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經濟史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單元測試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經濟史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單元測試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經濟史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單元測試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經濟史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單元測試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經濟史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單元測試_第5頁

文檔簡介

南京市永寧中學2023屆高三歷史復習精選專題鞏固練(人民版,含解析):必修二專題二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1.從1928年開始,國民政府先后同各國簽訂關稅條約,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商品的進口稅,到1933年,對棉產品、紙張的進口稅率甚至高達貨價的80%。此舉()①促使外國資本卷土重來②推動了民族工業更快的發展③使官僚資本得以壟斷國家經濟④有助于抵制經濟危機背景下的外貨傾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通州之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通(通州)產之棉,力耕絲長,冠絕亞洲,為日廠之所必需,花往紗來,日盛一日,捐我之產以資人,人即用資于我之貨以售我,無異于瀝血肥虎,而袒肉以繼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貧,國于何賴?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廠工已畢,紗機已開,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專責成。”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A.變革政體實行君主立憲B.發展實業挽回國家利益C.創辦實業解決民生疾苦D.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3.縱觀中國近代民主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的歷史,其發展的高峰期出現于()A.1894~1907年B.1912~1920年C.1928~1936年D.1950~1953年4.《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記載:“南方之金屬礦,與北方之煤礦同受歐戰之影響,故湖南之銻,民國三年不過值200萬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萬。……所可惜者,南方金屬各礦,開采均用土法,組織初無規模,成則互爭,敗則瓦解。故歐戰既停,銷路忽滯,改革無術,失敗接踵。與北方之煤礦相較,然知新舊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顯示()A.原材料價格受一戰影響大漲B.中國民族工業獲得發展機遇C.重工業得到逐步發展D.技術與管理關系到民族工業的興衰5.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春天。其之所以“短暫”的內在因素包括()①工業結構不合理②封建君主專制的壓制③自然經濟占絕對優勢④列強卷土重來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6.據《民國經濟史》統計:“1932年政府頒布以國有化為主導的《鐵道法》……自1935年上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鐵路營業收入從858萬元增加到9190萬元,支出則從5420萬元減少到4690萬元。但鐵路債務卻年有增加,從7742萬元增加至95551萬元;鐵路員工從萬人增加至萬人。”這表明()A.政A.府干預經濟面臨負面效應困局 B.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收效甚微C.抗戰爆發制約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D.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沖擊官僚資本7.十九世紀前期,英國對美國、中國的貿易情況,以下何者敘述最為恰當?()A.英國自中國購絲,賣至美國,買回棉花,并以棉花賣至中國B.英國自中國購茶,賣至美國,買回棉花,并以鴉片賣至中國C.英國自中國購茶,賣至美國,買回玉米,并以鴉片賣至中國D.英國自中國購絲,賣至美國,買回玉米,并以棉花賣至中國8.下表是1927、1936年全國華商紗廠相關統計數據,導致數據變化的原因是()年份項目1927年1936年華商紗廠擁有紗錠數209.90萬枚274.60萬枚華商紗廠布機數1.35萬臺2.55萬臺A.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B.歐洲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D.美國資本和商品大量輸入中國市場9.近年來,史學界注意從“現代化”角度來研究中國近現代史。鴉片戰爭后,受歐美工業革命影響,中國開始了現代化的進程。以下歷史事件中哪些是中國現代化的表現()①洋務運動②清末新政③義和團運動④實業救國⑤文化大革命⑥改革開放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10.張謇“狀元下海”投身實業后,一些官員如上海的李平書、江蘇的許鼎霖、浙江的沈云沛等也紛紛由官至商。此現象反映了()A.官員對清朝的腐敗統治不滿B.官僚資本正在形成C.政府放松了對工商業的限制D.商人地位高過官員11.1912年10月,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正式通過了《服制法》,規定禮服禮帽“料用本國紡織品”。該規定實質上反映了()A.中國民族工業生產水平的落后B.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商品傾銷C.政府極力保護民族工業的發展D.中國民族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12.下面是1906-1915年中國社會商會數量的變化示意圖。1912年后商會數量變化的原因是()A.列強經濟侵略加劇,中國商人加強了自保B.政府放松經濟管理,辦企業必須加入商會C.政府鼓勵興辦實業,商人的投資熱情高漲D.商人倡導使用國貨,辦商會以抵制洋貨13.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工業的特征是()A.在中國社會經濟中逐步占統治地位B.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C.受到帝國主義勢力的排擠D.受到封建勢力的控制14.外國商業擴大到中國內地,促進了中國商人階級的發展,他們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銷售。早在1869年,英國一位官員說道:“由于在語言上占優勢、擁有市場、開支較低,中國人幾乎壟斷了商業經營。”這段材料說明了在近代中國()A.列強商品輸出靠中國商人經營B.外商和華商形成競爭共生關系C.民族資產階級掌握了經濟命脈D.中國商人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15.美國學者費正清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是“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跡”。他說的“沒有前途”主要是因為中國民族工業()A.缺乏良好的社會環境B.地區分布呈東密西疏C.生產技術水平低D.產業結構不合理16.1930至1936年我國共入超32億海關兩,占近代入超總值45%,造成這一時期入超嚴重的主要原因是()A.抗戰時期需大量進口軍事物資B.長期內戰生活資料依賴進口C.經濟危機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D.國民經濟建設引進機器設備17.下表是某一階段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情況,分析該表不能得出的結論是()年代商辦官辦或官商合辦外商企業設廠數資本(千元)設廠數資本(千元)設廠數資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A.甲午戰爭前民族資本力量相對弱小B.甲午戰爭后外商企業嚴重阻礙民族資本發展C.甲午戰爭后到20世紀初民族資本發展較快D.一戰前官辦資本在近代工業中的比重逐漸降低18.“見物即購,盡量將金圓券花去,深恐一夜之間幣值大貶致受損失”“物資緊張,人心恐慌。”上述現象應出現在()A.北伐戰爭期間B.抗日戰爭期間C.解放戰爭期間D.清朝晚期19.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1872年盛宣懷為李鴻章擬寫的《輪船章程》中這樣寫道:“與其聽中國之利權全讓外人,不如藩籬自固。”他向李鴻章表達自己的宏愿:“必當助我中堂辦成鐵礦、銀行、郵政、織布數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傳策之后,吾愿足矣”。同時建議“非商辦不能謀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材料二19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隨著民間工商業者獨立投資能力和愿望的增強,官督商辦組織形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洋務企業中的“官權”與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斷發生沖突。1893年,李鴻章委任盛宣懷恢復焚毀后的上海織布局,盛宣懷提議改“局”為“廠”,以示商資商辦之意,名為“華盛紡織總廠”。1902年,他為改變“華商向無會議公所,渙散小群”的局面,他主持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商會性質的上海商業會議公所,為工商界獨立處理商務,提高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付諸了實際行動。——以上材料均摘自張慶峰《論盛宣懷的實業思想及其實踐》(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盛宣懷的實業思想及其實踐的歷史意義。(6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盛宣懷實業思想的變化及其原因。(9分)20.下面所給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產生發展的一些情況,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下圖中標示①②③④曲線,分別代表了近代中國的幾種經濟成份。材料二:1872-1894、1895-1913年中國境內近代工業統計資料材料三:下圖是南京國民政府前期部分行業的經濟發展指標(1933年指數為100)請回答:(1)依據產生時間及發展的階段特征判斷,材料一中代表近代民族工業的是哪一條曲線?(1分))它在中國19世紀60、70年代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中,近代民族工業在第二時期有了較大增長,其增長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張謇等企業家在此時提出的救國口號是什么?(3)材料三這一情形的出現,其主要原因有哪些?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示意圖材料二我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在發展道路上存在許多荊棘坎坷,也有不少機遇和條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圖來表示民族工業的發展。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說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的特點。1912—1919年間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2)你認為F1可能是哪些因素?(3)結合材料一二談你對民族工業發展的認識。2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國近代前期民族企業發展狀況表——根據陳旭麓主編《中國近代史》編制材料二1914年,農商部發給華勝有限公司的采礦執照圖材料三一戰期間,我國創辦的主要民族企業圖榮氏兄弟在上海創辦的福新面粉公司1914年創辦的塘沽久大精鹽公司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面粉出口增長表材料五1922~1925年,中國紡織業發展狀況表……1921年至1922年兩年內,日本在上海新設紡織公司六個,在青島新設三個……。1919年,日本在華紗廠的紗錠數為332922枚,1922年增至621828枚,1925年更增至1268176枚。……在商品傾銷方面,帝國主義對華貿易總值,如果以1913年為100,大戰期間最低的1915年為。但大戰一結束,1919年立即增加到,1922年激增到。——引自胡華主編《中國革命史講義》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近代前期的發展趨勢和主要狀況。(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的知識,分析形成上述狀況的原因有哪些?(3)根據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一戰期間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有哪些?(4)根據所學的知識和一戰期間的國際形勢,分析材料四中中國面粉業由戰前的進口為主變為出口為主的主要原因。(5)材料五反映了哪些現象?從中你能得到什么認識?23.對于歷史的發展,研究者力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歷史,啟迪未來。據此,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通過對人類古往今來諸多文明的研究比較,提出了“挑戰——應戰”模式來解釋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對人的刺激和人對人的刺激統稱為挑戰,把人對自然挑戰的反應和人對人挑戰的反應統稱為應戰。費正清認為中國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國對西方作出反應的歷史。古代中國相對穩定的傳統秩序一直延續到19世紀,此時它遇到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而且更為強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沖擊改變了中國的社會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現代化并導致永久性變化的力量。——李帆《韋伯學說與美國的中國研究》(1)根據材料一,用“挑戰——應戰”模式說明1910年前中國思想解放的歷程。材料二15~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使人們逐漸擺脫了教會的束縛和控制,推動了歐洲向近代化社會的轉變;18世紀的啟蒙思想使人們進一步擺脫了封建專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縛,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18世紀中期起,工業革命迅速擴展,大機器生產方式確立,歐美國家相繼實現工業化。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展了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先后爆發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結束了專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沒有實現;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爆發了要求民主與科學的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西近代化過程中的兩種不同模式。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質和手段上的相同之處。材料三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呈現出“沉淪”到“上升”的發展過程,中國社會走出了一條“U字”形路線,在近代中國歷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淪”;近代中國歷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淪”與“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淪”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時期……但是,正像黑暗過了是光明一樣,中國歷史發展在谷底時期出現了向上的轉機。……從這時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國社會內部發展明顯呈現上升趨勢,中國人民民族覺醒和階級覺醒的步伐明顯加快了。在這以前,中國社會也有不自覺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也有改革派的主張和吶喊,但相對于社會的主要發展趨勢而言,不占優勢;在這以后,帝國主義的侵略還有加重的趨勢(如日本侵華),但人民的覺醒,革命力量的奮斗,已經可以扭轉“沉淪”,中國社會的積極向上一面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了。——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關于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及英“沉淪”與“上升”諸問題》(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過渡期”在政治、經濟領域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上升”做了怎樣的準備?思想領域的代表性事件是什么?有何歷史意義?(4)根據材料三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的史實,說明覺醒后的中國人民在扭轉“沉淪”方面取得的偉大成果。24.有學者在研究中產階級時提出了以下論點。論點一:在中國古代的農民和皇權官宦之間,長期存在一個起緩沖作用的鄉村士紳階層(準中產階級)。論點二:現代意義上的中國中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成員主要有:近代工業中的管理者和文職雇員……政府官員……文學教授、律師、作家和藝術家等自由職業者。論點三:二戰后,專業技術人員、經理階層、學校教師、辦公室工作人員等“新中產階級”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漸取代小企業主、小農場主等“老式中產階級”而居主導地位,這與制造業轉向服務業經濟,科學的日益科層化……密切相關。請回答:(1)指出中國古代“鄉村士紳階層”長期存在的經濟、政治背景。(2)結合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相關史實,分析中產階級對近代化的積極影響。(3)有學者認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己不存在中產階級。你是否同意此觀點并說明理由。(4)根據論點三,指出西方新、舊中產階級的劃分標準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戰后新中產階級“居主導地位”的原因。參考答案1.C【解析】試題分析:國民政府通過改訂新約運動提高關稅水平,一方面有利于增加關稅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對民族工業起到保護作用,在30年代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有助于抵制資本主義國家商品傾銷。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進口稅。2.B【解析】試題分析:抓住材料關鍵信息“花往紗來,日盛一日,捐我之產以資人,人即用資于我之貨以售我,無異于瀝血肥虎,而袒肉以繼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貧,國于何賴?”說明發展實業挽救民族危亡。故選B。A項說的是政治方面,材料未體現;C項是說的關注民生,材料也有涉及,但材料主要說的是國家利益,與材料不符;D項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材料未體現。考點:實業救國點評:近代民族危機嚴重,實業家們通過興辦實業報效國家,挽救民族危亡。但是在中國的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的影響下,興辦現代實業受到重重地阻力。材料即體現了實業家以國家民生為己任,為民族的獨立和富強奮斗的精神。3.C【解析】試題分析: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高峰期是在國民黨國民經濟十年建設時期,即1928年到1936年間。這一個時期一個是時間長,由國家的支持,發展較快,為抗日戰爭奠定了寶貴的物質基礎。故選C。A項是初步發展時期;B項是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時間較短;D項是民族工業的恢復和發展時期。考點: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歷程點評:進入20世紀后,民族工業有兩個快速發展階段,一個是一戰期間,主要是1912年到1919年間,是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另一個是1927年之后的10年,國民政府推行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經濟建設得到快速發展階段。4.D【解析】試題分析:材料反映了中國的金屬、煤礦等重工業受一戰影響,價格上漲,但最終沒有發展起來,其原因有“開采均用土法,組織初無規模,成則互爭,敗則瓦解”、“改革無術”等。依據材料并不是所有的原材料價格上漲,A說法錯誤。B、C兩項從材料中無法得出;故選D。考點: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5.D【解析】略6.A【解析】試題分析:材料主要體現的事鐵路債務和員工的增加,即A項。不過材料中也提到了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一些成就,比如鐵路營業收入增加和營業支出減少;材料并沒有反映交通運輸受到制約的信息。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政府對經濟的干預7.B【解析】試題分析:依據所學分析選項,CD不對,新航路開辟后,原產于美洲的玉米已經傳至世界其他地區;A不對,十九世紀前期英國處于工業革命時期,棉紡織業迅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棉花作為原料,而棉花在中國已經大量種植,聯系鴉片戰爭前夕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故B符合題意。.考點:近代列強侵華所以應選B。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近代列強的侵華?英國對華侵略8.C【解析】試題分析:1927年到1936年是國民政府舉行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民族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故選C。A項是在1912年之后;B項是在一戰期間;D項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考點: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點評:進入20世紀后,民族工業有兩個快速發展階段,一個是一戰期間,主要是1912年到1919年間,是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另一個是1927年之后的10年,國民政府推行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經濟建設得到快速發展階段。9.C【解析】略10.C【解析】試題分析:據材料可知,一部分官員開始從事商業活動,說明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這是政府放寬工商業政策的結果,所以C項說法正確考點: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初步發展11.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閱讀材料,獲取信息及知識的遷移能力,據材料中的“料用本國紡織品”可知其表明政府規定禮服禮帽必須用本國的紡織品。這是一種表象,從實質上看是政府在極力保護本國的民族工業而采取國家保護主義,由此分析C符合題意,故選C。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民國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12.C【解析】試題分析:1912年后商會數量迅速增加,反映了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這與民國政府鼓勵興辦實業、商人的投資熱情高漲有關,C正確A項明顯錯誤,列強侵略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的是阻礙作用,且一戰期間帝國主義是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的;B項錯誤,民國建立后,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加強;D項錯誤,商會的主要目的是為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服務的,政府倡導使用國貨。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商會的數量的變化。13.B【解析】本題考查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特征,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從產生起一直受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一戰期間也不例外,故排除C、D兩項,A項表述錯誤,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14.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依據材料“中國商人階級的發展,他們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銷售”可知,中國商人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外商與市場之間形成了利益共生體。分析選項,B項符合題意;A、C、D項說法錯誤,所以應選B。考點: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民族工業的興起15.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與理解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解題的關鍵,依據已學知識可知一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對華輸出的資本和商品都有所減少,在客觀上為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春天。但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中國的民族工業又迅速地蕭條了下來。這些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社會性質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缺乏良好的社會環境。故選A。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化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16.C【解析】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從時間上來看1930至1936年還尚不需要抗戰時期需大量進口軍事物資,1930至1936年入超嚴重是由于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危機,列強紛紛向中國傾銷商品所造成的,其他兩個選項和材料的關系不大,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C。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危機?經濟危機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17.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數據表格,獲取有效信息及知識遷移的能力。表格中“1895-1913年”比“1872-1894年”均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數據表格中數據可知“1872-1894年”中國民族資本力量相對弱小,A符合史實;“1895-1913年”的數據可以得出甲午戰爭后到20世紀初民族資本發展較快,B符合史實;表格中“官辦或官商合辦”前后數據變化,反映了一戰前官辦資本在近代工業中的比重逐漸降低,D符合史實;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在甲午戰爭后清政府放松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外商并沒有放松,B的表述不合史實,但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民族工業發展的表現18.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抓住題干中金圓券貶值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在國民黨統治后期,國民政府實行惡性通貨膨脹政策的史實,可知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錯誤。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惡性通貨膨脹政策19.(1)思想:主張政府主導創辦民用工業與外商爭利。(2分)意義:推動民用工業的發展(或工業化進程);誘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4分)(2)變化:強調商辦,主張建立民間商會促進民族工商業的發展。(3分)原因: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洋務運動弊端日益顯露,官商沖突不斷發生;清末“新政”的推行。(6分)【解析】試題分析:第(1)問,材料中“與其聽中國之利權全讓外人,不如藩籬自固”反映了與外國商戰、爭利的思想;“非商辦不能謀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體現盛宣懷的具體主張——官督商辦。聯系洋務運動分析其意義,推動工業化進程,誘導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第(2)問,“民間工商業者獨立投資能力和愿望的增強”,反映了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洋務企業中的官權與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斷發生沖突”,暴露出洋務運動的弊端;時間信息“1902年”反映了清末新政的背景。在這些因素影響下,盛宣懷的思想由“官督商辦”轉變為“商辦”,同時建立民間商會以促進工商業發展。考點:中外歷史人物評說·盛宣懷(課標外);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20.(1)③;鴉片戰爭前自然經濟已經開始解體;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加劇了自然經濟的解體;洋務運動的誘導作用。。(2)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實業救國、設廠自救等(3)國民政府實施幣制改革和發起“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人民群眾掀起“抵制洋貨、愛用國貨”的愛國運動【解析】略21.(1)曲折發展(2分)①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地位,激發了他們振興實業的熱情。②政府實行了一些列有利于發展經濟的政策,倡導使用國貨。③一戰期間,列強減少了對話商品輸出。④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有力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共6分,答出三點即可)(2)本國封建勢力;外國資本主義;官僚資本等。(答出兩條即可,4分)(3)認識:只有實現民族的獨立才能實現民族的富強。(言之成理即可,4分)【解析】略22.(1)①投資廠、資本投資額均持續增長。②1895年前各項增長值較低。③1912~1919年各項數據達到最高。(3分)(2)1894年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擠壓;外商企業的競爭;政府對民族工業的壓制;民族工業自身力量薄弱。一戰期間:辛亥革命的推動、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侵略、群眾性斗爭的影響、“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4分)(3)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領域,重工業相對落后;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等發達地區,分布不平衡;發展時間很短。(3分)(4)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一戰期間,英法等歐洲國家卷入戰爭,國民經濟軍事化,對面粉的需求增加。(4分)(5)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重新加緊經濟侵略;日本在華經濟勢力迅速增強,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國家;中國民族工業每況愈下。(3分)國家的獨立是民族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1分)【解析】略23.(1)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林則徐、魏源等有識之士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尋求強國御侮之道;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加深,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倡導“中體西用”,以挽救統治危機;甲午戰爭后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康有為、梁啟超等提出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等維新思想,以救亡圖存;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派倡導“三民主義”以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任意3點6分,挑戰1分,應對1分)(2)西方模式:思想(精神)——制度——器物;(1分)中國模式:器物——制度——思想(精神)。(1分)相同點:①本質上:都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1分)經濟上的工業化;(1分)思想上的科學化(理性化)。(1分)②手段上: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兩種方法。(1分)(3)政治: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權利,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作為獨立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任1點2分言之有理即可)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和短暫春天,壯大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為中國革命積蓄了力量。(2分,言之有理即可)新文化運動(1分);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各種思潮涌現,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利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民眾尤其是青年學生的覺醒;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新模式。(3分)(4)成果: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促使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并“啟導廣大人民的覺悟,準備革命力量的團結”;新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國共合作推動下的國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任意3點6分)【解析】試題分析:(1)主要考查學生閱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答本問的關鍵是“挑戰——應戰”模式的準確理解,由材料分析可知“挑戰”指的是中國思想解放的原因,而“應戰”指的是中國思想解放的表現。(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15—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使人們逐漸擺脫了教會的束縛和控制”“英法美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18世紀中期起,工業革命迅速擴展”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西方近代化的途徑。材料“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展了洋務運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先后爆發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中國近代化的途徑。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質和手段上的相同之處。(3)本題考查的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時間信息“1901年到1920年”入手,聯系此時民族資產階級等先進中國人的斗爭等知識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來回答“準備”。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思想文化上的重要事件就是新文化運動,其歷史意義比較容易得出。(4)本題主要考查的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從這時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國社會內部發展明顯呈現上升趨勢,中國人民民族覺醒和階級覺醒的步伐明顯加快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就可以得出這是五四運動,聯系五四運動以來民主革命的相關史實及意義回答。考點: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學習·向西方學習的歷程;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的意義;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四運動24.(1)背景:小農經濟(自然經濟)主體地位;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確立和發展(郡縣制下對鄉村管理的需要);宗法制的影響;農耕經濟發達;科舉制的促進;(4分,每點2分,政治與經濟不能重復打分。每個知識點,表述不成句只給1分)(2)影響:維新派宣傳興民權、設議院、立憲法和君民共治等思想,進行戊戌變法;革命派提倡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建立民國,推翻帝制,頒布《臨時約法》;實業家創辦民族工業,實業救國;立憲派參與、推動清末新政,鼓勵工商、廢除科舉、預備立憲;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掀起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文學革命;創辦報刊、引領衣食住行等社會生活近代化。(8分,每點2分,要求史論結合,答出4點即可。如從政治、經濟、思想、社會習俗4個方面分析,亦可酌情給分;只簡單羅列如“戊戌變法”等史實,沒有說明,得1分,最多4分;只寫派別不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