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產業布局大設想_第1頁
河西走廊產業布局大設想_第2頁
河西走廊產業布局大設想_第3頁
河西走廊產業布局大設想_第4頁
河西走廊產業布局大設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小組成員:組長:

陳佰森組員:高天福

聶文亞

唐文月

孫歲霞河西走廊產業布局大設想目錄1234絲綢之路大背景河西走廊布局設想生態城市布局設想思維拓展背景介紹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與西亞各國之間形成的一個在經濟合作區域,大致在古絲綢之路范圍之上。包括西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五省區,西南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四省市區。

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地區資源豐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對世界經濟產生重要影響。絲綢之路經濟帶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任務是發展經濟,逐步擴大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即以絲綢之路沿途的各經濟體的發展為依托,發揮各自經濟的優勢,通過彼此相互開放,形成公平、統一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各種資源的自由流動,調動各類經濟主體發展積極性,形成互利共贏的發展模式,共同努力振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學習目的——被稱為“西北糧倉”的河西走廊,位于甘肅省西北部,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戰略要地,是著名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水草豐美,物產豐富,是靠祁連山積雪和冰川的融水滋養、灌溉而“造就”。在這里,我們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背景,對河西走廊的產業布局做了大膽設想,享受到了思考、創新的樂趣!從“絲綢”到“走廊”:2023/2/4位置:

2023/2/4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于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于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長約1200公里的河西走廊處處可見戈壁荒漠,面臨著十分嚴重的生態問題。在走廊東部,民勤縣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因為缺水,民勤湖區已有50萬畝天然灌木林枯萎、死亡,有30萬畝農田棄耕,部分已風蝕為沙漠。全縣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積占94.5%,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在走廊西頭,敦煌的最后一道綠色屏障——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6萬公頃區域中僅存的11.35萬公頃濕地,因水資源匱乏逐年萎縮,庫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這塊濕地逼近。有專家指出,祁連山生態問題的嚴峻性,充分證明河西走廊生態危機已全面升級,呈現全面圍堵的局面,已成為河西走廊發展的最大瓶頸。由東至西,河西走廊境內分別是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甘肅省氣象局的最新資料表明,三大流域均存在較為嚴重的生態退化問題,這主要表現在植被覆蓋度和永久性雪蓋面積的減少,部分地區生態問題激化。河西走廊生態問題

2023/2/4植被退化具體分析近年來,河西走廊沿線地區生態脆弱,環境的破壞相當嚴重,解決生態問題已勢在必行。

而我認為人們在享受高科技、高服務的過程中,伐樹建房、大量開采地下能源、發展環境污染型工業等,導致環境惡化、生態失衡,逐漸走著一條斷絕子孫的道路。只有抑制貪欲,回歸自然,恢復原先傳統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解決環境問題。那么,我們要怎么做呢?產業布局設想通過前面的了解分析,我們知道了河西走廊存在嚴重的生態問題。而我們學習產業經濟學的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造益于這一代,造福于下一代。

那么,我們首先就要拋開個人眼前利益,為了更加長久的利益打算,大力發展種植業,呼吁、鼓勵身邊的人們在河西走廊沿線的各個區域、祁連山周圍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荒地、還濕地,并進行節約水資源的活動。今日人類的讓步,可以換來生態的進步。設想運行:1.破除人定勝天的思想。壞境不斷惡化,生態岌岌可危,人是多么脆弱,卻呼喊著“人定勝天”的口號,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瘋狂擴張,浪費水源,勢必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態危機。2.調引黃河水。我們可以引黃河的水緩解河西走廊的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危機,開展“祁連山人工增雨雪”工程項目,但根本的出路還在于節水。3.大力發展節水農業。①建設日光溫室。河西走廊地區光照條件好,晝夜溫差大,建設以日光溫室為代表的高效節水集約型農業,就成了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日光溫室使用滴灌技術,使每一滴水都發揮效益。更為重要的是,一個溫棚一年能給農民帶來近2萬元的收入,在調整農業結構、恢復生態過程中,還能富裕農民。。②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發展特色農業。高耗水的小麥和玉米,被棉花、葡萄、瓜菜等節水高效作物所取代;③制度節水。開始在農田節水方面嘗試“定額到戶、超用加價、轉讓有償”的水權制度改革。4.防沙造林。為防止風沙和干熱風侵襲,綠洲地區,采用鉆天楊、青楊、新疆楊、沙棗等,營造防風林帶,效果必然顯著。5.發展特色產業、加快生態城市化發展進程是解決河西走廊“三農”問題和節約用水的根本出路。進行“生態城市發展”這一觀點,將在接下來的另一設想中出現。河西走廊綠洲分布圖設想:了解河西走廊優勢灌溉農業區歷史悠久,是甘肅省最重要農業區,是我國西北內陸著名的灌溉農業區。河西走廊礦產資源豐富,區內有玉門石油、山丹煤田、九條嶺煤礦、金昌鎳礦及鏡鐵山鐵礦等多處大型礦點,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十分豐富。鏡鐵山礦探明儲量就達6億噸,占全省的90%以上。河西走廊氣候干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發達。

河西走廊歷史悠久,風光秀麗,地形奇特,非常適合綠色經濟發展和旅游業的發展。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肅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稱涼州)、張掖(甘州)、金昌、酒泉(肅州)以及嘉峪關重點發展城市發展分析河西走廊存在問題確實很多,但我們應該“揚長避短”,改善劣勢,發展優勢產業。

河西走廊深處內陸,人煙稀少,人們活動較不頻繁,生態系統相對穩定,不適合重型工業的發展,為發展綠色生態城市打下基礎。

在發展生態城市的基礎上,綠化城市,建設城市旅游區,加強城市公路兩側綠化帶的種植和保護,帶動旅游業的發展,以吸引民眾及游客,促進經濟發展。布局大設想

河西五市相對集中,我們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和物理知識進行城市集群發展。

具體的,通過網絡可以進行信息溝通,加強城市綠化程度對比、競爭、調控,設立相關部門進行管理。同時,利用“人工降雨”技術,對河西走廊沿線地區、城市綠化區進行人工降雨,加強綠化力度。美化了環境,旅游業才能更加容易發展起來。旅游景點驪靬遺址敦煌莫高窟玉門關雅丹魔鬼城張掖丹霞地貌陽關國家級沙漠森林公園重點旅游區美化建設山丹軍馬場旅游路線制定

思維拓展在規劃和實施新絲路方面,中國可以有效整合其金融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目前,中方正在積極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實際上,中國可以在此基礎上,設立一個非常龐大的“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