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品牌數碼相機的優缺點_第1頁
各品牌數碼相機的優缺點_第2頁
各品牌數碼相機的優缺點_第3頁
各品牌數碼相機的優缺點_第4頁
各品牌數碼相機的優缺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各品牌數碼相機的優缺點數碼相機市場的巨大利潤吸引了無數的廠商蜂擁而至,但經過幾年的大浪淘沙,很多品牌已經沒有了蹤跡,比如曾經很牛的賓得在2006年底被收購了。因此,目前在數碼相機領域,絕對是日系廠商的天下,一線品牌中除了美國的柯達還在苦苦支撐以外(柯達已于2006年宣布將數碼相機制造工廠全盤出售),其余全是日貨;至于韓國的三星以及中國臺灣的明基,中國大陸的愛國者等品牌其產品品質與一線品牌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數碼相機是少數集機、光、電(機械、光學、電子)于一體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有實力能夠生產的廠商不多,能夠做好的就更少了,其實簡單分析一下各廠商在機、光、電領域的實力就可以得出其產品品質的好壞。為了給消費者留下高深莫測的印象,某些生廠商往往會宣稱自己的產品使用了卡爾?蔡司(CarlZeiss)、尼柯爾(nikkor)、萊卡(Leica)、施耐德(Schneider)等專業鏡頭,對相機不太熟悉的消費者難免會信以為真,被他們牽著鼻子走,直到上了當仍不會醒悟。這種現象其實并不少見,對數碼相機不太了解而又想盡快實現數碼相機夢的消費者往往是常見的“受害者”。我們不能說“蔡司”、“萊卡”不好,但是“蔡司”、“萊卡”不一定就全是好鏡頭吧?總的來看,數碼影像產業最著名的光學鏡頭生產商不外乎卡爾?蔡司、尼柯爾、萊卡、施耐德四家,其中蔡司、萊卡一般應用于專業領域的相機、太空成像等用途;尼科爾、施耐德則多應用于專業數碼、單反等領域。所采用的鏡頭均會被打上醒目的標記,并且在說明書上詳細標明,消費者到互聯網上查詢一下也能夠輕易查到。比如說SONY和Panasonic一般都說自己使用的是“蔡司”、“萊卡”鏡頭,其實大家不要過分迷信。因為這些鏡頭也是“蔡司”、“萊卡”授權他們生產的,并不一定全部100%都真正出自原廠。由于數碼相機結合了光學技術和電子技術,因此,數碼相機廠商也相應的分為兩大派別:一派是傳統光學派,以佳能、尼康、富士、奧林巴斯、賓得、理光等為主要代表,它們都是傳統影像器材廠商,光學技術實力雄厚,都有自己的鏡頭,但是除佳能、富士以外,其他公司基本上電子技術實力稍遜,絕大多數不能自己生產傳感器(CCD);另一派是新興電子派,以索尼、松下、卡西歐、三星等為主要代表,它們都是傳統電子產品廠商,后進入數碼影像領域,具有較強的電子技術實力,有些能自己生產傳感器(索尼、松下),但光學基礎普遍薄弱。數碼相機常見品牌分為三個等級,即一線品牌、二線品牌和三線品牌。(一)一線品牌包括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柯達共6個品牌,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擁有雄厚的技術開發能力,成像質量較好,有較全的產品線,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其中某些品牌在數碼單反相機方面亦有很強實力。一、佳能(成立于1933年11月,當時名為“精機光學研究所”。佳能(Canon)是日文“觀音”的羅馬字(Kwanon)演變而來。半個多世紀來,隨著佳能新一代照相機的不但問世,佳能創造了世界照相機發展史上無數第一,“佳能”照相機品牌成為世界照相機最著名品牌之一。)目前數碼相機行業公認的老大,擁有最為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市場運作能力,其數碼影象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佳能擁有頂級的光學技術以及核心部件CMOS感光器的生產能力。其軟件消噪技術獨步天下,這保證了其具有很高的成像質量。其成像特點是色彩還原真實,噪點少,但風格偏軟。無論是消費級相機還是數碼單反機它都成績斐然。在消費級相機領域,它的產品十分豐富,綜合性能優異。主要類型有:1、家用型低檔手動機PowerShotA系列,適合打算認真學習攝影技術的新手朋友;2、時尚普及型PowerShotE系列3、超薄時尚型卡片機IXUSIS系列(適合年輕人,尤其適合廣大MM,是各品牌中極少數能和索尼T系列爭奪市場的型號);4、長焦型PowerShotSXIS系列,適合喜歡拍遠景和動物的朋友;5、準專業PowerShotG系列,適合專業攝影師和有較高攝影基礎的朋友。其消費級相機中最著名的是A系列和IXUS系列,市場占有率頗高。數碼單反領域更是佳能的強項,其數碼單反相機EOS系列擁有高達60%的市場占有率,佳能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擁有全畫幅機型的廠商,因此其頂級數碼單反領域領先其余競爭對手。但其核心部件CCD感光器卻來自其它廠商。二、尼康(尼康公司創建于1917年7月25日,由三菱財團(Mitsubishi)投資,合并三個光學儀器廠組成。當時,主要為日本國防部生產軍用光學儀器。Nikon的名稱由日文的“日本”(Nippon)和“光學”(kogakn)組合而成,所以又有人稱之為日光公司。創建初期,曾聘請幾名德國光學技師,并于1932年開始生產尼柯爾(nikkor)鏡頭。如果你認真地看過電影《廊橋遺夢》的話,男主角伊斯特伍德所用的相機便是尼康F。尼康F的巨大成功為尼康公司在攝影界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成為135專業單反相機的標準。)擁有悠久的光學歷史,一向以專業素質著稱,成像以銳度高聞名,也是在數碼單反領域唯一一家能跟佳能分庭抗禮的廠商。尼康和佳能從傳統相機一直斗到現在的數碼相機,有人戲言“佳能恒久遠,尼康永流傳”,(其實在日本有句話,叫本國人買Canon、外國人買Nikon。Nikon的特點是各類鏡頭比較全,價格適中。)但是尼康的優缺點都相當明顯,尼康的DC在同類產品中往往是畫面最好銳度最高的,微距也頗為強悍,但是電池短命、操作繁瑣、反應偏慢是尼康絕大多數DC的通病。尼康近年來似乎把主要精力用于數碼單反機的開發,對佳能緊追不舍,其數碼單反相機D系列占有近30%的市場份額,而且性價比略高于佳能,深受專業攝影師的青睞。但其核心部件CCD感光器卻掌握在其他廠商手中,而且目前尚無全畫幅機型。尼康近來對消費級相機領域重視程度下降,(由于產品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差、美譽度下降、欠缺市場運作能力等原因)退步明顯,其機型趨于單一,性能亦不突出,市場反應平平,沒有叫得響的機型。相對于佳能,尼康的分類也是比較清晰的,總的分為兩類,一是便攜式數碼相機COOLPIX系列,還有一類就是著名的數碼單反相機D系列。消費級相機主要類型有:1、普及低端家用型L系列。2、功能強大的中端普通數碼相機家用代表P系列;3、時尚輕薄前衛卡片機的代表S系列(如S2的防水,S4的旋轉機身,S6的大屏無線);說到尼康的D系列,誰都知道這時尼康的單反代號。尼康的數碼單反實在是有口皆碑,作為數一數二的一線光學大廠,憑借著豐富的產品線,鏡頭群俘虜了大批的色友。三、索尼索尼在數碼攝影領域是一個很特殊的品牌,因為它并非專業的相機生產商,但它作為著名的家電及數碼產品生產商,大膽涉足數碼攝影領域,卻取得很大的成功,至少在市場運作方面是這樣,盡管不少專業用戶對索尼嗤之以鼻,但它在中國大陸的消費級相機市場占有率卻超過了佳能,甚至成為廣大外行朋友購機之首選,這應該主要得益于它在家電領域培養出來的極高知名度。索尼的數碼相機跟它的其它電子產品一樣,走的是時尚路線,極為重視外觀,造型十分時尚,尤其得到廣大MM的喜愛,是GG們贈送MM禮物的首選,呵呵!索尼的致命弱點是光學基礎薄弱,沒有自己的鏡頭,其大部分機型均采用德國卡爾·蔡絲的貼牌鏡頭,這成為內行們譏笑索尼的主要材料。索尼一直用自家的記憶棒(除了F828有CF、記憶棒雙接口),這對注重性價比的玩家這是一個障礙。不過sony攝像機是老大,首推。但索尼也有自身的優勢,它的電子技術實力雄厚,為多家相機生產商提供CCD感光器,這一點連佳能、尼康也不敢跟它叫板。索尼主打消費級相機市場,其產品豐富,造型時尚,但其價格稍貴(不過有幾款消費級旗艦還算不錯)。主要產品系列有:1、S系列是中低端的實用機型,價格便宜(該系列沒有采用卡爾·蔡斯鏡頭);2、T系列是超薄便攜卡片機型,使用潛望鏡頭,此系列最為廣大MM喜愛;3、W是中高端實用型消費家用機型(以數字區分,其中也有一些低端產品的如W110);4、H是長焦系列;5、α系列是索尼專業單反數碼相機系列。索尼于2005年收購柯美(柯尼卡美能達)并利用柯美的技術于2006年推出其第一款數碼單反——α100,引起不小的市場震動,索尼似乎想改變留給人們的“索尼=業余”的印象,但畢竟其根基尚淺,想被廣大攝友們認可還尚需時日。四、富士傳統的影象器材生產商,在膠片時代的很有名氣,進入數碼時代亦是小有成就。在消費級相機領域,其最引以自豪的有三點:其自主研發的SuperCCD、富士瓏鏡頭和高ISO成像,這些特色在業界頗受好評,也贏得不少用戶(富士瓏鏡頭在專業攝像機市場有超過50%的占有率。)。一群相機拍同一個景色,富士DC的色彩往往是最鮮艷的,很能抓眼球。富士好像一直沒有出過帶旋轉LCD或旋轉鏡頭的DC,似乎是出于成本考慮。富士數碼相機主要類型有:1、低端高性價比初級入門機A系列(適合初學者);2、J系列產品更加注重入門級用戶的拍攝感受以及功能的實用性(現在的J系列取代了A系列的市場定位);3、時尚卡片機Z系列(是直接和索尼T系列爭奪市場的型號);4、時尚輕薄機F系列(是匯集最新技術的家用消費機,富士F系列都以高ISO低噪點的特色而聞名);5、長焦S高端機系列;6、SPro系列代表單反機;富士相機成像色彩鮮艷(色彩處理也是可圈可點的,不過比Kodak還是差了很多時間的積淀),產品素質可圈可點,尤其是長焦機頗受好評。但在數碼單反領域,富士的底氣就明顯不足,機身全由尼康代工,機型單一,市場占有率很小,不過在影樓倒是挺受歡迎。富士數碼相機的有三個主要缺點,一是大多數相機采用XD卡(后期機型已經大多采用兼容XD卡和SD卡),這種卡只有富士和奧林巴斯兩家采用,通用性差,而且價格昂貴;二是富士相機由于起點ISO高,噪點較多,三是紫邊較為嚴重。富士對綠色紅色不敏感。五、松下松下跟索尼很相似,也是靠做家電起家的廠商,跟索尼一樣也是個“雜家”,所以特征很相似,而且也和索尼一樣找個德國鏡頭品牌合作,給自家DC貼一點“專業”的金。松下數碼相機向來以界面設計優秀,易用性好,操作性優秀而著稱。做為消費機廠商,松下的主線相機定位于中端用戶,由于其代言人濱崎步的宣傳作用,又由于其在其他家電領域的地位,松下的數碼相機在市場上擁有了很高的用戶群。雖涉足數碼影象行業時間不長,但其電子技術實力雄厚,能自主研發CCD感光器。其弱點也是光學基礎薄弱,大部分機型均采用德國萊卡的貼牌鏡頭。其產品成像還算可以,只是噪點控制能力稍差,而且價格較貴。松下亦是主打消費級相機市場,也是最早將光學防抖技術應用于消費級數碼相機中的品牌。其產品豐富,造型時尚,主要產品類型有:1、LS:家用入門機型;2、FS:時尚普及機型3、FX:卡片時尚機型(原裝日本制造,是目前松下較暢銷的一個系列);4、LX:時尚全能機型;5、LZ:入門長焦機型;6、FZ:長焦系列機型;7、TZ:緊湊型長焦機型;8、L:數碼單反機型。松下產品一向以長焦為其所長,是各品牌中最先搞長焦DC的,再有就是著名的那款相機FZ20由于使用恒定的F2.8大光圈在消費級相機領域聲名顯赫,頗受攝影愛好者的喜愛;還有近兩年新推出的LX系列相機在消費級數碼相機中率先使用獨特的16:9幅CCD,十分適合拍風景照,因而名噪一時。松下也于2006年推出了第一款數碼單反,跟奧林巴斯一樣采用4/3系統,造型萊卡味十足,但似乎一點也不受歡迎。高ISO噪點因為CCD面積不大的原因,依然比較多,而且高ISO時候也是偏向“油畫化”,這是“很松下”的特色。六、柯達一線品牌中唯一的非日系產品,美國著名的影象器材生產商,歷史悠久,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柯達一直扮演著傳統影像行業的先行者和領導者的角色,并一度占據了全球70%的膠卷市場。在膠片時代有著不可磨滅的成就,世界第一臺數碼相機便出自柯達。2003年,柯達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就在這一年,柯達傳統膠卷銷量呈大幅度下滑趨勢。究其原因,原來是數碼技術的興起讓消費者逐漸擺脫了對傳統膠卷的依賴。柯達是色彩標準的制定者,并能自主研發CCD感光器,曾經推出過全畫幅的數碼單反(2004年退出了單反市場),但柯達的光學基礎薄弱,采用德國施耐德的貼牌鏡頭和柯達RETINAR非球面全玻璃鏡頭。2006年8月1日柯達全盤出售數碼相機制造工廠給偉創力國際有限公司,柯達將繼續保留所有知識產權和專利,以及柯達商標、柯達商業名稱、柯達客戶、客戶信息和客戶關系、柯達產品功能規格、柯達數碼相機設計和柯達數碼相機的各項技術。現在在數碼相機領域就相當于一個營銷公司。目前柯達主打消費級相機,憑著“非日系”的光環,和較高的性價比,柯達贏得了不少用戶,尤其是幾款長焦機(如當年的DX6490,一代經典哪!)很受歡迎。其產品的綜合素質已完全有能力同日系機抗衡。主要機型有4大系列:1、C系列為簡約系列。2、M系列是柯達2007年8月份推出的一個新系列,代表了火熱的時尚風潮和超高的性價比,最大的特點就是超薄和高性能,這一系列的機型還以豐富的機身色彩而著稱。3、V系列為時尚輕薄系列,v系列中的v570開創了雙鏡頭數碼相機的先河,具有鮮明的特點;4、Z系列為大變焦系列,是柯達一直以來頗具口碑的一個系列,以長焦和完備的功能著稱,長期以來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關注;5、DCSPro為數碼單反系列。柯達的數碼單反做得挺高端,但是消費DC很一般,最大特點是成像色彩鮮艷,比真實的景物要鮮艷不少(不得不提的是Kodak的色彩還原絕對是全球第一,Kodak就是吃這碗飯的,這里提到的色彩還原并不是100%還原本來色彩,而是還原為大部分人更喜歡的色彩。)討人喜歡,但細節、銳度表現略差。從操作來講,Kodak是最簡便的,沖印照片不用裁剪,如果是家庭用傻瓜機,Kodak是首先。旋轉LCD之類的設計也幾乎沒有,這也使得價錢往往比較有吸引力。近兩年柯達在市場策略上有不少失誤,總體開始走下坡路,但不管怎么說,柯達仍是目前非日系的最佳選擇。(二)以上說了一線品牌,我們再談一下二線品牌。二線品牌包括奧林巴斯、理光、賓得、卡西歐、三星、萊卡、適馬7個品牌。這其中前五個都是老牌傳統影像器材制造商,但在數碼相機崛起后,它們落后了,也許是以前在傳統相機領域取得的成就太大,使它們固步自封吧!而卡西歐、三星則都是從電子行業轉入影像行業的。二線品牌基本上不掌握多少核心技術。一、奧林巴斯把奧林巴斯放入二線品牌也經過相當多的權衡,畢竟它是個老牌影象器材生產商,在膠片時代就聞名遐邇。而且數碼相機產品也不少。但是我們畢竟主要考查的是近幾年它在技術開發和市場運作方面的表現。和富士正相反,奧林帕斯的色彩往往是最素的,和富士擺在一起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般都要后期加些飽和度。不過奧林帕斯的白平衡一向是最令人放心的。奧林巴斯早幾年在數碼相機領域的表現還算不錯,推出過數款經典機型,但到了后來就變得越來越不思進取,似乎是把搞研發的錢都拿去拍廣告了。其數碼單反采用非主流的4/3系統,注定沒什么前途,市場表現亦不理想。準專業DC方面,奧林帕斯做得還算不錯,畫面、功能、速度、電池都處于中上水平,而且沒有明顯缺點。但是消費級相機退步更是厲害,在迷你時尚DC方面,奧林帕斯的口碑不是很好,做不過佳能和美能達,在各地市場上已經很少看到奧林巴斯這個品牌,給人留下的印象恐怕就剩下漂亮的代言MM了。奧林巴斯跟富士一樣,采用通用性差的而又昂貴的XD存儲卡(后續機型已逐漸使用XD和SD雙兼容),客觀上也限制了自身的市場發展。奧林巴斯的主要產品系列有:1、低端家用機FE系列;2、全能手動機SP系列;3、時尚輕薄機μ系列;4、時尚輕薄三防機μSW系列;5、單反機E系列;二、理光傳統的影象器材生產商,有著非常輝煌的膠片時代,那時它的地位猶如今日在數碼相機領域的佳能、尼康。然而進入數碼時代以后,由于實力限制基本只做迷你機型,它的表現一落千丈,性能同佳能尼康等一線廠商相比差距明顯,不掌握任何核心技術,其產品種類更是少得可憐,僅有那么2、3個系列,連后起的三星等都不如。理光的特色則是廣角和快速反應。理光是數碼相機中最先搞廣角概念的,其所有相機全部使用廣角鏡頭:其中R系列算是小有名氣了,該系列的參數看上去非常完美:廣角、1mm微距、5~7倍的長焦、全金屬機身、電池耐用,而且價錢也不算貴,簡直是高性價比的代名詞,然而遺憾的是相機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成像質量卻是它的最大弱點:噪點較多,專業人士根本無法忍受。此外還有中端的G系列、GX系列和高端的GR系列,其中GR系列獨樹一幟地居然使用定焦鏡頭,據說成像質量不錯,頗受某些專業攝友們推崇。三、HOYA賓得日本老牌光學廠商,傳統的影象器材生產商,技術勢力雄厚,有著輝煌的光學成就,在膠片時代的風頭甚至蓋過佳能和尼康。但其市場運作極不成功,尤其是在數碼時代,新產品的研發速度追趕不上數碼時代的潮流,而市場逐漸被擁有大量資金投入的佳能、尼康占據。在缺乏競爭力的情況下,只能通過與其他廠商進行合并才能保持發展(于2007年10月1日日本HOYA股份公司(以下簡稱HOYA)進行合并宣布并進行統一經營的基本意向。合并后的新公司名稱將改為HOYA賓得HD股份公司(英文名:HOYAPENTAXHDCorporation)。新公司主要精力將集中在醫療設備方面,包括內窺鏡、眼內鏡頭等產品。整合后的新公司,將以光學、映像、材料等共同技術作為基礎,在健康護理、光學、信息電子、眼部護理、影像系統等領域進行最優化的發展。其中信息電子和眼部護理領域的收入原本就很穩定,合并后會繼續加強這方面的投入。健康護理領域是新公司的戰略增長點,而光學領域經過垂直整合,將雙方的事業進行質的轉換,從而實現對競爭力的強化。),賓得在中國大陸的廣告投入約等于零,致使其知名度極底,除了專業的攝影愛好者,恐怕沒幾個人聽說過。在數碼單反領域,賓得K系列機型不多但性價比不錯,成像色彩誘人,不過市場表現并不理想(這得歸功于它的宣傳策略),而且核心部件CCD掌握在其他廠商手中,但隨著2006年兩款新機K100D和K10D的上市,賓得大有升溫之勢,而且其一款中幅數碼單反也即將上市。賓得在消費級相機領域表現平平,由于實力限制基本只做迷你機型,而且價格偏貴。主要產品系列有:1、低端卡片機W系列;2、低端家用機M系列;3、全能手動機*istD系列;4、中端時尚機A系列等。四、卡西歐傳統的電子技術廠商,后涉足數碼影像領域,不掌握任何核心技術,由于實力限制基本只做迷你機型,前幾年還馬馬虎虎,近兩年明顯走下坡路。其產品類似索尼,主要走時尚路線(時尚、好玩、價錢低),卡西歐致力于把相機做得更小更薄,幾乎是卡片機的代名詞,其產品除了HIGHSPEED系列屬于高端手動機以外,其余如Z系列、S系列、V系列等都是時尚卡片機,而且還很喜歡搞彩色外殼。沒有任何引人注目的代表產品。高ISO噪點多,是卡西歐“一貫的問題”,而畫質偏弱也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優勢在它的電池,電池電量多是其他數碼相機比不了的,但是照相效果不是太好,液晶屏相對較暗,技術上不是很過硬,出去旅游不是特別在意成像效果的話可以買,不用常常換電池。另外有的型號有防水套裝,不過要另外加錢,比較貴。五、三星韓國著名電子廠商,涉足數碼影象行業時間不長,技術實力遠比不上日系廠商,但進步飛快。三星幾乎只做家用機,近期出的時尚機其實也不是很小,至少和佳能、卡西歐沒法比。畫面質量倒也中規中矩三星也是主打消費級相機市場,風格類似索尼,走的是時尚路線,其相機外形大都小巧玲瓏。尤其是2006年推出的“藍調”系列家用DC外型的確搶眼。最近三星對其產品系列代號進行了調整,調整后主要產品系列有:1、低端家用型S系列;2、低端卡片機藍調L系列;3、中端家用型藍調NV系列;4、中端時尚輕薄型藍調i系列(代替原來的V系列,比較明顯的缺點是只憑DIS數字防抖缺少光學防抖);此外還有數碼單反GX系列推出,雖然用的是賓得的機身、施耐德的鏡頭和索尼的感光器,但總算象征性的有了。三星的致命弱點是不掌握核心技術,傳感器CCD和鏡頭都要仰仗別人供給,(產品多數用的是索尼的感光器和貼牌施耐德的鏡頭)。高ISO噪點也是三星的軟肋之一。三星想樹立自己在攝友心目中的形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喜歡一機多能的用戶一定要留意三星,它是這一方面的佼佼者。但如果想買來哄外行MM又想省錢的話,三星倒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應該說三星的發展勢頭還是不錯的,畢竟它在電子技術方面還是很有實力的。相信如果要發一個“進步最快獎”,恐怕非三星莫屬。誰能保證三星將來不會成為第二個索尼呢?六、萊卡德國品牌,傳統光學鏡頭廠商,后加入數碼相機領域,產品不多,在國內幾乎見不到。萊卡也出自己的數碼相機,但是價錢高高在上。七、適馬日本傳統光學鏡頭廠商,情況與萊卡差不多。生產的單反相機鏡頭質優價廉廉,為眾多攝友所喜愛。說完了一線品牌和二線品牌,其余的就都是三線品牌了,牌子非常眾多:一、三洋(加工型企業。全球最大的數碼相機OEM廠商,為奧林巴斯、尼康等著名廠商作代工生產)雖然三洋一直以來為多家名牌數碼相機代工,也具有CCD研發實力,但是其自身品牌的相機在市場上并不占優,三洋數碼相機在中國市場上也很少見。不過平心而論,三洋有些數碼相機還是不錯的,頗具創意。前段時間有確切消息稱,三洋首席執行官村上佐野為敲定三洋的半導體子公司買家而奔走著。在此之前,三洋已經裁員1.4萬人,超過員工總數的十分之一。而且三洋的冰箱、光盤、DVD播放機、卡式攝像機、手機和信用卡、信貸等業務也被一一賣掉。面對三洋多年虧損的各個分公司和事業部,村上佐野表示,屬于非賣品范疇的只有電池和太陽能業務。二、通用提到GE,多數國人馬上想起這家公司是大名鼎鼎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創立的,腦海里也會聯想起電視里GE的海水淡化廣告。其實,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務性公司,從1892年公司成立迄今,GE已建立了50余個經營實體。除了大家熟悉的照明設備和海水淡化,以下這一長串都是GE的強項: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基礎建設、水處理和安防技術,到醫療成像、家用電器、商務和消費者融資等等。自道瓊斯工業指數榜設立,GE就是當時榜上的12家公司之一,時至今日,它也是唯一一家仍在指數榜上的公司。2006年的它的盈利達到了驚人的168,307百萬美元,在同年全球評選最好的100個品牌中,業務多樣化的GE更占據了第4名,僅次于同屬美國品牌的可口可樂、微軟及IBM。2007年6月27日,GE通用電氣的數碼相機產品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作為一個全新的數碼相機品牌,通用電氣具備自身的優勢、自身的特點。GE數碼相機系列揉合了美國文化色彩及日本的高科技,積極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力求成為中國的GE,成為為中國消費群體所熟知、認可的GE。在這樣杰出的品牌優勢和強大的技術基石下,GE宣布成立通用影像公司(GeneralImaging),正式進軍數碼相機市場。在這個專業團隊中,首席工程設計師曾經設計過索尼Walkman、VAIO筆記本和奧林巴斯的Stylus系列相機,而多位渠道主管也分別是原三星、理光的營銷業務主管。數碼相機和傳統相機不同,并非只能擁有特別技術的企業就可獨占市場。數碼相機除鏡頭還有很多關鍵部件,GE也有令其它廠商令人羨慕的技術。比如說它的塑料,您或許知道蘋果iMac的成功,在于第一次把色彩和圓弧造型引入向來比較呆板的計算機產品領域。在上市第一年,其銷量就達到200萬臺。使蘋果一舉擺脫多年虧損的境地,股價迅速從15美元飆升到70美元。但您知道嗎?喬納森?伊夫為iMac挑選的第一塊柔和純凈的乳白色塑料就是來自通用電氣塑料集團(GEPlastics)的色彩研究實驗室,這個色彩中心能夠將1000多種不同的色彩與特殊效果使用到塑料中,為電子產品的生產商提供原材料及應用方案,而且使其產品更加環保。。在GE塑料中,有一個樹脂材料系列叫Visualfx,它本身就能實現霧金、動態磷光或熒光外觀、有機散射體等視覺效果,或者隨著不同視角而變換顏色的效果,采用這種技術,相機的外殼就免去了與涂料、噴漆加工有關工序。而GE生產的Lexan樹脂更是頻繁地出現在一些手機與數碼相機框架和電池蓋等設計上,這種聚碳酸酯材料有很好的彈性模數,還有鋼琴烤漆效果,內部有閃亮晶點或材料邊緣可以聚光,省去了電鍍、硬化、蒸鍍等一些傳統的表面處理工藝。還有GE更佳出名的NORYL樹脂,由于NORYL樹脂涂層的線纜比傳統涂層線纜更細,因此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間內增加電子元件容量,從而有助于提高了相機的整體性能。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開始買第二部數碼相機,消費者的要求也從只單純的追求性能,提高到對外觀、環保等方面的全面考量。GE數碼相機進入中國,就很好的考慮到國人的變化。GE同時發布的8款數碼相機各有特長:從超薄卡片到12倍長焦;從1200萬的像素到3200的ISO感光值;從3英寸液晶顯示屏到CCD移位防抖;從低不過1400元到高不過3000元的售價;從生物塑料到再生紙包裝,可是說這些產品很好的詮釋了GE品牌“致力研發開創優質產品,價格實惠相宜,保證令顧客稱心滿意”這一理念。在產品的外觀、質量、環保及性價比上給予消費者一個嶄新的選擇,強調了GE品牌是一種生活方式,彰顯個性與身份,給予消費者與眾不同的意義,抓住了對生活品位有要求的消費者眼球。畢竟數碼相機產品集光機電于一身,仍然需要各方面一定的技術研發能力沉淀,作為初次進入數碼相機領域的廠商,即便是通用電氣也理應給其一定的時間。誠然,GE在相機領域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從目前來看還有一段路要走,但也絕非不可能完成。相信假以時日,其產品的綜合性能一定會有所突破。但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廠商之所以紛紛轉型,也大都緣于沒能掌握數碼相機的核心技術,GE會不會跟柯達一樣,讓我們拭目以待。三、愛國者(目前中國內地數碼相機廠商僅剩愛國者與明基。)愛國者自2005年推出數碼相機以來,愛國者數碼相機每年以10倍的增長速度,實現了關注度和市場占有率行業前六名的不俗成績。同時,憑借著其穩定過硬的產品性能和品質,精美的外觀設計和制作工藝,愛國者積累14年完備的服務規范和遍及全國的售后服務網絡,至2007年底,愛國者數碼相機實現了用戶使用滿意度以5個百分點領先于日系品牌平均水平的驕人成績。國產數碼相機廠商紛紛退出的原因很多是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大部分專利掌握在日系廠商手中,加上日系廠商也采用降價策略,所以中國本土廠商生存空間很小,大部分都處于虧損狀態。國產數碼相機最終的命運究竟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四、雅西卡也是一家有半個世紀歷史的老字號了,特別是在膠片時代也曾經叱咤風云。前身是八洲精密制作所,成立于1945年,主要生產鐘表和電氣儀器。1949年改稱八洲精機株式會社,開始進行照相機的生產。1956年公司又改稱為八洲光學工業,確定yashica商標,1958年改為yashica株式會社,同年推出yashica44和yashica35相機。1960年公司推出第一臺單反相機yashicaptamatic,1966年發表了yashicaelectro35,開始了35mm自動曝光相機的生產。雅西卡的雙鏡頭反光相機具有悠久的歷史。1953年推出6×6cm的yashicaflex,1958年推出4×4cm的yashica44,1970年生產的yashicamat124g運用了電測光技術,可使用120和220兩種膠卷,被專業和業余攝影人員當作主力機。70年代yashica公司與德國鏡頭生產名廠卡爾蔡司公司合作,發揮各自的技術特長,在1974年的科隆博覽會上發表了contaxrts單反相機。此后,推出了一系列的contax單反相機產品。1980年的contax137md相機率先把石英振蕩技術用于照相的數字顯示,1985年的contax159mm將最高快門速度提高到1/4000秒,1990年的contaxrtsIII相機應用陶瓷壓片以提高相機的焦點精度。1983年日本京瓷(kyocera)公司合并了雅西卡公司,推出了一批用kyocera牌號,但由雅西卡電子技術和蔡司光學技術結合的單反相機。由于yashica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kyocera,京瓷公司保持yashica作為本公司所有產品的注冊商標,yashica作為一代名機繼續在世界各地暢銷。雅西卡FX3,這個系列憑借出色的性價比曾經風靡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大陸市場,號稱最優秀的平民135機身(其實主要是便宜),也是鳳凰等國鳥主要的參考和仿制對象。一個有著如此輝煌歷史的品牌,重出江湖自然會受到關注。但是已經上市的EZ8032和EZ7033實在令人失望,似曾相識的造型和參數決定了它們貼牌機的血統。這和很多已經墮落的大品牌為了保證“存在”,尋求代工產品充門面的做法如出一轍,談不上驚喜。無數先行者的例子已經證明,雅西卡如果甘心于貼牌,那么最好的結局也就是半死不活的維持,惟有參考理光模式,把自己在膠片時代積累的精華應用到DC制造當中,才可能有滿意的收獲,樣品階段的AV1400-HD承載了這種期望,不僅因為它有1400萬的高像素,型號后綴的“HD”字樣也頗為曖昧,難道又是一款支持HD級別視頻拍攝的多功能DC?五、明基(聽說明基也出了旋轉LCD的機型,不過這個LCD只能水平反轉,但垂直反轉的應用才是最多的,水平反轉LCD除了自拍就沒別的什么用途了。至于明基DC的總體情況……看在其價錢的份上就不挑什么毛病了,當玩具應該還是可以勝任的。2007年05月18日,臺灣電子大廠明基表示,將出售數碼相機業務給佳能,預計將在6月底完成交接。估計佳能將接收70名相關研發人員及設備與材料。僅保留品牌)六、寶麗來是著名的快速成象相機品牌,在臺灣被稱為拍立得。寶麗來公司成立于1937年,以制造快速成象相機而聞名。此外,寶麗來公司還生產數碼相機和太陽眼鏡。在2008年2月,他們宣布停止制造拍立得底片,轉往發展數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