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北師大版文化史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單元測試_第1頁
高中歷史北師大版文化史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單元測試_第2頁
高中歷史北師大版文化史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單元測試_第3頁
高中歷史北師大版文化史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單元測試_第4頁
高中歷史北師大版文化史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單元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開封一中2023屆高三歷史復習精選單元過關練(北師大版):必修三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含解析)1.【原創】俄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提出“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論斷,這就需要作者將大量生活素材引入自己的創作,貼近現實,反映現實。根據以上觀點,下列作品不屬于“貼近現實,反映現實”的是()A.《伏爾加河的纖夫》B.《戰爭與和平》C.《人間喜劇》D.《等待戈多》2.以下是對某部文學作品的評價:它大膽地運用了與荒誕的內容相適應的荒誕不稽的舞臺形式,打破了傳統模式,體現了強烈的藝術創新精神。該作品是()3.下列屬于19世紀典型的浪漫主義文學風格的是()A.反映對現實的失望情緒;人物個性鮮明,情節跌宕起伏B.典型再現社會的風貌;塑造正面人物,故事生動真實C.故事的背景很不明確;強調表現自我,語言一反傳統D.反映了民族革命斗爭;現實融入幻想,景象豐富多彩4.一位同學的研究性學習報告中,有以幾個小標題:“默片時代”、“有聲時代”、“黑白時代”、“彩色時代”。該同學的研究課題最有可能是()A.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歷程B.互聯網的發展歷程C.電影的發展歷程D.電視的發展歷程5.文學藝術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面對世界大戰和經濟大蕭條等社會危機的沖擊,人們陷入苦悶、迷惘、虛無之中。由此,西方文藝作品出現了夸張、怪誕的表現手法。下列作品能突出反映這一特點的是()A.《約翰·克里斯朵夫》

B.《等待戈多》

C.《安娜·卡列尼娜》

D.《巴黎圣母院》6.在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的歐洲文壇上①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提倡人文主義,反對天主教會②啟蒙文學批判封建君主專制③浪漫主義表現主觀理想和個人感情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著力批判社會黑暗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7.荒誕派戲劇經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個場景和六個人物,戈多是“焦點人物”。人們望眼欲穿地盼著他到來,但他始終沒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來干嗎,人們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個謎。這樣的劇情似乎荒誕不經,卻含有很大的隱喻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表現西方人的危機意識,揭示人類生存現狀的荒誕B.表現了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幸福的憧憬C.表現了“人類在一個荒謬的宇宙中的尷尬處境”D.反映了在絕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現代人的共同心理8.“每當世界經濟遭遇寒冬,總會有個狂熱的角落熱鬧得刺眼——這就是電影。”與電影的誕生處于不同時期的是()A.浪漫主義成為世界文藝的主流 B.革命現實主義文學興起C.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D.歐洲藝術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過渡9.繼浪漫主義文學之后,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出現在歐美并開始占主導地位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潮是()A.古典主義B.現實主義C.當代主義D.現代主義10.法國浪漫主義的“產婆”斯塔爾夫人說過:“憂郁的詩歌是最能與哲理相一致的詩歌。憂郁較之其他心靈狀態更深地進人人的性格和命運。”這種“憂郁”主要反映了人們對()A、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

B、資產階級革命的呼喚C、新社會制度的高度頌揚

D、人性解放的渴望11.“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是19世紀法國畫家庫爾貝的名言。下列與他的畫風最為接近的作品()12.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30年,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盛行主要反映了()A.對人性解放的歌頌B.對資產階級革命的歌頌C.對社會制度的不滿D.對現實生活的不滿13.“從19世紀30年代后期開始,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之間的沖突被另一個問題所取代,即對藝術的社會價值的疑問,人們想‘如實’地表現這個世界”。下列作品能‘如實’地表現這個世界”的是()A.《人間喜劇》B.《唐璜》14.“它在很多方面是對啟蒙運動的一種反動。作家把想像以及作為理性補充的直覺作為觀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對感覺和非理性都極為著迷”。材料中“它”是哪種文學流派?()A.古典主義B.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15.某作曲家聲稱:“我所創造的音樂,是來自人們內心深處的吶喊,是來自人們靈魂底腳的律動。”他要使“聽者不僅能感受到心靈的創傷,還能逐漸去彌合那種創傷。”下列作品中,與此藝術風格相一致的是()A.《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B.《老人與海》C.《悲愴進行曲》D.《伏爾加河上的纖夫》16.貝多芬用音樂全力頌揚“人有權決定自身命運”這一時代理念。據此判斷,貝多芬的作品體現的時代主旋律是()A.啟蒙時代的自由精神B.工業時代的自由主義C.古典主義的悲劇情結D.現實主義的批判意識17.“在時間和空間關系上,傳統語言結構完全遵循牛頓的時間與空間概念,倒敘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而意識流派的語言結構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時間’,牛頓時間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動予以重新組合。”其中體現“意識流派的語言結構”的是()A.古典主義文學B.浪漫主義文學C.現代主義文學D.現實主義文學18.“默片時代”、“有聲時代”、“黑白時代”、“彩色時代”。上述說法反映了()A.電視的發展歷程B.電影的發展歷程C.手機的發展歷程D.網絡的發展歷程1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圖一比薩斜塔,伽利略在此做過落體實驗圖二蘋果落地,牛頓思考它的原因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學從誕生之日起就在各個領域開始了對古代權威和基督教神學的反叛和進攻,而科學自身的每一個勝利又都是對宗教教義和傳統觀念的致命打擊與否定。隨著各門科學的發展,一種以靜觀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經驗事實為依據代替經驗古訓的懷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產生了。……人們熱烈地崇尚以科學為代表的理性,在歐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強勁的理性主義思潮,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沈之興、張幼香主編《西方文化史》材料三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理性的王碼漢卡國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理想化的王國;永恒的正義在資產階級的司法中得到實現;平等歸結為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的平等;被宣布為最主要的人權之一的是資產階級的所有權;而理性的國家,盧梭的社會契約在實踐中表現為,而且也只能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18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們,也同他們的一切先驅者一樣,沒有能夠超出他們自己的時代使他們受到的限制。——恩格斯《反杜林論》材料四電影《巴黎圣母院》劇照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回答:(1)依據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學家研究自然科學采用的主要方法。(2)據材料二,近代理性精神產生的條件是什么?試舉例說明理性主義思潮對歐洲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3)材料三中,恩格斯認為在理性主義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理想化的王國”的本質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文藝作品能否佐恩格斯的觀點?簡要說明理由。(4)綜合上述材料,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社會的關系?古今中外,政府和社會精英對于社會和諧都有過許多思考與實踐。材料一(洪武元年)詔曰:“耕者驗其丁力,計畝給之。使貧者有所資,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為己業,而轉令貧民佃種者,罪之。”——《明會典》卷十七,戶部四,田土。材料二孫中山始終把“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作為最高理想,畢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現在他的“民生主義”主張里。在他看來,“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劉雅麗《略論孫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觀與和諧社會》材料三狄更斯著名的小說《雙城記》,以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倫敦這兩座城市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為社會矛盾深刻的19世紀英國尋求出路。狄更斯說,不滿情緒廣泛地存在于英國的社會中,可能由于任何一個很小的原因,一下子變成前所未有的一場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動致人死亡,點燃了倫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國多個城市。——《現代快報》2011年8月14日《倫敦與巴黎騷亂對比》材料四當今世界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每一個層面,都日益清晰地表現出整體性、體系性的運動。……與此同時,針對這種新的整體性運動,出現了聲勢浩大的反抗。這種反抗既有理性主義的……也有浪漫主義的,如西雅圖、熱那亞和紐約街頭的反全球化抗議活動。本·拉登和“基地組織”的恐怖主義活動,雖為異數和極端,但本質上也屬于這種反體系運動的一部分。——宿景祥《貧富擴大與全球反抗》20.據材料一和所學,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21.在20世紀20年代的孫中山“新三民主義”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發展和諧社會的思想?你是否贊同材料二中孫中山先生認為的“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的主張?請簡要說明理由。22.結合材料三,以狄更斯為代表的文學流派主要關注的問題是什么?試列舉該流派2個以上的其他代表作品。23.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主要存在哪些不和諧的問題?24.近代以來,法蘭西民族創造出獨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響了歐洲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850年,雨果在追悼法國某一位文學家時說:“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帶著我們說不清楚的、同現實打成一片的驚惶與恐怖。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材料二】20世紀40、50年代,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在法國文化界流行。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給世人描繪了一幅陰暗的世界畫面:人生是荒誕的,現實是令人惡心的,人們在生活中充滿恐懼感、迷惘感和孤獨感。所以存在主義特別強調個體自由創造性、主觀能動性,把人的意義、人的價值歸結為人的自由選擇與創造。——呂一民《法國通史》【材料三】20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憑借其文化軟實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說:“應對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樣性。”請回答:(1)材料一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學家是誰?他的作品屬于哪種文學流派?這一文學流派中令人感到“驚惶與恐怖”的社會現實是什么?(2)材料二中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出現與20世紀哪些重大事件相關?(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的背景,并談談你對“文化多樣性”的認識。25.工業革命對人類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中期,英國往昔那種田園詩般的風情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個忙忙碌碌的世界。鄉村建起了灰暗的廠房,城鎮豎起了高聳的煙囪,工廠里回蕩著機器的轟響,高爐前迸射著鐵水的光亮。1850年時,英國的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60%,鐵產量超過了世界上所有國家鐵產量的總和,煤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1)據材料一,概括工業革命對英國的影響。材料二蒸汽和新的工具機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的大工業,從而把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基礎革命化了。……183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同前一世紀的資產階級是大不相同的,……它要求完全的統治權,而它也做到了。——《恩格斯論資本主義歷史過渡性問題》(2)這時期的英國資產階級是怎樣取得“完全統治權”的?據材料二指出其爭取“完全統治權”的原因。材料三毫無疑問,傷寒病持續和蔓延的原因,是人們住得過于擁擠和住房骯臟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從光線、空氣、空間、清潔各方面情況,簡直是不完善和不衛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個文明國家的恥辱。……這些住房供水不良,廁所更壞,骯臟,不通風,成了傳染病的發源地。——19世紀,一位醫生對英國煤鐵礦區中心太恩河畔新堡的描述(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哪一社會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思想和文學領域分別出現了哪些思潮和流派?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59年,英國作家狄更斯發表了他著名的小說《雙城記》,該作品以1789年法國革命為背景,是那個時代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代表作,在《雙城記》的開頭,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在小說發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滿情緒像這樣冒煙比火燒起來還要壞得多,這特別像法國在第一次革命爆發前的公眾心理,這就有危險,由于千百種原因一一如收成不好、貴族階級的專橫與無能把已經緊張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緊、海外戰爭的失利、國內偶發事件等等一一變成那次從未見過的一場可怕的大火。”可見,《雙城記》的創作動機在于借古諷今,以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經驗為借鑒,給英國統治階級敲響警鐘;同時,通過對革命恐怖的極端描罵,也對心懷憤懣、希圖以暴力對抗暴政的人民群眾提出警告,幻想為社會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國現狀尋找一條出路。(l)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狄更斯文學創作的主要特點。(4分)在狄更斯看來,法國大革命能夠為當時的英國統治階級提供哪些歷史借鑒?(8分)(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一段話。(13分)27.作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科技發明和文學藝術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彰顯著它們獨特的魅力與風格,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請參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下列三個表格的空白部分。(在答題卡上,按序號順序回答即可)表一:發明家主要發明發明家主要發明瓦特(1736—1819)=1\*GB3①蔡倫(約50—121)=2\*GB3②表二:文學體裁繁榮時期主要原因詩唐朝=3\*GB3③詞=4\*GB3④城市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市民數量的增加;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小說明清=5\*GB3⑤表三:美術派別產生背景代表作浪漫主義=6\*GB3⑥《自由引導人民》=7\*GB3⑦工業革命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日趨尖銳。《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現代主義兩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巨大創傷;工業化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科技發展拓寬了視野=8\*GB3⑧(2)綜合表二、表三的內容,你能得到哪些規律性的認識?參考答案【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是“現實”,由此可知,材料所想表達的是現實主義文學藝術。因此在四個選項中找出不屬于現實主義作品的即可。D選項《等待戈多》是現代主義作品的代表作,其他三項都屬于現實主義作品,因此本題選擇D選項。考點:19世紀的世界文學藝術·文學的主要成就·現實主義文學【原創理由】結合材料回答問題,考查學生對現實主義作品的理解。難度不大,考點基礎,符合高考命題要求與原則。2.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題干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比較、分析,并作出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信息,本題考查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藝術相關內容——文學作品風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所描述的文學作品風格,即現代主義。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項屬于浪漫主義;BC兩項均屬于現實主義。可知,ABC三項均不正確。D項即屬于現代主義,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選D。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文學的主要成就·現代主義文學3.A【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發展相關知識的把握。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B為現實主義文學,C為現代主義文學,D為20世紀以來的亞非拉文學,皆可排除。A符合浪漫主義文學的特點,因此A符合題意。綜上,本題選A。考點:19世紀的世界文學藝術·文學的主要成就·浪漫主義文學(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葉)4.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的簡單記憶。結合所學,容易選C。考點:與時俱進的文學藝術點評:電影藝術被稱為“第七藝術”(文學、戲劇、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它是: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首次向公眾放映自已拍攝的電影短片,這標志著電影的誕生。最初的電影是黑白無聲片,稱為“默片”。1927年,美國首次拍攝成功有聲音、有對白、有音樂和歌唱的有聲影片,電影進入有聲片時期。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浮華世家》拍攝成功5.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由題干中“面對……沖擊,人們陷入苦悶、迷惘、虛無之中”可知此文學流派為現代主義文學,只有《等待戈多》符合要求。所以答案選B。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文學的主要成就·現代主義文學6.D【解析】根據時間直接排除①,答案即可得出。7.B【解析】試題分析:荒誕派戲劇經典作品《等待戈多》屬于現代主義文學作品。背景是兩次世界大戰和席卷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大危機的影響;工業化進程加快,社會環境動蕩復雜,集中反映了西方社會的精神危機。特點是強調表現自我;手法怪誕。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沒有明顯的理由、背景模糊不清、因果關系不明;語言風格悖離傳統。因此B說法不正確。考點:19世紀的世界文學藝術·文學的主要成就·現代主義文學。8.A【解析】試題分析:電影的誕生于1895年,B.革命現實主義文學興起C.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和D.歐洲藝術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過渡,都是發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A.浪漫主義成為世界文藝的主流,主要發生于18世紀末,故此題應選A項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與藝術點評:此題為知識型選擇題。題干與備選項基本上是重復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備選項的迷惑性、干擾性較大,如果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可能會被干擾所迷惑而選錯。解答此類選擇題的關鍵是扎扎實實地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9.B【解析】略10.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浪漫主義出現的背景。題目中的“憂郁”反映了浪漫主義產生的背景。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中葉,對于歐洲來說,是疾風暴雨的革命與波瀾起伏的改革的年代。革命或改革相繼成功后的歐洲各國并沒有出現啟蒙學者所描繪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美好景象。資本對工人的奴役,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統治,以及私欲橫流的社會現象,使人們普遍感到失望。這種對現實的不滿反映到文學藝術領域,就是浪漫主義文學作品的興起,眾多杰出的文學藝術家應運而生。因此選A。考點:近代世界文藝點評:這一專題是近幾年中涉及不多的專題。對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的考查,從考查的內容看,主要考查美術作品及其風格特點尤其是現代派繪畫的考查上。從命題的角度看,將著眼于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的發展過程具體背景、文學藝術流派特點、代表人物以及人物與作品、藝術價值及影響的考查。命題的選點多與社會生活、社會時政熱點相聯系。11.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結合題干材料“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和所學庫貝爾可知,屬于現實主義作品。《神曲》和《悲慘事件》屬于浪漫主義文學作品,故A和B均不符合題意。《等待多戈》屬于現代荒誕派。D項屬于現實主義文學,符合題意。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文學藝術的主要成就?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12.D【解析】略13.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學生閱讀材料并與教材內容聯系的能力。從題干“如實,地表現這個世界”,可知作品應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B、C都是浪漫主義的作品,D屬于印象派。《人間喜劇》全面反映19世紀法國的社會生活,是一部法國的社會風俗史,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故選A。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文學的主要成就·現實主義14.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作為理性補充……對感覺和非理性都極為著迷”可知,這是屬于浪漫主義。所以答案選B。古典主義(英語:Classicism)在藝術上主要是指對包含古希臘及古羅馬的古典時代文化的高度認同。現實主義,又稱寫實主義,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之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于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現代主義從文化的歷史角度來說,是1914年前的幾十年中興起的新藝術與文學風格,是藝術家為了反抗19世紀末期的陳規舊矩,轉而用一種他們認為感情上更真實的方式,來表現出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文學的主要成就·浪漫主義15.B【解析】試題分析:從題干中“靈魂底腳的律動”和“心靈的創傷”可判斷其為現代主義風格,與《老人與海》風格一致。A是浪漫主義文學,D是現實主義美術作品,《悲愴進行曲》是貝多芬早期的作品,也是貝多芬奏鳴曲逐漸向浪漫派風格靠近的代表作之一。ACD不符合題意,排除。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音樂和電影藝術·現代主義。16.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調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人有權決定自身命運”強調個人的自由和解放,體現了啟蒙時代的理性精神,故A項正確;BD項與貝多芬所處的時代不符,排除;C項與題干信息“人有權決定自身命運”不符,排除。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貝多芬17.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在時間和空間關系上,傳統語言結構完全遵循牛頓的時間與空間概念,倒敘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而意識流派的語言結構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時間’,牛頓時間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動予以重新組合。”可以分析出意識流派的語言結構是反傳統的,屬于現代主義,故本題選C項。A、B、D不符合題意。考點: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文學·現代主義18.B【解析】試題分析:緊扣材料中的關鍵信息“默片時代”,而“默片”就是指無聲電影,由此可知,材料主要強調的是電影的發展歷程,從無聲電影發展到有聲電影,從黑白電影發展到彩色電影,因此本題選B。考點:影視藝術的發展——電影。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了解電影最初的稱法,引導學生多注意對生活常識的積累。19.(1)方法:觀察;實驗。(2分)(2)條件: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1分)。舉例: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專制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2分)(3)理想化的王國本質上是資產階級專政。并沒有真正消除社會的不平等。(2分)能夠。(1分)這是作者對“理性王國”深感失望,尋找新的精神寄托,這種情緒反映在文學藝術創作領域里,從而產生了浪漫主義文學、美術作品。(2分)(4)認識: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文學藝術來源于現實,反映了社會生活。(2分)【解析】本題考查了文化史中的科技、文學、思想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了近代科學的特點、啟蒙思想的條件和影響以及浪漫主義文學產生的條件,設問非常巧妙,一環扣一環,最后上升到理論:認知科技、文學和社會的關系。20.按家庭勞動力多少來分田;重懲兼并者;編定魚鱗圖冊。(每點1分,共3分)21.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權)、節制資本。(每點1分,共2分)不贊同。(1分)二者在階級屬性上有著根本上的不同(1分)。22.主要關注深刻的社會矛盾,揭露社會的黑暗。(2分),作品(2分)23.恐怖活動猖獗、環境污染、氣候變暖、能源危機、糧食短缺、毒品泛濫、傳染病盛行等等。(每回答一個給1分,總分不超出3分)【解析】本題就社會和諧為命題點,切合社會熱點,主要考查學生概括、歸納材料的能力。20.考查學生對材料的概括。21.考查學生對新三民主義中民生主義的理解,并考查學生比較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比較其與共產主義的本質區別。22.考查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特征及作品。23.考查學生對經濟全球化的問題的認識。24.(1)文學家:巴爾扎克。(1分)文學流派:(批判)現實主義。(1分)社會現實:隨著工業革命開展,西歐社會貧富分化日益加劇,社會矛盾尖銳。(2分)(2)重大事件: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危機等。(2分)(3)背景:兩極格局瓦解為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不同文明之間的往來日益頻繁。(2分)認識:文化軟實力有助于提高國家地位;堅持文化多元并存的原則,促進文化交流;妥善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沖突。(3分)【解析】試題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及對歷史觀點進行分析探究的能力。“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可知是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屬于現實主義文學。然后回答現實主義文學的特點及出現背景。(2)由“生是荒誕的,現實是令人惡心的,人們在生活中充滿恐懼感、迷惘感和孤獨感”可知,薩特存在義哲學屬于現代主義哲學流派,其出現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主要背景事件是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危機。(3)“時代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為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經濟全球化,世界聯系加強,促進世界文化的交流;“認識”從文化多樣性適應全球化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文學的主要成就·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25.(1)影響:促進生產力發展;加速城市化進程;成為“世界工廠”;帶來環境污染。(4分)(2)取得:1832年議會改革。(2分)原因:工業革命的發展;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擴大政治權利。(2分)(3)社會問題:工人沒有享受到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財富,生活悲慘。(1分)思想: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文學:浪漫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3分)【解析】試題分析:(1)第一問,工業革命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它涉及到了英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回答此問題要全面。同時還要注意到社會經濟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所以回答時要把工業革命的負面影響也要歸納出來。材料一給我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依據這些信息來歸納,同時也應該結合教材上的主要內容來歸納整理。(2)第二問,19世紀30年代,是英國工業革命完成的前后,工業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在1832年的議會改革中,他們獲得了更多的議席,為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所以他們要求進一步擴大政治權利,所以工業資產階級漸入了英國的統治中心。(3)第三問,材料三的內容關于社會問題的內容詳細而具體,只需要學生歸納整理即可,主要從工人的生存環境、勞動強度與收入的方面入手回答。面對著這些現狀,人們原來幻想的資本主義的一切美好都被殘酷的現實擊碎,面對著這些無奈的現實,當時的人們還殘存著些對美好生活的幻想,對資本主義還抱有一定的憧憬,所以思想領域里產生了具有改良思想特點的“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失敗后,又出現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理論。文學領域出現了把理想當成現實來描寫的浪漫主義文學。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影響;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文學的主要成就·浪漫主義文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26.(1)特點:直面現實與批判性;社會改良與人文關懷。(4分)借鑒:發展社會經濟;推進民主化進程;保障人民生活,緩和社會矛盾;增強國家治理能力。(結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8分)(2)理解:“這個時代”是指英國工業革命時代。一方面,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城市化進程加快;民主政治發展;世界市場初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