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隋唐時期考試卷_第1頁
中國古代史隋唐時期考試卷_第2頁
中國古代史隋唐時期考試卷_第3頁
中國古代史隋唐時期考試卷_第4頁
中國古代史隋唐時期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中國古代史隋唐時期考試卷第一卷一、單項選擇題1.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對歷史進程影響最大的是A.建隋取代北周B.結束分裂局面,重新統一全國C.創建三省六部制D.大力弘揚佛教2.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的主要原因是A.商業非常繁榮B.便于控制全國C.水陸交通便利D.位置鄰近長安3.關于隋運河開鑿的動機與結果,表述正確的是A.為溝通南北交通而開,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B.為繁榮洛陽商業而開,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和經濟發展C.為鞏固統治而開,但客觀上有利于南北交通和經濟交流D.為鞏固統治而開,但成為隋亡的根本原因4.“將興遼東之段,自洛口開渠達涿郡,以通漕運”,這條運河是指A.通濟渠B.永濟渠C.會通渠D.邗溝5.唐太宗從隋朝滅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訓是A.皇帝必須任用賢臣B.必須善于納諫C.必須輕徭薄賦D.認識到君與民的關系是舟與水的關系6.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納諫的根本目的是A.當賢明君主B.減少決策失誤C.籠絡人才D.維護封建統治7.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都注重的問題是A.重用人才B.善于納諫C.輕謠薄賦D.減輕刑罰8.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說明A.丞相權力增大B.中央機構的決策實現了民主化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D.體現了任人唯賢的原則9.隋朝時期,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議政。統治者這樣做的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權B.防止宰相權重難制C.擴大民主權力D.加強對地方的控制10.唐朝時,紡織業和造紙業都很著名的是A.長安B.定州C.益州D.宣州11.唐朝初年,江南的稻米已經大量運往洛陽等地,這反映了①經濟重心已經南移②江南經濟地位上升③大運河的歷史作用④南北經濟交流加強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唐朝中期,各地布滿了貴族官僚的莊園,導致這種現象的基本原因是A.封建經濟的發展B.土地兼并嚴重C.均田制的破壞D.兩稅法推行的影響13.唐玄宗后期,藩鎮權限增大,這說明的實質問題是A.唐玄宗重視邊境防御B.玄宗時期,邊疆地區已出現嚴重威脅C.朝政衰敗,中央集權削弱D.民族矛盾已成為尖銳的矛盾14.下列有關產生藩鎮割據局面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由封建經濟的分散性所決定B.因地方權力過于膨脹所導致C.由安史之亂直接引起D.因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所致15.“安史之亂”的實質是A.統治集團內部的宮廷斗爭B.地方割據勢力同中央政府爭奪統治權的斗爭C.少數民族與漢民族爭奪統治權的斗爭D.少數民族分裂國家的叛亂16.杜甫《憶昔》詩渲染唐朝盛世經濟狀況的實際目的是A.歌頌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B.懷念唐玄宗前朝的清明統治C.因生活貧困而懷舊D.借懷舊表述對現狀的不滿17.唐朝后期“朋黨之爭”所反映的矛盾實質上是A.中央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B.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C.中央和地方統治階級的矛盾D.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18.漢與唐朝興盛的共同原因是A.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B.實行十五稅一C.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D.減輕刑罰,廢除肉刑19.唐太宗與漢武帝相比,在處理民族關系問題上的相同點,不包括A.發動正義反擊戰B.加強行政管理C.注意經濟交往D.與吐蕃和親20.唐朝對外關系發展具備的最重要的條件是A.封建經濟出現繁盛局面,是當時世界上綜合國力強盛的國家B.封建經濟繼續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發展超過前代C.各民族問經濟文化交流活躍,接觸頻繁、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D.科學、文學、史學、教育等有新發展,我國古代文化達到高度繁榮的水平21.從7世紀到9世紀末,日本先后派遣了13批遣唐使,接待這些人的唐政府機構是A.工部B.戶部C.禮部D.吏部22.“貞觀之治”盛世局面出現的前提是A.調整統治政策B.社會政治穩定C.重視發展經濟D.中外交通發達23.唐朝實行的兩稅法產生的實際作用是A.緩解了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B.緩解了均田制破壞所造成的財政問題C.減輕了地主對農民的剝削D.削弱了藩鎮割據的經濟基礎24.晚唐詩人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詩反映的歷史現象是A.王導、謝安兩家的破落B.唐都長安的景色C.唐末農民起義打擊士族制D.士族制度的衰落25.居住長安(唐都)的劉宗仁,熱情款待遠道而來的好友,他可以為好友辦到的事有①清晨去大慈恩寺觀看佛事活動②上午去東市選購朝鮮人參③傍晚西出全光門,遙觀夕陽映襯的宏偉建筑大明宮④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嘗風味小吃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③26.今天的一些少數民族的祖先,唐朝時候就生活在祖國境內,下列搭配不正確的是A.回紇——回族B.吐蕃—藏族C.南詔—彝族、白族D.回鶻——維吾爾族27.隋唐時期,一般平民百姓穿布制衣服,這種布的原料是A.絲B.麻C.棉D.皮毛28.與唐朝的詩歌繁榮有直接關系的是A.唐朝強盛B.造紙術發明C.社會安定D.科舉制實行29.唐朝時占特殊地位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景教D.襖教30.因唐朝統治者重視、扶植而得到發展的文化現象不包括A.醫學、天文、算學專業學校出現B.佛教、道教的盛行C.“傳奇”小說出現并盛行D.編撰多部后來列入二十四史的著作

中國古代史隋唐時期考試卷班級姓名座號評分第二卷二、材料解析題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經有過一次盛會,遺留下來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王勃用美麗的詩句描述了當時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兩句,很確切地道出初唐時代中國的潛力。以后100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發揮了這巨大的潛力創造了盛唐的文化,為當時世界之冠。——楊振寧《在廣州粒子物理討論會開幕式上講話(1980)》材料二唐朝的中國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輸入,獲得了飛躍的發展.不但在中國文化史上已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與倫比。最近有位美國外交官員參觀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兩旁的各國使節的石像時,感慨地說:“當時我們美國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國國際交往已如此頻繁,難怪后人要嘆為觀止了。——摘自《文化沖突與時代選擇》回答:(1)材料一、二兩段的共同點是什么?各自的側重點又是什么?(2)材料一中王勃這兩句詩句我們認為也很確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國的巨大潛力。這個潛力在哪里?3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元帝即位(前48年),天下大水,……二年,齊地饑……民多餓死,瑯邪郡人相食。”“成帝……家始二年(前15年)。梁國、平原比年水災,人相食。”“哀帝即位(前6年),師丹輔政,建言:‘……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貨數巨萬,而貧弱愈因。”……”——摘自《漢書·食貨志》上卷材料二“白音露于野,千里無雞嗚。”——摘自曹操《篙里行》材料三“隋場帝負其富強之資,思逞無厭之欲,……驕怒之兵屢動,土木之功不思,……旌旗萬里,征旗萬里,征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于是相聚蕉(注:釋名),胃(同猥)毛而起,大則跨州連郡,稱帝稱王,小則千百成群,攻城邑,流血成州澤,死人如亂麻。”——摘自《隋書·煬帝記》材料四“……汝、鄭等州,比層蕩盡,人悉以紙為衣,或有衣經者。……”——摘自《舊唐書·回紇法》材料五“……,洛陽四面數百里州縣,皆為廢墟。……”“……,北朝夷賊每破一城,城中衣服、財賄、婦人皆為所掠。男子壯者所之負擔,贏、病、老、幼皆以刀槊戲殺之。……”——摘自《資治通鑒》材料六“……,東周之地,久陷賊中,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廢荒,曾無盡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榛荊,豺狼所嗥。既乏軍儲,又鮮人力……人煙斷絕,千里蕭條……。”——摘自《舊唐書·郭子儀傳》請回答:材料一、二反映兩漢時期怎樣的歷史現象?為什么出現這種現象?對班固和曹操記錄的這種現象你怎樣認識?材料三敘述隋煬帝實施怎樣的暴政?“驕怒之兵屢動”指的是什么?其所作所為導致的結果是什么?材料四、五、六敘述了什么歷史事件?這一事件是怎樣發生的?對當時歷史的影響是什么?通過六則材料的閱讀和以上諸問的回答,你獲得的啟示是什么?(5)通過六則材料的閱讀,看出歷代封建統治的特點是什么?這種歷史特點導致的歷史現象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后一歷史現象在兩漢、唐末有什么表現?三、問答題33.以唐朝前后期的有關史實,說明社會環境與社會經濟之間的關系。34.比較唐朝時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對封建統治的利弊。

35.漢唐時期,中外交往的特征有何不同?試分析其不同原因。

中國古代史隋唐時期考試卷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B2.B3.C4.B5.D6.D7.A8.C9.1310.C11.C12.A13.C14.D15.B16.D17.A18.C19.D20.A21.C22.B.23.B24.D25.B26.A27.B28.D29.B30.C二、材料解析題31.(1)共同點:都是贊美唐文化的高度發展,同時又不僅僅停留在民族文化傳統上,給人有所啟示。側重點:前者從民族文化的自身加以發掘和發揚,后者是從吸收外來文化,創造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2)這個潛力在于我們自己。要繼承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又要大量融合外來文化而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32.(1)經濟貧困,景象殘破,出現人吃人的現象。前者是西漢實施分封制導致“七國之亂”造成的;后者是東漢末年統治異常腐朽黑暗造成的。以較為客觀的態度記錄了歷史的真實。(2)繁重的兵役和徭役,進行戰爭和大興土木。對高麗發動的戰爭。隋末農民大起義的爆發。(3)唐朝“安史之亂”。唐玄宗后期,寵愛楊貴妃,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導致政治十分腐敗造成的。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4)皇帝昏庸、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統治殘暴。社會動蕩不安,人民倍受艱苦。西漢的綠林、赤眉起義,東漢黃巾大起義,唐末的黃巢大起義。(5)殘暴的統治必然導致人民的反抗;政治腐敗是社會動亂的主要原因,社會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是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33.唐朝前期:①由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善于用人、納諫,調整了統治政策,因此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社會安定,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逐漸強盛。②武則天獎勵農業,重用人才,社會經濟繼續發展。③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重視官員人選,任用賢相,開元年間,政治安定,社會經濟繼續發展,進入開元盛世。唐朝后期:①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政治腐敗,奸臣當道,釀成安史之亂、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②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使唐朝政局更加混亂。③土地兼并嚴重,農民四處逃亡、均田制破壞,兩稅法也未能解決嚴重的階級矛盾,唐末農民戰爭瓦解了唐朝的統治。通過以上史實,可以得出:在政局安定的社會環境里,社會生產能迅速發展,國力強盛;政局混亂的社會環境則會使生產力遭受破壞,國力削弱。34.(1)利:府兵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府兵的兵將平時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將帥擁兵自重的局面。募兵制由國家供應衣食,減輕了農民兵役負擔,節省了府兵往來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產發展,封建國家也得以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軍隊。(2)弊:府兵出征時要自備武器、糧食,農民負擔沉重,影響生產,且易出現士兵逃亡的現象.影響戰斗力。募兵制的士兵以當兵為業,將兵之間長期形成隸屬關系,容易形成軍閥割據,影響中央集權加強。35.不同特征:①漢代以陸路為主,唐朝水、陸并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