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3539鞋業總廠“9.23”火災事故戰評
2011年9月23日16時22分,江津區消防支隊接到報警,稱轄區內“重慶市3539鞋業總廠”一庫存車間冒出濃煙并且有火苗竄出。支隊指揮中心接警后,支隊全勤指揮部立即出動,隨即調集特勤、德感、雙福3個中隊共6臺消防車41名官兵趕赴現場。
支隊帶班領導政委李長清,支隊指揮長政治處主任張暉及全勤指揮部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參與指揮。
一、基本情況
(一)地理位置三五三九廠創始于1912年,1933年移武昌,1938年1月西退入川,建于江津城關幾江鎮大西門外,1949年11月28日解放,工廠前身為501廠,1953年2月改為506廠,1957年10月由四川省江津專區工業局領導,1968年8月22日由總后軍需生產管理局收回,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五三九工廠至今。工廠占地面積為105畝,建筑面積86494平方米。該廠現有職工1020人。重點防火部位有:配電室、七車間、160系統、供應處油庫、倉庫、中心半成品倉庫。生產區與辦公區分離,庫房與生產區分離。聯系人劉常貴。
(二)消防情況該廠是二級消防管理單位,消防監督管理由江津區公消防支隊防火處負責。該廠無企業專職消防隊,其中負責安全保衛的有保衛隊長1名,保衛隊員50名。配備有一定的水槍水帶,少量的過濾式防毒面具,無空氣呼吸器和氧氣呼吸器。二、事故地300米范圍內消防水源情況(一)廠區消防水源情況該廠的生產、生活用水及消防供水由水廠供給,廠區內設有7個消火栓,3個地上式水泵接合器,供水管網為枝狀,管徑100mm,壓力0.3Mpa。(二)單位周邊消防水源情況三、事故及搶險救援處置經過(一)事故經過
2011年9月23日16時22分左右,重慶3539鞋業總廠制鞋大樓一樓廠房,一工人發現有濃煙溢出,查看后發現廠房內部有火苗竄出。隨即撥打119報警,并通知廠區的保安隊長組織廠區力量進行自救,本次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搶救出大量的庫存物資。(二)搶險救援處置經過
1、接警出動
2011年9月23日16時22分,江津區公安消防支隊接到報警稱:江津區3539制鞋總廠內一車間冒出濃煙并且有火苗竄出。接到報警后,支隊指揮中心先后調度特勤中隊2臺泡沫水罐車、1臺大功率水罐車,德感中隊2臺水罐消防車,雙福中隊1臺水罐消防車火速趕往現場實施滅火救援。支隊全勤指揮部在李長清政委的帶領下遂行出動,第一出動力量和全勤指揮部人員分別于16時26分、16時30分左右到達現場。并迅速成立了以李長清政委為組長,各部門領導,廠區負責人,公安局相關人員為成員的現場指揮部。2、處理。16時27分,先期到達現場的特勤中隊,首先向工廠技術人員詳細詢問現場情況,組成偵察小組深入到現場進行偵察,查明事故現場為成品物資的儲存倉庫,主要存放有多種化工原料,棉布、成品膠鞋、單鞋、水鞋等產品
,沒有人員被困火場,過火倉庫的面積約為150平米,三面都為土墻,一面為門,但是有大量的貨物堵在通道上。其次是立即采取警戒措施,設置警戒區域,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第三是確定停車位置以及進攻方向,布置3支水槍對倉庫右側竄出窗外的火進行控制。布置一直水槍進入內部進行查看。對倉庫左側的鐵欄進行破拆并布置三只水槍控制火勢。與此同時,向現場指揮部報告情況組織人員對物資進行疏散。
現場指揮部對火災現場情況進行了匯總,制定了精密的部署和科學的方法。
戰斗前的準備工作:一是迅速占領了廠區和廠區周邊的相關水源,保證了滅火作戰的供水不間斷;二是對著火區域的周邊設置水槍陣地,組止火勢蔓延;
三是采取多種措施對著火區域進行排煙;
四是組織廠區人員佩戴隔離式防毒面具,對倉庫內部的物資進行疏散,打通了內部進攻的通道。
總攻戰斗部署:
9月23日19時許,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指揮部下達滅火行動總攻的命令:總攻行動共分4個行動小組開展,其中內攻滅火組組織6支水槍從兩個方向進行夾擊滅火;現場警戒組繼續實施警戒,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供水保障組保證干線完好,確保供水不間斷;通訊照明組利用高亮防爆燈保證現場照明,搞好各組間的通訊聯絡確保通訊暢通;右側水槍陣地地點左側破拆后的陣地地點正面進攻的地點
四、主要經驗和體會(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身先士卒、決策果斷。
(三)準備充分,器材裝備落實到位。針對濃煙區域耗損空氣呼吸器數量多,排煙難度大,迅速做好了各種補充的準備。處置現場做到了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又隨時加強了人員的增補輪換,在滅火現場隨時保持住了良好的工作狀態,確保滅火工作穩步、有序推進。
(二)反應迅速,預判準確,第一時間出動優勢兵力。本次事故處理,支隊第一時間出動6臺消防車41名官兵。(四)、是加強現場偵察,隨時掌握現場最新情況。
(五)切實做好現場安全防護工作。本次事故處理,全體官兵未發生一起受傷情況。
五、存在的問題和主要教訓(一)首出動在水帶干線的鋪設上需要多加思考,學會合理利用分水器,火場上缺乏更加科學合理的處置手段。(二)滅火救援預案的制定上還存在不足,重點位置設置不盡合理,未能及時進行修訂和熟悉演練。(三)對個別進入現場的人員控制措施不嚴密。(四)個別參戰隊員未嚴格按要求佩戴防護裝備。(五)火場通訊、火場記錄、火場信息傳送還應加強。六、處置“7.5”災害事故的幾點思考一、建立一個統一的、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