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課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版】課件_第1頁
第27課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版】課件_第2頁
第27課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版】課件_第3頁
第27課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版】課件_第4頁
第27課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二戰后:兩極格局想一想,20世紀60、70年代以來,導致世界呈現多極化趨勢的因素有哪些?歐洲共同體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興起和中國的振興美蘇爭霸削弱了彼此實力1、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1)東歐劇變的概況:①1989年,波蘭成為第1個發生劇變的東歐國家。②1989年民主德國政局大動蕩,政府宣布開放東西柏林邊界,拆除柏林墻,1990年10月,民主德國并入聯邦德國,實現了兩德的統1。③南斯拉夫1分為5,捷克1分為2。

1989年起,東歐局勢發生了激烈的動蕩,美國《時代》周刊曾用幾個“10”概括了東歐六國的事態:“波蘭變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個月,民主德國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羅馬尼亞僅用了10個小時”。(2)蘇聯解體的過程1、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導致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2、1990年,蘇共中央全會決定放棄黨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3、1991年的“819”事件加速了解體。4、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領導人簽署明斯克協定,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5、《阿拉木圖宣言》-----12月21日,《阿拉木圖宣言》的簽署,標志著蘇聯的完全解體。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戈爾巴喬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提倡所謂“民主化”和“公開性”這樣,戈爾巴喬夫認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趨于接近”,接著又從揭露社會主義的“黑暗面”發展到推行西方的多黨制。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是對蘇聯歷史的全盤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嚴重后果,引起人們思想的混亂,導致了局勢動蕩,直至蘇聯解體。民主德國人涌入西柏林德國青年慶祝國家重新統11990.10民主德國并入聯邦德國慶祝德國統11990年“819”事件1、原因:1991年《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的公布激起了黨內1些高級干部的強烈不滿,為了防止蘇聯分裂而發動的政變2、經過:1991年8月19日—21日晚(副總統亞納耶夫為首)3、影響:①大大改變了蘇聯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②各共和國分離勢力急劇增長,紛紛宣布獨立。葉利欽戈爾巴喬夫1991年12月21日,11個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發表《阿拉木圖宣言》,宣布蘇聯不復存在。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職務經濟困難政局動蕩執政黨放棄社會主義道路政治多元化反對派得勢取得政權制度質變步驟劇變完成

很多人,特別是親共產主義者和親俄羅斯的民族主義者,認為戈爾巴喬夫是俄羅斯的民族罪人和共產主義的叛徒。他們認為戈爾巴喬夫的過于草率、脫離實際的對內對外改革政策,以及他對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近乎幼稚的過分信賴,導致了蘇共亡黨,蘇聯亡國的嚴重后果,違背了他建設“民主的社會主義蘇聯”的初衷,也背叛了共產主義事業。

2012年,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的民調顯示,在近百年俄羅斯歷任領導人中戈爾巴喬夫的政策最不受歡迎,僅14%的受訪者支持戈爾巴喬夫的政策,低于沙皇尼古拉二世(31%),斯大林(近28%),赫魯曉夫(24%)。高達61%的俄羅斯人認為普京的政策更正確。

戈爾巴喬夫是國家的總統,猶如龐大艦隊的舵手。這個低能兒、在政治上無主見;在經濟上無遠見;在安邦治國的戰略上更是沒有自己的意見。最終把蘇聯帝國這個龐大艦隊帶進了死亡之海。面對險灘惡浪、暗礁激流的時候、不是考慮怎樣力挽狂瀾、拯救船隊,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而是大撒把、棄船而逃,自動放棄了人民授予他的的權力。違背了當年3月17日全民公決時76.4%的人民要求保留聯盟國家的意愿。眼睜睜的看著蘇聯這個帝國大廈土崩瓦解了。國家的總統、人民的領袖頃刻間變成了國家的罪人、人民的公敵。這個恬不知恥的家伙,總是過高的估計自己在人民心目中的分量。1996年,他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參加俄羅斯總統的選舉,可惜的是只獲得不足1%的選票。在一次競選活動中,他還被一名憤怒的選民重重地賞了一記耳光。2005年10月的一天,他在莫斯科參加一個圓桌會議時,被一名與會者潑了一臉水。俄羅斯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50%的俄民眾認為,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領導人“過大于功”;持相反觀點的受訪者不過11%;僅有14%的人對他表示好感,反感者則為28%。《環球人物》雜志在2006年第五期刊登了《戈爾巴喬夫后悔了》一文,在位于莫斯科市列寧格勒大街39號的“戈爾巴喬夫基金會”的采訪中,這位75歲的老人對中國朋友提出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樣不會有好結果!千萬不要讓局勢混亂,穩定是第一位的。”談到蘇共垮臺,他說:“我深深體會到,改革時期,加強黨對國家和改革進程的領導,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在這里,我想通過我們的慘痛失誤來提醒中國朋友:如果黨失去對社會和改革的領導,就會出現混亂,那將是非常危險的。”(3)

蘇東劇變的實質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4)蘇聯解體的原因戈爾巴喬夫失敗的經濟改革、操之過急的政治改革,激化各種矛盾。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和政策錯誤長期得不到糾正,積累了許多社會問題和民族問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5)如何認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這一劇變對同樣是社會主義的中國有何啟示?1.認識(1)不是社會主義運動失敗,只是一種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失敗,只是社會主義運動的重大挫折。(2)社會主義運動不是一帆風順的。2.啟示(1)要堅持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2)一定堅持中共的正確領導和馬克思主義指導(3)一定要以維護最廣大人民利益為出發點。(4)一定要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時刻警惕西方的和平演變。2、和平與動蕩并存(1)“冷戰”結束后,東西方力量對比的失衡,導致國際關系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沖突.(2)一些地區和國家內部長期壓抑的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相繼爆發。(3)美國試圖獨霸全球,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使區域性、小規模的沖突增加。世界形勢出現了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原因:2、和平與動蕩并存原因:表現:(1)南斯拉夫解體:1991年,南斯拉夫國內發生武裝沖突,南斯拉夫聯邦解體。1992年,由原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和黑山等組成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成立。2、和平與動蕩并存(特征)1、原因:2、表現:(1)南斯拉夫解體:(2)北約轟炸南聯盟: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趁南聯盟內部發生科索沃危機,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旗號,向南聯盟發動了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這次北約在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對南斯拉夫動武,也是北約成立50年來首次進攻一個主權國家。

難民貝爾格萊德遭導彈襲擊

南聯盟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美元北約轟炸南社會黨總部大樓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人權高于主權”論的實質

美國所謂的“人權”和“正義”,就是以霸權代替人權,是為干涉別國內政,對主權國家動武制造借口。2、和平與動蕩并存原因:表現:(1)南斯拉夫解體:(2)北約轟炸南聯盟:(3)國際恐怖主義呈泛濫趨勢: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3架飛機,分別撞向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大樓和美國國防部所在地5角大樓,對世界和平和地區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此后,世界各國都加強了反恐斗爭。

3、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原因:(1)美國極力構筑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2)其他國家則主張推進多極化進程。“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3、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原因:“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表現:(1)歐盟的建立及發展:(2)日本極力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3)俄羅斯聯邦: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俄羅斯聯邦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有了很大改善擁有可以與美國匹敵的軍事力量國內經濟的不斷好轉(4)中國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思考新的格局形成了嗎?為什么?當今世界形勢的主流什么?“現在,舊的世界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新舊格局交替的動蕩時期。江澤民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現的原因對國際關系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處在較大的變化之中,一時間難以形成相對穩定的力量對比局面。當今世界形勢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3、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1、原因:“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2、表現:(1)歐盟的建立及發展:(2)日本極力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3)俄羅斯:國際地位的改善(4)中國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3、特點: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日本美西歐日俄中基本特點:“1超多強”3、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原因:“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表現:特點:意義:有助于扼制美國搞單極世界由它來“領導”國際社會的陰謀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和國際關系的民主化。1.東歐劇變的實質是()A各國放棄了社會主義旗號

B執政黨向反對派妥協C各國共產黨喪失了政權D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D鞏固練習2、關于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東歐劇變,下列表述與事實不符的是A.劇變前東歐各國面臨嚴重經濟困難B.執政黨喪失政權但社會制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C.德國結束了近半個世界的分裂局面D.波蘭是最早發生劇變的國家B4、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根源在于A.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導致兩極格局結束B.美國成為惟1的超級大國C.多個國家聯盟力量中心的存在D.歐洲聯盟的成立C3、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轟炸;2001年,美國在我國近海頻繁進行空中偵察;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這些事件充分說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