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早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的基本內容:宗法制由原始社會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它的核心內容是嫡長子繼承制,即嫡長子繼承父親宗主地位,庶子進行分封。嫡長子與眾弟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其目的在于維護貴族內部的穩定鞏固奴隸制政權。
分封制基本內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有守土、隨從作戰、納貢和朝覲述職等義務。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王位世襲制、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和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構成了古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以宗法血緣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2.形成了開創性、繼承性和發展性相結合的特點。
3.宗法制度與分封制度相結合,互為表里。
4.具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相結合。
2、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至高無上的皇權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1)“始皇帝”的由來: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合稱“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權力:皇帝總攬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都由皇帝任免。軍隊調動以虎符為憑,虎符由皇帝控制、發給。
(3)特征:皇帝獨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集行政、司法、軍事指揮等大權于一身)。皇權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內容。這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
(1)主要官職
①丞相,為百官之首,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并負責監察百官。
③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務。
④諸卿分別掌管著國家的各項具體事務,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
郡縣制的全面推行
1.由來
(1)郡縣制度是春秋戰國時期以來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2)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在新兼并的地區設郡縣。
(3)秦統一后,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
2.內容
(1)行政區劃
①秦始皇把全國分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一郡之內又分若干縣。
②縣以下設鄉、里等基層行政機構。
(2)官僚機構
①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對上承受中央命令,對下督責所屬各縣。郡守定期向丞相匯報工作。
②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主要任務是治理民眾,管理財政、司法、獄訟和兵役。
③郡守和縣令、縣長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郡縣制與分封制的比較
(1)分封制是與宗法制相聯系的,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郡縣制是在國家大一統的條件下實行的,是按地域劃分的。
(2)分封的諸侯王位世襲,并擁有封地;郡縣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調遷,官位概不世襲,官吏只有俸祿沒有封地。
(3)諸侯國具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郡縣制的全面推行,削弱了地方的獨立性,對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朝郡國并行制
漢初劉邦實行的是郡國并行制(即郡縣制和分封制同時實行)唐朝三省六部制
唐代中央設三省六部。三省是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是指:尚書省設吏、戶、禮、兵、刑、工。是加強皇權的措施,是中央集權制度的重大發展。元朝的中書省和行書省
行中書省(行省)開始于元朝,省制度基本上此開始。元朝的中書省主管各省的重大民政事務。4、我國古代主要的監察機構:(鞏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A、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級行政機關內設監察機構(御史大夫和監御使),負責中央和地方的監察。B、西漢時,漢武帝在中央建立了監察機構,由御史大夫主管;為了監察地方,建立刺史制度。C、西漢以后歷朝都有監察機構設置,如,御史臺、都察院。漢代以后監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5、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職位,皇權對于可能威脅自身的相權取得了徹底的勝利。明成祖(永樂)設立內閣。清朝設置軍機處
清雍正設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展了頂峰。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a、皇權失去了約束和監督,皇帝決策具有個人的獨斷性和隨意性,難免出現失誤。b、絕對的君主專制又使大小官員只能唯上是從,助長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c、必然導致官僚機構得膨脹和腐敗。6、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
A、漢朝的察舉制
(1)為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治的需要,漢朝發展了選舉人才的選官制度。這套制度包括察舉、皇帝征召等內容。
(2)察舉制是兩漢選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它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東漢時,察舉制注重孝廉一科,察舉主要根據人才在地方上的聲望,稱為鄉舉里選。隨著地方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門第族望成為選舉的主要依據。
B、科舉制的創立和演變
(1)隋朝科舉制的創立。
①背景: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經無法繼續執行下去。
②形成:隋文帝即位后,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2)唐朝科舉制的完善。①完善;唐朝建立,繼承和完善科舉制度。貞觀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還首創了武舉和殿試;開元年間,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后成了定制。②評價:科舉制的創立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它沖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門閥的作用;擴大了官吏來源,大批門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識分子通過科舉考試參加到政權中來;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定。A組一.選擇題1.上圖“結構”最能反映:A.秦朝郡縣制 B.西周宗法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元朝行省制2.最早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是 A.秦朝 B.西周C.唐朝 D.北宋3.宋元兩朝的最高行政機構分別是A.中書省和樞密院B.中書門下和中書省C.參知政事和平章政事D.樞密院和宣政院4.頒布“推恩令”的是 A.漢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5.我國的內閣制最早出現在: A.秦朝 B.西漢 C.唐朝 D.明朝B組6.西周宗法制的形成最重要的依據是A.父系的血緣關系B.母系的血緣關系C.地域關系D.旁系親屬關系7.周初實行分封制是為了A.建立軍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貴族的權力C.排斥異姓諸侯,團結同姓諸侯D.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C組一.選擇題9.從明朝廢丞相到清朝增設軍機處的變化表明A.皇權專制日益得到強化
B.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日益加劇C.相權重新得以恢復
D.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得以調和10.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議政。統治者這樣做的目的A.防止宰相權重難以控制B.完善中央集權制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D.保證決策的合理性一、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二、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主要史實
三、《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2、1840年至1900年間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黃海海戰、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三元里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御外侮的愛國精神。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的一次決戰。愛國將領:丁汝昌、鄧世昌、林永升。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臺灣各族人民在愛國志士邱逢甲、徐驤領導下組成義軍,與劉永福的黑旗軍并肩作戰。3、侵華日軍的罪行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侵華日軍殺害中國同胞30萬人。了解七三一部隊的罪行:在中國土地上研制細菌和化學武器,慘無人道用活人進行試驗,并在20個省實施細菌戰和毒氣戰。4、全民族的抗日戰爭淞滬會戰、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戰役、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的抗戰史實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戰役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戰役取得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指揮者:李宗仁。百團大戰: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在華北殲敵4萬人,沉重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了解洛川會議1937年中共在洛川召開會議,確定全面抗戰路線(即全面抗戰路線)國民黨片面抗戰路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作用建立: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建立,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作用: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戰取得最后勝利的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從國內來說是中國人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從國際來看,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的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一、選擇題
1.(2010年6月廣東會考5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的條約是a.《北京條約》
b.《辛丑條約》c.《馬關條約》d.《天津條約》
2.(2010年1月新疆會考4題)20世紀30年代,一曲凄愴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歌中的“那個悲慘的時候”是指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南京大屠殺
d.淞滬會戰
3.(2010年湖南會考6題)翻閱《中國近代史》時,看到有關某不平等條約的一段文字:“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近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你推斷這段文字出自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4.(2010年春季北京會考6題)有人說:“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這一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
d.《北京條約》5.(2010年浙江會考4題)圖1所示與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一斗爭密切相關?A.人民群眾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反侵略斗爭B.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C.義和團反帝斗爭D.國民革命運動中的反帝斗爭6.(2010年1月山東會考5題)日本在1890年以前通過改革促發展,此后通過戰爭來促發展。日本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發動最早、攫取權益最大的侵略戰爭是A.甲午中日戰爭B.第一次世界大戰C.九一八事變D.珍珠港事件7.(2010年江蘇會考7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寫道:“愿使江濤蕩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敵寇的魔爪使美麗的蘇州在被迫開埠后出現了故鬼吼哭的荒丘。這種慘狀發生在下列哪一次戰爭之后?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8.(2010年江蘇會考12題)1937年7月《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這一決定,主要是基于A.八路軍取得百團大戰的勝利B.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C.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D.日軍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殺慘案9.(2010年春季北京會考7題)規定列強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各國駐兵保護的不平等條約簽訂于A.鴉片戰爭后B.中法戰爭后C.甲午戰爭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10.(2010年1月新疆會考3題)2009年二三月間,圓明園流失的文物鼠首、兔首銅像在法國一家拍賣行被拍賣,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鼠首、兔首銅像被盜于A.鴉片戰爭期間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C.甲午中日戰爭期間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11.(2010年廣東會考6題)強迫中國開放上海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12.(2010年浙江會考5題)近代列強侵華,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下列不平等條約中,最早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13.(2010年7月新疆會考2題)馬克思稱英法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海盜式”的擴張,以下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A.外國公使進駐北京B.洗劫并焚毀圓明園C.以戰爭為主要手段D.增開商埠,擴大商品輸出14.(2010年廣東會考9題)為了將中國東北變為殖民地,日本發動了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B.九一八事變C.鴉片戰爭D.盧溝橋事變15.(2010年浙江會考6題)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八路軍一一五師是在參加哪次會戰中取得抗戰以來首次大捷的?A.淞滬會戰B.太原會戰C.徐州會戰D.棗宜會戰一、太平天國運動
了解金田起義、定都天京和天京陷落的主要史實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起義軍稱“太平軍”,建國號“天平天國”。
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1856年,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理解《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1853年太平天國制定并頒布了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天朝田畝制度》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
但《天朝田畝制度》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實行過,其原因是:這個制度所制定的評分土地的辦法,并不切合實際,要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會財富,以求人人平等,是農民平均主義的空想。
1859年為了振興太平天國,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這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一個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和實施條件,加之當時處于戰爭環境,因而《資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拓展】
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是由他們作為自給自足的閉塞的小生產者所決定的,理由如下:
1、在封建社會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而一家一戶男耕女織式進行分散生產的小農正是這種生產形式的最主要體現。同時,這也使得農民(小農)變得十分孤立、閉塞,很難形成有組織的力量。
在近現代比他們先進的階級產生之后,他們只能靠別的階級(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來領導他們,不可能由他們去領導別的階級。
2、農民作為小生產者的孤立、閉塞地位還決定了他們的眼光十分短淺和狹窄。
“二十畝地一條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是舊式農民的最高理想,所以他們提不出先進的科學的斗爭綱領。太平天國算是我國農民起義的最高峰了,但他們的綱領——《天朝田畝制度》所規劃的也是空想的由小農構成的絕對平均的社會。
所謂“無處不均勻”竟然均勻到嚴格規定:“凡天下,樹墻下以桑。凡婦,蠶績縫衣裳。幾天下,每家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這樣的綱領怎能給人民指出正確的革命目標和方向?
3、如果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和科學革命綱領的指導,農民起義即使建立了政權,最終還是會退化變質為封建政權。
無數史實證明,許多農民領袖剛剛起義想的就是如何讓自己取而代之做皇帝。
陳勝大澤鄉起義時的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黃巾起義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李自成從北京撤退前夕還要匆匆忙忙地在太和殿登極過過皇帝癊,洪秀全當然也不例外,起義不久就在金田附近的武宣東鄉稱起天皇來。而那些普通的農民起義士兵也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本來就“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何況在他們看來,如今領導他們的還是“真命天子”呢!
所以,盡管農民起義有它的合理性、正義性,甚至起了推動社會發展的進步作用,但是,依靠單純的農民運動是無法推翻舊的封建制度,完成民主革命任務的。
二、辛亥革命
(一)同盟會成立、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1、1905年,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總理:孫中山。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3、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國旗五色旗,改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臨時總統孫中山。(二)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
1、制
定
者:參議院
頒
布
者:孫中山
2、主要內容:
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構建政治
體制;
實行責任內閣制。
3、評
價: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它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一座豐碑。
三、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1、性質: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2、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的共和國3、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4、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5、思想:沖擊了幾千年的陳規陋俗,推動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識6、國際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影響了亞洲革命和表現了亞洲的覺醒7、開始了比較完整意義上反帝反封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國20世紀三次巨變之一。8、經濟: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局限性:(為什么說辛亥革命失敗了?)
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沒有得到徹底改變,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四、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一)了解五四運動的主要史實
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五四運動的過程:1、5月4日~6月初:運動的中心在北京,學生為先鋒;2、6月初后:運動中心在上海,工人階級為主力;
結果:取得初步勝利(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賣國賊職務,拒簽和約)。認識五四運動對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在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從此工人階級開始領導中國革命;青年學生起到了先鋒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二)了解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史實
中共一大時間:1921年7月23日地點:上海主要內容:規定黨的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階級差別,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中共誕生的影響:中共是新型工人階級政黨,它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時間:1922年7月最高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意義: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
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一)、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形成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
合作方式:黨內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意義:標志著大革命的開始。(二)了解北伐戰爭
(國民大革命)
開始時間:1926年7月
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失敗標志: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分別制造了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三)南昌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南昌起義的時間:1927年8月1日(建軍節)2、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3、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中國共產黨自己領導的軍隊誕生了。(四)八七會議
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后,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明確指出槍桿子取政權,第一次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思想。
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撤銷了他的總書記職務。
會議確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為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就國共兩黨關系、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并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
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
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份保本協議書
- 花店入伙協議書
- 租賃終止協議書
- 玉器鑒定協議書
- 統一安裝協議書
- 土地入股合作社協議書
- 破除陰婚協議書
- 職工貸款協議書
- 資產調出協議書
- 藥店代銷協議書
- 2025年商法知識競賽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5年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威海】2025年山東省威海技師學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2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第六屆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機械租賃投標服務方案
- 2025年烘焙師職業資格考試真題卷:烘焙師職業競賽與評價試題
- 2025年北京市朝陽區九年級初三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Unit1-Unit2重點短語(背誦版+默寫版)外研版英語新七年級下冊
- 《抗休克藥物治療》課件
- 《2024 3572-T-424 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規范 第 3 部分:供餐》知識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