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會議室維護維保方案書兩篇_第1頁
多媒體會議室維護維保方案書兩篇_第2頁
多媒體會議室維護維保方案書兩篇_第3頁
多媒體會議室維護維保方案書兩篇_第4頁
多媒體會議室維護維保方案書兩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共57頁音響器材日常保養與維護1、音響器材正常的工作溫度應該為18℃~45℃。溫度太低會降低某些機器(如電子管機)的靈敏度;太高則容易燒壞元器件,或使元器件提早老化。2、音響器材切忌陽光直射,也要避免靠近熱源,如取暖器。3、音響器材用完后,各功能鍵要復位。如果功能鍵長期不復位,其牽拉鈕簧長時期處于受力狀態,就容易造成功能失常。4、開關音響電源之前,把功放和調音臺的音量電位器旋至最小,這是對功放和音箱的一項最有效的保護手段。這時候功放的功率放大幾乎為零,至少在誤操作時也不至于對音箱造成危害。5、機器要常用。常用反而能延長機器壽命,如一些帶電機的部體(錄音座、激光唱機、激光視盤機等)。如果長期不轉動,部分機件還會變形。6、要定期通電。在長期不使用的情況下尤其在潮濕、高溫季節,最好每天通電半小時。這樣可利用機內元器件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來驅除潮氣,避免內部線圈、揚聲器音圈、變壓器等受潮霉斷。7、每隔一段時間要用干凈潮濕的軟棉布擦拭機器表面;不用時,應用防塵罩或蓋布把機器蓋上,防止灰塵入內。8、從電子學的原理來說,任何電子設備在帶電工作狀態都不應該連接或斷開其它設備,帶電插撥有源設備是十分危險的。常見故障解決一、系統安全注意事項設備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保持清潔和防塵,而且切忌勤開勤關。比如:在開啟系統后不要馬上就關閉系統,這樣會較容易損傷設備,雖然在系統控制編寫程序時已注意到該事項,作了一定的保護功能,但在使用時還是請注意。中央集成控制系統的主機及視頻處理系統可以長期通電,投影機連續開機的時間建議不能超過10個小時。嚴禁頻繁啟動投影機。遵循以下安全原則有助于確保您的人身安全,并防止器材或整個系統受到潛在的損害:1.請勿嘗試自行維修組成系統的所有器材,請始終嚴格按照操作手冊進行系統的使用和維護。.請保持所有器材的通風暢順,否則可能會導致器材內部組件短路而引起火災或觸電事件,甚至可能會因此造成整個系統的崩潰。.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電擊事件,不要嘗試對系統的器材進行帶電維修和安裝。4.本系統的大部分器材都經過了嚴格的電磁輻射(EMC)或類似的安全驗證,一般情況不會對其它電子產品產生干擾,但在系統需要增加電子器材設備時,請注意您選擇的產品有無通過類似的測試驗證,以免對現有的系統產生干擾。.斷開所有電纜連接時,請針對不同的電纜連接頭方式,捂緊連接器進行拔插,請勿使用蠻力強拉電纜。連接電纜之前,請確認兩個連接頭的朝向正確并對齊。6.系統或器材在關閉之后,請勿嘗試即時重啟,投影機必須要等待散熱風扇完全停止運行才能重啟,散熱時間視乎運行的狀態而定(一般建議不低于30分鐘)。其它電子器材重啟間隔時間建議不少于3分鐘。.投影機啟動時間大約60秒(按下開機鍵后),30秒后才會打開光柵,有強光投射于屏幕,此過程請不要朝鏡頭內看,以免光柵打開灼傷眼睛。.保持電子系統運行的基本清潔環境,做到無煙霧、無灰塵,因為煙霧和灰塵對投影機以及所有電子器材的損害較大。9.其它安全說明或詳細的注意事項請參考附件的產品說明書。二、整個系統不能啟動原因及處理辦法整個系統的啟動是依靠中控系統的編程控制完成,當整個系統不能啟動時,多數是有如下幾個原因造成:①中控系統的開機命令得不到執行:可以把控制主機或應用程序重啟。②電源時序器有故,無法接收中控系統的指令,可以采取手工啟動的方式應急處理。③如有中控系統,可能是無線觸摸屏故障,無法發射控制指令,可以把電池拆出再重裝。三、部分器材不能遙控原因及處理辦法部分器材不能遙控,需要根據該器材的控制方式分別判斷和處理:①紅外遙控失效:紅外發射棒脫落或有光源干擾。②串口控制失效:協議無法通訊,請嘗試重啟該器材。③中控總線控制失效:接線脫落或器材有問題。④各種器材不同的控制方式請參考附表《布線標識碼》。四、無法顯示視頻信號原因及處理辦法在選擇視頻信號時手動切換視頻矩陣的信號源,并留意矩陣面板LED的顯示。視頻矩陣無法切換的應急處理可以把需要顯示的視頻信號源與輸出視頻線纜短接。五、無法顯示電腦信號原因及處理辦法在選擇電腦信號時,①確認手提電腦顯卡輸出已開啟和動作正常,比如手提電腦大部分是先按住[Fn]鍵,再反復按[F8]鍵在關閉和開啟外接顯示器之間切換而IBM電腦則是先按住[Fn]鍵,再反復按[F7]鍵在關閉和開啟外接顯示器之間切換。②手動切換矩陣的電腦信號源,并留意矩陣面板LED的顯示。③矩陣無法切換的應急處理可以把需要顯示的電腦信號源與輸線纜短接。六、顯示類故障原因及處理辦法1、定義舉例這類故障不僅包含由于顯示設備或部件所引起的故障,還包含有由于其它部件不良所引起的在顯示方面不正常的現象。也就是說,顯示方面的故障不一定就是由于顯示設備引起的,應全面進行觀察和判斷。可能的故障現象(1)開機無顯、顯示器有時或經常不能加電;(2)顯示偏色、抖動或滾動、顯示發虛、花屏等;(3)在某種應用或配置下花屏、發暗(甚至黑屏)、重影、死機等;(4)屏幕參數不能設置或修改;(5)亮度或對比度不可調或可調范圍小、屏幕大小或位置不能調節或范圍較小;(6)休眠喚醒后顯示異常;(7)顯示器異味或有聲音。可能涉及的部件顯示器、顯示卡及其它們的設置;主板、內存、電源,及其它相關部件。特別要注意計算機周邊其它設備及地磁對計算機的干擾。判斷要點/順序(1)維修前的準備相應顯示卡的最新版驅動程序(2)環境檢查市電檢查:市電電壓是否在220V±10%、50Hz或60Hz;市電是否穩定;B.其余參考加電類故障中有關市電檢查部分。連接檢查:顯示器與主機的連接牢靠、正確(特別注意,當有兩個顯示端口時,是否連接到正確的顯示端口上);電纜接頭的針腳是否有變形、折斷等現象,應注意檢查顯示電纜的質量是否完好;B.顯示器是否正確連接上市電,其電源指示是否正確(是否亮及顏色);C.顯示設備的異常,是否與未接地線有關。特別注意:不允許電腦維修工程師為用戶安裝地線,應請用戶通過正式電工來安裝;3)周邊及主機環境檢查:檢查環境溫、濕度是否與使用手冊相符(如鉆石瓏管,要求的使用溫度為18~40C);B.顯示器加電后是否有異味、冒煙或異常聲響(如爆裂聲等);C.顯示卡上的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或溫升過快的現象;D.顯示卡是否插好,可以通過重插、用橡皮或酒精擦拭顯示卡(包括其它板卡)的金手指部分來檢查;主機內的灰塵是否較多,進行清除;E.周圍環境中是否有干擾物存在(這些干擾物包括:日光燈、UPS、音箱、電吹風機、相靠過近(50厘米以內)的其它顯示器,及其它大功率電磁設備、線纜等)。注意顯示器的擺放方向也可能由于地磁的的影響而對顯示設備產生干擾;F.對于偏色、抖動等故障現象,可通過改變顯示器的方向和位置,檢查故障現象能否消失。其它檢查及注意事項:A.主機加電后,是否有正常的自檢與運行的動作(如有自檢完成的鳴叫聲、硬盤指示燈不停閃爍等),如有,則重點檢查顯示器或顯示卡;B.禁止帶電搬動顯示器及顯示器方向,在斷電后的一段時間內(2~3分鐘)也最好不要搬動顯示器。(3)故障判斷要點1)調整顯示器與顯示卡:A.通過調節顯示器的OSD選項,最好是回復到RECALL(出廠狀態)狀態來檢查故障是否消失。對于液晶顯示器,需按一下autoconfig按鈕;B.顯示器的參數是否調得過高或過低(如H/V-MOIRE,這是不能通過RECALL來恢復的);C.顯示器各按鈕可否調整,調整范圍是否偏移顯示器的規格要求;D.顯示器的異常聲響或異常氣味,是否超出了顯示器技術規格的要求(如新顯示器剛用之時,會有異常的氣味;剛加電時由于消磁的原因而引起的響聲、屏幕抖動等,但這些都屬正常現象)。有關顯示器的規格,請見附錄二之(二);E.顯示卡的技術規格是否可用在主機中(如AGP2.0卡是否可用在主機的AGP插槽中等)。2)BIOS配置調整:A.BIOS中的設置是否與當前使用的顯示卡類型或顯示器連接的位置匹配(即是用板載顯示卡、還是外接顯示卡;是AGP顯示卡還是PCI顯示卡);B.對于不支持自動分配顯示內存的板載顯示卡,需檢查BIOS中顯示內存的大小是否符合應用的需要;以下的檢查應在軟件最小系統下進行。3)檢查顯示器/卡的驅動:A.顯示器/卡的驅動程序是否與顯示設備匹配、版本是否恰當;B.顯示器的驅動是否正確,如果有廠家提供的驅動程序,最好使用廠家的驅動;C.是否加載了合適的DirectX驅動(包括主板驅動);D.如果系統中裝有DirectX驅動,可用其提供的Dxdiag.exe命令檢查顯示系統是否有故障。該程序還可用來對聲卡設備進行檢查。4)顯示屬性、資源的檢查:A.在設備管理器中檢查是否有其它設備與顯示卡有資源沖突的情況,如有,先去除這些沖突的設備;B.顯示屬性的設置是否恰當(如:不正確的監示器類型、刷新速率、分辨率和顏色深度等,會引起重影、模糊、花屏、抖動、甚至黑屏的現象);5)操作系統配置與應用檢查:A.系統中的一些配置文件(如:System.ini文件)中的設置是否恰當;B.顯示卡的技術規格或顯示驅動的功能是否支持應用的需要;C.是否存在其它軟、硬件沖突。6)硬件檢查:A.當顯示調整正常后,應逐個添加其它部件,以檢查是何部件引起顯示不正常;B.通過更換不同型號的顯示卡或顯示器,檢查是否存在它們之間的匹配問題;C.通過更換相應的硬件檢查是否由于硬件故障引起顯示不正常(建議的更換順序為:顯示卡、內存、主板)。七、音視頻故障原因及處理辦法定義舉例與多媒體播放、制作有關的軟硬件故障。可能的故障現象(1)播放CD、VCD或DVD等報錯、死機;(2)播放多媒體軟件時,有圖像無聲或無圖像有聲音;(3)播放聲音時有雜音,聲音異常、無聲;(4)聲音過小或過大,且不能調節;(5)不能錄音、播放的錄音雜音很大或聲音較小;(6)設備安裝異常。可能涉及的部件音、視頻板卡或設備、主板、內存、光驅、磁盤介質、機箱等。4、判斷要點/順序維修前的準備A.除必備的維修工具外,應準備最新的設備驅動、補丁程序、主板BIOS、最新的DirectX,標準格式的音頻文件(CD、WAV文件)、視頻文件(VCD、DVD);B.熟悉多媒體應用軟件的各項設置,如WINDOWS下聲音屬性的設置、聲卡/顯卡附帶應用軟件的設置、視頻盒/卡應用軟件的設置等;C.有針對性的了解用戶的信息,主要了解:出現故障前是否安裝過新硬件、軟件、重裝過系統(包括一鍵恢復)。環境檢查A.檢查市電的電壓是否在允許的范圍內(220V±10%);檢查設備電源、數據線連接是否正確,插頭是否完全插好,如音箱、視頻盒的音/視頻連線等;開關是否開啟;音箱的音量是否調整到適當大小;觀察用戶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確;D.檢查周圍使用環境,有無大功率干擾設備,如:空調、背投、大屏幕彩電、冰箱等大功率電器。如果有應與其保持相當的距離(50厘米以上);E.檢查主板BIOS設置是否被調整,應先將設置恢復出廠狀態,特別檢查CPU、內存是否被超頻。故障判斷要點A.對聲音類故障(無聲、噪音、單聲道等),首先確認音箱是否有故障,方法:可以將音箱連接到其他音源(如錄音機、隨身聽)上檢測,聲音輸出是否正常,此時可以判定音箱是否有故障;B.檢查是否由于未安裝相應的插件或補丁,造成多媒體功能工作不正常;C.對多媒體播放、制作類故障,如果故障是在不同的播放器下、播放不同的多媒體文件均復現,則應檢查相關的系統設置(如聲音設置、光驅屬性設置、聲卡驅動及設置)。乃至檢查相關的硬件是否有故障;D.如果是在特定的播放器下才有故障,在其他播放器下正常,應從有問題的播放器軟件著手,檢查軟件設置是否正確,是否能支持被播放文件的格式。可以重新安裝或升級軟件后,看故障是否排除;E.如果故障是在重裝系統、更換板卡、用系統恢復盤恢復系統、或使用一鍵恢復等情況下出現,應首先從板卡驅動安裝入手檢查,如驅動是否與相應設備匹配等;F.對于視頻輸入、輸出相關的故障應首先檢查視頻應用軟件采用信號制式設定是否正確,即應該與信號源(如有線電視信號)、信號終端(電視等)采用相同的制式。中國地區普遍為PAL制式;G.進行視頻導入時,應注意視頻導入軟件和聲卡的音頻輸入設置是否相符,如:軟件中音頻輸入為MIC,則音頻線接聲卡的MIC口,且聲卡的音頻輸入設置為MIC;H.當僅從光驅讀取多媒體文件時出現故障,如:播放DVD/VCD速度慢、不連貫等,先檢查光驅的傳輸模式,應設為“DMA”方式;I.檢查有無第三方的軟件,干擾系統的音視頻功能的正常使用。另外,殺毒軟件會引起播放DVD/VCD速度慢、不連貫等(如瑞星等,應關閉);4)軟件檢查A.檢查系統中是否有病毒;B.聲音/音頻屬性設置:音量的設定,是否使用數字音頻等;C.視頻設置:視頻屬性中分辨率和色彩深度;D.檢查DirectX的版本,安裝最新的DirectX。同時使用其提供的Dxdiag.exe程序,對聲卡設備進行檢查E.設備驅動檢查:在WINDOWS下“系統一設備管理”中,檢查多媒體相關的設備(顯卡、聲卡、視頻卡等)是否正常,即不應存在有“?”或“!”等標識,設備驅動文件應完整。必要時,可通過卸載驅動再重新安裝或進行驅動升級。對于說明書中注明必須手動安裝的聲卡設備,應按要求刪除或直接覆蓋安裝(此時,不應讓系統自動搜索,而是手動在設備列表中選取);F.如用戶曾重裝過系統,可能在裝驅動時沒有按正確步驟操作(如重啟動等),導致系統顯示設備正常,但實際驅動并沒有正確工作。此時應為用戶重裝驅動。方法可同上;G.用系統恢復盤恢復系統、或使用一鍵恢復后有時會出現系統識別的設備不是用戶實際使用的設備,而且在WINDOWS下“系統—設備管理”中不報錯,這時必須仔細核對設備名稱是否與實際的設備一致,不一致則重裝驅動(如:更換過可替換的主板后聲卡芯片與原來的不一致);H.重裝驅動仍不能排除故障,應考慮是否有更新的驅動版本,應進行驅動升級、或安裝補丁程序。硬件檢查A.用內存檢測程序檢測內存部分是否有故障。考慮的硬件有主板和內存;B.首先采用替換法檢查與故障直接關聯的板卡、設備。聲音類的問題:聲卡、音箱、主板上的音頻接口跳線;顯示類問題:顯卡;視頻輸入、輸出類問題:視頻盒/卡;C.當僅從光驅讀取多媒體文件時出現故障,在軟件設置無效時,用替換法確定光驅是否有故障;D.對于有噪音問題,檢查光驅的音頻連線是否正確安裝,音箱自身是否有問題,音箱電源適配器是否有故障,及其他匹配問題等;E.用磁盤類故障判斷方法,檢測硬盤是否有故障;F.采用替換法確定CPU是否有故障;G.采用替換法確定主板是否有故障。八、音響系統的調試1、將功放和音箱接入系統逐一打開設備的電源,待它們工作穩定后,接入相位儀,在較小的音量下,逐一檢查所有音箱的相位是否正確。將噪聲發生器和均衡器接入系統準備好頻譜儀,按照國家有關廳堂擴聲質量測試要求,將頻譜儀設置在相應的地方。然后以適中的音量對粉紅色噪聲信號擴聲,在20-20kHz的音頻范圍內,細致微小地調節均衡器的各個頻點,在保持音量一致的前提下,使得頻譜儀顯示的房間頻響曲線在各個測試點處基本平直,并且記錄好均衡器各頻點的位置。同樣在音量較小和額定的音量下,再對均衡器進行調試,并記錄好,最后將這些記錄好的均衡器頻點進行相應的折中處理,再利用頻譜儀的高一級的檔位進行測試,適當修正后就可以確定好均衡器的頻點位置了。注意,在進行均衡器的調試時,調音臺的頻率均衡點一定要在0處,其他周邊處理設備要處在旁路狀態。另外,考慮到普通人的聽音習慣,可以將均衡器10k以上的信號適當做一些衰減。將電子分頻器接入系統進行分頻器的調試。對于僅作為低音音箱分頻的分頻器,可以在均衡器調試結束后,讓低音系統單獨工作,將分頻器的分頻點取在150-300Hz處,適當調整低音信號的增益,感覺音量適合即可,然后與全頻系統一道試聽,平衡低音和全頻音量;對于作為全頻系統的分頻器,一定要盡量參照音箱廠家推薦的分頻點進行設定,然后反復調整各頻段信號的增益,直到聽感比較平衡后,再參照后面的聲壓級測試對增益做進一步的微調即可。聲壓級的測定同樣將粉紅色噪聲儀接入擴聲系統,象調試均衡器一樣選取幾個測試點放置聲壓計,將音響系統的所有設置都調整完畢,最后打開系統的設備,逐漸提升噪聲信號音量,要求在保證信號的最佳動態的前提下,調整各設備的增益,使得系統的擴聲聲壓在各測試點都要達到設計的要求,同時需要參考聲壓級在高、中、低各頻段的情況,再對均衡器和分頻器略微做一些調整,當然高、中、低各頻段的聲壓級不可能完全相同。話筒的調試對于話筒的調試一般要分類進行,人聲、用的有線話筒通常需要日常使用者配合完成,調試時需要了解好各人、最合理的話筒型號和使用距離,音質好,沒有可聞的線路噪音即可;而無線話筒需要注意:天線的位置要合理,話筒使用時的死點和反饋點要足夠少,并詳細對位置作好記錄,接收機的信號增益要適可,噪聲抑制的微調旋鈕要反復調試等;對于效果器的調試工程要求都不嚴格,只要將信號的輸入和輸出增益調試合理,保證有一定的余量,并且將混響時間和延時量限制在一定范圍,以免影響語言的清晰度和信號的連續性即可,其他具體的使用調整可以讓操作者來自己進行。2.4燈光培訓手冊操作規程:開場前先通電開機檢查設備是否點亮正常(傳統光源如成像燈,四眼觀眾燈等需低溫預熱),燈具運行是否正常;傳統光源燈具預熱一、二十分鐘后,將設備歸零讓其散熱。電腦燈、LEDPAR燈切斷電源讓光源斷電散熱;待正式演出時再送電(送電前確認調光控制臺信號歸零,以免一合電閘,成像燈、四眼觀眾燈燈泡就亮,避免燈泡燒壞),所有燈具自檢完畢,打開控臺電源,開始根據演出節目需求操作設備;演出結束,客人離場,燈光師應逐一有序的切斷所有設備電源,并讓發熱設備散熱一、二十分鐘后,將設備進行封存或遮罩蓋上方可離開;維護保養:每周每月定期對設備進行清潔保養及通上電適當地調試運行,看設備是否正常,線路是否正常。設備保養:燈光設備的維修保養,基本上做到每周的定期檢測、每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