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文明的興起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_第1頁
工業文明的興起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_第2頁
工業文明的興起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_第3頁
工業文明的興起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_第4頁
工業文明的興起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業文明的興起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1、世界近代史是指:公元14世紀~1917年,世界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確立對世界統治的歷史。世界近代史與近代化2、近代化:即現代化。從社會轉型的角度看就是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化過程,具體表現為:①經濟上:手工生產向機器生產轉化(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全球化)②思想上: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學和理性轉化;③政治上:專制獨裁向民主法治轉化世界近代史·通史知識體系(一)總體劃分

1、整體時間:14、15世紀~1917年十月革命

2、具體階段:⑴公元14世紀~16世紀:資本主義興起(萌芽)時期⑵17世紀~18世紀:手工工場(工場手工業)時期(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⑶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蒸汽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⑷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二)階段特征和大事件⑴資本主義的興起(萌芽):公元14世紀~16世紀

【階段特征】資本主義萌芽與資本原始積累;人的解放;人類社會從分散孤立開始走向整體【大事件】⑴經濟:新航路的開辟(15、16世紀)⑵文化:文藝復興(14~17世紀)宗教改革(1517年)近代自然科學(哥白尼、伽利略)⑵手工工場時期: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階段特征】近代自然科學形成、啟蒙運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大事件】⑴經濟:西歐列強的殖民擴張(荷蘭、英國;17~18世紀)⑵政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689年)美國獨立戰爭和1787年憲法法國大革命(1789年~1794年)⑶文化:牛頓經典力學體系(1687年)啟蒙運動(17~18世紀)⑶蒸汽時代: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階段特征】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工業文明轉型,科技發展迅速,紛紛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資產階級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馬克思主義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大事件】⑴經濟:工業革命和萬能蒸汽機(1765年);世界市場基本形成⑵政治:①資產階級代議制: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不斷完善(1832年議會改革);法國共和制最終確立(1875年);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德意志統一(1871年)與《德意志帝國憲法》②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1848年)、第一國際(1864~1871年)、巴黎公社(1871年)⑶科技與文化:生物進化論(1859年)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流派⑷電氣時代: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階段特征】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不平衡,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大事件】⑴經濟:第二次工業革命和電力廣泛應用(19世紀70年代后)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⑵科技與文化:愛因斯坦相對論和普朗克量子論(20世紀初)印象主義、現代主義、影視藝術世界近代經濟(14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一條線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四個階段——雛形出現→擴大→初步形成→最終形成四件大事——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經濟史:工業化、全球化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橫向知識●●●●BC475136818401949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時期世界手工工場時代14世紀18世紀末19世紀初18661945●●●●蒸汽時代電氣時代電子計算機時代根據生產力標準: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帝國主義時期根據生產關系標準:近代時期戰國時期重要概念世界市場指人力、資金、商品等在世界范圍的流動和配置,是世界范圍內通過貿易聯系起來的各國市場的總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主導地位的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經濟體系和殖民體系。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指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1、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1)背景條件:①經濟根源: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②社會根源:歐洲人對黃金的渴求;傳播天主教的熱情。③直接原因: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傳統商路。④政治條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⑤客觀條件:歐洲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發展;地理知識的增加;人們相信地圓學說。(二)過程航海家國籍支持國時間成就迪亞士

葡萄牙葡萄牙1487向東:到好望角開辟由大西洋進印度洋哥倫布

意大利西班牙1492向西: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達·伽馬

葡萄牙葡萄牙1497向東:到達印度麥哲倫

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向西(環球航行)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迪亞士航線達?伽馬航線哥倫布航線麥哲倫航線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3)影響:①對歐洲:歐洲的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對亞、非、拉地區:美洲的傳統社會遭到滅頂之災;黑奴貿易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大量白銀流入亞洲,刺激了亞洲經濟的發展。③對世界:人類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地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新航路開辟與世界市場之間的關系?貿易范圍:貿易品種:貿易中心:貿易方式:1、近代化史觀:新航路開辟加速了歐洲封建社會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快了落后地區的開發,推動了近代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到來2、文明史觀:新航路開辟與殖民擴張,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與交融,是人類文明交流融合之路,加速了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進程。3、全球化史觀: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大洲的聯系加強,世界逐漸連成一體,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4、從社會史觀: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強,各種物品交流、交換,增加了人類的食品種類,改變了人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

從新史觀角度看新航路的開辟的意義。二、歐洲早期的殖民擴張(一)史實國家主要殖民地域特點結果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非洲東西海岸;亞洲沿海;美洲的巴西巴西外的中、南美洲的大部分、菲律賓北美洲“新荷蘭”;亞洲的馬六甲、錫蘭、中國的臺灣、印尼的爪哇16世紀成為殖民帝國16世紀成為殖民帝國18C中期后確立海上霸主地位,并成為最大殖民帝國17世紀成為海上霸主沿大西洋沿岸建立13塊殖民地;在亞洲的印度西、東海岸組織大型商業公司海盜式掠奪(早期);組織商業公司,進行商戰,從事黑奴貿易據點;暴力掠奪和敲詐勒索;占地;掠奪金銀,開礦;建立大莊園。二、歐洲早期的殖民擴張(二)主要途徑:1、海盜式掠奪2、商業戰爭3、殖民地商業活動和掠奪4、黑奴貿易(三)影響:1、對西歐: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豐厚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其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快了技術革命的到來。2、對落后地區:帶來了深重災難,社會經濟陷入停頓甚至倒退,與西歐的差距逐漸拉大。(黑奴貿易)3、對世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區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中,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特別強調從史觀角度評價殖民擴張對待殖民擴張,我們不能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要站在文明史觀的角度上看待問題,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問題。殖民擴張雖然給當地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嚴重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但是殖民擴張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并且推動被侵略地區的落后生產方式發生變化,客觀上推動了近代化的發展。(一)背景:1、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2、資本-海外貿易、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3、勞動力-圈地運動4、技術-工場手工業積累豐富生產技術知識;5、市場-先后打敗西、荷、法,國外市場不斷擴大6、理論基礎-自然科學極大發展(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二)概況:1、動力:蒸汽動力;2、能源:煤炭;3、主要發明:棉紡織: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動力:瓦特-改良蒸汽機(1785年)交通運輸:富爾頓-輪船(美、1807年);史蒂芬孫-蒸汽機車(英、1814年)(三)特點:1、科學與技術是否結合:2、發展進程:3、工業布局:(四)影響:1、生產力:進入“蒸汽時代”。2、生產方式:確立工廠制。3、階級結構:形成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4、經濟思想:自由主義。5、經濟結構:以輕工業為主導。6、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7、殖民方式:以商品輸出為主。8、世界格局:東方從屬于西方。以新史觀認識工業革命的影響1.從整體史觀來看,兩次工業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訊工具的發明為世界聯系的加強提供了物質條件,推動了整體世界的形成和發展。2.從文明史觀來看,工業革命是人類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轉折點。3.從近代化史觀來看,工業革命推動了全球近代化進程,帶來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學化,社會生活上的文明化。4.從社會史觀來看,工業革命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無產階級相對貧困化問題、城市化問題。5.從生態史觀來看,工業革命造成了自然環境的惡化和資源的過度消耗,影響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一)背景:1、政治保障-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2、理論基礎-自然科學的突破性進展(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3、資金-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對殖民地的掠奪;4、市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5、勞動力-城市化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工人素質提高;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二)概況:1、動力:電力、內燃機動力:2、能源:電、石油;3、主要發明:電力的廣泛應用:西門子-發電機、愛迪生-電燈;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飛機新通訊手段的發明:貝爾-電話、馬可尼-無線電報化學工業的建立:諾貝爾-炸藥(1867年)(三)特點:1、科學與技術是否結合:2、發展進程:3、工業布局:世界工業帶和工業城市群形成(四)影響:1、生產力:進入“電氣時代”。2、生產方式:出現壟斷組織,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了壟斷資本主義。3、經濟思想:凱恩斯主義。4、經濟結構:以重工業為主導5、社會結構:壟斷資產階級控制國家政權。6、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7、殖民方式:以資本輸出為主,強占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世界狂潮。8、世界格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導致一戰爆發.國際工運新特點;列寧主義誕生馬克思主義誕生;巴黎公社國際工運法德資產階級代議制確立英美資產階級代議制鞏固政治制度壟斷資產階級逐漸控制了國家政權社會日益分裂為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社會結構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項目現代主義文學、美術、音樂藝術現實主義文學、繪畫、音樂藝術文學藝術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世界市場資本輸出;瓜分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武力擴張;商品輸出;殖民體系初步形成殖民擴張美、德等工業國沖擊了英國的霸權,但歐洲仍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東方完全從屬于西方西歐成為世界政治舞臺的中心,英國確立世界霸權,形成“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格局國際格局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項目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過程及影響1.形成過程。階段推動因素主要資本主要途徑影響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商業資本歐洲殖民擴張和掠奪世界市場雛形出現17—18世紀中期殖民爭霸戰爭世界市場繼續拓展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工業壟斷資本商品輸出世界朝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19世紀中期以后第二次工業革命私人壟斷資本瓜分世界、資本輸出20世紀世界市場最終形成20世紀40年代以來第三次科技革命國家壟斷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世界朝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近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1、背景條件 (1)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是世界市場形成的根源。市場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主要載體,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的擴大。(2)交通運輸業和通訊事業的發展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便利條件。2、形成途徑(1)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使各國各地區的相互交往空前擴大。(2)人口的流動、遷移和資本的輸出(即對外投資)。(3)資本主義列強對世界各地區人民的武力威逼和奴役。近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3、形成過程(1)第一階段:從16世紀到18世紀中期,是世界市場的萌芽和擴展時期。此期間起決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開辟。(2)第二階段:從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時期。此期間具有決定作用的是工業革命。(3)第三階段: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是世界市場最終確立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起了主要作用。近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4、歷史作用(1)促進了世界各國社會生產力的蓬勃發展。(2)進一步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客觀上促使東方國家新的社會經濟成分發展壯大。(3)加強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聯系,促使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時期曾經主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國家或集團16~18世紀伴隨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六七十年代“日不落”帝國、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英美共同主導二戰后美國20世紀70年代后20世紀80年代以來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拓展美、日、西歐“三足鼎立”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加強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過程及與中國知識體系新航路開辟

世界市場開始出現殖民擴張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第一次工業革命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體系化、制度化、全球化(主要途徑)(根本推動力)⑴葡強租澳門荷侵臺灣;(2)西學東漸鴉片戰爭(2)洋務運動(3)新思潮萌發(4)民族資本主義產生(1)甲午戰爭,瓜分狂潮(2)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3)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1)初期再次與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2)改革開放,追趕潮流(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英國的崛起思想16、17世紀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霍布斯、洛克的啟蒙思想政治17世紀中葉進行資產階級革命,較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文化17世紀牛頓力學體系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擴張18世紀中葉相繼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經濟19世紀上半期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從近代史觀、文明史觀、全球史觀、革命史觀評價世界市場1、近代史觀:

促進了世界各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文明史觀:

傳播了先進科技和文化,推動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3、全球史觀:加強了世界各地聯系,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了整體世界的形成發展。4、革命史觀:

列強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掠奪,使他們淪為發達國家的經濟附庸,導致這些國家長期貧困落后、災難深重。1.全球史觀(即整體史觀)是一種超地區、超民族的史學觀念,是一種從全球的視野和宏觀角度去研究世界史的方法。全球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由分散走向整體的動態過程。2.文明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橫向看,人類文明史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從縱向看,人類文明經歷了漁獵采集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時代,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就是現代化的過程。多元史觀認識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4.革命史觀(階級史觀):以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階級和階級斗爭為基本原理,研究全部歷史,認為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奴隸社會:奴隸主與奴隸階級。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資本主義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關鍵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