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3森林的開發和保護(實用課件)_第1頁
高一地理必修3森林的開發和保護(實用課件)_第2頁
高一地理必修3森林的開發和保護(實用課件)_第3頁
高一地理必修3森林的開發和保護(實用課件)_第4頁
高一地理必修3森林的開發和保護(實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森林的開發和保護教學目標:1.分析雨林的環境效應和生物基因庫功能,理解雨林的脆弱性。2.了解雨林開發的背景和原因,討論雨林開發與保護的措施和問題。3.認識森林保護的重要性,樹立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意識。第二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一.森林的作用、分布、破壞后的危害1、作用:資源類型具體體現別稱

自然資源環境資源木材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①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②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③凈化空氣、美化環境④保持水土、吸煙除塵、防風固沙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別稱森林效益呑碳吐氧機天然吸塵器呑水吐雨器天然蓄水池過濾器綠色衛士綠色美容師天然消音器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吸煙除塵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吸煙除塵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消除噪聲2.分布:熱帶雨林集中分布區: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洲亞馬遜流域緯度分布:赤道南北兩側,在大陸向風地帶可延伸到南北緯15°——25°我國熱帶雨林:云南南部、海南、臺灣思考:為什么中緯度地區森林分布較少?消失中的亞馬孫雨林3.破壞后的危害熱帶叢林木材公司砍伐森林森林面積減少大氣CO2含量增加全球氣候變暖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沿海國家心系木材公司活動森林的生態環境效益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吸煙滯塵,防風固沙繁衍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氣候失調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森林破壞后的生態環境問題1、調節全球碳氧平衡CO2熱帶雨林地球上功能最強大的生態系統生產力最高的系統光合作用O2占全球氧氣總量的1/3固定碳上千億噸/年地球之肺二.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大氣中的CO2含量增加……CO2熱帶雨林地球上功能最強大的生態系統生產力最高的系統光合作用O2占全球氧氣總量的1/3固定的碳上千億噸/年地球之肺CO2釋放如果……增加空氣濕度,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儲存降水海洋降水50%的大氣水來自海洋來自雨林50%蒸騰作用下滲截留水分水分帶離蒸騰作用2、促進水循環增加空氣濕度,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儲存降水海洋降水50%的大氣水來自海洋來自雨林50%蒸騰作用下滲截留水分水分帶離蒸騰作用如果……3、世界生物基因寶庫熱帶雨林的青蛙4、醫藥寶庫以熱帶森林植物為原料的世界醫藥產品貿易額已達400億美元,這些植物大部分在巴西的亞馬孫雨林都可以找到。全球有1/4的藥品原料來自熱帶雨林植物,而被醫學界確定對治療癌癥有效的3000多種植物有70%生長在雨林。我國為了改善日趨惡化的生態環境,建設了許多防護林體系,其中規模較大的是“三北”防護林和長江中上游防護林。1、“三北”防護林所起的主要的環保功效是()A、吸煙除塵B、美化環境C、防風固沙D、凈化空氣2、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的生態作用是()A、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C、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D、凈化空氣、吸煙除塵3、亞馬孫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是因為()A、能夠吸納和滯蓄大量降水B、深刻影響著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C、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D、雨林是生產力最高的生物群落4、有關世界森林資源現狀的敘述,正確的是()A、森林面積呈不斷增加的趨勢B、現存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溫帶地區C、世界森林面積減少的趨勢仍在繼續,特別是大片原始森林正在遭到毀滅性破壞D、剛果河流域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的,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林。雨林的優越性終年高溫多雨,水熱充足,光合作用強烈,生物循環旺盛,生長迅速,生產力高。有人說熱帶雨林是“長著森林的綠色沙漠”,這是為什么?圖2.21

雨林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示意圖三、雨林環境的脆弱性三、雨林環境的脆弱性全年高溫多雨生物循環旺盛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土壤自身很少積累和補充養分最容易遭受人類破壞遭受強烈淋洗而很快喪失整個生態系統陷于崩潰⑴、至少15年原始森林肥力狀況因森林焚燒土壤肥力增加經過幾年耕種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棄耕后土壤肥力緩慢增加⑶、人口增加相對土地面積減少耕作頻率加大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壤肥力的減退2004年巴西亞馬孫雨林破壞情況亞馬孫雨林目前正遭受著歷史上最嚴重的破壞。在亞馬孫的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毀林事件發生于1995年,當時共有2.9萬平方千米的森林被砍伐。到目前為止,亞馬孫地區被毀森林總面積已超過58.2萬平方千米,比巴西巴伊亞州全州的面積還要大。人口增長和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發展需求根本原因雨林被毀直接原因人類開發大規模的農場和牧場開發商業性木材采伐采礦、水利和公路建設遷移農業四.亞馬孫開發計劃及其影響1、雨林被毀原因總結2、開發原因1、當地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和貧困,又要發展。2、發達國家的無度需求及跨國投資手段。一些發達國家出于自身的生態利益考慮,堅持保護本國的森林資源,卻提供巨額投資來開發亞馬孫等地區的雨林。3、開發措施1、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2、移民亞馬孫平原3、借助外資、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五.雨林的前途——開發還是保護從全球利益和長遠利益考慮從當地人爭取短期內提高生活水平來看保護開發兩種利益或目標間取得協調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兩難境地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有關熱帶雨林開發與保護的爭論,其實質是什么?環境與發展的問題,發達國家要求保護環境,而發展中國家要求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經濟。保護措施:“三保、二設、一結合”西雙版納的雨林生態農業1.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區別于其他生態系統的優勢表現在:①光合作用強烈②生物循環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產力高④養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體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2.破壞雨林的人類活動包括:①遷移農業②遷都巴西利亞③大規模的農牧場開發④商業性伐木⑤采礦、修路、城鎮建設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3.亞馬孫地區雨林被破壞的根源是:A、當地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和貧困B、發達國家的過度需求和跨國投資手段C、巴西政府移民亞馬孫平原D、巴西政府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4.亞馬孫平原上雨林被毀與人口增加的關系是:A、正相關B、負相關C、不相關D、有是正相關,有時負相關5.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首先應該放在第一位的是:A、保護B、開發C、開發的同時進行保護D、保護的同時加以開發6.下列雨林開發方式中,屬于保護性開發的有:①雨林觀光②生態旅游③選擇性采伐與更新造林相結合④保護本國資源與采伐亞馬孫雨林相結合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保護熱帶雨林是全人類的共同義務,主要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A、公平性原則B、持續性原則C、共同性原則D、參與性原則8.該圖反映的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凈化空氣 B.防風固沙C.保持水土 D.保護農田9.若圖中森林被破壞,下列敘述較為符合河流水文特征變化的是

①河水含沙量增加②河道淤淺③水患加重④結冰期延長A.①④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結合下圖和所學知識,分析亞馬孫地區熱帶雨林分布面積廣闊的原因包括 ①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東南風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響③受秘魯寒流的影響④平原面積廣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導致亞馬孫森林不斷遭到嚴重破壞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為了脫貧而實施過度的遷移農業②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而開辟大型農牧場③為了償還債務而進行商業性伐木④為了滿足人口增長對土地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下列保護雨林的措施中能夠較好地協調環境與發展關系的是A.設立國際基金,使當地從管理和保護中受益B.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C.加強雨林緩沖區的建設D.加強雨林管理和保護(1)朗多尼亞地區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人口的這種變化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簡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亞地區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3)朗多尼亞地區1970年至1988年的19年間,人口從10萬增加到100萬,雨林砍伐的面積從不足10萬平方千米增長至______平方千米,占到雨林總面積的________%,這說明人口增長與雨林砍伐有什么關系?(4)亞馬孫橫貫公路的建設對雨林有何影響?人口遷移亞馬孫橫貫公路的建成朗多尼亞地區開發晚,地廣人稀;巴西東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貧困;受“無人之地給予無地之人”的政策驅動。180萬7.5人口增長與雨林被毀面積呈正相關關系。人口數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積越大。公路的鋪設,有利于大量東部移民進入雨林區,隨著大規模農場和牧場、城鎮居民點、河川沿岸造紙廠、煉鋁廠的建立,雨林破壞加劇。三江平原在歷史上曾被成為“北大荒”。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因此,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

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問題研究:為什么停止開發“北大荒”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1.三江平原概況三江平原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是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低平原,面10.89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沼澤區。美麗的三江平原2.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澤廣泛分布?(1)緯度高,夏季溫暖,冬季寒冷而漫長,氣溫低,蒸發微弱(2)地勢低平,夏秋多雨,排水不暢(3)土質黏重,且有永久凍土層,地表水不易下滲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1.在三江平原上開墾需要重點改造哪一種自然條件?為什么?美麗的三江平原重點改造的自然條件是水分,因為沼澤地面積廣,多的水分影響土壤的肥力,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其次是防洪(春汛),防寒。2.三江平原作為商品糧基地有哪些優勢?自然方面:平原面積廣,有肥沃的黑土分布;降水豐富;土地后備資源豐富,大量濕地分布。社會方面:人均耕地多;土地連片適合大規模機械耕作;工業基礎雄厚,為農業提供機械;生產率高;市場廣闊;交通便利。三、濕地的生態效益1.濕地的定義

水位經常接近地表或為淺水覆蓋的土地(1)簡明定義:(2)世界《濕地公約》對濕地的定義濕地的定義有多種,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濕地定義:不論其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動、咸水或淡水,由沼澤、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帶所構成的地區,包括低潮時水深6米以內的海域。地球之腎2、濕地的分類根據濕地的形成原因分類天然濕地:沼澤、灘涂、河流、湖泊、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淺海區等人工濕地:水庫、稻田等3、濕地的特點

地表常年或經常有水,屬于陸地與水體之間的過渡地帶

濕地分布很廣泛,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4、濕地的分布

1998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水與濕地;

1999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人與濕地;

2000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珍惜我們共有的國際重要濕地;

2001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濕地世界

——一個等待發現的世界

2002年:濕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沒有濕地就沒有水

2004年:從高山到大海,濕地在為我們服務

2005年:濕地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

2006年:濕地與減貧東北濕地長江中下游濕地云貴高原濕地青藏高原高寒濕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濕地沿海濕地我國濕地分布總的狀況是:東部多,西部濕地少,濕地的地區分布不均勻5、我國的濕地資源中國于1992年加入《國際濕地公約》,現有濕地6594萬公頃,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前列。中國濕地類型:(1)沼澤濕地(2)湖泊濕地(3)河流濕地(4)淺海、灘涂濕地(5)人工濕地6、濕地的作用產生糧食、藥材、工業原料、農副產品“資源的寶庫”提供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生命的搖籃”涵養水源,調蓄洪水“天然空調機”凈化水中污染物質“天然水庫”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地球之腎”眾多鳥類的棲息地“鳥類的樂園”作用美稱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是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據聯合國環境署2002年的權威研究數據表明,1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創造的價值高達1.4萬美元,是熱帶雨林的7倍,是農田生態系統的160倍。其生態價值遠遠高于其產出價值1.濕地具有哪些生態環境效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