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鎮痛鎮靜管理-2課件_第1頁
ICU鎮痛鎮靜管理-2課件_第2頁
ICU鎮痛鎮靜管理-2課件_第3頁
ICU鎮痛鎮靜管理-2課件_第4頁
ICU鎮痛鎮靜管理-2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U鎮痛鎮靜管理2ICU鎮痛鎮靜管理2自身嚴重疾病各種有創診治操作,自身傷病的疼痛等環境因素

病人被約束于床上,燈光長明,晝夜不分,各種噪音(機器聲、報警聲、呼喊聲……),睡眠剝奪,鄰床病人的搶救或去世隱匿性疼痛氣管插管及其它各種插管,長時間臥床對未來命運的憂慮對疾病預后的擔心,死亡的恐懼,對家人的思念與擔心

極度的“無助”和“恐懼”,構成對患者的惡性刺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使患者因為這種“無助與恐懼”而躁動掙扎,危及其生命安全。休息睡眠不足ICU鎮痛鎮靜管理22013年美國ICU成年患者疼痛、躁動和譫妄處理指南a.疼痛發生率內科、外科和創傷ICU內成年患者在休息和ICU診療時都會經歷疼痛(B)診療操作引起的疼痛在ICU成年患者中也很普遍(B)BarrJ,etal.CritCareMed.2013Jan;41(1):263-306.ICU鎮痛鎮靜管理2為了解我國ICU機械通氣患者鎮靜、鎮痛治療的現狀,以進一步探討鎮靜——鎮痛策略對該類患者ICU不適住院經歷的影響對全國31家三級甲等教學醫院所有轉出ICU的清醒機械通氣患者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00多例接受機械通氣的ICU清醒患者中,出現ICU不適經歷的比例高達96.9%,其中疼痛患者比例高達77.9%患者比例(%)MaP,etal.JCritCare.2010Sep;25(3):451-7.持續的高分解代謝狀態,病情加重甚至導致MODS出現幻覺、恐懼、絕望、抑郁等異常心理應激反應加重免疫功能降低呼吸淺快,通換氣功能障礙,呼吸肌疲勞休息睡眠不足ICU不實施有效鎮靜鎮痛的后果疲勞、定向力模糊、易激惹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心肌耗氧增加ICU鎮痛鎮靜管理2搶救生命、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必須同時注意盡可能減輕患者的痛苦與恐懼感使患者不感知或者遺忘其在危重階段的各種痛苦避免這些痛苦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響其接受治療鎮痛和鎮靜應作為ICU內患者的常規治療

ICU鎮痛鎮靜管理2ICU鎮痛鎮靜管理2

對于同時存在疼痛因素的患者,應首先實施有效的鎮痛治療1(PAD指南)鎮靜治療則是在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礎之上幫助患者克服焦慮,誘導睡眠和遺忘的進一步治療實施鎮痛和鎮靜治療之前,應盡可能祛除或減輕導致疼痛、焦慮的病因

1BarrJ,etal.CritCareMed.2013Jan;41(1):263-306.

1.ShapiroBAetal.CritCareMed,1995

,23

(9):1596-

16002.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893-9013.BarrJetal.CritCareMed,2013,41(1):263-306ICU鎮靜鎮痛指南的發展1995年首次頒布的ICU鎮靜指南僅僅包含6條推薦意見,參考文獻只有13篇,就已經提及鎮痛的重要性2002年美國頒布ICU成人重癥患者鎮痛、鎮靜劑臨床應用指南共計28條推薦意見,參考文獻235篇2013年美國頒布成人ICU患者疼痛(Pain)、躁動(Anxiety)、譫妄(Delirium)治療指南。簡稱PAD指南,該指南參考了18000篇以上的文獻。提出了鎮痛優先于鎮靜的理念(淺鎮靜理念)2006年中國頒布重癥加強治療病房病人鎮痛和鎮靜治療指南目前,不僅我國鎮痛的發展落后于鎮靜,全球的鎮痛監測進展亦落后于鎮靜ICU鎮痛鎮靜管理2過淺:躁動,人機不協調,意外拔管,心肌缺血;過深:循環波動,胃腸道功能異常,脫機延遲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發生率增加,ICU及總住院時間延長,死亡率增加;ICU鎮痛鎮靜管理2鎮痛、鎮靜過深比過淺危害更大;臨床實踐以鎮痛、鎮靜過深為多見。SimpsonJR,etal.TheAmericansurgeon2013Oct;79(10):1106-10ICU鎮痛鎮靜管理22013年美國ICU成年患者疼痛、躁動和譫妄處理指南對于機械通氣的ICU成年患者,建議施行鎮痛優先的鎮靜策略(+2B)ICU鎮痛鎮靜管理2

淺鎮靜的優勢維持患者對外界刺激保持反應性,保留適當的生理應激反應減少對呼吸循環的影響不增加心肌缺血的發生率減少ICU總住院日,縮短機械通氣時間.1.SkoglundKetal.

NeurocritCare,2009,11(2):135-1422.KollefMHetal.

Chest,1998,114(2):541-548ICU鎮痛鎮靜管理2程序化鎮靜(protocolizedsedation,PS):依據鎮靜目標及時調整鎮靜強度。成功主要基于某一特定地區的臨床實踐,與護患比、護理強度、護理水平等密切相關。每日中斷鎮靜(dailysedationinterruption,DSI):關于DSI對預后的影響存在很多相互矛盾的研究。可能因此法易鎮靜過深。2013年新指南推薦如果可以保持患者淺鎮靜目標,則無需進行DSI,避免深鎮靜的目的。Mehta,etal.JAMA,2012,308(19)1985-1992ChristopherGHetal.CritCareMed2013;41:S39–S45ICU鎮痛鎮靜管理2Awakening意識恢復Breathing自主呼吸恢復Coordination方案聯合

Deliriummonitoring/management譫妄監測與管理Earlyexercise/mobility盡早活動及鍛煉

MicheleC.etalCritCareMed.2013;41(901):S116–S127.ICU鎮痛鎮靜管理22010年,丹麥學者Strom等在LANCET雜志發表了一項有關“無鎮靜”的研究,結果顯示,與接受計劃鎮靜患者比較,“無鎮靜”(僅給予鎮痛和抗譫妄藥物)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ICU時間以及醫院住院時間均縮短,病死率降低。提示“無鎮靜”優于計劃鎮靜治療,患者能獲得更多的利益。ICU鎮痛鎮靜管理2無鎮靜組如出現躁動,先給予弗哌啶治療,如不能控制,給予連續6h丙泊酚靜脈泵入,然后停止,待完全清醒后再次進入無鎮靜組如仍躁動,重復上一過程,如果連續6h丙泊酚靜脈泵入3次仍不能解除躁題則將歸入鎮靜組無鎮靜組并非是真的無鎮靜而是在有效鎮痛基礎上進行按需鎮靜,即患者不躁動便不給予鎮靜劑。ICU鎮痛鎮靜管理2至少有50%的患者所接受鎮靜藥物的劑量超出了常規劑量,存在過度鎮靜之嫌;比較了過度鎮靜和按需鎮靜之間的優劣,而并非真正有鎮靜與無鎮靜之間的比較;過度鎮靜比按需鎮靜對機械通氣患者的預后影響更大。ICU鎮痛鎮靜管理2

“無鎮靜”將是夢魘!后續調查2010年Strom等的研究,發現無鎮靜組譫妄發生率為20%,而鎮靜組僅4%(P=0.04);馬朋林研究發現僅給予鎮痛藥、或鎮靜藥、或兩者全無的患者存在嚴重不適感受記憶的發生率分別為66.7%、56.7%、76.7%,但給予鎮痛+鎮靜,發生率僅為29.2%(P<0.01);我國近期的一項全國性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ICU患者住院期間不良經歷如焦慮,躁動發生率超過80%馬朋林等,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2,24(5):257—259.馬朋林等,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8,20:553—557ICU鎮痛鎮靜管理2淺鎮靜:RASS評分-2到+1。大量研究證實將患者鎮靜深度控制在這個水平能明顯獲益;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在連續入選的352例新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中,僅38例(10.8%)適合淺鎮靜策略,對受試群體高選擇性;在機械通氣過程中鎮痛、鎮靜深度也存在階段性特征,例如對所有進入脫機階段的患者可以實施淺鎮靜策略,但其他階段如何把控?.1.ShehabiY,etal.CritCareMed,2013,41(8):1983-1991

哪些患者適合淺鎮靜?ICU鎮痛鎮靜管理2ICU臨床實踐中鎮痛、鎮靜治療備受爭議的常見病種: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顱腦創傷ICU鎮痛鎮靜管理2輕癥ARDS:維持輕度鎮靜、保留自主呼吸、避免使用肌松劑已成為共識;有助于預防譫妄和ICU獲得性肌無力的發生,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生,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預后1。重癥ARDS:深度鎮痛、鎮靜聯合肌松能明顯改善患者預后機制與深度鎮痛2、鎮靜和肌松改善人機同步,降低跨肺壓,減少呼吸機相關肺損傷有關;但以上觀點還需要大量研究去證實。1.JacksonDL,etal.CritCare,2010,14:R59.2.PapazianL,etal.NEnglJMed,2010.363:1107-1116.ICU鎮痛鎮靜管理2COPD患者中存在慢性疼痛的臨床癥狀更多,病情更重;存在慢性疼痛COPD患者更易出現AECOPD;COPD患者由于長期慢痛,存在疼痛敏化1AECOPD患者除呼吸困難,疼痛是突出的臨床表現1控制疼痛可以減少鎮靜劑用量,減少呼吸抑制發生1.HajGhanbariB,etalRespirMed,2012,106:998-1005.ICU鎮痛鎮靜管理2

鎮痛、鎮靜已成為重癥顱腦創傷患者重要的治療手段鎮痛、鎮靜可能影響腦損傷患者意識的評估;控制疼痛、焦慮、躁動及譫妄,可減輕應激反應,降低顱內壓,減少腦氧耗,有助于控制抽搐和癲癇,預防腦疝;在顱腦損傷早期或顱高壓明顯時,即腦損傷的嚴重階段應給予充分的鎮痛、鎮靜。

目前的困惑:顱腦損傷患者適合淺鎮靜?鎮靜、鎮痛評分標準?

ICU鎮痛鎮靜管理2對于鎮痛治療,進行了11項推薦。然而,11項推薦中證據級別分別為無證據1項,C級證據5項,B級證據3項;A級證據僅2項:治療神經疼痛時,在靜脈應用阿片藥物之外可考慮口服卡馬西平或加巴噴丁(1A);以及應用腰部硬膜外給予嗎啡實施腹主動脈瘤外科術后鎮痛(0A,無推薦);

治療危重患者非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一線選擇推薦靜脈給予阿片類藥物(+1C)

不再優先推薦芬太尼,認為所有阿片類藥物療效相似;同時,不建議再使用杜冷丁進行鎮痛處理,因為其神經毒性但是,臨床普遍存在的如內科疾病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應該如何給予基礎鎮痛劑量的鎮痛藥、且如何調節等,無推薦。ICU鎮痛鎮靜管理22009年發表在JAMA

比較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的前瞻性、多中心RCT研究。該研究得出,給予咪唑安定鎮靜的機械通氣患者拔除氣管插管時間延長,譫妄發生率增加RikerRR,etal.JAMA.2009;301(5):489-499.ICU鎮痛鎮靜管理2對于ICU成年患者在實施其他有創性或潛在致痛性操作前,建議使用預先的藥物鎮痛和/或非藥物措施以減輕疼痛(+2C)。對ICU內機械通氣成年患者的鎮靜,建議使用非苯二氮卓類藥物(丙泊酚或右旋美托咪啶)而不是傳統的苯二氮卓類藥物(咪達唑侖或勞拉西泮),因為前者可能較后者能改善臨床結局(2B)。此研究是改變咪達唑侖命運的關鍵性證據,PAD指南盡管推薦級別僅為“2B”,但是苯二氮卓類藥物負面建議,對臨床醫師治療選擇的影響遠遠超出了“2B”級別;非苯二氮卓類藥物(丙泊酚或右旋美托咪啶)被推至一線;但指南在進行薈萃分析時如果剔除該項研究,咪唑安定對預后不良影響的結論不再成立(2)后續進行的比較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的2個多中心RCT。結果顯示右美托咪啶組的機械通氣時間短于咪達唑侖組,余無差異。ICU鎮痛鎮靜管理2ICU鎮痛鎮靜管理2PAD指南推薦ICU鎮痛、鎮靜優先選擇靜脈用藥方式;對休克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盡可能避免應用負荷劑量或減少負荷劑量,可采取藥物滴定;盡量采用靜脈持續輸注的方式,可能有利于循環的維持;休克患者由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體液分布異常,藥物的分布代謝發生改變,清除半衰期明顯延長,因此,持續靜脈泵入的維持劑量必須減少;通過改變用法,有可能明顯降低鎮痛、鎮靜劑對循環干擾的發生率。ICU鎮痛鎮靜管理2關于丙泊酚TCI,其不同效應室濃度產生的不同藥理作用的研究結果已經非常明確;關于鎮痛藥物TCI類似研究也較多,主要以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為主ICU鎮靜、鎮痛選擇TCI輸注,能否便于鎮靜深度掌控,減少不良反應呢?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持。BarrJeta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