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核磁共振波譜法演示文稿_第1頁
第六章核磁共振波譜法演示文稿_第2頁
第六章核磁共振波譜法演示文稿_第3頁
第六章核磁共振波譜法演示文稿_第4頁
第六章核磁共振波譜法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核磁共振波譜法演示文稿當前第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優選第六章核磁共振波譜法當前第2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原子吸收光譜法的特點:(1)檢出限低,靈敏度高。

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檢出限可達到ng·ml-1級,石墨爐原子吸收法的檢出限可達到10-10-10-14g。(2)準確度好。

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相對誤差為小于1%,石墨爐原子吸收法的相對誤差一般約為3%-5%。(3)選擇性好。

多數情況下,共存元素對被測元素不產生干擾。當前第3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4)分析速度快。

用P-E5000型自動原子吸收儀在35min,能連續測定50個試樣中的6中元素。(5)應用范圍廣。

可測定的元素多達70余種,可以測定金屬、非金屬和有機化合物。(6)儀器簡單,操作方便。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不足之處:多種元素同時測定尚有困難,有相當一些元素的測定靈敏度還不能令人滿意。當前第4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5-2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一、共振線

1.原子的能級與躍遷

基態第一激發態,吸收一定頻率的輻射能量。產生的吸收線叫共振吸收線(簡稱共振線)——

吸收光譜激發態基態,發射出一定頻率的輻射。所釋放的光譜線叫共振發射線(也簡稱共振線)——發射光譜

2.元素的特征譜線

1)各種元素的原子結構和外層電子排布不同,基態第一激發態:

躍遷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種元素的基態第一激發態

最易發生,吸收最強,最靈敏線。特征譜線。

3)利用特征譜線(共振線)可以進行定量分析。當前第5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二、原子吸收光譜輪廓與譜線變寬

1.吸收定律Iv=I0·exp(-Kvl)

式中,I0、Iv分別是頻率為v的入射光和透過光的強度;Kv為原子蒸氣對頻率為v的入射光的吸收系數;l為原子蒸氣的寬度。當前第6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原子結構較分子結構簡單,理論上應產生線狀光譜吸收線。實際上用特征吸收頻率左右范圍的輻射光照射時,獲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寬度。由:Iv=I0e-Kvl

透射光強度Iv

和吸收系數Kv與輻射頻率v有關,以Iv與v作圖:以Kv與作圖:

2.吸收線的輪廓和變寬當前第7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表征吸收線輪廓(峰)的參數:中心頻率O(峰值頻率):最大吸收系數對應的頻率;中心波長λ(nm):最大吸收系數對應的波長;半寬度ΔO(簡稱吸收線寬度):峰值吸收值一半處的頻率,原子吸收線的寬度約為10-3-10-2nm(折合成波長)。當前第8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吸收峰變寬原因:

自然變寬(N或N):

在無外界條件影響時,譜線的固有寬度稱為自然寬度,它與原子發生能級間躍遷時激發態原子的平均壽命(10-8-10-5)有關,壽命越長,則譜線寬度就越窄,自然寬度造成的影響與其他因素相比可以忽略不計。多普勒變寬(D或D):

由于原子在空間作無規則熱運動所引起的譜線變寬,因而又稱為熱變寬。當前第9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譜線的多普勒變寬的寬度:

式中:T為絕對溫度,Ar為相對原子質量。

溫度升高,原子的相對熱運動劇烈,熱寬度增大。即使在溫度較低時,也比自然寬度要嚴重,因此必須引起注意。當前第10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

勞倫茲變寬,赫魯茲馬克變寬(碰撞變寬):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量發生稍微變化。勞倫茲(Lorentz)變寬(L或L):

待測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通常L為10-4-10-3,勞倫茲變寬隨外界氣體壓力的升高而加劇,有稱為壓力變寬,隨溫度的升高譜線變寬呈下降的趨勢。式中p為外部壓力;L為勞倫茲碰撞有效截面積;A為輻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m為外來氣體粒子質量;R為氣體常數;T為熱力學溫度。當前第1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赫魯茲馬克(Holtzmark)變寬(R或R):

同種原子碰撞,又稱為共振變寬,R隨著待測元素原子密度升高而增大,在原子吸收法中,測定元素的濃度較低,R一般可以忽略不計。

式中c為原子的濃度;f為振子強度;0為輻射原子的中心波長。R與被測元素濃度成正比。自吸變寬:

光源輻射共振線被光源周圍較冷的同種原子所吸收的現象叫做自吸,自吸現象使譜線強度降低,同時導致譜線變寬。當前第12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

除上述的變寬原因之外,還有電場致寬、磁場致寬。但在通常原子吸收實驗條件下,吸收線輪廓主要受多普勒變寬和勞倫茲變寬的影響。當采用火焰原子化器時,勞倫茲變寬為主要因素;當采用無火焰原子化器時,多普勒變寬占主要地位。譜線變寬往往會導致原子吸收分析的靈敏度下降。當前第13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三、基態原子數與原子化溫度

原子吸收光譜是利用待測元素的原子蒸氣中基態原子與同種原子共振線吸收之間的關系來測定的。

需要考慮原子化過程中,待測元素由化合物離解為原子,多數原子處于基態,總有部分原子成為激發態原子。在處于一定條件的熱平衡狀態下,激發態原子數Ni與基態原子數N0之間的關系可用波耳茲曼方程表示:

上式中gi和gO分別為激發態和基態的統計權重,Ei表示激發能。由式中可以看出,溫度越高,Ni/N0值越大。而在同一溫度下,激發能越小,共振線頻率低,Ni/N0值越大。通常原子化火焰溫度低于3000K,激發態原子數Ni與基態原子數No之比較小,<1%.可以用基態原子數代表待測元素的原子總數N。當前第14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例計算2000K和3000K時,Na589.0nm的激發態與基態原子數之比各為多少?已知gi/g0=2解:T=2000K時:T=3000K時:Ni/N0值小于1%,基態占原子總數的99%以上,可以用N0代表原子化器中原子總數N。當前第15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四、原子吸收法的測量(一)積分吸收測量法

測量氣態基態原子吸收共振線的總能量稱為積分吸收測量法。它相當于吸收線輪廓下面所包圍的整個面積。當前第16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

根據愛因斯坦輻射量子理論,譜線的積分吸收與單位體積原子蒸氣中基態原子數關系:

式中:e為電子電荷;m為電子質量;c為光速;f為振子強度,表示每個原子中能夠吸收或發射特定頻率光的平均電子數,對同一元素,在一定條件下,可認為是定值。

在一般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條件下處于激發態的原子數很少,因此N=N0,e2f/mc項為常數,以k表示。當前第17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

積分吸收與待測元素的總數成正比,因此只要測得譜線的積分吸收(即吸收峰的面積),就可求得試樣中待測元素的含量。

由于大多數元素吸收線的半寬度為10-3-10-2nm,測得其面積,一般的儀器很難做到,阻礙了積分測量法的應用。1955年澳大利亞物理學家沃爾士提出采用銳線光源,測量吸收線的峰值吸收。

所謂銳線光源:能發射出譜線半寬度很窄的(0.0005-0.002nm)輻射線的光源。峰值吸收是采用測定吸收線中心的極大吸收系數K0來代替積分吸收的方法來測定元素含量的。當前第18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銳線光源的條件(1)銳線光源輻射的發射線與原子吸收線的中心頻率完全一致;(2)銳線光源發射線的半寬度比吸收線的半寬度更窄,一般為吸收線半寬度的1/5~1/10。v0I發射線吸收線當前第19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

試樣經原子化后獲得的原子蒸氣吸收銳線光源的輻射并遵守朗伯-比爾定律:

在一定溫度下,vD為常數,吸收厚度l一定,基態原子數與被測定物質中元素的濃度c成正比。則A=Kc——原子吸收測量的基本關系式

表明當吸收厚度一定,在一定實驗條件下,吸光度與被測元素的含量成線性關系。當前第20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一、流程二、光源三、原子化系統四、分光系統五、檢測系統§5-3原子吸收光譜儀及主要部件當前第2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原子吸收光譜儀當前第22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一、流程

儀器主要由銳線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統、檢測系統和電源同步調制系統五部分組成。當前第23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與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不同:(1)銳線光源。(2)分光系統在火焰與檢測器之間,避免來自火焰的強光直接照射在檢測器上,影響檢測器的正常運轉和準確度。當前第24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二、光源

提供待測元素的特征光譜。獲得較高的靈敏度和準確度。(1)能發射待測元素的共振線;(2)能發射銳線;(3)輻射光強度大,穩定性好。1、作用:光源應滿足如下要求:當前第25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2.空心陰極燈(HollowCathodeLamp,HCL):石英窗陽極陰極

空心陰極燈又稱元素燈。云母屏蔽惰性氣體:氖或氬當前第26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3.空心陰極燈的原理:

施加適當電壓時,電子將從空心陰極內壁流向陽極;

與充入的惰性氣體碰撞而使之電離,產生正電荷,其在電場作用下,向陰極內壁猛烈轟擊;

使陰極表面的金屬原子濺射出來,濺射出來的金屬原子再與電子、惰性氣體原子及離子發生撞碰而被激發,于是陰極內輝光中便出現了陰極物質和內充惰性氣體的光譜。

用不同待測元素作陰極材料,可制成相應空心陰極燈。空心陰極燈的輻射強度與燈的工作電流有關,增大電流可以增加發光強度,但工作電流過大,會使輻射的銳線譜帶變寬,縮短燈的使用壽命。當前第27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

優缺點:(1)輻射光強度大,穩定,譜線窄,燈容易更換。(2)每測一種元素需更換相應的燈。空心陰極燈的使用注意事項:(1)空心陰極燈使用前應預熱20~30min,使燈的發光強度達到穩定。(2)燈在點燃后要從燈發射出光的顏色判斷燈的工作是否正常。方法:充氖氣的燈發射光的顏色是橙紅色;充氬氣的燈是淡紫色;當燈內有雜質氣體時,發射光的顏色變淡如充氖氣的燈,顏色可變為粉紅,發藍或發白,此時需對燈進行處理。當前第28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3)元素燈長期不用,應定期(每月或每隔二、三)點燃處理1h。(4)使用元素燈時應輕拿輕放,低熔點的燈用完后,要等冷卻后才能移動。當前第29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三、原子化系統1.作用:將試樣蒸發并使待測元素轉變成基態原子蒸氣。2.原子化方法:火焰原子化法非火焰原子化法—電熱高溫石墨管,激光。3.火焰原子化裝置由四部分組成:

霧化器

霧化室

供氣系統

燃燒器當前第30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霧化器作用:將試液霧化。原理:采用同心型氣動霧化器,以具有一定壓力的壓縮空氣為助燃氣進入霧化器,從進樣毛細管周圍高速噴出,在前端形成負壓,試樣沿毛細管吸入再噴出,被快速通入的助燃氣分散成霧粒,撞擊球則使霧粒進一步霧化。當前第3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

霧化器的效率一般在10%左右,較低。霧化效率與試樣的粘度、表面張力、密度、空氣的壓力、毛細管孔徑、撞擊球相對位置等有關。

近年來采用超聲霧化器,其霧化效率可達75%,并且霧粒的粒度均勻。霧化室

又稱為預混室。它的作用是使較大霧粒沉降、凝聚從廢液口排出;使霧粒與燃氣、助燃氣均勻混合形成氣溶膠,再進入火焰原子化;起“緩沖”穩定混合氣氣壓作用,使燃燒器產生穩定火焰。當前第32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燃燒器作用:使燃氣在助燃氣的作用下形成火焰,使進入火焰的試樣微粒原子化。燃燒器是用不銹鋼材料制成的,耐高溫、耐腐蝕。火焰火焰溫度的選擇:

(a)保證待測元素充分離解為基態原子的前提下,盡量采用低溫火焰;(b)火焰溫度越高,產生的熱激發態原子越多;(c)火焰溫度取決于燃氣與助燃氣類型,常用空氣—乙炔,最高溫度2600K能測35種元素。當前第33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火焰類型:化學計量火焰:溫度高,干擾少,穩定,背景低,常用。富燃火焰:還原性火焰,燃燒不完全,測定較易形成難熔氧化物的元素Mo、Cr稀土等。貧燃火焰:火焰溫度低,氧化性氣氛,適用于堿金屬測定。火焰原子化過程

火焰原子化的過程包括:霧粒的脫溶干燥、氣化解離成為基態原子蒸氣。MX(l)脫溶MX(s)氣化MX(g)原子化M0(g)+X0(g)M0(g)激發M*(g)電離M+(g)+e-當前第34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

試液在火焰原子化過程中,往往伴有副反應,如氣態原子被激發、電離或形成氧化物、單氫氧化物等。這些副反應使氣態基態原子數目減少,測定方法的靈敏度下降,而且會產生各種干擾效應。

火焰原子化器操作簡便,但霧化效率低,原子化效率也低。基態原子在火焰吸收區中停留的時間約10-4s,同時原子蒸氣在火焰中被大量氣體稀釋,使其靈敏度較低。當前第35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4、非火焰原子化器

又稱為電熱原子化器,其種類很多,如電熱高溫石墨爐、石墨坩堝、石墨碳棒爐、鎳爐、高頻感應加熱爐、空心陰極濺射等。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電熱高溫石墨爐。石墨爐結構(P106圖7-6)。石墨爐原子化器的結構由三部分組成:爐體,石墨管,電、水、氣供應系統。加熱電源

在惰性氣體保護下,用10-25V低電壓、400-600A大電流的交流電,通過電極和石墨錐向石墨管供電,使石墨管迅速升溫,將試樣原子化,最高溫度可達3000K以上。當前第36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石墨管

由致密石墨制成,管中央上方開有進樣孔,試液用微量注射器或蠕動泵自動進樣。爐體

由電極、石墨錐、水冷卻套管、載氣和保護氣氣路、石英窗等組成。石墨錐具有固定石墨管和導電作用;冷卻水使爐體降溫;外氣路中Ar氣體沿石墨管外壁流動,冷卻保護石墨管防止其被氧化;內氣路中Ar氣體由石墨管兩端流入,從中心進樣孔流出,用來保護原子不被氧化,同時排除干燥和灰化過程中產生的蒸汽。當前第37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

分為干燥、灰化(去除基體)、原子化、凈化(去除殘渣)四個階段,待測元素在高溫下生成基態原子。原子化過程干燥:石墨爐以小電流工作,溫度控制在稍高于溶劑的沸點趕掉溶劑,以避免在灰化、原子化時試樣飛濺。如:水溶液的干燥溫度:105-110℃。干燥時間:10-20s。灰化:除去易揮發的基體和有機物,以減少分子吸收。灰化溫度:500-800℃,灰化時間:10-20s。原子化:石墨爐繼續升溫至待測元素的原子化溫度,試樣氣化后解離成基態原子蒸氣(停止載氣通過,提高靈敏度)。原子化溫度:1800-3000℃,時間:5-8s。也可以通過作圖的方法找到最佳原子化溫度和時間。凈化:在高溫下除去留在石墨爐中的基體殘留物,稱之為空燒或清洗。除殘溫度:2500-3200℃,時間:3-5s。當前第38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缺點:試樣組成不均勻性的影響較大,測定精密度一般在2%-5%,共存化合物的干擾比火焰原子化法大,測定速度慢,操作不夠簡便,裝置復雜。優點:原子化程度高,試樣用量少(0.5-10μL),可測固體及粘稠試樣,靈敏度高,絕對檢測下限10-13g比火焰法高1000倍。特點當前第39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四、分光系統

分光系統分為:外光路和內光路。作用:使銳線光源輻射的共振線能正確通過或聚焦于原子化區,并把透過光聚焦于單色器的入射狹縫外光路內光路

內光路即單色器,它包括入射狹縫、光柵、凹面反射鏡和出射狹縫。1.單色器的作用:將待測元素的共振線與鄰近線分開。

空心陰極燈輻射出的元素特征線的半寬度雖然很窄,但陰極材料的不純及惰性氣體本身的輻射導致元素共振線附近可能存在干擾譜線,需要單色器將待測元素的共振線與鄰近線分開。又稱為照明系統。它是由銳線光源和兩個透鏡組成的。當前第40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2)分辨率:儀器分開相鄰兩條譜線的能力。用該兩條譜線的平均波長與其波長差的比值

/表示。2.單色器性能參數(1)線色散率(D):兩條譜線間的距離與波長差的比值

X/。實際工作中常用其倒數

/X

由于原子吸收采用的吸收線是銳線,譜線較簡單,因此,對于單色器的色散率和分辨率要求不高。(3)通帶寬度(W):指通過單色器出射狹縫的光的波長范圍。當倒線色散率(D)一定時,可通過選擇狹縫寬度(S)來確定:W=DS

由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倒線色散率是固定的,增大光譜通帶即增大狹縫寬度,出射光的強度增大,但儀器的分辨率降低。因此根據譜線的強度和儀器的分辨率選擇光譜通帶。當前第4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五、檢測系統檢測系統包括光電倍增管、檢波放大器和讀出裝置。作用:將待測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經過檢波放大、數據處理后顯示結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類型(1)按光束數分類單光束分光光度計雙光束分光光度計(2)按波道數分類單道分光光度計雙道分光光度計多道分光光度計:多元素分析當前第42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5-4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干擾及其抑制干擾效應按其性質和產生的原因可分為四類:物理干擾、化學干擾、電離干擾、光譜干擾一、物理干擾及其抑制

試樣在轉移、蒸發過程中物理因素變化引起的干擾效應,主要影響試樣噴入火焰的速度、進樣量、霧化效率、原子化效率、霧滴大小等。

屬于物理干擾的因素有:溶液的粘度、表面張力、密度、溶劑的蒸汽壓和霧化氣體的壓力等。當前第43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消除和抑制物理干擾的方法:(1)配制與待測試樣溶液相似組成的標準溶液,并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測定,如果試樣組成不詳,采用標準加入法可以消除物理干擾。(2)盡可能避免使用粘度大的硫酸、磷酸來處理試樣;當試樣濃度較高時,適當稀釋試液也可以抑制物理干擾。二、化學干擾及其抑制

待測元素與其它組分之間的化學作用,生成了難揮發或難解離的化合物,使基態原子數目減少所引起的干擾效應。主要影響到待測元素的原子化效率,是主要干擾源。當前第44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1)待測元素與其共存物質作用生成難揮發的化合物,致使參與吸收的基態原子減少。

例:a、鋁、硅、硼、鈦、鈹在火焰中易生成難熔化合物

b、硫酸鹽、硅酸鹽與鋁生成難揮發物。1、化學干擾的類型(2)待測離子發生電離反應,生成離子,不產生吸收,總吸收強度減弱,電離電位≤6eV的元素易發生電離,火焰溫度越高,干擾越嚴重,(如堿及堿土元素)。2、消除和抑制化學干擾的方法:(1)提高火焰溫度

適當提高火焰溫度使難揮發、難解離的化合物較完全基態原子化。采用N2O-C2H2火焰,可提高原子化效率。當前第45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2)加入釋放劑

與干擾元素生成更穩定或更難揮發的化合物,使待測元素釋放出來。

例: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鈣,磷酸鹽的存在會生成難揮發的Ca2P2O7,此時可以加入LaCl3,則La3+與PO43-生成熱更穩定的LaPO4,抑制了磷酸根對鈣測定的干擾。常用的釋放劑:LaCl3、Sr(NO3)2等。(3)加入保護劑

與待測元素或干擾元素形成穩定的絡合物,防止待測元素與干擾物質生成難揮發化合物。

例: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鈣,磷酸鹽的存在會生成難揮發的Ca2P2O7,加入EDTA,生成EDTA-Ca絡合物,該絡合物在火焰中易于原子化,避免磷酸根與鈣作用。常用的保護劑:EDTA、8-羥基喹林、乙二醇等。當前第46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4)加入基體改進劑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加入某些化學試劑于試液或石墨管中,改變基體或被測元素的熱穩定性,避免化學干擾,這些化學試劑稱為基體改進劑。

例:測定海水中Cu、Fe、Mn、As,加入基體改進劑NH4NO3,使NaCl基體轉變成易揮發的NH4Cl和NaNO3,使其在原子化之前低于500℃的灰化階段除去。(5)化學分離法

用化學方法將待測元素與干擾元素分離。常用的化學分離法:萃取法、離子交換法、沉淀法。當前第47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三、電離干擾及其抑制

某些易電離元素在火焰中產生電離,使基態原子數減少,降低了元素測定的靈敏度,這種干擾稱為電離干擾。電離干擾的程度與火焰溫度及元素種類有關。消除和抑制電離干擾的方法

采用低溫火焰或在試液中加入過量的更易電離的化合物(消電離劑),能夠有效地抑制待測元素的電離。在火焰溫度下,消電離劑首先電離,產生大量的電子,抑制了被測元素的電離。例:測定鈣時存在電離干擾,加入一定量消電離劑KCl可以抑制鈣的電離干擾常用的消電離劑:CsCl、KCl、NaCl等當前第48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四、光譜干擾及其抑制

光譜干擾主要分為譜線干擾和背景干擾兩種。主要來源于光源和原子化器。(一)譜線干擾和抑制1、譜線干擾發射線的鄰近線的干擾:指空心陰極燈的元素、雜質或載氣元素的發射線與待測元素共振線的重疊干擾。吸收線重疊的干擾:指試樣中共存元素吸收線與待測元素共振線的重疊干擾。2、譜線干擾的抑制

減小單色器的光譜通帶寬度,提高儀器的分辨率,使元素的共振線與干擾譜線完全分開。或選擇其它吸收線等方法抑制譜線干擾。當前第49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二)背景干擾和抑制1、光譜背景干擾

背景干擾主要是指原子化過程中產生的分子吸收和固體微粒產生的光散射干擾效應。2、光譜背景干擾的抑制和校正分子吸收干擾主要來源于在原子化過程中生成的氣體分子、單氧化物、單氫氧化物、鹽類分子對元素共振線的吸收。其產生的背景干擾比較嚴重。光散射干擾是固體微粒對共振線的散射造成的假吸收,當吸收線在短波且基體濃度很高時,光散射干擾較嚴重。(1)光譜背景干擾的抑制火焰:改變火焰類型、燃助比、調節火焰觀測區高度。石墨爐:選用適當的基體改進劑。當前第50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2)光譜背景的校正用鄰近非共振線校正背景

用分析線測量原子吸收與背景吸收的總吸光度,在分析線鄰近選一條非共振線,此時測出的是背景吸收,兩次測量值之差即為校正背景后的吸光度。這種校正方法準確度較差,只適用于分析線附近背景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用連續光源校正背景

用銳線光源測定分析線的原子吸收和背景吸收的總吸光度再用氘燈(紫外區)或碘鎢燈(可見區)在同一波長測定背景吸收,計算兩次測定吸光度之差,即為校正背景后的吸光度。由于空心陰極燈與氘燈兩種光源放電性質不同,能量分布不同,會導致背景校正不足或過度。當前第5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五\23點用塞曼效應校正背景

塞曼效應校正背景是基于磁場將吸收線分裂為具有不同偏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