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預案_第1頁
煤礦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預案_第2頁
煤礦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預案_第3頁
煤礦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預案_第4頁
煤礦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煤炭工業集團XX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安全應急預案目錄TOC\o"1-9"\h\u15268XX集團XX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發布令 614562應急預案救援(編制)工作組 721444應急救災預案領導小組人員機構評審表 827196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021671備案申請表 108800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 113838綜合應急預案 1245331.1總則 1246161.1.1編制目的 1243781.1.2應急預案的作用 12119231.1.3應急預案的功能 13112241.1.4應急預案的特征 13267991.1.5編制依據 13120051.1.6適用范圍 13220181.1.7應急預案體系 14255051.1.8應急救援工作的方針與原則 178532應急救援方針 179785應急救援原則 17185601.2生產經營單位危險性分析 17199591.2.1生產經營單位概況 17151291.2.2危險性分析 17296491、危險源 1780021.3組織機構及職責 18231211.3.1應急組織形式 18303181.3.2指揮機構及職責 23271191.3.3應急組織體系 25268361.4預防與預警 2733511.4.1危險源監控 27301811.4.2危險源預防 27208421.4.3預警行動 28309771.4.4信息報告與處置 2881881.5應急響應 31115771.5.1響應分級 31114271.5.2響應程序 31286581.5.3專項應急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 34318861.5.4應急結束 34167841.6信息發布 3599151.7后期處置 36155141.8.1通信與信息保障 37176751.8.2應急隊伍保障 37161251.8.3應急措施保障 377711.8.4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3977611.8.5經費保障 39244391.8.6其他保障 39182491.9.1培訓 4083721.9.2演練 40270701.10獎懲 40140591.11附則 4076671.11.1術語和定義 40263371.11.2應急預案備案 4253711.11.3維護和更新 42100321.11.4制定與解釋 42136851.11.5應急預案實施 42114332專項應急預案 43202122.1礦井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44180612.1.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448649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429105.1瓦斯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49744.2煤塵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5476.3爆破器材庫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65164礦井停風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631442火災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6532水災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816099.1老空區突水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817442.2地表水灌入井下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99998頂板事故 4930020.1采煤工作面頂板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930946.2巷道頂板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4927066機電運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504297.1井下供電系統停電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5010443.2井下區域停電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502921.3全礦井停電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5111539.4電氣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5120277.5提升運輸系統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5226716.6大型設備安裝、搬運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538044.7鍋爐、壓力容器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54120632.1.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54276632.1.3組織機構及職責 55283132.1.4預防與預警 584007危險源監控 5824969危險源預防措施 6126549.1爆炸事故預防措施 6120713.1.1瓦斯爆炸事故預防措施 615263.1.2煤塵爆炸事故預防措施 6313447.2.1全礦井停風事故預防措施 666614.2.2礦井區域停風事故預防措施 6718550.3火災事故預防措施 6722108.3.1礦井內因火災事故預防 6732525.3.2礦井外因火災事故預防 6828350.4水災事故預防措施 7032652.4.1老空區突水事故預防 715619.4.2地面水灌入井下事故預防 7132504.5頂板事故預防措施 7227434.5.1采煤工作面頂板事故預防 7227906.5.2巷道頂板事故預防 738099.6機電運輸事故預防措施 7731981.6.1井下供電系統停電事故預防措施 7727769.6.2井下區域停電事故預防措施 774811.6.3全礦井停電事故預防措施 7724422.6.4電氣事故預防措施 788080.6.5提升運輸系統事故預防措施 7932528.6.5.1提升事故預防措施 792760.6.5.3鍋爐、壓力容器爆炸事故預防 832660.1爆炸事故預警 8332502.1.1瓦斯爆炸事故預警 8329694.1.2煤塵爆炸事故預警 8421984.2礦井停風事故預警 85441.2.1全礦井停風事故預警 853164.2.2礦井區域停風事故預警 8531196.3火災事故預警 858531.4水災事故預警 8721112.5頂板事故預警 898729.5.1采煤工作面頂板事故預警 8915607.5.2巷道頂板事故預警 9030283.6機電運輸事故預警 9130448.6.1井下供電系統停電事故預警 9120433.6.2井下區域停電事故預警 9121170.6.3全礦井停電事故預警 921973.6.4電氣事故預警 9215662.6.5提升運輸系統事故預警 9314060.6.5.1提升事故預警 9329733.6.5.2大型設備安裝、搬運事故預警 934686.6.5.3鍋爐、壓力容器爆炸事故預警 942886信息報告程序 95194662.2地面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967692.2.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9621959木料庫火災事故危害程度的分析 963112樓層火災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9623514油庫火災事故危害程度的分析 9622384爆炸物品倉庫火災事故危害程度的分析 986941帶電火災事故危害程度的分析 982424倉庫火災事故危害程度的分析 9915411建筑物坍塌事故危害程度的分析 10027857地面供電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10031225.1倒桿斷線事故危險性分析 10018732.2變電站失壓事故危險性分析 10115485.3電網振蕩事故危險性分析 10212539.4架空線路覆冰事故危險性分析 104216642.2.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05248362.2.3組織機構及職責 10696772.2.4預防與預警 10927072危險源監控 10913935危險源預防措施 11122649.1木料庫火災事故預防 1119481.2樓層火災事故預防 1121662.3油庫火災事故預防 1129969.4爆炸物品倉庫火災事故預防 1128270.5帶電火災事故預防 11512273.6倉庫火災事故預防 11529511.7建筑物坍塌事故預防 11625140預警行動 11731630.1木料庫火災事故預警 1172635.2樓層火災事故預警 11726146.3油庫火災事故預警 11712579.4爆炸物品倉庫火災事故預警 1184222.5帶電火災事故預警 11823943.6倉庫火災事故預警 11828819.7建筑物坍塌事故預警 11922184.8地面供電事故預警 11923983.8.1倒桿斷線事故預警 1196138.8.2變電所失壓事故預警 11918790.8.3電網振蕩事故預警 12026857.8.4架空線路覆冰事故預警 121125382.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項應急預案 121243632.3.1指導思想 12148252.3.2適用范圍 12222412.3.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類、危害及防控 122207702.3.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 12589322.3.5機構和職責 126290192.3.6監測和報告 128116322.3.7保障措施 128273172.3.8應急處置流程 129262492.3.9責任與獎懲 132326592.4礦區安全事件專項應急預案 132226732.4.1應急組織及職責 132174592.4.2應急處置原則 134134812.4.3應急處置辦法 13417316內部治安工作 13417997防滅火管理工作 13432114火工品管理工作 13528883信訪穩定工作 1352480應急救援工作 13528111反恐應急工作 136241292.4.4應急工作秩序 136316593現場處置方案 138183313.1礦井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39261033.1.1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3930796瓦斯爆炸事故 13923868煤塵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43281773.1.2礦井停風事故 143595全礦井停風事故 1438256礦井區域停風事故 145270243.1.4火災事故 148191463.1.5水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57154353.1.6頂板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64559采煤工作面頂板事故 1644990巷道頂板事故 167245883.1.7機電運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7015515供電系統停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7021813.1井下供電系統停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7025028.2井下區域停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7321874.3全礦井停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766407電氣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8029276提升運輸系統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8214934鍋爐、壓力容器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91260933.2.1木料庫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9267293.2.2樓層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94211813.2.3油庫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96307093.2.4爆炸物品倉庫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98284243.2.5帶電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0077593.2.6倉庫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02145683.2.7建筑物坍塌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06322583.2.8地面供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081392倒桿斷線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0827299變電所失壓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102438電網振蕩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1316021架空線路覆冰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14129794附件 2178114.1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 21859494.2礦輔助救護隊救援裝備、器材統計明細 219263144.3事故現場檢查表 221164564.4救援結束前檢查表 222228024.5應急救援記錄表 223260684.6請求協作報告及同意增援(協作)的復函 22995634.7協作單位登記表 231132644.8救援指揮命令通知書 234261184.9撤銷救援指揮命令通知書 235103924.10救援結束登記表 236162444.11救援結束申請報告 239247314.12救援結束批準書 24019564.13終止救援專家意見 241327664.14恢復生產專家意見書 242265624.15恢復生產專家意見書 243129104.16救援評價報告 244120804.17救援總結報告 245綜合應急預案1.1總則1.1.1編制目的為進一步規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明確職責,建立應急救援機制,在礦井發生重大事故之后,實現應急救援"快速、有序、有效"的目的,確保事態的迅速控制,搞好自救、互救和避災,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1.1.2應急預案的作用1使應急管理工作程序化;2整合應急資源,提高應急處置的時效性;3提高應急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1.1.3應急預案的功能1預防功能:預防事故發生;2控制功能:一旦事故發生能夠及時控制并進行處理。1.1.4應急預案的特征1針對性:程序和職責必須界定清晰;2可操作性:內容具體;3科學性:做到實用、管用、科學有效;4協調性:預案要相互銜接,做到資源共享、互相支援、協同應對,模擬事故情景進行預案演練是檢驗應急預案銜接的主要方法;5強制性:涉及單位和人員必須無條件執行;6規范性:做到要素齊全、結構清晰、語言簡潔、通俗易懂。1.1.5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4《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5《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6《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7《煤礦安全規程》;8《河南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1.1.6適用范圍XX集團XX煤礦所屬各部門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如下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適用本《預案》:1一次遇險1人(含1人)以上事故;2水、火、瓦斯煤塵爆炸、重大冒頂以及全礦井停電或區域停電事故;3暴風雨(雪)、地面火災、建筑物坍塌和與礦井安全生產有關的其它事故;4其它需啟動《預案》的事故。1.1.7應急預案體系XX集團XX煤礦應急預案體系由一級預案、二級預案和三級預案組成,如圖1—1所示。一級預案:XX集團XX煤礦預案。二級預案:系統預案。三級預案:區隊預案。各級預案既相互銜接,又相對獨立,其中下一級預案是上一級預案的基礎。按照“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根據不同的責任主體,每級預案主要由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三部分組成,如圖1—2所示。綜合應急預案:是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組織管理、指揮協調相關應急資源和應急行動的規范性文件。專項應急預案:是為應對某一類型或某幾個類型的突發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個部門(單位)的應急預案,是綜合預案的組成部分。目前,XX集團XX煤礦負責的專項應急預案共4個,分別是礦井事故應急預案,地面單位事故應急預案,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礦區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某一具體事件而制定的救援行動綱領,是專項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現場處置方案包括救援隊伍到達前現場人員應采取的處置方案和救援隊伍到達后按程序進行的救援方案。救援隊伍到達前采取的現場處置方案以自救互救、應急避災和組織搶險救災準備工作為主,救援隊伍到達后采取的救援方案以救援方案制訂、救援要點和防止事故擴大措施為主。在實際工作中,涉及事件少的預案,可根據具體情況將不同層次的預案合并編寫,如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合并編寫,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合并編寫等,要視情況而定,以精簡救援程序,提高救援效率。XXXX集團XX煤礦應急預案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系統專項預案生產系統預案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開拓掘進系統預案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機電運輸系統預案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區隊預案圖1—1XX集團XX煤礦應急預案體系區隊預案區隊預案區隊預案區隊預案區隊預案…一通三防系統預案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區隊預案區隊預案綜合預案綜合預案礦井事故專項預案地面區隊事故專項預案公共衛生事件專項預案礦區安全事件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一現場處置方案二…現場處置方案一現場處置方案二現場處置方案一現場處置方案二…現場處置方案一現場處置方案二…圖1—2預案結構…1.1.8應急救援工作的方針與原則應急救援方針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應急救援原則應急救援工作應當遵循“安全第一,積極穩妥,科學高效,首先救人”的原則,實行特急報告、統一指揮、分塊負責,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礦井生產生活秩序穩定。1.2生產經營單位危險性分析1.2.1生產經營單位概況XX煤炭工業集團XX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位于登封市南部的白坪鄉砂鍋爻村,2011年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已“三真”到位,屬于“六證”齊全礦井。礦井設計和核定生產能力為30萬噸,批復開采二1煤層;采用兩立一斜單水平下山開拓,走向長壁后退式分層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礦井通風方法為中央并列式,通風方式為機械抽出式,主斜井進風,副立井回風。目前我礦二1煤層保有資源儲量323.75萬噸。其中(111b)200.05萬噸、(333)123.70萬噸。職工人數783人。礦井瓦斯相對涌出1.77m3/t,絕對瓦斯涌出量0.63m3/min;屬于瓦斯礦井,煤層自燃發火等級為III類,屬不易自燃煤層。二1煤層煤塵具有爆炸性。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目前礦井正常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50m3/h。1.2.2危險性分析1、危險源礦井危險源:瓦斯爆炸,煤塵爆炸,礦井火災,礦井水災,冒頂,雷管火藥炸藥庫爆炸,井下機電運輸事故,地面消防事故及其它事故;地面單位危險源:主要包括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等;公共衛生危險源: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等;礦區安全危險源:主要包括群體性事件、突發公共事件、經濟安全事件、刑事案件等。2、危險源辨識重大危險源辨識(分析)見本預案57頁至75頁。3、應急評估根據《礦山救護規程》要求,我礦與登封市礦山救護隊簽訂救護協,礦井有兩個輔助救護小隊,同時礦井在個人防護用品、醫療救護及醫療裝備、救護物資儲備、通信系統、救援人力資源和應急經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和保障,可以應對一般事故的發生。(附:輔助救護隊裝備明細表)1.3組織機構及職責1.3.1應急組織形式公司是應急救援工作的第一響應者和責任主體。應急組織實行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制度,應急組織形式如圖1—3所示。為了加強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領導,XX集團XX煤礦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以下簡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設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應急救援辦公室)、搶險組、傷員救治組、治安保衛與穩定組、后勤保障與善后處理組、事后協調組六個工作機構。應急救援辦公室下設在XX集團XX煤礦綜合調度室。電話56510988,井下直接按“9”或“急呼”鍵。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總經理副組長:生產礦長、總工程師、安全礦長、機電礦長、后勤礦長成員:礦生產技術、機電運輸、一通三防、安全監察副總工程師以及礦調度室主任、綜合辦公室主任、保衛科科長、供銷科科長、財務科科長及各部門分管業務負責人。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職責(1)制定和完善《預案》,檢查指導有關單位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和落實情況。(2)決定啟動和終止《預案》;決定報告上級應急委員會和申請上一級支援。(3)統一協調指導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快速有效處理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領導指揮部工作,支持總指揮履行職責。當總指揮不能勝任工作時,救援領導小組有權予以撤換。(4)指導制定搶險救災方案,緊急處理應急救援工作中的問題。(5)解決搶險救災物資,調動救援隊伍。(6)監督檢查有關單位搶險救災、物資儲備、應急救援費用、信息傳遞、事故善后處理、傷員救治、礦區秩序維護等工作。(7)指導事故單位的災后恢復工作。(8)組織指導各有關單位進行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知識的普及教育。(9)督促各有關單位提高應對突發生產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技術演練。(10)接受上級領導機構安排的其它應急救援工作。XXXX集團XX煤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急救援辦公室搶險組傷員救治組治安保衛與穩定組后勤保障與善后處理組事后協調組礦井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礦區安全事件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地面區隊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救護隊、登封市中醫院人員救護隊、登封市中醫院人員救護隊、登封市中醫院人員救護隊、登封市中醫院人員圖1—3應急組織形式2應急救援辦公室主任:礦總工程師、安全副總經理副主任:綜合調度室主任、綜合辦公室主任、安檢科科長成員:礦綜合調度室副主任、綜合辦公室副主任安檢科科員、后勤科科長及物資管理科科長應急辦公室職責(1)負責通訊聯絡,根據領導小組決定傳達預案啟動和搶險救災命令,并監督實施。(2)掌握搶險救災進度,及時向領導小組和上級報告,并通報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3)協調各專業組的工作。(4)安排交通工具,保證搶險救援用車需要。(5)搶險救災工作結束后,編寫搶險救災總結報告。3搶險組組長:礦總經理副組長:生產礦長、總工程師、機電礦長、安全礦長、后勤礦長成員:礦生產技術、機電運輸、一通三防、安全監察副總工程師以及調度室主任、綜合辦公室主任、保衛科科長、供銷科科長、財務科科長及各部門分管業務負責人。搶險組職責(1)偵察事故現場,分析現場情況及有關圖紙、技術資料,指導事故單位制定和完善技術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為領導小組和應急救援指揮部科學決策提供依據。(2)分析災變因素,判斷事故發展趨勢。(3)根據搶險方案制定救護隊搶險行動計劃和安全技術措施。(4)根據領導小組命令,調動應急救援隊伍,調配救援力量,實施搶險方案,搶救遇險遇難人員。(5)對潛在隱患進行監測與評估,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次生事故發生。(6)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搶險指揮部匯報搶險救災進度。(7)勘察事故現場,做好事故現場素描,收集整理搶險資料,確定事故直接原因。(8)組織人員對事故現場及沿線進行清理,使事故現場恢復到相對穩定安全的狀態。(9)搶險救災工作結束后,編寫搶險救災技術總結報告。(10)參與擬定、修訂《預案》。4傷員救治組組長:后勤礦長、綜合辦公室主任副組長:綜合辦公室副主任、財務科科長、保衛科科長成員:礦衛生室、綜合辦公室、保衛科、供銷科等部門成員。傷員救治組職責(1)做好搶救傷員的醫療器械、車輛的準備工作,確保搶救傷員的需要。(2)按照領導小組要求,攜帶必備器材和藥品,在指定時間內到達指定地點,建立急救站。(3)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合理調配醫護人員,建立傷員醫療檔案,做好傷員救治工作。(4)根據傷員情況決定是否外聘專家或轉院治療。(5)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傷員搶救情況。(6)編寫傷員救治總結報告。5治安保衛與穩定組組長:綜合辦公室主任副組長:礦綜合辦公室組副主任、保衛科科長成員:綜合辦公室、保衛科相關成員及事故區隊長治安保衛與穩定組職責(1)維護事故單位、傷員救治單位治安秩序,協助事故單位做好穩定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不受干擾。(2)協助后勤保障與善后處理組運送應急救援物資,保證應急救援物資及時運達指定地點。(3)與當地政府協調,開辟便捷應急通道,優先運送傷員、應急救援人員和搶險物資裝備。6后勤保障與善后處理組組長:后勤礦長、財務科長副組長:綜合辦公室主任、保衛科、供銷科等部門科長成員:綜合辦公室、保衛科、供銷科、財務科等部門人員后勤保障與善后處理組職責(1)做好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確保應急救援物資按時運送到指定地點。(2)維護通訊設備、線路,確保通訊暢通。(3)掌握國家善后處理有關政策,協助事故單位處理事故善后工作,監督、指導事故單位對致病、致殘或死亡人員及其家屬按規定進行補償和撫恤。7協調組組長:后勤礦長、綜合辦公室主任副組長:綜合辦公室副主任成員:綜合辦公室、保衛科、供銷科、財務科相關成員協調組職責(1)組織協調新聞采訪及新聞記者的接待工作。(2)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保證救援工作不受外界干擾。(3)定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事故情況。(4)在第一時間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加強與上級新聞管理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取得上級的支持與指導。(5)向當地政府通報事故情況,協調關系。1.3.2指揮機構及職責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如圖1—4所示。機構和成員職責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職責見1.3.1應急組織形式。2指揮部:指揮部設在礦井綜合調度室,全面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確定救援方案和現場指揮員。指揮部職責(1)根據災害性質、發生地點、波及范圍、人員分布、救災的人力和物力,制訂搶險方案和安全措施;(2)調動救援力量,積極搶救遇險遇難人員,防止事故擴大;(3)及時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傳達事故搶險進度等搶險信息;(4)隨時和井下基地、事故現場指揮人員保持聯系,發布戰斗指令;(5)宣布現場搶險工作結束,制定恢復生產安全措施。3總指揮:公司總經理任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根據確定的應急救援方案,下達救援命令,組織救援物資,合理調配救援力量。4副總指揮:總工程師、系統主管副總經理任副總指揮,當公司總經理不在時,由副總指揮依次履行總指揮職權。5技術組: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設立應急救援技術組,為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持。技術組組長由公司總工程師擔任。技術組職責(1)參加礦山事故災難救援方案的研究;(2)研究分析事故信息、災害情況的演變和救援技術措施,為應急救援決策提出意見和建議;(3)提出防范事故措施建議;(4)為恢復生產提供技術支持。6救援組:各救援組是救援領導小組、指揮部的參謀和工作執行機構,提出初步方案或意見,在指揮部領導下全過程參與應急救援工作。7現場指揮員:負責實施救災方案,執行救災命令,定時向指揮部匯報工作進展情況;當方案和命令不適應現場情況時,現場指揮員應及時向指揮部報告,提出建議,指揮部修訂方案后,組織實施;當現場出現緊急情況需要避險時,現場指揮員有權臨機處置,事后及時向指揮部匯報。8聯絡員:指揮部、各專業組應當指定專職聯絡員,做好記錄,整理指揮部決定、事故搶險進展和工作情況,每班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一次,必要時隨時報告。領導小組、總指揮、副總指揮、各專業組、現場指揮員、聯絡員應當認真履行職責,做到規范運作,指揮順暢。1.3.3應急組織體系XX集團XX煤礦應急組織體系由指揮管理系統、救援系統和相關保障系統組成,是XX集團實施應急救援工作的運作機制,通過各系統的運作和協作完成具體的應急救援工作。如圖1-5所示。安檢科、綜合調度室XX集團XX煤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導小組救援系統XX集團XX煤礦應急救援指揮管理系統應急救援指揮部生產技術科通風科機電運輸科綜合辦公室供銷科相關保障系統圖1—5應急救援組織體系庫房財務、保衛科1指揮管理系統包括XX集團XX煤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其辦公機構,應急救援指揮部,具體職責如前所述。2救援系統職責(1)登封市中醫院及礦衛生室:負責事故工傷人員的醫療救護工作。(2)救護隊及輔助救援人員:在現場搶險指揮部指揮下,積極進行應急救援工作。救援人員應當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明確搶險步驟和職責,并根據指揮員意圖完成職責任務。3相關保障系統各成員單位具體職責(1)安檢科:負責向XX集團XX有關部門及有關領導上報事故信息,參與重大事故搶險;(2)生產技術科:在分管領導指揮下,參與業務范圍內的事故搶險方案的制訂和落實,負責事故及應急救援信息的報送和處理,提供指揮平臺,跟蹤事故進展情況;(3)通風科、機電運輸科:在分管領導指揮下,參與分管業務范圍的搶險方案制訂和落實;(4)綜合辦公室、保衛科:負責應急救援指揮部交通和生活后勤保障工作;(5)綜合辦公室、供銷科:在分管領導指揮下,負責落實事故搶險所需物資、裝備;(6)綜合調度室:負責應急通信平臺暢通運作,礦區專用調度電話聯系暢通;(7)財務科:負責落實事故搶險所需資金;(8)綜合辦公室、保衛科:在分管領導指揮下,負責傷亡人員善后處理工作;(9)綜合辦公室:協助分管領導,負責向公眾和媒體發布事故及救援信息;(10)保衛科:在分管領導指揮下,負責事故礦井的治安工作,保障應急救援隊伍、物資、設備的暢通無阻。1.4預防與預警1.4.1危險源監控1XX集團XX煤礦在對各部門、區隊安全評估的基礎上,加強對易發生事故危險源的監控工作,并指定部門和人員負責管理。對危險性較高的單位實施重點監控,及時分析有關監控信息,跟蹤整改情況。2XX集團XX煤礦綜合調度室負責全公司各區隊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接收、報告、初步處理、統計分析工作。3XX集團XX煤礦安檢科負責公司各單位未整改隱患的監督落實工作。4各系統根據可能發生災害的類型、危害程度建立本單位事故隱患臺賬。重大事故隱患立即上報公司安檢科進行重點監控,同時要立即停止生產,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及時消除隱患,防止事故發生。1.4.2危險源預防危險源的預防重點為日常管理工作,為了確保危險源在施工過程中處于受控狀態,應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健全危險源預防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培訓考核制度、交接班制度、檢查制度、信息反饋制度等。2明確責任、定期檢查。定崗定人,責任到人。編制檢查表,對照檢查表逐條逐項檢查,根據檢查情況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制。3加強危險源日常管理。搞好值班、交接班、安全操作等各環節管理,使危險源預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4做好信息溝通、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5推廣應用安全系統工程,采取綜合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險的發生,防止潛在危險變成實際危險,保證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設備安全、結構安全、財產安全和安全的施工環境。6學習和培訓。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危險源預防知識培訓,提高全員職工的危險辯識和應急處置能力。1.4.3預警行動1XX集團XX煤礦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認定重大危險源,對重大危險源設置臨界值或臨界狀態(以下簡稱預警狀態),危險源達到預警狀態必須采取預警行動,并分級報告。預警行動主要包括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員,視情況切斷相應區域電源,組織分析,落實責任,恢復正常狀態。一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特別重大事故的危險源,必須逐級上報至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二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危險源,必須逐級上報河南煤礦安全監察局。三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險源,必須上報集團公司總調度室。四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危險源,必須上報礦調度室、嵩陽公司調度室。2各部門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3對重大危險源可能釀成事故的預兆,責任區隊要立即上報綜合調度室,由礦井綜合調度室值班人員安排有關人員,采取措施消除隱患。4一旦發生事故,根據事故災難等級,立即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預案,實施救援。1.4.4信息報告與處置事故發生后,按圖1—6所示程序進行報告。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綜合調度室和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必須在5分鐘內報告礦綜合調度室,礦綜合調度室根據事故級別進行處理或上報。須上報上級部門時,上報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應急救援辦公室應在24小時內寫出事故報告。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2事故單位的經濟類型、企業規模。3事故的簡要經過、遇險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4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5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圖。6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險和處理的有關事宜。7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事故區隊現場有關人員XX集團XX煤礦綜合調度室事故區隊現場有關人員XX集團XX煤礦綜合調度室XX集團XX煤礦總經理嵩陽公司、集團公司調度室、登封市人民政府、登封市煤炭局XX煤礦安全監察分局河南煤礦安全監察局河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XX市人民政府國家煤礦安全監察總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圖1—6事故報告程序河南省工信廳1.5應急響應1.5.1響應分級XX集團XX煤礦應急救援響應堅持“安全第一,積極穩妥,科學高效,首先救人”的原則,實行特急報告、統一指揮、分塊負責,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公司生產生活秩序穩定。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可控性、救災難度和影響范圍,將XX集團XX煤礦應急響應分為三級,分別如下:一級響應:礦級預案,由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下達啟動命令;二級響應:啟動礦各系統級預案,由系統副總經理下達啟動命令;三級響應:啟動區隊級預案,由區隊負責人下達啟動命令。一級響應標準。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啟動礦一級應急救援預案,并立即上報嵩陽煤業有限公司。1一次遇險1人(含1人)以上事故;2礦井事故:水災,火災,瓦斯、煤塵爆炸,重大冒頂,機電運輸提升事故,全礦井停電和區域停電事故,礦井地面消防事故及自然災害等;3地面事故:消防事故,泄漏事故,建筑物坍塌事故,雷電、暴風雨(雪)等與礦井生產安全有關的其他事故;4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等;5礦區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體性事件、突發公共事件、刑事案件等;6其它需啟動XX集團XX煤礦應急預案的事故。二、三級響應標準:二級響應標準與三級響應標準情況內容一致,系統、區隊應急響應應著重現場處置、事態控制、人員自救互救和規避風險,努力將事故消滅在初期狀態。啟動系統或區隊級應急救援預案后,必須立即上報礦綜合調度室。1.5.2響應程序應急救援實行逐級響應制度。區隊首先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區隊應急救援預案不能滿足搶險需要時,啟動本系統應急救援預案,本系統應急救援預案不能滿足搶險需要時,啟動礦應急救援預案。當礦應急救援預案不能滿足搶險需要時,請求救護隊支援。各級應急響應及現場處置流程圖如圖1-7所示。醫療準備醫療準備信息報送現場恢復恢復評價解除警戒事故調查接受評價圖1—7應急響應及應急處置流程圖信息收集、分析救援隊伍準備災害事故發生告警信息預告與處理指揮與協調應急行動公眾信息發布自救、互救環境應急處理指揮部成員到位醫療救治隊到位后勤保障單位到位救援、醫護人員安全救援方案確定和實施處置措施確定和執行災區人員撤離和救治和救治技術支援救援保障提供現場監測和評價接警應急啟動信息反饋災害初步評估應急恢復應急結束總結事態控制與救援1.5.3專項應急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根據煤礦企業重大危險源特點,XX集團XX煤礦根據事故類別制定專項應急預案,包括礦井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地面區隊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公共衛生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和礦區安全事件專項應急預案。不同的專項應急預案指導相應事故的現場處置方案制訂和現場處置工作。通過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的制訂,使不同的危險源“歸口管理”,提高隱患治理和救援工作的質量和效率。1.5.4應急結束當符合以下條件時,由XX集團XX煤礦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宣布應急結束。1遇險人員全部得救;2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現場條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標準;3導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隱患消除;4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和批準。1.6信息發布在XX集團XX煤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領導下,協調組統一對外發布信息,發布的時間和內容由總指揮審定。信息發布應遵守以下規定:1堅持真實、公開、及時、正面宣傳為主的原則,在第一時間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加強與上級新聞管理部門、地方政府的溝通和聯系,取得上級的支持與指導。XX集團XX煤礦綜合辦公室按照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發布統一部署,迅速組織采編人員做好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并配合上級新聞單位做好事故救災的客觀真實報道。為公司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保證救援工作不受外界干擾。2根據XX集團XX煤礦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指令,搜集整理有關信息,按照搶險指揮部的部署和安排,在XX集團XX煤礦的直接領導下,對事故的性質、原因、傷亡及危害情況、搶險救援進展情況進行初步的判斷與評估,研究確定宣傳口徑,積極準備第一次新聞發布,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種流言的產生、散布以及個別媒體的惡意炒作。3認真搞好新聞接待工作。在事故現場設立臨時新聞中心,暢通電話、網絡等傳輸設備。對前來采訪的媒體記者要認真檢驗相關證件,進行登記造冊,發放采訪證,同時做好對新聞記者的勸返工作。4新聞發布要遵守以下原則。(1)確定新聞發言人,代表搶險指揮部對外發布消息。(2)舉行新聞發布會。首次新聞發布會應及早進行,地點以事故現場為宜。隨著搶險救災工作的進展,新聞發布可繼續采用新聞發布會的形式,也可以用書面材料的形式發布,發布地點設在事故現場以外。新聞發布要定時進行。新聞發布的內容要根據搶險救災指揮部提供的信息起草,內容要客觀真實,經搶險指揮部及有關領導審定同意后方可發布。5新聞采訪要遵守以下原則:(1)在不影響搶險救災工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為新聞采訪提供便利,接受媒體的監督。(2)為了保證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避免出現其他意外情況的發生,原則上不安排記者到搶險一線采訪。在情況許可的條件下,經搶險指揮部同意,可安排個別媒體記者到一線進行短時采訪。(3)為了不干擾搶險救災工作的正常進行,不安排單獨采訪。在搶險救災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組織媒體記者在指定的區域和一定的時間內進行集中采訪。(4)維護事故現場秩序,新聞記者憑證采訪,不得隨意出入事故現場。6做好輿論監控工作。密切關注網絡、電視、報刊媒體的輿論導向,認真收集媒體報道資料,對輿論走勢進行綜合分析與判斷,為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掌控正確的輿論導向,發現失實報道或惡意炒作等不良苗頭,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為搶險救災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1.7后期處置后期處置是應急程序的重要環節,涉及救援總結、損失狀況的評估、事故教訓、整改措施的制定、公共關系的處理、傷亡人員的賠償、職工救助、保險和索賠等任務。主要內容:1、礦安全管理部門和應急救援隊伍要完成救援評價和總結,救援結束后一個月內,向相關單位報送救援總結報告。應急結束后,技術決策組應立即到事故現場勘察,安排保護事故現場事宜,為事故調查做好準備。

2、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協助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工作。按照國家和上級有關規定,落實賠償事宜。

3、事故礦制定可操作的整改計劃并貫徹實施。

4、綜合辦公室和財務科對救援隊伍、消耗材料、調用設備儀表進行統計結算。

5、財務科、綜合辦公室及相關部門進行救援財務結算。6、綜合辦公室部門協助財務科按照相關的法律和地方法規,向事故保險機構進行索賠。

7、綜合辦公室及財務科按照政策進行傷亡核定和賠償。8、綜合辦公室及財務科對相關員工進行治療和補助。

9、安檢科組織相關人員對事故損失進行量化性評價。

10、結合本次事故,開展全礦職工安全生產警示教育,用現實的人和事教育領導班子和職工,提升企業安全文化水平,增強安全發展意識,防止事故再次發生。認真總結搶險過程,對本級應急救援能力評估,及時對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進行修訂。

1.8保障措施1.8.1通信與信息保障1XX集團XX煤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登封市人民政府、登封市煤炭局、嵩陽公司、XX集團公司等單位建立暢通的通訊網絡。2XX集團XX煤礦應急組織成員單位之間建立固定電話,手機作為備用聯系方式,移動電話必須保證每天24小時開機。3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與井下基地、井下基地與事故現場的通訊聯系必須在災害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建立起來。1.8.2應急隊伍保障XX集團XX煤礦礦山應急救援隊伍主要由白坪煤業有限公司救護中隊組成。應急救援隊伍應按照《煤礦救護規程》要求開展專業學習與訓練,加強預防檢查,熟悉煤礦生產工藝和巷道布置,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做到快速反應、安全高效。1.8.3應急措施保障1鞏固“三條生命線”建設成果“三條生命線”是指煤礦井下壓風、供水、通訊三條系統。公司要在現有壓風、供水、通訊系統的基礎上,進行功能擴充和系統完善。一是井下所有采掘作業地點安裝壓風自救裝置,空氣壓縮機必須安裝在地面,井下壓風管路要采取保護措施,防止災變破壞。二是井下各采掘作業地點都必須安裝供水管路,在礦井發生災變時為被困人員提供應急供水。三是必須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建立完善井下通信聯絡系統。推廣使用井下無線通訊系統,進一步提高井下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和抗災變能力。2建立完善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是指緊急避險、監測監控、人員定位、壓風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聯絡系統。各主管科室、區隊要加強作業人員對避險設施的操作培訓,組織應急救援演練,不斷提高煤礦防災、抗災能力。通過建立避難硐室、避難所等緊急避險系統,實現煤礦井下災害突發緊急情況下的安全避險,為井下作業人員提供應急的生存空間;通過建立健全監測監控系統,實現對井下瓦斯、CO濃度、溫度、風速的動態監控,完善緊急情況下及時斷電撤人制度,為煤礦安全管理和避險救援提供決策和調度、指揮依據;通過建立健全人員定位系統,實現對煤礦入井人員的動態管理,準確掌握各個區域作業人員的情況,加強對人員的安全管理和及時有效避險;通過完善壓風自救系統,確保在井下發生災變時,現場作業人員有充分的氧氣供應,防止發生窒息事故;通過完善供水施救系統,在災害發生后為井下作業人員提供清潔水源或必要的營養液;通過完善通信聯絡系統,實現井上下和各個作業地點通信通暢,為防災抗災和快速搶險救災提供準確的信息。3礦井必須建立快捷、準確的出入井人員登記與清點制度,逐步實行計算機管理。4礦井井下必須設置科學、規范、醒目的避災路線指示標志,指明安全出口方向,并對所有入井人員進行緊急、合理避災知識培訓。5公司對每位職工進行血型化驗,建立血型檔案。6礦井應急救援辦公室必須具有符合井下生產實際情況的圖紙、資料。7發生事故后,指揮部應當采取措施,迅速恢復通訊系統,保證領導小組辦公室、指揮部、井下救護基地、急救站、搶險現場之間的通訊聯絡,指派專人值守。8指揮部應當根據災區位置、災變范圍、事故類別及通風、運輸條件等確定井下急救站位置。急救站內應有負責人、救護醫療人員以及臥具、保暖擋風設施、救護醫療器材和藥品。9指揮部應當合理安排現場搶險救援力量,保持隊伍精干,盡可能減少進入災區的人員。10公司制作應急救援入井證件,應急救援人員憑證入井。控制下井人員,無關人員不準下井。1.8.4應急物資裝備保障(1)救護隊裝備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煤礦救護規程》規定,并達到資質認定和質量標準化相應等級標準要求,時刻保持戰備狀態,確保應急救援需要。礦井應當儲備足夠數量的防滅火設備、器材。救護車輛必須保持完好,專車專用,非緊急救援和調動演習嚴禁出動。(2)礦井按照《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建立健全井上、井下消防材料庫,儲備局扇、水泵、風筒、水管、滅火器、施工材料(如料石、紅磚、水泥、黃沙、方木、木板等)及其它應急物資裝備。(3)綜合辦公室及供銷科負責落實應急救援物資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等內容,與設備生產廠家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保證應急救援物資裝備能及時調運和采購。1.8.5經費保障礦井必須將安全費用的一部分作為應急救援經費,保證專款專用,并能隨時取出。1.8.6其他保障1交通運輸保障(1)礦井內必須保證有規定數量的運送人員、救援物資的應急車輛。(2)救護車輛配備專用警燈、警笛,發生特別重大事故后,提請地方政府及時協調對事故現場進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特別通道,最大限度的贏得搶險救災時間。2礦山救援醫療保障(1)公司成立醫療救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