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通信網絡業務知識總覽_第1頁
電信通信網絡業務知識總覽_第2頁
電信通信網絡業務知識總覽_第3頁
電信通信網絡業務知識總覽_第4頁
電信通信網絡業務知識總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云2011年4月電信網絡業務知識總覽目錄電信通信網數據網傳輸網接入網業務開通交換網電信網分層模型OMCNMCOMCOMC電信數據庫管理網集中智能網數字同步網信令網交換網傳輸承載網輔助網基礎網傳輸節點本地交換機點中繼交換機點輔助網節點傳輸鏈路話務路由輔助網鏈路管理網節點從邏輯上說,電信網是由節點(Node)、鏈路(Link)和端點(End)以及信令(協議)組成的。從物理上說,完善的電信網則是由交換網、傳輸承載網和終端設備以及相關支撐系統組成的。交換網和傳輸承載網是電信網的基礎網,而各支撐系統則是電信網的輔助網。網絡間業務承載關系傳統電話網軟交換IMS基礎數據網、IP網PDH/SDH/MSTP系統波分系統光纖微波衛星載頻交換專業數據專業傳輸專業目錄電信通信網數據網傳輸網接入網業務開通交換網全國長途電話網絡本地匯接局端局長途匯接交換中心長途骨干網DC1

本地網省內長途網DC2關口局我國長途電話通信網過去采用四級輻射匯接制的等級結構,近年已采用兩級網的結構。本地電話網絡遠端模塊用戶用戶用戶PABX端局至長途端局用戶用戶用戶用戶匯接局端局支局端局用戶用戶

(a)單匯接局用戶用戶PABX端局遠端模塊匯接局匯接局匯接局PABX端局用戶用戶用戶端局支局端局端局至長途端局用戶用戶用戶遠端模塊用戶端局(b)多匯接局本地電話網基本組成形式用戶PABX交換網物理連接及邏輯關系局1局2MDF交換機12M電路交換機2……..……..DSLAM交接箱分線盒交換機3OLTMDF……..……..局3中繼端口信令端口中繼端口信令端口用戶端口中繼端口信令端口V5端口中繼端口2M傳輸電路信令鏈路中繼鏈路V5鏈路中繼鏈路V5端口DDFDDFDDF遠端模塊局ONUDDF2M電路橫列直列橫列直列主干電纜配線電纜移動通信網絡結構UmEAbisAQ

CBNG

NMS

BTS

BSC

PSTNISDNPSPDN

MSC

SCP

MSC/SSP

VLR

HLR

AUC

SC

VLRDSC

SME

M

MSME

M

SCP

MSS信令網我國NO.7信令網由高級信令轉接點HSTP、低級信令轉接點LSTP和信令點SP三級組成。第一級HSTP系用A、B兩個平面,在各個平面內,各個HSTP以網狀相連;在A平面和B平面間,成對的HSTP相連。第二級LSTP至少要連至A、B平面內成對的HSTP。每個SP至少要連至兩個LSTP。智能網系統結構信令鏈路SCEPSMPSMAPSCPSSPSDPIP數據鏈路話路SCP——業務控制點SMP——業務管理點SDP——業務數據點SCEP——業務生成環境SSP——業務交換點SMAP——業務管理接入點IP——智能外設全國智能網組網現狀N7SIGNALNETWORKDCN/LeasedLine…………DC1TS/SSPDC2TS/SSPIndependentSSPTM/SSPSMPSCPSSP……全國省本地VendorAVendorB軟交換網絡結構軟交換與傳統電路交換不同的是交換組織由原來的TDM時隙交換網絡替換為包/信元交換網絡。四川電信軟交換網絡結構樂山大區軟交換網絡結構軟交換業務接入示意IMS系統結構AGCF四川電信IMS組網圖XPONSCPMGCF/SSF(S/I-CSCF&BGCF)AGCFH.248SIPSIPP-CSCFAGSSSASSIPH.248PRIPBXHSSENUMBACIM-MGWCDMA手機SIPPHONEPCClientPDSNSIP電信網管中心業務受理$計費中心業務受理接口機統一網管計費網關$MGCF/SSF(S/I-CSCF&BGCF)AGCFP-CSCFHSSENUMIM-MGWSSSASPHS固網CDMA

CS域現網關口局其他運營商PLMN/PSTN貝森機房新華機房SHLRSCPSSFSSFIMS業務開通應對方案:由營帳系統通過激活系統與IMS網絡進行對接,實現對HSS、SSS、ENUM、AGCF等所有網元的用戶數據進行操作。由于需要向IMS和SHLR都放號,因而需要資源管理系統增加用戶標識,標識該號碼屬于IMS還是屬于軟交換。IMS核心網PSSSIPASHSS業務受理門戶綜合營帳系統激活系統AGCFENUMDNSIMS業務開通與用戶數據維護存在的挑戰:網元多,業務開通接口多IMS的用戶數據存儲在多個網元,給日常的維護、故障查找等帶來不便。SOAPSOAPSOAPSOAPMML目錄電信通信網數據網傳輸網接入網業務開通交換網基礎數據網網絡結構骨干網省網本地網ATM+FRATM+DDN幀中繼幀中繼是八十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數據通信技術,其英文名為FrameRelay,簡稱FR。它是從X.25分組通信技術演變而來的。幀中繼技術特點:幀中繼技術主要用于傳遞數據業務,它使用一組規程將數據信息以幀的形式(簡稱幀中繼協議)有效地進行傳送。它是廣域網通信的一種方式。幀中繼所使用的是邏輯連接,而不是物理連接,在一個物理連接上可復用多個邏輯連接(即可建立多條邏輯信道),可實現帶寬的復用和動態分配。幀中繼協議是對X.25協議的簡化,因此處理效率很高,網絡吞吐量高,通信時延低,幀中繼用戶的接入速率在64kbit/s至2Mbit/s,甚至可達到34Mbit/s。幀中繼的幀信息長度遠比X.25分組長度要長,最大幀長度可達1600字節/幀,適合于封裝局域網的數據單元;適合傳送突發業務(如壓縮視頻業務、WWW業務等)。路由器/FRADFR網路由器/FRAD用戶局域網用戶局域網DDNDDN是“DigitalDataNetwork”的縮寫,即數字數據網。是采用數字信道(如光纜、數字微波和衛星信道等)來傳輸信號的數據傳輸網。它是將數萬、數十萬條以光纜為主體的數字電路,通過數字電路管理設備,構成一個傳輸速率高、質量好,網絡時延小,全透明、高流量的數據傳輸基礎網絡。DTE-數據終端設備。接入DDN網的用戶端設備可以是局域網,通過路由器連至對端,也可以是一般的異步終端或圖像設備,或傳真機、電傳機、電話機等。DTE和DTE之間是全透明傳輸。DSU-數據業務單元。DSU可以是調制解調器或基帶傳輸設備,以及時分復用、語音/數字復用等設備。DDN是同步數據傳輸網,不具備交換功能。但可根據與用戶所訂協議,定時接通所需路由(這便是半永久性連接概念)。傳輸速率高,網絡時延小。由于DDN采用了同步轉移模式的數字時分復用技術,用戶數據信息根據事先約定的協議,在固定的時隙以預先設定的通道帶寬和速率,順序傳輸,這樣只需按時隙識別通道就可以準確地將數據信息送到目的終端。由于信息是順序到達目的終端,免去了目的終端對信息的重組。DDN為全透明網。DDN是任何規程都可以支持,不受約束的全透明網,可支持網絡層以及其上的任何協議,從而可滿足數據、圖像、聲音等多種業務的需要。ATMATM是“AsynchronousTransferMode”的縮寫,即異步傳輸模式。異步轉移模式的特征是信息的傳輸、復用和交換都以信元為基本單位。異步是指屬于同一用戶的信元并不一定按固定的時間間隔周期性地出現。ATM交換是指把入線上的ATM信元,根據其信頭上的VPI(虛路徑標識符)和VCI(虛通路標識符)轉送到相應的出線上去,從而完成交換傳送的目的。由于ATM技術簡化了交換過程,去除了不必要的數據校驗,采用易于處理的固定信元格式,所以ATM交換速率大大高于傳統的數據網,如x.25,DDN,幀中繼等。IP數據網系統結構ChinaNetCN2核心出口路由器匯接路由器BRASMANSRATM交換網MSTP/RPR以太交換網IP城域網核心層(出口)匯聚層接入層(業務接入控制點)骨干網寬帶接入網CN2SRSDH/MSTP/RPR/以太網等ADSL接入網二層匯聚層網絡LAN接入網PON接入網最后一公里接入網絡VPN組網模型(一)MPLS網絡B公司總部SRMPLS隧道(LSP)MPLS隧道(LSP)SRMPLS隧道(LSP)A公司分支機構1A公司分支機構2A公司總部B公司分支機構1B公司分支機構2SRLAN企業總部LNSVPN網關LACNASIP網絡NAS發起L2TP隧道到企業VPN網關L2TP隧道PSTN/ISDNInternetLAN分支機構遠程辦公人員MPLSVPN

------------------------用戶端路由器通過多種接入方式連接到局端路由器,通過由SR組成的MPLS網絡把信息傳遞到各個目的端。每個VPN用戶群擁有只屬于自己的一個或多個路由表(VRF)。L2TPVPN

-------------------------用戶通過寬帶撥號在接入服務器到VPN網關間建立L2TP隧道,從而實現遠程辦公人員及分支機構對總部的訪問。L2TP提供了一種遠程接入訪問控制的手段。有多種身份驗證機制:CHAP、PAP等協議,繼承了PPP的所有安全性。網關(LNS)對遠端用戶的地址進行動態分配和管理,支持DHCP和私有地址應用方案。遠端用戶分配的地址是內部的私有地址。NAS-網絡接入服務器LAC-L2TP訪問集中器LNS-L2TP網絡服務器VPN組網模型(二)IPSecVPN

---------------------------IPSec在網絡結構上與L2TP相似,不同的是IPSec將對隧道進行加密,使得VPN數據傳輸更為安全。VPLSVPN

-------------------------VPLS網絡與MPLS網絡在物理上是同一張網,不同的是在隧道中傳遞的是用戶端的MAC地址。在這種子產品中VPLS網絡猶如一個大的二層交換機,把每個VPN用戶群的各個信息點(CE)連接起來。IP網絡IPSEC隧道IPSEC隧道A公司分支機構1A公司分支機構2A公司總部NASVPN網關NASVPLS網絡B公司總部SRVPLS隧道VPLS隧道SRVPLS隧道A公司分支機構1A公司分支機構2A公司總部B公司分支機構1B公司分支機構2SR目錄電信通信網數據網傳輸網接入網業務開通交換網全國傳輸網結構SDH骨干網

SDH本地子網PDH網國際傳輸網長途骨干網

本地網國際海陸光纜骨干傳輸網節點國際長途節點本地傳輸骨干網節點本地子網接節點骨干光纜SDH-常見網元SDH

是“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的縮寫,即同步數字傳輸體制。TM–終端復用器,用于網絡的終端節點上,將支路口的低速信號復用到線路口高速信號STM-N中。ADM–分/插復用器,用于網絡的轉接點處。ADM有2個線路口和1個支路口,作用是將低速支路口信號交叉復用到東向或者西向的線路口,或者將東/西向線路口的高速信號拆分為低速支路信號,還可以將東/西向線路口的高速STM-N信號進行交叉連接。DXC–數字交叉連接設備,主要完成STM-N信號的交叉連接,是多端口器件,實際相當于一個交叉矩陣,完成各個信號間的交叉連接。SDH-常見網絡結構MSTP多業務傳輸平臺MSTP

是“Multi-ServiceTransportPlatform”的縮寫,即多業務傳輸平臺。SDH的多業務傳輸平臺指基于SDH平臺,同時實現TDM、以太網、ATM等業務的接入、處理、傳輸,提供統一網管的多業務節點。WDM光波分復用系統WDM

是“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縮寫,即光波分復用。允許在一根光纖中同時傳輸多個波長的光載波信號,而每個光載波可以通過FDM或TDM方式,各自承載多路模擬或多路數字信號。其基本原理是在發送端將不同波長的光信號組合起來(復用),并耦合到光纜線路上的同一根光纖中進行傳輸,在接收端又將這些組合在一起的不同波長的信號分開(解復用),并作進一步處理,恢復出原信號后送入不同的終端。OUT-光波長轉換器OMU–光復用網元,俗稱合波器ODU–光解復用單元,俗稱分波器OA–光放大器OLA–光線路放大器OTM–光終端目錄電信通信網數據網傳輸網接入網業務開通交換網接入網分類有線接入銅線接入高速數字用戶環路技術(HDSL)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技術(ADSL)甚高速數字用戶環路技術(VDSL)遠端模塊局接入光接入根據是否有源分為有源光網絡(AON),采用點對點的數字環路載波系統(DLC),解決大容量、遠距離的用戶業務的接入。無源光網絡(PON),一般都具有點對多點的結構。根據光節點的位置分為FTTCab,光纖到交接箱FTTB,光纖到樓FTTC,光纖到分纖箱FTTH,光纖到家,這是光接入網的最終目標。無線接入采用的主要技術包括:微波傳輸技術(一點多址)、蜂窩移動技術(TDMA、FDMA、CDMA)、數字無繩電話技術(DECT、PHS、PACS)、CT2技術等。接入網定義及位置接入網是指用戶到市話端局或者遠端模塊局(RSU)到之間的部分,主要完成交叉連接、復用和傳輸功能。接入網對用戶信令是透明的,不作處理。接入網一般不含交換功能。目前傾向于把長途網和中繼網合在一起稱為核心網或者轉接網。接入網是相對于核心網而言的,主要完成將用戶業務接入到核心網的任務。銅線接入網用戶接入示意MDF交接箱分線盒1配線電纜分線盒2分線盒2端局/模塊局Exchange主干電纜戶線IP網絡BRASADSL寬帶接入示意無源光接入網(PON)光接入網建設模式光交接箱機樓1:3216層以上9-15層低層1-4樓5-8樓9-12樓ONUONU光分纖盒光分纖盒每層6戶156芯骨架式帶纜光交接箱弱電井戶內地下室分光器1x326芯光纜12芯光纜SWAG樓內機房DSLAMAG樓內機房光分纖盒FTTB(PON)+LAN/DSLFTTH/FTTOFTTB(光纖直驅)+LANFTTB(光纖直驅)+DSL公眾客戶:FTTB/FTTH,語音、寬帶、IPTV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