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六年級下冊科學篇一:教科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教科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
教科版修訂版六年級下冊教材目錄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1放大鏡
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3放大鏡下的晶體
4怎樣放得更大
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們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1我們身邊的物質
2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3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
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鐵生銹了
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物質變化與我們
第三單元宇宙
1地球的衛星——月球
2月相變化
3我們來造“環形山〞
4日食和月食
5太陽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究宇宙
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處理
3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4分類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處理
7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8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1、放大鏡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消費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
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比擬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創造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局部
【教學難點】放大鏡是“凸〞“透〞鏡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最好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假設只能提供應學生一種放大鏡,盡量放大倍數大一點〕科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構造等〕。
【教學過程】
一、為什么要用放大鏡觀察
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么?〞〔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鏡來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鏡?。可以從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假設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并未變大〕
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教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于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展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后填寫第2頁的網狀圖。
二、放大鏡下的新發現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現!將新發現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現后,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機密在哪里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教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現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四、小結
1、師: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使用工具可以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
過程與方法:使用放大鏡觀察身體構造的細部和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使用工具觀察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可以觀察到更細小的物體2、開展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通過放大鏡觀察到更多關于昆蟲的細節
【教學難點】用圖或文字記錄放大鏡下的昆蟲肢體及生活習性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昆蟲或昆蟲器官標本、放大鏡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昆蟲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或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奇特的身體構造
1、科學家故事或多媒體課件導入:
師:在地球上有一個龐大的昆蟲家族,它們種類數量繁多,每一種都有著特殊的身體構造與特有的生活習性,由于它們個頭太小,常常被我們忽略。但有一些執著的研究者,他們常與這些小家伙為伍并以觀察它們的生活為樂。比方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用整整一生的時間在田野里對昆蟲進展觀察,發現了
許多昆蟲的趣事,寫出了著名的?昆蟲記?。現代的研究者運用更為先進的攝影
設備對昆蟲世界進展拍攝,讓我們來看看攝像機鏡頭下的奇妙的昆蟲世界吧!〔師播放有關昆蟲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
2、用肉眼觀察昆蟲肢體
1)師:昆蟲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們能發現些什么?把你們的發現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分組觀察:提供應學生各種昆蟲的標本或昆蟲肢體的標本。〔因這個寒假的凍災,估計開學時不會有太多的昆蟲,可以利用儀器室原有的標本和蚊蠅蟑螂等常見昆蟲及其肢體為觀察對象。估計肉眼觀察學生的興趣不會太濃,而且因觀察對象小,肉眼的發現可能不會很多。可能的發現:昆蟲的身體有頭、胸、腹,有的昆蟲翅膀是透明的,昆蟲足上有勾3、用放大鏡觀察昆蟲肢體
1)師:〔待學生觀察得差不多不再有興致時,發給每組至少兩個放大鏡。假設每個學生自備的,可事先讓材料員收起來,等觀察時再發給大家〕這些家伙比擬小,讓我們用上放大鏡,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同樣把你的發現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交流觀察發現: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交流自己組的觀察發現。通過觀察發現,輔之以學生的相關課外知識,豐富學生對昆蟲世界的理解,激發學生研究昆蟲世界的興趣。教師事先也可以準備一些關于昆蟲資料,在學生交流時用以補充。
二、昆蟲的生活習性
1、閱讀第6頁觀察實例: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
2、課外觀察理論:選擇一種昆蟲作為你們的觀察對象,看看它們是如何吃食、活動、筑巢〔為使學生能堅持觀察,可在科學活動室內布置一個“昆蟲世界〞,以小組為單位將學生的觀察發現和課外閱讀的摘抄進展展示,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學識,而且小組間的競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假設條件好的話,可以在網上開拓一個這樣的空間。對于學生的發現和成果教師因及時進展表揚或展示,及時的反響有助于讓學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熱情。〕
篇二:教科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
六年級?科學?下冊期末復習題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1、放大鏡是〔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觀察到電視機和電腦屏幕都是由色彩點〔紅綠藍〕組成的。
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厚邊緣薄。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球形的透明體放大倍數是最大的。
3正確使用放大鏡的方法有兩種:
4、放大鏡的放大倍數的容器及老花鏡的鏡片能放大物體的圖像。
5、最早使用的透鏡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培根創造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6、借助放大鏡能觀察到昆蟲奇特的身體構造:如蜻蜓、蒼蠅的眼睛是復眼;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蝴蝶翅膀上的鱗片是扁平的細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不同昆蟲的觸角形狀不同。蚜蟲的天敵是草蛉,在10倍放大鏡下我們可以看見蚜蟲的肢體。蒼蠅落在豎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還能在上面爬行,這和它腳的構造有關。
7、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都是有〔有規那么的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自然界中的大局部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的。晶體的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那么。食鹽是立方體狀,白糖是立方體狀,味精是柱狀。
8、許多巖石是由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9、制造晶體的方法有等,雪花、維生素C、水晶、黃銅礦晶體,玻璃
10、簡易的顯微鏡的制作步驟:(1)準備好兩個放大鏡〔2〕上下挪動調整兩個凸透鏡之間的間隔,〔3〕直到找到物體最清楚的圖像,〔4〕用紙筒和膠帶紙把兩個透鏡固定下來,一個簡易的顯微鏡就做好了。
11、一個凸透鏡放大倍數是有限二個放大鏡將第一個放大鏡放大的圖像進一步放大了,其放大鏡倍數是兩個放大鏡倍數的乘積。
12、〔顯微鏡〕的創造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顯微鏡是人類認識〔界〕的重要觀察工具。常見的光學顯微鏡的鏡片兩塊都是凸透鏡。
13、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抑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
14、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放大200萬倍,大腸桿菌和SARS病毒可以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15、蝗蟲:絲狀蝴蝶:棒狀蠶蛾:羽毛狀天牛:鋸齒狀
16、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構造。
17、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有一定要求。物體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細構造。制成玻片標本的切片必須是薄而透明的。
18、地球上的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物最根本的〔構造單位〕,也是生物最根本的〔功能單位〕。
19、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20、玻片的制作過程:1.滴;2.取;3.蓋;4.染。〔書上13頁制片的四幅圖要看〕
21、顯微鏡的操作過程:1.安放;2.轉動;3.對光;4.上片;5.降低;6.調焦;7.觀察
2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小
,目鏡內看到的像是倒像,使用顯微鏡時,載玻片挪動的方向與從目鏡里看到的物體圖像挪動的方向是相反
23、我們觀察到的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構造,是洋蔥的細胞。
24、人類〔觀察工具〕的改良,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的許多機密:肉眼〔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放大鏡〔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光學顯微鏡〔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電子顯微鏡〔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25、人類探究〔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開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26.光學顯微鏡的主要構造包括目鏡、物鏡、載物臺、反光鏡、調節旋鈕等。
27、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葉細胞中的葉綠體〔進展光合作用〕和葉表皮上的氣孔〔進展呼吸作用〕
28、細胞也是生物最根本的功能單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生命活動都是通過細胞進展的
29、我們喝的桶裝礦泉水是經過凈化處理的,里面也有微生物
30、制作微生物玻片標本時,我們可以通過吸走多余的水分或在載破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來控制微生物的運動。
31、我們可以利用干草培養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微生物,常見的有草履蟲、變形蟲、喇叭蟲、眼蟲、團藻等
32、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樣的共同特征:如對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響、能運動、能排泄、能繁殖、能新陳代謝、能適應并影響環境等。水中的微生物也是由細胞構成的。
33、在放大鏡和顯微鏡沒有創造以前,人們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種感覺器官探知世界。放大鏡和顯微鏡的創造,讓我們看到了微生物、細胞。
34、微生物對人類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為我們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消費食物。我們周圍的垃圾和污水的處理也要靠微生物,假設沒有微生物,地球就將成為垃圾的世界。
35.傷寒、霍亂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克隆羊是人類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1、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空氣、電、火、聲音都是物質。
2、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的,有的物質變化很快,如小蘇打和白醋;有的物質變化比擬緩慢,如鐵生銹。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3、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于是否產生新物質。
三態的變化〔固、液、氣三者之間的轉換〕是物理變化變化。
4、混合沙和豆子的過程中,
同等重要。
5
〔①〕是物理變化,〔2、3〕是化學變化。
6、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7
、米飯本身不甜,反復咀嚼米飯,米飯中的淀粉
在口腔里與唾液
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糖類(麥芽糖
),所以出現甜味
8、〔淀粉〕與藍色〔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富含淀粉的食物:米飯、麥片、面包、饅頭、包子、馬鈴薯、碗豆、綠豆,香蕉不含淀粉的食物:魚,肉,菠菜,蛋10、小蘇打的特點:白色粉末狀顆粒。白醋的特點:無色透明、液體,有酸味。
11、〔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發生化學反響,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這樣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剩下的液體也是一種新的物質。
12、混合小蘇打和白醋后的現象:
①玻璃杯中產生大量氣泡;②用手觸摸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的玻璃杯外壁,比原先更涼。
13
〔1、2〕是物理變化,〔3〕是化學變化
14、從實驗中我們能知道產生的氣體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無色無味,科學家經過研究證實這是二氧化碳,翻開汽水瓶蓋時,冒出的氣泡,呼吸時呼出的氣體,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都含有二氧化碳。
15、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
16、水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使鐵生銹。因此,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
17、〔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淀物,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18、〔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響〕,產生〔新的物質〕,觀察到的現象:
①鐵釘外表有紅色物質附著,這是從硫酸銅溶液中被置換出來的銅;②出現沉淀物,有一局部鐵釘中的鐵進入了硫酸銅溶液③藍色的硫酸銅溶液顏色變淺
19、燈泡發光是物理變化,橙汁飲料是物理變化,檸檬汽水是化學變化,糧食釀酒是化學變化,白糖溶解是物理變化,燃燒是化學變化,泡茶是物理變化,溫度計是物理變化,光合作用是化學變化
20、防止、減緩鐵生銹的方法:刷上油漆、涂上油脂、電鍍、晾干、形成氧化膜、組成合金
21、在鹽水中、咸濕的空氣中,鐵更容易生銹。水泥的消費過程包含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
第三單元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外表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圍繞地球逆時針〔自西向東〕方向運行。
3、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阿姆斯特朗留下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1610年,意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創造了天文望遠鏡,首次用天文望遠鏡觀察了月球。
4、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5、月相圓缺變化一個周期的時間大約是
6、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局部。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在白天,我們有時在天空中可以看到月亮。月球亮的一面始終向著太陽。
8、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亮面由右變到左。
9、〔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也有人認為月球的環形山可能是火山爆發形成的。
10、〔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日食可分為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月食可分為月全食、月偏食。
11、日食的成因: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的中間,假設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一局部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
12、月食的成因:當地球運行到太陽和月球的中間,假設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月球的光,我們只能看到太陽一局部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月食。
13、日食的三者位置關系:日——月——地時間:初一〔月相是新月〕
14、月食的三者位置關系:日——地——月時間:農歷十五〔月相是滿月〕
15、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在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太陽系。太陽是太陽系里唯一發光的恒星,它的直徑大約是140萬千米。
16、太陽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離地球最近的是金星。
17、能發光發熱,是恒星;不能發光發熱,圍繞恒星轉動是行星,圍繞行星轉動是衛星
18、人們把看起來互相之間間隔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成不同區域叫做星座。星座是一些間隔不同,彼此沒有聯絡的恒星,在天空中的排列圖像,從不同方位看形狀不同。
19、〔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向隨著季節而變化。斗轉星移是地球自轉形成的,活動觀星圖的圓心是北極星。北極星位置是不會發生變化,不會東升西落。
20、〔北極星〕可以幫助大家在夜間識別方向,但北極星是顆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擬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兩顆星的連線延長,在大約相當于這兩顆星間隔的5倍處,有一顆比擬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屬于〔小熊星座〕。
21、夏季是觀察星座的好季節,其中的三顆亮星〔天津四〕〔屬于天鵝座〕、〔織女星〕〔屬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屬于天鷹座〕構成了一個宏大的三角形,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
22、天蝎座的主星是心宿二,是一顆紅色巨星。
23、在夜晚觀星時,將活動觀星圖舉過頭頂,并轉動星座圖來認識。
24、在天空中看起來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實離我們有遠有近。
25、我們觀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也是和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恒星,他們有的也會組成類似的太陽系一樣的
天體系統。太陽系和眾多的恒星一起組成的一個〔恒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
26、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鐘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間隔,它是用來計量恒星間〔間隔〕的單位。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27、我們用天文望遠鏡無法看到宇宙的邊緣,而且科學家還發現宇宙正處于膨脹之中。
28、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許多恒星誕生,同時也有許多恒星消亡。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運動。有些恒星自身還有節奏地膨脹和收縮,有些恒星還不斷地向外拋射物質。
29、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
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
1、給垃圾分類:按材料可分為塑料、金屬、紙、玻璃等;按是否有毒可分為有害垃圾、一般垃圾;還可以按是否容易腐爛分2、目前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燃燒〕等,但填埋、燃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境。
3、填埋垃圾模擬實驗:瓶子代表垃圾填埋場;瓶子中的細石子代表土層;清水代表地下水;浸過墨水的紙巾代表填埋的垃圾;噴水代表下雨;噴水后瓶子底部的水變色了代表地下水被浸濾出來的有害物質污染了。
4、現代新型垃圾填埋場用不透水的襯墊把“垃圾屋〞與周圍的土層隔開來,防止污水外流,污染。地下水。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是不能用來建筑房屋和種植莊稼
5、〔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
6
7、〔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產生大量垃圾。
8、重新使用是指屢次或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物品,它也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9、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展〔分類〕和〔分裝〕。
10、生活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11、垃圾可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兩類可回收垃圾:塑料、金屬、布、橡膠、紙、玻璃、電子廢棄物等不可回收垃圾: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的垃圾。有害垃圾:廢電池、廢舊日光燈、藥品、水銀溫度計、油漆桶等其他垃圾:磚塊、瓦片、土石垃圾、費餐巾紙、渣土、衛生間廢紙等廚余垃圾:剩余飯菜、果皮等
12、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積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無法飲用,相
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電池里包含的汞、鉛、鎘,對自然環境威脅很大。假設將廢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入土壤,污染地下水,進而通過食物鏈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安康。
13、廚余垃圾可以用〔堆肥法〕來有效減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4、絕大多數水污染是由人類的活動引起的,如生活廢水、工業污染、石油污染。
15、目前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業污水、農業污水。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淀〕和〔過濾〕之外,還要參加藥物進展〔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準。
16、大多數地區的自來水水源取自水庫、湖泊或河流。自來水是主要的飲用水,飲用水源受到污染,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安康。我們能用沉淀、過濾等方法把污水中的雜質別離出來。
17、污水應該經過處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中。
初步處理:沉淀再處理:過濾追加處理:天然凈化
18、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于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19、是控制大氣污染最根本的方法。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廣〔〕活動,以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科學家也正在研制太陽能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20、白色污染指的是制品。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
21、現有的生物物種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人類使得生物資源瀕臨枯竭。
22、為限制各國?。
23、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會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危害,使人的。
篇三:六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鏡〔放大鏡是人們常用的觀察工具之一。〕
1、放大鏡具有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細節。
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只要具有放大鏡片透明、中間較厚的構造〔比方加滿水后的燒杯、燒瓶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
3、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點是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透——“凸透〞鏡〕。
4、放大鏡的構造:。
5、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沒有關系,和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二、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1、使用可以觀察到許多用觀察不到的放大鏡能觀察到更多關于昆蟲的細節: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翅膀上布滿的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2、科學研究說明昆蟲頭上的就是它們的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
三、放大鏡下的晶體
1、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的叫做體。
2、生活中常見的晶體有銅礦、雪花、水晶、維生素C等
四、怎樣放得更大
1、兩個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
2、荷蘭生物學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鏡,發現了微生物
3的創造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世界。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五、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1、正確使用顯微鏡的
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2、細胞的形態是種多樣的,它們具有不
同的功能。
六、用顯微鏡觀察身
邊的生命世界〔二〕
1、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
物的細胞構造,而列
文·虎克用他自制的顯
微鏡發現了曾經不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洋蔥表皮是由構成的。都是由組成的。
3、英國科學家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構。
4、生物細胞的是多種多樣的,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
5、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組成的,是生物最根本的位,也是生物最根本的功能單位。
6、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全攻略及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經濟法知識點提煉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衛生資格考試合規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執業護士考試技能操作試題與答案
- 知識提升之路衛生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經濟法快速復習試題及答案
- 日常護理流程試題及答案
- 主管護師考試實時反饋機制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實習護工的要求試題及答案
- 科目分析執業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核心
- (二模)貴陽市2025年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二)物理試卷(含答案)
- 合資公司成立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
- 《康復技術》課件-踝關節扭傷康復
- 2025年中國亮白防蛀固齒牙膏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上甘嶺戰役課件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普高聯誼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含答案)
- 名家班主任培訓:AI賦能與德育創新
- 汽車起重機日常檢查維修保養記錄表
- 中國糖尿病患者的白內障圍手術期防治策略專家共識(2020年)
- 車門玻璃升降器的設計與運動仿真設計
- 全國二調地類分類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