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海洋環流_第1頁
第五章 海洋環流_第2頁
第五章 海洋環流_第3頁
第五章 海洋環流_第4頁
第五章 海洋環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海洋環流

oceancirculationWhatisPhysicalOceanography?Phenomena–Oceancurrentsystems(occurrence,direction,velocity,transportvolume,temporalvariations).Processes–Drivingforces(resultofair-seaexchangesofenergyand/ormass):temperature,salinity,density,pressurevariations(wind);bottomandcoastalgeomorphology;rotationoftheEarth.Prediction–Anticipatedbehaviorsofoceancurrentsystems(modeling).物理海洋學:研究海洋的基本物理特性、海水的運動,以及海水在特定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規律。

海水大規模相對穩定的流動,是海水重要的普遍運動形式之一。流速和流向比較穩定,少變;季節性變化不明顯,流速一般為0.2-1海里;規模宏大,寬度可達數十至上百公里,深200-300米。什么叫海流(currents)?§5.1海流的成因及表示方法

習慣上,將水平運動分量狹義地稱為海流、洋流,而將垂直分量命名為上升流或下降流。世界洋流模式圖世界洋流分布規律①在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這種大洋環流在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在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②在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也有大洋環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③南極大陸的外圍,陸地很少,海面廣闊。南緯4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西風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區,由于受季風的影響,洋流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盛行東北風,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夏季盛行西南風,海水向東流,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二、海流的認識與研究對洋流的認識始于19世紀末葉:最初采用漂流瓶。1885年,摩洛哥的阿爾貝特親王投放2000個漂流瓶至大西洋,繪制了大西洋表層洋流圖。目前研究洋流使用海流計和人造衛星。但漂流瓶仍在使用中。美國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每年向海洋投放數以萬計的漂流瓶,每年能回收10%。中國玩具“鴨子艦隊”漂流15年抵英國

在這2.9萬只塑膠玩具中,有黃色的小鴨子、藍色的小烏龜和綠色的青蛙等,其中黃色的小鴨子居多。

“鴨子艦隊”漂流歷程示意:1992年1月10日--貨船在太平洋東部海域遭遇暴風雨,裝滿2.9萬只玩具的集裝箱墜入海中開裂。1992年11月16--約1萬只玩具趕上洋極環流(subpolargyre),被凍在寒冷的浮冰里,開始慢慢流向美國阿拉斯加海岸。1995年早些時候--1.9萬只玩具完成了1萬多公里的太平洋副熱帶環流抵達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美洲和夏威夷等地海域??茖W家分析,這些玩具的漂流速度比洋流中水流速度快了近50%。1995年至2000年年間--部分玩具脫離洋極環流,開始向北漂流,而其他的部分繼續飄向極地。2000年--部分玩具進入北大西洋海域,開始向南漂流。之后,少部分抵達美國東北部海岸。

2001年--在泰坦尼克號沉船地點發現玩具的蹤影。2003年7月至12月--玩具開始抵達美國新英格蘭各州。加拿大和冰島等海岸。2007年6月:玩具遇上了圍繞加勒比海到英國之間海域的墨西哥灣暖流,開始浩浩蕩蕩地穿越大西洋,

最初從中國進口這批玩具的美國公司“TheFirstYears”表示,愿意以每只100美元的高價將鴨子收回。同時,英國開始預測,“鴨子艦隊”將于07年某時“入侵”英國海岸?!傍喿幽芙棠阊罅鞯拿孛堋保?-4年為大部分玩具返回,也就是說,在北太平洋6800英里的洋流環繞路程中,繞一圈的平均時間是2.9年,平均速度每天6.9英里。三、海流的分類:根據成因分:風海流(wind-drivensurfacecurrent)

密度流(densitycurrent)

補償流根據所處位置分:沿岸流(costalcurrent)

赤道流(equationalcurrent)

極地流(polarcurrent)根據海流深度分:表層流(surfacecurrent)

底層流(deepcurrent)風海流信風帶信風帶如:赤道暖流西風漂流形成原因:

大氣運動

近地面風帶密度流如大西洋地中海

表層底部補償流形成原因:海水_____不同而引起密度如:秘魯沿岸的上升流三、海流的分類:根據海流深度分:表層流(surfacecurrent)

底層流(deepcurrent)根據海流的溫度與流經海域的水溫相比較分:暖流

寒流根據受力不同分:地轉流(geostrophicflow)

慣性流三、海流的分類:根據驅動力的不同:表層流、風生海流

/Surfacecurrent–top100to200m(shelfdepth);windeffectisveryimportant深海環流、溫鹽環流/Deepcirculation->200m;densitydriven.三、海流的分類:總體上,海流一般為三種:由海水密度不同而產生的海水運動為梯度流。在海風作用下,由風的"拉力"作用而使海水產生運動為風海流;由于長波運動產生的海流,包括潮汐、內波、假潮、海嘯等產生的海水運動為長波潮流。CurrentsintheSurfaceandDeepOceansSurfacecurrentsMostlywind-drivenAffectsonly~10%ofocean’svolumeMuchfasterthandeepcirculationEasilyobservableDeepcurrentsDrivenbydensitydifferencesInfluencedbylongtermclimaticchangesAffectsamuchlargevolumeoftheoceanSlower,moresubtle風海流:是海水在風的摩擦力(切應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運動。也稱漂流。風力作用于海面時,可產生對海面的正壓力和摩擦力,故風作用于海面時,可同時產生波浪運動和使海水向前運動的洋流。風海流開始運動后,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深海表面海流方向偏離原風向約45°左右,在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的存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低緯信風西風帶東風帶低緯信風西風帶東風帶風海流風海流的形成密度流: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異而引起的海流。這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使海區形成了壓力梯度,在壓力梯度力作用下,海水產生了流動。地中海040080014001098765415.5°13.0°11.0°10.0°9.5°溫度(°C)36.537.038.036.036.5大西洋36.5溫度(°C)西經鹽度‰36.5深度(米)36.0直布羅陀海底山脊直布羅陀海底山脊密度流13.5o13.0o12.9o補償流:海水具有連續性和不可壓縮性的特點,某一海區的海水因風力或密度差異等原因流走后,相鄰海區的海水就流來補充,稱為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與垂直的。垂直補償流又可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補償流暖流:若洋流帶來的海水溫度比到達海區的水溫高,這樣的洋流叫暖流。如,由低緯流向高緯的洋流屬于暖流。在洋流表示中,一般用→表示。寒流:與暖流相反,若洋流所帶來的海水溫度比到達海區的水溫低,就叫寒流。如,由高緯流向低緯的洋流屬于寒流。一般用→表示。中國沿岸流中國近海的海流系統之一。主要由黃海沿岸流、東海沿岸流和南海沿岸流組成。黃海沿岸流是沿山東和江蘇海岸流動的沖淡水,屬低鹽(冬季兼低溫)水流,水色混濁。起自渤海灣,其中一部分加入黃海暖流,另一部分越過長江口淺灘進入東海,流速一般小于25厘米/秒。東海沿岸流是由長江、錢塘江和閩江等入海徑流與周圍海水混合而成,鹽度極低,水溫年變幅大,水色混濁,流速25厘米/秒左右。南海沿岸流指東經116°以西、廣東沿岸的海流。鹽度較低(夏季最低鹽度僅12‰),流速較大,在珠江口附近平均為25厘米/秒,最大達70厘米/秒,流向亦隨季節盛行風而變。地轉流:不考慮海水的湍應力和其他能夠影響海水流動的因素,這種水平壓強梯度力與科氏力(對旋轉體系中進行直線運動的質點由于慣性相對于旋轉體系產生的直線運動的偏移)取得平衡時的定常流動,稱為地轉流。慣性流:又稱余流。指引起湖流的外力停止后,在慣性力作用下仍沿一定方向流動的水流。其特點是具有時間性。當慣性力被各種摩阻力抵消時,慣性流也就消失了。溫鹽海流

(又稱輸送洋流):海水在空間上存在著的溫度和/或鹽度的差異使密度發生變化進而導致深層海水的緩慢運動稱為溫鹽海流。溫鹽環流是一個大尺度的海洋環流,由溫度及含鹽度的差異所致。在北大西洋,環流的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造成凈熱量向北輸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緯度的固定下沉區下沉。五、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對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熱量平衡有重要意義;對沿岸氣候影響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降溫減濕如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秘魯漁場;對海洋污染和海洋航運的影響。暖流寒流增溫增濕寒暖流交匯上升流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隨著洋流漂流,暖流和寒流相遇,有機物質十分豐富。因為寒暖流交匯,把熱帶和寒帶的浮游生物混合在一起,使海水中有機營養物質大量增加,吸引著大批魚群向這里集中尋餌,形成大漁場。陸地上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質,可以被洋流擴散到別的海域,雖使污染范圍擴大,但也能加快污染物凈化的速度。暖流對經過的沿海地區——寒流對經過的沿海地區——增溫、增濕降溫、減濕摩爾曼斯克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

俄羅斯境內有兩個世界著名的港口:一是北冰洋流沿岸的摩爾曼斯克港,位于北極圈以內(約68°N)卻終年不凍;而在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卻有長達半年的結冰期,這是什么原因呢?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北海道漁場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秘魯漁場六、洋流對生物分布的影響上升流海域世界著名漁場多位于寒、暖流交匯處七、海流的表示法海流強度用流速表示;

1節=51.4cm/s=1海里/小時,1海里=1.852公里流向指流去的方向;流向以度或方位表示,符號為流玫瑰圖

風海流---由風作用力而產生的海流。密度流---水平密度分布差異所至。補償流---因某處的海水流失,相鄰海區的海水來補充而成。小結:海流的形成和分類暖流---溫度高于其流經地區水溫的海流。寒流---溫度低于其流經地區水溫的海流。按溫度分按成因分八、影響和產生海流的力

重力壓強梯度力風應力科氏力引潮力等地轉偏向力科氏力(CoriolisForce,亦稱地轉偏向力):由地球自轉運動而產生的、并對任何運動粒子起作用的力。由于受這種力作用,在北半球海水運動向右偏離風向,在南向左偏離風向。主要的兩類驅動力PrimaryForces--startthewatermovingTheprimaryforcesare:1.SolarHeating2.Winds3.Gravity4.CoriolisSecondaryForces--influencewherethecurrentsflowSolarheatingcausewatertoexpand.Neartheequatorthewaterisabout8centimetershighthaninmiddlelatitudes.Thiscauseaveryslightslopeandwaterwantstoflowdowntheslope.§5.2風海流定義:在定向風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洋表層海水的大規模流動。原始動力是風力;只是表層海水的流動;流向與定向風的風向相關。成因:根據??寺L海流理論假定海洋無限廣闊,無所遮擋;海水密度均勻,且不可壓縮;具穩定的風向;在以上三個條件下,風力能形成恒定的海流??煞譃樯詈oL海流(漂流)、淺海風海流。風風–高壓→低壓Steeperpressuregradient→strongerwind

風的方向–產生風的方向流的方向–流流去的方向北風:Northerlycurrent–waterflowingoutoftheSouthtowardstheNorth.ApplicationtoaNon-rotatingEarth太陽輻射分布不均勻?

大氣壓空間分布赤道地區:太陽輻射能量大?

大氣受熱膨脹?

赤道低壓帶Fig.AirpressureWindsWindsblowingonthesurfaceoftheoceanpushthewater.Frictionisthe

couplingbetweenthewindandthewater'ssurface.

Awindblowingfor10hoursacrosstheoceanwillcausethesurfacewaterstoflowatabout2%ofthewindspeed.Waterwillpileupinthedirectionthewindisblowing.東北信風帶、西風帶、極地東風帶風向相對恒定,這些定向風與海洋表層水之間發生摩擦,部分風能傳遞給表層海水,形成風海流;“漂流理論”——EkmanTransport本世紀初,瑞典物理學家艾克曼提出:假定:水深無限,面積寬廣;海面水平,密度分布均勻;風向定向、恒速。結論一:表層海水流向偏于風向45?,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風向TVFGE(北半球)T:風的切應力;V:風海流流向;F:摩擦力;G:地轉偏向力結論二:自表層向下,風海流的方向偏角逐漸增大,直到流向與表層流向相反為止。原因:下層海水流動動力為上層海水流動對下層海水的摩擦作用。由于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層海水流動方向相對于上層海水發生偏離,直到下層與上層流動方向相反,由于兩層間摩擦力相反,不再繼續發生偏轉,該深度為摩擦深度,一般為100-300米。結論三:風海流表層流速最大,向下按指數規律劇減。結論四:風海流表面流速與風速大小成正比,與地理緯度高低成反比;結論五:風海流水體總輸送的方向偏于風向90?(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舉例: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風影響,海水自西向東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北印度洋洋流受東北季風影響,海水自東向西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夏季冬季§5.3密度流定義---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導致水平壓力分布不均,在水平壓強梯度與地轉偏向力達到平衡時所產生的一種的海水運動;產生的根本原因為密度分布不均。原因:海水受熱和冷卻不均、降水和蒸發不均。亦叫“熱鹽環流”。為水平壓強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達到平衡時所產生的海水流動,不考慮摩擦力影響。亦叫“地轉流”。ThermohalineCirculationThermohalinecirculation–subsurfacecurrentsarisefromdensitydifferencesbetweenwatermassesproducedbyvariationsinwatertemperatureand/orsalinity.Whentwowatermasseshavingdifferentdensitiescomeintocontact,thedenserwaterwilldisplaceandunder-ridethelessdensewatermass.Subsurfaceflowsareslow,butthedominantformofwaterflowintheoceans;affect90%oftheoceansvolumeofwater.DensityofWaterMassesDensityofseawater:functionofT,SandP.Wateralmostincompressible,Peffectsmall.WithinoceanicTandSranges,TeffectlargerthanSeffect.Colderwater→higherdensity;Highersalinity→higherdensity.DensityvariationsTchange:Heatgainfromsun;heatexchangewithoverlyingair.Schange:Additionoffreshwaterbyprecipitation,riverinflow,icemelting;Removaloffreshwaterbyevaporation,sea-iceformation密度流的形成等勢面---勢能處處相等的假想面。等壓面---壓力處處相等的假想面。壓強梯度力---由于壓強大小不同而產生的力,它作用于壓力遞減的方向上,且垂直于等壓面。等勢面與等壓面重合重力位勢:從一個水平面逆重力方向移動某單位物體到某一高度所做的功叫重力位勢.等勢面:連接位勢相等的面稱為等勢面。如靜態海洋的表面是一個等勢面。G:G:壓強梯度力g:重力:壓強梯度力水平分量Fβ密度流的形成海區A密度>海區B→A處海面低于B處→壓強梯度力指向左方→海水流動,地轉偏向力指向水平壓強梯度力右方(北半球)→當壓強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平衡時,海流不再轉向,沿垂直于水平壓強梯度力右偏90?流去,形成密度流。剖面圖等壓面等勢面海區A海區B水平壓強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流向高密度低壓力低密度高壓力平面圖海區A海區B密度流特點垂直于水平壓強梯度力方向(即由低密度區指向高密度區方向)流動,北半球右偏90?,南半球左偏90?。密度流所及深度較大,一般為1500-2000m?!?.4補償流補償流定義:由于某種原因使海水從一個海區流出造成虧缺,由臨近海水補充而產生的海水流動??煞譃樗窖a償流和垂直補償流兩種。風海流水平補償流風海流上升補償流下降補償流旋渦上升流:如氣旋式環流會形成水的輻聚上升。地形上升流:因地形的抬升而形成。上升流的分布及特點:大洋東西岸都有,以東岸特別明顯。一般分布在距海岸幾十海里以內,深度通常100-200米,偶有達400米。速度極慢。把低溫、低鹽及高營養的次層海水帶到海面,使此處生物生產力高。水色低、透明度小。早在幾百年前,赤道太平洋東岸一帶的秘魯、厄瓜多爾漁民就發現,每年12月中下旬圣誕節前后,這一帶的海水就出現增暖現象。在正常年份,升溫幅度、范圍都比較小,而不引起人們注意。但有的年份,增溫范圍和強度比較大,可以擴大到整個太平洋東赤道地區,時間也可持續一年以上。與此同時,還伴有魚、鳥大量死亡現象。當地人就把這一神秘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ElNino),在西班牙語里為“圣嬰”之意,是它在顯靈。初看起來,厄爾尼諾只是一個地區性的海洋現象?!岸驙柲嶂Z”現象(ElNi?o)厄爾尼諾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溫度變暖,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臺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叫做沃爾克環流,當沃爾克環流變弱時,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東部海水變暖,就是厄爾尼諾現象;但當沃爾克環流變得異常強烈,就產生拉尼娜現象。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令太平洋東部至中部的海水溫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發生的拉尼娜現象則較弱。有的科學家認為,由于全球變暖的趨勢,拉尼娜現象有減弱的趨勢。拉尼娜現象會引起臺風和暴雨的增加,也會造成全球氣候的異常。影響包括使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乾燥,并使澳洲、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有異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東南岸、日本和朝鮮半島異常寒冷。TheimagebelowdisplaystheSeaSurfaceTemperature(SST)AnomaliesindegreesCelsiusforthemiddleofSeptember,1997.Bythistime,theclassicElNi?opatternhasalmostfullyripened,withmaximaabove+4degreesCelsius.Upwelling

OneoceanicprocessalteredduringanElNi?oyearisupwelling,.海洋環流:海域中的海流形成首尾相接的相對獨立的環流系統或流旋。可分為:風生大洋環流熱鹽環流§5.5大洋環流和水團分布

由風驅動形成的環流,主要表現在大洋的表層。大洋實際風場特征科氏力隨緯度的變化大洋岸邊的摩擦力風生大洋環流洋流西向強化:大洋西岸流線密集、流速大;大洋東岸,流線稀疏、流速小。原因:科氏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大西洋表面海流風生大洋環流示意圖熱鹽環流定義:由溫度、鹽度變化引起的環流;在大洋中下層占主導地位;流動相對緩慢,是形成大洋的中下層溫、鹽分布特征即海洋層化結構的主要原因。深層水測流、測年大洋傳送帶大洋傳送帶洋流分布及其影響洋流分布表層海水的水平洋流環流系統深層海水的垂直洋流環流系統大洋表層環流系統高低緯間的熱量輸送及近岸氣候的形成海洋生物的分布及海洋漁業生產1、赤道流系2、上層西邊界流3、西風漂流4、東邊界流5、極地環流世界大洋上層主要水平環流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低緯信風西風帶東風帶低緯信風西風帶東風帶在海面風力和熱鹽等作用下,海水從某海域流向另一海域,最終又流回原海域的首尾相接的獨立環流體系或流旋。大洋表面的環流與風力分布密切相關。除水平環流外,還有鉛直環流,即升降流(如上升流,下降流)。在赤道南北的低緯度海域,因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的作用,形成了自東向西的南赤道流和北赤道流,它們受大洋西海岸所阻而使西邊的水位升高(每100千米可升高4厘米),主支流分別向南和向北流去,各自有一小股支流分別向北和向南流動,于赤道附近匯合,使水位抬升,因而形成了自西向東的赤道逆流。在北半球中緯度海區里,向北的主支流被海上盛行的西風驅趕而轉為向東流動,形成北大西洋流和北太平洋流,都受海洋的東岸阻擋而分成向南和向北的兩個支流。在南半球中緯度海區,向南的主支流受盛行西風驅趕,變成自西向東流動,因無海岸阻擋而形成繞地球流動的南極環極流。在南半球的高緯度海區,還有極地東風流,它遇陸地后又折向北。所有這些海流,在大洋表層形成一個個環流體系。除大洋表層環流外,還有大洋深層環流。

1、赤道流系(E)

信風流區(南、北赤道流)方向:自東向西逐漸加強,橫貫大洋;位置:不以赤道為對稱,稍偏北,以赤道逆流對稱;厚度:約200米;流速:0.25~0.75m/s;水文特征:高溫、高鹽、高水色,透明度大。暖流,南、北赤道流之間形成的海流。方向:自西向東冬:30N~50N位置:同于赤道無風帶夏:100N~120N流速:約0.4~0.6m/s,最大1.5m/s;水文特征:高溫、低鹽。赤道逆流區2、西邊界流2.灣流:3.黑潮:西邊界流每年向高緯輸送熱量,約同暖氣團輸送熱量相等。灣流灣流:不是一股普通的海流,而是世界上第一大海洋暖流,亦稱墨西哥灣(暖)流。是北大西洋的一支西邊界流。墨西哥灣流雖然有一部分來自墨西哥灣,但它的絕大部分來自加勒比海。當南、北赤道流在大西洋西部匯合之后,便進入加勒比海,通過尤卡坦海峽,其中的一小部分進入墨西哥灣,再沿墨西哥灣海岸流動,海流的絕大部分是急轉向東流去,從美國佛羅里達海峽進入大西洋。這支進入大西洋的灣流起先向北,然后很快向東北方向流去,橫跨大西洋,流向西北歐的外海,一直流進寒冷的北冰洋水域。灣流厚度:200米~500米。流速:2.05米/秒,輸送的水量比黑潮大1.5倍灣流蘊含著巨大的熱量,它所散發的熱量,恐怕比全世界一年所用燃煤產生的熱量還要多。由于它的到來,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土地每年享受著灣流帶來的巨大熱能。如果拿同緯度的加拿大東岸加以對照,差別更為明顯: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東部地區,年平均氣溫可低到零下10℃,而同緯度的西北歐地區可高到10℃。

黑潮黑潮:北太平洋的一支西邊界流,是北太平洋赤道流的延續,因此仍存在著北赤道流的水文特征。黑潮由北赤道發源,經菲律賓,緊貼中國臺灣東部進入東海,然后經琉球群島,沿日本列島的南部流去,于東經142°、北緯35°附近海域結束行程。其中在琉球群島附近,黑潮分出一支來到中國的黃海和渤海。位于渤海的秦皇島港冬季不封凍,就是受這股暖流的影響。它的主支向東,一直可追蹤到東經160°;還有一支先向東北,與親潮(亦稱千島寒流)匯合后轉而向東。黑潮的總行程有6000公里。黑潮主流在東中國海的三個主要分支3.西風漂流區(westwinddrift)

3.西風漂流區(westwinddrift)

特點:風暴頻繁,氣象不穩定,海流不穩定,風浪大;低溫、低鹽。4.東邊界流(eastboundarycurrent)特征:高緯流向低緯;流動緩慢,流域寬且淺;海流類型寬度(公里)流速(公里/天)深度(公里)運輸量特征東邊界流約1000數十小于0.5小具漫散邊界,普遍有沿岸上升流,水來自中緯度西邊界流小于100數百2大具狹窄邊界,幾乎無上升流,營養鹽缺乏,水來自信風流5.極地環流(polarcirculation)大洋表層環流系統主要受氣壓場分布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同時與海陸分布格局密切相關。包括四部分:大洋表層反氣旋型環流大洋表層氣旋型環流北印度洋季風漂流南極繞極環流出現區域:分布在大洋南北緯50?之間。環流特點:以副熱帶高壓為中心,北半球按順時針方向環流,南半球按反時針方向環流。由赤道洋流、大洋西側暖流、西風漂流和大洋東側寒流構成。在赤道兩側呈非對稱式分布。大洋表層反氣旋型環流1形成:信風作用下形成了自東向西流動的風海流,包括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合稱赤道流或赤道暖流。赤道流向西流動遇到大陸后,折返補償因赤道流而失去的海水,為赤道逆流。赤道流、大洋西側暖流、西風漂流和大洋東側寒流構成閉合環流圈。在北半球為順時針流動,南半球反時針流動。大洋表層反氣旋型環流2范圍:分布在北緯45?~70?之間,在南半球的同緯度上為強大的西風漂流,沒有氣旋型環流形成。特點:環流方向為逆時針,與氣旋天氣系統的流場相同;以副極地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