝標準⑴電弧焊接接頭的焊縫外表應平順,無缺口、裂紋和較大的金屬焊瘤。⑶鋼筋安裝的允許偏差當專業施工標準無規定時,應符合表2的規定。2安裝鋼筋允許偏差表序號偏差名稱單位允許偏差1主筋間距mm±102兩層鋼筋間距mm±54箍筋間距mm±205。3混凝土施工⑴混凝土拌合①拌制混凝土時嚴格依據試驗室供給的施工協作比進展配料。②強制式攪拌機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少于3min.⑵混凝土運輸混凝土運輸承受混凝土罐車將混凝土從集中拌合站運送到混凝土澆筑點。⑶混凝土澆筑①澆筑混凝土前,應做好如下預備工作:a、將根底上松動的砼塊及雜物、泥塊去除干凈,并實行防、排水措施,按有關規定填寫檢查記錄..b、認真檢查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的緊固程度和保護層墊塊的位置、數量等,并指定專人作重復性檢查,以確保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尺寸滿足要求。4個/m2墊塊的尺寸應保證混凝土厚度的準確性,其外形應有利于鋼筋的定位,混凝土墊塊時,其抗滲力氣和抗壓強度應高于本體混凝土,且水膠比不大于0。4。②澆筑混凝土應符合以下一般規定:a、在炎熱氣候條件下,混凝土入模時的溫度不宜超過30℃。應避開模板和澆混凝土受陽光40℃.宜安排在黃昏澆筑而避開炎熱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澆筑以免氣溫升到最高時加劇混凝土內部溫升。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9頁共13頁日期 2023。04。03b、混凝土應分層進展澆筑,不得任憑留置施工縫.其分層厚度〔指搗實后厚度〕應依據攪拌機的攪拌力氣、運輸條件、澆筑速度、振搗力氣和構造要求等條件確定。泵送混凝土最大攤鋪厚度不600mm,其他混凝土最大攤鋪厚度不宜大于400mm.在澆筑完成的下層混凝土上再澆筑混凝土時上下層同時澆筑時,上層與下層前后澆筑距離應保持1。5m以上。在傾斜面上澆筑混凝土時,應從低處開頭逐層擴展上升,保持水平分層。c、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展.當因故間歇時,其間歇時間應小于前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當超過允許間歇時間,應按澆筑中斷處理,同時應留置施工縫,并作出記錄。施工縫的平面應與構造的軸線相垂直。澆筑混凝土的允許間歇時間混凝土澆筑時的氣溫〔℃〕20~3010~195~9
一般硅酸鹽水泥允許間歇時間(分〕90120150.d、澆混凝土與鄰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巖土、鋼筋、模板介質間的溫差不得大于15℃。與澆混凝土接觸的已硬化混凝土、巖土介質、鋼筋和模板的溫度不得低于2℃。e。澆筑混凝土期間,應設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等的穩固狀況,覺察有松動、變形、移位時應準時處理。f。當工地晝夜平均氣溫連續3d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5℃.g。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或澆筑完成時,如混凝土外表泌水較多,須在不擾動已澆筑混凝土的條.h.澆筑混凝土時,應填寫混凝土灌注記錄.現場監理旁站。③自高處向模板內傾卸混凝土時,為防止混凝土離析,一般應滿足以下要求:a、從高處直接傾卸時,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m,以不發生離析為度.b、當傾落高度超過2m時,應通過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等關心設施進展混凝土澆筑。c、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澆筑面的高度不宜超過1m。⑷混凝土振搗①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隨時對混凝土進展振搗并使其均勻密實。振搗宜承受插入式振搗器垂直點振,也可承受插入式振搗器和附著式振搗器聯合振搗.混凝土坍落度較小時〔如承受斗送法澆筑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10頁共13日期 2023。04。03的混凝土〕,應加密振點分布.,防止過振。應加強檢查模板支撐的穩定性和接縫的密合狀況,防止在振搗混凝土過程中產生漏漿.③承受機械振搗混凝土時,應符合以下規定:承受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混凝土時,插入式振搗器的移動間距不宜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且插入下層混凝土內的深度宜為50~100mm,與側模應保持50~100mm的距離.當振動完畢需變換振搗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時,應邊振動邊豎向緩慢提出振動棒,不得將振搗棒放在拌和物內平拖。不得用振搗棒驅除混凝土。外表振動器的移動距離應能掩蓋已振動局部的邊緣。c。附著式振動器的設置間距和振動能量應通過試驗確定,并應與模板嚴密連接。d.應避開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e.每一振點的振搗連續時間宜為20~30秒,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消滅氣泡、外表呈現浮漿為度,防止過振、漏振.④混凝土振搗完成后,應準時修整、抹平混凝土暴露面,待定漿后在抹其次遍并壓光或拉毛。抹面時嚴禁灑水,并應防止過度操作影響表層混凝土的質量.⑤混凝土使用附著式和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每一位置的振搗時間,以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出氣泡,并開頭泛漿為準。⑥振搗器距模板的垂直距離,1/2,并不得觸動鋼筋及預埋件。⑸混凝土養護.8MPa。5.4止水帶、止水條安裝(當襯砌消滅滲、漏水時由工程部確定〕系統時,必需承受Ⅱ型施工縫和變形縫。仰拱與襯砌接縫位置沿隧道縱向全長設置遇水膨脹止水條.變形縫為通縫,沿襯砌全環設置,間隔80m設置一道,在襯砌構造變化處也應設置;Ⅰ型變形縫承受中埋6m設置變形縫;Ⅰ型施工縫承受遇水膨脹止水條,Ⅱ型施工縫承受遇水膨脹止水條和背貼止水帶。〔1)止水帶施工工藝、方法及把握要點-放置止水帶—下一環節止水帶定位—灌注混凝土—拆擋頭板—下一環止水帶定位。②施作方法:0.4m鉆一φ12的鋼筋孔.向另一側穿過擋頭模板,內側卡進止水帶一半,另一半止水帶平靠在擋頭板上。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擋頭板,將止水帶拉直,然后彎鋼筋卡緊止水帶.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11頁共13日期 2023。04。03③施工把握要點:a、檢查待處理的施工縫四周1m范圍內圍巖外表不得有明顯的滲漏水,如有則實行必要的擋堵〔防水板隔離)和引排措施。b、按斷面環向長度截取止水帶,使每個施工縫用一整條止水帶,盡量不實行搭接,除材料長度緣由外只允許有左右兩側邊基上部兩個接頭,接頭搭接長度不小于30cm,且要將搭接位置設置在大跨以下或起拱線以下邊墻位置.c、止水帶對稱安裝,伸入模內和外露局部寬度必需相等,沿環向每0。4m設二根φ6mm短鋼筋夾住,以保證止水帶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位置的正確.止水帶處砼外表質量應到達寬度均勻、縫身豎直,環向貫穿,填塞密實,外表光滑。d、澆注混凝土時,留意在止水帶四周振搗密實,但不得碰止水帶,防止止水帶走位。止水帶施工中泡沫塑料對止水帶進展定位,避開其在混凝土澆筑中發生移位.(2)止水條施工工藝、方法及把握要點①施工工藝:制作專用端頭模板—澆筑先澆襯砌段時形成預留槽—澆筑下一段襯砌混凝土前安裝止水條。②施作方法:磨出一條平直、光滑槽.環向或豎向施工縫承受在端頭模板中間固定木條或金屬構件等,混凝土澆筑后形成凹槽。槽的深度為止水條厚度的一半,寬度為止水條寬度。清洗后,在灌注下循環混凝土之前,將止水條粘貼在槽中。③施工把握要點:a、二襯混凝土初凝后,撤除端頭模板,將凹槽壓平、抹光,凹槽的寬度略大于止水條的寬度。b、止水條安放前,先已澆筑混凝土端部充分鑿毛、清洗干凈.c、止水條在襯砌臺車移動前4h,止水條順凹槽拉緊嵌入,確保止水條與槽底密貼,并用水泥釘固定結實,同時在端部混凝土面上涂抹一層界面劑.d、止水條假設有搭接,則可將止水條切成對口三角形,用氯丁膠水粘結。接口處不得有空隙.e,先在水平施工縫基面鋪設25~30mm與澆筑混凝土同標號的水泥砂漿,經均勻、充分振搗后使基面與澆筑混凝土有25~30mm水泥砂漿,老混凝土結合結實。質量把握4.1質量標準:襯砌混凝土強度、厚度以及襯砌內鋼筋間距保護層厚度到達設計要求,一次性驗收合格.4。2檢查方法⑴鋼筋安裝過程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對安裝間距不均的馬上重調整,確保鋼筋間距均勻。檢驗方法:檢查現場施工記錄,現場觀看,并對已綁扎完畢每模二襯同一排中受力鋼筋水平間距01主送單位工程名稱
隧道五工班
第12頁共13日期 2023。04。03以及上下排鋼筋間距尺量兩端、中間各一處。分部鋼筋、箍筋間距尺量連續3處。鋼筋保護層厚度2處.標準:上下排鋼筋間距允許偏差±5mm;同一排中受力鋼筋水平間距拱部允許偏差±10mm;邊墻允許偏差±10mm;分部鋼筋間距允許偏差±10mm;箍筋間距允許偏差±20mm;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5mm,+10mm〕之間。⑵襯砌厚度必需滿足設計要求,仰拱開挖后,使用水準儀檢查,確保仰拱厚度。檢驗方法:使用水準儀檢查斷面,每個斷面檢查5點。標準:不小于設計。77。1安全要求7。1.1鋼筋綁扎嚴禁赤身作業,以防劃傷、燙傷.7。1。2鋼筋焊接時焊機要有良好、結實接地。7.1.3在鋼筋架制作和搬運過程中,應將鋼筋構件綁扎結實,以防止發生整體構件或連接鐵件碰撞傷人、車輛傾覆、構件墜落等事故。7.1。4當加固鋼筋、吊裝鋼筋時,作業人員應以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