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新課程》
二輪復習的對策寧夏銀川唐徠回民中學/晉學禮2012。12.30.Emil:xueli_jin@163.com電話要話題:新課程——地理教學一、高考試題的淺析二、理念轉變是關鍵三、二輪復習的對策新課程高考概況課改時間高考時間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省區海南廣東山東寧夏江蘇福建浙江安徽天津遼寧北京湖南陜西吉林黑龍江江西河南新疆山西河北湖北云南內蒙古貴州四川重慶甘肅西藏廣西青海數量45101519233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新課改勢在必行2004年:山東、寧夏、
廣東、海南2005年:江蘇2006年:天津、遼寧、
浙江、安徽、福建2007年:北京、黑龍江、吉林、陜西、湖南2008年:山西、河南、江西、新疆2009年:河北、湖北、內蒙古、云南2010年:除廣西外,全部進入新課標新課程高考改革進程一、高考試題的淺析(一)2012年全國新課程文綜試題概況:新課標卷已有14個省區使用(寧、黑、吉、內蒙古、晉、冀、豫,新、云;遼、陜、湘、贛、鄂
)。另有若干省區自主命題大綱卷(甘、青、藏、貴、桂)逐步向新課程過渡,命題思想也在悄然發生變化。81、試卷結構
2007—2009年的試卷結構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大的變化,能力要求逐年提高。整套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選擇題(1-11題)44分,非選擇題(36-37題)56分;圖多。
2010—2012年增加了選修題,三選一:
42題(旅游地理);43題(自然災害與防治);44題(環境保護),每題10分,任選一題。
2012年增加了區域地理內容的考查。
(二)縱向分析07~12年新課標高考試卷232、(課改卷)考查的知識點選擇題:2008年試卷考查點有:閱讀圖表判斷區域生態環境的變化、地球的運動規律(晝夜長短的變化)、地理環境的分異規律、影響氣候的因素、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農業地域類型、環境問題;2009年試卷涉及人類活動與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地理計算(區時計算、經緯網圖上兩點間距離的計算)、區域空間定位及區域自然環境特征判讀、農業區位因素、區域特征及區域生態問題。2010年第一組題利用等高線圖和材料分析新疆天氣、第二組題是人口問題、第三組是企業發展、第四組考查了西亞的水資源問題;2011年第一組題考查產業轉移、第二組題是農業區位、第三組等高線圖、第四組鐵路選線及外力作用;2012第一組題考查中國糧食、第二組題是河流水文、第三組中國區域判斷、第四組關于坐標圖、第五組等值線
25非選擇題:2008年設及知識點有氣候(霧的形成)、地理計算(比例尺)、區位分析(聚落和交通);2009年考查知識點有區位分析(鋼鐵工業、港口建設)、干濕地區的劃分、區域生態環境建設。2010年考查了東北地形、氣候以及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農業區位因素。2011年考查了新加坡淡水資源的氣候特征;水資源不足的解決辦法及影響;中國大陸制造業500強總部空間分布和工業區位因素。2012年考查了以農產為原料的加工工業、環境與農業的發展2010年、2011年、2012年都增加了選修內容:旅游區位因素和地質災害及環境保護。
提醒我們每一位同行:一定要研究歷年高考真題。尤其是實驗區四省07、08、09三年高考試題以及10、11、12更加成熟的高考真題。高考真題具有科學性、嚴密性和權威性的特點,其導向性更為高考復習提供了依據和答題規范性的參考。使用、研究高考真題,特別是拆解高考真題,把握高考動向,并在復習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訓練,為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打下良好基礎。研究高考試題,才能懂得高考,高考題就是最好的復習資料。認真研究歷年高考試題不難找出命題軌跡,從而把握試題難度。”例如:坐標圖、等值線圖。如坐標圖、等值線圖,新課程高考6年,考查了6次,主要是識圖的考查,并且每年考查的角度也不盡相同,有常規的等值線,也有創新的等值線。例如:研究高考試題會發現,在新課程高考中等值線仍然是高考的重點,也是文綜地理部分難題的主要分布區域,是六年高考考查“必不可少”的內容。體現了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而且,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新課程全國卷07年12分選擇題12分08年48分選擇題20分+綜合題28分09年20分綜合題20分(寧夏卷)10年38分選擇題12分+綜合題26分11年12分選擇題12分12年32分綜合題8分+綜合題24分07年09年08寧夏卷2010年全國卷2011年全國卷2012年全國卷(三)、六年知識點的變化差異性1、考點選取具有一定的交叉性。2、2007年—2011年對區域地理的考查較弱,2012年發生變化,考察了區域地理的具體內容。3、08年、09年、10年、11年相對07年增加了“熱點”地理知識的考查。07年的高考試題沒有涉及到“熱點”地理知識。08年的37題考查了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的地理問題;09年9-11題考查了鄱陽湖生態環境問題,36題考查了中國沿海鋼鐵企業的布局問題。2010年6—8題考查了我國東南沿海產業轉移,2011年考查了日本的地震。4、自然地理部分和人文地理部分所占的分值比重有所變化。分值07年08年09年10年11年12年自然地理Ⅰ卷(分)362428242424Ⅱ卷(分)22306262816人文地理Ⅰ卷(分)82016202020Ⅱ卷(分)342650201830(四)六年試題的相似點
1、重點、方向相似。六年的高考試題考查的重點和方向都是高中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識和四方面的能力。如大氣、農業、工業等,都是高中地理知識的主干,成為近兩年高考中出題的重點知識塊。在每個重點知識塊的選點命題又以核心知識為主。如農業、工業重點考區位因素。絕大多數考題,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立意十分明顯,尤其是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2、地理與社會、生活的實際關聯處與重合點,是這六年高考題中出現較多的地方。如工業、港口、機場、橋梁建設、農業的區位因素。近幾年試題研究(必考部分)選擇題綜合題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五組36題37題2012年農業河流氣候與區域定位坐標圖與等值線工業農業2011年1~2工業3~5農業6~8等高線9~11河流、地形地質(1)~(3)氣候、水資源(1)~(2)工業2010年1~3大氣環流、天氣系統4~5人口6~8工業9~11降水、農業發展(1)~(3)地形、降雪、外力侵蝕(1)~(3)桑蠶業發展2009年1~2土地資源利用3~5時間距離、風6~8氣候、農業9~11濕地(1)~(4)工業、港口(1)~(2)降水、生態保護新課標全國卷是以寧夏卷為藍本演變過來的氣候
2009——2012年圖2示意的甲、乙兩國分別為傳統、新興的鮮切花生產國。讀圖2,完成6-8題。
6.比較甲、乙兩國降水特點及其原因①甲國受西風帶和暖流影響,全年降水較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②甲國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影響,降水季節差異大③乙國受赤道低壓帶影響,全年降水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④乙國受地形影響,降水季節差異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與甲國相比,乙國發展鮮切花生產的優勢自然條件是①熱量豐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豐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與乙國相比,甲國維持其在世界鮮切花市場競爭力的優勢條件是
A.專業化、規模化生產,鮮切花價格較低
B.土地豐富,天然花卉品種較多
C.培植歷史久,勞動力成本較低
D.技術含量高,鮮切花質量較優2009年(文綜/地理/寧夏卷)高考試題淺析
命題情境:甲、乙兩個鮮切花生產國地理位置示意圖。考查內容: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考核目標:區域定位、特征分析、判斷。37.(2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葉片總面積越大,生長速度和蒸騰量越大。圖6所示區域50多年來,年年植樹,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蓋率不到1%(1)根據干濕地區的劃分,圖示區域屬于①區。圖示區域內降水差異的原因是
。(6分)(2)在該區域進行生態建設,如果有①植樹造林、②種草、③自然恢復三種措施,你傾向于哪一種?請說明理由。(14分)2009年(文綜/地理/寧夏卷)高考試題淺析命題情境:某區域自然景觀圖文材料。考查內容:干濕地區劃分的標準;氣候與植被類型的關系。考核目標:提取信息、遷移轉化、闡釋原理的能力。
參考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區;距海遠近。(2)選①選②或③理由:該區域自然植被為草原與荒漠,森林生態耗水量遠大于草原(森林單位土地面積上的葉片總面積與生長速度大于草本植物),過量植物,會加重區域旱情。或種草或自然恢復,較植樹造林更符合自然規律,且投入較少圖1所示區域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2010年5月初,該區域天氣晴朗,氣溫驟升,出現了比常年嚴重的洪災。據此完成l~3題。1.形成本區域降水的水汽主要來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與常年相比該區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氣溫偏高B.降水量偏多,氣溫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氣溫偏低D.降水量偏多,氣溫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該區域的天氣系統及其運行狀況是
A.氣旋緩慢過境B.冷鋒緩慢過境
C.反氣旋緩慢過境D.暖鋒緩慢過境解析:以此組試題做為2010年高考文綜的開篇,想必出題專家并沒有想過多的難為考生,考場的學生估計一上來也并沒有感受到太大的阻力,當時應該算是比較順利地完成該組試題,只是事先沒想到這三道題居然會有很多人一道都沒選對,對答案時真是巨大的打擊啊!言歸正傳,應該說此題設計巧妙,要求學生有縝密的心思和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0.2890.2960.219圖3所示區域內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約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區年降水量僅50mm左右。據此完成9~11題。9.圖中甲地區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B.150mmC.200mmD.250mm10.解決該區域農業用水緊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進灌溉技術④建水庫調節徑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11.甲地區農業發達,其成功之處在于
A.提高了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B.調節了降水的季節分配
C.調節了降水的年際變化
D.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0.0950.30.7436.(26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圖5示意某區域多年平均降雪量與雪期(從當年初雪日到次年終雪日的天數)的空間分布。該區域內丘陵區每年因融雪徑流造成的土壤侵蝕較為嚴重。(1)根據等雪期線的分布,分析沿MN一線的地形分布特點。(12分)1、等雪期線在中部地區向北(東北)凸出。表明沿MN一線中部雪期短于其東部兩側地區。即東部氣溫持續低于0C的時間較長;中部氣溫持續低于0C的時間較短。因此,中部地勢較低(為平原),東部地勢較高(為山地)(東西高,中間低)。(2)比較甲、乙兩地雪期與降雪量的差異,并解釋原因。(6分)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緯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為充足。(3)分析位于丘陵區的丙地融雪侵蝕較乙地嚴重的原因。(8分)3、丙地屬于丘陵地形,地勢低于乙地,融雪徑流量大于乙;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類活動的影響(如林地被毀,過度墾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蝕。第(1)題,考查等值線(等雪期線)判讀和地形分布特點。該題解題關鍵在于區域定位(通過經緯網、區域輪廓和特殊地理事物——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和對影響降雪條件中氣候必須低于0℃,以及等值線的變化規律(彎曲)等知識的運用。第(3)題,綜合考查水土流失(冰雪侵蝕、地形、人為破壞植被、融雪徑流量)的原因。0.33136.(28分)依據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某島國人口約500萬(2009年),經濟發達,淡水資源嚴重不足。該國國土面積約640萬平方千米,其中生態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地形單調,中間階段不足15米。島上河流最長不足16千米。圖6示意該國生態,圖7為對應的氣候條件。(1)簡述該國氣候特征,并分析該國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氣候特征:終年高溫多雨。主要原因:國土面積小;地勢低平,四周環海,陸地上儲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條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生活、生產對淡水需求量大。讀圖2,完成6~7題6.根據圖是信息可以推斷,
A1月平均氣溫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氣溫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氣溫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氣溫甲城市低于乙城市解析:第6題,選A。由圖中的經緯度可知甲地應該位于秦嶺的南側的漢水谷地,乙地位于淮河附近,可以完成。7.圖中甲乙兩城市分別位于A關中平原,浙閩丘陵B江漢平原,山東丘陵C汗水谷地,黃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第7題選C,這兩地比較夏季的溫度應該是相差無幾,倒是冬季的溫度,甲地在秦嶺南側的冬季風的背風坡,比乙地1月份應該溫暖。所以第6題選A.如何研究高考試題6.比較甲、乙兩國降水特點及其原因①甲國受西風帶和暖流影響,全年降水較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④乙國受地形影響,降水季節差異大(1)根據干濕地區的劃分,圖示區域屬于①區。圖示區域內降水差異的原因是
。(6分)(2)在該區域進行生態建設,如果有①植樹造林、②種草、③自然恢復三種措施,你傾向于哪一種?請說明理由。(14分)1.形成本區域降水的水汽主要來源于C.大西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與常年相比該區域可能
D.降水量偏多,氣溫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該區域的天氣系統及其運行狀況是
C.反氣旋緩慢過境0.2890.2960.2190.0950.30.749.圖中甲地區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10.解決該區域農業用水緊缺的可行措施有②海水淡化③改進灌溉技術11.甲地區農業發達,其成功之處在于
D.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1)根據等雪期線的分布,分析沿MN一線的地形分布特點。(12分)(2)比較甲、乙兩地雪期與降雪量的差異,并解釋原因。(6分)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緯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為充足。(3)分析位于丘陵區的丙地融雪侵蝕較乙地嚴重的原因。(8分)3、丙地屬于丘陵地形,地勢低于乙地,融雪徑流量大于乙;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類活動的影響(如林地被毀,過度墾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蝕。1、等雪期線在中部地區向北(東北)凸出。表明沿MN一線中部雪期短于其東部兩側地區。即東部氣溫持續低于0C的時間較長;中部氣溫持續低于0C的時間較短。因此,中部地勢較低(為平原),東部地勢較高(為山地)(東西高,中間低)。(1)簡述該國氣候特征,并分析該國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6.根據圖是信息可以推斷,A1月平均氣溫甲城市高于乙城市農業
2009——2012年圖2示意的甲、乙兩國分別為傳統、新興的鮮切花生產國。讀圖2,完成6-8題。
6.比較甲、乙兩國降水特點及其原因①甲國受西風帶和暖流影響,全年降水較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②甲國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影響,降水季節差異大③乙國受赤道低壓帶影響,全年降水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④乙國受地形影響,降水季節差異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與甲國相比,乙國發展鮮切花生產的優勢自然條件是①熱量豐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豐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與乙國相比,甲國維持其在世界鮮切花市場競爭力的優勢條件是
A.專業化、規模化生產,鮮切花價格較低
B.土地豐富,天然花卉品種較多
C.培植歷史久,勞動力成本較低
D.技術含量高,鮮切花質量較優2009年(文綜/地理/寧夏卷)高考試題淺析
命題情境:甲、乙兩個鮮切花生產國地理位置示意圖。考查內容: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考核目標:區域定位、特征分析、判斷。。圖3所示區域內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約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區年降水量僅50mm左右。據此完成9~11題。9.圖中甲地區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B.150mmC.200mmD.250mm10.解決該區域農業用水緊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進灌溉技術④建水庫調節徑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11.甲地區農業發達,其成功之處在于
A.提高了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B.調節了降水的季節分配
C.調節了降水的年際變化
D.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0.0950.30.7437.(2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桑蠶的適養溫度為20~30C,生長周期約l個月。桑蠶的飼養需要投入的勞動量較大。我國桑樹分布廣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蠶絲生產及其產品出口國,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傳統的桑蠶絲主產區。自20世紀末,我國桑蠶養殖業開始了空間轉移。圖6示意我國2000年與2007年桑蠶繭產量(產量大于0.1噸)的省區分布。(1)據圖簡述我國桑蠶養殖業的發展特點。(8分)(2)簡述廣西桑蠶業迅速發展的優勢地理條件。(6分)(3)有人建議貴州向廣西學習,大力發展桑蠶業。你是否贊成?簡述理由。(6分)第(1)題,考查農業產業(桑蠶養殖業)轉移、調整的相關內容,要求考生準確描述我國桑蠶養殖業的發展特點第(2)題,考查廣西桑蠶業迅速發展的優勢地理條件。解題關鍵是結合桑樹對地理條件的要求以及桑蠶工業所需要的社會經濟條件來回答。第(3)題,該題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要求考生從當地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并闡述理由。0.525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通過大量技術投入和大規模專業化生產,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大豆,在積極培育優良品種的同時,鼓勵農民組建農場聯合體,實現了大豆的規模化生產和經營。目前,巴西的大豆產量、出口量僅次于美國。中國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近些年大豆的質量下降(品種退化,出油率低),生產成本較高,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據此完成3-5題。3、巴西大豆總產量增加的潛力大于美國,主要是因為巴西
A.技術力量較雄厚B.氣候條件較優越
C.可開墾的土地資源較豐富
D.勞動力較充足4、在國際市場上,巴西大豆價格低于美國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專業化水平較高B.科技投入較大
C.勞動生產率較高D.勞動力價格較低5、這個要提高大豆質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擴大種植面積
C.增加勞動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六)2012年新課程(文綜/地理/全國卷)高考試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飛速發展,耕地不斷被擠占,但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總量仍連續增長。據此完成1-3題。1.近年來,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A.擴大了糧食播種面積B.加大了農業科技投入
C.改進了農田水利設施D.完善了糧食流通體系解析:糧食增產的原因,可據材料首先排除A和D。改進農田的水利設施可以使部分耕地糧食增產,但要達到2004年來糧食的連續增長,應該是科技興農,使糧食的單產增長了。選B2.改革開放以來,下列糧食主要產區在全國商品糧食生產中的地位下降最為顯著的是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
C.漢江平原D.成都平原
解析:選A太湖平原。自然原因:河網密布,耕地面積小且較分散;
土壤退化,肥力下降,產量降低;氣象氣候災害(洪澇、寒潮冰雪凍雨、旱災等)頻繁,產量不穩定。社會經濟原因:人口稠密,外來人口多,減少商品率;經濟發達,工業、城市、交通等建設占用耕地,面積減少;農業結構調整,糧食種植面積減少,城郊農業增長;國際低成本糧食的沖擊。3.河南省和黑龍江省都是我國產糧大省。兩省相比,黑龍江省糧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積廣B.生產規模大
C.機械化水平高D.人口較少解析:要看清楚是河南和黑龍江相比,比得是黑龍江商品率高的原因,主要是人稀。選D一般規律:地廣人稀——消費少、勞動力少機械化水平高—勞動效率高,需要的勞動力少商品率高——人口少,自我消費糧食少37.(2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圖7所示區域的沿海地區年降水量約50毫米,東部山地雪線高度在4480~5000米之間,自20世紀90年代,該地區開始種植蘆筍(生長期耗水量較大),并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蘆筍出口區。(1)分析圖示沿海地區氣候干旱的原因(10分)位于熱帶,全年氣溫高,蒸發旺盛;(受東部山脈的阻擋)處于東南信風的山地背風坡,不利于降水;(勢力強大的)沿海寒流的減濕作用強。(2)推斷圖示沿海地區蘆筍種植用水的來源(6分)地下水和冰雪融水(3)你認為圖示沿海地區是否應該大力發展蘆筍種植,請說明理由(8分)觀點一:應大力發展蘆筍種植:擴大就業,增加收入,促進經濟發展觀點二:不應大力發展蘆筍種植:蘆筍生長耗水量大,當地本來水資源缺乏,種植蘆筍會使當地水資源更為緊缺。工業
2009——2012年36.(36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鋼鐵企業眾多。近年來,鋼鐵出口量增長較快,所需鐵礦石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國大量進口;鋼鐵企業布局呈現由接近煤炭、鐵礦石產地向沿海轉移的趨勢。圖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在甲地建設大型鋼鐵企業(M公司),所需鐵礦石依賴進口,但限于港口條件,大型貨輪無法直接停靠,進口的鐵礦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轉運。近期,M公司并購了乙地的鋼鐵廠,并計劃在丙地建立大型鋼鐵廠。2009年(文綜/地理/寧夏卷)高考試題淺析命題情境:我國甲、乙、丙三地的位置示意及發展鋼鐵工業的相關條件簡介。考查內容: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和地域聯系的重要性。考核目標:解讀圖文信息,調動港口區位的有關知識和讀圖技能,闡述原理的能力。
參考答案:(1)便于利用進口鐵礦石,降低運輸成本;(臨近市場)沿海地區經濟發達鋼鐵消耗量大。(2)甲地位于長江口附近,沿岸地區水淺且水深不穩定。(3)乙地煉鐵,甲地煉鋼。可以充分發揮甲地鋼鐵廠的技術、設備優勢和乙地港口優勢,減少鐵礦石的轉運成本。(4)丙地應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條件,可停泊大型貨輪)原料(鐵礦石)運輸路線短,運價低建設成本低(地價低)(1)簡述我國在沿海港口建設大型鋼鐵基地的有利條件。(7分)(2)根據圖示信息說明甲地港口難以營建深水泊位的原因。(10分)(3)M公司并購乙地的鋼鐵廠后,煉鐵和煉鋼在甲地和乙地該如何分工?為什么?(11分)(4)說明在丙地建大型鋼鐵廠相對于甲地應具備的有利區位條件(8分)表1示意我國沿海某鞋業公司全球化發展的歷程。讀表l,完成6~8題。6.該公司①、②階段的主要發展目標是
A.開拓國際市場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國外資金D.降低生產成本0.7647.該公司在尼日利亞、意大利建生產基地,可以
A.降低勞動成本B.增強集聚效應
C.便于產品銷售
D.便于原料運輸8.該公司在意大利設立研發中心便于利用當地的
A.市場B.資金C.原料D.技術【第6—8題】:該組試題考查跨國公司的增長戰略及其伴隨增長戰略實施過程中的產業轉移。涉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在全球化發展歷程中的戰略變化,以及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結合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騰籠換鳥”熱點。該題解題關鍵在于利用表格中的信息,分析整理、歸納得出結論。第6題,①、②階段都是產品銷往國外,目的在于開拓國際市場。第7題,我國在國外建成的例子很多,原因不外乎就是加強本土化,接近市場,降低產品運費。第8題,在發達國家設置研發中心,看重的是領先的技術。屬于低難度題組。0.4710.801(五)2011年新課程(文綜/地理/全國卷)高考試題
日本某汽車公司在中國建有多個整車生產廠和零部件生產廠。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及隨后的海嘯、核輻射災害,使該公司在災區的工廠停產。受其影響,該公司在中國的整車生產廠也被迫停產。據此完成1-2題。1、該公司在中國建零部件生產廠,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災害對本土汽車生產的影響
B.為其中國整車生產廠配套,降低整車生產成本
C.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為其日本整車廠服務
D.建立其全球整車生產的零部件供應基地2、中國整車生產廠被迫停產是由于該公司在災后有
A.研發中心B.一般零部件廠
C.核心零部件廠
D.整車廠37.(18分)圖9示意2009年中國大陸制造業500強總部空間分布,回答下列問題。(1)簡述中國大陸制造業企業500強總部空間發布的特點。(8分)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省市;以環渤海地區(或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最為集中;西北部的省區總部數量較少(2)分析圖示資料,以某城市或某區域為例,說明其吸引制造業企業總部投資的條件。(10分)舉例優勢條件:(說明:所述優勢條件應與所舉城市或區域相符,具體包括地理位置特點、經濟水平、工業基礎、基礎設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運輸等方面。)36.(22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紅木家具廣受人們的喜愛。目前,我國紅木原材主要依賴進口,越南是紅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國,近年來,越南規定紅木原材需經初加工方可出口。憑祥(位置見圖6)是我國紅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與家具生產相關的企業開始在憑祥集聚。(1)說明越南限制紅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擴大就業;保護紅木資源(2)分析憑祥成為我國紅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區位優勢。(10分)地處邊境接近原料(紅木)產地;我國市場需求量大;交通便利(有公路和鐵路經過);基礎設施比較完善。(3)說明與家具生產相關的企業在憑祥集聚的原因。(6分)接近家具廠(客戶),節省運輸費用;利于企業間人員與信息的交流,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共享基礎設施,節約生產成本。3、涉及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試題,主要是區域提供空間位置、地理素材,調用高中地理原理,通過讀圖、譯圖、析圖即可完成,其考查重點不在初中地理。區域作為高中地理知識必要的載體,這五年在試題中的呈現方式:只出現“某地”,不需要你判斷某地的具體名稱即可作答,如07年36題,某島;直接告訴區域名稱,如08年的5、6題和37題,2010年的37題;以“甲、乙、丙”的形式出現,要求學生從地圖中和題干信息中獲取某地的地理環境特征,而不需要學生明確地知道某地是哪國或哪個城市,如09年6-9題和36題,2010年的36題。考具體區域名稱的只有07年的7題。09年36題第一問,雖然考點出現在中國地理部分,但屬于中國地理的總論部分,但2012年中國地理內容出現,而且要判斷地名,如選擇6、7題。且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又深化了此部分內容,是文科考生必須掌握的地理知識。4、運用案例分析方法,增加了開放式的討論試題,強調對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核。如07年37題,首先考查了區域發展中木材工業可能對區域產生的負面影響,并著重考查考生能否提出應對措施;其次,在兩個機場備選地各有優劣勢的情況下,讓考生根據自己通過學習建立的評判能力進行自我分析判斷。08年36題第二問,讓考生通過調取圖中信息,“比較說明在丙村東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設民居條件的差異”。37題第三問,讓考生“試評價大橋建成后產生的主要經濟和環境效益”。凸顯開放性的試題是09年37題第二問,要求學生從三種生態建設措施中選擇自己傾向的一種,并說明理由;2010年37題第三問,有人提出建議,問學生是否贊成,答案并不唯一,只要學生能闡述清楚理由即可;2011年37題第二問,自定某城市或某區域,說明其吸引制造業企業總部投資的條件;2012年37題第三問是否應大力種植蘆筍。新課標開放性試題的演變2009年(寧、遼卷)2010年(新課標全國卷)2011年(新課標全國卷)2012年(新課標全國卷)題序37(2)37(3)37(2)37(3)設問在該區域進行生態建設,如果有①植樹造林②種草、③自然恢復三措施,你傾向于哪一種?請說明理由。有人建議貴州向廣西學習,大力發展桑蠶業。你是否贊成?簡述理由。分析圖示資料,以某城市或某區域為例,說明其吸引制造業企業總部的優勢條件。你認為圖示沿海地區是否應該大力發展蘆筍種植,請說明理由分值14分6分10分8分一本二本三本2007年5485032008年5324882009年5014672010年4964642011年5004632012年489453寧夏近六年錄取分數線新課程高考全國文綜卷難度統計表科目考試時間試卷分值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設計難度測試難度設計難度測試難度設計難度測試難度設計難度測試難度設計難度測試難度設計難度測試難度設計難度測試難度文綜1503000.550.5340.50--0.550.5120.50--0.550.5070.50--0.550.440.50--0.550.478二、新課程的實施---教師理念轉變是關鍵(一)實施新課程,轉變教學觀(二)對“反思”新的理解(三)對教材地位的認識(四)教材的整體設計思路(一)實施新課程,轉變教學觀
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
1、課程改革的標志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2、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
(1)確立新的教育觀念(素養教育),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改變每天都在進行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
(2)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觀:教師、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如下圖A教科書提供的知識B教師個人的知識C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ACBABC傳統課堂教學——“權力型”新課程課堂教學——“非結構”、“開放式”單向型交往——立體型交往教師學生傳遞信息單向教師學生獲取信息雙向教師學生學生多向小組學生全班學生學生教師立體
所以,新課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新的課程環境體現出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要求教師是個決策者,而不再是一個執行者。(3)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關注人關注學生的什么呢?關注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理解程度關注學生對知識遷移能力的應用程度
新課程一個重要特點是: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強調以“能力發展為主導”;以“學習過程為主線”。
新課程的重要追求是:
既要注重基礎性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和給予,更要致力于形成知識過程的體驗,致力于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
(4)在對待教與學的關系上,
幫助、新課程強調引導。教怎樣促進學呢?教的職責在于幫助: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里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和性向。教怎樣促進學呢?教的本質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
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3、學習邏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的邏輯是學生學習的規律和方法。學習的本質是什么?《現代教學論》(裴娣娜主編)指出:
學習是一個滿足學習者自身發展的需要,引起學習者身心發展變化的過程。
學習是一個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和能動改造自身的過程。
學習是一種社會交往性活動。
第一,學生自身發展究竟有什么需要?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的需要提高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需要增強體魄及提高文化修養的需要我們的思考聯系社會生產和生活實際案例分析和研討現實問題基于學習過程是一種認識活動,新教材需要調整直白地表達概念、觀點、結論等各種信息>
注重表達形成概念、觀點、結論和事實的過程,鼓勵學生想象和思考。把經典知識的傳授和形成經典知識的過程分開講述>
在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活動設計中,把傳授和形成經典知識的兩個過程綜合在一起呈現。課文主題是敘寫概念、原理和觀點的文章,輔之以少量的活動>
課文包含大量引發思考、鼓勵動手和體驗探究的設計和案例分析。第二,教材怎樣反映學生學習的過程?把知識的習得和活動的展開,完全安排或限定在課堂內>
把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課外。在沒有對問題的產生進行解釋時,就對有關問題給出答案;以提供標準化的結論,作為探究性學習過程的終結>
展示對問題的解釋,運用證據和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答辯及修改解釋的機會。
教學大綱
課程標準
針對學科,規定了教學的具體內容、順序及其要求。
針對學生,明確某一學段應達到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
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科的知識、技能方面應該達到的要求。
更多地關注學生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更多地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
既關注教師的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學習。
內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體現了原則性、規定性、剛性。
內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體現了指導性、啟發性、彈性。課程標準不完全等同于教學大綱
(二)對“反思”新的理解課前反思---怎樣落實課標課中反思---互動的新知識課后反思---課標落實怎樣好課——課堂效率課前——教學設計.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目標科學、明確,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落實。“我要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樹立學生***的情感”。“希望學生在本課的學習和探究中獲得***的知識,在***能力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在***情感方面有所感悟和自我的激勵。”
教學過程
.備課充分,對教學起點、深度、廣度的把握準確,教學重點突出,達成方式科學有效。備學生,而不是背學生。要對學生的起點認識到位。備教材,而不是背教材。教材,乃是教學素材。備教法,教無定法,不管白貓黑貓,逮到老鼠就是好貓。了解學情,換位思考。在教學深度的挖掘方面一定要謹慎,廣度方面要適度拓展。.教學流程優化,教學環節安排合理,教學節奏快慢有度。案例教學的基本流程:
“走進案例”(關注問題)
“見事見理”(分析問題)“走出案例”(解決問題).重視學習方法引領與能力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體現出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教和學生學有機結合,學生探究活動的過程和內容設計科學。
盡可能地為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開辟平臺,提供機會。由合座走向合作。活動的設計要有必要、有價值、可調控,不是為活動而活動。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細節設計。.選用教學媒體講求實用,學案、實驗、教具或現代教學手段設計科學,使用合理。多媒體手段的使用應適時、適量、適度。莫忘老朋友,傳統教學手段不可拋棄。.例題、練習和作業的選取典型,數量、難度適宜。講評課的設計講什么,何時講,誰來講,怎么講,如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這是我們講評課的必須要認真研究的內容。分類講解是基本原則。逐題講解,乃講評課大忌。
學生講解,要對講評內容和要求、簡易流程進行規范。
學生自糾——錯題統計,小組交流——教師點評即時激勵——知識技能強化,適度拓展——補償性訓練——反思、鞏固如何提高課堂效益?要有目標意識——目標將怎樣實現要有主體意識——有沒有關注學生要有效率意識——學生有沒有思考要有反饋意識——作業有沒有優選教材地位和功能的變化教材對“標準”的落實和處理教材的顯性內容(教材上寫的)和隱性內容(學習后得來的)對教材工具性的認識----(加強,體現在教材的示范性,如過程與方法、表述和描述的規范示意性)相信教材對課標的解釋和基本說法,其他版本的資料可參考,但內容不必全講。(三)對教材地位的認識尋找學科邏輯與學習邏輯的最佳結合點教材研制必須回答的兩個問題學生應該獲得怎樣的地理知識?學生應該怎樣獲得地理知識?學科邏輯學習邏輯教材中的學科邏輯邏輯是一種思維的規律,那么學科邏輯就有了能夠反映學科思想和方法的內涵。而學科邏輯的內涵是通過學科知識結構來加以體現的。關于分布的知識分布在哪里?在什么條件下?為什么分布在那里?形成了怎樣的分布類型?這些問題構成了研究地理分布問題的基本知識框架,也是一個基本的地理特有的思維過程。(1)地球的內部圈層;(2)水資源與人類社會及水資源的合理利用;(3)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4)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5)自然資源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6)城市的等級與服務功能;(7)交通布局的變化的影響;(8)環境對區域的影響在時間上的變化(9)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10)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11)礦產資源的開發;(12)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13)產業轉移;(14)旅游規劃與旅游活動設計;(15)世界主要自然災害的分布;(16)防災與減災1、新課標地理教材新增內容月球知識;大氣的成分和結構;大氣的熱力作用;氣候的難度降低;海水的概況,海水的溫度和鹽度,洋流的成因;土壤;生物;氣候資源和陸地資源;人口素質與環境;農業和工業概況;政治經濟格局;中國的區域差異;案例部分改變顯著:三峽的建設,華北中低產田的改造,南方山區的國土整治,城市新區的發展,海島和海域的開發,西南的交通建設2、新課標地理教材刪除內容新的課程環境體現出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要求教師是決策者,而不再是一個執行者。要想真正成為決策者,
重中之重是要了解教材的設計思路,
日常教學中落實設計思路.(四)教材的整體設計思路.ppt模塊的學科領域、核心內容、價值追求設計自然地理地理1以組成地理環境各要素的運動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過程和規律。尊地之規,建設美好家園人文地理地理2以人類活動為核心,分析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地為生,協調人地關系區域地理地理3以區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為核心,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和對策,體會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知識思想文化內涵教學完成課標基本要求體現先進的學科基礎反映地理的實用價值設計精確清晰的邏輯結構科學精神的錘煉認知/方法/前沿人文精神的陶冶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多種方法并舉,注重探究學習的思路和方法教材編寫要三個維度的設計——綜合地看待問題:把環境—社會系統或自然—人文現象聯系起來;——動態地觀察世界:要素和系統的變化,時間和空間尺度的相互依賴和影響;——多樣的空間表述:圖像、語言、數學和數字等方法的運用。潛移默化地提供觀察和認識世界的獨特視角核心概念的提取宏觀角度(各冊)(王恩涌先生)必修1:統一規律/區域分異必修2:時間(發展與階段/階段中的差異性)必修3:相互關系
(各種要素和關系)微觀角度(各章節)必修教材要表達的最為核心的概念三、二輪復習的對策(一)、完善知識網絡(二)、簡化知識要點,便于學生掌握(三)、復習規劃及目標(四)、適時進入文綜,練能力定時間(一).完善知識網絡
既要有宏觀把握,也有微觀分解例如:農業部分知識歸納與整合1、系統知識
(1)農業區位因素(2)世界主要農作物生長的自然條件、分布地區(3)某一地理環境要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4)某一農產品生產和分布的區位優勢(5)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分布、特點、區位因素比較(6)不同國家和地域農業生產特點和農業類型的對比(7)我國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發展條件和農業特點的對比,農業地域的可持續發展2、影響區域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
①、氣候:主要從氣候類型、熱量、光照、水分(降水)三個方面說明熱量特點——冬夏氣溫高低、氣溫變化大小、溫度帶等熱量特征對農作物品種、分布、復種制度的影響光照狀況——是否充足,對谷物生長、水果、棉花生長的影響水分(降水)特點——降水量多少,降水季節分配特點、氣溫與降水配合狀況、干濕狀況等對農業生產類型、品種的影響②、
地形:平原、山地、丘陵等所占比重,耕地面積多少,土地數量和價格;地表形態平坦或崎嶇;海拔高度、坡度對農業的影響③、土壤:土壤種類、肥沃程度(有機質含量、礦物質含量)、鹽堿性、土層厚度、土壤質地等幾方面對農業的影響④、水源:河湖地下水數量、密度、水量、季節變化、洪澇等對農業的影響⑤、生物資源:森林、草場、生物等資源的種類、分布、數量對農業、林業、牧業的影響①、市場條件(國內外市場位置、遠近、城市人口數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費習慣)②、交通條件:海運及內河航運條件(對外貿易)、鐵路和公路運輸網絡(國內市場)航空運輸條件(花卉、高檔果品等)③、農業技術(機械化水平、生物技術、耕作技術、灌溉技術、農業科技水平)④、國家政策(政策、價格、補貼、資金、技術)⑤、勞動力(數量、價格、素質、種植、養殖技術)
3、影響區域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氣候光照光照不足熱量低溫、霜凍、雪災、凍雨水分常年干旱、春旱、伏旱、雨熱不同期、暴雨、冰雹氣象災害寒潮、臺風、干旱、暴雨和洪澇地形海拔海拔高,氣溫低,熱量不能滿足農作物需要坡度坡度大,土層薄;陡坡進行耕作易造成土壤侵蝕(水土流失);坡度大于18°不宜發展種植業,我國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發展種植業土壤肥力、酸堿性、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土壤有機質和礦物質含量低(淋溶作用強烈的土壤)肥力差;過酸性和過堿性土壤;土層薄;過砂性或黏重土壤均不利于農作物生長4、自然因素中對農業生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5、主要的農作物生長、分布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農作物生長條件種植周期地理分布冬小麥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區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區秋種春末夏初收(5-6月)我國華北平原是主產區,其次是江淮地區。美國小麥區(南部)、澳大利亞南部、阿根廷春小麥中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區春種秋收我國東北平原、西北灌溉農業區、青藏河谷農業區美國小麥區(北部)、加拿大、俄羅斯、水稻夏季高溫多雨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及熱帶雨林氣候區早稻春種夏收,晚稻夏種秋收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東亞(中、日、韓)、東南亞、南亞(印度、孟加拉)沿海平原和沖積平原地帶(二)、簡化知識要點,便于學生掌握
1、等值線——解題依據(“一句話”、“十個字”)
2、經緯網——“前八后六”落實處
3、太陽高度——“十二個字”細研究
4、時間計算——“十八個字”全解決
5、人地關系——“四個字”、兩句話良惡循環會分析
6、晨昏線——“五句話”
7、晝夜長短——“三加一”四句話讀圖名,讀出什么地理事象的等值線圖
——識別等值線所反映的是何地、何種地理事象;讀數值,最大值、最小值、遞變規律、成因
——解題的關鍵是找出等值線變化的規律,并分析其成因等值線走向可以判斷主要影響因素
——要結合相關的地理知識來判讀并解釋成因;判讀等值線排列疏密狀況
——等值線的疏密代表數值的變化幅度大小;等值線的彎曲方向判斷中心和兩側的差異,
——用“凸低為高、凸高為低”來判別等值線的閉合可以判斷高低值中心和特殊分布地區1.等值線圖判讀基本方法匯總(解題依據“一句話”、“十個字”)經緯網經線、經度緯線、緯度定位定向定距相互交織地理坐標2.0°20°60°100°140°180°40°80°120°160°20°60°100°140°180°40°80°120°160°10°30°50°70°90°20°40°60°80°10°90°20°40°60°80°30°50°70°NNNNNNNNNSSSSSSSSSSEEEEEEEEWWWWWWWW()0°、0°0°160°120°80°40°0°140°100°60°20°160°120°80°40°0°140°100°60°20°10°30°50°70°90°20°40°60°80°10°90°20°40°60°80°30°50°70°NNNNNESSSSSEEEWWWW(0°、180°)0°160°w120°w80°w40°w0°140°w100°w60°w20°w160°E120°E80°E40°E0°140°E100°E60°E20°E10°N30°N50°N70°N90°N20°S40°S60°S80°S10°S90°S20°S40°S60°S80°S30°S50°S70°S東北方向西北方向東南方向西南方向西經度減小北緯度增大小減度經東大增度緯北西經度減小南緯度增大小減度經東大增度緯南()0°、180°0°20°E60°E100°E140°E180°E40°E80°E120°E160°E20°W60°W100°W140°W180°W40°W80°W120°W160°W10°N30°N50°N70°N90°N20°N40°N60°N80°N10°S90°S20°S40°S60°S80°S30°S50°S70°S東北方向東經度、北緯度的組合西北方向西經度、北緯度的組合東南方向東經度、南緯度的組合西南方向西經度、南緯度的組合巴拿馬運河坐標簡圖的“三練”:一練坐標原點向八個方向的經緯度變化二練任意坐標點向八個方向的經緯度變化三練坐標簡圖覆蓋世界地圖具體空間定位抓重要地理坐標、主要經緯線、構建——腦中地圖四緯、七經、三十五個坐標點怎樣快速記憶“世界、中國”地圖怎樣快速記憶“世界、中國”兩張地圖特別提醒不讓地圖中凌亂的經緯度“牽鼻子”地圖的區位確定不必“精確化”從大到小,逐漸細化地圖經緯度“雜亂無章”--找腦圖的“座位”東經?西經?→東西半球→哪個大洲?南緯?北緯?→南北半球→哪個大洲?關鍵線關鍵點具體位置定向:三句話定距:四句話同經南北;同緯東西;不同經緯,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任一經線,緯度一度弧長約111千米。赤道上,經度一度弧長約111千米;南北緯30度緯線上,經度一度弧長約96千米;南北緯60度緯線上,經度一度弧長約56千米(約等于赤道的一半)。3、太陽高度——“十二個字”細研究一般規律——“小大小”—(白晝)特殊地點——“兩極點”—(極晝期間)瞬間現象——“白晝圖”—(等太陽高度線圖)極點的周日視運動圈的特征是與地平面平行。其太陽高度一天不變,大小與直射點緯度相同。你知道嗎:這是何處所見的太陽視運動圖?4、時間計算——“十八個字”全解決東早西晚(最東、最西;三東、三西)東加西減(所求和已知的關系)經度差(算地方時)
同減異加時區差(算區時)5、人地關系——“四個字”、兩句話(或十二個字)索取——環境供給能力良性循環排放——環境自凈能力惡性循環
6、晨昏線——“五句話”
(1)、判斷;西移:——地球自轉方向(2)、垂直;平分:——太陽光;地球、赤道(3)、零度(4)、與經線圈:——重合;斜交(5)、與緯線圈:——垂直;斜交、相切7、晝夜長短——“三加一”四句話
(1)、晝夜平分:——赤道;春秋分(2)、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從北向南遞減(3)、北半球冬半年:——晝長從南向北遞減(4)、兩至日:——極端表現(極晝極夜界線的確定)(三)、精心選編試卷、試題講透講活右圖所示是北半球的一段緯線,M、N分別是某日的昏線、晨線與該緯線的交點。該日兩點的經度差為90°,一年中M、N兩點有重合于O點的現象。讀圖,回答11~12題。11.一年中,O點的太陽高度最大值及此日M地的晝長分別為(
)
A.23°6小時B.43°
9小時
C.47°
18小時
D.57°
16小時
12.該日后,若N點位置向東遠離O點,則太陽直射點(
)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動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動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動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動
一、選擇題(每題1.5分,40*1.5=60分)1.游客出發前觀察圖1,判斷圖示地區的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中鋁(雄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實習生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醫學妙諦全文
-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十五章 電流和電路第1節 兩種電荷教案
- 電子廠技能培訓
- 高層消防安全培訓
- 人教版八上道德與法治第四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 第2課時 以禮待人教學設計
- 踔厲奮發 篤行不怠-學校召開新學期學生工作培訓會
- 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單元 跨入近代社會的門檻 第4課 為民族獨立而戰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計算機組成原理選擇題復習試題及答案
- 25工程語文練習卷含答案(一)
- 09J202-1 坡屋面建筑構造(一)-1
- 光伏組件功率衰減檢驗技術規范
- 扁平足的癥狀與矯正方法
- 物業經理面試:問題和答案大全
- 青春健康知識100題
- 豐田C-HR汽車說明書
- 國開電大操作系統-Linux系統使用-實驗報告
- 2023年高考生物全國通用易錯題13致死類的遺傳題(解析版)
- 中建項目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方案
- 消防維保質量保證體系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