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新星中學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新星中學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新星中學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新星中學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新星中學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新星中學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一位著名的繪畫史學者在其著作中寫道:“若論佛道人物仕女牛馬,則近不及古;若論山水林石花鳥禽魚,則古不及近。”他所說的“古”與“近”,應指何時?A.晉、唐

B.唐、宋

C.宋、元

D.元、明參考答案:B2.《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是西方傳教士在廣州創辦的中國境內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內容:“英杰利之公會,甚推自主之理……倘國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無力,百工廢,而士農商工,未知盡力竭力矣。”當時,這一報道A.促進了中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覺醒

B.表明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C.改變了近代中國人辦報的主題和特色

D.帶給了部分中國人新的知識和信息參考答案:D略3.右圖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創意產業園。該址原為李鴻章1865年興建的金陵制造局。其產品除供應南洋、北洋各防營使用外,還接受各省防營訂貨。以下關于該局表述正確的是A.有利于清王朝鎮壓天京的太平軍B.是清末洋務運動期間的重要民用工業C.記錄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軌跡D.見證了中國從傳統手工業向大機器生產的演變參考答案:D4.霍布豪斯在《自由主義》一書中說:“19世紀可被稱為自由主義時代,但是到了這個世紀的末葉,這項偉大運動卻大大地衰落了。”導致自由主義“大大地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主義導致了無政府思想的泛濫

B.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通過改革加強了統治C.歐洲封建勢力對拿破侖戰爭的勝利D.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了壟斷組織的產生參考答案:D5.有學者稱:商業革命為工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幾個滿足的因素。當時有評論家評論說“知道美洲對釘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沒見到過美洲極大量地用木頭建造的房屋,是會感到驚異的……”。從這段評論中我們判斷商業革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A.技術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場需求

D.資本支持參考答案:C6.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雙重壓迫下,中國資本主義不可能沿著正常的道路獨立發展,為了謀求自身的生存,它不得不左右攀附,托庇于外國資本主義或本國封建勢力。下列現象中不符合題中含義的是

A.有的商辦企業投身外國在華企業麾下,尋求“保護”

B.鹽商何某買山采煤,卻被士紳斥為異端,遭到驅逐C.通久源軋花廠,擔心清吏反對,便依附日本人保護

D.廈門機器公司雖系華商投資創辦,卻轉在香港注冊參考答案:B7.《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為作務(手工業)及官府市,受錢必輒入其錢缿中,令市者見其入,不從者貲(罰)一甲(鎧甲)。”右圖所示為“錢缿”。從該題圖文不能得出的信息有()①這個“錢缿”可能是陶器②竹簡上的文字字體是楷書③當時已經出現了民間集市④政府對市的監管相當嚴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古代中國手工業的發展;古代中國商業的發展;漢字的起源、演變圖片表明可能是陶器,故①正確;楷書形成于漢末,依據材料中“秦墓竹簡”的信息可知不符,故②錯誤;材料未涉及民間集市,與“官府市……不從者貲(罰)”不符,故③錯誤;注意“官府市……不從者貲(罰)”,故④正確,選擇C項符合題意。C8.有政治家認為,二戰后歐盟是冷戰后和平的最大進步,而美國留駐歐洲、與歐洲伙伴緊密合作的最為重要的機構,則是冷戰的最大化石。“冷戰的最大化石”當初是如何形成的A、推行馬歇爾計劃

B、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C、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倡議簽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參考答案:C9.有學者認為,柏拉圖《理想國》中追求的理想城邦的政體與梭倫改革旨在實現公平和正義的理想城邦秩序類似,“詩人立法者”梭倫堪稱柏拉圖“哲人王”之鼻祖。下列改革措施能夠佐證此觀點的是A.確立財產等級制度B.設立公民陪審法庭C.設立十個地域部落D.鼓勵發展農工商業參考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雅典梭倫改革。結合所學可知,梭倫改革確立了財產等級制度,以可變的財產資格來確定公民的政治權利,打破了貴族依據不可變更的血緣門第世襲壟斷特權的局面。提高了非貴族出身的工商業奴隸主的政治地位,使下層平民獲得了參政機會,這是梭倫改革措施中有利于實現公平和正義的內容,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公民陪審法庭無法體現理想國中有關于秩序的內容;C選項錯誤,設立十個地域部落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D選項錯誤,鼓勵發展農工商業與公平正義無關。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0.新華社電:“這次衛星發射成功,是我國發展空間技術的一個良好開端,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又一豐碩成果……給反革命的美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粉碎了他們壟斷空間技術的迷夢。”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航天時代

B.當時的輿論宣傳帶有濃厚的“左”傾色彩

C.打破了美蘇等大國對空間技術的壟斷

D.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射衛星的國家參考答案:D11.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杰克遜在提到維護各州的權利和捍衛聯盟的完整時說“這兩個問題之間有著必然聯系,其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聯邦和各州都[按照人民用符合憲法的方式所表達意志,在自己的適當范圍內明智地行使各自的權力。”材料強調了:①憲法至上的理念

②各州的權力都由聯邦政府賦予③各州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權力

④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參考答案:A12.2008年3月15日,胡錦濤出席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開幕式時表示,發展長期穩定,睦鄰友好的中日關系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實現這美好的愿望,在處理國際關系時必須堅持(

)A.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不結盟政策D.改革開放政策參考答案:B13.公元前4世紀,羅馬設立內事最高裁判官,保證市民法適用。公元前3世紀,又設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處理一方為非羅馬人的民事案件,有針對性地調整新出現的社會問題。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設立A.緩和了羅馬貴族與平民的矛盾B.標志著羅馬法律體系最終完成C.消除了羅馬帝國自由民的差異D.推動了羅馬萬民法的逐漸形成參考答案:D最高外事裁判官是處理一方為“非羅馬人”的民事案件,這是有利于推動了羅馬萬民法的形成的,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不涉及羅馬貴族與平民的問題,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編成才標志著羅馬法律體系最終完成,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羅馬帝國自由民的差異一直未消除,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抓住關鍵字眼——“非羅馬人”說明萬民法很有必要形成,也推動了萬民法的逐漸形成。14.亞里士多德認為雅典“第五個政體是僭主制被推翻之后的克里斯提尼政體,它比梭倫的政體更為民主”,這主要是因為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A.雅典公民參政更直接更廣泛B.雅典公民可以競選所有公職C.鏟除了血緣紐帶的貴族專權D.通過陶片放逐法對付僭越者參考答案: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創設十個地區部落作為雅典各項公職的選舉單位,以五百人會議代替四百人會議作為最高行政機構,設立了陶片放逐,以上措施使雅典公民參政更直接更廣泛,故A項正確。公職人員雖經選舉產生,但是條件很多,降低了一般公民競選公職的可能;而且,雅典公民不是所有公職都能競選。故B項錯誤。克里斯提尼改革時,設立十將軍委員會作為最高的軍事機構,委員會由十個地區部落各選一人組成,一年一任,輪流統帥軍隊,其中一人為首席將軍。故B項錯誤。雅典民主的本質是奴隸主專政,本質上是貴族把持政權,故C項錯誤。通過陶片放逐法對付僭越者反映了公民大會權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主權在民”的思想,無法材料中的“更民主”,故排除D項。15.某班同學在學習《巴黎公社》一課時,對巴黎公社產生了以下四種認識,其中正確的是A.公社的成立反映出資本主義的發展已呈下降趨勢B.公社是當時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C.公社如果建立工農聯盟就一定能夠成功D.公社是當時各種偶然因素促成的一個特殊事件參考答案:D16.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橋通行交通工具變化表(據《上海研究資料》)年份人力車馬車轎馬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公共汽車有軌電車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該表反映了當時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種類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發展

④汽車制造業有了很大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A17.選舉制度的實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關中外歷史上“選舉”的說法正確的是①1832年英國議會選舉改革,擴大了工人選舉權②美國眾議員按各州人口比例選舉產生,任期兩年③1949年在普選基礎上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④1986年,我國吉林省梨樹縣村級換屆時的“海選”是我國新時期基層民主的重大發展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參考答案:D18.“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民也。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董仲舒《春秋繁露》)以上言論表達的思想不包括A.君權來自于神權

B.以神權限制君權C.民眾可反抗暴政

D.君主必須以民為本參考答案:C19.共產黨人開始參加國民黨的改組工作是在(

)A.1992年秋改組國民黨會議期間

B.均采取黨內合作方式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質

D.皆有各階級階層廣泛參加參考答案:A20.有人這樣描述中國古代某時期文學藝術的發展情況:“經學,以己意解經成為一時風尚;文學方面,重自由表達;藝術方面,采用表現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樂方面,通俗藝術較盛,品味較古的音樂下降,變得單純以低級的平民趣味為依歸。”這一時期應該是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參考答案:D21.1955年8月,中美大使級會談舉行前,中國政府主動釋放了11名在朝鮮戰爭期間俘獲的美國飛行員。后來,會談經過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許錢學森等中國留學生離開美國。這表明當時A.新中國外交政策發生重大變化 B.美國已經改變孤立中國的政策C.中美兩國都試圖緩和緊張關系 D.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初期的對外關系。從材料“中國政府主動釋放了11名在朝鮮戰爭期間俘獲的美國飛行員”“美方也允許錢學森等中國留學生離開美國”可知,中美雙方都有緩和緊張關系的意愿,故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B兩項不符合史實,故A、B兩項錯誤;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D項排除。22.漢昭帝死后無子,大將軍霍光擬詔擁立昭帝兄弟昌邑王劉賀為帝,27天以后,霍光以荒淫之名,與群臣商議,稟告太后即霍光外孫女上官氏,廢掉劉賀,遣返回封地,不久昌邑國降作山陽郡,劉賀降爵為海昏侯。劉賀的一生說明了(

)A.外戚干政導致政局不穩 B.背離了父死子繼的傳統繼位方式C.宮廷女性勢力不斷擴大 D.郡國并行加劇了中央與地方矛盾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根據“霍光以荒淫之名,與群臣商議,稟告太后即霍光外孫女上官氏,廢掉劉賀。”可知由于外戚干政導致劉賀的下臺,故A正確;根據“漢昭帝死后無子”不能說明劉賀背離了父死子繼的傳統繼位方式,排除B;C項題干沒有體現;題干提及的是爭奪皇權的斗爭,不是關于中央與地方矛盾,排除D。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代外戚干政23.有學者指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人口流動的特點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導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動,后30多年是相對自由的流動。這從側面反映了A.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喪失

B.經濟體制的巨大轉變C.城鄉差別的消失

D.城市化發展進程加快參考答案:B24.1958年,《紅旗》雜志轉引毛澤東的話說:“我們的方針,應該有秩序的把工、農、學、商、兵組成為一個大公社,從而構成我國社會的基本單位。”這反映出當時黨和政府

A.要變革生產關系,盡快實現“一五”計劃的指標

B.要實現合作化,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

C.忽視客觀規律,片面追求經濟建設的高速度

D.忽視生產力發展水平,片面改革生產關系參考答案:B25.“會議堅信,本宣言和各項停止敵對行動協定中所規定的條款的實施,將使柬埔寨、老撾和越南從此能夠完全獨立自主地在國際和平大家庭中起他們的作用。”這次會議()A.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C.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團結和合作D.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日內瓦會議,題眼是“柬埔寨、老撾和越南”。根據本題題眼,可知該宣言是關于印度支那問題的。而日內瓦會議旨在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因此這次會議是指日內瓦會議。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在會議上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故B項正確。26.有學者認為,分封制在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孕育,夏、商二代開始形成和發展,西周漸趨完備,是一種由部落聯盟轉變而來的“聯邦”或“邦聯”式的國家結構形式。該學者強調了分封制的哪一特點()A.集權性

B.分權性

C.松散性

D.落后性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據材料提到,分封制……是一種由部落聯盟轉變而來的“聯邦”或“邦聯”式的國家結構形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分封制的中央和地方結構松散性的特點,故C正確。集權性,屬于中央集權的特點,材料未涉及,故A排除。材料也無法體現分權性,故B排除。材料也不能說明分封制的落后性,故D排除。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7.下表為近代列強在華投資的相關數據統計(摘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號①②③所代表的國家依次為時間(年)1840—18951895—1911191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國家①英國②美國日本③數量(萬元)8026339556962771196926209647918所占比重(%)82.528.144.237.375.568.1A.英國、日本、美國

B.美國、日本、蘇聯C.英國、美國、蘇聯

D.美國、英國、日本參考答案:A28.關于1928年簽訂的《關于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條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對廢棄戰爭、維護和平規定明確責任B.涉及世人矚目的裁軍問題C.制定了制裁違約國的措施D.奠定了“侵略戰爭是國際犯罪”的法律基礎參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非戰公約》。據所學知識可知,《非戰公約》對廢棄戰爭、維護和平沒有規定明確的責任,沒有涉及世人矚目的裁軍問題,也未制定實施公約的辦法和制裁違約國的措施,因此可排除A、B、C三項。D項正確。29.世界現代史上,維護了現有制度、促進了經濟的恢復、為本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借鑒的歷史事件是(

)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和羅斯福新政

B.俄國1861年改革和斯大林模式C.日本明治維新和匈牙利改革

D.查理·馬特改革和赫魯曉夫改革

參考答案:考點:羅斯福新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解析:本題考查世界經濟政策,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注意本題中所述主要是在經濟方面的措施,其作用又能維護現有政治制度,結合所學可知,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都是在特殊的環境下采取的經濟方面的變革,新經濟政策中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這種方式被中國所借鑒;羅斯福新政中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被后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故選A項。其它選項與題意不符,均排除。答案:A30.“謚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據統計,西漢到清末,歷代宗室、百官得謚者共10473人,僅明清兩代就有5935人,約占總數的57%。它表明中國古代自漢以來A.思想控制日趨嚴密B.行政效率不斷提高C.官僚機構日益膨脹D.追謚準則漸趨完善參考答案:A“僅明清兩代就有5935人”是因為明清時代對官員的思想控制加強而導致的,即材料強調了自漢以來思想控制日趨嚴密,但材料并不涉及行政效率以及官僚機構膨脹的問題,材料也未強調追謚準則漸趨完善的問題,所以本題只有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點睛:此題難度一般,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正確理解題干主旨含義,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各個選項進行判斷。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一:《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論十大關系》等著作中,不僅充分論證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狀況,而且也清醒的看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復雜的義利矛盾,提出了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統籌兼顧”的原則。——《論毛澤東、鄧小平的義利觀》材料二:“將更多地承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的需要……我們提倡按勞分配,承認物質利益,是要為全體人民的物質利益而奮斗。每個人都應該有他一定的物質利益,但是這決不是提倡各人拋開國家、集體和別人,專門為自己的物質利益而奮斗,絕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錢’看。”——1980年8月,鄧小平回答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的講話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較毛澤東與鄧小平在義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鄧小平關于義利思想有哪些新發展?(2)根據以上材料,簡要評價二位人物思想的積極影響。參考答案:(1)毛澤東和鄧小平都認為,在獲取利益過程中,要兼顧國家、集體、個人利益,提倡為國家利益而努力。鄧小平更多地承認個人利益,鼓勵勤勞致富,反對見利忘義、“向錢看”。(2)評價:孔子的義利觀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個人品德的修煉;毛澤東的義利觀有利于正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是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有益探索;鄧小平的義利觀有利于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32.【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繼承王陽明的思想并將之引向時代潮流的主要是王門后學中的泰州學派。泰州學派的創立者是王艮(1481-1541年),泰州安豐場人,人稱心齋先生。王艮出身于社會底層的鹽戶。但其志向卻是只手擎天,做一個無愧于古往今來的大圣人。王艮曾說:“學者有求為圣人之志,始可與言學。”要成為圣人,首先要“致良知”。如何“致良知”?王門后學歧見紛壇,王艮及泰州學派主張“良知現成”說,認定良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平常自然去做,就會自動顯現出來。據此王艮提出“百姓日用為道”的思想,它意味著從人類生活的基礎層面確立了人性的合理性,從而將良知放置在感性生命中。王艮處在早期啟蒙思潮的起始點,通過他的講學活動,在精神世界和世俗社會之間架設了一座文化橋梁,打破了士大夫對文化的壟斷。——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1)根據材料,指出王艮理學思想的特點,并說明其言行所體現的中國古代傳統知識分子的美德。(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王艮理學思想提出的歷史意義。參考答案:【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特點:強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良知,體現出人性的世俗性。注重道德修養,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經世致用,順應時代的思想需求。(2)意義:發展了王陽明的心學思想;開創了儒學的世俗化運動,有利于個性的解放。為明清之際民主啟蒙思想的產生奠定基礎。本題考查王艮理學思想的特點和歷史意義,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王艮理學思想的特點,可以根據材料中的“認定良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平常自然去做”“它意味著從人類生活的基礎層面確立了人性的合理性”“學者有求為圣人之志,始可與言學。”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王艮理學思想提出的歷史意義,根據材料中的“它意味著從人類生活的基礎層面確立了人性的合理性,從而將良知放置在感性生命中”“王艮處在早期啟蒙思潮的起始點,通過他的講學活動,在精神世界和世俗社會之間架設了一座文化橋梁,打破了士大夫對文化的壟斷”可以分析得出發展了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有利于個性的解放,以及為明清之際民主啟蒙思想的產生奠定基礎。點睛:本題屬于概括類材料解析題。此類試題在解答時要根據材料,對材料內容劃分層次,逐層分析,特別是一些關鍵詞,把握每一層次的要點。然后對要點進行歸納總結,確定哪些是題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據所問來回答。3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冷戰期間,美國積極充當“國際警察”,遭到非西方國家的普遍譴責。但是冷戰結束十多年后,興起一種容忍、認可、甚至要求美國更多干預的輿論。美國等西方國家把冷戰的勝利視為西方“民主”的勝利,加緊推銷西方的民主和人權思想,推動“人權國際化”和聯合國“人權中心化”。西方的人道主義干預思想滲透到聯合國的維和行動和制裁行動中,現行國際關系準則特別是主權原則和不干涉內政原則受到挑戰。

-----摘自魏宗雷《西方“人道主義干預”理論與實踐》(1)“非西方國家”的主要類別有哪些?(3分)“非西方國家”普遍譴責美國的主要依據是什么?(3分)(2)指出冷戰結束后興起“更多干預”的原因。(6分)并歸納西方國家推行“人道主義”干預的主要手段。(3分)參考答案:(1)類別:冷戰時期,一是社會主義陣營,二是不結盟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冷戰以后,廣大發展中國家。(3分)依據:民族獨立;主權自決;不干涉內政。(3分)(2)原因:冷戰結束后,國家內部問題突出,為干預提供可能;世界恐怖主義猖獗,對部分主權國家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