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學園地的一片新綠-評張佑周《莎士比亞戲劇人物新論》_第1頁
莎學園地的一片新綠-評張佑周《莎士比亞戲劇人物新論》_第2頁
莎學園地的一片新綠-評張佑周《莎士比亞戲劇人物新論》_第3頁
莎學園地的一片新綠-評張佑周《莎士比亞戲劇人物新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莎學園地的一片新綠——評張佑周《莎士比亞戲劇人物新論》

莎士比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屬于所有的世紀〞。也許是莎劇的那種“永久的魅力〞的召喚,4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學人在莎學園地辛勤耕耘,因此,在這擁擠、高水準的莎學界,更上層樓的難度是可想而知了。福建龍巖學院的張佑周教授就是這樣一位知難而上,不畏艱辛的“靈魂的冒險〞者,他十幾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鉆研莎士比亞,為我們貢獻出專著?莎士比亞戲劇人物新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22年12月版〕為莎學研究園地添上了一片新綠。

打開莎士比亞劇作,就走進了一片栩栩如生的人物世界。莎士比亞的如椽巨筆塑造了世界文學中不少杰出的典型形象,其藝術手腕被馬克思譽為“莎士比亞化〞。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具有反復研究的價值,張佑周就是以此作為切入點開始了莎劇人物長廊的長途旅行。

歌德在?文學上的無短褲主義》一文指出,“一個古典性的民族作家〞,“在他的民族歷史中碰上了偉大事件及其后果的幸運的有意義的統一;他在他的同胞的思想中抓住了偉大處,在他們的情感中抓住了深刻處,在他們的行動中抓住了剛強和融貫一致處;他自己被民族精神完全滲透了,由于內在的天才,自覺對過去和現在都能同情共鳴〞,他得益于“許多外在的和內在的機緣〞的“集合〞。莎士比亞正是這樣的一位作家。研究莎士比亞,假設割斷作者同他的歷史現實的母子關系,無異于拔自己的頭發想離開地球。張佑周運用歷史的和美學的觀點來衡量分析莎劇,他“知人論世〞、“以意逆志〞,深入文本洞察莎士比亞思想的偉大處,情感的深刻處,行動的剛強和融貫處,去把握莎士比亞“思索和體驗的世界〞,同時認識莎士比亞這個人,這在理論上來說無疑是正確的路子。

則,張佑周對莎士比亞提出了哪些新的看法呢?不錯,莎士比亞處于恩格斯所說的一個史無前例的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作為時代智慧的結晶的莎士比亞把歐洲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文學推到高峰,他無疑是那個時期最偉大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之一,無疑是最偉大的現實主義劇作家。佑周在肯定莎士比亞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同時,敏銳地發現其“拖著一根庸人的辮子〞。佑周由發現莎士比亞而發現其戲劇人物,由發現戲劇人物的新東西進而更新對莎士比亞的認識,這是個雙向互動、密不可分的過程。在?被權力欲所扼殺的“英勇〞的麥克白》中,佑周指出,莎士比亞感恩于伊麗莎白女王的賞識,頑固地堅持封建衛道士立場,因此哀嘆封建末代王朝的坍塌,極端仇視置君位子承的封建綱常于不顧的雄心勃勃地奪取政權的新興資產階級野心家麥克白,把他寫成眾叛親離、丟失人性的壞蛋。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理想所熱衷的是傳統的伊麗莎白式的封建主義秩序。在?大浪淘沙,誰是英雄?》中,佑周指出,在伊麗莎白女王去世后,莎士比亞還對女王盛世津津樂道,他自始至終都站在封建王朝的立場上,至死也沒有弄分明封建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孰功孰過、孰是孰非,盡管他看懂了他那個時代的社會開展演變的情形。面對一往無前的歷史長河,這位保守的人文主義者問蒼茫大地:大浪淘沙,誰是真正的英雄?正因為莎士比亞是保守的人文主義者,所以他要封建余孽泰門堅持原先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倫常,進而把元老新貴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道德墮落看作是造成泰門悲劇的基本原因,通過泰門的憤世嫉俗來全盤否認現存社會的政治、經濟、法律、宗教、人倫、人性。佑周指出,莎士比亞的這種認識有失偏頗,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表現出悲觀厭世和懷舊情緒。佑周認為,泰門既沒有生存能力,也沒有發明能力,不懂得新時代的游戲規那么,是可憐的時代落后者。正因為是保守的人文主義者,莎士比亞在?兩個高貴的親戚》中,安頓敢于對表哥巴拉蒙的蠻橫無理的獨享說“不〞的阿賽特終因失足落馬命赴黃泉而未能享有勝利者所應該享受的愛的權利。佑周指出,莎士比亞對行將到來的新時代的游戲規那么的認識是淺薄的,沒有讓有實力的競爭者獲取應有的權利,反而在強調一見鐘情的愛的神圣的同時有意無意地渲染了宿命論觀點,這無疑又是作為人文主義者的莎士比亞的保守性的表現。莎士比亞忘記了作為愛情主角的伊米莉亞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殘酷地把她置身于非此即彼的兩難選擇之中,逼得她非得愛上巴拉蒙和阿賽特中的一個不可。莎士比亞肆意踐踏伊米莉亞的人格,褻瀆了愛情的崇高與神圣,這又表現了他的保守性。在?垂死掙扎的封建復辟狂李爾》中,佑周指出,莎士比亞是封建主義的代言人,充其量不過是像李爾那樣從封建主義的營壘里脫胎出來,卻還要維護封建主義秩序的人文主義者。當然,佑周也認識到莎士比亞亦是新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初新社會罪惡的敏銳的發現者、揭露者和積極的抨擊者。他善于從紛紜復雜的關系中抓住本質性的東西,注意到莎翁世界觀的矛盾性,將其定位為保守的人文主義者,這是讓人耳目一新,同時又不能不信服的。

有了莎士比亞的這個定位,張佑周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給我們指出,哈姆萊特是封建階級的孝子賢孫、夏洛克蒙冤受屈、鄧肯和班柯等慘遭麥克白殺戮的明君相才是莎翁心目中的悲劇主人公等新觀點。佑周認為,莎士比亞為亨利五世入侵法國編造理由,是為其時英國資產階級的海外殖民擴張打氣鼓勁,為伊麗莎白的侵略政策搖旗吶喊、大唱贊歌,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亞心目中的伊麗莎白女王,莎士比亞也是狂熱的民族主義分子。有了這個認識,佑周自然點出?威尼斯商人》的鮑西婭是狂熱的基督徒安東尼奧們打擊、迫害異教徒的幫兇。

誠然,正如雨果所說,莎士比亞是“詩人〞、“歷史家〞、“哲學家〞“三位一體的人。此外,他還是一個畫家〞。張佑周也認同莎士比亞的深刻和偉大,不過,他更為全面、更為辯證地看問題。佑周提出諸多新的觀點,并不是嘩眾取寵,更不是肆意貶損,而是“顧及全篇,并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實事求是。因此,他不會在馬克思、雨果等先賢前輩的評價面前裹足不前,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莎士比亞曾通過劇中人物說:“神啊!你一定要給我們一些缺點,才能使我們成為人類。〞可見,只有認識到莎士比亞的缺點和缺乏,才能真正認識莎士比亞。

真正認識了作者,發現了作者,就更能準確地認識作者筆下的人物。于是,張佑周又發現了莎士比亞對于女性的認識。佑周認為,莎士比亞從創作初期起就崇拜女性,認為女人最優秀,因而寄希望于女性。莎翁筆下的不少女性不愧是引吭高歌撲向未來的報春的云雀,是理想社會、幸福人生、美滿愛情的追求者、設計者和發明者。她們是使男性黯然失色懲惡揚善的天使,是勇敢地向傳統觀念挑戰的先覺者,大膽地張開雙臂擁抱太陽或撫摸黑暗的新時代的弄潮兒。佑周指出,莎士比亞把女性作為理想的化身寫成播種愛的天使,有時把她們寫得過于完美,近乎神話,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損抑了她們的現實性。為什么莎士比亞劇作

“陰盛陽衰〞?佑周認為,一是莎士比亞初期所接受的人文主義思想略嫌膚淺,二是出于對伊麗莎白女王的推崇,為伊麗莎白時代的外表繁華所蒙騙。佑周進而斷言,溫莎社會成了伊麗莎白女王盛世的縮影,盡顯風流的溫莎風流娘兒們是伊麗莎白女王的象征。佑周指出,在?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莎士比亞實際上說明了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一個新時代——婦女解放時代的到來。不過,在延續了千百年的由男性主宰的世界上,在那封建獨裁仍然十分強大,資本原始積累又帶來更多罪惡的新舊交替時代,幾個“光明的使者〞、女能人是難堪重負的,她們的所有努力,充其量也不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滾滾歷史長河中的一次小小的魚躍。鮑西婭最后投入破落子弟巴薩里奧的懷抱,朱麗葉、苔絲德蒙娜到頭來成了爾虞我詐、你爭我斗的男性世界里罪惡祭壇上的犧牲品,葛特露、克莉奧佩特拉在詭詐、奸惡的男人面前理智敗下陣來,被情欲含糊了雙眼。佑周因此斷言,莎士比亞關于男性堅強女性脆弱的認識是根深蒂固的,甚至是潛意識的,盡管他的“重女輕男〞的思想很鮮明。因此,莎士比亞的女性觀是矛盾的。這矛盾是否也是莎士比亞作為人文主義者的保守一面的反映?可惜,佑周似乎沒有捅破這一層紙。

張佑周總是把莎士比亞筆下人物形象提升到美學意義的層次來認識。黑格爾在談到“最擅長描繪比擬飽滿的人物性格〞時,指出首屈一指的是莎士比亞,他在“突出某一種情欲中,使人物還不失其為一個完整的人〞,不讓“抽象的情致淹沒掉人物的豐盛的個性〞。莎士比亞戲劇人物形象往往是個性與共性的有機統一,既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同時又反映了某一類人物、某一社會階層的共同心理或人類的某一種激情。佑周往往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落墨,通過分析莎劇人物的獨特個性,對人物作面面觀,最后歸納演繹出人物體現或象征某一社會階層的那種共性。在?讓世界充斥愛》中,佑周指出,冷酷的現實和美好的理想格格不入,理想的人物、光明的化身難逃悲劇命運,這也許就是莎士比亞劇作中女性命運的美學意義之所在。在?罌粟花也是花》中,佑周指出,一個人如果欲壑難填、棄善從惡,則,不只是男性,連女性也會成為罪惡的化身,成為悲劇的釀造者,這也許就是麥克白夫人等壞女人形象的美學意義之所在。佑周特別注意揭示英國“封建關系解體時期〞莎劇人物非常矛盾的思想觀念、心理情緒和其所代表的先進與落后、前行與倒退行為的斗爭。在?為了愛不顧一切》中,佑周指出,見異思遷、喜新厭舊、不顧友情敢于試圖掠人之美的普洛丟斯代表了新興資本主義的時代精神,而伐倫泰因是一個弱智者、毫無行動能力的人,他的窩囊沉淪與新興資產階級的積極進取的精神格格不入。因此,佑周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在道德層面和歷史層面存在嚴重背離的二律背反現象:代表優秀道德價值者往往是時代的掉隊者,而代表歷史進步社會開展方向者那么往往是道德欠佳者或敗壞者。注意從這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佑周就能更好地把握普洛丟斯、伐倫泰因等戲劇人物的美學意義。也只有這樣去看問題,才能理解黑格爾所說的“莎士比亞使我們觀眾對罪犯們乃至極平庸的粗魯漢和傻瓜也感到津津有味〞。雖然張佑周認為莎士比亞對人性的認識已經進入較深的層次,不過,他又看到莎翁還僅僅停留在機械的感性的認識階段,以人文主義理想所強調的“以人為中心〞作為其出發點,片面強調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從而影響了莎翁對人性的深層——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進一步挖掘,導致其筆下的人物形象還或多或少帶有臉譜化、類型化之嫌。佑周此書最大的優點恐怕是從歷史的觀點來看問題,因此,他同時指出,我們不能苛求400年前的莎士比亞用階級分析的看法去認識人,畢竟,莎翁也是歷史進程的“中間物〞。

創新是學術生長的靈魂。?莎士比亞戲劇人物新論》由彼此獨立成篇的25篇人物專論組成,可以說是篇篇有新穎獨到的見解,讓我們如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周作人說,“讀好的論文,如讀散文詩〞。我們不能說張著是散文詩,是周作人所說“美文〞,但文字的漂亮卻是事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