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生物濾池_第1頁
污水處理生物濾池_第2頁
污水處理生物濾池_第3頁
污水處理生物濾池_第4頁
污水處理生物濾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2生物濾池1、生物濾池的概念

2、普通生物濾池

3、高負荷生物濾池

4、塔式生物濾池

5、曝氣生物濾池

No.27這種工藝得到公認,命名為生物過濾法,處理構筑物則稱為生物濾池,開始用于污水處理實踐,并迅速地在歐洲一些國生物濾池的發展沿革

生物濾池是生物膜反應器的最初形式,已有百余年的發展史。

但早期出現的生物濾池水 力負荷和BOD負荷都很低, 雖凈化效果好,但占地面 積大,而且易于堵塞,后 來人們采取處理水回流的 措施,提高了水力負荷和 有機負荷,從而成為高負 荷生物濾池。

由于填料的革新、工藝運行的改善,生物濾池已由低負荷向高負荷發展,現有的主要類型為普通低負荷生物濾池與高負荷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以及曝氣生物濾池等。

No.28

1900年以后,

1893年在 英國試行 將污水噴 灑在粗濾 料上進行 凈化試 驗,取得 良好的處 理效果。 家得到應用。1951年原民主德國化學工程師舒爾茲根據氣體洗滌塔原理創立了塔式生物濾池,通風暢行,凈化功能良好,也使占地大的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另一部分則以薄膜的形式滲1、生物濾池的概念生物濾池的工作原理一部分被吸附于濾料表面,成為呈薄膜狀的附著水層

在生物濾池中,污水通過布水器均勻的分布在濾池表面,在重力作用下,以滴狀噴灑下落, 流過濾料,成為流動水層,污水流過濾床時,濾料截留了污水中的懸浮物,同時把污水中的膠體和溶解性物質吸附在自己的表面,有機物被微生物利用以生長繁殖,逐漸形成了生物膜。

濾料 生物膜成熟后,棲息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即攝取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吸附氧化作用,因而污水在通過生物濾池時能得到凈化。

No.29產生有機酸、氨和硫化氫等厭氧分解產物,這些中間產物有的很不穩定,有的還帶有嗅味,從而影響出水的水質。

生物膜越厚,濾料間的孔隙越小,濾池的通風情況就越差,空氣中的氧就越不容易進入生物膜。有時生物膜的增長甚至會造成濾池的堵塞,使濾池的工作完全停頓下來。

No.30當生物膜較厚、污水中有機物濃度較大時,空氣中的氧將很快被表層的生物膜所消耗靠近濾料的一層生物膜因得不到充足氧的供應而使厭氧生物發展起來,形成厭氧層No.31

影響生物濾池性能的主要因素生物濾池中同時發生著:?有機物在污水和生物膜中的傳質過程;?有機物的好氧和厭氧代謝過程;?氧在污水和生物膜中的傳質過程?生物膜的生長和脫落過程。影響這些過程的 主要因素為:濾池高度 負荷供氧 回流No.32

人們早就發現,濾床的上層和下層相比,生物膜量、微生物種類和去除有機物的速率均不相同。濾床上層,污水中有機物濃度較高,微生物繁殖速率高,種屬較低級,以細菌為主,生物膜量較多,有機物去除速率較高。隨著濾床深度增加,微生物從低級趨向高級,種類逐漸增多,生物膜量從多到少。濾床中的這一遞變現象,類似污染河流在自凈過程中的生物遞變。濾池高度

有機負荷即指單位時間供給單位體積濾料的有機物量,單位為kg(BOD5)/[m3(濾料)·d]。由于一定的濾料具有一定的比表面積,濾料體積可間接表示生物膜面積和生物數量,所以有機負荷實質上表征了F/M值。有機負荷不能超過生物膜的分解能力,否則出水水質將相應有所下降。

No.33

負荷

生物濾池的負荷是一個集中反映生物濾池工作性能的參數,同濾床的高度一樣,負荷直接影響生物濾池的工作,主要有水力負荷和有機負荷兩種。

水力負荷即單位面積的濾池或單位體積濾料每日處理的廢水量,單位為m3(廢水)/[m2(濾池)·d]或m3(廢水)/[m3(濾池)·d],表征濾池的接觸時間和水流的沖刷能力。水力負荷太大則流量大,接觸時間短,凈化效果差;水力負荷太小則濾料不能得到完全利用,沖刷作用小。一般認為下述情況時考慮出水回流:進水有機物濃度較大,可向生物濾池連續接種,促進生物膜的生長;增加進水的溶解氧,改善進水的腐化狀態。縮短了廢水在濾池中的停留時間;缺點降低入流污水的有機物濃度,降低傳質和有機物 的去除率;冬天使池中水溫降低;增加能耗,增大運行費用。

No.34

回流

回流多用于高負荷生物濾池的運行系統,對其 性能有明顯的影響。增大水力負荷,促進生物膜的脫落,防止濾池堵塞及孳生蚊蠅;可稀釋污水,降低其有機負荷,并借以均化、穩定進水水質No.35

供氧條件與有機負荷密切相關。但當入流污水有機物濃度較高時,供氧條件就可能成為影響生物濾池工作的主要因素,為保證生物濾池的正常工作,可采用回流的方法,降低濾池進水有機物濃度,或采用機械通風,以保證濾池供氧充足,正常運行。供氧向生物濾池供給充足的氧是保證生物膜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也有利于排除代謝產物。在生物濾池中,微生物所需的氧一般來自大氣,靠自然通風供給,影響濾池自然通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拔風和風力。自然拔風的推動力是池內外的氣溫差以及濾池高度。溫差愈大,濾池內的氣流推動力越大,通風量也就愈大。2、

普通生物濾池負荷低,水力負荷宜1~3m3/[m2(濾池)·d],BOD負荷宜為0.15~0.3kg/[m3(填料)·d]。

No.36

通氣道普通生物濾池示意圖排水滲水裝置普通生物濾池

配水虹吸配水干管及支管濾料(下層粒徑60-100mm,厚0.2m上層30-50,厚1.3-1.8m又名滴濾池(Tricklingfilter),是生物濾池早期出現的類型,即第一代生物濾池。(1).構造特征通氣道排水滲水裝置配水虹吸

及支管濾料

池壁多由磚石筑造,具有圍護濾料的作用,應能夠承受濾料壓力。一些池壁上由許多孔洞,用以促進濾層的內部通風。在平面上多是方形、矩形或圓形。

配水干管

池底的作用是支撐濾料和排除處理后的出水。池底底部四周設通風口,其總面積不小于濾池表面積的1%。

No.37池體排水

滲水裝置通氣道虹吸

配水干管 及支管濾料

布水裝置的主要任務是向濾池表面均勻 地撒布污水。還應:適應水量的變化;不易 堵塞和易于清通以及不受風、雪影響等特征。 普通生物濾池的布水裝置多采用固定噴嘴式 布水系統。固定噴嘴式布水系統是由投配 池,布水管道和噴嘴等幾部分所組成.配水

排水系統設于池的底部,它有兩個作用:一是排除處理后的出水;二是保證濾池的通風良好。排水系統包括滲水裝置、匯水溝和總排水溝以及其供通風的底部空間。

No.38

處理效果好,易于管理、節省能源、運行穩定、剩余污泥少且易于沉降分離等。 占地面積大、不適合處理水量大的污水;濾料 易于堵塞;濾池表面生物膜積累過多,易于產生濾

池蠅,惡化環境衛生;噴嘴噴灑污水,散發臭味。 正是因為普通生物濾池具有上述缺點,使其在推廣應用上受到很大限制,近年來應用較少,有日漸被淘汰的趨勢。

No.39優點缺點

(2).適用范圍與優缺點 普通生物濾池一般適用于處理每日污水量不高于1000m3的小城鎮污水或有機性工業廢水。(3)設計與計算①濾料的選定②濾料容積的計算③濾池各部位設計④布水系統的設計計算3、高負荷生物濾池

高負荷生物濾池是生物濾池的第二代工藝,它是在解決、改善普通生物濾池在凈化功能和運行中存在的實際弊端的基礎上而開創的。

(1).構造特征

在構造上,高負荷生物濾池與普通生物濾池略有不同, 主要如下: 高負荷生物濾池在平面上多為圓形。如使用粒狀濾料, 其粒徑較大,空隙率較高。濾料層高一般為2.0m。 現在,高負荷生物濾池也已廣泛使用由聚氯乙烯、聚苯 乙烯和聚酰胺等材料制成的呈波形板狀、列管狀和蜂窩狀等 人工濾料。

No.40配水短管布水橫管濾料口,中心較疏,周邊較密,須經計算確定。污水從孔口噴出,產生反作用力,從而使橫管按

高負荷生物濾池多使用旋轉布水器。旋轉布水器有多種結構形式,右圖所示為其中應用較為廣泛且構造簡單的一種。

在橫管的同一 側開有一系列 間距不等的孔

與噴水相反的 方向旋轉。 進水豎管污水以一定的壓力流入位于池中央處的固定豎管

No.41再流入布水橫管,橫管繞豎管旋轉。生物濾池No.42(2).工藝特征

高負荷生物濾池大幅度地提高了濾池的負荷率,其BOD容積負荷率(宜大于1.8)高出普通生物濾池6~8倍,高達0.5~2.5kg/[m3(濾池)·d];水力負荷率則高出10倍,宜為10~36m3/[m2(濾池)·d]。高負荷生物濾池實現高負荷率是通過限制進水的BOD5值和在運行上采取處理水回流等技術措施而達到的。進入高負荷生物濾池的BOD5值必須低于200mg/L,否則用處理水回流加以稀釋。No.43回流水量(QR)與原污水量(Q)之比稱為回流比(R):QR

QR=噴灑在濾池表面上的總水量(QT)為:QT=Q+QR總水量(QT)與原污水量(Q)之比稱為循環比(F):QT

QF==1+RNo.44

采取處理水回流措施,原污水的BOD值(或COD值)被稀釋,進入濾池的污水BOD濃度根據下列關系式計算。根據Sa(Q+QR)=SOQ+QRSeSa=S0+RSe

1+RSa——噴灑向濾池的污水BOD值,mg/L;

S0——原污水的BOD值,mg/L;

Se——濾池處理水的BOD值,mg/L;R——回流比。得:No.42(3)

工藝流程系統

圖17-5所示多種多樣的流程系統(4)工藝設計計算BOD容積負荷;BOD面積負荷;水力負荷交替式二級生物濾池法的流程交替式二級生物濾池法比并聯流程負荷率可提高兩三倍。

運行時,濾池是串聯工作的,污水經初步沉淀后進入一級生物濾池,出水經相應的中間沉淀池去除殘膜后用泵送入二級生物濾池,二級生物濾池的出水經過沉淀后排出污水廠。工作一段時間后,一級生物濾池因表面生物膜累積,即將出現堵塞,改作二級生物濾池,而原來的二級生物濾池則改作一級生物濾池。這樣可以防止濾池堵塞。

運行費用低、易于管理、節省能源、運行穩定、剩余污泥少且易于沉降分離等。

衛生條件差,在嚴寒地區處理效果也不穩定。

No.39優點缺點

(5).適用范圍與優缺點 高負荷生物濾池僅適合溫暖地區小城鎮污水處理和工業廢水的單獨處理。4、塔式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簡稱濾塔,是在50年代初開創的,屬第三代生物濾池。(1).工藝特征l)高負荷率

塔式生物濾池的水力負荷率可達80~200m3/(m2·d),為一般高負荷生物濾池的2~10倍,BOD—容積負荷率達1000~2000gBOD5/(m3·d),較高負荷生物濾池高2~3倍。塔式生物濾池內的生物膜能夠經常保持較好的活性。但是,生物膜生長過快,易于產生濾料的堵塞現象。2)濾層內部的分層

塔濾濾層內部存在著明顯的分層現象,在各層生長繁育著種屬各異,但適應流至該層污水特征的微生物群集,這種情況有助于微生物的增殖、代謝等生理活動,更有助于有機污染物的降解、去除。由于具有這種分層現象的特征,塔濾能夠承受較高的有機污染物的沖擊負荷,對此,塔濾常用于作為高濃度工業廢水二級生物處理的第一級工藝,較大幅度地去除有機污染物,以保證第二級處理技術保持良好的凈化效果。

塔式生物濾池包括塔身、濾料、布水裝置、通風系統四部分。如圖所示:

1-塔身;2-濾料;3-格柵

4-檢修口;5-布水器;

6-通風口;7-集水槽23 1

5(2).構造特征4 6

7塔式生物濾池構造示意圖(3).適用條件與優缺點?塔式生物濾池適用于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處理,也適 用于處理各種有機性的工業廢水,但只適宜于少量污 水的處理,一般不宜超過10000m3/d。?塔式生物濾池的優點是占地面積可大大縮小,對水量 水質突變的適應性強,即使是受突然變化的負荷影響 后,一般也只是上層濾料的生物膜受影響,因此能較 快地恢復正常工作,衛生條件較好。?其主要不足之處是在地形平坦處需要的污水抽升費用 較大,并且由于池高使得運行管理也不太方便,但這 些都不至于影響塔式生物濾池在實踐中的應用。(4)設計計算根據水溫及出水要求查得容積負荷;確定濾塔的容積確定塔的個數,求每個塔的表面積校核水力負荷、徑高比(4)塔式生物濾池的設計計算當前,塔式生物濾池主要按BOD—容積負荷率進行計算。對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可以參考國內、外的運行數據選定。

1)塔濾的濾料容積:式中V——濾料容積,m3;Sa——進水BOD5,也可按BODu考慮,g/m3;

Q——污水流量,取平均日污水量,m3/d;

Na——BOD容積負荷或BODu容積允許負荷,(gBOD5/m3濾料?d)或gBODu/(m3濾料?d)2)濾塔的表面面積

式中:A-濾塔的表面面積,m2;

H-濾塔的工作高度,m;其值根據圖17-9查進水BOD/(mg/L)250300350450500濾塔高度(m)810121416進水BOD與塔濾高度的關系3)塔濾的水力負荷式中q——水力負荷,m3/(m2?d)。

當有條件時,水力負荷q應由試驗確定,計算的q與實驗的q′比較如下:

q′=q,說明設計是可行的;

q′>q,則應考慮加大濾池高度或采用回流或多級濾池串聯。

q′<q,則可考慮適當降低濾池高度;5、曝氣生物濾池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AeratedFilter,簡稱BAF),是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歐美興起的一種污水生物處理技術,起初用作三級處理,后發展成直接用于二級處理。該工藝處理負荷高,BOD的容積負荷可以達到5~6kg/(m3·d)。曝氣生物濾池從單一的工藝逐漸發展成系列綜合工藝。有去除SS、COD、BOD以及硝化、脫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質)的作用。原污水流入溢流堰

曝氣用 空氣管反沖用空氣管承托層 處理水排水管 反沖洗水進水管

反沖洗水排水管中間排水管

填料層曝氣生物濾池構造示意圖(1).工作原理及特征采用曝氣生物濾池時為了減少污水中的懸浮物,進入生物濾床的污水要求進行充分的預處理。一般要求生物濾床進水懸浮物(SS)濃度在50~60mg/L。對于用于三級處理的曝氣生物濾池工藝,進水懸浮物濃度一般不會影響生物濾床的效率。如果把生物濾床作為主要生物處理段,那么采用常規的初沉池處理很難保證生物濾床進水懸浮物濃度在50mg/L以下,需要采用初沉池的預處理,最好與一級強化處理相結合。在曝氣生物濾池工藝中進水水流向下,空氣從距濾料底部30cm處通入,空氣流向上,兩者形成逆流,增大了氣/水接觸時間,有利于氧的轉移,發揮下層濾料表面生物膜的氧化降解作用,提高整個曝氣生物濾池的儲污能力,延長反沖周期。由于濾料粒徑小,比表面積大,使池中容納著大量微生物,從而體現出容積負荷高、停留時間短的特點,又能保證濾池在較低的污泥負荷下運行,為進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提供了可靠的保證,進而獲得優良的處理效果,保證了出水穩定。處理水由底部出水系統收集到出水渠,進入集水池。當濾池運行到一定時期,隨著生物量和濾料中截留雜質的增加,濾料中水頭損失增大,水位上升,需對濾料進行反沖洗,反沖洗廢水通過排水管回流到一級處理設施曝氣生物濾池具有以下特征:1)、用粒狀填料作為生物載體,如陶粒、焦炭、石英砂、活性炭等;2)、區別于一般生物濾池及生物濾塔,在去除BOD、氨氮時需進行曝氣;3)、高水力負荷、高容積負荷、水力停留時間短及高的生物膜活性;4)、具有生物氧化降解和截留SS的雙重功能,生物處理單元之后不需要再設二次沉淀池;5)、需定期進行反沖洗,清洗濾池中截留的SS,同時更新生物膜。反沖洗進氣管進水反沖洗出水反沖洗進水曝氣管(2)新型曝氣生物濾池A:BIOCARBONE(下向流)BIOCARBONE在濾池中下部設曝氣管(一般距底部25~40cm處)進行曝氣,曝氣管上部起生物降解作用,下部主要起截留SS及脫落的生物膜的作用。運行中,因截留了SS及生物膜的生長,水頭損失逐漸增加,達到設計值后,開始反沖洗。一般采用氣水聯合反沖,底部設反沖洗氣、水裝置。BIOCARBONE屬早期曝氣生物濾池,其缺點是負荷仍不夠高,且大量被截留的SS集中在濾池上端幾十厘米處,此處水頭損失占了整個濾池水頭損失的絕大多數,濾池納污率不高,容易堵塞,運行周期短。法國Degremont公司開發的BIOFOR和OTV公司開發的BIOSTYR,克服了BIOCARBONE的這些缺點。

反沖洗出水反沖洗進水 進水

填充 材料 墊層曝氣 反沖氣B:BIOFOR(上向流)

處理出水BIOFOR(Bio-FiltrationOxygenatedReactor,簡稱BIOFOR),其結構如圖所示。BIOFOR運行時一般采用上向流,污水從底部進入氣水混合室,經長柄濾頭配水后通過墊層進入濾料,在此進行BOD、COD、氨氮、SS的去除。反沖洗時,氣、水同時進入氣水混合室,經長柄濾頭配水、氣后進入濾料,反沖洗出水回流入初沉池,與原污水合并處理。BIOFOR采用上向流(氣水同向流)的主要原因有:1)、同向流可促使布氣、布水均勻;2)、若采用下向流,則截留的SS主要集中在填料的上部。運行時間一長,濾池內會出現負水頭現象,進而引起溝流,采用上向流可避免這一點;3)、采用上向流,截留在底部的SS可在氣泡的上升過程中被帶入濾池中上部,加大填料的納污率,延長了反沖洗間隔時間。C:BIOSTYRBIOSTYR結構示意圖BIOSTYR濾池是BAF工藝的一種,是法國OTV公司的注冊工藝,由于采用了新型輕質懸浮填料——Biostyrene(主要成分聚苯乙烯且密度小于1.0g/cm3)而得名。脫氮的BIOSTYR反應器的結構和原理如圖14-20所示,濾池底部設有進水和排泥管,中上部是填料層,厚度一般為2.5~3m,填料頂部裝有擋板,防止懸浮填料的流失。與一般的BAF工藝不同之處是其濾頭設在池子的上部,在上部擋板上均勻安裝有出水濾頭。擋板上部空間用作反沖洗的儲水區,其高度根據反沖洗水頭而定,該區設有回流泵用以將濾池出水泵送至配水廊道,繼而回流到濾池底部實現反硝化。BIOSTYR工藝抓住BAF的技術關鍵——填料,因此具有如下工藝特點:1)采用新型密度小于水的球形有機填料,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截留SS,促進水—氣均勻混合;2)池內微生物濃度大,活性高,處理負荷高,出水水質優,運行穩定;3)占地省,投資少;4)工藝流程簡單,運行靈活,管理方便;5)增加了預處理日常藥劑費用;6)污泥量相對加大,污泥穩定性較差。BIOSTYR工藝在歐美應用較普遍,而且許多工程集中在處理廠用地緊張、出水水質要求高的地方。BIOPUR瑞士(規整波紋板和顆粒),BIOSMEDI上海市政研究院(輕質顆粒濾料3-5mm),一體化設備曝氣生物濾池工程技術規程(3)、曝氣生物濾池的主要優點及缺點1)、主要優點a)占地面積小,基建投資省。曝氣生物濾池之后不設二次沉淀池。曝氣生物濾池水力負荷、容積負荷大大高于傳統污水處理工藝,停留時間短(每級0.5~0.66h),因此所需生物處理面積和體積都很小,節約了占地和投資。b)、出水水質高。在BIOFOR中,由于填料本身截留及表面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使得出水SS很低,一般不超過10mg/l;因周期性的反沖洗,生物膜得以有效更新,表現為生物膜較薄(一般為10um左右),活性很高。若采用全套BIOFOR工藝,則可除磷脫氮。c)氧的傳輸效率很高,曝氣量小,供氧動力消耗低。在BIOFOR中,氧的利用效率可達20%~30%,曝氣量明顯低于一般生物處理法。d)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耐低溫。國外運行經驗表明,曝氣生物濾池可在正常負荷2~3倍的短期沖擊負荷下運行,而其出水水質變化很小。此外,根據國外的報道,生物曝氣濾池一旦掛膜成功,可在6~10℃水溫下運行,并具有良好的運行效果。e)掛膜,啟動快。根據國外的運行,曝氣生物濾池在水溫10~15℃時,2~3周即可完成掛膜過程。曝氣生物濾池在暫時不使用的情況下可關閉運行,此時濾料表面的生物膜并未死亡,而是以孢子的形式存在,一旦通水曝氣,可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2)主要缺點a)曝氣生物濾池對進水的SS要求較高。b)采用曝氣生物濾池,水頭損失較大,水的總提升高度大。c)采用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在反沖洗操作中,短時間內水力負荷較大,反沖出水直接回流入初沉池會對初沉池造成較大的沖擊負荷。d)因設計或運行管理不當還會造成濾料隨水流失等問題。(4)曝氣生物濾池的設計計算當前,曝氣生物濾池主要按BOD容積負荷率或氨氮容積負荷進行計算。1)濾料容積:式中V——濾料體積,m3;S0——進水BOD5或氨氮濃度,g/m3;

Q——污水流量,取平均日污水量,m3/d;

Nv——BOD容積負荷或氨氮容積負荷,(gBOD5/m3濾料?d)或g氨氮/(m3濾料?d)2)單格濾池的面積

式中:A-濾池的表面面積,m2;

h1-濾料層的高度,m;其值1.8-3.0

n-格數

3)濾池總高度

H=h1+h2+h3+h4+h5

(超高0.5、濾層上部最低水位、承托層0.6、配水室高1.5)進水BOD與塔濾高度的關系曝氣生物濾池填料性能表曝氣生物濾池容積負荷表17.3生物轉盤

生物轉盤源于原聯邦德國,第一套半生產性的生物轉盤試驗裝置是于1954年在西德海爾布隆(Heilbronn)污水處理廠建成。原聯邦德國斯圖加特工業大學勃別爾(Popel)教授和哈特曼(Hartman)教授對生物轉盤技術的實用化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和理論探討工作,并于1964年發表了題為《生物轉盤的設計、計算與性能》的論文,就此奠定了生物轉盤技術發展的基礎。1.生物轉盤的構造特征

生物轉盤是由盤片、接觸反應槽、轉軸及驅動裝置所組成。盤片串聯成組,中心貫以轉軸,轉軸兩端安設在半圓型接觸反應槽兩端的支座上。轉盤面積的40%左右浸沒在槽內的污水中,轉軸高出槽內水面10~25cm。其構造如下圖所示。生物轉盤構造圖⑴盤片?盤片是生物轉盤的主要部件,應具有輕質高強,耐腐 蝕、耐老化、易于掛膜、不變形,比表面積大,易于 取材、便于加工安裝等性質。⑵接觸反應槽?接觸反應槽的各部位尺寸和長度,應根據轉盤直徑和 軸長決定,盤片邊緣與槽內面應留有不小于100mm的 間距。槽底應考慮設有放空管,槽的兩側面設有進出 水設備,多采用鋸齒形溢流堰。對多級生物轉盤,接 觸反應槽分為若干格,格與格之間設導流槽。⑶轉軸?轉軸中心與接觸反應槽液面的距離一般不應小于

150mm,應保證轉軸在液面之上,并根據轉軸直徑與 水頭損失情況而定。轉軸中心距槽內水面的距離(b)與0.06~0.1。⑷驅動裝置?轉盤的轉動速度是重要的運行參數,必須選定適宜,轉 速過高既有損于設備的機械強度,消耗電能,又由于在 盤面產生較大的剪切力,易使生物膜過早剝離。綜合考 慮各項因素,轉盤的轉速以0.8~3.0r/min,外緣的線速 度以15~18m/min為宜。轉盤直徑(D)的比值在0.05~0.15之間,一般取值2.生物轉盤的凈化機理

轉盤以較低的線速度在充滿污水的接觸反應槽內轉動。轉盤交替地和空氣與污水相接觸。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在轉盤上附著一層棲息著大量微生物的生物膜。微生物的種屬組成逐漸穩定,其新陳代謝功能也逐步地發揮出來,并達到穩定,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為生物膜所吸附降解。轉盤轉動離開污水與空氣接觸,生物膜上的固著水層從空氣中吸收氧,固著水層中的氧是過飽和的,并將其傳遞到生物膜和污水中,使槽內污水的溶解氧含量達到一定的濃度,甚至可能達到飽和。轉盤上附著的生物膜與污水及空氣之間,除有機物(BOD、COD)與O2的傳遞外,還進行著其它物質,如CO2、NH3等的傳遞。生物轉盤凈化反應過程與物質傳遞過程污水出水沉砂池初沉池

污泥處理生物轉盤處理系統基本工藝流程格柵 排 砂排泥排泥二沉池

排 泥3.工藝流程與組合

以下是城市污水的生物轉盤系統的基本工藝流程。

生物轉盤 消毒?生物轉盤宜于采用多級處理方式。實踐證明,如盤片面積不變,將轉盤分為多級串聯運行,能夠提高處理水水質和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生物轉盤一般可分為單級單軸、單軸多級和多軸多級等。級數多少主要根據污水的水質、水量、處理水應達到的程度以及現場條件等因素決定。對城市污水多采用四級轉盤進行處理。在設計時特別應注意的是第一級,首級承受高負荷,如供氧不足,可能使其形成厭氧狀態。對此應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如增加第一級的盤片面積,加大轉數等。生物轉盤的布置方式4.生物轉盤系統的工藝特征(1)微生物濃度高,特別是最初幾級的生物轉盤,據一些 實際運行的生物轉盤的測定統計,轉盤上的生物膜量 如折算成曝氣池的MLVSS,可達40000~60000mg/L,

F/M比為0.05~0.1,這是生物轉盤高效率主要原因之一。(2)生物相分級,在每級轉盤生長著適應于流入該級污水 性質的生物相,這種現象對微生物的生長繁育,有機 污染物降解非常有利。(3)污泥齡長,在轉盤上能夠增殖世代時間長的微生物, 如硝化菌等,因此,生物轉盤具有硝化、反硝化的功 能。(4)對BOD值達10000mg/L以上的超高濃度有機污水或

10mg/L以下的超低濃度污水都可以采用生物轉盤進 行處理,并能夠得到較好的處理效果。因此,本法 是耐沖擊負荷的。(5)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的食物鏈較長,因此,產生的污 泥量較少,約為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1/2左右,在水 溫為5~20℃的范圍內,BOD去除率為90%的條件 下,去除lkgBOD的產泥量約為0.25kg。(6)接觸反應槽不需要曝氣,污泥也勿需回流,因此, 動力消耗低,這是本法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據有關 運行單位統計,每去除1kgBOD的耗電量約為

0.7kWh,運行費用低。(7)本法不需要經常調節生物污泥量,不存在產生污泥膨 脹的麻煩,復雜的機械設備也比較少,因此,便于維 護管理。(8)設計合理、運行正常的生物轉盤,不產生濾池蠅、不 出現泡沫也不產生噪聲,不存在發生二次污染的現象。(9)生物轉盤的流態,從一個生物轉盤單元來看是完全混 合型的,在轉盤不斷轉動的條件下,接觸反應槽內的 污水能夠得到良好的混合,但多級生物轉盤又應作為 推流式,因此,生物轉盤的流態,應按完全混合—推 流來考慮。5.生物轉盤處理技術的進展1)空氣驅動生物轉盤

空氣驅動生物轉盤是 利用空氣的浮力使轉 盤旋轉(見右圖)。在 轉盤的外周設空氣 罩,在轉盤下側設曝 氣管,在管上均等地 安裝擴散器,空氣從 擴散器均勻地吹向空 氣罩,產生浮力使轉 盤轉動。特點如下:(1)槽內污水含有較高的溶解氧,在相同的負荷率

條件下,BOD的去除率較高;(2)生物膜較薄,有較強的活性;(3)通過調節空氣量改變轉盤的轉數,采用空氣量 調節裝置,根據槽內溶解氧的變化自動運行;(4)易于維修管理。2)生物轉盤與其它處理設備相組合⑴與沉淀池相組合的生物轉盤(如下圖所示)與平流式沉淀池(作為二次沉淀池)相組合的生物轉盤⑵與曝氣池相組合的生物轉盤?右圖所示為剖面示意圖。這是提高曝氣池處理效率的一種新措施。在曝氣池上側設生物轉盤,轉盤用空氣驅動,盤片40%的面積浸沒于水中。特點如下:與曝氣池合建的生物轉盤

1)高原有設備的處理效果,改裝前BOD5

去除率60%~70%,改裝后提高到90%;2)提高原有設備處理能力,占地面積小,附加設備費用亦低;3)處理效果穩定,菌體密度大,生物量高,微生物增殖迅速,活性強;4)污泥量少而且易于沉淀;5)動力消耗少,活性污泥裝置本身能夠提供生物轉盤轉動的能量;6)負荷選擇適宜,可取得硝化的效果。3)藻類生物轉盤

藻類生物轉盤的主要特點是加大了盤間距離,增加受光面,接種經篩選的藻類,在盤面上形成藻菌共生體系。藻類的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提高了水中的溶解氧,為好氧菌提供了豐富的氧源,而微生物代謝所放出的CO2成為藻類的主要碳源,又促進了藻類的光合作用。在菌藻的共生作用下,污水得到凈化。6、生物轉盤的設計計算

生物轉盤的負荷率與廢水性質、廢水濃度、氣候條件及構造、運行等多種因素有關,設計時可以通過試驗或根據經驗值確定。

設計的主要內容是計算轉盤的總面積。

水力負荷和有機負荷:水力負荷:m3(污水)/[m3(槽)·d];m3(污水)

/[m2(盤片)·d]

有機負荷:kg(

BOD5)/[m3(槽)·d];kg(

BOD5)/[m2(盤片)·d]1)生物轉盤的設計計算方法

設計參數如有機負荷、水力負荷、停留時間等可通過試驗求得,然后進行生產規模的生物轉盤設計。規范規定,對于城市生活污水,BOD面積負荷一般為5-20g/m2.d,第一級不宜超過30-40g/m2.d,水力負荷不宜超過0.04-0.2m3/m2.d

。通過試驗求得需要的設計參數污水性質處理程度(出水BOD5)/(mg.L-1)盤面負荷/(g.m-2.d-1)備注生活污水≤6020~40國外資料≤3010~20煮煉廢水≤6012~16益陽、株洲萱麻紡織廠30~40上海萱麻實驗廠染色廢水≤3020南京織布廠128~255上海第三印刷廠生活污水104生活污水69國營長空機械廠1679北京結核病醫院164

當沒有條件進行試驗時,可以用經驗性圖表、經驗值(如下表)進行計算。序號污水類型進水BOD5/(mg.L-1)進水COD/(mg.L-1)水力負荷/(m3.m-2.d-1)BOD5負荷/(g.m2.d-1)COD負荷/(g.m2.d-1)停留時間/h廢水水溫/oC1含酚酚50~250(152)280~670(495)0.05~0.113(0.070)15.5~35.5(22.8)1.5~2.7(2.6)t>15(10.5)2印染100~280(158)250~500(392)0.04~0.24(0.12)12~23.2(16.2)10.3~43.9(28.1)0.6~1.3t>103煤氣站含酚130~765(365)0.019~0.1(0.055)12.226.41.3~4.0(2.95)t>204酚醛442~700(600)0.0317.15~22.8(15.7)11.7~24.5(17.8)3.0t=245酚氰酚40~90CN20~400.12.06苯胺苯胺530.032.3t=21~287萱麻煮煉黑液3675310.0661.68丙稀腈CN19.7~21.02970.05~0.4(0.075)9腈綸AN200BOD3000.1~0.2(0.15)1.9t=3010氯丁污水BOD120氯丁二烯204000.1632.638.1t=15~20部分工業廢水設計負荷2)生物轉盤的設計計算①轉盤總面積②轉盤結構設計盤片:平板或波紋板,材質為聚乙烯硬質塑料、玻璃鋼、鋁合金等,直徑D=2.0-3.6m,厚度1-5mm。盤片間距:進水段25-35mm,出水段10-20mm。盤片周邊與反應槽內壁的距離:0.1D,不小于150mm。轉軸中心與水面距離不小于150mm。轉盤侵濕率不宜小于35%,一般為40-45%轉盤轉速:2.0-4.0r/min,15-19m/min③總片數M=A/2a④轉軸長度⑤反應槽容積⑥旋轉速度⑦電動機功率⑧停留時間3)設計時注意的問題①日平均污水量計算,季節變化大,按最大季節的日平均污水量②進入轉盤的BOD值按沉淀后的平均值③每平方米盤片具有的反應槽有效容積為5-9L④轉盤的級數,應按2-4級布置,組數不少于兩組,按同時工作工程實例

濟南市南郊賓館污水凈化站采用的生物轉盤為主體的二級生化處理工藝,近期安裝二組直徑為3m的轉盤,其中一組為三級轉盤,另一組為四級轉盤。二組轉盤并聯運行處理流量42m3/h(1000m3/d)。當污水量小于21m3/h,只用一組轉盤。遠期再安裝一組生物轉盤。遠期處理流量為63m3/h(1500m3/d)。

工藝流程:原污水水質:COD=133.2~178mg/L,BOD5=67~89.2mg/L,SS=45~92mg/L出水水質:CODcr≤50mg/L,BOD5≤10mg/L,SS≤10mg/L,濁度≤10度,總大腸桿菌≤3個/L.處理后出水達到CJ25.1—89《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作為賓館人工湖補給水和澆灌果樹、綠地及洗車等用途。17.4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亦稱淹沒式生物濾池,1971年在日本首創,近20余年來,該技術在國內外都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應用,用于處理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的有機污水,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一生物接觸氧化法的特征及組成?所謂生物接觸氧化法就是在池內充填一定密度 的填料,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并與填料上的生物 膜廣泛接觸,在微生物新陳代謝功能的作用 下,污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去除,污水得以凈化。1.在工藝方面的特征?采用多種型式的填料,在生物膜上微生物是豐富的,除細 菌和多種種屬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外,還能夠生長氧化能 力較強的球衣菌屬的絲狀菌,而無污泥膨脹之慮。且在生 物膜上能夠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與食物鏈。?填料表面全為生物膜所布滿,形成了生物膜的主體結構, 由于絲狀菌的大量滋生,有可能形成一個呈立體結構的密 集的生物網,污水在其中通過起到類似“過濾”的作用, 能夠有效地提高凈化效果。?由于進行曝氣,生物膜表面不斷地接受曝氣吹脫,這有利 于保持生物膜的活性,抑制厭氧膜的增殖,也宜于提高氧 的利用率,因此能夠保持較高濃度的活性生物量。生物接 觸氧化處理技術能夠接受較高的有機負荷率,處理效率較 高,有利于縮小池容,減少占地面積。2.在運行方面的特征?對沖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間歇運行條件下,仍 能夠保持良好的處理效果,對排水不均勻的企業,更具 有實際意義。?操作簡單、運行方便、易于維護管理,勿需污泥回流,

不產生污泥膨脹現象,也不產生濾池蠅。?污泥生成量少,污泥顆粒較大,易于沉淀。3.在功能方面的特征?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具有多種凈化功能,除有 效地去除有機污染物外,如運行得當還能夠用以 脫氮,因此,可以作為三級處理技術。?主要缺點是:如設計或運行不當,填料可能堵 塞,此外,布水、曝氣不易均勻,可能在局部出 現死角。二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的工藝流程?一段(級)處理流程?

二段(級)處理流程?多段(級)處理流程1.一段(級)處理流程初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污水出水

排泥?此處理流程中,接觸氧化池的流態為完全混合型,微生物 處于對數增殖期和減衰增殖期的前段,生物膜增長較快, 有機物降解速率也較高。2.二段(級)處理流程初沉池

一段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污水出水

排泥?它更能適應原水水質的變化,使處理水水質趨于穩定。二 段處理流程中的每座接觸氧化池的流態都屬完全混合型, 而結合在一起考慮又屬于推流式。一段F/M大于2.1,對數增殖期;二段一般為0.5,減速增長期或生物膜穩定期。中沉池

二段接觸氧化池1.構造⑴池體⑵填料⑶供氣裝置⑷進出水裝置如圖所示

填料排泥

出水渠 出水 池體 格棚支架 進氣裝置進水裝置三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構造及形式

穩定水層

空氣進水填料的要求?在水力特性方面,比表面積大、空隙率高、水流流態良好、阻力小、流速均一;?在生物膜附著性方面,應當有一定的生物膜附著性;?化學與生物穩定性較強,經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質,不導致二次污染;?在經濟方面要考慮貨源、價格,也要考慮便于運輸與安裝等。填料的種類???????按形狀:蜂窩狀、束狀、筒狀、列管、波紋、板狀網狀、盾狀、球狀、圓形輻射狀及不規則狀。性狀:硬性、半軟性、軟性、彈性材質:塑料、玻璃鋼、纖維放置方式:整體、懸掛和懸浮酚醛樹脂蜂窩填料常用填料的類型聚乙烯蜂窩填料常用填料技術性能指標接觸氧化池反應區的構造曝氣裝置安裝四、

接觸氧化池的類型根據進水、進氣式的不同:1、底部進水、進氣(圖17-25);2、側部進氣、上部進水(圖17-26)

;3、表曝充氧(圖17-27)

;4、射流(圖17-28)按曝氣裝置的位置分流式直流式按水流循環方式分填料內循環式填料外循環式中心曝氣型單側曝氣型分流式中心曝氣型

分流式接觸氧化池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供氧狀況良好。但水流對生物膜沖刷力小,膜更新慢,易堵塞。

直流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國內多采用)五、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計算負荷法:1.生物接觸氧化池填料的容積V式中:Q——平均日設計污水量,m3/d;S0——分別為進水與出水的BOD5,mg/L;Nv——有機容積負荷率,g(BOD5)/(m3·d)(可見P135表17-5、P136表

17-6)。2.生物接觸氧化池的總面積A和座數n式中:h0——填料高度,一般采用3.0m;A1——每座池子的面積,m2,一般<25m2。

4.

有效停留時間t

5.空氣量D和空氣管道系統計算

式中:D0——1m3污水所需氣量,m3/m3,一般為15~20m3/m3。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計算3.接觸氧化池總高度hH=h0+h1+h2+(m-1)h3+h4式中:h1——超高,0.5~1.0m;h2——填料層上水深,0.4~0.5m;h3——填料層間隙高度,0.2~0.3m;h4——填料至池底的高度,0.5~1.5m。接觸時間計算法:根據微生物反應動力學關系式和進出水的水質來求定污水與填料的接觸時間,由此進一步計算接觸氧化池的總面積和填料容積。例題

式中:t-接觸反應時間(h)S0-原污水BOD5值Se-處理水BOD5值K-常數P-充填率%工程實例

河南江海啤酒業有限公司(原為鄭州市啤酒廠)廢水處理一期工程:設計水量Q=2400m3/d,設計水質為CODcr=1500mg/L,BOD5=900mg/L,SS=500mg/L,pH=6~9。設計出水水質要求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二級標準:CODcr≤150mg/L,BOD5≤60mg/L,SS≤200mg/L,pH=6~9。

該廢水治理一期工程的工藝流程如下:

生物接觸氧化池采用二段生物接觸氧化,設計填料容積負荷率為2KgBOD5/(m3/d)池內設組合軟性填料,高度為3m。一、二氧化池填料容積分別占填料總容積的和。一、二氧化池平面面積分別為156m2和78m2,組合軟性填料容積分別為468m3和234m3,停留時間分別為4.68h和2.34h,池總高度均為4.8m。位于一、二氧化池間設中間沉淀池為矩形平流式沉淀池,設計表面負荷為7m3/(m2?h),平面面積為1.5×10=15m2,池總高度為4.8m,在1.5m高度上設一個污泥斗,斷面性狀為梯形,污泥斗內設穿孔排泥管。該工藝運行結果表明能達到設計要求。17.5生物流化床

所謂生物流化床,就是以砂、活性炭、焦炭一類的較小的惰性顆粒為載體充填在床內,因載體表面被覆著生物膜而使其質變輕,污水以一定流速從下向上流動,使載體處于流化狀態。它利用流態化的概念進行傳質或傳熱操作,是一種強化生物處理、提高微生物降解有機物能力的高效工藝。流體向上流過一個微細顆粒的床層(塔體),當流速低的時候流體只是穿過靜止的顆粒之間的空隙,此時的床體稱為固定床;隨著流速的增加,顆粒互相離開,并可看到少量的顆粒在一定的區間進行震動和游動,稱為膨脹床;速度再升高達到使全部顆粒都剛好懸浮在向上流動的氣體或者液體中,此時的床層就是流化床起點。簡單的說固體顆粒在流體作用下表現出類似流體狀態的現象稱為流態化。一生物流化床的特點?生物量大,容積負荷高;?微生物活性高;?傳質效果好;?具有較強的抵抗沖擊負荷的能力,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較高的生物量和良好的傳質條件使生物流化床可以在維 持相同的處理效果的同時,減小反應器容積及占地面 積,節省投資。二生物流化床的工藝類型

充氧方式機械曝氣、鼓風曝氣、加壓溶解 鼓風曝氣 鼓風曝氣流化床分類 好氧 流化床 厭養 流化床

去除對象 有機污染物(BOD、COD)

氮 硝酸氮 亞硝酸氮流化方式(流化床類別)

液流動力流化床 氣流動力流化床 機械攪動流化床 液流動力流化床 機械攪動流化床1.液流動力流化床基本的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本工藝也稱之為二相流化床,即在流化床內只有污水(液相)與載體(固相)相接觸。而在單獨的充氧設備內對污水進行充氧。生物流化床內的載體,全被生物膜所包覆,生物高度密集,耗氧速度很高,往往對污水的一次充氧不足以保證對氧的需要,此外,單純依靠原污水的流量不足以使載體流化,因此要使部分處理水循環回流。

二次沉淀池 處理水泵生物硫化床回流水

空氣液流動力流化床(二相流化床)構造示意脫膜設備脫除的生物膜原廢水

脫膜后載體充氧設備流化床基本構造

生物流化床是由床體、載體、布水裝置、充氧裝置和脫膜裝置等部分組成。1.床體:平面多呈圓形,多有鋼板焊制,也可以由鋼筋混凝土澆灌砌制。2.載體:是生物流化床的核心部件。石英砂(粒徑0.25-0.5mm)、無煙煤(粒徑0.5-1.2mm)、活性炭(粒徑0.96-2.14mm)、聚苯乙烯球(粒徑0.3-0.5mm)3.布水裝置:對生物流化床能夠發揮正常的凈化功能的重要環節,又是填料的承托層。4.充氧裝置:D08-105.脫膜裝置回流水循環率(R)一般按生物流化床的需氧量確定,計算公式為:(S0?Se)D?1

O0?OeR=(17-29)式中S0——原污水的BOD5值,mg/L;

Se——處理水的BOD5值,mg/L;

D——去除每kgBOD5所需的氧量,對城市污水,此值一般為1.2~1.4kgO2/BOD5;

O0——原污水的溶解氧含量,mg/L;

Oe——處理水的溶解氧含量,mg/L。

R值確定后還應通過試驗校核載體是否流化,一般R值應以使載體流化為準。2.氣流動力流化床

本工藝亦稱三相生物流化床,即污水(液)、載體(固)及空氣(氣)三相同步進入床體(參見下圖)。這種生物流化床,具有如下各項特征:⑴高速去除有機污染物,BOD-容積負荷率可高達

5kg/(m3·d),處理水BOD值可保證在20mg/L以下(城 市污水);⑵便于維護運行,對水質、水量變動有一定的適應性;⑶占地少,在同一水量水質的條件下,在同一處理水質的要求下,設備占地面積只為活性污泥法的1/5~1/8。氣流動力流化床(三相流化床)構造示意3.機械攪拌流化床又稱懸浮粒子生物膜處理工藝,特點如下:⑴降解速率高,反應室單位容積載體的比表面積 較大,可達8000~9000m2/m3;⑵用機械攪動的方式使載體流化、懸浮,反應可 保持均一性,生物膜與污水接觸的效率較高;⑶MLVSS值比較固定,勿需通過運行加以調整。機械攪拌流化床構造示意圖生物流化床的優缺點生物流化床的主要優點濾床具有巨大的表面積容積負荷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微生物活性強

傳質效果好

生物流化床每單位體積表面積比其他生物膜大,單位床體的生物量很高(10~14g/L),傳質速度快,廢水一進入床內,很快被混合稀釋。

對同類廢水,在相同處理條件下,其生物膜的呼吸速率約為活性污泥的兩倍,可見其反應速率快,微生物的活性較強。

由于載體顆粒在床體內處于劇烈運動狀態,氣-固-液界面不斷更新,因此傳質效果好,這有利于微生物隨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加快了生化反應速率。生物流化床的主要缺點防堵塞曝氣方法進水配水系統的選用生物顆粒流失設備的磨損較固定床嚴重,載體顆粒在湍動過程種會被磨損變小。

設計時存在著生產放大方面的問題:17.6其他生物膜法工藝

近年來涌現出大量生物膜反應器(Hibridbio-reactors):?微孔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BiofilmReactor)?氣提式生物膜反應器(Air-lifts)?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ovingBedBiofilmReactor)?合式活性污泥生物膜反應器(HybridActivatedSludge-Biofilm Reactor)?序批式生物膜反應器(SequencingBatchBiofilmReactor)?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生物濾池(UpflowAnaerobicSludge Blanket–AnaerobicFilters)?附著生長穩定塘(Attached-growthPonds),等等。17.6.1微孔膜生物反應器1、適用范圍:含毒性或揮發性有機物為主的工業廢水。2、凈化原理與過程:膜上生長微生物,膜內為污水,膜外為處理后的水和曝氣17.6.2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是近年來頗受研究者重視的另一種革新型生物膜反應器,它是為解決固定床反應器需定期反沖洗、流化床需使載體流化、淹沒式生物濾池堵塞需清洗濾料和更換曝氣器的復雜操作而發展起來的。在穩態運行條件下,當反應器承受較高的有機負荷時,表現出良好的有機物去除率。中試結果表明,當采用連續流操作方式時,該反應器可成功地用于經初沉后污水的硝化;當采用間歇流操作方式時,則又可成功地用于反硝化。該工藝可靠,易于操作,適用于小型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或超負荷運轉的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改造。好氧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Rustenetal.,1998)?生物膜工藝與懸浮生長工藝聯合的方式主要有兩大類,?其一是生物膜與活性污泥在同一構筑物內共同存在的組合即復合式生物膜反應器;?其二為生物膜系統與懸浮生長系統按串聯方式組合,其 中生物膜反應器類型主要包括塔式生物濾池、普通生物 濾池、生物轉盤,懸浮生長反應器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曝 氣池(或小型接觸渠)和穩定塘。?對聯合處理工藝有多種不同的命名,如兩級工藝、串聯序列、聯合工藝、雙重工藝、投料曝氣等等。17.7復合式、聯合式生物膜處理工藝?17.7.1、復合式生物膜反應器?1)活性污泥-生物膜反應器載體:粉末活性炭、無煙煤、多孔泡沫塑料方塊、多孔海綿、塑料網格和塑料泡沫粒、廢棄的輪胎顆粒。改擴建項目。?2)序批式載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