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部編版(2023)必修下冊第八單元16(阿房宮賦六國論)1阿房宮賦 教案_第1頁
高中語文部編版(2023)必修下冊第八單元16(阿房宮賦六國論)1阿房宮賦 教案_第2頁
高中語文部編版(2023)必修下冊第八單元16(阿房宮賦六國論)1阿房宮賦 教案_第3頁
高中語文部編版(2023)必修下冊第八單元16(阿房宮賦六國論)1阿房宮賦 教案_第4頁
高中語文部編版(2023)必修下冊第八單元16(阿房宮賦六國論)1阿房宮賦 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阿房宮賦》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課題:《阿房宮賦》科目:語文教學對象:課時:3課時一、教學內容分析本文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我們高中語文課本教材最后一冊,通過幾乎兩年的文言文知識積淀,同學們已基本具有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宮賦》屬于一篇賦文,富有節奏,讀來朗朗上口。二、教學目標認知與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2、理解課文中形象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特點及其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3、了解賦的特點。學習本文描寫為議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了解“賦”的語言特點

2、學習文章多用對偶、排比的語言風格,并使之運用于今后的寫作之中,增加習作的文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們死活的罪惡。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今的目的。

2、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患意識。三、學習者特征分析高二學生不管是從紀律上、學習刻苦上、學習方法上,還是學習效率上,都比高一好很多,學習古文時,加上課文注解,要理解起來不會那么費勁。但是遇到一些典故要詳講,幫他們疏通。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教師創設情境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新課程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本課在教學的設計上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知識的魅力、應用的價值,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五、教學重點及難點教學重點:

1、.結合寫作背景,梳理文章內容。

2、結合賦體“鋪采摛文”的特點,學習文章的語言風格。

3、積累文言知識。

教學難點:

1、學習在鋪敘基礎上引發議論的寫作方法。

2、背誦全文。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賈誼寫了《過秦論》,其中心論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針對漢初的情況,主張施行仁政。同樣是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學生聽講以所學課文導入本篇,并讓學生將兩者進行比較。二、相關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杜荀鶴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進士,授弘文館校郎。后在地方軍府任幕僚多年。開成四年(839)回到長安,歷任左補闕,膳部、司勛員外郎。唐武宗會昌二年(842)以后,相繼出任黃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后世因稱他為“杜樊川”。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阿房宮據史書上說,秦始皇每吞并一個諸侯國,便令工匠仿照該國的宮室式樣,再造于咸陽。將虜獲的各國美女、珍寶,納入其內。昭示自己“掃六合,混天下”之豐功偉業。據《史記》載,秦代宮殿,關中有三百座,關外有四百多座。如此猶嫌不足。統一中原后第九年,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和他“功過三皇,德配五帝”的身份大不相配。于是,他在昔日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之間,大興土木,開始興建一座規模空前絕后,壯麗無與倫比的不世之宮。此宮還未正式命名,有人稱為朝宮。阿房宮僅僅是此宮的前殿。學生聽講,稍作筆記。學會知人論世,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今的目的。三、研習一、二段

這篇文章的一開頭就很不平幾,請看:“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真是突兀有力,如泰山壓頂。四個三字短句領起,音節緊湊,氣勢不凡,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這十二個字,既寫出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語言簡練到不能刪削分毫的程度,筆力千鈞。課文是從三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阿房宮建筑之奇(第一段);阿房宮美女之眾(第二段);阿房宮珍寶之多(第二段)。

1、分析第一段

q: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筑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

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阿房宮的建筑的?為什么會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2、分析第二段

q:這秦王很會享受,有如此豪華的別墅,還有很多供奉始皇享樂的mm。這些mm是誰?來自哪里?學生齊讀一二段,結合課文注解,初步理解課文。思考并討論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感受阿房宮之奢華氣勢,為下文議論做鋪墊。研習三、四段1.分析第三段,疑難語句串講

q:如何翻譯并理解“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本句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說明人心沒有區別,都追求幸福快樂、都掛念家小,對秦統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兩句,“秦”、“人”并提,說明并無高低貴賤的區別。接著以“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的憤慨語,總括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的,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用“嗟乎”表感嘆開頭,繼以“奈何”詰問相承接,揭露和控訴了秦的自私無道。2.分析第四段q:在原文中,比較能夠體現作者這一寫作意圖的句子是哪句?1.學生齊讀三四段,結合課文注解,初步理解課文。2.思考并討論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分析秦亡原因。五、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與《過秦論》、《六國論》比較,三篇有何共同特點,各篇立論的獨創性表現在哪里?

點撥: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過阿房宮營建的極盡豪華,宮內生活的荒淫奢靡,對人民殘酷壓榨的鋪陳描繪,揭示秦皇的自取滅亡,諷喻當朝切勿重蹈覆轍。三篇的共同特點是,都以秦與六國的興亡為論題,都針對當時朝政有為而發,規勸當朝要引為鑒戒。各篇立論的獨創性是:①賈誼論秦亡,在歷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攻取天下,當然需用暴力,但如果守住天下也全憑暴力,把人民當敵人對待,那就使自己處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獨矢”境地,那覆亡是指日可待的。這議論非常精到深刻,以后歷代的興亡,都證明了賈誼的卓識遠見。②蘇洵《六國論》立論的獨創性,表現在作者沒有像舊時代許多作家那樣,總是從鞭撻強秦暴行的角度立論,而是第一次從“六國破滅”的內部因素的角度來立論,對內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諸方面,而且處處顯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③《阿房宮賦》是一篇“賦”,但議論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說是用賦體的形式來寫論文,這寫法本身就具獨創性;其次,它的獨創性還表現在作者是選擇一個具體、形象的事物作為立論的角度,把阿房宮作為秦皇驕奢淫逸的象征,作為秦皇壓榨人民的見證,作為秦王朝覆滅的標志,這種立論方式更是獨具特色的。思考討論并回答。讓學生懂得以史為鑒六、本文的藝術特點

所謂賦的表現手法就是鋪陳排比,言盡意至。本文從整體結構來看,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后兩段以議論為主。前面的描寫是為后面的議論作鋪墊的。但是,無論描寫還是議論,都采用了大量的鋪排手法,敘事言情,極盡其致,氣勢奪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寫中鋪排的例子,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一段;議論中鋪排的例子,如結尾一段的正反述說。這固然是賦體的傳統寫法,但值得稱道的是杜牧沒有像這類書一樣堆砌相同詞語,寫得不繁縟冗雜,而是恰到好處。且駢句散行,錯落有致,增強了表現力。

一種文學體裁一般是反對直接抒發議論的。但杜牧的《阿房宮賦》卻很藝術地做到了這一點。作者先以約占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通過簡練地敘述,生動地描寫了阿房宮的興建、規模和用途,形象鮮明而含意深廣。“嗟乎”以下,開始抒發議論。其議論很有特點:其一,議論中有描寫。例如“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一段,不加判斷,只用農民、工女及其所生產的粟粒、帛縷等的數量與阿房宮上的柱、椽、釘、瓦等相比較,而階級矛盾的尖銳化已見于言外。其二,議論帶有濃烈的抒情性。以“嗟乎”、“嗚呼”、“嗟夫”開頭的各小段,都洋溢著憤慨、痛惜與哀怨交織而成的復雜情感。這種把議論、寫景、抒情結合起來的藝術特色,也表現在杜牧的詩歌創作中。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之類,都是這樣的。學生回憶《詩經》的賦比興用法,找出哪里用到賦的手法,分析其作用。學會賦的寫法,學以致用。八、板書設計《阿房宮賦》杜牧課文重點圖解:宮殿→美人→財寶

托物(基礎)

(秦)驕奢亡國→↓→(唐)勿蹈覆轍

言志(目的)九.教學反思處理比較好的地方:1.課程基本思路清晰,并且將這樣一種處理教材、處理課堂的思路貫穿始終。2.學生活動比較充分,形式也比較多樣化,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