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江口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江口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江口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江口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江口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江口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文學類文本閱讀(13分)耄耋之年的黃永玉①斜戴一頂深藍色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煙斗,永遠是時尚小老頭黃永玉的標志。被稱為“一代鬼才”的他,繪畫、雕塑、木刻、寫作樣樣俱佳。雖然今年已經87歲了,可是黃永玉有時像小孩,有時慈悲,有時興高采烈,有時淚流滿面,活得最像自己。②80歲過后的黃永玉曾說,除了畫畫和應付來客,他的工作就是寫《無愁河上的浪蕩漢子》。黃永玉頗為自信地說:“小說寫的就是我的親身經歷,而非虛構。如我這般的生活,沒有人經歷過,相信尤為引人注意。它是部很好玩的小說,一定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但直到2008年,小說的故事依然在“黃永玉”4歲時徘徊,“我寫得很慢,因為我是老老實實地寫,沒有隨意刪改,我要把所經歷的每個時代與社會的各個側面勾勒出來。一些年代久遠的事就讓筆觸隨著記憶逶迤而行,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寫多長。”黃永玉解釋說,寫得慢的主要原因是“手里寫著小說,卻總想著要畫上幾筆”,“現在我得努力戒掉畫畫這個‘惡習,’不然把小說寫完的可能性都不大了。”③回顧黃永玉的藝術成就,不難發現在黃永玉的繪畫題材里,荷花是一個非常具有風格的主題,對于荷花,中國的文人也畫了上千年了,各種流派的,比如說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畫的那種殘荷就有一種孤傲于世的感覺。但是黃永玉畫的荷花,沒有給人那種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覺,而是一種很絢麗、很燦爛的氣質。黃永玉打趣地說,荷花從哪兒長的,從污泥里面長的,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滲了水的那個叫做污泥,是充滿養料的那種土。從土地母親那里長出來的,回頭再來罵它是污泥,這叫忘本。④據黃永玉回憶,他小時候,外婆家附近有個荷塘,他一淘氣犯事,外婆要找他算賬的時候,他就把一個高高的洗澡盆滾入荷塘,跳到里面躲起。“小時候個兒不高,看著荷花像房頂那么高,待久了,青蛙都過來了,水蛇什么,能夠仔細地看到它了,于是發現荷花底下的那種變化,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種一根一根這么清清爽爽,有很多的苔、草,那種光的反映、色彩的關系豐富多了,我開始畫荷花。”“我常想到的是外婆當年池塘里頭給我的那種感覺。”⑤目前,黃永玉在寫作之余,也常常讀書,他認為讀書對人生有著重要意義。在《書的回憶》這篇文章中,黃永玉有這樣的總結:“讀書能使人的思想有節奏感,有靈活性。不那么干巴巴,使盡了力氣還拐不過彎來。讀一點書,思考一點什么問題時不那么費力,而且還覺得妙趣橫生。”難怪老先生的文章讀起來也讓人覺得妙趣橫生,不那么干巴巴的。例如他寫道:“讀得高興,便在書眉上寫出自己的聯想和看法,明知道這是很學究氣的東西,沒想到‘文化大革命’時很為它吃了些苦頭。”寥寥數語,既寫出了一種讀書習慣,還寫出了一段嚴酷的歷史,風趣又沉重。⑥讀書需要順乎情趣,否則必會苦不堪言。對此,黃永玉說出了他的體會,他不無幽默地說:“我這個老頭子一輩子過得不那么難過的秘密就是,憑自己的高興讀書。”在另一處又說:“我喜歡讀書,遇到沒聽過、沒見過的東西便特別高興……”正因為如此吧,他才博學多才,他才把書讀得津津有味,并寫出津津有味的東西供人閱讀。⑦耄耋之年的黃老對人生看得尤為豁達與透徹,“人生不要去找意義,過日子平平常常就好。有的有意思,有的沒意思,不要什么都找意義。我常常想,我怎么一眨眼就80多歲了呢,感覺像自己的年齡被人給偷去了似的。有個美國學者說過,他恨不得把帽子摘下向年輕人伸過去說‘請施舍幾年時間給我吧’,可是這是異想天開。”在黃永玉看來,人到八十,不絕望,感覺生活有意思就很滿足了。黃永玉說自己一直很累,“不僅是體力上的累,還有情感上的累,假如哪天我死了,我的碑上就寫‘太累了’三個字。或者寫上‘愛,憐憫,感恩’。愛就是博愛,愛自己愛眾生;憐憫就是要保持一顆憐憫之心,連虐待人的人都要憐憫他,盡管他無知、殘暴;而感恩不是感一個人的恩,而是鼓勵一切人幫助人的美德。”(選自《共鳴》2011年第5期,有刪改)17.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A.文章開頭說,黃永玉“繪畫、雕塑、木刻、寫作樣樣俱佳”,這就確定了本文寫黃永玉多才多藝的重心以及本文的行文線索。B.黃永玉寫作《無愁河上的浪蕩漢子》比較慢,是因為他寫作時采用的慎重態度,另一方面是寫作時“總想著要畫上幾筆”。C.在黃永玉的繪畫題材里,荷花是一個非常具有風格的主題,是因為對荷花他有著仔細觀察與感悟的經歷,有著努力跳出荷花“孤傲于世”之境界的追求。D.黃永玉喜歡讀書,所以他博學多才,而且黃永玉讀書時喜歡順乎情趣,憑自己高興讀書,這是他讀書有味和寫書有味的原因。E.“人生不要去找意義”表明了黃永玉對人生看得尤為豁達與透徹,這與黃永玉對“愛”“憐憫”“感恩”等的解讀有著一定的矛盾。18.請簡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內容并分析其在行文結構上的作用。(3分)

19.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在“生活”“讀書”及“創作”方面有獨特個性和深刻理解的黃永玉的形象,請結合文本,聯系自身的實際,任選一個方面,談談你的理解。(5分)

參考答案:17.A、E(5分)18.(3分)①文章開頭一段簡要介紹了老年黃永玉獨特的肖像、成就以及“活得最像自己”的性格特點。②在行文結構上起到了總領全文的作用:點明下文主要寫老年黃永玉的現狀、性格與追求。19.(5分)示例:觀點一:生活就是自我個性的展示。①黃永玉的生活就是自我本色的展示:例如他有時像小孩,有時慈悲,有時興高采烈,有時淚流滿面等等。②展示自我的前提是不傷害他人,不損害他人利益。這要求我們做一個本性善良的人。③我們要展示自我積極向上的個性,反對將低俗下流及不健康的生活情趣當做個性展示。觀點二:只有將讀書當做樂趣,才能真正有所收獲。①黃永玉認為讀書對人生有著重要意義。它能使人的思想有節奏感,有靈活性,思考問題時不那么費力。②讀書還要順乎情趣,黃永玉是憑自己高興讀書,遇到沒聽過、沒見過的東西便特別高興,他能從讀書中發現樂趣。

③帶著功利的目的去讀書,包括為考試而讀書,必會苦不堪言。所以調整心態,找到讀書的樂趣是我們學習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觀點三:創作的基礎是生活和讀書。①黃永玉被稱為“一代鬼才“,多有建樹,這與其深厚的生活體驗和熱愛讀書的習慣密不可分。②雖然當前也有一些“偶像派寫手”在沒有生活閱歷、沒有讀過多少書的情況下卻能一寫成名,但其成功有偶然性。其作品也經不起時間的檢驗。③創作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年輕人應該多向老一輩藝術家如黃永玉等人學習,不應該夢想終南捷徑、一夜成名。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講“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其中的“無我之境”和“以物觀物”是根據叔本華(德國哲學家)的說法提出的。叔本華認為,人在直觀(直覺)中與萬物無異,所以說“無我”,說“以物觀物”,即指寫直覺中的境界。直覺中的境界用觸景生情來解釋,是比較合適的。

從“無我之境”看,實際上就是觸景生情。作者當時的心里比較平靜,

沒有什么激情,王國維稱這種心境為“物”,這時憑直覺去觀察外物,他稱為“以物觀物”。

這時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由于這種感情是由外物引起的,好像是從外物那里傳過來的,

所以“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實際上,觸景生情的“情”還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

所以一接觸到某種景物,又被喚起了。比方陶淵明<飲酒》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說“東籬”,說“悠然見南山”,顯然有個“我”在,可見“無我之境”還是有“我”的。詩人在《歸去來兮辭》里把自己的辭官歸隱比做“鳥倦飛而知還”,所以看到“飛鳥相與還”引起了自己的感觸,覺得氣象很好,是觸景生情。

元好問<潁亭留別》:“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閑暇。”詩人急于想歸去,心情并不悠閑。可是他看到寒波淡淡,白鳥悠悠,很悠閑的樣子,跟自己的心情并不相同。詩人于是把悠閑的物態寫出來,用來同自己的心情對照,起到反襯的作用。當時詩人的心情并不悠閑,這種悠閑的感覺是外界的景物喚起來的,所以也是觸景生情。這種情當然也是詩人所本有的,所以能夠被外界景物所喚起。

“有我之境”指的是詩人當時的心情比較激動,把這種激動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興時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興,悲哀時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所謂“物皆著我之色彩”,構成緣情寫景。像歐陽修《蝶戀花》:“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這位女子因為她所想念的人在外游蕩不歸,無法留住,所以在“無計留春住”中感慨很深,非常悲苦。她把這種感情加到景物上去,把花人格化而去問它,又寫花的飄零,來顯示自己的感觸。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眷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作者遭到貶謫,把自己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所以他看到的是孤館鎖閉,又是在春寒襲人的季節,更是冷寂凄切;聽到的是杜鵑哀鳴,又是“斜陽暮”的時候,更顯得悲苦。

(摘編自《“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1.下列各項詩句所呈現的“境界”,從“有我…‘無我”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

B.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C.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憐宵。(蘇軾<臨江仙·疾愈登望湖樓贈項長官》)

D.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姜夔《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2.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謂“無我之境”是指“以我觀物”,以致“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B.“有我之境”是指詩人因心情悲喜的不同,詩所描寫對象的感情色彩也相應不同。

C.“有我之境”即由于心情的不同,則在對景物的描繪中帶上了濃郁的主觀感情色彩。

D.“無我之境”指外物刺激作者原本平靜的心而激起感情,這種感情似從外物傳來,達

到“物我合一”。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引述陶淵明的<飲酒》一例旨在證明“無我之境”中有“我”的觀點。

B.引述<潁亭留別》詩是為了闡述“無我之境”實際上就是“觸景生情”的觀點。

C.本文作者對王國維的“‘有我之境,說”的看法基本一致,沒有什么不同。

D.本文作者對王國維的“‘無我之境’說”的看法基本一致,沒有什么不同。參考答案: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中華民族積淀了豐富多彩、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如何讓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在當代社會越來越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深刻問題。。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就是以儒、道、禪為一體的思想系統,這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性、開放性和包容性。要想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就需要對它的思想體系進行學習和理解,因此教育在這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立青少年去學習四書五經、古典詩詞等國學經典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舉措。但是不能讓學習中國傳統經典成為一種形式主義一一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背詩而背詩,這與讓中國傳統經典走進教育的真正目的-一學習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是本末倒置的。只有通過教育讓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內化于心,才能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把握住其精神內核。中國傳統文化其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而中國傳統藝術可以說是其最集中的表現形式。中國戲曲種類繁多,不論是昆曲、京劇,還是黃梅戲、河北梆子,其化妝、服裴、語調、唱詞、步法無不體現著中國特色,這與以歐洲歌劇為代表的外國戲曲藝術明顯不同。中國的水墨畫使用宣紙、毛筆、墨汁,講究“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追求在一幅有限的畫境里覓得無限的天地,這與西方油畫的畫布、筆刷、顏料等工具以及將繪畫當做科學從而追求客觀、逼真的傳統繪畫態度也大相徑庭。中國書法更是發展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多種字體,成為世界藝術中的一朵奇葩。中國傳統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的精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缺少傳統藝術。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上,還應身體力行,落實到人們的生活實踐中,構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行為范式”。炎黃子孫在華夏文地躬耕多年,已形成許多對自然和生活的認識。比如“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先人指導農業耕種的歷法,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包括“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在內的中國傳統節日則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通過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更多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因素,來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又可以間接地促進中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總之,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已成為當代中國文化自覺的一個生動體現。在實施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古今中外、優勝劣汰”的原則,即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吉,也不能崇洋媚外或唯我獨尊,還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就是說要堅持開放、發發展和辯證的態度。三個途徑雖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實現中國的文化自覺并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摘編自張新科《傳承傳統文化需要“三化”》)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在當代社會應該思考如何傳承和發展以儒.道、禪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傳統文化。B.通過對四書五經、古典詩詞等中國傳統國學經典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就能內化于心。C.中國傳統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集中的表現形式,比西方藝術更加豐富多彩,是世界藝術園地中的一朵奇葩。D.身體力行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要北每一個人都應傳承包括傳統節日、傳統風俗等所包含的中國古人對自然、生活的認識。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當代社會應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本文論證的前提,文章在此共礎上論述了傳承傳統文化的三種途徑。B.文章第三段闡述中國傳統藝術關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是為了論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缺少傳統藝術。C.文章第四段運用舉例論證,闡述了通過生活實踐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行為范式是傳統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方式。D.圍繞花如何傳承傳統文化,文章逐層深入地論證了傳統文化傳承的方式以及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認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有三個途徑,即通過教育內化于心、通過藝術傳承中關觀念,通過生活傳承行為范式。B.戲曲繪畫書法等傳統藝術、“-二十四節氣”這樣的傳統歷法、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共司構成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C.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每個途徑都有自己獨特的內涵、價值和意義,這三個途徑顯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D.當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已成為當代中國的文化白覺,共目的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參考答案:1.A

2.D

3.B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項“通過對四書五經、古典詩詞等中國傳統國學經典的學習”并非就一定能“內化于心”;兩者之間不存在必然的條件關系。C項“比西方藝術更加豐富多彩”不正確,文中并沒有將兩者做比較;D項“身體力行”不僅是認識,更應落實到行為上。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干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

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干,找準區位,然后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章論證方法和論證思路以及對文章內容的理解,D項“逐層深入”不正確,本文是并列式論證結構。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內容的能力。仔細閱讀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題區間,比對備選答案。B項以偏概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遠遠不指這幾個方面。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書。父巡,素與高祖相善,梁太清中為東陽太守。侯景平后,元帝征為少府卿。

君理美風儀,博涉經史,有識鑒。起家湘東王法曹參軍。高祖鎮南徐州,巡遣君理自東陽謁于高祖,高祖器之,命尚會稽長公主,辟為府西曹掾,稍遷中衛豫章王從事中郎,尋加明威將軍,兼尚書吏部侍郎。遷給事黃門侍郎,監吳郡。高祖受禪,拜駙馬都尉,封永安亭侯。出為吳郡太守。是時兵革未寧,百姓荒弊,軍國之用,咸資東境,君理集士卒,修器械,民悅附,深以干理見稱。

世祖嗣位,征為侍中,遷守左民尚書,未拜,為明威將軍、丹陽尹。天嘉三年,重授左民尚書,領步兵校尉,尋改前軍將軍。四年,侯安都徙鎮江州,以本官監南徐州。六年,出為仁威將軍、東陽太守。天康元年,以父憂去職。君理因自請往荊州迎喪柩,朝議以在位重臣,難令出境,乃遣令長兄君嚴往焉。及還,將葬,詔贈巡侍中、領軍將軍,謚曰敬子。其年起君理為信威將軍、左衛將軍。又起為持節、都督東衡、衡二州諸軍事、仁威將軍、東衡州刺史,領始興內史。又起為明威將軍、中書令。前后奪情者三,皆不就。太建元年,服闋,除太子詹事,行東宮事,遷吏部尚書。二年,高宗以君理女為皇太子妃,賜爵望蔡縣侯,邑五百戶。四年,加侍中。五年,遷尚書右仆射,領吏部,侍中如故。其年有疾,輿駕親臨視,九月卒,時年四十九。詔贈侍中、太子少傅。喪事所須,隨由資給。重贈翊左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如故。謚曰貞憲。

(節選自《陳書·沈君理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父巡,素與高祖相善

素:平素,一向B.元帝征為少府卿

征:征召C.領步兵校尉

領:統領D.兵革未寧,百姓荒弊

弊:凋敝,疲困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沈君理被高祖器重的一組是(3分)①素與高祖相善,梁太清中為東陽太守②命尚會稽長公主,辟為府西曹掾③尋加明威將軍,兼尚書吏部侍郎

④拜駙馬都尉,封永安亭侯⑤朝議以在位重臣,難令出境

⑥以君理女為皇太子妃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沈君理素有令名,講風度重儀表,廣泛涉獵經世典籍,有卓越的見識,曾受父親沈巡派遣從東陽前去南徐州晉見高祖,高祖非常看重他。B.沈君理深受朝廷器重。高祖接受禪讓后,任命沈君理為駙馬都尉,封永安安亭侯,這時戰爭還沒有停止,百姓生活在饑荒凋敝中,朝廷任命沈君理出任吳郡太守。C.沈君理歷任要職。世祖天嘉三年,任命沈君理為前軍將軍,天嘉四年,監理南徐州政事,天嘉六年,調出朝廷任仁威將軍,同年,因為父親逝世去職。D.沈君理堅守孝道,朝廷三次要他奪情視事,都被他拒絕了。去世時四十九歲,謚號貞憲。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⑴君理集士卒,修器械,民悅附,深以干理見稱。(5分)⑵又起為明威將軍、中書令。前后奪情者三,皆不就。(5分)參考答案:4.C(兼任)5.C(①句說的是父親沈巡;⑤句是說朝廷議員的意見)6.C(天康元年,因為父親逝世去職,而不是天嘉六年。)7.⑴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器械,百姓樂意歸附,他以十分能干會辦事被稱道。(“悅附”“干理”“見稱”各1分,句意2分。)⑵朝廷又起用沈君理擔任明威將軍、中書令。沈君理服喪期間,朝廷先后三次(多次)下詔要他除去喪服,居職視事,他都不就任。(“起”“奪情”“不就”各1分,句意2分。)【參考譯文】沈君理,字仲倫,吳興縣人。祖父沈僧畟,任梁朝左民尚書。父親沈巡,一直和高祖相友好,梁朝太清年中,任東陽太守。侯景被平定后,元帝征召他為少府卿。沈君理有優美的風度儀表,廣泛涉獵經典史籍,有卓越的見識。以出任湘東王法曹參軍起家。高祖鎮守南徐時,沈巡派沈君理自東陽前去晉見高祖,高祖看重他,命令娶會稽長公主為妻,征召為府西曹掾。逐漸提升任命為中衛豫章王從事中郎。接著加官明威將軍,兼任尚書禮部侍郎。升任給事黃門侍郎,監理吳郡政事。高祖接受禪讓后,任命他為駙馬都尉,封永安亭侯,調出朝廷任吳郡太守。這時戰爭沒有停止,百姓生活在饑荒凋敝中,軍隊和國家的用需,都由國家東邊的地域供給,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整理器械。屬下民眾樂意歸附,以十分能干會辦事而被人稱道。

世祖繼位,征召為侍中,升任代理左民尚書,沒有到任,任命為明威將軍、丹陽尹。天嘉三年,重新任命為左民尚書,兼任步兵校尉,接著改任前軍將軍,天嘉四年,侯安都遷移鎮守江州,沈君理以本身官職監理南徐州政事。天嘉六年,調出朝廷任仁威將軍、東陽太守。天康元年,因為父親逝世二去職。沈君理請求親自前往荊州迎接靈柩,朝廷議論認為他是在位的重臣不便讓他出境,于是派遣長兄沈君嚴出行。等到回來將要安葬,詔命贈予沈巡侍中、領軍將軍的官銜,謚號叫做敬子。這年起用沈君理為信威將軍、左威將軍。又起用為持節,都督東衡、衡二州諸軍事,仁威將軍,東衡州刺史;領始興內史。(朝廷)又起用(沈君理)為明威將軍、中書令。沈君理服喪期間,朝廷先后三次下詔要他除去喪服,居職視事,他都不就任。

太建元年,服喪期滿,任命為太子詹事,管理東宮事務,升任吏部尚書。太建二年,高宗以沈君理的女兒做皇太子的妃子,賜給沈君理望蔡縣厚的爵位,食邑五百戶。太建四年,加官侍中。太建五年,升任尚書右仆射,領管吏部,侍中職務依舊擔任。這年有病,皇上親臨探望,九月去世,當時年級四十九歲。詔令贈給給事中、太子少傅的官銜。喪事所需,隨所用供給。重新贈給翊左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的官銜,侍中官銜依舊保有。謚號叫做貞憲。5.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23—24題。(6分)(甲)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23.(1)請從上述文字中寫出一個成語。(1分)

(2)孔子對“孝”有什么主張?請簡要分析。(2分)(乙)《二十四孝圖》上有一個“埋兒奉母”的故事。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后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24.上述故事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孝道觀”?請簡要分析。(3分)參考答案:23.(1)犯上作亂(1分)(2)為長輩效勞,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請長輩享用,這些還不是孝的全部。對長輩的孝應發自內心,表現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愛和悅的容色。(2分)24.示例:郭巨的孝舉是“愚孝”。殺兒之舉,有違人性,看似大孝,實則殘忍。一則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二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三則會險老母于不仁。6.閱讀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題。清心亭記元·吳旭①清心亭者,廣陵蔣公安道所筑也。公自至正六年春出宰來安(1),越明年人和歲豐,廢墜悉舉。縣治之前,舊有官地一畝,為豪家侵據,人無敢理之者,公因詢耆老以復之。于是薙榛莽,浚砂礫。深仞有奇,泉脈隨應,環甃以石(2),波光云影,上下相映。植槐柳于四旁,種蓮芡茭菱于其中。即池之隙地,筑亭三間,樸而不雕,高明嚴鞏。②公退之暇,焚香靜坐,徘徊徙倚,消遣世慮。或載酒肴,集僚友于其上。樹蔭蓊郁,禽聲左右,引觴滿酌,頹然就醉。宴酣之樂,人見其有歐陽公遺風,號公為小醉翁焉。亭成而未名,邑民請以小醉翁扁之。③公曰:“不然,此非吾志也。居仁不才,奉天子命出宰是邑,民之休戚系焉。夙夜祇懼(3),慮弗治為懷。矧來安素稱難治,每聽政之際,牒訟倥傯(4),工役劻勷(5),簿書期會之冗,賦役出納之繁,剸之理之(6),百事叢脞(7),騷吾心,拂吾耳,幸不為物所忤而敗事。則退席于斯亭之上,屏其視聽以怡吾神,以靜吾慮,逍遙徜徉,洞達古今。學校思欲興之,田野思欲辟之,善良思欲安之,強暴思欲去之。戶版何道以增之,詞訟何道以簡之。鼠竊狗偷,四境弗靖,欲防御以弭之。重科厚斂,貧富不齊,欲設法以均之。此皆所以致吾之思也。凡事物之來,意有未誠,則不能與民相感,故憩于斯亭之上,思有以清吾心焉。夫醉翁亭者,歐陽公寓一時游觀之樂,非政治之所先。斯亭匾以清心,不亦可乎?④眾皆曰:然。求旭文以記之。旭因曰:“子嘗聞清心之說乎?夫心者,神明之舍,五官之主也。彼流其情,而亂于氣。與夫端若槁木,塊若死灰,皆不知清心之要者也。呂氏曰:當官者,要以清心省事為本,公兼得之矣。蓋公之心,湛于止水,豈待登斯亭而后清哉?特以自警耳。”嘗讀包孝肅公“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之句(8),未嘗不嘆慕其政事文章之美,今幸獲身親見之,因為之記,且頌是詩以質焉。注:(1)來安:縣名,在今安徽省。(2)甃:以磚瓦砌的井壁。(3)祇:很大。(4)倥傯:事情紛繁迫促。(5)劻勷:急迫不安的樣子。(6)剸:割斷,截斷。(7)叢脞:瑣碎、煩雜。(8)包孝肅公:包拯,謚號孝肅。(選自《來安縣志卷十三》)23.文章第①自然段主要記敘并描寫了清心亭的

。24.簡析第②段劃線句在文中的作用。25.從句式的角度對第③段劃線句進行賞析。26.對于文末作者提及包孝肅公的用意,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包公的話贊揚蔣公內心清凈與說法奉公。B.表達了對包公政事文章之美的贊嘆和傾慕。C.將蔣公與包括作類比,贊揚蔣公政績卓著。D.通過包公詩句引出下文對寫作緣由的交代。27.綜觀全文,概述蔣公把亭子命名為清心亭的原因。參考答案:23.清心亭建造的過程(由來)與周圍景色(環境)

24.描寫了清心亭環境的優美與宴酣之樂(喝酒的情形),引出下文關于亭子命名的討論(由來)

25.以整句(對偶)的形式,(整散結合、長短句結合均不給分)突出了蔣公希望四境安寧、貧富均衡的迫切愿望,(只答出其中一個內容不給分)音韻和諧,句式整齊。

26.B

27.亭子周圍的環境很安靜;蔣公在亭子里面可以怡神靜慮,認真思考自己為自己為政時需要處理的各種政務,真正做到清心;與歐陽公以游觀之樂命名亭子不同,蔣公以政治來命名亭子,清心兩字代表了自己以民為本的政治思想。2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疏通文意的能力。仔細閱讀第一段,可以看出本段中描寫了清心亭建造之前的這塊地屬于官地并且被豪家所占有,后來蔣公通過咨詢當地有名望的老人拿到了這塊地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對這塊官地進行了改造,種植了很多花草樹木,并且建造了亭子。注意順序不能調換,因為題干上明確先提問的是記敘,后提問的是描寫。2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段落中引用事例的作用。文章是作者為蔣公的清心亭而寫,所以主人公應該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由33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專業運動員和滑雪愛好者在白雪塑造的童話世界里一決雌雄。B.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規定紅十字會將參與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相關工作,同時參與、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C.許多高中畢業生填報志愿時,是優先考慮專業還是優先考慮學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場需求、社會導向、父母意愿、個人愛好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的。D.未來五年,國家將通過改造棚戶區、建設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共給,解決當前存在的房源不足。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A成分殘缺,去掉“由”;C結構混亂,“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場需求、社會導向、父母意愿、個人愛好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的”句式雜糅;D成分殘缺,“解決”后面沒有賓語。點睛: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