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屆高中化學新教材實驗及科學探究學案設計:必修2實驗學案設計_第1頁
2023年屆高中化學新教材實驗及科學探究學案設計:必修2實驗學案設計_第2頁
2023年屆高中化學新教材實驗及科學探究學案設計:必修2實驗學案設計_第3頁
2023年屆高中化學新教材實驗及科學探究學案設計:必修2實驗學案設計_第4頁
2023年屆高中化學新教材實驗及科學探究學案設計:必修2實驗學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科學探究鈉、鉀金屬性比較試驗目的:探究堿金屬的性質變化規律儀器與試劑:Na,K,酚酞試液,三角架,泥三角,酒精燈,坩堝,鑷子,小刀,濾紙,火柴,藍色鈷玻璃,小燒杯試驗設計:試驗Na試驗NaKO2現象結論試驗Na試驗NaK現象與HO反結論2應拓展與思考:從鉀、鈉與氧氣反響試驗中,請總結出堿金屬與氧氣的反響有什么相像性、遞變性?堿性氫氧化物的堿性如何變化?有關系嗎?1-1試驗目的:探究鹵族元素的性質變化規律儀器與試劑:制飽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CCl4,溴水,試管,膠頭滴管現象與結論:試驗1.將少量制的飽和氯水參加盛有NaBr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2.將少量制的飽和氯水參加盛有KI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后參加少量四氯化碳,振蕩、靜置。3.將少量溴水參加盛有KI試管中,用力振蕩后參加少量四氯化碳,振蕩、靜置。4.拓展與思考:

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原子構造有何關系?歸納推斷元素金屬性強弱的方法歸納推斷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方法三、科學探究驗證Na、Mg、Al的金屬性強弱Na、Mg、Al的金屬性強弱1mo1/L鹽酸,酚酞試液,試管,膠頭滴管,砂紙,試管夾,火柴,酒精燈試驗設計:試驗現象化學方程式試驗結論取一小段鎂帶用砂紙去掉外表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試管中,參加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觀看現象。過一會兒,用酒精燈給試驗現象化學方程式試驗結論2-3mlMgMgAl試驗現象化學方程式試驗結論拓展與思考:〔1〕Na、Mg、Al鈉鈉鎂鋁與冷水猛烈反與冷水反響緩慢,與單質與水反響應熱水反響快速單質與鹽酸反響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NaOHMg(OH)2Al(OH)3堿性結論〔2〕)用原子構造理論對Na、Mg、Al金屬性漸漸減弱進展解釋。1—2阻擋鈉與氯氣連續反響,所以在常溫下金屬鈉和氯氣不會發生燃燒的反響;當把鈉鋸成屑和碎粒投入濃度較大的氯氣中,由于接觸面大,總熱量大,鈉和氯氣能快速反響,冒煙或燃燒;當加熱到鈉熔化時,發生反響并且放出大量的熱,反響猛烈,產生燃燒現象。儀器與試劑:盛有氯氣的集氣瓶,金屬鈉,小刀,慮紙,鑷子,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火柴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取一塊綠豆大的金屬鈉〔切去氧化層,用濾紙吸凈煤油,放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微熱。待鈉熔成球狀時,將盛有氯氣的集氣瓶快速倒扣在鈉的上方。試驗改進:試驗裝置:試驗步驟:①如以下圖接好試驗裝置,在燒杯中裝入250ml水,翻開止水夾,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將止水夾擰緊,在燃燒匙中加上綠豆大小的金屬鈉;③點燃酒精燈,將燃燒匙移到酒精燈上加熱至金屬鈉燃燒起來,快速將藥匙放進集氣瓶里,快速塞緊瓶口;④待集氣瓶內的火焰熄滅,翻開止水夾,觀看現象。參考答案一、科學探究鈉、鉀金屬性比較試驗Na試驗NaKO2現象猛烈燃燒,火焰呈黃色,生成猛烈燃燒,透過藍色鈷玻璃片觀看淡黃色固體火焰呈紫色結論Na、K都易與O反響,K2試驗Na試驗NaK現象停地滾動,發出“吱吱”響聲,化成小球,不停地滾動,有氣體產與HO反2有氣體產生向反響后的溶液里生,甚至發生稍微的爆炸。應參加2滴酚酞試液,馬上顯紅色。結論Na、KK1-1現象與結論:試驗將少量制的飽和氯水參加盛有NaBr溶液的試管中,用力

試驗現象溶液由無色變黃色,CCCCl4 4

化學方程式①②振蕩后參加少量四氯化碳,振蕩、黃色。靜置。將少量制的飽和氯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后參加少量四氯化碳,振蕩、靜置。將少量溴水參加盛有KI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后參加少量四氯化碳,振蕩、靜置。

溶液由無色變棕黃, ③加CCl振蕩后CCl4 4紅色溶液由無色變黃色,CCCCl4 4黃色4.〔1〕F、Cl、Br、I按原子序數遞增的挨次,非金屬性減弱,即: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屬性減弱。依據金屬單質與水或者與酸反響置換出氫的難易程度:置換出氫越簡潔,則金屬性越強;依據金屬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化水物堿性強弱:堿性越強,則原金屬單質的金屬性越強;根據對應陽離子氧化性強弱推斷:金屬單質間的置換反響。非金屬元素單質與H化合的難易程度:化合越簡潔,非金屬性也越強;形成氣態氫化物2的穩定性: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元素的非金屬性也越強;最高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酸性越強,對應非金屬元素非金屬性也越強;非金屬單質間的置換反響。三、科學探究驗證Na、Mg、Al的金屬性強弱3.〔1〕試驗現象試驗現象鎂與冷水不反響,加熱后,鎂條外表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溶液變紅。化學方程式Mg+2HO=Mg(OH)+H↑2 2 2試驗結論MgAlMgAl試驗現象產生氣泡速率較快鋁片外表有氣泡產生化學方程式Mg+2HCl=Mg(OH)Cl+H↑2 22Al+6HCl=2AlCl+3H↑3 2試驗結論Mg、AlH,但Mg比Al24.〔1〕鈉鈉鎂鋁與冷水猛烈反與冷水反響緩慢,與單質與水反響應熱水反響快速單質與鹽酸反響猛烈反響慢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NaOHMg(OH)2Al(OH)3堿性強堿中強堿兩性氫氧化物結論鈉、鎂、鋁三種元素原子失去電子力量漸漸減弱〔2〕同周期元素從左至右,原子的電子層數一樣,核電荷數漸漸增多,原子半徑漸漸減小,原子核對電子的引力漸漸增加,失電子力量漸漸增加,因此金屬性漸漸減弱。1—2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取一塊綠豆大的金屬鈉〔切去氧化層,用濾紙金屬鈉在瓶內猛烈燃燒,產生黃色火吸凈煤油,放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微熱。待焰,同時產生大量白色煙霧鈉熔成球狀時,將盛有氯氣的集氣瓶快速倒扣在鈉的上方。其次章化學反響與能量五、試驗2-1鋁與鹽酸反響中熱量變化的狀況儀器與試劑:鋁條,6.00mol/L在一支試管中參加2~3ml6mol/L在一支試管中參加2~3ml6mol/L試驗現象結論拓展與思考:法來了解反響中的熱量變化?常見的放熱反響有哪些?2-2試驗目的:探究在常溫下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響過程中能量的變化儀器與試劑:Ba(OH).8HO,NHCl,玻璃棒,燒杯,玻璃片2 2 42020g[Ba(OH)·8HO],2 2試驗3~410gNHCl4并馬上用玻璃棒快速攪拌,使Ba(OH)·8HONHCl2 2 4現象結論拓展與思考:依據銨鹽與堿反響所產生的物質,你認為在試驗中應當要留意什么問題?有些學生試驗中燒杯沒有與玻璃片粘在一起,請分析可能的緣由。常見的吸熱反響有哪些?2-3試驗目的:探究氫氧化鈉與鹽酸反響中熱量變化的狀況mol/LHCl,1mol/LNaOH,燒杯,溫度計現象與結論:反響物及用量混合前溫度酸堿50ml1mol/LHCl50ml1mol/LNaOH室溫混合后溫度T結論4.拓展與思考:酸與堿發生中和反響生成1molHO時所釋放的熱量稱為中和熱。假設要通過試驗來測定鹽2酸與氫氧化鈉反響的中和熱,你如何設計試驗,在試驗中要留意那些地方?有熱量放出肯定是放熱反響嗎?2—4試驗目的:探究化學能向電能的直接轉換儀器與試劑:鋅片,銅片,稀硫酸,燒杯,電流表,導線〔導線中間接入一個電流表〔導線中間接入一個電流表試驗的燒杯中,觀看現象。現象結論拓展與思考:通過氧化復原反響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根本思路是什么?依據你所了解的電學學問,你知道電子是怎樣流淌的嗎?你如何判定裝置的正、負極?一樣條件下,純鋅粒和粗鋅粒〔含雜質與同濃度的稀硫酸反響的速率一樣嗎?為什么?2—5試驗目的:探究溫度對化學反響速率的影響儀器與試劑:5%HOFeCl22 3試驗與現象:2~~3ml約5%的H2O2溶液,各滴入1~~2滴1mol/LFeCl3入盛有400C左右熱水的燒杯中,觀看現象并進展比照。待放入熱水燒杯中的試管里消滅大量氣泡時,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生成的氣體。現象與結論現象現象結論熱水常溫冷水規律總結:在其它條件不變狀況下,溫度高化學反響速率快,反之,溫度降低,化學反響的速率降低。拓展與思考:把除去氧化膜的鎂條放入肯定濃度的稀鹽酸的試管中,覺察H的生成速率V隨2t~t速率變化的緣由是什么?t~t速率變化的緣由是什么?1 1 22—6試驗目的:探究催化劑對化學反響速率的影響儀器與試劑:5%HO,FeClMnO22 3 2試驗與現象:試驗:在三個一樣的帶活塞的漏斗中分別參加2~3ml5%的HO2221mol/LFeCl3

溶液,另一支試管中參加少量MnO2

固體。同時向三支試管中放入漏斗中的全部溶液,觀看紅墨水上升狀況。現象與結論現象現象結論MnO2FeCl3不加其它試劑個反響的催化力量不同。拓展與思考:催化劑有什么特性?催化劑參與化學反響嗎?在HSOKIHO2 4 22使淀粉變藍。有學生認為該反響的離子方程式為:HO+2I-=I+O↑+2H+,這個方程式正確22 2 2嗎?2—7試驗目的:探究化學反響限度儀器與試劑:1mol/lNaSOCaCl1mol/lNaCO2 4 2 2 3試驗與設計:3~4ml1mol/LCaCl1mol/LNaSO2 2 4產生為止。1溶液中不存在Ca2+2溶液中存在Ca2+試驗驗證:靜置,吸取上述試驗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向清液中滴入適量1mol/LNaCO2 3溶液。現象與結論:現象現象結論參加適量1mol/LNaCO溶液2 3〔依據方程式中相應物質的量關系〕轉變成生成物,都具有可逆性;不同的平衡體系到達平衡狀態時,反響限度不同。4.拓展與思考:是一個可逆反響?為什么?可逆反響能否進展到底?參考答案五、試驗2-1在一支試管中參加2~3ml6mol/L在一支試管中參加2~3ml6mol/L試驗鋁條溶解,外表有氣體逸出,當反響進展到有大量氣泡產生時,手有溫和的現象感覺,溫度計測量的溫度上升。該反響為放熱反響;該反響中,反響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該反結論應中,化學能轉化為熱能。4.〔1〕度計來測量。當要準確地測量到能量的變化時,必需要用溫度計。〔2〕全部燃燒反響;中和反響;大多數化合反響;活潑金屬跟水或酸反響;物質的緩慢氧化。2-22020g[Ba(OH)·8HO],2 2試驗3~410gNHCl4并馬上用玻璃棒快速攪拌,使Ba(OH)·8HONHCl2 2 4現象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該氣體能使潮濕的紫色石蕊試紙變藍;用手觸摸燒杯下部感覺燒杯變涼;用手拿起燒杯,燒杯下面的帶有幾滴水的玻璃片粘燒杯下部感覺燒杯變涼;用手拿起燒杯,燒杯下面的帶有幾滴水的玻璃片粘到了燒杯底部;反響完后移走燒杯上的多孔塑料片混合物成糊狀。結論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響有NH和水氣生成,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3體反響吸熱。4.〔1〕由反響方程式Ba〔OH〕·8HO+2NHCl=BaCl+2NH10HO可知,反響的產物有氨2 2 4 2 3 2氣,有刺激性氣味,所以要吸取以防止污染環境。可用一多小孔塑料板,上面放浸有稀硫酸的棉花,蓋在燒杯上。沒有將晶體充分研細;晶體混合后沒有用玻璃棒快速攪拌;藥品量不夠等。Ba(OH)·8HO+2NHCl=2NH↑+BaCl+10HO;大多數的分解反響;以HCO、C為復原劑的2 2 4 3 2 2 2.氧化復原反響。2-3反響物及用 酸反響物及用 酸50ml1mol/LHCl量堿50ml1mol/LNaOH混合前溫度室溫混合后溫度THClNaOH結論放熱2—4〔導線中間接入一個電流表〔導線中間接入一個電流表試驗的燒杯中,觀看現象。現象鋅片溶解外表無氣泡產生,銅片外表有氣泡逸出,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結論裝置產生電流,化學能轉變為電能4.〔1〕子轉移,在肯定的條件下形成電流即可。的一極是電源的負極。在原電池中,電子從原電池的負極流出,經過導線流入原電池的正極。原電池兩極的推斷方法:方法一:通過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推斷;方法二:把一塊干電池與電流表對接,可以看到指針偏轉的方向指向正極;方法三:理論推想——較活潑的金屬簡潔失電子,所以較活潑的金屬〔鋅片〕失電子,即電子從鋅片流向銅片,則鋅片是裝置的負極,銅片是裝置的正極。不一樣。由于粗鋅粒中Zn與雜質在稀HSO中形成原電池,加快反響速率。2 42—53.〔2〕現象現象結論熱水常溫氣泡均勻HO分解FeCl22 3冷水氣泡較少降溫,反響速率減小〔3〕上升,加快,降低,減慢。物質的量濃度變小使化學反響的速率減小。2—63.〔2〕現象現象結論MnO2馬上有大量氣泡產生催化劑MnO能加快反響速率2FeCl3有大量氣泡產生催化劑FeCl能加快反響速率3不加其它試劑溶液中有少量氣泡消滅不用催化劑,化學反響速率很小〔3〕轉變,不同。4.〔1〕現在的理論一般認為催化劑參與反響,生成中間體,然后中間體再分解又生成該催化劑,所以反響前后質量和性質不變。有試驗證明,雖然催化劑的性質和質量不變,但它的某些方面如形態轉變,反響前塊狀,反響后粉末狀,間接證明上述理論。元素和I〔或違反電荷守衡原理。2—73.〔2〕Ca2+;Ca2+現象現象結論1mol/LNaCO2 3有白色的沉淀產生溶液中存在Ca2+不能,可逆性;不同。4.〔1〕不是。由于反響條件不一樣。〔2〕不能,因而對于任何一個可逆反響都存在一個反響進展到什么程度的問題。第三章有機化合物九、科學探究甲烷的取代反響試驗目的:探究反響條件對化學反響的影響KMnO,濃鹽酸,黑紙4試驗與設計:試驗:向2支盛有甲烷的試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紙包好,分別快速參加0.5gKMnO和1ml4濃鹽酸,然后快速地輕輕塞上膠塞,放在試管架上;沒有包黑紙的試管在室內光線〔日光燈〕照耀下,或用高壓汞燈的紫外線照耀;等待片刻,觀看現象。現象與結論:現象現象結論包黑紙沒包黑紙拓展與思考:1CH4Cl4 2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處,試推想可觀看到的現象。取代反響和置換反響是不是一樣的呢?取代反響取代反響置換反響物質的特征反響條件反響特點十、科學探究石蠟油的分解試驗試驗目的:探究乙烯的性質KMnO4鐵架臺試驗與設計:試驗:將浸透了石蠟油〔17〕的石棉放置在硬質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氣體,點燃,觀看燃燒的狀況。試驗內容試驗現象試驗內容試驗現象原理將生成的氣體通入盛有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試管中將生成的氣體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中用排水法收集氣體,點燃拓展與思考:乙烷與乙烯在構造上的最大不同點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十一、試驗3—1苯的性質試驗目的:探究苯的構造4試驗與設計:試驗與現象:

溶液,溴水,試管試驗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振蕩后,觀看現象。試管中參加少量苯,再參加酸性KMnO溶液,振蕩后,觀看現象。4規律總結:苯分子雖然不飽和程度較大,但分子中并沒有C=C,不能與溴發生加成反響,也不能被酸性KMnO4

溶液氧化。拓展與思考:苯分子構造是碳碳單、雙鍵交替的環狀構造嗎?提出假設:從苯的分子式看,CH具有不飽和性;從苯的凱庫勒構造式看,分子中含有碳66碳雙鍵,所以,苯肯定能使 褪色。試驗驗證苯不能使 褪色②經科學測定苯分子里6個碳原子之間的鍵 ;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都在同一 上。結論:苯的凱庫勒構造式中的雙鍵跟烯烴雙鍵 ,苯的性質沒有表現出不飽和性,構造穩定,說明苯分子 一般的碳碳單、雙鍵交替的環狀構造。應用:為了表示苯分子的構造點,構造式用 表示,用凱庫勒式表示苯分子構造式是不精準的。3—2試驗目的:探究乙醇的構造儀器與試劑:無水乙醇,鈉,澄清石灰水,試管,小燒杯,尖嘴管試驗與設計:試驗與現象:在盛有少量無水乙醇的試管中,參加一粒擦干煤油的金屬鈉,在試在盛有少量無水乙醇的試管中,參加一粒擦干煤油的金屬鈉,在試管口快速塞上配有針頭的單孔塞,用小試管倒扣在針頭之上,收集試驗步驟并驗純氣體然后點燃,并把一枯燥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燒杯壁上消滅液滴后,快速倒轉燒杯,向燒杯中參加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觀看試驗現象。試驗現象反響化學方程式試驗結論試驗現象結論試驗現象結論緣由分析一樣點都能反響,放出無色氣體參加酚酞后,溶液都是紅色底不同點應溫順,很慢,鈉并不熔化鈉在水面上熔化成的小球四處游動,并伴隨“嘶嘶”聲,在乙醇中上下跳動。拓展與思考:如何用試驗證明乙醇含C、H元素?323 33—31.試驗目的: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2.儀器與試劑:無水乙醇,銅絲,酒精燈3.試驗設計:試驗 試驗現象試驗結論323 33—31.試驗目的: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2.儀器與試劑:無水乙醇,銅絲,酒精燈3.試驗設計:試驗 試驗現象試驗結論3~~5ml醇,取一根光亮的細銅絲繞成螺旋狀,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然后插入無水乙醇中,反復幾次,醇,取一根光亮的細銅絲繞成螺旋狀,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然后插入無水乙醇中,反復幾次,觀看銅絲的變化并聞液體的氣味。4.拓展與思考:設計探究試驗方案驗證催化劑是不是不參與化學反響。司機是否酒后駕車,可通過對其呼出的氣體進展檢驗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學反響如下:2CrO)+3CHOH+3HSO=Cr(SO)+3CHCHO+6H3 25 2 4 2 43 3 2的成分是 ,上述反響中的氧化劑是 ,復原劑是 。十四、科學探究乙酸的酸性試驗目的:探究乙酸的酸性及酸性強弱儀器與試劑:乙酸,石蕊試液,碳酸鈉,試管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試管里象。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鈉粉末的試3ml現象。拓展與思考:假設在苯酚鈉溶液中滴加CH3COOH又會有什么現象呢?請用試驗事實答復并解釋理由。如何證明乙酸和氫氧化鈉反響了呢?3—4試驗目的:探究乙酸乙酯的生成

溶液,試管,燒杯,鐵架臺、酒精燈試驗設計:

2 4 2 3試驗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3ml2ml2ml均勻地加熱試管3~5min。按教材圖連接好裝置。產生的蒸氣經導管通到滴有酚酞的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液面上。拓展與思考:酯化反響的試驗時加熱、參加濃硫酸。濃硫酸在這里起什么作用?在酯化反響的試驗中,為什么要加冰醋酸和無水乙醇?為什么用來吸取反響生成物的試管里要裝飽和碳酸鈉溶液?為什么出氣導管口不能插入碳酸鈉液面下?十六、試驗3—5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響試驗目的:探究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響NaOH

4豆或面包,雞皮,濃硝酸,酒精燈,試管,蒸發皿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10%的NaOH2ml,2%CuSO452ml10象。將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觀看并記錄現象。取一小塊雞皮,置于蒸發皿中,滴加3~5滴濃硝酸,在酒精燈上微熱,觀察并記錄試驗現象。察并記錄試驗現象。拓展與思考:理去確定其病情的輕重?方志敏同志在監獄中寫給魯迅的信是用米湯寫的,魯迅是如何看到信的內容的?十七、試驗3—6糖類和蛋白質的水解反響試驗目的:探究糖類和蛋白質的水解反響2杯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在兩支干凈的試管里各參加20%的蔗糖溶1ml,并在其中一支試管里參加3酸〔1:5。把兩支試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熱5min。然后向已參加稀硫酸的試管中參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堿性。最終向兩支試管里各參加少量制備的Cu(OH)23~5min,觀看現象。拓展與思考:吃米飯或饅頭時,為什么咀嚼就會感到甜味?如何推斷淀粉發生了水解反響?參考答案九、科學探究甲烷的取代反響現象結論現象結論包黑紙包黑紙沒有明顯變化KMnO和濃鹽酸反響制取氯4沒包黑紙試管氣體顏色變,管壁消滅黃色油狀液氣,甲烷和氯氣在光照的條件滴。下發生反響。4.〔1〕黃綠色漸漸消逝;試管壁上有黃色油珠;水位在試管內上升;水槽內有少量晶體析出。取代反響置換反響取代反響置換反響有可無。序。十、科學探究石蠟油的分解試驗試驗內容試驗現象試驗內容試驗現象原理將生成的氣體通入盛有酸性紫紅色變淺,最終褪為無色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高錳酸鉀溶液的試管中化將生成的氣體通入盛有溴的橙色變淺,最終褪為無色乙烯與溴水發生的是加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中成反響用排水法收集氣體,點燃火焰光明,有黑煙產生烯含碳量較高4.〔1〕碳碳原子的結合方式,與乙烷的碳碳單鍵相比,乙烯的碳碳雙鍵,比較“脆弱”,簡潔斷裂,所以乙烯的性質比乙烷的性質活潑。KMnO4

酸性溶液反響。乙烯通過溴水與Br2

發生加1,2-二溴乙烷〔液態〕KMnO4溶液,有氧化生成的CO2

逸出,這樣乙烷中乙烯雖被除去,卻混入了CO,不行行。2十一、試驗3—1苯的性質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振蕩后,觀看現象。色,下層水層變為無色不反響試管中參加少量苯,再參加酸性溶液分層,上層有機層為無苯不能被酸性KMnO溶4KMnO溶液,振蕩后,觀看現象。色,下層水層仍舊為紫色KMnO溶液,振蕩后,觀看現象。色,下層水層仍舊為紫色4液氧化〔2〕C=C,不能,不能。4.〔1〕KMnO〔2〕①KMnO〔3〕不同,不4 4同于〔4〕3—2在盛有少量無水乙醇的試管中,參加一粒擦干煤油的金屬鈉,在試管口快速塞上配有針頭的單孔塞,用小試管倒扣在針頭之上,在盛有少量無水乙醇的試管中,參加一粒擦干煤油的金屬鈉,在試管口快速塞上配有針頭的單孔塞,用小試管倒扣在針頭之上,試驗步驟收集并驗純氣體然后點燃,并把一枯燥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燒杯壁上消滅液滴后,快速倒轉燒杯,向燒杯中參加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觀看試驗現象。試驗現象氣體在空氣中安靜地燃燒,火焰呈淡藍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枯燥燒杯內壁有水滴;向燒杯中參加澄清石灰水無明顯現象,證明無二氧化碳生成。反響化學方程式2Na+2CHCHOH→2CHCHONa+H↑3 2 3 2 2試驗結論里的氫原子存在。試驗現象結論試驗現象結論緣由分析一樣點都能反響,放出無色氣體乙醇和水中都有活潑乙醇中具有羥基氫,能被鈉置換成氫氣官能團,水中也參加酚酞后,溶液都是紅色都生成了堿性物質有羥基,乙醇中還有乙基,而水底乙醇中沒有乙基。不同點應溫順,很慢,鈉并不熔化鈉在水面上熔化成的小球四游動和跳動都是由于反處游動,并伴隨“嘶嘶”聲,應生成氣體的原因在乙醇中上下跳動。4.〔1〕H元素;然后快速將燒杯倒轉,參加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證明酒精中含有C〔2〕將鈉投入乙醇中,假設反響有氣體產生,檢驗出該氣體是氫氣,則證明乙醇結CH-CH-OH,CH-O-CH3 2 3 33—3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向試管中注入3~5ml無水乙被燒黑的銅絲在在加熱和催化劑作用乙醇中重變為下,乙醇被空氣中的氧旋狀,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然紅色,試管里的氣氧化生成的物質乙后插入無水乙醇中,反復幾次,液體由醇香味變醛。觀看銅絲的變化并聞液體的氣成刺激性氣味。CHCHOH+CuO3 23味。 O+Cu+HO24.〔1〕先稱量一根粗銅絲;再依據上述試驗完成加熱氧化乙醇;擦干后進展稱量,看前后銅絲的質量是否真的不變。HOH CrOCHOH25 3 25十四、科學探究乙酸的酸性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試管里溶液顏色變紅乙酸能跟酸堿指示劑作用,具有酸性象。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鈉粉末的試試管里有無色、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3ml乙酸溶液,觀無味的氣泡生成碳酸的酸性強察現象。4.〔1〕會消滅白色沉淀,由于CO2可使苯酚鈉溶液變渾濁,即碳酸的酸性強于苯酚。而乙酸的酸性又強于碳酸,所以酸性是亞硫酸>乙酸>碳酸>苯酚。〔2〕往NaOH發生。3—4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3ml無水乙醇,然后溶液分層,飽和碳酸鈉乙酸與乙醇在2ml濃硫酸溶液上有一層水果香有濃硫酸存在2ml味的無色透亮油狀液并加熱的條件均勻地加熱試管3~5min。按教材圖體生成,輕輕振蕩右邊可以發生反響,連接好裝置。產生的蒸氣經導管通到的試管,有氣泡產生,試驗中生成得滴有酚酞的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液面上。層無色油狀的液體會色透亮油狀液削減。體叫乙酸乙酯。催化劑和吸水劑,該反響是可逆反響,加濃硫酸可促進反響向生成乙酸乙酯的反響方向進展。由于冰醋酸與無水乙醇根本不含水,可以促使可逆反響中酯的產率提高。溶液又可吸取蒸發出來的乙酸和大局部乙醇。防止因加熱不均勻造成倒吸。十六、試驗3—5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響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10%的NaOH2ml,有紅色沉淀生成葡萄糖是復原性2%CuSO452ml10糖象。將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觀看滴有碘水的地方變為藍土豆、面包中含有并記錄現象。色淀粉遇碘會變藍取一小塊雞皮,置于蒸發皿中,滴加雞皮變黃濃硝酸遇蛋白質顯3~5滴濃硝酸,在酒精燈上微熱,觀黃色察并記錄試驗現象。Cu(OH)2將碘酒或碘水滴到用米湯寫的信上,米湯遇碘會成藍色。3—6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試驗結論在兩支干凈的試管里各參加20%在兩支干凈的試管里各參加20%的蔗糖溶加了稀硫酸的試管蔗糖在硫酸存在的1ml,并在其中一支試管里參加3滴稀硫中產生紅色沉淀狀況下能水解生成酸〔1:5。把兩支試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熱葡萄糖5min。然后向已參加稀硫酸的試管中參加沒有加稀硫酸的試蔗糖不是復原性NaOH溶液,至溶液呈堿性。最終向兩支試管中沉淀變成黑色糖。Cu(OH)2管里各參加少量制備的Cu(OH)3~2CuO5min,觀看現象。十八、試驗4—1鋁熱反響試驗目的:探究鋁熱反響的原理5g2g漏斗,蒸發皿,鐵架臺試驗試驗現象試驗試驗現象把兩張圓形濾紙分別疊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