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_第1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_第2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_第3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業達標]下圖是一座石碑,上面刻著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太陽神——薩瑪斯正在接受禮拜。據此回答1~2題。1.石碑所反映的時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四個階段中的()A.原始文明時代 B.農業文明時代C.工業文明時代 D.環境文明時代2.這幅石碑反映出當時的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是()A.人類對環境既崇拜又依賴B.人類與環境的對抗性明顯增強,環境遭到破壞C.人地關系全面不協調D.人類正謀求與環境協調發展解析:第1題,人類社會的四個發展階段中原始文明時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人類只是被動地適應自然。第2題,石碑上面太陽神——薩瑪斯正在接受禮拜,反映了人對“她”的認識是崇拜自然,那時人類與自然環境保持著一種原始的平衡關系,人類對環境既崇拜又依賴。答案:(大綱全國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引起水色異常和水質惡化的現象。赤潮的出現和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有關。據此完成3~4題。3.引發赤潮的污染物主要為()A.重金屬鹽 B.氮、磷營養物C.固體廢棄物 D.泄露的石油4.赤潮暴發的海域一般()A.水溫偏高、風力偏大 B.水溫偏低、風力偏大C.水溫偏高、風力偏小 D.水溫偏低、風力偏小解析:本題以赤潮為背景,考查了環境問題的相關知識。第3題,赤潮的成因是溫暖海水的富營養化,主要是人類生產生活中排放的氮、磷營養物促使某些浮游生物的暴發性繁殖和生長,導致水體缺氧,從而引發一系列問題。第4題,赤潮多發生在水溫偏高的海域,同時,風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熱和污染物的擴散,容易導致赤潮的暴發。答案:可持續發展是這樣的發展,它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據此回答5~6題。5.下列行為或主張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有()A.竭澤而漁,殺雞取卵 B.盛世滋丁,永不加賦C.以人為本,人定勝天 D.封山育林,定期伐木6.可持續發展的特征是()A.經濟、生態、社會的持續發展B.工業、農業、科技的持續發展C.文化教育與精神文明的持續發展D.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改善解析:第5題,封山育林,定期砍伐既有利于保護植被,又能獲取木材,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第6題,生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了復合系統。答案:[能力提升]讀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示意圖,完成第7~9題。7.下列有關圖中字母F、H代表的含義表述正確的是()表示資源開發表示廢棄物排放表示廢棄物排放表示產品消費階段可能產生的問題是()A.過度開發導致可再生資源遭到破壞B.過度排放污染物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C.生產過程導致工農業污染排放D.資源開采一定會導致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破壞9.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意味著()①高經濟增長②發展清潔生產③倡導循環經濟④減少資源開發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7題,從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示意圖可看出,F表示產業活動過程,H表示廢棄物排放過程,E表示資源開發。第8題,E表示資源開發,過度開發導致可再生資源遭到破壞。第9題,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意味著發展清潔生產和倡導循環經濟。答案:讀右圖漫畫“危險”,回答10~11題。10.漫畫中“危險”所指的環境問題是()A.水資源短缺B.全球變暖C.生物多樣性減少D.沙塵暴11.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A.這種環境問題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尤其突出B.造成這種危險的人為原因有亂砍濫伐、過度放牧、過度開墾C.除中國外,這種環境問題比較嚴重的還有北非、西亞、美國、澳大利亞D.為避免該環境問題的惡化,必須禁止人類的開發活動解析:本題組趣味性濃厚,漫畫形象地展示了人類不合理的活動造成的“危險”,樹沒了、沙來了,“危險”所指的環境問題是沙塵暴。沙塵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十分突出;亂砍濫伐、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易造成沙塵暴;北非、西亞、美國、澳大利亞也有比較嚴重的沙塵暴現象;為了避免該環境問題的惡化,應禁止人類不合理的開發活動,但不能禁止人類合理的開發活動。答案:12.閱讀關于的資料,回答問題。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μm的顆粒物,顆粒直徑只有一根頭發絲的1/20,又稱“可入肺顆粒”。人吸入過多的可引起多種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環境空氣質量指導值中,為每10μm/m3。我國華北某城市冬季監測采樣點環境狀況和監測濃度采樣點采樣點環境狀況(μg/m3)甲學校。東、北、西約1000m處各有一條車流量較大的公路140乙老城改建區。南面、西南面約1000m是煤礦,北臨車流量較大的公路160丙步行街。緊鄰車流量較小的公路70丁居民區。緊鄰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區,東北約500m有一熱電廠170戊煤化工區。東鄰車流量較大的國道340(1)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相比,所列采樣點的濃度均已超標。歸納監測點污染物可能的主要來源。(2)一般而言,大氣中的濃度除與污染源有關外,還會受哪些氣象因素影響?如何影響?(3)大氣中的除影響人體健康外,還會對大氣環境產生哪些影響?(4)為降低大氣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積極的舉措?解析:第(1)題,從材料中“公路”、“熱電廠”、“煤化工”等信息可歸納答案。第(2)題,從氣溫、風速、降水對污染物擴散的影響角度去分析。第(3)題,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應從氣溫、降水、能見度等方面去分析。第(4)題,采取的措施主要應從降低排放量和吸收污染物兩個角度去分析。答案:(1)機動車尾氣排放;企業和居民燃煤。(2)大氣中濃度還與風速、氣溫、降水等因素有關。風速:風速較大時,可以降低濃度;反之,容易積聚。氣溫:近地面氣溫較高時,大氣對流作用加劇,可以降低濃度;反之,大氣出現逆溫層時,不易擴散。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濃度。(3)利于水汽凝結,形成云霧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陽輻射和阻擋地面輻射,影響氣溫;污染大氣,降低能見度。(4)借鑒發達國家大氣環境污染治理的經驗和技術;嚴格立法與執法,提高大氣質量標準,嚴格制定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積極發展煤炭的氣化、液化技術;推廣利用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植被覆蓋率。13.某中學課外活動小組在“世界環境日”當天,整理出兩則材料刊登在校報上,引起了全校學生的共鳴。材料一關于魚類的漫畫。材料二由美國和加拿大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組成的一個科學小組,歷時4年完成了一項名為“生物多樣性缺失對海洋生態系統影響”的調查。他們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該報告警告世人,若按照目前人們的行為繼續下去,到2048年,目前可食用的海洋魚類和貝殼類中有90%會完全消失,大海將變得死氣沉沉。(1)材料一中,圖1、圖2各反映了什么問題?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哪些原則?(2)針對圖1中老漢的做法,我國政府已經制定了怎樣的政策?(3)材料二中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是否可信?我們應如何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解析:第(1)題,由圖中兩幅漫畫所反映的現象,不難得出答案。第(2)題,圖1中老漢的做法是過度捕撈,我國政府已制定并實施了休漁政策。第(3)題,當前人們的過度捕撈行為有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我們可以通過發展養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