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清遠市高崗中學2022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為什么我們容易區分上下,但卻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說過,“人,詩意地棲居于大地”,我們頭頂藍天,腳踩大地,這是區分上下的最為直觀方便的參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無明顯的參照系。小時候,大人教我們: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兩只手的功能的不對稱,幫我們分辨了左右。可見,要區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賴于某種不對稱的基準.
人類能夠區別左右,奧秘就在于人類的左右大腦是不對稱的!動物的大腦是對稱的,因而動物不能區分左右。這一設想最初由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提出,如今已有實驗證明,馬赫的洞見是正確的。我們的右腦與直覺、情感有關,左腦與邏輯、語言有關。一個簡單的測試就可以證明這一點。給出這樣的問題:所有的猴子都會爬樹,豪豬是一種猴子,豪豬會爬樹嗎?這是一個三段論,大前提正確,但小前提卻是錯的。對于左側休克的病人來說,他的右腦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豬怎么能爬樹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對于右側休克的病人來說,他的左腦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則全然不同:豪豬是一種猴子,它當然會爬樹。這個測試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右腦與具體情景有關,因而右腦正常的病人能夠記得豪豬的模樣,它當然不是猴子;而左腦則與邏輯有關,因而左腦正常的病人能夠運用演繹邏輯來推理,但他卻不知道豪豬長什么樣。日常生活中的我們,偶爾也會有這樣的體驗,一時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詞,但卻能在大腦中生動地再現其具體模樣。這就是左右大腦分工的不同。人類正常的思維活動有賴于左右腦的合作,否則這個世界在我們眼中就會變得荒唐不堪。
人類生活在一個近似對稱的世界之中,人體就呈明顯的兩側對稱。但這種對稱又不時會被打破,眾所周知,體內的器官分布就呈現某種不對稱,如心臟偏于左側?;蛟S因為我們處處遭遇對稱,因而科學家對于自然規律的對稱性有一種癡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卻是,在所有創造性的活動中,首先必須打破的恰恰是這種原始的對稱性。以哲學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驢子”為例,當它置身于兩堆同等距離的干草之間時,將難以在向左走與向右走之間做出抉擇。它置身于對稱性之中,若不打破這種對稱性,它就會被活活餓死。當然,現實中的驢子決不會餓死,由于某種細微差別的影響,它會以不可預測的行動去打破這種邏輯上的對稱。
就此而言,隨著不對稱性而來的,就是創造和活力。以性別為例,基于雌雄相異的兩性生殖,為生命界帶來無窮的變異或活力。而人類的兩情相悅,更是生活而不是活著的見證。以時間為例,未來和過去的不對稱,才讓我們的生活始終都充滿希望。
(選自《科技導報》2008年第2期,有刪改)6.本文談論的核心問題是A.人類大腦的特征B.對稱性C.分辨左右的意義D.不對稱性7.下列各項中,“豪豬爬樹”測試所直接證明的一項是A.人類能夠區別左右,奧秘就在于人類的左右大腦是不對稱的。B.我們人類的右腦與直覺、情感有關,左腦與邏輯、語言有關。C.左側休克的病人和右側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腦分工是不同的。D.人類正常的思維活動有賴于左右腦的合作,否則就荒唐不堪。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明確指出:無論是區分上下還是區分左右,都依賴于打破對稱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觀方便并且不對稱的參照系。B.動物不能區分左右,因為動物的大腦是對稱的。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提出并通過實驗證明了這個結論,馬赫的洞見是正確的。C.科學家對于自然規律的對稱性有一種癡迷,原因或許就在于人類生活在一個近似對稱的世界之中,我們處處遭遇對稱。D.現實中的驢子即使身處兩堆同等距離的千草之間也訣不會餓死,因為它會憑借其大腦的不對稱性,打破邏輯上的對稱。9.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A.左右大腦的不對稱是我們人類區別于動物的特征之一。B.人類區別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結果。C.人類所有的創造和活力,都來源于所處世界的對稱性。D.我們之所以充滿希望,就是因為未來必定比過去美好。參考答案:6.D7.B8.C9.A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西魏的微笑薛林榮麥積山石窟第四十四窟,西魏造像,距今約一千四百七十年。石窟中主佛高約一點六米,水渦紋高肉髻,結跏趺坐。舉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作“釋迦五印”之一的“無畏印”;左手下垂膝前,作“與愿印”。舒指仰掌間若有甘露流焉。鼻梁高而修直,額頭寬廣。通肩袈裟自然下垂,衣褶如花朵般蓋過雙膝,覆于佛座前,比重幾乎占到了整座雕塑的一半,質感厚重,線條飄逸,層次分明,具有濃厚的裝飾趣味。佛坐姿勢極為沉靜,衣褶的曲線卻動感十足,其雕刻之精妙,光影之分配,開北朝造像之新境。這顯然是西魏泥塑的巔峰之作,也是北朝石窟造像中的至尊之作。特別令人驚嘆的是,這尊佛長眉入鬢,眼光下垂,細而長的眼角和微翹的嘴角流露出深情的笑意,慈悲莊嚴中有著溫暖嫻靜的人間表情,她的微笑使密如蜂房的洞窟瞬間生動起來!那么,她的原型是誰?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史料載,乙弗氏是河南洛陽人,容貌端莊,仁慈寬厚,是西魏文帝即位后冊封的第一位皇后。南北朝時期,東魏強大,西魏弱小。后者存世僅二十二年,政權事實上掌握在權臣宇文泰的手里。作為弱國傀儡皇帝的皇后,乙弗氏顯然是弱勢群體,悲劇命運是必然的。彼時,東魏、西魏均對北方強敵柔然國采取和親的乞求政策,先是東魏將公主嫁給柔然,西魏見狀,慌忙廢掉乙弗皇后,迎娶柔然公主,立為“悼后”。乙弗氏被悼后威逼西走秦州(今甘肅天水),在麥積山削發為尼。但這還遠遠不能令柔然國的公主心安。當柔然國再次興師百萬進犯西魏時,開出的退兵條件,竟然是要求西魏處死乙弗氏!積貧積弱的西魏連打仗的血性也失去了,魏文帝只好敕令乙弗氏自盡。乙弗氏一人自盡,可以退兵百萬。在這種情況下,乙弗氏只能自盡。她選擇了“引被自覆而崩”,自己活活蒙死了自己,年三十一歲。一代皇后悲壯地退隱在歷史的深處,但西魏雕塑史上最精湛的一筆才剛剛入題。以乙弗氏皇后的形象為藍本,約一千四百七十年之前的麥積山,新落成了一尊佛陀的造像,后人編號第四十四窟,是麥積山唯一的皇家石窟。普遍的說法是,第四十四窟坐佛是乙弗氏之子武都王為紀念母親所塑。乙弗氏的兒子武都王應當從首都長安帶來了最高水平的工匠,他們從渭河的下游溯流而上,為麥積山石窟發愿造像。這是一次技術、精神、思想乃至情感的支援,工匠們秉持先進理念,同時兼顧渭河流域對于“美麗莊嚴”的審美要求,所造西魏坐佛,比例尺度十分完美,庶幾無纖毫遺失,人物的慈悲本性和內在神韻反映得恰到好處。第四十四窟的造像技術遠遠勝于同類石窟,不難理解,這是由于皇宮的眷顧。她是渭河流域最雍容華貴的一尊佛。印度的佛、菩薩造像,都是男性,傳入中土后,逐漸趨于女性化。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所造佛像無不面相圓潤、彎眉細目、鼻挺嘴小,女性化特征十分明顯。這一趨勢在西魏得到了延續。麥積山石窟第四十四窟更是創立了西魏“美麗女佛”的無上典范。佛像的女性化,與其說是一個宗教學話題,不如說是一個民俗學話題。大慈大悲、美麗矜持、和藹可親……這些最能打動天下蒼生的柔軟詞匯,更多地與女性聯系在一起,佛陀在浩大的看不見的民族審美心理結構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從至高無上的神壇走向眾生,滲透著世俗化的情感。于是,工匠們以普通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塑造了莊嚴而又漂亮的佛陀女相!初夏的麥積山,雨過天晴,煙樹隱隱。二十年來,我去過很多次麥積山石窟,但拜謁第四十四窟,生平只有一次殊勝的機緣。美麗端莊、恬淡微笑的西魏坐佛,有著脫俗的儀容和正大的儀表,莊嚴如法,安詳自在。我感到那股笑意從佛陀的曲眉豐頰間蕩漾開來,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樹。(節選自《散文》2014年第4期)4.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二自然段寫第四十四窟主佛像,先工筆細描寫它的高度、手形、坐姿、裝束等基本特征,再寫它的微笑,形神兼備。B.第五自然段交代這尊微笑佛像的原型是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她被廢掉后來到秦州,但仍難逃厄運,最后被逼自盡。C.文中講述印度的佛、菩薩造像都是男性化,是為了突出佛教中國化后,無論是佛像女性化還是女性的地位在北方民族都普遍得以體現。D.文章寫法靈活,開頭描寫精雕細刻,以微笑為線,貫穿起歷史和現實,中國和印度的材料,記敘、議論、描寫、抒情交替運用。5.結合文本,賞析文中畫線句子。6.結合文本,探究標題中的“微笑”包含哪些豐富意蘊。參考答案:4.C
5.①句式靈活。長短句結合,節奏徐緩有致。②用詞精當。“蕩漾”一詞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微笑”帶給麥積山和游客的影響。③以此句做結,收束有力,呼應前文,引人思考,升華主題
6.①從審美角度看,“微笑”是對西魏雕塑藝術具有很高成就的詮釋②從歷史角度看,“微笑”是對乙弗氏為國獻身的奉獻精神的贊許③從人倫角度看,“微笑”是武都王對母親至孝之心的體現。④從價值觀角度看,“微笑”是對佛像藝術理念從高貴走向平凡、從男性化轉向女性化實踐的認可。4.試題分析: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這是綜合考查題,考查的角度很多,如語言的品味、手法的分析、情感的概括等。首先要瀏覽選項,把握考查的角度,然后有針對性的分析。C項,“是為了突出佛教中國化后,無論是佛像女性化還是女性的地位在北方民族都普遍得以體現”錯誤,從文中來看,“印度的佛、菩薩造像都是男性化”到佛教中國化后漸趨女性化,這其實是佛像藝術理念從高貴走向平凡、從男性化轉向女性化實踐的轉變,如文章倒數第二段所說“佛像的女性化,與其說是一個宗教學話題,不如說是一個民俗學話題……佛陀在浩大的看不見的民族審美心理結構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從至高無上的神壇走向眾生,滲透著世俗化的情感”。選項對作者陳述“印度的佛、菩薩造像都是男性化”這一材料意圖的分析有誤。A項,側重考查對描寫手法的分析,正確;B項,側重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正確;D項,側重考查對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正確。5.試題分析:題干要求“結合文本,賞析文中畫線句子”,這是考查學生鑒賞品味文章語言的能力。首先應回顧鑒賞的角度,然后找到畫線句,明確句子描寫的對象?!霸谖腋械侥枪尚σ鈴姆鹜拥那钾S頰間蕩漾開來,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樹”,這句話描寫的對象是佛陀,作者抓住佛陀的笑意使用“蕩漾”一詞進行刻畫,“蕩漾”意思是“飄蕩”“起伏波動”,此處是說佛陀的微笑給麥積山以及來此的游客帶來的影響,“蕩漾”讓這影響有了形態之感,這是從用詞的角度品味;從句式的角度來看,劃線句有長句,如“我感到那股笑意從佛陀的曲眉豐頰間蕩漾開來”,有短句,如“由佛而人”“由人而山”“由山而樹”,句式使用非常靈活;從句子所在的位置來看,這句話處于文章的結尾,“笑意”與上文以及標題“西魏的微笑”呼應,收束全篇,升華主題。點睛:鑒賞表達特色題,須從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構建起關于表達特色(表達技巧、藝術表現)的知識網絡系統模式。如常見的描寫技巧、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種手法技巧的辨認及表達效果,都應在頭腦中建立并儲存起來。把握思維模式,從五個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辭手法(優先);②表現手法(次之);③表達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語言表達(④⑤兩個角度考查時,一般有明確的提示)。思考分析時的兩個結合。①解答任何表達特色題必須與文章的中心相結合。沒有純客觀的藝術技巧,任何藝術技巧都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②解答表達特色題應該和語言相結合。比如本題,設題句處于文章的結尾,故可以先從結尾的作用上考慮,然后分析該句所寫的內容,從用詞和句式的角度分析。6.試題分析:題干要求“結合文本,探究標題中的‘微笑’包含哪些豐富意蘊”,這是針對散文的標題設題。要求探究標題的豐富意蘊,這就需要考生按照由表及里的順序分析挖掘。首先理解“微笑”的表層意,“西魏的微笑”指的是“西魏的雕像”呈現出的狀態,然后到文中圈出寫“微笑”的內容,結合“微笑”的對象以及傳遞出的情感分析其意蘊?!拔⑿Α北局溉说男θ?,從文中來看,第二段“特別令人驚嘆的是,這尊佛長眉入鬢,眼光下垂,細而長的眼角和微翹的嘴角流露出深情的笑意,慈悲莊嚴中有著溫暖嫻靜的人間表情,她的微笑使密如蜂房的洞窟瞬間生動起來”,此處的“微笑”是對西魏雕塑藝術成就的詮釋;如第五段對乙弗氏的介紹中讓我們感受到此處的“微笑”是對乙弗氏為國獻身的奉獻精神的贊許;如第六段“普遍的說法是,第四十四窟坐佛是乙弗氏之子武都王為紀念母親所塑”,此處的“微笑”是武都王對母親至孝之心的體現;如倒數第二段“佛陀在浩大的看不見的民族審美心理結構的作用下,由男相而女相,從至高無上的神壇走向眾生,滲透著世俗化的情感。于是,工匠們以普通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塑造了莊嚴而又漂亮的佛陀女相”,此處的“微笑”是對佛像藝術理念從高貴走向平凡、從男性化轉向女性化實踐的認可。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題。(18分)何處是江南
在古往今來的各式地名中,最為奇妙的應該數“江南”了。
這個地名早在先秦就已問世。但到隋代為止,它主要指長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帶。
“江南”的現代意義起源于唐代的貞觀十道。江南這個地方先是被叫作“江東”。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中國傳統中有以左代東的習慣,這一地名又被雅稱為“江左”。貞觀元年,唐太宗將天下分為十個監察區,稱“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至今貴州、東至海的一大片地區。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又將江南道從西到東依次分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其中江南東道包括今閩、浙及蘇南、皖南地區。
唐朝人非常強調地域差異,可是被舉出來進行對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叭薄笨偸橇钊讼肫饜毫拥淖匀画h境、殘酷的人文環境。而江南呢,從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來是因為它處于環境質量的另一個極端,此地從南朝以來便是有名的“佳麗地”。這種對比方式讓我們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區之間大致是平行的關系,沒有哪一個區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現。當時較為突出的地域成見是山東與關中的對立,兩地經常相互取笑、斗氣。史載唐太宗曾談起山東人如何、關中人又如何,言辭間頗有“同異”,大臣張行成當即跪奏說:“臣聞天子以四海為家,不當以東西為限?!碧铺诓琶腿恍盐?。而在南方,各區域之間有一個明顯的落差關系。嶺南自不必說,因為地多瘴癘。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為僻處一隅,有“蜀道難”之稱。杜甫有聯著名的詩“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由此可見一斑。真正能夠讓人想起南方的好處來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兩個地域之和的簡稱?!盎茨稀敝搁L江和淮河之間的那個地域,當時留下來一個著名的口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僅此一處而已?!敖稀痹谏衔奶岬介_元二十一年時已有“江南西”“江南東”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經簡稱為“江西”,照此邏輯,“江南東”該簡稱為“江東”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廣狹兩層含義,廣義地說,它指貞觀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亂以后道(方鎮)的數目增加到幾十個,并且轉化為事實上的高層政區,此時仍常用貞觀十道作為一種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狹義,即唐中葉的“江南東道”,此時它已分屬宣歙、浙東、浙西三個觀察使管轄。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對于兩浙已處于邊緣。而浙東(今浙東、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兩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吳和越的區別,在當時人心目中,吳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唐代以降,雖然有時人們把揚州也視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穩定地以今蘇南、浙北為中心。15.下列對“江南”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6分)
A.宣歙(今皖南地區)、浙東、浙西在唐代中葉同屬于“江南道”管轄。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人文環境代表與塞北相對的另一極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嶺南從不屬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屬于“江南”。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簡稱為“江西”,而江南東道則簡稱為“江南”。E.在唐人的概念中,“江南”是“江淮”和“淮南”兩個地域之和的簡稱。F.因為唐朝人敏感于吳越之間的區別,所以當時的兩浙之地不都被看成江南的典型。16.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選項是(3分)
A.從“江東”變為“江左”,再變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稱還原為古稱。
B.唐人在南北對比中發現北方各地區大致平行,南方各區域有明顯的落差。
C.從杜甫的兩句詩中,可以進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東北和西南的環境差異。D.貞觀十道最初是全國行政區劃名,到唐后期已變成提綱挈領的地域概念。17.《中國國家地理》、新浪博客頻道今年初曾在網上聯合調查“何處是江南?”,在全國引起有關江南的熱烈討論。根據文意,楚霸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江東”與“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的揚州是否唐人心目中的江南,為什么?(4分)答:
18.文章開頭說“在古往今來的各式地名中,最為奇妙的應該數‘江南’了”,應如何理解作者所說的“奇妙”二字?請分條敘述。(5分)答:
參考答案:15.C、F(A項應同屬于“江南東道”管轄,B項誤在“地理位置”,D項“則簡稱”不當,E項應是“江淮”是“江南”和“淮南”兩個地域之和的簡稱。)16.A、B、C(A項“江左”只是“江東”的雅稱,B項是“我們”發現而不是“唐人”,C項對杜詩的理解不當)17.“江東”屬于江南,可根據文中“這個地名早在先秦就已問世”“江南這個地方先是被叫作‘江東’”推知“江東”即是后來的“江南”;(回答屬“江南”給1分,分析正確給1分)揚州不屬于江南。因為揚州地處長江以北,屬于“淮南”,盡管富庶繁華,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屬于“江南”(“唐代以降,雖然有時人們把揚州也視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穩定地以今蘇南、浙北為中心”)。(回答不屬于“江南”給1分,分析正確給1分)18.“奇妙”在于“江南”不僅屬于自然、地理概念,也是一個社會政治概念,更是一個歷史、文化概念。(1)“江南”這個地名雖早在先秦就已問世,但它所指的地域范圍與后來大相徑庭。(能談到地理區域的變化,給2分)(2)“江南”這個地名變化大,從“江東”到“江左”到“江南”等。(能談到名稱的變化,給2分)(3)“江南”從地理位置上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與“塞北”對舉是因為它從南朝以來便是有名的“佳麗地”,處于自然環境、人文環境質量的另一極端;(能談到中國人把“江南”看作經濟富庶、風景秀麗、人文昌盛、風月繁華的象征即給2分)(4)“江南”在唐初已有“江南西”“江南東”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簡稱為“江西”,但“江南東”仍叫“江南”;(能指出人們對“江南”地名的情有獨鐘給1分)(5)唐后期的“江南”有廣狹兩層含義。(能指出“江南”有廣狹兩義給1分)(學生可以把(4)(5)兩點合起來答,算一大點可得2分。因分值只有5分,如果答出3大點即可給5分;答出其中2點可得4分;1點2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題。(17分)室
語
清·唐甄唐子夜飲酒,妻執壺以酌,相與笑語。唐食魚而甘,問曰:“是所市來者,必生魚也?”妻對曰:“非也,是魚死未久,即市以來,又天寒,是以味鮮若此?!庇谑秋嬀茦飞?。忽焉拊幾而嘆。妻曰:“子拊幾而嘆,其故何也?”唐子曰:“溺于俗者無遠見,吾欲有言,未嘗以語人,恐人之駭異吾言也。今食是魚而念及之,是以嘆也?!逼拊唬骸霸缸釉囈哉Z我?!痹唬骸白郧匾詠?,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妻曰:“何以謂之賊也?”曰:“今也有負數匹布或擔數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殺之而有其布粟,是賊乎,非賊乎?”曰:“是賊矣。”唐子曰:“殺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猶謂之賊;殺天下之人而盡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謂之賊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漢,然高帝屠城陽,屠潁陽;光武帝屠城三百。吾不忍為之臣也。”妻曰:“當大亂之時,豈能不殺一人而定天下?”唐子曰:“定亂豈能不殺乎?古之王者,有不得已而殺者二:有罪,不得不殺;臨戰,不得不殺。有罪而殺,堯舜之所不能免也;臨戰,不得不殺,湯武之所不能免也;非是,奚以殺為?若過市而竄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為者?天下既定,非攻非戰,暴骨未收,哭聲未絕。于是乃服袞冕,坐前殿,受朝賀,高官室,廣苑囿,以貴其妻妾,以肥其子孫,彼誠何心而忍享之?若使我治殺人之獄,我則有以處之矣。匹夫無故而殺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有天下者無故而殺人,雖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殺一人之罪?!逼拊唬骸皥蛩粗疄榫稳缯??”曰:“堯舜豈遠于人哉!”乃指盤中余魚曰:“此味甘乎?”曰:“甘?!痹唬骸敖袷棺俞炗诔囟敏~,揚竿而脫,投地跳躍,乃按之椹(zhēn)上而割之,其尾猶搖。于是煎烹以進,子能食之乎?”妻曰:“吾不忍食也。”曰:“人之于魚,不啻太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類于一魚之味耳。于魚則不忍,于人則忍之;殺一魚而甘一魚之味則不忍,殺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則忍之。是豈人之本心哉!堯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溺于俗者無遠見
溺:沉湎B.過市而竄其市
竄:驅逐C.若使我治殺人之獄
獄:監獄D.于是煎烹以進,子能食之乎
進:送上13、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忽焉拊幾而嘆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B.然愿子試以語我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C.恐人之駭異吾言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D.于是乃服袞冕,坐前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用于表明“凡為帝王者皆賊也”的一組是(
)①殺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
②殺天下之人而盡有其布粟之富③有罪,不得不殺;臨戰,不得不殺
④過市而竄其市,入城而屠其城⑤坐前殿,受朝賀,高官室,廣苑囿
⑥殺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則忍之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匹夫無故而殺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有天下者無故而殺人,雖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殺一人之罪。(4分)譯文:
(2)人之于魚,不啻太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類于一魚之味耳。(4分)譯文:
參考答案:12、C(“獄”在句中應解釋為“罪案”。)13、B(B項前句“以”相當于“而”,表修飾關系的連詞;后句“以”為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勺g為“因”“由于”。A項兩句“而”都是連詞,表修飾關系。C項兩句“之”都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獨。D項兩句“乃”為副詞,“竟然”“卻”。)14、D(①句說的是殺人并拿走他的布匹糧食的賊的行為,③句說的是古代圣明帝王殺人的兩個情形,⑤句說的是帝王稱帝的情形。除這三句外,其他三句皆是表明帝王暴虐殺人的盜賊行徑,即表明“凡為帝王者皆賊也”。)15、(1)如果平常人無故殺人,用他一命抵償一人之死;如果握有天下的人,無故而殺人,那么即使殺他一百次也不足以抵償他殺一人之罪。(4分?!耙浴薄暗帧薄半m”各1分,大意1分。)
(2)人比起魚來不止如泰山比起一根毫毛的差別。喜好天下的美味,也類似于喜好魚的美味。(4分?!安秽础薄案省薄邦悺备?分,大意1分)[文言文參考譯文]唐子夜晚飲酒,妻子拿著酒壺斟酒,大家愉快地說著話。唐子吃魚而覺得味道鮮美,問妻子說:“這個從市場買來的魚一定是活魚吧?”妻子回答說:“不是。這魚剛死不久,就買了來,天又冷,因此味道這么鮮。”于是大家很高興地喝著酒。忽然唐子拍案而嘆息起來。妻子說:“你拍案而嘆息,那是什么原因呢?”唐子說:“沉溺在流俗中的人沒有遠見,我有一些話,不曾對人說過,恐怕人們認為我說的話驚駭怪異。今天吃這個魚就想起來了,因此嘆息呀?!逼拮诱f:“我希望你試著對我說說?!碧谱诱f:“自從秦朝以來,凡是做帝王的都是盜賊?!逼拮有χf:“為什么你稱他們是盜賊呢?”唐子說:“(比如)現在有一個背著幾匹布或者擔著幾斗粟米的人走在路上,有人殺了他并且劫走了他的布匹和粟米,這個人是盜賊呢,不是盜賊呢?”妻子說:“這的確是盜賊?!碧谱诱f:“殺一個人,拿走他的布匹糧食,還被稱為盜賊;那么難道殺天下人而全部占有他們的衣食財富的,反而不該被稱為盜賊么?夏商周三代以后,治國有仁道的朝代沒有超過漢代的,但當年漢高祖卻屠城陽、屠穎陽,光武帝屠城三百。我不忍心做他們的臣子?!碧谱悠拚f:“當天下大亂的時候,怎么能不殺一人而平定天下呢?”唐子說:“要平定天下之亂怎么雙腳不殺人呢?古代的君王,只在兩種情況下才不得已殺人:一是這個人犯了死罪,不得不殺;二就是面臨戰爭,不得不殺。犯了死罪的人,堯舜也不能赦免他;面臨戰爭的時候,商湯、周武王也無法避免。除了這兩種情況,為什么要殺人呢?如果經過一個城鎮,就驅逐這個城鎮的居民,進入一個城市就屠殺城中的百姓,這是什么行為?天下已經安定了,不再攻殺作戰,可是死者暴露的尸骨還沒掩埋,百姓的哭聲還沒有停歇。在這樣的時候,天子卻穿戴禮服禮帽,坐在宮殿前,接受群臣的朝賀。蓋起巍峨的宮殿,建立廣闊的苑囿,來使他的妻妾尊貴,來使他的子孫富有,他是什么樣的存心而忍心如此享受。如果讓我處置殺人的案件,我就有辦法對付他了。如果平常人無故殺人,用他一命抵償一人之死;如果握有天下的人,無故而殺人,那么即使殺他一百次也不足以抵償他殺一人之罪?!逼拮訂枺骸皥蛩词窃鯓幼鼍鞯哪??”唐子反問道:“堯舜難道遠遠不同于我們常人嗎”于是指著盤中剩下的魚說:“味道鮮美嗎?”妻子說:“鮮美?!碧谱诱f:“現在讓你從水池中釣一條魚,揚起魚竿的時候魚脫鉤,掉到地上還在不停地跳躍,立刻把魚放到案板上去切,魚的尾巴還在搖擺,就煎烹擺上桌,你能吃它嗎?”妻子說:“我不忍心吃它?!碧谱诱f:“人比起魚來不止如泰山比起一根毫毛的差別。喜好天下的美味,也類似于喜好魚的美味。對于魚就不忍心,對于人就忍心;殺一條魚而享用魚的美味就不忍,殺天下的人而享用天下的美味就忍心。這難道是人的本心嗎?堯舜的治國之道,不過是不失去人的本心而已?!?/p>
版權所有:高考資源網()
略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
雪琴與沅弟嫌隙已深,難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處,亦有未當處。弟謂雪聲色俱厲。凡目能見千里,而不能自見其睫。聲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見,苦于不自知。雪之厲,雪不自知;沅之聲色,恐亦未始不厲,特不自知耳。曾記咸豐七年冬,余咎駱文耆①待我之薄,溫甫則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難堪。”又記十一年春,樹堂深咎張伴山簡傲不敬,余則謂樹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觀此二者,則沅弟面色之厲,得無似余與樹堂之不自覺乎?余家目下鼎盛之際,余忝竊將相,沅所統近二萬人,季所統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幾家?沅弟半年以來,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幾人?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吾家亦盈時矣。管子云:“斗斛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庇嘀^天之概無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滿,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諸葛恪盈滿,孫峻概之,吳主③概之。待他人之來概而后悔之,則已晚矣。吾家方豐盈之際,不待天之來概,人之來概,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概之。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將“清”字改為“廉”字,“滇”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尤為明淺,確有可下手之處。沅弟昔年于銀錢取與之際,不甚斟酌,朋輩之譏議菲薄,其根實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銀回家,不多贈親族,此“廉”字工夫也。“謙”字存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約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語,曰書函,曰仆從屬員。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稟明,徑招三千人,此在他統領斷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順手。而弟等每次來信索取帳棚子藥等件,常多譏諷之詞、不平之語,在兄處書函如此,則與別處書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從隨員,頗有氣焰,面色言語,與人酬按時,吾未及見,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對渠之詞氣,至今飲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謙”字工夫也。每日臨睡之時,默數本日勞心者幾件,勞力者幾件,更竭誠以圖之,此“勞”字工夫也。余以名位太隆,??肿孀诹粼r之福自我一人享盡,故將“勞”“謙”“廉”三字時時自惕,亦愿兩賢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選自《曾國藩家書》,有改動)【注】①駱文耆:清末重臣駱秉章。②霍氏:漢代大將軍霍光一族。③吳主:三國時吳國君主孫亮。④申夫:曾國藩的慕僚。
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難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馬上
B.余忝竊將相
竊:謙詞,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對渠之詞氣
渠:第三人稱“他”
D.時時自惕
惕:勉勵
3.下列各組句子中,均能體現曾國藩“修身自惕”的一項是(
)(3分)
①每苦于不自見,苦于不自知。
②余則謂樹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③吾家亦盈時矣。
④吾與諸弟當設法自概之。
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⑥??肿孀诹粼r之福,自我一人享盡。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雪琴和沅弟之間出現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們的聲音和臉色表現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卻一點也感覺不到。作者現身說法,給他們講清了這個道理。
B.雖然曾家正處鼎盛之際,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話把“斗斛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的規律告訴子弟,表示與他們一起以“廉、謙、勞”持家。
C.沅弟花錢隨意,大手大腳;季弟不作匯報,擅自招兵;書信來往,言詞不和;仆從隨員的面色言語,頗有氣焰。所有這些,作者都直接給予了批評和教育。
D.本文雖然有避害遠禍、自保富貴的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謙、勞”始終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為官之道,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深沉的傳統文化內涵。
5.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凡目能見千里,而不能自見其睫。(3分)
(2)觀此二者,則沅弟面色之厲,得無似余與樹堂之不自覺乎?(3分)
參考答案: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賀,字長吉,鄭王之孫也。七歲能辭章,名動京邑。韓愈、皇甫湜覽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豈有不識之理?!彼煜噙^其家,使賦詩。賀總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無人,援筆題曰《高軒過》。二公大驚,以所乘馬命聯鑣而還,親為束發。賀父名晉肅,不得舉進士,公為著《諱辯》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禮郎。賀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旦日出,騎弱馬,従平頭小奴子,背古錦囊,遇有所得,書置囊里。凡詩不先命題,及暮歸,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見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上燈,與食,即従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非大醉吊喪,率如此。賀詩稍尚奇詭,組織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驚邁,絕云翰墨畦徑,時無能效者。樂府諸詩,云韶眾工,諧于律呂。嘗嘆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謝如梧葉矣?!焙黾埠V,恍惚晝見人緋衣賀赤虬騰下,持一版書,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樓成,立召君作記也?!辟R叩頭辭,謂母老病,其人曰:“無上比人間差樂,不苦也。”居傾,窗中勃勃煙氣,聞車聲甚速,遂絕。死時才二十七,莫不憐之。李藩綴集其歌詩,因托賀表兄訪所遺失,并加點竄,付以成本。彌年絕跡。乃詰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敖翊媸奈濉6拍翞樾蛘呶寰?,今傳。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毙湃弧YR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極名。天奪之速,豈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養盛德,觀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茲惜哉!(選自《唐才子傳·李賀》)
[注]鄭王:李亮,唐高祖李淵的從父,隋朝時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鄭王。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賀總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無人
承:接受
B
賀父名晉肅,不得舉進士
舉:推薦、選用
C
老子曰:“其進銳者退速?!毙湃?/p>
信:果真、的確
D
若少假行年,涵洞養盛德,觀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假:授予、給予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賀有才華的一組是(3分)①韓愈、皇甫湜覽其作,奇之而未信②賀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③所得皆驚邁,絕云翰墨畦徑,時無能效者④従平頭小奴子,背古錦囊,遇有所得,書置囊里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⑥上帝新作白玉樓成,立召君作記也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6、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李賀是唐朝宗師后人,人長得纖瘦,手腳很長,但非常聰明,寫字飛快,七歲詩文便震動京城。B
韓愈、皇甫湜讀了李賀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歲,直到李賀梳總角發穿荷葉衣出來,他們才大驚。C
李賀寫詩崇尚奇異的風格,完全擺脫了通常詩家的常規,當時無人能夠仿效,其樂府詩常被譜成唱曲。D
作者詳細記敘李賀充滿神奇色彩的病死過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說法凸顯李賀出類拔萃的天賦。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豈有不識之理。(6分)譯文:
(2)非大醉吊喪,率如此。(4分)譯文:
參考答案:4、B(應當解釋為“參加科舉考試)5、C(②句描繪李賀相貌,說其寫字很快;④句描述李賀平時很勤奮,⑤句寫李賀表哥自述,因嫉恨李賀傲慢,燒掉他所搜集到的李賀詩文)6、B(韓愈、黃埔湜不相信的不是李賀的年齡,而是不相信只有七歲的李賀能寫出這樣奇妙的詩文)7、(1)如果是古人,我們也許不知道;是今人,哪里有不認識此人之理。
(2)除了喝酒大醉,參加喪禮,李賀通常都是這樣。參考譯文:李賀,字長吉,是鄭王李亮的玄孫。李賀七歲時就會寫詩作文,名震京城。韓愈、皇甫湜讀了他的作品,感到很稀罕,卻不相信,說:“如果是古人,,我們也許不知道;是今人,哪里有不認識此人之理?!庇谑嵌斯苍L李賀家,讓李賀當場作詩。李賀梳總角發穿荷葉衣從內室出來,很高興地接受命令,他旁若無人,拿筆就寫,詩題叫《高軒過》。韓愈、皇甫湜二人大驚,就用自己乘坐的馬命李賀騎上,并騎而還,親自為李賀束發。李賀之父名叫李晉肅,所以李賀不能去考進士,韓愈為此寫了一篇叫《諱辯》的文章。李賀后來官至太常寺禮郎。李賀外貌纖細瘦小,雙眉相連,手指細長,字寫起來很快。他白天出門,騎著瘦弱的馬,后面跟著個剃著光頭的小仆人,身背古錦做的袋子,碰到自己想出了詩句,就寫下來放在袋子里。李賀凡要作詩,都不先寫出標題。到晚上回家后,李賀的母親就讓婢女掏袋子里面,見到寫的詩句很多,就生氣地說:“這孩子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秉c上燈,讓李賀吃飯,李賀就從婢女手中把寫的詩句拿過來,研好墨,疊好紙,把這些零散的詩句補足成一些完整的詩。除了喝酒大醉,參加喪禮,李賀通常都是這樣的。他的詩十分崇尚奇異的風格,結構猶如花草,片片都有文采,所得詩句都高邁驚人,完全擺脫了通常詩家的常規,當時無人能夠仿效。李賀所作的那些樂府詩,被宮廷的樂工們譜上曲來演唱。李賀曾嘆息說:“我二十歲不得志,一生憂愁,心就像梧桐葉一樣凋謝了。”他忽然病重,恍恍惚惚在白天見有個穿紅衣服的人駕著紅色的龍車騰空而下,手持一板文字,像上古時代的篆文,他對李賀說:“天帝新建成了白玉樓,立即召你去寫篇記文。”李賀磕頭推辭,說自己母親年老多病。那個人說:“天上比人間更快樂,一點兒也不苦。”過了一會兒,窗戶里煙氣滾滾,聽見龍車聲疾速馳去,李賀就斷氣了。他死時僅二十七歲,無人不為之痛惜。李藩想編集他的詩歌,于是托李賀的表哥訪求李賀被遺失的作品,并請他加以整理,就付給了李賀表哥有關的費用。但李賀的表哥一年多不見影子。到找到他責問時,這位先生說:“我常常恨李賀傲氣十足,瞧不起比人,我已把他的詩文都燒了?!崩钯R保存到今天的詩文不過十分之四五,杜牧作序的《李賀集》五卷,流傳至今。老子后所:“那些進取急切的人,他們后退同樣迅速?!边@話一點兒不假。李賀天賦出眾拔群,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秋節創意活動策劃方案模板
- 2025年度體育課題工作方案
- 水泥業務員工作方案演講稿2025年
- 汽車使用與維護 課件 項目四 傳動系統的使用與維護4-2 驅動軸的檢查與維護
- 2025年電子測試儀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電動平行修整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琥珀蜂蜜核桃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玳瑁指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特大雙色名流口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西安海棠職業學院《色彩造型2(風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社會認知力測試題及答案
- 肉雞供需合同協議網頁
- 旅游合同簽署委托協議
- “條令條例學習月”主題授課課件
- 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全面剖析
- 2024年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防性侵教育男生篇課件
- 隧道全斷面開挖施工方案
-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衛星科普知識
- 檔案管理實務與技能試題及答案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