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第六單元“學習之道”思辨性閱讀必修上冊10.1《勸學》課件(16張PPT)_第1頁
部編版第六單元“學習之道”思辨性閱讀必修上冊10.1《勸學》課件(16張PPT)_第2頁
部編版第六單元“學習之道”思辨性閱讀必修上冊10.1《勸學》課件(16張PPT)_第3頁
部編版第六單元“學習之道”思辨性閱讀必修上冊10.1《勸學》課件(16張PPT)_第4頁
部編版第六單元“學習之道”思辨性閱讀必修上冊10.1《勸學》課件(16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部編版第六單元“學習之道”思辨性閱讀必修上冊10.1《勸學》課件(16張PPT)(共16張PPT)

勸學

《荀子》

人物簡介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后期趙國人,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他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做大成者,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的變化規律而利用他造福人類)的人定勝天的思想,即認為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可以靠主觀努力去認識、改造、利用它。

他認為人類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爭奪,任其天性發展,必做惡事,因此他提出“性惡論”,強調發揮教育和禮法的作用。認為“今之人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

他從人性惡的觀點出發,說明人的知識、道德不是先天賦予的,而是后天經過學習、教育,逐步培養的。只有懂得了禮義,人性才能改變。因此,他特別強調后天的學習,把學習作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荀子的觀點和孟子對立。

作品簡介

《荀子》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盾髯印氛f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綿密,善用比喻。

《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學思想的專論,比較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他對教育和學習的一系列觀點和主張。本文是節選原文前四節。

解題

勸學

古義:勸勉,勉勵,鼓勵

以《勸學》為題目,勉勵人們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勸”這個字統領全篇,告訴我們這是一篇勉勵人們努力學習的文章。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的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古樂府詩《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中()輮()輿()

槁暴()礪()

參?。ǎВǎ┶枺ǎ?/p>

楫()生()蛟()

跬()騏驥()駑()

鍥()鏤()跪()

蟮()螯()

xìng

qíjì

jiāo

shàn

guì

lòu

áo

gǎopù

róu

zhòng

kuǐ

qiè

cānxǐng

正字音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君子: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已:停止

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說:“學習不可以停止?!?/p>

中心論點

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士,出之于民,而優于民。

學習

發展、提高

客觀事物

變化過程

發展、提高

引申

推論

分論點:

學習的意義

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青出于藍

冰寒于水

輮以為輪

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提高

發展

質的改變

中心觀點:學不可以已。

論證方法:

比喻論證

假輿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通過學習

一般人

順風呼聞者彰

善假于物

彌補

不足

一般的自

然條件

善假于物

達到目標

君子

在利用自然

條件的基礎

上改進創造

善假學習

分論點:學習的作用

借助學習彌補不足

跂而望

不如登高

登高而招

順風而呼

假輿馬

假舟楫

見者遠

聞者彰

致千里

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論證方法:

比喻論證

分論點

學習方法和態度

積累堅持專心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正面設喻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反面設喻

積累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堅持

專一

對比論證

對比論證

對比論證

學習的意義

學習的作用

:學習的方法、態度

提高自己

改變自己

彌補不足

積累

恒心

專心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道理明白

具體生動

深入淺出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

是什么:

為什么

怎么樣

小結

文章是一篇議論文,但是讀起來卻沒有枯燥的學究氣,細讀文章想一想是怎樣做到的?

1.運用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的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

設喻方式有的先反后正,有的先正后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多有變化。

有的先設喻再引道理,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在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

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強調觀點。

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對比,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

2.大量運用短句排比,及富于論辯色彩又富于文學韻味

3.對比手法的運用,增強文章說服力

4.運用多種論證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