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1工作研究概述3.2方法研究概述3.3作業測定概述基礎工業工程第三章工作研究3.1工作研究概述3.1.1
工作研究的對象、特點3.1.2
工作研究的內容3.1.3
工作研究的步驟工作研究的起源工作研究是工業工程體系中最重要的基礎技術,起源于泰勒提倡的“時間研究”和吉爾布雷斯提出的“動作研究”。動作研究”
隨后逐步形成了“方法研究”的完整體系。到40年代中期,“時間研究”更名為“作業測定”。至此,“方法研究”與“時間研究”結合在一起統稱為“工作研究”。3.1.1工作研究的對象、特點工作研究的對象是作業系統。作業系統是為實現預定的功能、達成系統的目標,由許多相互聯系的因素所形成的有機整體。其主要組成因素,如圖3-1所示。
最顯著的特點是:只需很少投資或不需要投資的情況下,挖掘企業內部潛力,充分利用企業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通過改進作業流程和操作方法,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工作研究就是研究作業系統,通過改進作業流程和操作方法,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效益的一門技術。3.1.2工作研究的內容
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與作業測定兩大技術。
方法研究在于尋求經濟有效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程序分析、作業分析和動作分析。作業測定是確定各項作業科學合理的工時定額,主要包括秒表測時、工作抽樣、預定時間標準和標準資料法。其具體內容如圖3-2所示。工作研究概述方法研究1.方法、程序2.材料3.工具與設備4.工作環境條件對整個自造過程或工序的分析——工藝程序圖對產品或材料的流程進行分析——流程程序圖移動路線分析——線路和線路圖管理事物分析——管理事物程序圖程序分析設定工作標準1.方法、程序2.材料3.工作與設備4.工作環境條件作業分析人機作業分析聯合作業分析雙手作業分析動作分析動素分析影像分析動作經濟分析運用上述分析技術,實現工作方法、程序、環境、條件的最佳化,為制作工作標準打下基礎,也為時間研究作好準備作業測定確定時間標準直接法密集抽樣時間研究——密集抽樣法(秒表法)分散抽樣時間研究——工作抽樣合成法預定動作時間標準法(PTS)標準資料法方法時間衡量(MTM)工作因素(WF)模特排時法(MOD)制定工作標準訓練操作人員標準工作法+標準時間+其他要求+工作標準實施標準,產生效益
作業測定要以方法研究所選擇的較為科學合理的作業方法為前提,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標準作業定額;而方法研究要用作業測定的結果作為選擇和評價作業方法的依據。
在實際工作中,不是所有工作(或作業)都要求同時使用兩種技術。工作研究圖3-3工作研究兩種技術的關系方法研究
把工作簡化并制定出進行此項工作更經濟的方法和程序作業測定
確定進行某項工作所需時間的長短提高效率3.1.4工作研究的內容3.1.3
工作研究的分析技術
工作研究常用的分析技術是:“5W1H”、“ECRS四大原則”加一表。“5W1H”提問技術是指對研究工作以及每項活動從目的、原因、時間、地點、人員、方法上進行提問,為了清楚地發現問題可以連續幾次提問,根據提問的答案,弄清問題所在,并進一步探討改進的可能性。
“5W1H”提問方法如表3-2所示。考察點第一次提問第二次提問第三次提問目的做什么(What)是否必要有無其他更合適的對象原因為何做(Why)為何要這樣做是否不需要做時間何時做(When)為何要此時做有無其他更合適的時間地點何處做(Where)為何要此處做有無其他更合適的地點人員何人做(Who)為何要此人做有無其他更合適的人方法如何做(How)為何要這樣做有無其他更合適的方法與工具表3-25W1H提問技術3.1.5工作研究的分析技術你對于一種現象連續問五個“為什么”了嗎?這樣做,說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比如,一臺機器不轉動了,你就要問:(1)“為什么機器停了?”“因為超負荷,保險絲斷了。”(2)“為什么超負荷了呢?”“因為軸承部分的潤滑不夠。”(3)“為什么潤滑不夠?”“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4)“為什么吸不上油來呢?”“因為油泵軸磨損,松動了。”(5)“為什么磨損了呢?”“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ECRS四大原則:
E—eliminate,消除:取消或清除不必要的工序、作業等。
C—combine,合并:對于無法取消而又必要者,看能否合并工序或動作,或將多人操作改進單人或單臺操作。
R—Rearrange,重排:不能取消或合并的工序,可再根據“何人、何事、何時”三提問進行重排。
S—Simple,簡化:經過取消、合并和重排后的工作,可考慮采用最簡單、最快捷的方法來完成。3.1.5工作研究的分析技術IE改善的七大手法:
①流程分析法;
②動作分析法;
③動作經濟原則;④時間研究;
⑤工作抽查法;
⑥人機配置法;⑦工作簡化法(ECRS)
改善時一般遵循對目的進行取消,對地點、時間、人員進行合并或重排,對方法進行簡化的原則,其示意圖如圖3-4所示。目的時間地點人員方法消除合并重排簡化圖3-4ECRS原則運用示意圖工作研究概述3.1.5工作研究的分析技術“一表”稱為檢查分析表,如動作改善檢查表、物流改善檢查表等。3.1.4工作研究的步驟
工作研究應該作為企業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積極加以組織實施。它的實施共有7個步驟。挖掘問題,確定工作研究項目觀察現行方法,記錄全部事實仔細分析記錄的事實并進行改進評價和擬定新方案制定作業標準及時間標準新方案的組織實施檢查和評價工作研究概述3.1.4工作研究的步驟工作研究的實施共有7個步驟。挖掘問題,確定工作研究項目.經濟因素:考慮該項作業在經濟上有無價值,或首先選擇有經濟價值的作業進行研究。技術因素:必須查明是否有足夠的技術手段來從事這項研究。人的因素:當確定了研究對象后,必須讓有關成員了解該項工作研究的意義。工作研究概述3.1.4工作研究的步驟
工作研究應該作為企業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積極加以組織實施。它的實施共有7個步驟。挖掘問題,確定工作研究項目觀察現行方法,記錄全部事實仔細分析記錄的事實并進行改進評價和擬定新方案制定作業標準及時間標準新方案的組織實施檢查和評價工作研究概述通過改善必須達到以下目的:工作輕松質量變好速度加快成本降低學習要求:1、理解工作研究的涵義及其研究對象。2、全面了解工作研究包括的主要內容及它們之間的關系。3、初步掌握工作研究的步驟,深刻理解和應用提問技術,理解擬定改進方案的原則。3.2方法研究概述3.2.1
方法研究的概念、特點與目的3.2.2
方法研究的內容、層次3.2.3
方法研究的步驟3.2.1方法研究的概念、特點與目的
方法研究的概念
運用各種分析技術對現有工作方法進行記錄、考察、分析和改進,設計出最經濟、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從而減少人員、機器的無效動作和資源的消耗,并使方法標準化的一系列活動。方法研究的特點
求新意識——永不滿足現狀。整體優化的意識——先著眼工作系統,再解決局部問題,在解決微觀問題。尋求最佳的作業方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方法研究的目的
改進工藝和流程;改進工廠、車間和工作場所的平面布置;經濟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改進物料、機器和人力等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產率;改善工作環境,實現文明生產;降低勞動強度,保證操作者身心健康。方法研究概述方法研究的目的
方法研究的目的
改進工藝和流程;改進工廠、車間和工作場所的平面布置;經濟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改進物料、機器和人力等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產率;改善工作環境,實現文明生產;降低勞動強度,保證操作者身心健康。方法研究概述圖3-5方法研究與生產過程聯系圖3.2.2
方法研究的內容、層次
1.方法研究與生產過程程序分析是對整個過程的分析,最小單位是工序;作業分析是對某項具體工序進行的分析,最小單位是操作;動作分析是對作業者操作過程動作的進一步分析,最小單位是動素。方法研究概述3.2.2方法研究的內容、層次
“工序”是指一個或一組工人,在一個工作地點,對一個或一組勞動對象連續進行的操作;“操作”是指為了達到目的,使用一定的方法所完成的若干個動作的總和;“動素”則是指構成動作的基本單位,如伸手、移物等。2.方法研究的內容、層次
方法研究的內容方法研究是一種系統研究技術,其研究對象是系統,解決的是系統優化問題。因此,方法研究著眼于全局,是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從粗到細的研究過程。方法研究概述方法內容的層次
方法研究的分析過程具有一定的層次性。
方法研究的分析過程用圖可表示成圖3-6的形式。方法研究概述程序由工序構成由動素構成由操作構成由動作構成程序分析作業分析動作分析圖3-6方法研究的分析層次3.2.2方法研究的內容、層次
一般首先進行程序分析,使工作流程化、優化、標準化,然后,進行作業(操作)分析,最后再進行動作分析。方法研究的分析層次及分析技術3.2.3方法研究的步驟(1)選擇研究對象
方法研究的對象具有選擇性,不僅要考慮其可行性,更要考慮其經濟性。
在選擇研究對象時,應重點選擇以下工序進行研究:
方法研究概述生產過程中形成瓶頸的環節或工序;生產過程中成本最高的工序;生產過程中質量不穩定的工序;生產過程中勞動強度最大的工序。
(2)現場調查、記錄實況
在選定調查對象后,就需要記錄與現行方法有關的事實,這些事實是分析現行方法、開發新方法的基礎。因此,對記錄的事實要求準確、清晰、明了。為此,需要做以下幾方面的準備:方法研究概述收集有關資料準備用具和記錄所用的圖表(3)分析研究和開發新方法(4)建立和評價最優方案(5)實施新方案(6)制訂標準方法(7)實施中的維持3.2.3方法研究的步驟(2)現場調查、記錄實況
在選定調查對象后,就需要記錄與現行方法有關的事實,這些事實是分析現行方法、開發新方法的基礎。因此,對記錄的事實要求準確、清晰、明了。為此,需要做以下幾方面的準備:方法研究概述收集有關資料準備用具和記錄所用的圖表(3)分析研究和開發新方法(4)建立和評價最優方案(5)實施新方案(6)制訂標準方法(7)實施中的維持3.2.3方法研究的步驟3.3
作業測定概述
3.3.1
作業測定的定義3.3.2
作業測定的目的和用途第三章工作研究經過方法研究后,獲得了最佳的作業程序、最省力的動作和工作方法,接下來就是要確定運用新的程序和方法完成工作所需的時間標準,并將之視為管理的基本工具。作業測定(工作衡量)是運用各種技術來確定合格工人按照規定的作業標準,完成某項工作所需時間的過程。作業測定概述3.3.1作業測定的定義
3.3.3
作業測定的目的和用途
作業測定的目的科學制定合格工人按規定的作業標準完成某項作業所需的標準時間,但這不是唯一和最終的目的。通過制定和貫徹作業標準時間能促使生產者充分有效地利用工作時間,減少無效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才是作業測定所追求的目標。作業測定概述
作業測定的用途作業測定概述
用于生產、作業系統的設計及最佳系統的選擇
用于作業系統的改善用于生產作業系統的管理為企業貫徹分配原則及實施各種獎勵制度提供科學依據用于分析工時利用情況,挖掘工時利用的潛力用處多多!學習要求:(1)正確和完整地理解方法研究的概念,明確方法研究的目的性。(2)理解方法研究的分析技術所分的層次以及它們的不同特點和適用場合。(3)掌握方法研究的主要步驟。思考題作業測定概述1.什么是工作研究?工作研究的對象、特點是什么?2.工作研究的內容和分析工具是什么?3.工作研究包括哪些內容?工作研究兩種技術的關系如何?4.工作研究的步驟是什么?5.方法研究的概念、特點與目的是什么?6.方法研究的內容是什么?7.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驟有哪些?8.作業測定的定義、目的和用途是什么?
第四章程序分析4.1程序分析概述4.2工藝程序分析4.3流程程序分析4.4布置和經路分析4.5管理事務分析基礎工業工程4.1程序分析概述4.1.1程序分析概念及目的4.1.2程序分析的常用符號4.1.3程序分析的種類4.1.4程序分析的工具4.1.5程序分析的方法4.1.6程序分析的步驟第四章程序分析4.1.1程序分析概念和目的
程序分析(流程分析)是依照工作流程,全程全面地分析有無多余、重復的作業,程序是否合理,搬運是否過多,等待是否太長等問題,并進行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程序分析概述程序分析的目的取消不必要的程序(工藝、操作、動作)合并一些過于細分或重復的工序。調整布局,以節省搬運。重排和簡化必要的程序,重新組織效率更高的完整程序。
從流程上入手。可以發現工藝流程中是否存在不經濟、不合理、停滯和等待等現象;從工序上入手。可以發現加工順序是否合理,流程是否暢通,設備配備是否恰當,搬運方法是否合理;從作業入手。可以發現工序中的某項作業是否一定必要,是否可以取消,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在進行程序分析時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程序分析概述程序分析概述符號
名稱表示的意義例如〇
加工指原材料、零件或半成品按照生產目的承受物理、化學、形態、顏色等的變化車削、磨削、煉鋼、攪拌、打字等都屬于加工口檢查對原材料、零件、半成品、成品的特性和數量進行測量。或者說將某目的物與標準物進行對比,并判斷是否合格的過程對照圖紙檢驗產品的加工尺寸、查看儀器盤、檢查設備的正常運轉情況
搬運表示工人、物料或設備從一處向另一處在物理位置上的移動過程物料的運輸、操作工人的移動D等待或暫存指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不必要的時間耽誤等待被加工、被運輸、被檢驗都屬于等待
儲存為了控制目的而保存貨物的活動物料在某種授權下存入倉庫或從倉庫中取出都屬于儲存活動。表4-1程序分析的常用符號
4.1.2程序分析的常用符號
程序分析概述表4-2流程圖派生的復合活動符號
4.1.3程序分析的種類程序分析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工藝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布置與經路分析以及管理事務分析這四種,具體如圖4-1所示。程序分析概述產品、材料的工藝程序分析工藝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管理事務分析布置和經路分析流程程序分析產品、材料的流程程序分析作業人員的工藝程序分析作業人員的流程程序分析圖4-1流程分析的種類程序分析的種類不同,采取的分析工具也不同,具體見表4-3所示。程序分析概述4.1.4程序分析的工具程序分析的種類程序分析的工具工藝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布置與經路分析管理事務分析工藝程序圖流程程序圖線路圖和線圖管理事務流程圖表4-3程序分析的種類與工具4.1.5程序分析的方法程序分析的方法與工作研究的分析方法一樣,都是采用“5W1H”、“4大原則”的分析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常稱之為:1個不忘,5個方面,5W1H技術,4大原則。1個不忘——不忘動作經濟原則5個方面——即加工、搬運、等待、儲存和檢驗“5W1H”技術4大原則——即“ECRS”四大原則
程序分析概述5個方面——即加工、搬運、等待、儲存和檢驗
針對加工、搬運、等待、儲存和檢驗這五個方面,分析的重點不一樣,具體情況如下所示:1、操作分析
它涉及到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產品制造等過程。
可以考慮采用先進的技術措施,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產品加工工藝進一步優化,達到縮短加工次數,減少加工時間,提高生產率的目的。程序分析概述2、搬運分析
分析的重點分析物品的重量、形狀、材質、距離、時間、頻率等,盡量使設施按直線、U型、S型布置,達到縮短運輸距離,提高運輸速度目的。3、檢驗分析
應重點考慮采用合適的檢驗方法、工具和手段提高效率。4、等待分析
應將等待降到最低限度,應重點分析引起等待的原因,盡量消除等待現象。程序分析概述程序分析概述5、儲存分析
重點在對倉庫管理策略、管理方法、訂購批量、訂購間隔期、物資供應計劃等方面。保證及時地將所需要的物資在需要的時候送達所需要的地點,達到既能保證生產連續進行,又使庫存最小的目的。
現在知道了!程序分析概述步驟內容選擇選擇所需研究的工作記錄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采用表4-3所示的不同的研究圖表進行全面記錄分析用5W1H、ECRS四大原則進行分析、改進
建立建立最經濟、最科學、最合理、最實用的新方法
實施實施新方法
維持對新方法經常性地進行檢查,不斷改善,直至完善
表4-5程序分析的步驟4.1.6程序分析的步驟4.2工藝程序分析4.2.1工藝程序分析概述4.2.2工藝程序圖4.2.3工藝程序分析的步驟4.2.4工藝程序分析的應用第四章程序分析4.2.1工藝程序分析概述概念工藝程序分析是以生產系統或工作系統為研究對象,在著手對某一工作系統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和改進之前,對生產系統全過程所進行的概略分析,以便對生產系統進行簡略、全面和一般性的了解,從宏觀上發現問題,為后面的流程程序分析、布置和經路分析作準備。工藝程序分析對象生產系統的全過程特點以生產或工作的全過程為研究對象只分析“加工”和“檢查”工序工具工藝程序圖工藝程序分析4.2.1工藝程序分析概述4.2.2工藝程序圖組成
工藝程序圖由表頭、圖形和統計三大部分組成。表頭的格式和內容根據程序分析的具體任務而定,一般應包括:研究對象的名稱或編號、研究對象的文字說明、圖號、研究內容、研究者、審核者、研究日期、研究時間、現行方法還是改良方法、部門等內容。工藝程序分析工作物名稱:傳動軸組件工藝程序圖編號:01方法:現行研究者:XXX日期:2004.01.10審核者:XXX日期:2004.01.11將現行工藝程序,用表4-1或4-2中規定的符號記錄下來,并繪制在標準圖表上,就得到工藝程序圖形。對繪制出來的工藝程序圖,按照“加工”、“檢驗”分別進行統計,得到統計結果如表4-6所示:工藝程序分析統計內容次數加工檢查合計表4-6統計結果工藝程序圖的作圖規則整個生產系統的工藝流程圖由若干縱線和橫線所組成,工序流程用垂直線表示,材料、零件的進入用水平線表示,水平引入線上填上零件名稱、規格、型號。水平線與縱垂線不能相交;若相交,則在相交處用半園形避開;主要零件畫在最右邊,其余零件按其在主要零件上的裝配順序,自右向左依次排列;工藝程序分析
“加工”、“檢查”符號之間用長約6mm的豎線連接,符號的右邊填寫加工或檢查的內容,左邊記錄所需的時間,按實際加工裝配的先后順序,將加工與檢查符號從上到下、從右至左分別從1開始依次編號于符號內。
若某項工作需分幾步做才能完成,則將主要的步驟放在最右邊,其余按重要程度,自右向左依次排列。例:在主管上焊接分管,并進行檢查水壓的工序示意圖。工藝程序分析圖4-8開關轉子工藝程序圖
工藝程序分析圖4-8開關轉子工藝程序圖
工藝程序圖的結構形式工藝程序分析合成型合成型是指由多種材料、零件、部件合成為一個產品,或者由多種原料生成一個或多個產品,或者匯集多個分工序合成為一個工序的工藝程序。
圖4-2所示的“合成型”是最常用的一種結構形式。材料完成配件
材料、采購的配件
中心零件裝配或加工工藝順序
局部裝配或加工
局部裝配或加工
完成配件完成配件材料材料材料
局部裝配或加工
圖4-2“合成型”工藝程序圖工藝程序分析工藝程序分析123456123456壓鑄成型檢查機械加工去除毛邊化學處理表面處理成品檢查檢查檢查檢查包裝檢查化學藥水油漆膠水包裝材料鎂錠圖4-3“直列型”工藝程序圖
直列型
直列型是指由一種材料經過若干道工序制成一種產品的工藝流程,它是由單一系列的工序組成,有時也稱之為“單一型”工藝程序圖。
分解型
由一個主要程序分成幾個分程序去分別處理的工藝程序圖稱之為分解型工藝程序圖。
工藝程序分析123546123456789總檢查決定如何修理分解成動力、車架、電池三部分電器及機械試驗電池車架動力初次試驗去油漆全面拆除最后試驗詳細檢查必要時修理再油漆必要時維修裝配試車充電充電圖4-4電拖車檢查及維修的工藝程序圖
在工序圖的繪制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工序反復出現幾次的情況,這時可用圖4-5的形式來記錄。工藝程序分析1212重復三次3圖4-5重復工序的記錄方法例:繪制在箱蓋上釘釘子的工藝程序圖。復合型
復合型工藝程序圖是指產品的加工工藝在某處出現了分支,然后再合流的情況。如鋼材經過多次反復壓延檢驗合格后,打包等待上市的工藝程序可表示為圖4-6所示的復合型形式。工藝程序分析打包作業等待上市112231庫存檢驗加工圖4-6“復合型”工藝程序圖
工藝程序分析4.2.3工藝程序分析的步驟表4-7工藝程序分析步驟例1:某開關轉子由軸1、模壓塑料體2、停擋3組成,其結構如圖4-7所示,加工工藝如表4-8所示,繪出開關轉子的工藝程序圖。
工藝程序分析圖4-7開關轉子1—軸2—停擋3—模壓塑料4.2.4工藝程序分析的應用工藝程序分析零件名稱工藝內容軸操作1:在轉塔車床上車端面、肩面并切斷(0.025h)操作2:在同一車床上車另一端面(0.010h),然后工件送檢查處檢驗檢查1:檢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不規定時間),然后送銑床操作3:在臥式銑床上銑端面的4個平面(0.070h),然后送鉗工臺操作4:在鉗工臺去毛刺(0.020h),工件送回檢查處檢查2:機械加工的最終檢查(不規定時間)。工件送往電鍍車間操作5:去除油污(0.0015h)操作6:鍍鎘(0.008h),工件送回檢查處檢查3:最終檢查(不規定時間)材料為45鋼棒料,直徑為:10mm
表4-8各組成部分的工藝過程工藝程序分析模壓塑料體操作7:在轉臺車床上車兩邊、鏜孔并鉸至尺寸(0.080h)操作8:在雙軸臺鉆上鉆橫孔(裝停擋用)并去毛刺(0.022h),送檢查處檢查4:檢查最終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不規定時間),然后送至零件軸處操作9:把壓模體裝入軸的小端(0.020h)體上已有縱橫相交的2個孔停擋操作10:在轉臺車床上車柄部、倒角并切斷(0.025h)操作11:在砂輪機去除尖頭(0.005h),然后工件送檢查處檢驗檢查5:檢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不規定時間),然后送電鍍車間操作12:去除油污(0.015h)操作13:鍍鎘(0.006h),工件送回檢查處檢查6:最終檢查(不規定時間),檢查合格后送往成品零件處待裝配操作14:將停擋裝入模壓體(裝配件),輕輕鉚合使其固定(0.045h)檢查7:最終檢查完工部件(不規定時間),送往成品零件處材料為圓鋼,直徑為:5mm
工藝程序分析圖4-8開關轉子工藝程序圖
例2:生產如圖4-9所示的一個傳動軸組件,該組件由軸、齒輪、套筒、鍵四種零件所組成,各零件的工藝過程如下所示,繪出該組件的工序程序圖。
工藝程序分析圖4-9傳動軸組件
4.2.4工藝程序分析的應用該組件的加工工藝為:軸:材料40Cr,棒料80mm加工①:在車床上,車端面、外圓、打頂尖孔(0.25h)加工②:在車床上,調頭車另一端面,外圓、打頂尖孔(0.16h)加工③:在車床上,精車外圓(0.25h)加工④:在銑床上,銑鍵槽(0.08h)加工⑤:鉗工臺上,去毛刺(0.03h)加工⑥:調質加工⑦:在外圓磨床上,磨外圓(0.08h)檢查:檢查尺寸及表面粗糙度工藝程序分析1平鍵:外購件加工⑧:平鍵裝入軸上,(0.002h)齒輪:材料45鋼(M=3.5,Z=66)加工⑨:鍛造加工⑩:正火加工:在轉塔車床上,粗車各部(0.25h)加工:C616上,精車各部(0.16h)加工:Y38上,滾齒(0.5h)
加工:倒角機上,倒角(0.08h)加工:插床上,插鍵槽(0.11h)
工藝程序分析1112131415加工:鉗工臺上,去毛刺(0.018h)加工:Y5714上,剃齒(0.25h)加工:M220上,磨內圓(0.16h)加工:Y5714上,珩齒(0.25h)檢查:檢查是否達規定的技術要求。加工:齒輪套入軸上(0.008h)套筒:外購件加工:套筒裝入軸上(0.002上)
工藝程序分析16171819202123根據給定的加工工藝,繪出的傳動軸組件的工藝程序如圖4-10所示。圖中圓圈內的數字表示加工或檢驗的序號,圓圈左邊的數字表示該工序的單件工時定額。工藝程序分析工作物名稱:傳動軸組件工藝程序圖編號:01方法:現行研究者:XXX日期:2004.01.10審核者:XXX日期:2004.01.11統計內容符號次數加工
O
21檢查口
3合計
24工藝程序分析圖4-10傳動軸組件的工藝程序圖齒輪45鋼991091091091211141316151817192鍛造正火插鍵槽精車滾齒倒角粗車去毛刺剃齒磨內圓珩齒檢查0.250.160.50.080.110.0180.250.160.25軸40Crφ80mm棒料12345617820213車端面,外圓,打頂尖孔掉頭,車另一端面,外圓精車外圓銑鍵槽去毛刺調質磨外圓檢查平鍵裝入軸上齒輪裝入軸上套筒裝入軸上最終檢查套筒0.0020.250.160.250.080.030.08平鍵0.0020.0084.2工藝程序分析4.2.1工藝程序分析概述4.2.2工藝程序圖4.2.3工藝程序分析的步驟4.2.4工藝程序分析的應用第四章程序分析工藝程序分析圖4-8開關轉子工藝程序圖
工藝程序分析圖4-10傳動軸組件的工藝程序圖齒輪45鋼991091091091211141316151817192鍛造正火插鍵槽精車滾齒倒角粗車去毛刺剃齒磨內圓珩齒檢查0.250.160.50.080.110.0180.250.160.25軸40Crφ80mm棒料12345617820213車端面,外圓,打頂尖孔掉頭,車另一端面,外圓精車外圓銑鍵槽去毛刺調質磨外圓檢查平鍵裝入軸上齒輪裝入軸上套筒裝入軸上最終檢查套筒0.0020.250.160.250.080.030.08平鍵0.0020.008本次課程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例3:根據表4-9給定的投影儀以及遙控器裝箱工藝程序,繪制投影儀以及遙控器裝箱工藝程序圖。
1.投影儀以及遙控器裝箱工藝程序如圖4-11所示。
2.現狀分析
工藝程序分析工藝程序分析零件名稱工藝內容箱片包裝箱成型檢查包裝箱有無破損投影儀檢查投影儀的外觀貼出廠標簽裝入塑料袋裝上保持襯放入箱內遙控器檢查遙控器的外觀裝入塑料袋放入箱內附件及干燥劑檢查附件以及干燥劑數量裝附件以及干燥劑入塑料袋內裝入紙箱內封箱束縛貼出廠標簽表4-9投影儀以及遙控器裝箱工藝程序圖4-11改進前投影儀以及遙控器裝箱工藝程序圖工藝程序分析工藝程序分析表4-10分析提問過程投影儀投影儀投影儀1.一學生在應試前準備文具的工作程序如下:(1)打開文具盒。(2)檢查計算器打開計算器電池蓋取出舊電池裝入新電池關上計算器電池盒檢查計算器功能裝入文具盒。(3)檢查鋼筆鋼筆上墨水檢查裝入文具盒。(4)裝人鉛筆,橡皮擦、直尺等。(5)關上文具盒。試繪出該工作的工藝程序圖。思考題4.3流程程序分析4.3.1流程程序分析概述4.3.2流程程序分析的種類4.3.3流程程序圖4.3.4流程程序分析步驟4.3.5流程程序分析的應用第四章程序分析4.3.1流程程序分析概述概念
流程程序分析是程序分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技術。它以產品或零件的制造全過程為研究對象,分析工序是如何進行的,是將著眼點放到物流上來進行分析調查的一種方法。流程程序分析4.3.1流程程序分析概述特點是對某一產品或某個主要零件加工制造全過程所進行的單獨分析和研究;比工藝程序分析更具體、更詳細;記錄了產品生產過程的全部工序、時間定額和移動距離;除了分析“加工”、“檢查”工序外,還要分析搬運、等待和儲存工序,是對產品或零件加工制造全過程中加工、檢查、儲存、等待和搬運所進行的分析。流程程序分析
作用
讓研究者進一步了解產品或零件制造全過程,為流程的進一步優化打下基礎;是進行作業分析、動作分析之前必須要經歷的一個環節,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一種分析方法。獲得生產流程、設備、方法、時間等方面的資料,以便制定恰當的生產計劃;
為設施的優化布置提供必要的基礎數據;為進一步制訂改進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據;
工具流程程序圖流程程序分析4.3.2流程程序分析的種類流程程序根據研究對象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材料和產品流程程序分析(物料型)。主要用于記錄生產過程中材料、零件、部件等被處理、被加工的全部過程。人員流程程序分析(人流型)。主要用于記錄工作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一連串活動。
流程程序分析圖4-13人型及物料型流程程序圖標準表格格式一流程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圖的組成流程程序分析圖4-14人型及物料型流程程序圖標準表格格式二流程程序分析工作說明機械名稱距離m時間DM人數工作記號
D1.材料2.搬運2513.切斷鋸床100014.檢查尺5015.搬運1016.去毛刺研磨機200017.搬運4.26018.畫線劃線針10019.開孔壓床1000110.搬運28.510111.打眼鉆床2000112.搬運610113.準備2000114.彎曲水壓機1000115.檢查尺150116.暫時放置合計43.7939517251現行D1111213242353在票架上拿起并查看票價用手拿至柜臺上打印日期等待找錢拿給旅客旅客帶至入口處查看并打孔旅客帶至旅途上在終點站查看并回收(物型)例:一張火車票自出售、使用至回收止,其間經過許多人之手,其流程程序如下表示:4.3.4流程程序分析步驟流程程序分析步驟與前面工藝程序分析相似,有以下7步:現場調查;繪制工序流程圖;測定并記錄各工序中的必要項目;整理分析結果;制訂改善方案;改善方案的實施和評價;使改善方案標準化
流程程序分析4.3.5流程程序分析的應用材料或產品流程程序分析例1:根據表4-11給定的套筒加工工藝路線和圖4-15所示的結構簡圖,繪出用50的棒料加工成套筒的流程程序圖。
1.繪出流程程序圖根據給定的工藝路線,繪出50棒料加工成套筒的流程程序如圖4-16左列圖形所示,改善后的流程程序如圖4-16右列圖形所示。流程程序分析圖4-15套筒結構示意圖流程程序分析工序工序內容
1切斷
2運往下一道工序
3等待
4車兩端面及外圓
5運往下一工序
6鉆孔
7運往下一工序
8儲存表4-11套筒加工工藝路線流程程序分析圖4-16加工套筒的流程程序圖2、改善效果的評價通過改善,取消了原來的等待工序,使生產周期從原來的2.28h減少為2.08h,縮短了0.2h。流程程序分析效果顯著!例題:休斯直升飛機回轉驅動機械的零件加工改善1.提出改善理由;.2.現場調查該零件共有19道工序,其加工現場設施布置以及物流路線簡圖如圖4-20所示,圖中的數字表示工序代號。現行流程程序如圖4-21所示。流程程序分析圖4-20回轉零件加工現場布置簡圖2.現場調查回轉零件加工工藝流程程序圖
圖4-21測定并記錄個工序中的必要項目繪制工序流程圖3.4.該零件共有19道工序,其加工現場設施布置以及物流路線簡圖如圖4-20所示,圖中的數字表示工序代號。現行流程程序如圖4-21所示。流程程序分析圖4-20回轉零件加工現場布置簡圖5.制定改善方案回轉零件加工工藝流程程序圖
圖4-21流程程序分析問答鉆床加工完畢之后,為何搬運到N/C銑床
是為了在N/C銑床上削口和銑外圓邊、測量尺寸
在N/C銑床上加工完成后,為何還要回到鉆床上進行加工是為了修正標準孔
一定需要修正標準孔嗎
為了保證加工精度,修正標準孔是必要的挖標準孔和修正標準孔為何不一次完成
現成工藝是這樣要求的
將挖標準孔和修正標準孔放在一道工序中完成,技術上可行嗎可行
表4-15提問分析表
5.制定改善方案流程程序分析圖4-23改善后的流程程序圖
流程程序分析改進后的加工路線如圖4-22所示,流程程序如圖4-23所示。圖4-22改善后的加工路線6.評價改善效果
工序改善前改善方案節減加工工序數時間(min)距離(m)人員(人)6397-64352-4243-2搬運工序數時間(min)距離(m)人員(人)713100755.580527.5202檢查工序數時間(min)距離(m)人員(人)426-4321-315-1儲存工序數時間(min)距離(m)人員(人)230--230--00--合計工序數時間(min)距離(m)人員(人)194661001714408.58012557.52027.改善方案的標準化根據改善方案,修改作業標準,并按標準的方法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
例題
某倉庫領、發料工作的改進手鋸鋼管、橡膠管等尺子現行方法步驟情況工作說明距離/m需時/min改善要點操作運送檢驗等待儲存剔除合并排列簡化1審閱領料單2至鐵架處153選取比需要稍長的橡膠管(必須稍長)4回柜臺155量取尺寸指往鋸切點用大拇指指出鋸切點6帶橡膠管至鐵架A處27從架內取工具8帶橡膠管及工具回柜臺處29鋸切需要長度(手指有受傷危險,鋸不平)10放鋸于柜臺上(因此,常下次找不到鋸子)11再量試尺寸12發給領料人13在領料單上簽字14放領料單于匣中15帶余料至鐵架上1516放余料在鐵架上17回柜臺15現行方法改良方法步驟情況工作說明距離/m需時/min改善要點步驟情況工作說明距離/m需時/min操作運送檢驗等待儲存剔除合并排列簡化操作運送檢驗等待儲存1審閱領料單1審閱領料單2至鐵架處152至鐵架處3選取比需要稍長的橡膠管(必須稍長)3取適合長度管子放鋸鐵架上4回柜臺154自鉤上取鋸5量取尺寸指往鋸切點用大拇指指出鋸切點5鋸切需要長度6帶橡膠管至鐵架A處26余料放回鐵架,鋸掛鉤上7從箱內取工具7帶管至柜臺8帶橡膠管及工具回柜臺處28發給領料人9鋸切需要長度(手指有受傷危險,鋸不平)9在領料單上簽字10放鋸于柜臺上(因此,常下次找不到鋸子)10放領料單于匣中11再量試尺寸12發給領料人13在領料單上簽字14放領料單于匣中15帶余料至鐵架上1516放余料在鐵架上17回柜臺15實施新方案為了使新方案得以實施,必須經得上級部門的同意。為此起草了一份建議書。建議書如下:提案人:——工作部門:——改進方案的效益:采用新方案能解決領料人在柜臺處的擁擠及等待,并可使鋸切平整及保護發料員手指不致鋸傷引起破傷風。
1.可節省:1)平均每人每次少等待3min,每天平均600次/人,共節省1800min(即30h),約相當于每天可節省3~4人的工時。2)鋸傷的醫藥費及休息時的工資損失也節省3~4人的工時,2.所需設備及措施:1)在鐵架上適當高度做各種長度標記,以10cm為單位。2)在鐵架前添置一個2m長的臺架,作為鋸切的工作臺。3)添置一鋸切架及活動架(專用夾具)新設備約100元。待領導批準后方可實施。例環壓腳打孔作業的改善工作說明機械名稱距離m時間DM人數工作記號
D1.材料2.搬運253.切斷鋸床10004.檢查尺505.搬運106.去毛刺研磨機20007.搬運4.2608.畫線劃線針1009.開孔壓床100010.搬運28.51011.打眼鉆床200012.搬運61013.準備200014.彎曲水壓機100015.檢查尺15016.暫時放置合計43.7939517251改善方案加工占整個作業96.9%,搬運占1%,檢查占2.1%統計(現行)內容符號次數距離(M)時間(DM)加工
O79100檢查2200搬運543.995等待D儲存1合計1543.79395工作說明機械名稱距離m時間DM人數工作記號
D1.材料2.搬運253.切斷鋸床10004.檢查尺505.搬運106.去毛刺研磨機20007.搬運4.2608.畫線劃線針1009.開孔壓床100010.搬運28.51011.打眼鉆床200012.搬運61013.準備200014.彎曲水壓機100015.檢查尺15016.暫時放置合計43.7939517(5)25(4)1改善方案
作業人員流程程序分析
作業人員流程程序分析是指按照作業順序,調查作業人員的作業動作,并用表示“作業”、“檢查”、“移動”、“待工”的工序圖記號,將作業人員進行作業時的一系列動作記錄下來,分析記錄的全部事實,找出問題點并加以改善的一種分析方法。
它的分析方法與物料型的完全一樣,不同的是:對象是作業人員,用“”表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待工。流程程序分析D1111213242353在票架上拿起并查看票價用手拿至柜臺上打印日期等待找錢拿給旅客旅客帶至入口處查看并打孔旅客帶至旅途上在終點站查看并回收(物型?)例:一張火車票自出售、使用至回收止,其間經過許多人之手,其流程程序如下表示:例題:工人按要求核對工件尺寸(人型)1122313445到儀器柜開儀器柜拿起量規帶量規回工作臺調整量規用量規核對工件尺寸帶量規回儀器柜放回量規關儀器柜回工作臺練習:人型和物料型流程程序圖的繪制。
箱體件銑削加工。(物料型)工作任務:記錄箱體件銑削加工流程。開始:箱體件毛坯存于倉庫。結束:已加工的箱體放于工序間的儲存處。(人型)工作任務:記錄箱體件銑削加工流程。開始:箱體件毛坯存于倉庫,去倉庫毛坯堆放處。結束:銑工站在銑床前,已加工的箱體放到工序間的儲存處。1毛坯儲存用吊車吊起毛坯吊到銑床旁(10m)吊裝上銑床夾緊加工檢驗吊卸零件吊運到規定存放地(6m)卸下零件半成品儲存去毛坯堆放處(10m)等待(銑床加工)回到銑床前(6m)324564鉗磨毛刺吊起零件7物料型12356用吊車吊起毛坯吊到銑床旁(10m)吊裝上銑床夾緊檢驗吊卸零件鉗磨毛刺吊起零件吊運到規定存放地(6m)卸下零件人型D例早上的上班前的準備作業。分析早上起床之后到出門時這段時間的工序更衣室洗臉間衛生間玄關書房臥室餐廳工序(作業點)距離m時間DM工作記號1.起床2.臥室到更衣室150.153.穿衣服2.004.更衣室到衛生間100.105.解手5.006.衛生間到洗臉間50.057.洗臉5.008.洗臉間到飯廳100.109.烤面包3.0010.用餐10.011.飯廳到更衣室50.0512.穿西裝5.0013.更衣室到書房150.1514.拿工作包2.0015.書房到大廳門口100.10合計70336711現行工序(作業點)距離m時間DM工作記號1.起床2.臥室到更衣室150.153.穿衣服2.004.更衣室到衛生間100.105.解手5.006.衛生間到洗臉間50.057.洗臉5.008.洗臉間到飯廳100.109.烤面包3.0010.用餐10.011.飯廳到更衣室50.0512.穿西裝5.0013.更衣室到書房150.1514.拿工作包2.0015.書房到大廳門口100.10合計70336711現行例:利用過濾器排除水中的異物和不干凈物過程中作業人員流程程序分析
1.問題的提出利用過濾器排除水中的異物和不干凈物的過程稱為“過濾”。在過濾工序中,過濾準備工序由于使用了各種各樣的器皿和配套管,組裝復雜,使得過濾準備工作費時、費事,造成每次過濾時間不確定,嚴重地影響了下一道工序的正常進行。為此,需要對過濾工序中操作人員的作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改進方案和措施。
流程程序分析
2.現狀調查通過現狀調查,繪出在過濾準備工作中,作業人員移動線路如圖4-24所示,流程程序如圖4-25所示:流程程序分析圖4-24作業人員移動線路圖
流程程序分析作業人員流程程序圖
圖4-253.現存問題
從圖4-25發現,現行布置存在以下問題:移動次數多,共10次,占了整個作業活動的43.5%;往返現象嚴重,存在倒流現象;單位作業時間短,作業密度高;移動主要集中在機器—作業臺—試驗裝置之間,而且,試驗裝置布置在另一個房間,從而造成了在這兩個房間之間頻繁移動現象。流程程序分析4.制訂改善方案通過運用“5W1H”技術和“ECRS”四大原則,制訂改善方案:將圖4-24中的C作業區移動到B作業區集中作業,減少不必要的移動路線;將試驗裝置移動到B作業區的工作臺上,減少往返移動現象;將C作業區的空氣壓箱安裝到B作業區的機器側面;改變過濾瓶的形狀,改變過濾方法。將中間瓶改成水缸形,預先組裝好。預先組裝和連接好過濾器的套管。流程程序分析改進后作業人員流程程序如圖4-26所示。
流程程序分析圖4-25作業人員流程程序圖
5.改進效果
通過改進,取得了如下的效果:減少了加工次數。加工從原來的11次減少為5次,時間從原來的551s減少為364s,節省時間87s;減少了移動次數。移動從原來的10次減少為2次,移動時間從原來的22s減少為2s,節省時間20s;減少了移動距離。移動距離從原來的26m減少為2m,大大地縮短了移動路線,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通過改善過濾方法,減少了器皿數量,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流程程序分析4.4布置和經路分析4.4.1布置和經路分析概述4.4.2布置和經路分析的種類4.4.3布置和經路分析的工具4.4.4布置和經路分析的應用第四章程序分析4.4.1布置和經路分析概述概念
以作業現場為分析對象,對產品、零件的現場布置或作業者的移動路線進行的分析。特征重點對“搬運”和“移動”的路線進行分析,常與流程程序圖配合使用,以達到縮短搬運距離和改變不合理流向的目的;可詳盡了解產品或工人在現場的實際流通線路或移動線路。目的
便于對產品、零件或人物的移動路線進行分析,通過優化設施布置,改變不合理的流向,減少移動距離,達到降低運輸成本的目的。布置和經路分析4.4.2布置和經路分析的種類
布置和經路分析可以分為線路圖和線圖兩種。
線路圖線路圖是依比例縮小繪制的工廠簡圖或車間平面布置圖,以圖示方式表明產品或工人的實際流通線路。繪圖時,首先應按比例繪出工作地的平面布置圖,然后將工序用規定的符號標示在線路圖中,并用線條將這些符號連接起來。注意在線的交叉處,應用半圓型線,在制品數量較多時,則可采用不同樣式或顏色的線條將其區別開來,如果產品或零件要進行立體移動,則宜利用如圖4-28所示的空間圖來表示。布置和經路分析改進前:加工路線長91m.10次搬運改進后:全長39m,僅占原先的43%,節約生產面積40mm2,占原廠房總面積的1/5。圖4-28空間物流線路圖
布置和經路分析
線圖是按比例繪制的平面布置圖模型或線路圖。用線條表示并度量工人或物料在一系列活動中所移動的路線。繪圖時,首先找個畫有方格的軟質木板或圖紙,將與研究對象相關的及可能影響移動線路的物件均按比例剪成硬紙片,將其按實際位置釘于軟質木板或圖紙上,再用線從圖釘起點始,按加工順序依次繞過各點,最后將線段取下,測其長度,并按比例擴大,這樣就較準確地測出對象的實際移動距離。不同產品或零件用不同色的線來表示。布置和經路分析圖4-29、圖4-30是線圖的結構形式。布置和經路分析圖4-29繞成線圖的情形布置和經路分析圖4-30線圖舉例4.4.3布置和經路分析的工具布置和經路分析的工具仍然是“5W1H”以及“ECRS”四大原則。在進行具體分析時,可參考表4-17的內容來輔助思考。
布置和經路分析表4-17線路圖和線圖改善分析表
4.4.4布置和經路分析的應用例1:某汽車制造公司發動機裝配所需的螺栓、螺帽都是從外面采購,經檢查合格后,接收入庫。分析該汽車制造公司現行外購零件接收與檢驗流程,了解運輸路線,提出改善方案。1.現狀調查外購件接收、檢驗與入庫線路如圖4-31所示。
外購件接收與檢驗流程程序如圖4-32所示。
布置和經路分析布置和經路分析圖4-31外購件接收、檢驗線路圖布置和經路分析現行外購件檢驗、點數流程程序圖
圖4-322.現行布置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圖4-31的分析,發現現行布置存在以下問題:搬運、等待和檢查次數較多。
從圖4-31中的統計分析得知,汽車發動機連接螺栓、螺帽接收工作共有5次加工、10次搬運、6次等待、3次檢查和1次儲存,搬運、等待和檢查次數較多。運輸時間長
。從圖4-31可知,零件箱經過了多次運輸,最后才運到零件架上,運輸距離共59.5m,運輸時間120min。3.制訂改善方案針對現存的問題,運用“5W1H”技術,“ECRS”四大原則和改進分析表4-18進行分析:
布置和經路分析布置和經路分析表4-18改進分析表
布置和經路分析得出改善方案如下:對接收、檢查、點數工序進行了合并;在接收臺的對面開了一個門直接進入庫房
。改進后零件接收入庫的方法有一定的改變,具體在改進后的流程圖和線路圖中可以體現出來。改進后,外購螺栓、螺帽接收、檢驗和入庫流程程序如圖4-33所示,運輸路線如圖4-34所示。布置和經路分析圖4-33改進后外購件檢查和點數流程程序圖
布置和經路分析改進后外購件接收、檢驗入庫線路圖
圖4-344.改進效果從圖4-33的統計表可知,改進后操作次數從原來的5次減少為3次,搬運從原來的10次減少為5次,等待從原來的6次減少2次,檢查從原來的3次減少為1次,運輸距離從59.5m減為28.5m。通過改進,獲得了較大的效果。布置和經路分析例紅星米粉廠工廠布置(現行)閘頭機蒸汽機磨漿機倉庫小水池老料池大水池浸米池平臺平臺4AE11232314567234567閘頭機蒸汽機磨漿機倉庫小水池老料池大水池浸米池平臺平臺1234A例紅星米粉廠工廠布置(改善)12345671234567本次課程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例2:某微型汽車制造公司汽缸蓋生產線設施布置及物流情況分析改進1.現狀調研生產概況。
缸體車間共有429名員工,其中一線工人341人,整個車間長94m,寬35m。布置了兩條生產線,一條缸體生產線和一條缸蓋生產線,缸體和缸蓋均是汽車發動機上的主要零件,年產量20萬件。缸蓋生產設施布置簡圖如圖4-35所示。缸蓋加工流程程序如圖4-36。
布置和經路分析布置和經路分析圖4-35缸蓋生產線設施布置簡圖
布置和經路分析缸蓋加工流程程序圖
圖4-36布置和經路分析缸蓋加工流程程序圖
圖4-36流程程序圖人物/物料/設備型圖號頁號總頁數統計地點:缸體車間編號:02對象:缸蓋加工操作人:日期:方法:現行方法制表人:日期:審定人:日期:活動次數時間/min距離/m操作26搬運322455.2等待12檢查5儲存2說明距離/m時間/s符號備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統計分析從圖4-36統計表可知,整個缸蓋加工總加工次數為26次,搬運次數為32次,等待次數為12次,搬運距離為2455.2m,加工時間為3433.8s。3.現行布置存在的問題搬運距離太長。該生產線是由國內各機床廠填平補齊、單機組合成的,設計不合理,制造精度低,機床能力不匹配,存在嚴重的不合拍現象。而且,設備陳舊、老化。在制品數量多。加工輔助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耗費資源多。
布置和經路分析4.提出改進方案通過對現存問題的分析,運用“5W1H”技術和“ECRS”四大原則,提出改善方案如下:在原缸蓋生產線上新增添了必要的孔加工設備;重新布置了清洗機的位置;在車間內部零件的運輸采用滾柱運輸帶,靠機械動力來傳送工件,改進后缸蓋生產線的設施布置如圖4-37所示。布置和經路分析布置和經路分析圖4-37改進后缸蓋生產線設施布置簡圖
5.改進效果縮短了運輸距離。改進后生產線長度只有77m,寬13m,共有設備36臺,兩班制工作,每年可減少車間外的運輸距離為480000km。減少了人員,降低了成本。員工由改進前的121人減少到改進后的100人,平均工資9100元/年,年節約人力成本19萬元。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由于實行了流水線作業,每年每個工人可少彎腰22萬次(年有效工作時間按254天計算)。縮短了生產周期,在相同的工作時間內提高了生產產量。需要投資建立輸送帶和重新布置設備。布置和經路分析4.5管理事務分析4.5.1管理事務分析概述4.5.2管理事務分析工具4.5.3管理事務分析的應用第四章程序分析4.5.1管理事務分析概述概念管理事務分析是以業務處理、生產控制、辦公自動化等管理過程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現行管理業務流程的調查分析,改善不合理的流程,設計出科學、合理流程的一種分析方法。目的使管理流程科學化。使管理作業標準化。使管理作業自動化。達到信息共享,實現無紙化辦公。管理事務分析特點管理事務分析是以信息傳達為主要目的,因而,它不是某一個人單獨所能完成的作業,它可能涉及到多個工作人員和多個工作崗位。因此,在管理事務分析中,作業人員和工作崗位之間的協調非常重要。另外,管理事務分析所包含的信息必須可靠。管理事務分析4.5.2管理事務分析工具管理事務流程圖是管理事務分析的工具。在管理事務流程圖中,用表4-20所示的符號將管理事務所涉及的內容形象化地記錄下來,進行分析研究,以尋找改善點。管理事務分析表4-20管理事務工序分析符號
4.5.3管理事務分析的應用管理事務分析例1:某公司外購件的接收事務涉及到倉庫管理員、采購員、驗貨員、會計員,這一事務花費時間較多,中途轉會計事務不合理,需要對其進行改進。1.調查研究
調查的內容
:賬本的種類、內容、頻度、張數;相關的部門、相關人員;賬本信息的流程以及移動方法、移動時間;賬本的制作方法、制作時間;作業與貨物之間的關系等。現行管理流程:外購工廠對貨物制作入庫單、收貨單、并交給倉庫管理員;倉庫管理員進行數量和質量檢查后,在收貨單上簽字,并將收貨單返回外購單位,將入庫單給采購員,將產品給驗貨員;采購員根據入庫單開出驗貨單一式三份,由庫管員交給驗貨員;驗貨員收到驗貨單后,對貨物進行檢驗,然后將驗貨單中的二份和貨物一起交給倉庫管理員,另一份交給會計員;倉庫管理員接納貨物后,按照驗貨單在材料收支薄上記賬,驗貨單一份自己保留,一份給采購員保管;會計員根據驗貨單在賬薄上計賬。
管理事務分析2.繪制管理事務流程
根據外購件接收事務流程,用表4-19中規定的符號,繪出其管理事務流程如圖4-39所示。
管理事務分析圖4-39外購件的接收事務圖
3.統計結果經過對圖4-39的分析,發現外購件的接收事務共有8次加工,5次保管,2次檢查,1次等待,7次搬運。4.現行方案存在的問題在分析現行方案存在的問題時,可參考如下幾方面來輔助分析。各賬本是否真正有必要,份數、內容是否存在問題;制作賬本是否費時、費工,轉記作業、核對作業是否過多;流程是否暢通,是否存在滯留現象;傳送方式是否有改善的余地;時機把握是否與現場作業十分吻合。
管理事務分析運用“5W1H”技術,發現現行方案存在如下問題:
采購員轉記以及開設驗貨單工序是多余的,而且,轉記還可能導致記錄錯誤;采購員將驗貨單交給倉庫管理員,再由倉庫管理員交給驗貨員工序是多余的,應該取消;驗貨員存在待工現象
驗貨員只有拿到從倉庫管理員處來的驗貨單之后才能進行驗貨,從而造成驗貨員待工現象。管理事務分析5.制訂改善方案運用“ECRS”四大原則和改善分析表,對外購件接收事務進行分析改進,得到如下改善方案:
取消采購員轉記以及開設驗貨單工序;將驗貨單編入入貨單內
由于入貨單因外購工廠的不同可能有所差異,為了避免遺漏記錄事項,公司采用統一規格的入貨單(含驗貨單一式四份);取消采購員開設驗貨單工序。管理事務分析改善后外購件接收事務流程為:外購工廠開出入庫單、驗貨單、接收單和收貨單與貨物一起交給倉庫管理員;倉庫管理員進行數量和質量檢驗,然后將貨物與入庫單、驗貨單和收貨單一起交給驗貨員;貨物和票據在驗貨員處等待一定的時間后,驗貨員進行數量及質量檢驗,然后在單據上簽字,并將收貨單交給會計記賬,將貨物和入庫單交給倉庫管理員,將驗貨單交給采購員保管。會計員根據收貨單進行記賬處理,并保存收貨單;倉庫管理員根據入庫單進行記賬,并保存入庫單。
管理事務分析根據改進后的流程,繪出改善后外購件接收事務流程如圖4-40所示。
管理事務分析圖4-40改善后的外購件的接受事務圖6.改善效果通過改善,操作次數從原來的8次減少為3次,搬運次數從7次減少為4次。大大地簡化了工作流程,縮短了驗貨等待時間,避免了未驗貨的單據直接傳到會計員處的現象,提高了工作效率。7.實施和評價改善方案當改善方案提出來以后,需要向有關部門說明清楚,得到他們的協助,并讓全體人員了解改善方案的宗旨。改善方案一旦實施,需要對方案進行評價,了解實施情況,找出不足和改進點。8.改善方案的標準化管理事務分析
第6步——新方案的組織實施是工作研究中關鍵的一步。因為研究效果的發揮和目標的實現都依賴于新方案的實施。此階段要完成以下幾項工作:根據工作研究項目請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并得到有關部門主管領導的認可和支持。組織相關人員的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藥批發企業運營優化與效率改進考核試卷
- 資產管理中的資產聯動性分析考核試卷
- 盾構機施工中的隧道工程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試卷
- 胸痛護理臨床規范與流程
- 繪本館與兒童教育機構合作項目協議
- 網絡零售債務解決與風險控制協議
- 生物醫藥研發首席科學家聘用與成果轉化實施協議
- 工業廢氣排放在線監測與綜合運維管理協議
- 環保型建筑材料研發與市場推廣合同
- 電商平臺市場趨勢分析工具委托開發協議
- 康復常見并發癥評定
- (3.1)-7.1展望未來共產主義新社會
- 醫院布草洗滌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寧陵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小張莊年存欄2萬頭母豬養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
- 人工智能算法分析 課件 【ch07】聯邦學習
- 灌注樁后壓漿工法
- 《大象的耳朵》評課稿
- 月子養生中心項目投資計劃書
- 造口術前定位
- 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繼續培養對象和第
-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口算題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