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一單元1藤野先生(魯迅) 說課一等獎_第1頁
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一單元1藤野先生(魯迅) 說課一等獎_第2頁
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一單元1藤野先生(魯迅) 說課一等獎_第3頁
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一單元1藤野先生(魯迅) 說課一等獎_第4頁
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一單元1藤野先生(魯迅) 說課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藤野先生》教案【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線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教學重點)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重點)

3、討論什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聯系現實,關心時事。(教學難點)

4、品析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反語的運用。(教學難點)【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臺3課時【教學內容及過程】課時1〖教學重點〗1、理清文章的段落結構。2、理清作者思路和文章線索。一、導入新課。圖片展示→引出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戲》、《故鄉》→選自小說集《吶喊》。《風箏》→選自選自散文詩集《野草》。→→引出學習內容《藤野先生》。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里。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開始用魯迅作筆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吶喊》、《彷徨》《華蓋集》、《墳》等。本文選自《朝花夕拾》。文章寫于1926年10月12日,回憶了作者1902—1906年留學日本的生活片段——魯迅本想以學醫來救國救民,但殘酷的現實卻使作者一改初衷,棄醫從文了。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們既會感受到作者對恩師的真摯懷念,也會認識到作者思想變化的真正原因。背景簡介:魯迅留學日本經歷:1902年4月到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積極參加反清愛國活動,在《自題小像》詩中發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4年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兩年后棄醫從文,想以改變國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東京開始文學活動,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作品,并寫出《文化偏至論》等一系列論文。1908年從章太炎學《說文解字》,加入光復會。1909年8月,從日本回國。二、檢查預習并學習新課。(一)讀準下列劃線字的注音。驛站(yì)教誨(huì)系住(jì)蘆薈(huì)瞥見(piē)畸形(jī)匿名(nì)詰責(jié)緋紅(fēi)不遜(xùn)杳無消息(yǎo)深惡痛疾(wù)油光可鑒(jiàn)(二)解釋下列詞語。宛如緋紅油光可鑒驛站掌故不遜詰責杳無消息瞥見(三)思考題:1、文章寫了哪些事情?這些事情發生在哪里?2、文章的敘事線索是什么?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讀課文,理清文章段落結構。第一部分(1~3):見藤野前,在東京。第二部分(4~35):與藤野相識、相處、離別。第三部分(36~38):對藤野的懷念。◎本文贊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過渡:本文選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作者回憶的是在日本留學時的一段經歷,主要歌頌的是藤野先生,可開頭部分那么多篇幅卻沒有寫藤野先生,這是為什么呢?◎明確:①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這是作者離開東京往仙臺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②寫途徑日暮里和水戶則表現作者的憂國之情,是作者學醫的主要動機。③寫仙臺醫專的職員對他的優待是為下文寫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襯。④寫“日本愛國青年”的挑釁是為藤野先生作反面襯托。⑤寫課堂上看電影是作者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總之,所有這些為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熱忱、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有密切關系。◎課堂小結:為了救國救民,作者懷著很美滿的夢,東渡日本,“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治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可以去做軍醫,一面又促進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可是,來到日本后,清國留學生的種種丑態讓他失望了。失望中,他苦苦尋找,又一次選擇到仙臺學習醫學。在仙臺,魯迅認識了這位給他留下了難忘回憶的恩師--藤野先生。那么,藤野先生是一個這樣的人呢?他有那些高貴品質呢?請同學們回去認真閱讀課文,了解他的高貴品質。【教學反思】課時2〖教學重點〗1、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學習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2、把握全文的主旨。一、精讀課文,思考問題。(一)課文1~3段寫了清國留學生在東京哪兩件事情?表達了魯迅怎樣的情感?◎解說:寫“清國留學生”抓住盤辮子這一細節,反映這些人的思想效忠清王朝的本質。清末,已有不少仁人志士剪去辮子,表示與清王朝決裂,這些人既要時髦,又要效忠清朝,于是只好盤起辮子。作者這里用夸張手法,揶揄口吻,對這些人的辮子進行形褒實貶的描繪,揭示這些人思想本質,反映了自己對這些人的厭惡。(二)第五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作者寫在仙臺受到的優待對寫先生有什么作用?◎解說:面對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誼,作者統統推斷為“物以希為貴”,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這飽含著一個弱國國民內心的辛酸,同時也反映出他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寫“優待”為后文寫先生作正面陪襯。(三)課文如何描寫藤野先生的形象?白描手法(學者形象)目睹印象——治學嚴謹外貌——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舉止——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聲調——緩慢而有頓挫耳聞親見——生活儉樸服飾——穿衣服太模糊了,竟會忘記帶領結。◎解說:白描手法:白描也叫素描。這種繪畫手法運用到文章的描寫上,就是用不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辭語,也不精雕細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用準確有力的筆觸,簡煉的語言,寥寥數筆就寫出活生生的形象來,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魯迅先生就善于運用白描手法,他把這種手法概括成十二個字,即“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例如:“攤主是一位四十開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兩道濃眉,一對大眼睛凹進眼眶,嘴里一口結實的牙齒,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釘咬斷。他身上老是穿著一件很舊的中山裝,一雙又黑又粗的手上長滿了老繭。”——這里勾勒的是一位修鞋匠的肖像,運用的是白描的手法。“黧黑的面孔”、“兩道濃眉”、“眼睛凹進眼眶”、“結實的牙齒”,簡要傳神的幾十個字,寫出這個長年在戶外工作的修鞋匠的外貌特征,尤其是“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釘咬斷”這句既形象地表現出他的牙齒結實的特點,又勾起我們的想象,嘴里咬住鞋釘不是一位老鞋匠的慣常舉動嗎?這段話雖然還不是那樣的細致豐滿,卻抓住了人物特征的關鍵之處,給人以鮮明的印象,顯示出白描勾勒的妙處。——白描手法具有相對獨立性,是一種不設喻,少修辭,以“敘”代“描”的寫法,它可以運用于文章內容、思想、情感表現的各個方面。又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帶著大眼鏡。”——在外貌描寫中,運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觸及本質、靈魂。(四)語文活動:猜猜我是誰?1、學習本文“寫人抓特征”,幾筆勾勒出藤野先生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寫出自己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2、教師收齊后打亂,再分發給同學,大家根據所寫的特征推斷這是哪位同學。3、請幾位同學交流,然后研究為什么猜(不)中的原因,明確寫人必須抓住特征。(五)課文11—23自然段記敘了我和先生相處的哪幾件事?表現了他的什么品質?添改講義→→認真負責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了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小結:課文具體寫了四個典型事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1、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為何“一驚”、“不安”和“感激”?(15段)(“一驚”是因為事先沒想到藤野先生竟然會親自給“我”這個外國學生修改講義;“不安”是因為講義中有那么多脫漏和錯誤讓先生費神;“感激”是因為藤野先生的熱情與關心。)二、精讀課文,難點探究。1、怎樣理解“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這句話的含義。(29段)明確:⑴這不是反語,只是一種憤激之辭。⑵這個推理,省略了一個中間環節——弱國的人是低能兒(小前提)正是這個環節判斷失誤,正是這種淺薄,褊狹的認識,才導致了結論的荒唐。⑶這句話主要是為了表達作者遭受誣陷和人格侮辱時極大的憤怒。2、課文結尾中“良心發現”“增加勇氣”“正人君子”各指什么?明確:“良心發現”指作者熱愛祖國,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觸動;“增強勇氣”指作者早期遭受封建勢力,帝國主義勢力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斗爭的勇氣;“正人君子”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御用文人。3、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你同意哪一種?①標題是“藤野先生”,課文主要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②課文大部分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③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即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教學反思】課時3〖教學要點〗1、指導學生對表現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的片斷、內容加以分析理解。2、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思想變化的原因,學習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3、體會本文語言具有感情色彩的特點。〖教學難點〗1、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2、語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詞的準確運用。一、問題討論。1、本文以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為暗線,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2、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課文除直接寫藤野先生之外,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材料是圍繞什么線索來組織的?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什么聯系?板書:寫了在東京的所見所聞所感、赴仙臺途中的印象、在仙臺受到的優待、日本“愛國青年”的挑釁、看電影事件、棄醫從文的轉變。◎在東京:作者用怎樣的筆法寫在東京見到什么、聽到什么?表達了什么情感?這些事情與寫藤野先生有什么聯系?所見所聞——清國留學生的丑態、不學無術思想腐朽(修辭:夸張、比喻、反語)所感——失望厭惡,不屑與之為伍→→這些情節為下文埋下伏筆,是作者離東京往仙臺見藤野先生的原因。◎去仙臺途中的印象去仙臺——日暮里:“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觸發憂國之情——水戶:反清志士客死之地→→這是作者學醫的主要動機。想一想:結合課文及下圖(圖片展示),試談談你對魯迅棄醫從文、愛國主義思想的認識。思考:“我的意見”指什么?“變化了”指什么?變化了的原因是什么?文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棄醫從文的原因看電影事件——思想受極大震動,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愛國→→匿名信事件——個人與祖國的尊嚴受到侵犯學生復述: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在北京離開仙臺,懷念先生(36~38段)思考:我懷念先生的行動有哪些?直抒懷念之情——熱情贊頌、高度評價懷念付諸行動——藏講義、掛照片、寫文章(懷念之情化為斗爭的勇氣和力量)→→愛國展示:藤野先生照片和照片背后題詞3、合作探究:體會全文,思考一下魯迅熱愛自己的祖國,卻對日本“愛國青年”表示憤怒.這是什么道理?明確:魯迅的愛國思想是建立在企盼祖國強盛的進步思想上的,是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公正之上的,日本“愛國青年”愛的是侵略和強盜行為,理應受到譴責。二、語言賞析:本文的語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情色彩,試舉例說明。1、如:直接抒情、議論的語言。①“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對藤野先生認真負責的精神表示欽佩。②“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深切地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感激。2、文中還有一種情況,借助于副詞,增強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如:“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一句中“無非”是什么意思?“這樣”指什么?這句話表達作者的感情又是什么?(1段)(“無非”是“只不過”的意思。“這樣”指清國留學生的種種丑行)(作者的遠大抱負與灰色環境形成了尖銳的矛盾,表達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厭惡之情。或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在東京造成惡濁氣氛的強烈厭惡之情。)3、“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這句用的修辭方法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既是比喻又是夸張,辛辣地嘲諷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的丑態。)“實在標致極了。”句用的修辭方法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反語,諷刺清國留學生丑態。)4、“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里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中“幾本”“一轉”去掉行不行?為什么?(不行.“幾本”強調書的數量有限;“一轉”表示并非值得經常去,它表達了作者對東京的留學生活的失望和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5、“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一句放第三段似乎也可,你認為呢?(不行。作為東京觀感的總提,可突出作者對東京留學生活的否定。)6、在往仙臺的途中所見所聞可謂多矣,作者為什么只提及了“日暮里”和“水戶”這兩處地名?這與文章主題有何關系?(4段)(首先,作者提及“日暮里”,是由地名聯想到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繼而聯想到風雨飄搖的祖國,觸發了他思鄉思國的憂思愁情,這體現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其次,當年作者經過日本水戶,“水戶”是抗清志士朱舜水先生客死之地,作者提及這位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的古人,不乏產生景仰效仿之情。這也體現了作者的愛國之情。)7、“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大概”一詞的意思是什么?在表達上的作用是什么?(5段)(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