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省梅州市梅東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廣東省梅州市梅東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廣東省梅州市梅東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廣東省梅州市梅東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廣東省梅州市梅東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廣東省梅州市梅東中學高二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段叫父愛的距離遠方在我老家,管“父親”叫“爹爹”,小時候,我覺得這個稱呼特別的土,和它一樣土的還有我那寡言少語的爹爹。我那個起早貪黑在刀具廠干活的爹爹,常年穿一身破舊的衣服,趿拉著兩只四處開裂的鞋,稀疏花白的頭發常蒙著灰塵,黝黑的臉上有幾處被燙傷的斑痕。1999年夏天,我考上縣一中,要去40公里外的縣城讀書,離家的前一晚,昏黃的燈下,爹爹單腿跪地使盡全身力氣在為我捆扎行李。正值盛夏,他額頭上的汗混著灰塵往下滴,滴在了他的衣服上,滴到了我嶄新的被子上。我心里一陣嫌棄,說了句讓我·海恨終生的話:“明天你還是別去送我了,你要是去了,別人還以為你是我爺爺呢。”爹爹一怔,手上的動作停了一下,接著又忙活起來,他沒有抬頭看我,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我家丫頭大嘍,知道要面子嘞。”第二天,因為行李太多,爹爹還是去送我了。他換了身新衣服,穿了雙新布鞋,但在我那時的眼里,他滄桑的臉上依然寫滿了“土氣”。那天爹爹沒怎么說話,只是彎腰弓背默默地扛著東西,始終和我保持著一段距離。到了宿舍,他放下東西就默默地退了出去。中午我們在校門口的小店里吃餃子,老板娘熱情而饒舌地搭訕:“這小姑娘和爸爸長得真像!”一直沒開口的爹爹趕忙說道:“我家丫頭長得好看,像她媽,不像我。”爹爹說這話時,看我的眼神是幸福的,又是怯怯的。我的爹爹正默默地拉開我們父女之間的距離。他在努力著不讓我因他而難堪,甚或不讓陌生人知道我倆有著割不斷的血脈親情。(只是當年懵懂的我竟然一點兒都不覺得我傷害了父親)從此,在外面刻意地和我保持一段距離,成了爹爹的習慣。學校開家長會,他從不參加;他默默地支撐著這個家,給予我最大的寬容與支持。年齡漸長,我逐漸明白了父親的用心,隨之,愧疚和悔恨也在我內心里潛滋暗長……以后,我一回到老家,即使明知道爹爹出去干活了,卻還是在第一時間找他。總是問:“媽,我爹爹呢?媽,我爹爹什么時候回來?”因為我害怕,我害怕他又再刻意地拉開和我的距離。2012年2月,我的女兒出生了,大家都說孩子長得像外公。爹爹聽到這話時,悄悄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是怯怯的,卻又是幸福的。我試圖通過我的女兒來消彌我對爹爹的愧疚和悔恨,我時常抱著孩子驕傲地對別人說:“我家寶寶像極了外公。”爹爹也把這個外孫女疼到了骨子里,任我女兒在他身上撒野瘋鬧。我總是找各種借口拖著爹爹一起散步,他抱著孩子,我挽著他……幸福的時光總是流轉得很快!轉眼,女兒兩周半了,爹爹也一天天地老去,爹爹他還在老去!那天,帶著一身辛勞汗味的爹爹剛進院子,就被我女兒撲了個滿懷。我在旁邊幸福地看著他倆,突然,女兒皺著眉頭說:“外公,你身上怎么臭臭的?放我下來!”我抬手給了女兒一耳光,那是我第一次打她,女兒哇哇大哭起來,爹爹第一次沖我大吼:“你干什么!”他放下孩子,一邊哄她,一邊盡量弓著身體,使自己和孩子保持著一段距離。兩歲半的女兒一定不知道,她的話一下子擊潰了我內,心偽裝的忘卻。那天,我固執地逼女兒向爹爹道歉,女兒含著淚似懂非懂地向外公說了聲“對不起”。其實那句“對不起”是替十五年前的我說的。原以為借女兒之口說出來,我心里會好受一些.可內心卻明確地告訴我: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能彌補,更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由別人替代!在一次與媽媽的聊天中,我才知道:當年縣一中每次家長會后,爹爹都會拉著她問東問西,會一遍又一遍地看我的成績單;那些年里,每當我放假回家,晚上一個人出門時,爹爹都會悄悄地跟在后面;最近這幾年來,爹爹經常向他的老哥們炫耀我給他買的小禮物,甚至是我發給他的每一條短信。而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父親就像子女人生路上指引方向的明燈。很多名人都說過類似的話,而我卻要說,我的爹爹更像我身后的那盞燈,不耀眼,不炫目,但卻給了我最溫馨的守護!也許在以后的時光中,我的爹爹還是習慣與我保持一段距離,但我知道,維系這段距離的是爹爹力所能及的愛。幸好,他從未走遠:幸好,他還未走遠!(原文有刪改)4.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一項是A.文章從對父親的稱呼起筆,主要是為下文做鋪墊,暗示爹爹既其貌不揚、穿著破舊,又特別不會話,讓我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很難為情,抬不起頭來。B.文章中間寫我女兒嫌爹爹身上臭時,我反應強烈,打了她一個耳光,我認為:這不只是因為女兒年幼不懂事,更是因為爹爹再一次受到了親人的傷害。C.文章最后寫到“幸好!他還未走遠”等,指的并不是自己和爹爹之間的空間距離,而是爹爹盡管年邁多病,還在一如既往地給予我最大的寬容和支持。D.文章運用了多重對比,我對爹爹前后情感的對比,爹爹對我和我女兒態度的對比,批判自己的自私冷漠,贊美爹爹的無私偉大,謳歌親情的美好可貴。5.文中作者對父親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6.文章題目為“一段叫父愛的距離”,請結合全文,簡析“一段距離”的具體含義。參考答案:4.B

5.①少女時:覺得父親的“土氣”丟自己的面子,故而嫌棄他。②懂事后:理解父親的愛,心生愧疚、悔恨。③有了孩子后:想盡力用愛回報父親,彌補懵懂少女時給父親造成的傷害。

6.①空間上的距離,在外面,他怕自己土氣甚至有點丑的外表會讓我沒有面子。②心理上的距離,我的不懂事讓樸實憨厚的爹爹受到了傷害。③默默無語的父愛,這段不遠又不近的距離既維護了我的尊嚴,也是父親對我最溫馨的守護。4.試題分析:A項,對“文章從對父親的稱呼起筆”的作用分析不當。“爹爹”的稱呼有地域特點,不能起到“暗示爹爹既其貌不揚、穿著破舊,又特別不會說話,讓我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很難為情,抬不起頭來”等作用。C項,“而是爹爹盡管年邁多病,還在一如既往地給予我最大的寬容和支持”分析不全面,“他還未走遠”是指爹爹還健在。D項,“批判自己的自私冷漠”不當,是表達自己的愧疚。5.試題分析:本題要求答出作者對父親感情的變化,解答時可通讀全文,篩選出不同人生階段作者對父親的情感,然后逐條歸納。整體上看,作者對父親的情感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讀中學之前,不讓父親送自己入手,覺得父親會讓自己丟人,對父親的情感是“嫌棄”;第二階段是“年齡漸長,我逐漸明白了父親的用心”,“害怕,我害怕他又再刻意地拉開和我的距離”,開始理解父親,感到愧疚;第三階段是女兒出生之后,“試圖通過我的女兒來消彌我對爹爹的愧疚和悔恨”,努力用愛回報父親,彌補自己曾經給父親造成的傷害。6.試題分析:“一段距離”從表層含義來看,就是指一段空間上的距離,結合文中父親在送“我”時“始終和我保持著一段距離”“在外面刻意地和我保持一段距離”“使自己和孩子保持著一段距離”,可確定“一段距離”有“空間上的距離”的含義。從深層含義來看,“我”少年時代不理解父親,嫌棄父親,和父親有心理上距離;長大以后理解了父親,感到愧疚,努力消除自己無知對父親造成的傷害,可見,“一段距離”還指心理上的距離;從文章結尾來看,“我的爹爹還是習慣與我保持一段距離,但我知道,維系這段距離的是爹爹力所能及的愛”,“一段距離”還是指父親默默的愛。點睛:本題考查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常見的命題形式為: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某詞語的深刻含意;從文中看,某詞語指的是什么意思;依據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詞語的意思。一般的解題思路是:對內涵比較豐富的詞語要注意聯系上下文,進行分析,答題步驟:上下勾連;對使用特殊表現手法的詞語,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現手法進行分析,答題步驟:還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辭——由表及里)。本題所考查詞語也出現在文章標題內,因此還需要結合全文來理解。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不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體物,不言不是不說話,而是放棄“人之言”,達到“天之言”的境界。“天之言”乃是不以人的知識去言說,而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現。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句話是傳統美學不言之美的一個代表性觀點。這句話有三個理論層次:其一,不言之美作為一種“大美”,不與“小美”相對,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體;其二,天地以“不言’為美的根本特點,美的創造就是歸復自然之道,故以“不言”之美為美的最高準則;其三,天地之美并非與人的世界無關,在中國哲學中,天地不是純然外在的物質世界,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莊子》一書共使用“美”52次,其中多處含有哲學意義。它將美分成兩種類型:一是一般的美,這是相對的美;一是道之美,這是絕對的美。前者稱其為小美,后者稱為大美,或者至美。前者屬于人的理性的視界,是人的語言可以表達的。而后者不涉人的理性,是人類語言所不可分別的渾然之美,是不言之美。前者是人為之美,后者為造化之美。在莊子看來,美是一個自然呈現的世界,美是不可說的,可說則非美。有言的世界是語言可以描述的世界,語言的有限性決定它無法真實反映這個世界。所以莊子認為有言之美一定是有限的、相對的、不完全的、片面的。而不言之美中,沒有外在的審美,有外在的審美,就是認識,是觀照者對對象的認識,不言之美排除這樣的對象存在的可能性。這樣的美只能通過體驗妙悟而獲得。在莊子看來,一般美是是知識的判分,是有分別的美;而大美則是超越知識、是無分別的美。一般美不脫主觀性,而主觀世界下的美則不是真美。一般美受制于主體知識的局限,那位因大雨高興而跳躍的河伯,“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這樣的美的結論帶有虛幻不實性。一般美是一種局部的、片面的美,而不能達到“共美”。一般美都有標準,而無言之大美是沒有具體標準的。從根本上說,莊子以為不言之美為絕對之美,為美的本體。以知識去解說天下,到底是“小識”;而無知無識,心中混茫,葆純全之志,這就是大識。大識就有大得,大得有大美。大美便只在不言中。顯然,莊子承認有一個絕對的美的本體,而美的創造應該循此為道。一切自然顯現的都是美,而這美都根源于“不言”的美的本體。【居右】(選自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有刪改)1.與“不言之美”有關的內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不言之美既是根本的美、絕對的美,又是美的本體。B.不言之美是人類語言所不可分別的渾然、造化之美。C.不言之美是可以部分通過知識體驗妙悟而獲得的。D.不言之美是排除外在審美的、沒有具體標準的美。2.下列對原文相關段落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從否定對“不言之美”中“不言”的錯誤理解入手,提出“天之言”的正確呈現方式,即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現。B.第二段指出“不言之美”的三個理論層次,即確立了它的本體的地位,它是美的最高標準,天地之美與人的世界相關。C.第三段指出莊子將“不言之美”和一般的美分別稱為“大美”和“小美”,并從不同角度對它們進行了區分。D.第四段從根本上對莊子的“不言之美”再做闡述,指出不言之美是美的本體,無知無識,就是大識,就是大美。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有具體標準的美,是知識之美,是有言之美,不是真美、大美。B.美的創造就是復歸自然之道,故不言之美也可通過人的努力而實現。C.莊子認為絕對的美帶有虛幻不實性,一般美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D.知識是人達到“不言之美”境界的最大障礙,去除知識,則可到達。參考答案:1.C

2.D

3.A1.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原文的表述為“這樣的美只能通過體驗妙悟而獲得”,“而大美則是超越知識、無分別的美”,由此可以判斷“不言之美”是無法通過知識體驗妙悟獲得的。2.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判斷有誤。無知無識,葆純全之志,方是大識;有大識方有大美,并非“就是大美”。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美的創造就是復歸自然之道”中的“美”指的是“不言之美”,而“可通過人的努力而實現”的是人為之美,由此可見說法錯誤。C.莊子認為一般的美帶有虛幻不實性,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D.結論過于武斷。3.閱讀下文,完成1-5題。(12分)知識產權的終結①知識產權是為了推動藝術與科學發展(版權、專利等),有利于市場公平競爭(商標、商業秘密等),這是官方的說法,也是相關法律設定的初衷。然而,現實世界中,知識財產主要是“以財產形式使重要的抽象客體為私人所占有”,如是,它就同現代資本主義緊密聯系,并證明了隨之而的面對面競爭的社會經濟制度的正當性。②可是,知識產權在中國的制度化進程同時伴隨著互聯網的崛起和被稱為外包業務的宏大產業運動。這些因素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共同開啟了一系列有助于知識產權衰落的深刻社會變化。③用商業研究者的話說,互聯網和外包都屬于某種“破壞性創新”的范式突破。一般而言,破壞性創新在起步階段很簡單,因為它們只是想通過為那些幾乎別無選擇的人(即當前的非消費者)提供簡裝產品或服務占有市場——即便以舊的標準衡量,它們可能也相當原始粗糙。但是,當主流消費者流向這些新產品或服務時,他們因如此簡單易得、優質低價的解決方案而興奮。于是可以預見,破壞性創新會逐年改進,最終改造整個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不斷的破壞浪潮將逐漸重塑市場。④如今輪到知識產權產業了。它們無法逃脫破壞性創新,而且在當前的數字時代尤其脆弱。這是因為,知識財產若真是一種法定的無形財產形式、一種以注冊或是國家強制力為法律擬制的壟斷,它就

存活于復制和模仿手段受到嚴格限制且成本高昂的社會當中;否則,在典型的資本主義競爭中,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就只能是免費的,

是被隨意假冒。⑤復印機發明之前,復印一本書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復印的高成本和低質量使得知識產權在印刷材料(書籍、雜志、報紙等等)上有效地取得了特權。但是包括計算機網絡和互聯網在內的數字技術改變了這一切。今天,無論是下載電影還是分享書籍,對版權材料進行未經授權的使用和復制僅需點一下手機、筆記本電腦或任何一個數字終端。侵犯知識產權已經以最低的成本成為消費社會的一種必要的生活方式以及所有問心無愧的人們都參加的一個儀式。⑥同樣,假冒商品充斥市場;成本極低,質量有時卻挺高。沒有任何成功的品牌或馳名商標可以免遭侵權與淡化使用,一切有利可圖的專利、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也難逃被模仿的命運。原因很簡單:西方知識產權出口國和新興經濟體如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在技術上的差距已經明顯縮小,而且自1990年代后期以,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大量人才都外包到了新興經濟體——經驗豐富的經理人、華爾街分析師、會計師、電腦工程師、汽車設計師、制藥科學家、前沿產業研究者,一個都不少。⑦隨著工業和商業外包的加劇,越越多的知識產權產品與服務正在向中國、印度、巴西等國轉移。按照西方的標準衡量,這些新興經濟體一般都處于低“法治”狀態,知識產權保護觀念相對淡薄,因而,知識產權產品與人才的大批外包必然意味著新世紀的全球競爭將會放松知識產權的嚴格落實,也同一般意義上的高“法治”狀態相去甚遠。中國的情況最能說明這一點。⑧憑借知識產權的執法不力與低“法治”狀態,中國經濟自1980年代以迅速騰飛。中國大小企業的競爭優勢都與“友好”的投資環境有關,這其中就包括一個規制較少的市場,即法律執行并不嚴格,在知識產權法上尤其如此。這就使得人們更容易模仿與創新——包括假冒。由于金磚國家正在占領更多的市場、實現更大規模的生產,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斷,高“法治”國家即使不在法律體系中的其他部門做出讓步,至少也得放松知識產權法律的鎖鏈,以便在同等效率、成本和質量的水平上競爭。⑨所以,借玄學派詩人鄧恩的不朽詩行,“永勿打聽喪鐘為誰敲響,它在為你敲響”——為你,知識產權。

1.第⑧段中“鎖鏈”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根據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④段空格處的一項是(

)。(2分)A.不能

B.可能

可C.可以

D.只能

或3.分析第⑤段提及復印機發明之前復印一本書的事的用意是

。(2分)4.導致知識產權危機的主要因素是(

)。(2分)A.互聯網的崛起和外包業務。B.假冒偽劣產品對市場沖擊。C.侵犯知識產權的成本極低。D.低“法治”與保護觀念淡薄。5.對知識產權是應該大力保護,還是希望它終結?結合文章內容,簡述你的理由。(4分)

參考答案: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4-6題,每題3分;7題10分)耶律屋質,字敵輦。姿簡靜,有器識,重然諾。遇事造次①,處之從容,人莫能測。會同間,太宗崩,諸大臣立世宗②,太后聞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擊,遇安端、劉哥等于泰德泉,敗歸。李胡盡執世宗臣僚家屬,謂守者曰:“我戰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謂曰:“若果戰,則是父子兄弟相夷矣!”軍次潢河,隔岸相拒。時屋質從太后,世宗以屋質善籌,欲行間,乃設事奉書,以試太后。太后得書,以示屋質。屋質讀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見疑,臣雖欲盡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書示汝?”屋質對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孫,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長策,與永康王和議。”太后乃遣屋質授書于帝。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復書,辭多不遜。屋質諫曰:“書意如此,國家之憂未艾也。能釋怨以安社稷,則臣以為莫若和好。”帝曰:“彼眾烏合,安能敵我?”屋質曰:“即不敵,奈骨肉何?況未知孰勝?借曰幸勝,諸臣之族執于李胡者,無噍類③矣。以此計之,惟和為善。”帝然之。始相見,怨言交讓,殊無和意。太后謂屋質曰:“汝當為我畫之。”屋質進曰;“太后若能釋怨,臣乃敢進說。”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復謂屋質曰:“議既定,神器竟誰歸?”屋質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順天合人,復何疑?萬口一辭,愿立永康王,不可奪也。”乃許立永康。天祿二年,耶律天德、蕭翰謀反下獄,劉哥及其弟盆都結天德等為亂。耶律石刺潛告屋質,屋質遽引入見,白其事。劉哥等不服,事遂寢。未幾,劉哥邀駕觀樗蒲④,捧觴上壽,袖刃而進。帝覺,命執之,親詰其事。劉哥自誓,帝復不問。屋質奏曰:“當使劉哥與石刺對狀,不可輒恕。”帝曰:“卿為朕鞫之。”屋質率劍士往訊之,天德等伏罪,誅天德,杖翰,遷劉哥。保寧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輟朝三日。

(選自《遼史?列傳第七》,有刪改)注:①造次:事情發生得突然。②皇太后立遼太宗幼弟李胡為皇太弟、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就意味著李胡為皇位繼承人。契丹貴族對此反對,同意立東丹王耶律倍之子永康王耶律阮為帝。軍中諸將于軍中共立永康王耶律阮為帝,即為遼世宗。③噍類:能吃東西的動物,特指活著的人。

④樗蒲:賭博的一種活動。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先殪此曹

殪:殺死B.汝當為我畫之

畫:畫地圖C.借曰幸勝

借:即使D.汝第言之

第:只管5.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質“善籌”的一組是①姿簡靜,有器識,重然諾

②太后宜思長策,與永康王和議③即不敵,奈骨肉何?況未知孰勝?

④臣愿竭死力⑤屋質率劍士往訊之

⑥當使劉哥與石刺對狀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宗駕崩后,太后不同意諸大臣讓世宗繼承王位的主張,派李胡起兵。李胡兵敗后抓住世宗大臣及家屬進行要挾。B.為避免皇室骨肉相殘,耶律屋質秉持“惟和為善”的觀點,先說服太后接受了和議,后說服世宗放棄了堅持敵對的想法。C.調節開始時,雙方互相責備,最后通過耶律屋質的調解,太后終于同意立永康王為帝。D.劉哥和他的弟弟勾結耶律天德叛亂,后來因為耶律石刺將計劃暗中告訴了耶律屋質,叛亂才沒有能發生。后劉哥因欲刺殺皇帝最終被流放。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若果戰,則是父子兄弟相夷矣!軍次潢河,隔岸相拒。(5分)譯文:

(2)書意如此,國家之憂未艾也。能釋怨以安社稷,則臣以為莫若和好。(5分)譯文:

參考答案:4.B(畫:謀劃)5.C(①寫其外表、才識、人品。④是在表示效死的決心。⑤是行動,不屬于“謀劃”’)6.C(“太后終于答應世宗的要求”在文中無依據)——因為改動試題,所以該題無錯誤項,給分!7.(10分)(1)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之間相互殘殺了!軍隊臨時駐扎在潢河,兩軍隔岸相互對抗。(“若”“夷”“次”各1分,句意2分)(2)信中表達的意思像這樣,國家的禍患就不能完結了。如果能夠消除怨恨來使國家安定,那么我認為沒有什么比得上和議好。(“艾”“釋”“安”各1分,句意2分)參考譯文:

耶律屋質,字敵輦。儀態簡約沉靜,有才識,重承諾。遇到突發的事件,能從容鎮定處理,人們不能窺測他的才識。會同年間,太宗駕崩,眾大臣擁立世宗,太后聽說這件事,非常憤怒,派皇子李胡帶領軍隊攻打他們,在泰德泉遭遇安端、劉哥等抵御,失敗回去。李胡把世宗的大臣和家屬全部抓起來,對守衛的人說:“我作戰不能取勝,就先殺死這些人!”人們對他說:“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相互殘殺了!”軍隊臨時駐扎在潢河,兩軍隔岸相互對抗。當時耶律屋質跟隨太后,世宗認為他善于籌劃,想暗中讓他辦事,就找了件事寫信,來試探太后。太后收到信,把信拿給耶律屋質看,耶律屋質看完信,說道:“太后輔佐太祖平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盡自己的力量效命。如果太后懷疑我,我即使想盡忠心,可以嗎?”太后說:“我如果懷疑你,怎么肯把信給你看呢?”耶律屋質回答說:“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孫,神器沒有轉給其他家族,有什么不可呢?太后應該考慮長遠的計策,和永康王和議。”太后于是讓耶律屋質寫信給皇帝。皇帝讓宣徽使耶律海思回信,信中有很多不恭敬的言辭。耶律屋質進諫說:“信中表達的意思像這樣,國家的禍患就不能完結了。如果能消除怨恨來使國家安定,那么我認為設有什么比得上和議好。”皇帝說:“他們是一群烏合之眾,怎么能與我匹敵呢?”耶律屋質說:“即使戰不過你,對待兄弟怎么樣啊?況且還不知道誰勝利?即使說你僥幸勝利,被李胡抓住的眾大臣的家屬就沒有活著的人了。根據這個謀劃這件事,只有和議是最好的。”皇帝認為他說得對。開始相見,雙方充滿怨言,相互責備,沒有一點和議的心意。太后對耶律屋質說:“你應當替我謀劃這件事。”耶律屋質進諫說:“太后如果能夠消除怨恨,我才敢進獻謀略。”太后說:“你只管說。”太后又對律屋質說:“和議已經確定,神器最終歸誰啊?”耶律屋質說:“太后如果把神器交給永康王,順應天意,符合人心,又有什么懷疑的啊?眾人一致,都希望立永康王,是不可強行改變的啊。”于是同意立永康王為皇帝。天祿二年,耶律天德、蕭翰因謀反被關進監獄,劉哥和他的弟弟劉盆都勾結耶律天德等人作亂。耶律石剌暗中報告給耶律屋質,耶律屋質立即帶著耶律石刺入朝覲見皇帝,稟告那件事。劉哥等人不服,于是停止處理這件事。不久,劉哥邀請皇帝觀看賭博,捧酒杯祝皇帝長壽,在袖里藏著刀子進獻。皇帝發現,下令抓住他,親自審問那件事。劉哥自己發誓,皇帝又不追究了。耶律屋質上奏說:“應當讓劉哥跟耶律石剌當面對質,不能就這樣饒恕了他。”皇帝說:“你替我審問他。”耶律屋質率劍士前往審訊劉哥,耶律天德等人服罪,殺了耶律天德,對蕭翰實施杖刑,流放了劉哥。保寧五年五月耶律屋質去世,年齡五十七歲。皇帝祝痛哀悼,停朝了三天。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9分,每小題3分)王翦者,頻陽東鄉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數破荊師。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于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始皇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始皇謝曰:“已矣,將軍勿復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為聽將軍計耳。”于是王翦將兵六十萬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擊荊。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守之,不肯戰。荊兵數出挑戰,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荊數挑戰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歲余,虜荊王負芻,竟平荊地為郡縣。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盡并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后世。

(節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注)1超距:跳躍。古代的一種游戲,用于習武。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領。

B王翦謝曰

謝:道歉C、老臣罷病悖亂

“罷:”通“疲”

D.李信果辱秦軍辱:使……受辱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翦言不用,因謝病

不如因善遇之B.寡人以不用將軍計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C.歸老于頻陽

于是余有嘆焉D荊數挑戰而秦不出

來而記之這已少11.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B.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C.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D.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第Ⅱ卷(共120分)12.將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畫線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2分)(1)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數破荊師。(6分)(2)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6分)參考答案:9.B謝、推辭10.B以-因為.介詞

、A第一個“因”于是、第二個“因”趁機C第一個“于”介詞在第二個“于”介詞對

D第一個“而”表轉折第二個“而”表承接11.C

12.(1)秦始皇滅掉了韓、趙、魏三國,使燕王逃跑了,同時多次戰敗楚軍。(2)現在聽說楚軍已經開始西進。將軍您雖然病了,難道就忍心放棄我嗎?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任文公,巴郡閬中人也。父文孫,明曉天官風角秘要。文公少修父術,州辟從事。哀帝時,有言越巂(xi)太守欲反,刺史大懼,遣文公等五從事檢行郡界,潛伺虛實。共止傳舍,時暴風卒至,文公遽趣白諸從事促去,當有逆變來害人者,因起駕速驅。諸從事未能自發,郡果使兵殺之,文公獨得免.后為治中從事。時,天大旱,白刺史日:“五月一日,當有大水。其變已至,不可防救,宜令吏人豫為其備。”刺史不聽文公獨儲大船百姓或聞頗有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載使白刺史刺史笑之。日將中,天北云起,須臾大雨,至晡時,湔水涌起十余丈,突壞廬舍,所害數千人。文公遂以占術馳名。辟司空掾。平帝即位,稱疾歸家。王莽篡后,文公推數,知當大亂,乃課家人負物百斤,環舍趨走,日數十,時人莫知其故。后兵寇并起,其逃亡者少能自脫,惟文公大小負糧捷步,悉得完免。遂奔子公山,十余年不被兵革。公孫述時,蜀武擔石折。文公曰:“噫!西州智士死,我乃當之。”自是常會聚子孫,設酒食。后三月果卒。故益部為之語日:“任文公,智無雙。”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刺史不聽/文公獨儲大船/百姓或聞/頗有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載/使白刺史/刺史笑之。B.刺史不聽文公/獨儲大船/百姓或聞/頗有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載使白刺史/刺史笑之。C.刺史不聽/文公獨儲大船/百姓或聞/頗有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載使白刺史/刺史笑之。D.刺史不聽文公/獨儲大船/百姓或聞/頗有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載/使白刺史/刺史笑之。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天官風角,是古代占卜之法。天官是以人出生的年、月、曰、時確定十二宮的位置來預測吉兇;風角是用觀察風向來判斷吉兇。B.從事,官名。漢以后三公及州郡長官皆自辟僚屬,多以“從事”為稱。后文中的“治中從事”是刺史的高級佐官之一,主眾曹文書,居中治事。C.晡時,即申時,就是夜半二十三點至凌晨一點。中國古代把一天分為十二時辰,每個時辰等于現在的兩小時。D.武擔,山名,在今成都北。周朝時期,古蜀國君王因為思念己故的愛妃,派五名大力士去愛妃故鄉武都擔土至成都,為其營建墳塋,后世把這座墳冢稱作“武擔山”。6.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任文公的父親精通天官風角,任文公也自幼學習天文,能測風雨水患。這個才華在他的仕途生涯中發揮了很大作用。B.任文公擔任治中從事的時候,預測到五月一日會有大水災。可惜的是,沒有任何人相信他,導致水災發生后,毀壞了大量的屋舍,幾千人被淹死。C.王莽篡位,任文公料到天下不再太平。讓家人負重進行鍛煉,后來,就因為靠這“體能訓練”,家人在戰亂逃難中存活下來。D.公孫述時,任文公從“武擔山石折”的異象里揣測到自己大限已到。三月之后,他果然去世。益州人認為他的智慧天下無雙。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共止傳舍,時暴風卒至,文公遽趣白諸從事促去。(5分)(2)乃課家人負物百斤,環舍趨走,日數十,時人莫知其故。(5分)參考答案:4.A5.C6.B7.(1)(他們)一同住在客舍,當時暴風突然到來,文公就連忙叫(告訴)其他從事抓緊離開。(2)于是督促家人背上百斤重的東西,繞著房屋跑步,每天跑幾十趟,當時的人不明白他這樣做的緣故。

4.試題分析: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本題可以按照實詞斷句法,即在讀懂全文,了解所點斷文章的大致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如:“獨儲大船”的是任文公,可知前兩句的斷句B.D有錯;“急命促載”是動賓結構,應該并在一起,可知B.C中的斷句有錯。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5.試題分析:晡時,即申時。但對應今天的時間是午后三點至五點;選項中的時間段,對應的是“子時”。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了解,這需要考生平時加強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識記。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6.試題分析:B項“可惜的是,沒有任何人相信他”錯。原文中說到“刺史不聽”,但從“百姓或聞,頗有為防者”可知,老百姓中有不少人相信他而提前做了防備。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7.試題解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1)得分點每點1分,句意1分:止,住。卒,通“猝”,突然,倉猝。趣,通“促”,催促;白,告訴;(2)得分點每點1分,句意1分:課,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趨,快走;日,每天;故,原因。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參考譯文:任文公,巴郡閬中人。父親任文孫,懂得天官風角秘要。文公年輕時學習父親那一套,州里召他做從事。哀帝時,有人說越巂太守想造反,刺史非常害怕,派文公等五位從事檢查郡的邊界,偷看虛實情況。(他們)一同住在客舍,當時暴風突然到來,文公就連忙叫(告訴)其他從事抓緊離開,說是將有逆變來害人;(自己)于是也駕車飛速逃跑。不少從事(不相信)沒有趕快逃跑,越巂太守果真派兵殺了他們,只有文公一人得以幸免。后來文公做了治中從事。當時大旱,(他)向刺史報告:“五月一日,會有大水災,災變已定,不能改變,應叫官吏百姓早作準備。”刺史不聽,文公獨自準備一條大船。百姓有的聽到了,很有一些人提前作了防備。到了五月一日這一天,天干旱酷熱,文公緊急命令催促裝船,并派人報告刺史,刺史卻一笑置之。接近中午,北邊天空突然陰云密布,不久便大雨滂沱,至傍晚時,湔水陡漲十余丈,沖壞房屋,受害的達數千人。文公于是因為占卜術而出了名。被征召為司空掾。平帝即位后,他稱病回家。王莽篡位后,文公預測天象,知道大亂將至,于是督促家人背上百斤重的東西,繞著房屋跑步,每天跑幾十趟,當時的人不明白他這樣做的緣故。后來兵寇并起,那些逃亡的人很少能脫身的,只有文公一家大小背著糧食快步逃跑,全部得以保全幸免。(后來)就逃到子公山,十余年未曾遭受戰爭之苦。公孫述割據益州時,四川武擔山石頭折斷。文公說:“唉!西州有智士死,我將順應它(死的人就是我了)。”從此常常和子孫聚會,吃飯喝酒作樂。三個月后果然死去。所以益州人有句話:“任文公,智慧天下無雙。”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根據下面的文字,補寫后面總結性的句子,每處補寫部分不超過15個字。(5分)奉獻的精神需要奉獻的能力來體現。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李素芝同志成功地實施了第一例開顱手術,成功地實施了第一例體外循環心臟手術。他主持并

,有10多項達到國際醫學領域先進水平,20多項國內首創,30多項填補西藏高原醫學空白。他主刀和參與的9000余例手術無一失誤,挽救了數以萬計的邊防官兵和藏族同胞的生命,被警為“雪域神醫”、“高原一把刀”。李素芝的事跡告訴我們,

。參考答案:略8.請仿照例句續寫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語意連貫,所選詩句為白居易《長恨歌》中名句。讀李白的《將進酒》,我們懂得了“天生我材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