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高考歷史名校總復習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_第1頁
優高考歷史名校總復習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_第2頁
優高考歷史名校總復習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_第3頁
優高考歷史名校總復習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_第4頁
優高考歷史名校總復習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歷史名校總復習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全考點-名校內部資料)一、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1、四大發明(1)概念:四大發明是指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成就。(2)發明過程:①造紙術:西漢前期,中國已經有了紙。105年,東漢宦官蔡倫改進紙術,制成植物纖維紙。魏晉南北朝時,造紙技術明顯進步(白度增加,質地細膩,產量大增,取代簡牘,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唐宋時期,竹紙、皮紙成為主要品種。②印刷術:隋唐之際,出現雕版印刷術(公元868年(唐)雕版印刷的《金剛經》》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使用了彩色套印技術。11世紀中葉,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③火藥: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時發明的。唐末開始用于戰爭。最早的火藥武器有火箭、突火槍、火炮等。宋朝時,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藥,抵御遼、西夏和金的進攻。④指南針: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是戰國時期發明“司南”。后來人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針。北宋時,指南針應用于航海。(3)外傳:四大發明問世后,逐漸走向世界。造紙術最早外傳,首先傳入朝鮮和越南,隨后傳到了日本,8世紀傳入阿拉伯,隨后傳入歐洲和北非。宋元時期,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均傳入歐洲。(4)影響對中國:奠定了中國文明古國的地位,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但未能起到推動社會轉型的重大作用。對世界(歐洲):加速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到來。①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促進了歐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發展。②火藥: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使封建城堡不堪—擊,促使騎士階層日益衰落。③指南針:促進遠洋航行,迎來地理大發現。④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2、成就突出的數學(1)《九章算術》:內容:約成書于東漢的《九章算術》,采用了十進位值制記數法,匯集了許多算術命題,如開平方和立方,二次方程等,提出了負數的概念和正負數運算的方法。意義: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它的問世,標志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在世界數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珠算:起源:算籌。后來,算籌演變成為算盤。出現:元末明初出現了現代樣式的算盤;直到明代以后,算籌才被算盤完全取代。普及和發展:明清時期(原因是商業的繁榮)外傳:明朝時,珠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區。3、領先世界的天文成就(1)觀測機構:堯設火正、羲和之官;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設有專門的天象觀測機構。(2)觀測記錄:①中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記錄;②西漢時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③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④編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顆恒星的赤道坐標數據,對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3)創制觀測儀器:渾儀:最晚在漢武帝的時代,天文家們已經使用渾儀。渾儀是望遠鏡發明前世界上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簡儀:元代科學家郭守敬革新渾儀而制造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結構簡化,精度提高。4、高度發達的歷法與農學(1)歷法制訂①先秦歷法:夏朝:有最早的歷書《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歷”,采用于支紀日法,制閏。春秋采用19年7閏的置閏方法。戰國歷法有了“月令”,確定了主要節氣。②元朝的《授時歷》含義:元朝郭守敬編訂。取“敬授民時”之意。內容:確定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天,這與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相差無幾,與今天世界通用的公歷即格里高利歷基本相同,比現行公歷頒行早300年。地位: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對指導農業生產大有幫助。(2)四大農書①西漢汜勝之的《汜勝之書》。②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古代農業科學著作。③元朝王楨的《農書》。④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5、獨樹—幟的醫學(1)《黃帝內經》:戰國問世,西漢編定。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2)《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寫出的集大成的中醫專著,創造性地提出了辯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譽為“萬世寶典”。(3)《本草綱目》:明朝李時珍寫成的藥物學巨著,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4)針灸療法:是我們祖先獨創的治病方法,分針法和灸法,理論基礎是經絡學說。二、輝煌燦爛的文學中國文學體裁發展大致歷程:春秋四言詩——戰國楚辭——兩漢賦——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唐朝詩、短篇小說傳奇——宋朝詞、話本——元朝曲——明清小說1、先秦——《詩經》和楚辭(1)《詩經》:內容:匯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國風”)——民間的民歌;雅——貴族宴飲時演唱的樂歌;頌——貴族宗廟祭祀時演唱的樂歌。特點:以四言為主,多重章疊句,語言豐富,內容古樸,現實感強影響:《詩經》是我國第—部詩歌總集;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經孔子整理編定,后世奉為儒家經典。(2)楚辭:含義:楚辭,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采用楚國方言,創作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代表作:《離騷》。楚辭因此又稱“騷體”。特點:句子參差不齊,句式自由靈活,具有浪漫主義風格。2、兩漢——賦含義:賦,是兩漢時期流行的—種新的文學體裁,源于楚辭,是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特點:漢賦詞藻華麗,手法夸張,內容豐富,表現出大一統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興盛的原因:漢朝政治統一;經濟發展;社會上層田獵巡游之風盛行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東漢張衡:《二京賦》。3、唐朝——詩歌(1)詩歌的黃金時代:量多質高;流傳下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前期詩歌開朗奔放、剛健清新;后期詩歌反映社會現實,強烈的社會責任感。(2)唐詩興盛的原因:①政治:國家統一,社會穩定;②經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③文化: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和科舉制以諍賦為主;④交流:國內各民族融合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有開放的社會環境。(3)發展階段及其代表人物:初唐:王勃(“初唐四杰”之首,另三位是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盛唐:邊塞詩人:高適、岑參;山水田園詩派:王維、孟浩然。“詩仙”;李白(浪漫主義詩人);“詩史”:杜甫(現實主義詩人);中唐:自居易,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的名作還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和《琵琶行》晚唐:李商隱和杜牧,后人稱為“小李杜”。4、宋—詞(1)含義:一種新體詩歌,又稱“長短句”,便于抒發感情,可配樂演唱。唐朝出現宋代成為主要的文學形式。(2)宋詞興盛的原因:①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②市民階層擴大,適應市井生活的需要;③上層人物提倡并參與創作;④宋元社會矛盾尖銳,詞更能表達作家的思想情感。(3)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婉約派:風格婉轉含蓄,細膩感人。代表有北宋柳永、兩宋之交李清照。豪放派:風格豪邁奔放,氣勢雄偉。代表有北宋蘇軾、南宋辛棄疾。5、元——曲:散曲和元雜劇合稱為元曲(1)含義: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的合稱。元雜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散曲是民間興起的一種新體詩歌。元曲大多通俗生動,豪放飄逸。(2)興盛原因:元朝漢族文人多仕途無望,故無奈自嘲而用散曲來抒發愁悶情懷。(3)代表人物:關漢卿(“曲圣”),代表作《竇娥冤》;馬致遠(“曲狀元”),代表作是小令《天凈沙·秋思》。6、明清——小說(1)小說的演變歷程: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唐代的傳奇→宋代的話本→明清的小說志怪,就是記錄怪異,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如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唐代小說以情節曲折離奇的短篇小說為主,稱為傳奇。名篇有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等。宋代的話本是說書人用的腳本,對后世的小說和戲劇很有影響(2)明清小說的繁榮繁榮原因:①明清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文人對現實進行批判;②經濟領域出現新氣象(手工業、商業的繁榮,資本主義的萌芽);③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④印刷術不斷完善。特點:數量繁多,體裁多樣,表現手法豐富,在反映社會的深度和廣度等大大超過前代。代表怍品:四大名著作者時間價值《三國演義》羅貫中元末明初是我國最早的—部長篇歷史小說《小滸傳》施耐庵元末明初是我國第—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西游記》吳承恩明是—部具有濃郁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紅樓夢》曹雪芹、高鶚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文言短篇小說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短篇小說集的合稱。“三言”是馮夢龍所編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凌蒙初所編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其中不少作品描寫了市并百姓的生活。商人第—次作為被歌頌的對象進入文學世界。)諷刺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三、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典藝術1、漢字與書法藝術(1)漢字:①)圖畫文字,象形字逐漸符號化,形成漢字;②商代形成體系;③發展脈絡:甲骨文一篆書(分大篆和小篆)一隸書一楷書。演變趨勢:由繁到簡,逐步規范化、穩定化。(2)書法藝術:◆階段: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以魏晉為界限,魏晉以前是自發階段,到魏晉時期進入自覺階段。◆書法為藝術的條件:①單體漢字字形豐富、數量龐大;②一個特立獨行的士人群體逐漸形成;③筆墨紙張等文具的改進。◆主要書體:①隸書:字體莊重,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②楷書:筆畫詳備,結構嚴整,具有實用價值,是規范化、標準化的字體。楷書始于東漢;魏晉楷書有定鼎之功,鐘繇、王羲之貢獻最大;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有歐陽詢(歐體);盛唐有顏真卿(顏體),晚唐有柳公權(柳體)。③草書:筆畫簡約,鉤連不斷,線條流暢,任隋縱性,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起源于漢初,成熟于東晉,魏鑿以來盛行不衰,名家輩出。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張旭、懷素等都是草書大家。④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既有審美價值,又有實用價值,雅俗共賞,是—種最活躍的字體。東漢至西晉,書體完全成熟。代表有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天下第—行書);唐朝顏真卿《祭蛭文稿》(天下第二行書);北宋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天下第三行書)。元朝趙孟頫、明朝文征明的行書,也備受世人喜愛。2、筆墨丹青中國畫(1)特色:注重寫意傳神,追求“得意忘形”(2)類型: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3)演變:①遠古:起源(彩陶畫《顴魚石斧圖》)②戰國:從萌芽走向成熟(《人物龍鳳圖》、《人物馭龍圖》)③秦漢:門類豐富(西漢彩繪帛畫;東漢《夫婦宴飲圖》)④魏晉南北朝:總結出許多精辟的繪畫理論(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⑤隋唐五代:吸收外來美術風格(展于虔《游春圖》;閻立本《步攆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敦煌壁畫)天王送子圖⑥兩宋:宮廷畫院最為活躍,畫學興起,風俗畫成最大亮點(張擇端《清明上河圖》)⑦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畫成就最為突出(元代王冕《墨梅圖》;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圖》;清代鄭板橋《墨蘭圖》3、戲曲藝術(1)發展歷程:原始歌舞(儺)——起源;春秋戰國優伶——出現專業藝人;宋代南戲——發展;元雜劇——推向成熟;明朝昆曲——地方戲曲;清朝京劇——高峰,國粹。(2)京劇:形成:①乾隆末年,徽班進京演出;②道光年間,又有湖北漢劇藝人進京,形成“徽漢合流”局面;③經過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