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浙江省衢州市解放街中學高一歷史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浙江省衢州市解放街中學高一歷史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浙江省衢州市解放街中學高一歷史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浙江省衢州市解放街中學高一歷史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浙江省衢州市解放街中學高一歷史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浙江省衢州市解放街中學高一歷史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這首膾炙人口的《鐵道游擊隊》主題曲描述的歷史發生在A.1840年—1842年間B.1927年—1936年間C.1937年—1945年間D.1946年—1949年間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材料中的“鬼子的末日”表明此材料應該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內容,中國的全面抗日戰爭開始于是937年,結束于是945年,所以答案選擇C項。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2."山歌越唱越開懷,東山唱到西山來。紅色瑞金鬧革命,工農政權建起來。"這首民歌反映出當時中國革命的特點是A.城市暴動,武裝起義B.以俄為師,黨內合作C.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D.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參考答案:C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材料“紅色瑞金”、“工農政權”可以看出這是工農武裝割據時期,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故選C。3.光緒二十三年(1897),孫寶瑄于五月初五的《忘山廬日記》曰:“夜詣味莼園,覽電光影戲,觀者蟻聚。俄頃燈熄,白布間映車馬人物,變動如生,極奇。能作水騰煙起,使人忘其為幻影。”孫寶瑄記述的這一有趣的事件是A.觀賞雜技

B.觀看電影

C.看電視

D.照像參考答案:B4.《弟子規》列述了弟子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其中的“首孝弟”采用了《論語》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同“悌”)”的文義。“首孝弟”的制度淵源可能是()A.君主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舉制參考答案:本題關鍵信息是“弟子入則孝,出則弟”,結合宗法制進行分析即可。材料“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強調的是對血緣關系的重視,這主要和宗法制有關,C選項符合題意;君主制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分封制屬于地方的行政制度,B選項排除;科舉制屬于選官制度,D選項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宗法制強調的是對血緣關系的重視。5.秦朝規定:皇帝自稱朕、寡人等,皇帝發布的命令稱制或詔,皇帝的印章稱璽,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皇帝的女兒稱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等。這些規定的目的是A.維護皇帝的至高權力B.規范人們的日常用語C.確保皇位的順利繼承D.顯示皇帝的與眾不同參考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了皇帝制度。根據所學內容可知,這些稱呼和規范是皇帝和皇室成員專用的,所以并不是規范人們的日常用語,故排除B項;皇位的繼承與日常稱呼無關,故排除C項;制定這些規定和稱呼是為了突出皇帝權力的至高無上,而不是顯示皇帝的與眾不同,故排除D項。故選A。【點睛】皇帝的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基本特征是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秦始皇在確定皇帝稱號的同時,還建立了與之配套的名位制度,以維護皇帝的尊嚴,突出正統并加以神化。圍繞皇帝的名號形成了系統嚴密的不容僭用侵越的名位制度,并長期固定下來。而且皇帝名號制度還擴大延伸到皇親國戚。6.周武王滅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召公奭領有燕國土地和人口

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屬于大宗

C周王可在燕國直接任免官吏

D燕國物產全部歸召公奭所有參考答案:A7.全球化并非經濟發展的“避風港”。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有①經濟危機的傳染性空前增強②促使更多的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③全球范圍的貧富差距擴大④發展中國家面臨挑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D8.2015年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人們第一時間獲知這一圖文消息的主要途徑是(

)①報刊雜志

②電影

③電視

④互聯網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參考答案:D9.“1949年1月6日,我軍向負隅頑抗的杜聿明集團殘部發起總攻……到1月10日,我軍已攻克了陳官莊周圍90多個據點……繼之發起攻擊,全殲守敵。”這次戰役是A.遼沈戰役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D.渡江戰役參考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遼沈會戰時間較早是從1948年的9月到11月,不符合材料時間故A選項錯誤;杜聿明是淮海戰役的重要國民黨軍官時任徐州剿共副總司令,符合題意故B選項正確;杜聿明與平津戰役并無直接聯系,故C選項錯誤;渡江戰役1949年4月份發動不符合題意故D選項錯誤。10.下表是1954-1983年中國歷屆全國人大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時間表,請你判斷導致第三屆到第四屆間隔時間較長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1954.51959.41964.121975.11978.31983.6A.國家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改造

B.政府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

C.帝國主義對我國的封鎖包圍

D.國家陷入嚴重的社會大動亂參考答案:D11.“19世紀中期,英國擁有空前絕后的機會在全世界擴大勢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張,與較不發達的經濟體建立聯系……可以毫無顧慮地對那些拒絕按它的意愿進行貿易的國家使用武力。”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英國擁有“機會”是因為率先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B.英國的“意愿”是以自由貿易的名義推行殖民擴張C.英國“意愿”建立在其“海上馬車夫”稱號基礎上D.英國“在全世界擴大勢力”急于建成“日不落”帝國參考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了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英國率先開展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故排除A項;海上馬車夫是荷蘭的稱號,故排除C項;建成“日不落”帝國是英國殖民擴張的結果,與題意主旨不符,故排除D項。英國首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所以它的意愿就是以自由貿易的名義對外推行殖民擴張,故選B。12.錢穆曾說:“內閣只是皇帝的私人辦公室,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內閣學士也只是皇帝的內廷秘書,不是外朝正式的宰相之職,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變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領袖”。錢穆認為皇帝成為“政府里真正的領袖”是因為()A.唐朝設政事堂 B.元朝設中書省C.明朝廢除丞相制 D.清朝設軍機處參考答案:考點:1R: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分析:本題考查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了解明清在加強專制統治方面的措施,并理解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解答:材料中內閣是明朝時期才設置的,故AB項排除;明太祖時期廢除了丞相,明成祖時期設置了內閣,故C項符合;清朝的軍機處與材料無關,故D排除.故選C.13.1940年代,《抗建通俗畫刊》刊載了邵恒秋創作的漫畫《日本的今昔》(見下圖),其昭示的主題是A.渡江戰役、解放南京B.黨內合作、團結抗戰C.日本侵華、蓄謀已久D.民族覺醒、抗戰必勝參考答案:D【詳解】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是國共兩黨之間的內戰,與日本侵略無關,不符合題意主旨,故排除A項;漫畫揭示了中國和日本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不是國共兩黨的黨內合作,也未能體現日本的蓄謀已久,故排除B、C項;桑葉說明中國在日本面前沒有抵抗能力,雞則說明中國對日本取得了優勢,中日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說明中國民族覺醒,抗日戰爭必勝,故選D項。【點睛】解答漫畫型選擇題,第一步要把握漫畫的情景,理解漫畫的主題,分析漫畫的寓意;第二步將漫畫、題干要求和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鏈接;第三步在對漫畫和課本內容理解、分析的基礎上,作出判斷,選出正確答案。14.讀“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較表”,所反映出的問題是(

)年份國家數1970年1992年32個發展中國家108美元279美元21個發達國家3129美元22185A.生產力迅速發展,貧富分化日趨嚴重

B.發展中國家實力迅速增長

C.發展中國家人均產值迅速增長

D.發達國家的主導地位受到極人沖擊參考答案:A15.觀察右上圖,該紀念信封的首發地應該是A.南昌

B.瑞金

C.上海

D.遵義參考答案:A16.根據國情,我國在某些地區先后設立了民族自治區、經濟特區和特別行政區。三者的共同之處是都A.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的社會制度

B.實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體制C.由中央人民政府統一管轄和行使主權

D.有較大的自治管理權和行政主權參考答案:C17.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過尋求共同利益來達到目的。毛澤東卻反其道而行之,對交叉重疊的敵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顯地體現了毛澤東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實行“一邊倒”政策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C.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

D.反帝反修“兩個拳頭出擊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最大限度獲取有效信息,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尋求共同利益”、“對交叉重疊的敵意加以利用”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D兩項明顯不符合題意“對交叉重疊的敵意加以利用”。B項表述本身正確,但與題干意思銜接不緊密,不準確。而C項,中美敵對關系開始改善,是題干材料毛澤東外交思想的準確體現。綜上,故,本題正確答案選C。考點: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關系正常化18.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侵略軍以“未按職分保護外國人”等罪名在保定處斬三位清政府官員,對此,清政府抗議道:“即使中國官員有辦理不善之處,應交中國自行處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權?”對此,以下解讀正確的是A.侵略軍這一行為的依據是《辛丑條約》B.反映了中國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強烈的主權意識D.說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對地方政府的控制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辛丑條約》簽訂是1901年,故A項錯誤;材料中“侵略軍以“未按職分保護外國人”等罪名在保定處斬三位清政府官員”說明中國司法主權遭到破壞,故B項正確;C項中清政府強烈的主權意識不是主旨;D選項說法錯誤。考點:近代中國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19.明代以白銀為繳納賦稅的主要形式,這造成的主要影響是高考資源網(

)A.放松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B.推動了農產品的商業化高考資源網

C.使白銀成為市場上的主要貨幣

D.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高參考答案:B20.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英國,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衣冠楚楚的紳士和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人民同擠一列為車,還得到處給別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則拍手稱贊:“我看到這列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復返了。”這主要反映了(

)A.火車成為陸上主要的交通工具

B.鐵路運輸導致了封建制度的廢除C.鐵路運輸消除了社會不平等現象D.工業革命沖擊了傳統的社會關系參考答案:D21.當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毛澤東又深刻地感到,還需實現農村第二次變革,才能使農民徹底擺脫貧窮狀態,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二次變革”指的是A.大躍進運動B.人民公社化C.農業合作化D.聯產承包制參考答案:C【詳解】毛澤東認為土改后的農民雖然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但是,這種一家一戶的農村經濟體制和農民的小私有制,還是與手工勞動的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相聯系的,要想徹底地擺脫貧窮是很難的。因此,需把私有制的個體農民,通過農業合作社運動,變為集體所有制的農民,把農民引上集體化道路,才能依靠集體的力量使農民徹底擺脫貧窮狀態,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毛澤東眼中的農村“第二次變革”,故選C項。排除ABD項。22.晚清暢銷小說《癡人說夢記》以一場夢為結尾,夢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國巡捕,建筑上沒有外國招牌,有的是中國人的工廠和學校。這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A.民族獨立和富強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C.扶清滅洋D.建立社會主義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根據材料“上海不再有外國巡捕,建筑上沒有外國招牌,有的是中國人的工廠和學校”間接的反映了當時國家主權遭到破壞,同時國民經濟、教育落后。與此相反的是希望民族獨立和富強。故A項正確。B項沒有體現“不再有外國巡捕,建筑上沒有外國招牌”的要求,故排除。C項不符合題意,故排除。D項不符合時代要求,故排除。考點: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影響23.某電視劇呈現了如下情節:某地發生水災,閣臣據皇帝旨意寫成詔書,直接送工部、戶部執行賑災。上述場景發生的朝代是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參考答案:C從材料的情節中我們可以看到“皇帝旨意寫成詔書后就直接送工部、戶部執行”,這中間沒有了宰相這一環節,說明宰相制度已被廢除。再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廢除宰相制度是在明朝,所以本題選C。24.英國責任內閣開始逐漸形成的時間是:A.1640年

B.1688年

C.1832年

D.1721年參考答案:D25.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歐各國社會福利支出最高時較前增長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個百分點。社會福利的增長速度比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據此可推斷A.社會矛盾激化促使經濟政策調整B.高福利增加國家的負擔C.國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D.福利政策遏制經濟危機參考答案:B社會矛盾激化在題干所給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A;題干所給材料中“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個百分點.社會福利的增長速度比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表明,高福利政策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故選B;福利制度的前提在題干所給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C;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而福利政策并沒有改變這一點,排除D。26.鴉片戰爭前,制約英軍航行作戰的關鍵是其對中國沿海缺乏地理認知和準確的海圖,為此,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在中國沿海展開大范圍水文調查,而這一行為并沒有受到清軍的干擾。這說明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權觀念B.晚清政府盲目自信C.英國的殖民擴張準備充分D.中英軍事實力懸殊參考答案:A【詳解】材料反映了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在中國沿海開展大范圍的水文調查,但這一行為沒受到清軍的干擾,表明清政府沒有近代海權觀念,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清政府盲目自信的信息,排除B項;在鴉片戰爭前,英軍缺乏對中國沿海認知準確的海圖,表明英國對華戰爭的準備不是特別充分,故C項錯誤;材料中沒有兩國軍事實力的比較,不能得出“中英軍事實力懸殊”的結論,排除D項。27.從左圖到右圖的變化說明新時期中國經濟改革過程的特點是①從群眾自發到政府推動②逐步推進、不斷深化③由農村到城市④由試點到推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參考答案:C略28.明中后期“奴富至數百萬,初縉紳皆丑之,而今則樂與為朋矣”;“縉紳家之女(婚嫁)惟財是計,不問非類”。(《林居漫錄》)導致這種社會巨變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響D.民主思想影響參考答案:A略29.梁啟超曾把中國古代的某一機構比喻成“將留聲機器所傳之聲,按字謄出的寫字機器”。這一機構是A.清朝的軍機處B.唐朝的中書省C.宋朝的通判D.秦朝的太尉參考答案:A【詳解】材料“將留聲機器所傳之聲,按字謄出的寫字機器”反映的是這一機構按旨意擬寫成文,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行。清朝的軍機大臣秉承皇帝旨意,跪受筆錄,上傳下達,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志,故選A;唐朝的中書省是決策機構,有實權,與題意不符,故B項排除;宋朝的通判具有監視地方知州的職能,與題意不符,故C項排除;秦朝的太尉掌管軍事,與題意不符,故D排除。30.1549年,英國一個鄉紳抱怨說,地主們正窮困起來,因為“王國大部分田地仍維持過去的地租”。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傳統貿易中心的轉移B.貨幣貶值引發物價上漲C.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D.商業經營方式發生變化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據材料提到,1549年,……地主們正窮困起來,因為“王國大部分田地仍維持過去的地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新航路開辟后,引發價格革命,貨幣貶值引發物價上漲,故B正確。傳統貿易中心的轉移。屬于商業革命,故A排除。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的原因是價格革命,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商業經營方式發生變化,故D排除。考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開辟新航路·影響【名師點睛】新航路開辟的一個經濟后果是引起“價格革命”。其表現是: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西班牙,再從西班牙流向熱那亞,最后甚至流入奧斯曼帝國。在白銀通過國際貿易渠道向東流動時,它所經過的地方必然發生下述現象:物價迅速上漲,貨幣貶值,出現偽幣,投機活躍。在一個世紀里,西班牙的物價上升了大約四倍,其他歐洲國家雖然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但它們傳統的經濟關系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物價猛漲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以致被稱為價格革命。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還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語類》材料二: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逐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虜騎所過,莫不潰敗。

——朱熹《朱子語類》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省,為全國行政中樞。總領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譴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元史·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材料四: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詔。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趙翼《詹曝雜記》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準備在長安城內興建一大型工程,該工程在中央從決策到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如何?(3分)(2)材料二中北宋“盡奪藩鎮之權”中“兵也收了,財也收了”的具體措施有哪些?(2分)材料二作者對此有什么看法?(3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元朝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2分)(4)依據材料四回答,軍機處的主要職能是什么?(1分)它的設置說明了什么?(1分)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特征?(2分)參考答案:(1)程序:中書省草擬皇帝關于興建此項工程的報告,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具體實施。(3分)(2)措施:把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又抽調各地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分)看法:防止地方割據取得成功,但導致地方軍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侵略時失敗。(3分)(3)不同:唐朝中書省是中央機構之一,掌握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元朝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領六部,行使宰相職權。(2分)(4)職能:迅速將筆錄的皇帝旨意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執行。(1分)說明: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1分)時代特征:中國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分)32.民主法制建設材料一在一個世紀的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個具有較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賴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這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歷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項獨一無二的成就……孫中山稱之為‘一盤散沙’的中國,迅速凝聚成一個具有強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強大的現代民族國家。——【美】莫里斯·邁斯納《毛澤東的中國與后毛澤東的中國》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會發現……難以準確把握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這一錯誤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內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來解決……從而混淆了四體民主和政體民主,把精力過多的集中在國體民主上而怎視了本應是重點的政體民主建設。與此相適應,黨的治國方略、方式就不是與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設相迫應的“依法治國”,而只能是適會階級斗爭的“政策治國”。……以上三方面交織在一起,相互強化,最終導致“文革”悲劇。——宋新濱《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及啟示》材料三為了保障農村村民實行自治,由村民群眾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發展農村基層民主,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憲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1998年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議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前提。針對“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這一謬誤,列舉建國初期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成就。(2)據材料二,指出“文革”時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壞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認為解決問題的主耍策略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創立的哪一制度?該制度有何特點?(4)綜合上述材料,從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發展過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認識?參考答案:(1)前提:強大的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新中國的成立)。批駁:創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2)原因:沒有準確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忽視政體民主建設;僅依靠“政策治國”。策略:依法治國,(3)制度:農村基層村民自治。特點:廣泛性、直接選舉等特點。(4)認識:民主政治建設的長期性;民主政治建設依據國情;民主政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等

【詳解】(1)結合材料“孫中山稱之為‘一盤散沙’的中國,迅速凝聚成一個具有強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強大的現代民族國家”可知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前提是新中國的成立。結合建國初的一部憲法三大民主制度的相關史實進行批駁;(2)材料“難以準確把握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把精力過多的集中在國體民主上而忽視了本應是重點的政體民主建設”、“能是適會階級斗爭的‘政策治國’”等可知破壞的原因;材料“黨的治國方略、方式就不是與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設相迫應的‘依法治國’”可知主要策略。(3)“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可知制度是農村基層村民自治并分析獨處特點。(4)新中國成立以來民主法治的曲折歷程可見民主法治建設的長期性,根據唯物主義論的觀點,民主法治建設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33.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追求民主進步是近代中國發展的潮流。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圖片是2009年2月佳士得拍賣公司在巴黎拍賣的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中的鼠首、兔首。這兩件文物的流失與19世紀中期發生的哪個重要事件有關?(2分)(2)根據下列圖片,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人民在反侵略、爭民主上所做的努力。(6分)(3)現實中的許多問題與歷史有緊密聯系。據2009年10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中國計劃向世界上多家博物館派遣調查小組,主要調查收藏于這些博物館中一百多年前圓明園遭劫難時被掠奪的文物。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此事的認識。(4分)參考答案:(1)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2分)

(2)爭民主:在孫中山領導下,發動武昌起義,推翻清王朝,結束中國君主專制制度;建立

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分)反侵略:盧溝橋事變后,國共實現合作,全國軍民英勇抗日,終于取得勝利。(3分)

(3)一百多年前中國國力衰弱,政府腐敗,屢遭侵略,致使文物流失;今天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復興,對被掠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