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區域經濟一體化_第1頁
第一章-區域經濟一體化_第2頁
第一章-區域經濟一體化_第3頁
第一章-區域經濟一體化_第4頁
第一章-區域經濟一體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區域經濟一體化

2/5/20231本章大綱案例:TPP的建立對中國有什么影響?第一節區域經濟一體化概述

第二節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立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立的動因

第四節戰后區域經濟一體化產生與發展第五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實踐與發展態勢

第六節中國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案例剖析:中國是否要積極主動構建RCEP?2/5/20232第一節區域經濟一體化概述2/5/20233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含義(一)概念

“一體化”(integration)一詞來源于拉丁文“integratio”,原為“更新”、“修復”的意思。根據《OxfordEnglishDictionary》的解釋,“一體化”含有“將各部分結合成一個整體”的意思。2/5/20234■國際經濟一體化: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通過協定或條約建立起來的經濟合作組織。■集團化:嚴格來說,不是一個規范的經濟學概念,更多地具有政治色彩。■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地理上臨近的國家通過協定或條約建立起來的經濟合作組織。2/5/20235

區域經濟一體化特點是:具有法律約束力、以地緣關系為基礎、政府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核心是通過取消成員之間的貿易壁壘,促進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和人員自由流動,實現區域內經濟的共同發展,每一個成員國能獲取比單獨一國時更大的利益。

2/5/20236表5-1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標志成員國之間關稅等貿易障礙的消除原則謀求最佳的國際生產分工宗旨在成員國之間進行協作分工,實現成員國共同的經濟利益和經濟目標出發點使每一個成員能獲取比單獨一國時更大的利益2/5/20237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有:一是包含一體化的主體,這個主體是具有獨立國民經濟的實體——國家;二是包括一體化進程進展的驅動力——使每一個成員能獲取比單獨一國時更大的利益;三是組織的組成一般應是地緣相鄰的國家或地區;四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質就是生產要素不斷趨向自由流動的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具有一系列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形式。2/5/20238(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符合WTO規定

WTO的前身GATT的《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1947》)己將區域一體化納入多邊貿易體系。GATT1947第24條就區域一體化的形式只規定了三個層次,即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及為成立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而訂立的臨時協議,而未能對更為開放的共同市場和經濟同盟做出規定。

2/5/20239

WTO成立時,完成承襲GATT1947的第24條規定。根據WTO的規定,各成員國簽訂區域貿易協定之后,必須根據其協定涉及的內容歸屬分別向貨物貿易理事會、服務貿易理事會等提出通知,并由該理事會/委員會轉送區域貿易委員會進行審查。2/5/202310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類型按照成員國一體化的緊密程度以及成員國經濟政策協調程度的不同,可以將區域經濟一體化分成6種類型,即優惠貿易安排、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以及完全經濟一體化。2/5/202311

1.優惠貿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greement)是一種較低級和松散的一體化形式,即在實行優惠貿易安排的成員國(關稅區)之間,通過協議或其他形式對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規定較為特別的關稅優惠或非關稅方面的優惠。特惠貿易協定的成員國之間只是提供關稅減讓的優惠,還有一定程度的關稅存在。2/5/202312

2.自由貿易區(freetradearea)指兩個以上的國家,通過締結條約消除關稅壁壘和數量限制,在區內實現自易由貿,但成員國保留了它們對外部世界決策的自由,各國仍各獨立地實行對非成員國的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需注意:貿易偏轉(tradedeflectioneffect)。“原產地原則”。[自由貿易區成立后,因對非成員國的關稅并非一致,非成員國會把商品進到關稅較低的成員國,再由該成員國轉運到關稅高的成員國,從中享用關稅差距,這會導致貿易偏轉關稅低的成員國,這就是經濟整合中所謂的「貿易偏轉效應」

]2/5/202313

3.關稅同盟(customunion)

指成員國在完全取消區內關稅和數量限制等貿易壁壘的基礎上,對非成員國貿易設定統一的對外關稅(CETs),對外實行共同的貿易政策。使成員國在關稅方面形成了一體化,它開始具有超國家性質,是實現全面經濟一體化的基礎。2/5/202314

4.共同市場(commonmarket)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之間通過達成某種協議,相互取消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建立共同對外關稅,在成員國之間實行商品自由流動的基礎上,取消勞務、資本和人員自由流動限制的經濟一體化組織。2/5/202315

5.經濟同盟(economicunion)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之間通過達成某種協議,不僅要實現共同市場的目標,還要在共同市場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各自的經濟政策,謀求協調一致的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發展等政策。其顯著特征是,在成員國之間實現市場一體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為保證市場一體化順利運行的政策方面的協調。2/5/202316

6.完全經濟一體化(completeeconomicintegration)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通過達成某種協議,在經濟聯盟的基礎上實行完全統一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并建立起共同體一級的中央機構和執行機構,以便對所有事務進行控制,使各成員國在經濟上形成單一的經濟實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聯邦”[美國],另一種是“邦聯”[英聯邦,獨立國家聯合體]。2/5/202317表5-2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優惠貿易安排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完全經濟一體化成員間優惠關稅√

成員間自由貿易√

共同對外關稅√

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經濟政策的協調√

政策完全一體化√

注:√標志具備該特征。2/5/202318第二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立的理論基礎2/5/2023191.貿易保護理論

李斯特曾指出“一個單獨的城市或一個小邦與大國競爭時,決不能成功地建立或保持保護政策”。以后的學者將此觀點加以延伸,認為小國難以與大國在貿易關系上形成對立,因此小國要強化自身抗衡力量則必須聯合起來,形成足夠大的內部市場,以增強自身談判的能力,聯合對外,保護自身利益,因而成為一些國家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最適當的理由和最有可能選擇。2/5/2023202.關稅同盟理論美國經濟學家瓦伊納(JacobViner)1950年的現代關稅同盟理論成為經濟一體化理論的核心。瓦伊納和李普西(K.G.Lipsey)主要就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果和動態效果進行了系統闡述。瓦伊納提出的“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的兩個衡量關稅同盟實際效果的新概念,使關稅同盟的理論從定性分析發展到了定量分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靜態效應的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2/5/2023213.經濟一體化理論

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經濟學家丁伯根、巴拉薩:認為“一體化既是一種進程,又是一種狀態。就過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國經濟單位之間差別待遇的種種舉措;就狀態而言,則表現為各國間各種形式的差別待遇的消失。”“經濟一體化就是指產品和生產要素的流動不受政府的任何限制。”2/5/2023224.次優說的理論5.大市場理論6.協議性國際分工理論7.“中心-外圍”理論8.互補性競爭2/5/20232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政府出面建立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逐步開展起來。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有多種類型。各國參加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獲得靜態和動態的經濟利益。在經濟現實中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形式多樣、模式各異。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對全球經濟的一體化,或者各國經濟的國際化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2/5/202324

第三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立的動因2/5/202325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靜態效應按照關稅同盟理論,靜態效應主要包括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兩個方面:

所謂貿易創造效應,是指組建關稅同盟所帶來的成員方之間貿易規模的擴大以及由此造成的經濟福利的增加。

所謂貿易轉移效應,是指組建關稅同盟所帶來的貿易由非成員方向成員方的轉移以及由此造成的福利損失。2/5/202326

1.貿易創造效應生產效應:實現貿易自由化之后,各成員方的生產專業化水平提高,他們可以把本國的資源使用從原來效率低的部門轉向效率高的部門,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消費效應:低成本的伙伴商品的進口將導致本國市場價格的降低和消費者支出的減少,使消費者剩余增加。2/5/202327圖5-1對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的舉例說明2/5/202328

2.維納標準建立關稅同盟是否有利,取決于貿易創造效應與貿易轉移效應的比較。如果貿易創造效應大于貿易轉移效應,則建立關稅同盟是有利的,反之就是不利的。一般而言,本國進口需求彈性越大、國內生產成本與伙伴國的差異越大而伙伴國與非成員方的成本差異越大,貿易創造效應越有可能大于貿易轉移效應,建立關稅同盟就越有利。2/5/202329

3.其他靜態效應降低行政支出。減少走私。改善貿易條件。提高經濟地位。2/5/202330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動態效應區域經濟一體化除了具有一定的靜態效應之外,還具有許多方面的動態效應。其中主要是規模經濟效應和競爭效應。2/5/202331

1.規模經濟效應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建立以后,可以把原來分散的小市場結成統一的大市場,使企業擺脫市場規模的限制,獲得規模經濟效應。如果成員方的企業規模本已經達到最優,建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后再擴大規模反而會因為平均成本上升而有害。2/5/202332(1)協議性分工理論

為了使經濟一體化組織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并能和諧地擴大成員方之間的分工和貿易,單純依靠傳統的國際分工理論是不夠的。在規模報酬遞增的部門,不同的國家可以通過協議,相互提供市場,就可以共同分享規模經濟效益。(見圖5-2)協議性分工需要一些條件。(見表5-3)2/5/202333圖5-2協議性分工理論說明圖2/5/202334表5-3協議性分工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條件1實行協議性分工的國家必須具有大致相同的要素稟賦和經濟發展水平,都能生產作為協議性分工對象的商品。條件2分工對象的商品必須是能夠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的商品。條件3分工的國家來說,生產任何一種協議性對象商品的成本和利益差別都不大。2/5/202335

2.競爭效應競爭效應是指建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之后,原來的貿易和投資壁壘被廢除,原有的一國范圍內的壟斷隨之被打破,國內的企業不得不面臨成員方企業的強大競爭。在這個問題上,希托夫斯基和德紐的“大市場理論”最為著名。2/5/2023363.其他動態效應刺激投資。吸引外資。提高要素流動性。促進技術進步。2/5/202337第四節

戰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生與發展

2/5/202338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產生與發展

區域濟一體化的產生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嘗試):1834年由北德、中德與南德等聯合建立的德意志關稅同盟,可以說是經濟史上最早開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雛形;第二階段(萌芽):1944年9月,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就簽訂了建立關稅聯盟的協定,1946年三國又將關稅聯盟擴大為經濟聯盟;第三階段(形成):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一次具體實踐和極其重要的一步。2/5/2023391952年西歐六國建立歐洲煤鋼聯營以來

,在50多年演進過程中,經歷了三階段:

戰后至60年代中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初始發展階段;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階段;80年代中后期至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全方位發展階段。2/5/202340圖5-3戰后國際經濟一體化發展勢頭2/5/202341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現實背景

戰后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國際分工的深化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提供了經濟基礎;經濟發展不平衡是重要推動力;國際貿易中的保護主義頻頻抬頭;

WTO主持下的多邊貿易談判困難重重。2/5/202342三、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化與擴大之間矛盾。區域經濟一體化涉及到的利益分配問題。政治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問題。由于區域經貿合作對區內國家實行優惠的待遇,其排他性的特征日益明顯。2/5/202343四、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一方面,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區域內經濟貿易的增長,這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機遇,并在此基礎上推動經濟全球化,影響世界經濟格局。另一方面,區域經濟一體化將導致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2/5/202344五、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態勢

圍繞周邊深化合作,強調地緣關系;經濟合作是多層次的;合作的領域是全方位的;目前世界經濟合作是“三區三對成三角”的格局。2/5/202345第五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實踐

2/5/202346一、歐洲經濟一體化歐洲是世界上最早成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地區,目前其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ropeanUnion--EU)是當今世界上經濟一體化程度最深、一體化發展最順利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除歐盟外,目前歐洲還有兩個在區域內比較有影響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2/5/202347

1.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uropeanUnion--EU)【1960年1月4日,奧地利、丹麥、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國

2.獨聯體經濟聯盟(CommonwealthofIndependentStates--CIS)3.黑海經濟合作組織(BlackSeaEconomicCooperation--BSEC)2/5/202348二、美洲經濟一體化美洲雖然國家眾多,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但其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有較快的發展。除北美自由貿易區外美洲還有一些在區域內比較有影響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1.南方共同市場美2.中美洲共同市場3.安第斯集團4.美洲自由貿易區2/5/202349南方共同市場(簡稱“南共市”,SouthAmericanCommonMarket--MERCOSUR)是南美地區最大的經濟一體化組織,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共同市場,其正式成員國包括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該組織宗旨是通過有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加強經濟互補,促進成員國科技進步,最終實現經濟政治一體化。2/5/202350三、亞洲經濟一體化亞洲國家眾多,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目前已有世界人口最多的一體化組織,近來區域經濟一體化有較大發展。1.東南亞國家聯盟2.南亞區域合作聯盟3.海灣合作委員會4.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5.上海合作組織

2/5/202351四、非洲經濟一體化組織

非洲地區國家眾多,由于許多國家政局不穩,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因此目前開展區域經濟合作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1.西非經濟共同體。2.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3.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

2/5/202352五、其他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1.阿拉伯自由貿易區(ArabFreeTradeArea—AFTA)2.澳新自由貿易區

2/5/202353第六節

世界主要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2/5/202354一、歐洲聯盟

歐盟是一個涵蓋27個國家,總人口超過4.8億的當今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一體化發展最順利的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己經實現了經濟與貨幣聯盟。

2/5/202355

(一)歐盟的誕生與發展

1.歐洲共同體(EC)的建立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舒曼提出建立歐洲超國家管理機構,聯合經營法國和德國的煤炭、鋼鐵事業,同時歡迎西歐國家參加的建議(稱“舒曼宣言”或“舒曼計劃”)。1951年4月,法、德、意、比、荷、盧6國在巴黎簽訂《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即《巴黎條約》。1952年7月25日《巴黎條約》生效,1954年實現煤鋼共同市場。2/5/202356上述6國并于1957年3月在羅馬達成一致,在羅馬簽訂了無限期的《建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及《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合稱為《羅馬條約》),并于195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1965年6國簽訂了一項關于合并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主要機構的條約,規定條約于1967年7月1日正式生效,并且三個共同體主要機構實現了合并,統稱為歐洲共同體(EC)。

2/5/2023572.從EC到EU的發展歷程(1)歐盟的外延式發展第一次(1973年1月1日):英國、愛爾蘭和丹麥第二次(1981年1月1日):希臘第三次(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第四次(1995年1月1日):瑞典、芬蘭和奧地利第五次(2004年5月1日):波蘭等10國第六次(2007年1月1日):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2)歐盟的內涵式發展:向經濟、政治與軍事聯盟邁進。【西歐聯盟1955.5,前身為布魯塞爾條約組織

】2/5/202358(二)歐盟一體化的主要內容

1.從關稅同盟到共同市場2.從共同市場到經濟與貨幣聯盟3.共同農業政策(CAP)4.EC及EU的財政制度2/5/202359二、北美自由貿易區

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AmericanFreeTradeArea,NAFTA)的前身是由美國和加拿大兩國建立的美加自由貿易區。1994年1月1日,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簽定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正式生效,宣布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經濟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正式誕生。其主要內容有:

2/5/2023601.減免關稅和取消非關稅壁壘。2.確定原產地規則。3.取消投資障礙。除上述內容外,協定還對農業、金融、服務業、環境保護、專利和知識產權以及爭端的解決作了相應的規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一個內容極為廣泛的三邊協議,它不僅涉及貿易,且涉及生產、服務、投資、環保、勞工標準等,幾乎是一個全面的經濟協議。2/5/202361三、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在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英文為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簡稱APEC)非常值得關注。盡管按照我們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給予的定義它不是一個一體化組織,但是就其影響而言,它最能夠代表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現狀。2/5/202362

(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誕生與發展

1.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誕生1989年1月,澳大利亞總理霍克訪問韓國時建議召開部長級會議,討論加強亞太經濟合作問題。經與有關國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西蘭和東南亞國家聯盟6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這標志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2/5/2023632.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從其發展的過程分析來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89-1991年):成員國之間共同協商達成共識。第二階段(1992-1999年):成員國之間共同協商發展。第三階段(2000-現在):推進成員國之間的全方位合作。

2/5/202364(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特點成員構成的龐雜性。組織結構的復合性。運行機制的獨特性。2/5/202365第六節中國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簽協議的自貿區

中國-澳大利亞;中國-韓國;中國-瑞士;中國-冰島;中國-哥斯達黎加;中國-秘魯;中國-新加坡;中國-新西蘭;中國-智利;中國-巴基斯坦;中國-東盟;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中國-東盟("10+1")升級

2/5/202366正在談判的自貿區中國-海合會;中國-挪威;中日韓;《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斯里蘭卡;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中國-馬爾代夫;中國-格魯吉亞

正在研究的自貿區中國-印度;中國-哥倫比亞;中國-摩爾多瓦

中國-斐濟

優惠貿易安排亞太貿易協定

2/5/202367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1989年,在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的倡導下成立。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加入,中國臺北、香港以地區經濟名義加入。特點是松散性、文件不具備法律約束力。故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應該稱之為“亞太經濟合作論壇”。2/5/202368二、曼谷協定1975年7月31日由孟、印、韓、斯、老、菲和泰國7國共同在曼谷簽定,宗旨是通過對相互進口商品給予關稅和非關稅的優惠以達到共同經濟發展。是發展中成員國之間達成的貿易優惠安排。

中國2001年5月23日正式加入。實際上成員國為6個。《曼谷協定》是中國加入的第一個具有實質性優惠貿易安排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協議。2005年11月2日《曼谷協定》部長級理事會共同簽署了《曼谷協定》的修改文本,并決定將其更名為《亞太貿易協定》。

2/5/202369三、上海合作組織1996年,中、俄、哈、吉、塔建立“上海五國”的新型地區安全對話機制。2001年6月15日,烏茲別克斯坦加入,組織改為“上海合作組織”。近年來在經貿合作領域的合作進程加快。上海合作組織的戰略目標分三步:第一步是在3年實施的短期目標,即在交通、農業這些優先領域進行合作;第二步是中期目標,在2010年實行本地區的貿易便利化,改善相互的貿易和投資環境,進一步提高投資環境。第三步是在2020年之前建立自由貿易區,實現貨物、資本、技術、人員流動。2/5/202370四、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縮寫CAFTA,是中國與東盟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2010年1月1日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自貿區建成后,東盟和中國的貿易占到世界貿易的13%,成為一個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GDP達6萬億美元的巨大經濟體,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也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