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與關節創傷影像診斷_第1頁
骨與關節創傷影像診斷_第2頁
骨與關節創傷影像診斷_第3頁
骨與關節創傷影像診斷_第4頁
骨與關節創傷影像診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骨骼肌肉系統

2021/10/101第九節骨與關節創傷2021/10/102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識點1.掌握骨骼、關節各種類型骨折的影像學表現2.熟悉骨關節損傷的CT和MRI影像學表現3.了解骨折愈合的病理組織學變化2021/10/103學習難點1.四肢和脊椎骨折的類型、判斷骨折移位的標準及兒童骨折的特點,認識和掌握這些基本病變的X線表現對疾病診斷是重要的2.各種檢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臨床應用2021/10/104概述骨與關節創傷是常見病,影像學檢查是主要手段X線平片是最簡便有效而常用的方法MRI可直接顯示軟組織CT適于檢查復雜結構2021/10/105一、骨折(fracture)(一)骨折總論(二)四肢骨折(三)脊柱骨折(四)骨盆骨折2021/10/106(一)骨折總論(1)骨組織的連續性中斷稱為骨折X線片上呈不規則的透明線稱為骨折線骨皮質顯示清楚松質骨表現為骨小梁連續性中斷、扭曲或嵌插2021/10/107脛骨骨折(圖)2021/10/108骨折可分為創傷性骨折、疲勞骨折和病理骨折兒童可發生骺板骨折穩定性和不穩定性骨折(一)骨折總論(2)2021/10/1091.創傷性骨折(traumaticfracture)【臨床與病理】血腫形成骨折后立即形成纖維性骨痂2~3天血腫機化骨樣骨痂成骨細胞形成骨樣組織骨性骨痂鈣鹽沉積形成骨骼改建適應功能需要,斷骨恢復正常形態(一)骨折總論(3)2021/10/1010

骨痂形成示意圖2021/10/1011骨痂形成(圖)2021/10/10121.創傷性骨折(traumaticfracture)【影像學表現】

X線:骨折類型完全性骨折分為線形、星形、橫行、斜形、螺旋形、T形、Y形等。按骨片情況分為撕脫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青枝骨折和顱骨骨折為不完全性骨折(一)骨折總論(4)2021/10/1013骨折類型示意圖2021/10/1014青枝骨折(圖)2021/10/10151.創傷性骨折(traumaticfracture)【影像學表現】X線:移位和成角對位指骨折兩斷端相互接觸的面積對線指骨折兩斷端軸線的相互關系確定骨折移位以骨折近段為準,判斷骨折遠段移位的方向和程度(一)骨折總論(5)2021/10/1016骨折移位示意圖2021/10/10171.創傷性骨折(traumaticfracture)【影像學表現】X線:骨折復位后對位接觸面積大,對線相平行則排列良好骨折斷端內外、前后、上下移位稱為排列不良,而成角移位稱為對線不良(一)骨折總論(6)2021/10/1018骨折愈合過程(圖)2021/10/1019新舊骨折對比(圖)2021/10/10201.創傷性骨折(traumaticfracture)【影像學表現】CT:可發現平片上不能發現的隱匿骨折(occultfracture)。結構復雜部位的骨折較平片顯示骨折情況清楚MRI:比CT發現隱匿骨折更敏感,能更清晰地顯示軟組織及脊髓(一)骨折總論(7)2021/10/1021髖臼骨折(CT圖)2021/10/1022肩關節骨折(CT圖)2021/10/1023膝關節外傷(圖)2021/10/1024膝關節骨挫傷(MRI圖)2021/10/10251.創傷性骨折(traumaticfracture)骨折的合并癥和后遺癥⑴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⑵外傷性骨質疏松⑶畸形愈合⑷骨缺血性壞死⑸創傷性骨關節病⑹骨化性肌炎⑺骨、關節感染⑻神經、血管損傷(一)骨折總論(8)2021/10/10261.創傷性骨折(traumaticfracture)骨折的合并癥和后遺癥延遲愈合X線表現:骨痂出現晚、少或無骨痂,骨折線消失遲緩或長期存在不愈合X線表現:骨折斷端變鈍圓、變尖,距離加寬致密有時形成假關節(一)骨折總論(9)2021/10/1027骨折不愈合(圖)2021/10/1028肱骨骨折畸形愈合(圖)2021/10/1029外傷后骨質疏松(圖)2021/10/1030骨關節感染(圖)2021/10/1031缺血性壞死(圖)2021/10/1032骨化性肌炎(圖)2021/10/10332.骨骺損傷(epiphysealinjury)兒童骨骺尚未與干骺端結合,在生長發育期骨骺板較附近骨組織軟弱、彈性低,外力可引起骨骺分離約30%骨骺損傷繼發肢體短縮或成角畸形(一)骨折總論(10)2021/10/10342.骨骺損傷【臨床與病理】骨骺損傷采用Salter-Harris分型法,分為5型骺板損傷斷裂后血腫機化纖維橋骨橋(較大骨橋影響發育)(一)骨折總論(11)2021/10/1035Salter-Harris分型示意圖2021/10/10362.骨骺損傷Salter-Harris分型法Ⅰ型:單純骨骺分離為牽拉損傷所致,骨骺與干骺端完全分離,骨折裂隙只通過骺板而不累及干骺端或骨骺中心

X線表現:骨骺與干骺端距離加寬或骨骺中心移位(一)骨折總論(12)2021/10/1037骨骺分離示意圖2021/10/1038骨骺分離(圖)2021/10/10392.骨骺損傷Salter-Harris分型法Ⅱ型:常見多為10~16歲兒童,為骨骺分離伴干骺端骨折。最常發生于橈骨、脛骨、腓骨及股骨遠端X線表現:骨折裂隙位于骺板及干骺端,使一塊骨片分離下來,分離骨片呈三角形(一)骨折總論(13)2021/10/1040足小趾近節趾骨骨骺分離(圖)2021/10/10412.骨骺損傷Salter-Harris分型法Ⅲ型:因關節內牽扯力作用而發生。骨折為縱形裂隙,貫穿整個骨骺,通過骺板直到骺邊緣X線表現:骨骺骨折延伸到干骺端并波及關節面,可部分與干骺端分離(一)骨折總論(14)2021/10/10422.骨骺損傷Salter-Harris分型法Ⅳ型:為貫通于骨骺、骨骺板及干骺部縱形骨折。分離的骨折片包含著部分骨骺和部分干骺部多數累及關節軟骨可出現生長停頓及關節畸形(一)骨折總論(15)2021/10/10432.骨骺損傷Salter-Harris分型法Ⅴ型:最少見,為單純性粉碎挫傷的結果。常無陽性X線征,而只是在日后才顯出骨骺縮短及關節畸形常見于股骨遠端及脛骨遠端骨骺(一)骨折總論(16)2021/10/10443.疲勞骨折(fatiguefracture)又稱應力骨折(stressfracture),長期、反復外力作用于骨的某一部位而發生的慢性骨折局部疼痛及壓痛好發第二、三跖骨,其次為脛、腓骨等(一)骨折總論(17)2021/10/10453.疲勞骨折(fatiguefracture)【影像學表現】骨折有一定好發部位骨折線是診斷疲勞骨折的可靠依據骨折多為不完全性骨折,X線表現為橫形骨折線,周圍有不規則硬化(一)骨折總論(18)2021/10/1046脛骨疲勞骨折(圖)2021/10/1047第二跖骨疲勞骨折(圖)2021/10/10484.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fracture)在原有骨病基礎上發生的骨折

【影像學表現】

除有骨折的征象外還有原有病變引起的骨質改變。CT、MRI發現骨破壞較X線平片敏感(一)骨折總論(19)2021/10/1049病理性骨折(圖)2021/10/1050(二)四肢骨折(1)【影像學表現】1.

肱骨骨折⑴肱骨外科頸骨折:骨折發生在解剖頸下2~3cm,多見于成人⑵肱骨髁上骨折:常見于3~10歲兒童,伸直型遠側斷端向背側傾斜,骨折向掌側成角,此型多見。屈曲型遠側斷端向掌側傾斜,骨折向背側成角2021/10/1051肱骨外科頸骨折(圖)2021/10/1052肱骨髁上骨折(圖)2021/10/1053【影像學表現】2.前臂骨折(1)柯萊斯骨折(Colles’frature)橈骨遠斷2.5cm以內的骨折,斷端向背側移位,向掌側成角,伴或不伴尺骨莖突骨折(二)四肢骨折(2)2021/10/1054Colles’fracture(圖1)2021/10/1055Colles’fracture(圖2)2021/10/1056【影像學表現】2.前臂骨折

(2)孟泰賈骨折(Monteggiafracture):尺骨上1/3骨折合并橈骨小頭脫位(二)四肢骨折(3)2021/10/1057【影像學表現】2.前臂骨折⑶加萊阿齊骨折(Galeazzifracture):橈骨下段骨折合并下尺橈關節脫位(二)四肢骨折(4)2021/10/1058【影像學表現】3.手部創傷:指骨、掌骨發生率高,占手部創傷的68.73%

4.股骨頸骨折:多見于老年人,易并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分為無錯位嵌入型骨折和錯位型骨折,以錯位型骨折多見(二)四肢骨折(5)2021/10/1059股骨頸骨折(圖)2021/10/1060【影像學表現】5.脛腓骨骨折:以脛腓骨雙骨折最多見,脛骨中下1/3處骨折,容易延遲愈合(二)四肢骨折(6)2021/10/1061【影像學表現】6.跟骨骨折:多見于高處墜落,垂直暴力從距骨傳導至跟骨,使跟骨壓縮或劈開(二)四肢骨折(7)2021/10/1062(三)脊柱骨折(1)1.脊椎骨折

壓縮性骨折、爆裂骨折

重要骨折安全帶骨折、骨折脫位

橫突、棘突、關節突次要骨折椎弓峽部骨折脊椎骨折2021/10/10631.脊椎骨折生物力學角度脊柱分為三柱前柱:前縱韌帶、椎體、椎間盤前2/3

中柱:椎體、椎間盤后1/3及后縱韌帶后柱:脊椎附件、椎弓及軟組織關節囊、韌帶(三)脊柱骨折(2)2021/10/10641.脊椎骨折【影像學表現】⑴壓縮或楔形骨折:胸腰椎最常見,占胸腰椎骨折的48%X線表現為椎體壓縮成楔形,前緣骨皮質嵌壓,有時椎體有分離骨碎片(三)脊柱骨折(3)2021/10/1065脊椎骨折示意圖2021/10/1066脊柱壓縮性骨折(圖1)2021/10/1067脊柱壓縮性骨折(圖2)2021/10/10681.脊椎骨折【影像學表現】

⑵爆裂骨折占脊柱骨折的14%,常壓迫脊髓椎體軸向壓縮致終板粉碎骨折前中柱受累并有骨碎片突入椎管CT可清楚顯示椎體碎裂及碎片突入椎管和附件的骨折(三)脊柱骨折(4)2021/10/1069爆裂骨折(圖)2021/10/10701.脊椎骨折【影像學表現】⑶安全帶骨折也稱Chance骨折,占脊柱骨折的5%X線平片上骨折線橫形通過棘突、椎板、椎弓與椎體;或僅有棘上、棘間與黃韌帶斷裂,關節突分離,椎間盤后部破裂;或骨折與韌帶同時斷裂(三)脊柱骨折(5)2021/10/10711.脊椎骨折【影像學表現】⑷骨折-脫位占脊柱骨折的16%,其中75%可引起神經受損受傷機制為屈曲加旋轉和剪力,三柱都損傷主要示椎體脫位、關節突絞鎖,常伴骨折(三)脊柱骨折(6)2021/10/10722.環樞椎損傷環樞椎之間有三個滑膜關節:一個環齒關節和兩個環樞兩側的椎間關節常見損傷包括環樞關節脫位、環樞骨折和齒突骨折等損傷易使頸髓受壓(三)脊柱骨折(7)2021/10/10732.環樞椎損傷⑴環樞關節脫位旋轉性環樞關節半脫位(rotatoryatlantoaxialsubluxation)較常見于兒童創傷性旋轉性環樞關節脫位(traumaticrotatoryatlantoaxialdislocation)少見,但可造成局部椎管狹窄完全性環樞關節脫位,可引起嚴重椎管狹窄(三)脊柱骨折(8)2021/10/1074環樞前結節后緣與樞椎齒狀突前緣距離成人大于2mm、兒童大于4mm環樞關節脫位(圖)2021/10/10752.環樞椎損傷(2)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占頸椎損傷的2~4%分為環椎前弓骨折、后弓骨折、前后弓骨折和側塊壓縮性骨折四種CT掃描顯示最佳(三)脊柱骨折(9)2021/10/1076環椎骨折(圖)2021/10/1077(四)骨盆骨折

骨盆環完整骨折骨盆骨折骨盆環一處骨折骨盆環兩處以上骨折2021/10/1078骨盆骨折伴脫位(圖1)2021/10/1079骨盆骨折伴脫位(圖2)2021/10/1080二、關節創傷(1)(一)關節創傷總論

1.關節脫位(dislocationofjoint)

先天性關節脫位習慣性關節脫位創傷性關節脫位病理性關節脫位關節脫位2021/10/1081二、關節創傷(2)(一)關節創傷總論

1.關節脫位(dislocationofjoint)⑴創傷性關節脫位關節脫位占骨關節創傷的7%,肘關節脫位發生率最高,依次為肩、足、髖、踝、腕、膝等脫位超過3周者為陳舊性關節脫位X線:

關節面對應關系部分或完全脫離⑵病理性關節脫位多見于關節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等2021/10/1082二、關節創傷(3)(一)關節創傷總論

2.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包括關節囊、韌帶和肌腱等損傷韌帶損傷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MRI可直接顯示韌帶、肌腱,不完全撕裂表現為T2WI上韌帶低信號影中出現散在高信號,外形增粗;完全性撕裂可見到斷端2021/10/1083二、關節創傷(4)(一)關節創傷總論

3.關節囊內骨折多見于肘關節,其次為踝關節、膝關節分別約占全身骨折的7%、4%及2.3%常引起創傷性關節炎2021/10/1084二、關節創傷(5)(二)常見關節創傷

1.肩關節創傷⑴肩關節脫位常見于青壯年和老年人分前脫位和后脫位,以前脫位多見占95%以上常伴有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2021/10/1085肩關節脫位(圖)2021/10/1086二、關節創傷(6)(二)常見關節創傷

1.肩關節創傷⑵肩袖撕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