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2山地的形成褶皺山斷塊山火山1.什么是褶皺?褶曲基本形態有哪些?2.判斷褶曲基本形態的依據有哪些?3.褶曲的基本形態一般情況下形成何種地形?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何種地形?為什么?4.什么是斷層?5.斷層形成哪些地貌形態?讀課本73到74頁內容,思考下列問題:一、褶皺山1.褶皺的形成背斜向斜AB1.結合上圖,你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判斷背斜和向斜?從形態上看:思考:巖層向上拱起----背斜巖層向下彎曲----向斜從巖層的新老關系看:背斜-----中心老兩翼新向斜-----中心新兩翼老
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巖石致密、堅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蝕,而保留下來形成山嶺。乙甲N從地貌景觀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內力結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外力結果褶曲形態巖層形態巖層新老關系地貌形態
侵蝕前地貌(內力作用)
侵蝕后地貌(外力作用)背斜向斜向上拱起向下彎曲中心部分巖層老,兩翼巖層新中心部分巖層新,兩翼巖層老山嶺谷地谷地山嶺比較背斜與向斜
總結請判斷甲和乙,何處為背斜,何處為向斜?并說明理由。2.其中哪種判斷方式是最科學的呢?巖層新老關系1.哪種構造是儲油、氣構造,哪種構造是儲水構造?背斜向斜天然氣石油水為什么堅硬的地殼能夠發生褶皺呢?2.經過一段時間的開采,油面下降,開采起來比較困難,可以采取什么辦法?3.假設這里要修建一條東西向的隧道應選址在背斜還是向斜?背斜:①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②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北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思考:地殼運動產生的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石的承受力,會怎么樣呢?二、斷塊山代表:華山廬山泰山
當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石的承受能力時,巖體就會破裂。巖體發生破裂后,如果兩側的巖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1、斷層的形成二、斷塊山二、斷塊山1、斷層的形成2、斷塊山
由斷層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統稱為斷塊山地,簡稱斷塊山。3.主要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假如你是一位地理愛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會怎樣區別褶皺山和斷塊山?從外觀上看:最大的差異是山坡的陡緩從地質構造上看:褶皺山的巖層是連續的,斷塊山的巖層是不連續的思考:1.A、B屬于什么地質構造?C、D屬于什么地質構造?分別是什么?2.斷層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為什么?3.斷層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嗎?D不能巖層不穩定,容易誘發斷層活動;水庫水易滲漏有,巖隙水易沿著斷層線出露A地壘、B地塹、C向斜、D背斜斷層褶皺(三)主要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構造地貌
實踐意義
原因或依據背斜石油、天然氣埋藏區巖層封閉、常有“儲油構造”,易于儲油、儲氣隧道的良好選址天然拱形、結構穩定;不易儲水向斜建水庫底部低凹,易匯集水,承受靜水壓力斷層泉水、湖泊分布地巖隙水易沿著斷層線出露不適宜:鐵路、公路、橋梁、水庫巖層不穩定,容易誘發斷層活動;水庫水易滲漏三、火山代表:富士山、乞力馬扎羅山
1.概念:處在地下深處的巖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有時候會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出地表。
(1)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寬廣的玄武巖高原。如:哥倫比亞高原
(2)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火山。如:長白山五大連池三火山A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線狀裂隙2.火山的結構
沒有破壞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閉洼地破壞后的:呈半封閉狀態火山碎屑物質和噴涌出來的巖漿在流動過程中堆積而成的錐形體。火山錐:火山口3.火山的分類富士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乞力馬扎羅山長白山的白頭山、五大連池長白山天池探索問題比較中國地形和鐵路線的分布。中國地形中國鐵路分布假如你是道路建造商,你將如何選擇?1如果在山地里建造同一條交通線路,你會選著哪種?鐵路還是公路?為什么?2如果建設公路你要考慮到哪些因素?結合P76活動1,回答二、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1、影響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山地地區的交通運輸線,主要以公路為主,其次是鐵路。山地地區的交通運輸線路,主要分布在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2、影響交通運輸線的選址探索問題看圖片說說你的感受探索問題看圖片說說你的感受3、影響交通運輸線的延伸方向山地:迂回前進,呈“之”形平原或丘陵:相對平直延伸彎曲程度和長度:山地>平原P76“活動”2地形河流沼澤人口、聚落1公路選擇考慮哪些自然因素?2山區人口集中地與公路線路選擇什么關系?
修筑公路的原則:*
要盡量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應盡量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間尋求平衡。(影響因素:修建成本、工程難度)1、褶皺山
2、斷塊山
3、火山一、褶皺山、斷塊山與火山4.2山岳的形成二、山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1、影響交通運輸線路的結構(方式)
2、影響交通運輸線路的分布(格局)3、影響交通運輸線路的形態(延伸方向)本節框架——由背斜和向斜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的統稱。——由斷層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的統稱。——由巖漿沿著地殼的中央出口或管道噴出形成。斷層形態上升巖塊下降巖塊斷裂帶
構造地貌
實例塊狀山地或高地華山、廬山、泰山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裂谷或河流東非大裂谷2、斷塊山考向調研考向一地質構造及其地理意義【例1】讀“某地區地質構造剖面示意圖”,并回答問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處,在地質構造上屬于背斜的是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時會見到背斜成谷現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地層的相互關系確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處的地形屬_________山地。(2)請在圖中地壘兩側斷層的細短線上標注4個箭頭,表示巖層錯動的方向。(3)下列地理事物與圖中④處的地質構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雙選)()A.渭河平原B.長江三峽C.汾河谷地D.雅魯藏布江大峽谷(4)圖中c地層為含水層,a、b、d各地層為隔水層,因此在_______處(填數碼)打井較有可能獲得豐富的地下水。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背斜、向斜的判斷依據是巖層的新老關系,中間地層老、兩側地層新為背斜,反之則為向斜,在形成初期侵蝕不明顯,往往表現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而形成年代久遠的,由于差異侵蝕的緣故則往往表現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圖中④處兩側巖層相對上升,中間巖層相對下降,形成地塹,向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答案
(1)②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后易被侵蝕中間地層老,兩側地層新塊狀(2)繪圖略(3)AC(4)①該處為向斜構造,在此處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匯聚反思歸納圖文分析地質構造的應用【預測1】廬山以雄、奇、秀、險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完成(1)~(2)題。(1)讀圖判斷廬山屬于圖中①~④中的哪一種地質構造 ()
A.① B.② C.③ D.④(2)在圖中①~④四種地質構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題,廬山屬于斷塊山,是由斷層相對上升的巖塊形成,圖中③處是上升巖塊。背斜是石油、天然氣的良好儲藏構造,圖中①是背斜構造。
答案
(1)C(2)A考向二地質構造與地層演化【例2】(2008·上海地理)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1)地質剖面圖上,甲、乙、丙三處的地質構造分別是
、
、
。圖中,陡崖出現在
處。甲處成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2)在圖中數碼①②③④所示地層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數碼是
,有可能找到恐龍蛋化石的地層數碼是
,早期人類遺跡應該到數碼
代表的地層中去尋找。(3)地球演化過程中,滅絕的恐龍等生物種屬不可復生,這說明了地理環境的演化具有
性。解析(1)甲處巖層上拱,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屬于背斜。其頂部由于受張力易被侵蝕而成為谷地。乙處巖層下凹,中間巖層新,兩翼巖層老,屬于向斜。丙處巖層不連續,屬于斷層,在地貌上為陡崖。(2)三葉蟲出現在古生代早期;恐龍出現在中生代;人類出現在新生代。(3)生物滅絕而不可復生,說明地理環境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答案(1)背斜向斜斷層丙甲處地質構造為背斜,
該處容易形成斷裂,巖石比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蝕作用,地勢逐漸降低,而形成山谷(2)④②①(3)不可逆借題發揮根據地層分布特點判斷地殼變動過程的方法(1)根據地層性質根據地層,尤其是沉積巖層組成物質的顆粒大小、組成成分和顏色等,可以推斷沉積時的環境特征。例如,根據石灰巖地層可推知當時為海洋環境。(2)根據地層厚度地層厚度大,說明在相應地質年代內,地殼下降快、時間長,或者是沉積物來源豐富;反之,相反。(3)根據地層相互關系①地層呈水平狀態,并且從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連續排列,說明在相應地質年代里,地殼穩定下沉,地理環境沒有發生明顯變化。②地層出現傾斜甚至顛倒,說明地層形成后,因地殼水平運動使巖層發生褶皺。地層顛倒是因為巖層強烈褶皺所致。③地層出現缺失的可能原因:一是缺失地層所代表的時代,發生地殼隆起,地勢抬高,終止了沉積過程;二是當地開始有沉積作用,地殼隆起后,原沉積物被剝蝕;三是當時當地氣候變化,沒有了沉積物來源。④上下兩層巖層之間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說明下部巖層形成后,該地地殼平穩抬升或褶皺隆起上升,地層遭受外力侵蝕而成。若侵蝕面上覆新的巖層,是因為以后該地地殼下降或相鄰地區上升而成;若侵蝕面上部為風化殼,是由于地殼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蝕。⑤地層中有侵入巖存在,說明巖石形成之后又發生了巖漿活動,巖漿活動晚于巖石形成時代。【預測2】甲為“某區域示意圖”,乙反映甲中的
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質剖面,P地河谷剖面形態的形成與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有關。讀圖回答(1)~(2)題。(1)甲圖中河流 ()
A.位于南半球,其流向為自北向南
B.位于北半球,其流向為自南向北
C.位于南半球,其流向為自南向北
D.位于北半球,其流向為自北向南(2)由圖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河流主要補給水源是湖泊水
B.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節是冬季
C.河谷處的地質構造是向斜
D.湖泊為咸水湖解析第(1)題,根據甲圖等高線的彎曲方向可以判斷,該河流流向為自南向北,排除D項;從乙圖河流剖面看,河流東岸沖刷嚴重,西岸有沉積物,根據地轉偏向力可以判斷該河流位于北半球,排除A、C項,故答案為B。第(2)題,由圖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該河流位于30°N~40°N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那么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節應在冬季,故答案為B。答案
(1)B(2)B對點訓練題組一:地質構造的判斷
下圖為“某地天氣系統和地質構造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有關圖式地區地質、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質構造為褶皺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間有斷層2.受侵蝕作用影響最強的地區及其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A.甲—風力侵蝕 B.乙—流水侵蝕C.丙—冰川侵蝕 D.丁—人類活動解析根據圖示可以判斷出該地的地質構造為褶皺,進而判斷乙、丙、丁的地貌類型,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形成原因。結合圖示可以判斷出該天氣系統為暖鋒,說明該地降水較多,受到了較強的流水侵蝕作用。答案
1.A2.B題組二:板塊構造理論
讀下圖,回答3~4題。3.圖中山脈M是 ()
A.岡底斯山 B.喜馬拉雅山
C.昆侖山 D.橫斷山4.雅魯藏布江谷地成因的說法,正確的是()A.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的生長邊界B.亞歐板塊內部的斷裂下陷C.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D.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解析第3題,結合全球六大板塊分布和圖中的雅魯藏布江可知,M為喜馬拉雅山。第4題,雅魯藏布江谷地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經流水侵蝕作用而成。答案
3.B4.D題組三:地形對交通運輸的影響5.讀下面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鐵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干線類型最大限制坡度公路7%~9%鐵路3%材料二交通線示意圖(1)與平原比較,山地相對高度比較大,地形崎嶇,對交通運輸
的選擇、交通運輸
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響比較大。(2)山地地區的交通運輸線以為主,原因是
。(3)若該地選擇了山地地區主要的交通線,那么從交通線示意圖看,在a、b兩處彎曲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a處
,理由
。
b處
,理由
。(4)該交通線繞道經過甲、乙兩地,原因是
。解析(1)、(2)山地相對高度大,地形崎嶇,對交通方式的選擇和交通運輸線路的分布影響比較大。(3)公路建設可以帶動社會經濟發展,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鎮之間盡量采取最短線路,而對于山區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來減小坡度對交通的影響。(4)在山區公路選線時要考慮帶動沿線經濟發展,所以一般會經過盡量多的居民點。
答案(1)方式線路(2)公路建設成本低、難度小(3)不合理通向大城市應選最短線路合理陡坡上成“之”字形彎曲(4)增加交通運輸量,方便甲、乙兩地客貨集散定時檢測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4分)
讀下面“地質構造或地貌景觀圖”,回答1~2題。1.圖示中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圖示中由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圖示知,①是褶皺,②是風蝕蘑菇,③是河口三角洲,④是斷層,其中褶皺和斷層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而每一地貌形態都是由內外力綜合作用的結果。
答案1.A2.D3.(2009·廣東文基)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頂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壩”。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侵蝕作用 B.堆積作用C.風化作用 D.搬運作用解析水下沙壩位于河流入海口,是因為河水在海水頂托作用下流速減慢,河流中泥沙堆積而形成的。B
下圖為“某地巖層及地貌分布圖”。讀圖完成4~5題。4.該類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的 ()
A.皖、贛、湘 B.陜、甘、寧
C.桂、滇、黔 D.冀、魯、豫5.形成圖示巖層及地貌的地質作用不包括()
A.地殼運動 B.沉積作用
C.侵蝕作用 D.變質作用解析第4題,圖中漏斗、石灰巖層等顯示該地應為喀斯特地貌,這類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的云貴高原和廣西境內,故答案為C。第5題,該地分布有大量的沉積巖,推測其歷史時期可能發生過地殼的升降運動。另外,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的侵蝕、沉積作用而形成,而變質作用的發生需要經歷高溫高壓的過程,圖中沒有相關顯示,故答案為D。答案4.C5.D
讀“巖石圈物質循環圖”,回答6~7題。
6.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A為沉積巖 B.C為巖漿
C.D為巖漿巖 D.E為變質巖7.圖中各個數碼對應的地質作用,正確的是()A.①為冷卻凝固作用B.③為重熔再生作用C.⑤為外力作用D.⑥為變質作用解析第6題,根據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的相關性可知,A為巖漿、B為侵入巖、C為噴出巖、D為沉積巖、E為變質巖。第7題,①為冷卻凝固作用;②為隆起作用;③為外力作用;④為固結成巖作用;⑤為變質作用;⑥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6.D7.A
讀下圖,完成8~10題。8.按照發生的順序,下列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①③② D.②①③9.圖中所示的地理現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的張裂地帶B.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的碰撞地帶C.大洋板塊與大洋板塊的碰撞地帶D.大洋板塊與大洋板塊的張裂地帶10.圖中所示的地理現象,可能是 ()①裂谷 ②海嶺③山系④海溝
A.①④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8題,②表示板塊張裂,巖漿上升,地表開始隆起;③表示板塊張裂處擴大,地殼變薄,巖漿上升明顯;①表示巖層斷裂,巖漿上升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第9題,圖中表示的現象發生在板塊的張裂地帶,張裂處的板塊高度相當,沒有明顯的高低起伏,應該同為大洋板塊或大陸板塊。第10題,圖中所示現象如果是兩個大陸板塊張裂則形成裂谷,如果是兩個大洋板塊張裂則形成海溝。答案
8.B9.D10.A
地殼深處的斷層運動會引發地震,并造成地層斷裂錯位。分析下面“某地區地層剖面示意圖”,完成11~12題。11.該地區地質歷史上發生過地震至少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12.根據圖中斷層與巖層的關系,可以推斷()
A.c斷層早于②地層
B.b斷層早于④地層
C.a斷層早于b斷層
D.c斷層早于b斷層解析第11題,地震是巖石圈的天然震動,圖中巖層中有a、b、c三條斷層帶,故地質歷史上應至少發生過3次地震。第12題,圖中c斷層發生得最早,受其影響只有最早形成的①②兩地層發生斷裂錯位,故c斷層發生于①②兩層地層形成之后;其后發生了b斷層,導致①②③④四地層都發生了錯位,b斷層應發生在④地層形成之后;最后發生的a斷層,使整個區域的所有地層都發生了斷裂錯位,故a斷層最晚發生。符合題意的只有D項。答案
11.B12.D
讀下圖,回答13~14題。13.下列有關圖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確的是()A.a處為向斜,b處為背斜B.abcd巖層關系由新到老C.abcd巖層形成后曾發生地殼水平運動D.c巖層一般不含化石14.在a、b兩處采煤,最容易發生的礦難事故分別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瓦斯爆炸和井噴事故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噴事故解析第13題,根據巖層的彎曲狀態可以判斷,巖層受水平擠壓力作用,a處為背斜,b處為向斜,A錯C對;在沉積巖中均有化石存在的可能;c巖層形成晚于b巖層。第14題,a(背斜)是良好的儲油、儲氣構造,b(向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據此可判斷答案為A。
答案
13.C14.A
下圖為“全球六大板塊(局部)分布圖”。讀圖完成15~16題。15.圖中甲、乙兩地分別位于 ()
A.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 B.亞歐板塊美洲板塊
C.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 D.亞歐板塊美洲板塊16.板塊邊界分為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圖中四個箭頭與所示板塊邊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5題,甲為澳大利亞大陸,該大陸位于印度洋板塊;乙為非洲大陸,該大陸位于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股份分紅協議書
- 一對一貧困幫扶協議書
- 郵政投資理財協議書
- 遠程文件管理協議書
- 加注機使用合同協議書
- 違建產權歸還協議書
- 魚塘光伏合同協議書
- 韓國拒絕停戰協議書
- 閑置校舍管理協議書
- 葡萄銷售代理協議書
- 幼兒園籃球比賽方案
- 重點人口管理工作規定
- PLC技術在供水系統中的應用與優化
- 勞務分包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2025年企業彈性工時勞動合同范文
-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3.1.3開花和結果》同步測試題(附答案)
- 新員工的管理培訓
- 新版進口報關單模板
- 2025年物業合同補充協議范本:物業小區公共收益分配及使用協議3篇
- 《中醫體重管理臨床指南》
- 人教A版(2019)高中數學必修第二冊第8章 立體幾何初步-小結(2)空間中的角【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