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施工組織投標方案_第1頁
煤礦施工組織投標方案_第2頁
煤礦施工組織投標方案_第3頁
煤礦施工組織投標方案_第4頁
煤礦施工組織投標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0/40煤礦施工組織設計設計投標方案施工組織設計編制的原則、依據及主要內容一、編制原則1、切實執行國家及煤炭工業有關煤礦建設的方針和經濟政策;2、統籌安排內部與外部;生產、生產服務、生活服務之間的協調建設,通過綜合平衡,確定合理建設工期;3、以礦建為主,全面安排好主體與配套、井下與地面、生產與生活工程的建設順序,做到“四通一平”、“兩堂一舍”先行,環保綠化同步;4、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在確保安全、質量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組織礦井建設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各項工作及各工程項目之間的平行交叉作業和協調建設,盡快形成綜合生產能力,縮短建井工期;5、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突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競爭意識,增強時間觀念、利息觀念、資金周轉觀念,堅決按合理工期組織施工;6、結合礦井建設實際.吸取礦區的建設經驗。揚長避短,大膽探索;7、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把建設納入到依靠技術進步的軌道上來;8、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工程成本,節約原材料,妥善處理工農關系,節約施工用地;9、合理利用永久設施建井,減少大臨工程。10、做好人力、物力、資金等綜合平衡,做好冬季、雨季施工安排,力爭全年連續均衡施工;11、在工程安排上。要做到四個優先(被利用的永久工程,工期長的工程,安裝任務重的工程,大型基礎及地下工程).四個不停(礦井關鍵線路不停,井簡裝備提升不停、井巷交替施工運輸不停,單位工程開工后一氣呵成),三個緩干(需長期維護的煤巷,施工不用的井下電氣設備,可用做平衡勞動力的工程),力爭做到勞動力、施工設備及周轉材料的基本平衡。二、編制依據1、《煤礦安全規程》、《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礦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煤礦防治水規定》、《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2、國家頒發的有關煤礦建設方面的技術政策、規程、規范、標準,定額等文件;3、批準的井田核查地質報告、礦井初步設計及概算;4、批準的井筒檢查孔及主要工程地質資料;4、建設單位與有關單位簽訂的協議;5、礦井建設的客觀條件及現場條件,鄰近礦井的地質及水文地質資料等。三、編制的主要內容礦井施工組織設計是建設單位據此科學地組織和指導礦井建設的重要依據;是招標選擇施工單位的依據;是確定建設總工期及施工順序的依據;是編制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設計的依據。因此,在根據《簡明建井工程手冊》(下冊)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內容與要求有關章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補充和調整,以適應目前的需要.編制的主要內容提要見表1所示,主要附圖及附表見表2,施工組織設計編制的目錄見表3所示。表1施工組織設計說明書內容提要項目內容礦井設計概況1、礦井交通位置,井田范圍,設計能力,服務年限,設計工程量,總概算,設計建設工期2、礦井開拓方式,井巷工程布置及特點3、主要生產系統工藝流程及各系統主要機電設備選型4、礦井移交生產標準及各類工程應完成的程度5、三類工程的工程量及主要單位工程的特點6、矸石、礦井水、生活污水等環保設施礦井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1、地層、煤層賦存狀況,主要可采煤層特征,分級儲量,煤質、瓦斯等級,煤塵爆炸危險程度,主要地質構造2、井筒檢查孔資料及分析3、主要巷道穿過的巖層及施工中應注意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特征4、地面建筑物基礎土層的工程地質條件施工準備工作1、交通運輸2、供電(附井上下供電系統圖及各施工階段用電負荷統計)3、供水及消防設施(建井各時期用水量及水源安排)4、通風方式及設施5、供熱采暖方式及設施6、加工設施(包括機修、混凝土預制、木材加工)7、礦井地面排水及防洪8、工業場地平整及土石方平衡規劃9、大型臨時工程的數量、結構及造價10、土地征用范圍及數量11、開工前必須準備的材料、設備及其供應方式12、現場組織機構及初期勞動力的安排13、施工準備期工程進度安排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根據礦井設計、地質和水文條件以及建筑安裝工程特點,確定三類工程的主要單位工程的施工方案,并制定其施工方法,詳述施工方法的具體步驟,以及采用的施工機具、工藝和新技術2、確定礦井主要環節的施工順序3、提出擬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結構、新設備的措施意見,以及其他特殊施工方法的采用4、施工輔助生產系統的安排(包括、提升、運輸、排水、壓氣、通風、供電、供料、照明、通信、信號)續表1施工組織設計說明書內容提要項目內容礦井建設工期總排隊1、根據施工單位的勞動力、技術素質及國家頒發的工期定額或對進度指標要求,確定三類工程排隊的平衡進度指標2、采用網絡計劃法對三類工程進行綜合排隊,找出礦井建設的主要矛盾線,據以確定礦井建設工期3、繪制礦井三類工程施工進度指標圖示4、加快建井進度的措施和意見工業場地施工總平面布置1、工業場地、風井及工人村施工總平面布置2、永久建筑物利用和臨時工程布置對照圖3、廣場土石方工程安排及永久管線施工安排4、場內管溝及道路施工安排5、大臨時工程的總平面布置6、施工材料、設備堆放場地及運輸流程7、動力設備、(壓氣、供電)及水源供應與負荷中心的關系8、火藥庫、油脂庫、加油站的布置與安全距離9、廣場排水及防洪10、排矸場及臨時儲煤場的布置11、節約用地及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技術及安全組織措施1.礦井施工主要輔助系統的設備選型與永久輔助系統的交替安排,包括:提升、通風、排水、壓氣、通訊、供熱、運輸(井上下)、地面排矸、混凝土攪拌、工程煤堆放.要按井筒施工、平巷開拓及采區開拓三階段設計2.技術物資供應的平衡落實措施(包括:勞動力、施工設備、材料及非標準設備加工、施工圖紙等)3.礦井建設期間地質、測量工作安排4.礦井建設期間保證工程質量的措施5.礦井建設期間提升、通風、排水系統的主要措施及井筒施工轉入平巷開拓過渡期的安排6。施工技術安全組織措施7.經營管理及增產節約的措施8。施工組織領導系統的改進措施9.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計劃措施10.存在問題及解決意見表2施工組織設計附表與附圖項目名稱要求附表1.單位工程施工進度一覽表2.礦井建設逐年工程量及投資計劃表3。主要永久設備供應計劃表4。主要施工設備需用量計劃表5.主要器材需用量計劃表6.勞動力需用量計劃表7。施工圖提交計劃表附圖礦井地質地形圖帶有煤層等高線的地質地形圖,圖上用不同顏色和符號標明礦井范圍內已有和擬建的鐵路、公路、上下水道、高壓輸電線路、工業場地和工人村等工業場地施工總平面布置圖在設計提出的工業場地總平面布置圖的基礎上,布置臨時建筑,施工管線器材和設備場地、運輸線路場內道路(永久、臨時)等,并用不同顏色符號標明永久和臨時建筑的施工年度井下巷道施工總平面布置圖標明主要連鎖工程及貫通地點,以不同顏色或符號標明井巷工程分年進度,并標明井下施工設備、管線、通風、排水系統礦井建設三類工程綜合進度圖根據三類工程綜合排除資料繪制。井巷工程圍繞主要連鎖工程和主要矛盾線,地面建筑及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圍繞主要生產系統,按系統進行排列。表現形式可采用一般的條形圖或帶時間坐標的網絡圖,應推廣網絡圖形式表3施工組織設計說明書目錄章節第一章礦井設計概況第一節礦井基本概述 第二節地質特征及煤層條件?第三節礦井開拓方式?第四節礦井主要生產系統工藝 第五節礦井移交生產標準第二章礦井建設條件 第一節建設期間的資源供應條件 第二節對礦井建設條件的分析第三章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第一節技改設計階段?第二節現場施工準備階段?第三節排矸系統 第四節壓風系統 第五節生活福利設施及其它第四章施工布署及施工方案第一節施工布署 第二節井筒表土段普通施工方案?第三節井筒基巖段施工方案第四節井筒交替裝備施工方案?第五節井筒向平巷過渡施工方案 第六節井下主要硐室的施工方案 第七節采區巷道施工方案?第八節主要建筑安裝工程的施工方案 第九節建井期間利用的永久建筑和設施?第十節原煤篩選、貯裝工程施工安排第五章施工順序及總工期第一節各類工程工期及進度指標的確定 第二節井筒開工順序的確定第三節施工準備工作順序及排隊 第四節主要聯鎖工程的確定及其施工順序第五節井筒交替裝備施工順序及排隊?第六節井巷工程施工順序及排隊 第七節土建工程施工順序及排隊 第八節機電安裝工程施工順序安排 第九節礦井建設總工期的確定 續表3施工組織設計說明書目錄章節第六章施工作業能力的設計第一節提升與懸吊設施 第二節通風設施?第三節井下排水第四節井上下運輸設施 第五節矸石排放及工程煤的處理第六節井巷施工設施 第七節瓦斯監測設施 第八節設備維修設施?第九節供水設施 第十節臨時壓風設施?第十一節采暖及供熱設施??第七章礦井建設期間的組織與管理第一節礦井建設期間的組織及管理方法 第二節保證工程質量的管理措施?第三節做好器材供應與管理工作 第四節做好接收生產人員的培訓 第八章安全管理與環境保護第一節保證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 第二節煤塵、頂板、瓦斯、水、火防治措施 第三節礦井建設期間的環境保護 第九章技術資源平衡第一節勞動力及勞動力平衡第二節建設投資的平衡 第十章施工組織設計的技術經濟分析第一節建設工期臺理性的分析 第二節安全施工可靠性的分析?第三節保證工程質量可靠性的分析 第四節主要資源安排可行性的分析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陽城惠陽煤業礦井建設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單位:編制人:編制日期:編制原則1、切實執行國家及煤炭工業有關煤礦建設的方針和經濟政策;2、統籌安排內部與外部;生產、生產服務、生活服務之間的協調建設,通過綜合平衡,確定合理建設工期;3、以礦建為主,全面安排好主體與配套、井下與地面、生產與生活工程的建設順序,做到“四通一平”、“兩堂一舍"先行,環保綠化同步;4、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在確保安全、質量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組織礦井建設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各項工作及各工程項目之間的平行交叉作業和協調建設,盡快形成綜合生產能力,縮短建井工期;5、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突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競爭意識,增強時間觀念、利息觀念、資金周轉觀念,堅決按合理工期組織施工;6、結合礦井建設實際.吸取礦區的建設經驗.揚長避短,大膽探索;7、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把建設納入到依靠技術進步的軌道上來;8、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工程成本,節約原材料,妥善處理工農關系,節約施工用地;9、合理利用永久設施建井,減少大臨工程。10、做好人力、物力、資金等綜合平衡,做好冬季、雨季施工安排,力爭全年連續均衡施工;11、在工程安排上要做到四個優先(被利用的永久工程,工期長的工程,安裝任務重的工程,大型基礎及地下工程);四個不停(礦井關鍵線路不停,井簡裝備提升不停、井巷交替施工運輸不停,單位工程開工后一氣呵成);三個緩干(需長期維護的煤巷,施工不用的井下電氣設備,可用做平衡勞動力的工程);力爭做到勞動力、施工設備及周轉材料的基本平衡。編制依據1、《煤礦安全規程》、《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礦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煤礦防治水規定》、《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2、國家頒發的有關煤礦建設方面的技術政策、規程、規范、標準,定額等文件;3、惠陽煤業井田核查地質報告;4、惠陽煤業礦井初步設計及概算;5、惠陽煤業初步設計安全專篇;6、惠陽煤業地面工勘物探報告;7、惠陽煤業環評報告;8、惠陽煤業水土保持方案;9、惠陽煤業水文地質類型劃分;10、惠陽煤業水害分析;11、惠陽煤業與晉城市救護大隊簽訂的救護協議;12、礦井建設的客觀、現場條件,鄰近礦井的地質及水文地質調查資料等。目錄第一章礦井設計概況第一節礦井基本概述。...。........。。。.......。.....。..。...。..。.....。...?第二節地質特征及煤層條件.。....。.。.。..............。。.。............. 第三節礦井開拓方式。。。...。。...。。。。.。。.....。..。.。..。。。..。.。...。。。。.... 第四節礦井主要生產系統工藝?.。。...。。...。。....。..。....。.。......。。第五節礦井移交生產標準.....。...。。。。。..。.。。...。。.。。..。。..。。...。.....礦井建設條件第一節建設期間的資源供應條件..。..。.。。。..。....。.。。.。.。...。。。。 第二節對礦井建設條件的分析。...。..。。...。。....。....。。。.。。。。。。...第三章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第一節技改設計階段.。。。.。。。.。。....。。.。...。。。...。...。..。。。....。。。..。.?第二節現場施工準備階段。。。....。。.。....。.。。.。。。。。。.。...。.。..。.。.。。。...。?第三節排矸系統?。.。..。。........。.。..。.。。。..。..。.。...。.....。..。..。....。.。第四節壓風系統 。...。.。。.。。.。。。........。..。.。......。.。....。。.....。。...。。。...第五節生活福利設施及其它......。。..。.。.。.。...。.。.。.。.。。..。..。..第四章施工布署及施工方案第一節施工布署 .。。。.。。...。.。.。。.。...。..。。..。..。。。。.。.。...。.....。.。..。...第二節井筒表土段普通施工方案 。.....。.。..。。.....。。。。.。。.第三節井筒基巖段施工方案.。.。。。.。.。.......。..。.。...。.。..。第四節井筒交替裝備施工方案 。。....。。。......。。..。.。.。...。....。。..第五節井筒向平巷過渡施工方案...。.。...。。...。.。。..。.....。。。。。.。。?第六節井下主要硐室的施工方案 。。.。....。。...。...。.。.。....。。....。..第七節采區巷道施工方案?...。.。....。。.。......。.。。..。。。..。。。.......。。....第八節主要建筑安裝工程的施工方案?....。........。..。。...。。。.。。。.第九節建井期間利用的永久建筑和設施 。。.。.。..。.。。..。..。.第十節原煤篩選、貯裝工程施工安排。。....。...。..。。..。。....。...。..。.第五章施工順序及總工期第一節各類工程工期及進度指標的確定?。。..。.。.。.。.。..。.。。第二節井筒開工順序的確定。。......。..。。..。.。。......。......。....。.。。。第三節施工準備工作順序及排隊.....。。....。..。.。。。.....。...。..?第四節主要聯鎖工程的確定及其施工順序.。..。.。。.。...。.。。第五節井筒交替裝備施工順序及排隊 .。..。。。。。。....。...。.。.。。。...第六節井巷工程施工順序及排隊.....。..。.........。。...。..。。....。。..。。 第七節土建工程施工順序及排隊?。.。.。...。.。..。。。...。..。。........。。。.第八節機電安裝工程施工順序安排。........。。......。.。。。。...。.。... 第九節礦井建設總工期的確定?....。.....。。。.....。.。.。。...。。.。。.....。.。.第六章施工作業能力的設計第一節提升與懸吊設施?...。.。。.。。.........。。...。。。...。。..。。...。。..。..。...。。。。..第二節通風設施 。。.。。。。.。.。...。.。。.。。。.....。.。。...。.。。。.。.。.。.。。。。。...。。。.。.。。.第三節井下排水...。.。。。.。....。。。。.。..。.。....。。。。.。.........。。..。。。...。..。........第四節井上下運輸設施?。。.。。。.。。。。。。。。。....。..。.。。。....。.。.。。。。..。.。..第五節矸石排放及工程煤的處理。......。。.。。...。。.。。.。..。...。。。.。.....。...第六節井巷施工設施。。。。。。.。。。。。。。...。.。.。......。.。...。.....。。。..。.。。..。。。。...?第七節瓦斯監測設施。..。...。..。。..。..。。。。..。.。..。。.。。....。。。....... 第八節設備維修設施...。.。。...。...。。..。。。。.。.。。。...。.。..。。.。。...。......。。.?第九節供水設施 。。..。.。。。..。...。..。...。。.。。。.。。。。。。.。..。.。.....。.。。第十節臨時壓風設施.。....。.。....。.。.....。。。.。。..。...。...。...?第十一節采暖及供熱設施。...。.。.。..。。。..。。......。。。..。.......。.....。 礦井建設期間的組織與管理第一節礦井建設期間的組織及管理方法?.。。...。。。.。。。...第二節保證工程質量的管理措施 ...。。。。.。...。。........。.。..。第三節做好器材供應與管理工作?.。。。....。..。。。..。.。。。....。.。第四節做好接收生產人員的培訓 。.。。。..。。。。。..。.。..。........第八章安全管理與環境保護第一節保證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第二節煤塵、頂板、瓦斯、水、火防治措施 ...。....。礦井建設期間的環境保護.。。..。.。。。。.。.。...。.。。.....。。。. 第九章技術資源平衡第一節勞動力及勞動力平衡。.。.。。。。..。..。..。.。.。。...。.....。。。第二節建設投資的平衡 .。..。。..。.。。。..。。.....。。。.。。。...。。。。....。施工組織設計的技術經濟分析第一節建設工期臺理性的分析?...。。.。。。..。。。。.。。。.。....。...。...第二節安全施工可靠性的分析?...。。.。.。。。。.........。.......。。..第三節保證工程質量可靠性的分析..。.。......。.。.。..。.。。。..。.. 第四節主要資源安排可行性的分析。..。。.。.。。......。。.。。...。。。.第一章礦井設計概況第一節礦井基本概述一、位置及交通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陽城惠陽煤業有限公司位于陽城縣城南7km的白桑鄉通義村附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3′18″~112°25′44″,北緯35°22′07″~35°23′16″。井田西南部緊鄰陽(城)濟(源)公路,經該公路向北14km可達陽城縣城,向南可至河南省濟源市。礦區與周邊村鎮及工礦企業均有鄉村公路相通,交通較為便利。(交通位置圖詳見圖1-1-1).二、地形地貌井田地處太行山脈南段,沁水盆地的南緣,地貌上屬土石低山丘陵區,地形復雜,地表切割強烈。總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為井田西部蘆溝西部山梁,海拔708.2m,最低點位于井田東南牛抵虎村北,海拔545.0m,最大相對高差163.2m。三、河流井田內及周邊無大型水庫和地表徑流,大氣降水和沿溝谷自然排泄。井田所在地屬黃河流域沁河水系。四、氣象及地震情況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少雪,春季暖和多風,夏季多雨,秋季多晴朗天氣。據有關氣象資料,該區歷年平均降水量為659.7mm,但變化較大,最大降雨量為852.2mm(1958年),最小為335.2mm(1965年)。雨量多集中于6、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4%.蒸發量歷年平均為1974.7mm,蒸發量大于降雨量,屬溫和干燥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7℃,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3.1℃,極端最冷為-19。9℃(1958年1月16日),七月份最熱,平均為24。9℃,極端最高為40℃(1966年6月22日).全年風向為西風,年平均風速2m/s,定時測得最大風速24m/s(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該地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動反應譜周期分別為0。05g和0.45s。根據國家地震局1:400萬《中國地震綜合等震線圖》,本區地震裂度為VI度區。惠陽煤業礦區范圍為陽城縣白桑鄉通義村通武磺礦、陽城縣白桑鄉通義村通義磺礦、陽城縣白桑鄉呂家河小后凹磺礦、陽城縣尹莊鄉南底村東坡磺礦、陽城縣白桑鄉馬坡磺礦、陽城縣興成化工廠及部分空白資源整合而成,資源整合前各礦井井田范圍及開采現狀見15號煤層采掘工程平面圖。整合前各礦均開采硫鐵礦,均無可利用的井巷工程和設備.礦井無鄰近礦井,井田范圍面積6。18平方公里。第二節地質特征及煤層條件地質構造(一)地層礦區內出露地層為奧陶系中統峰峰組、石炭系中統本溪組、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局部被第四系黃土覆蓋。根據以往地質資料,對相關地層簡述如下:1、奧陶系中統峰峰組(O2f為含煤地層之基底,埋藏于井田深部。巖性為深灰、青灰色厚層狀石灰巖,夾灰黃色、黑灰色泥灰巖,含次生石膏及侵染狀黃鐵礦,下部裂隙巖溶發育,并為方解石脈充填,局部為角礫狀石灰巖,厚度一般大于100m。井田東、北邊界有出露。2、石炭系中統本溪組(C2b)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組灰巖之上.巖性主要為灰色、淺灰色富含鮞粒的鋁土泥巖為主,巖性致密,細膩,頂部偶為深灰色粉砂巖或砂質泥巖。底部為褐鐵礦及黃鐵礦,即“山西式鐵礦",“山西式鐵礦"不穩定,呈窩狀、透鏡狀或砂粒狀。地層厚度5.00-11。00m,平均8。10m。3、石炭系上統太原組(C3t)為區內主要含煤地層,底部以黑色泥(頁)巖與本溪組分界.主要由石灰巖、煤層、泥巖、砂質泥巖、粉砂巖、砂巖組成,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建造,沉積厚度較穩定.灰巖一般有4~5層,灰巖中常夾有燧石結核或團塊,富含海相生物化石,層位穩定,是煤層對比的重要標志層.本組含煤8~10層,穩定可采的主要為下部的15號煤層,中部的9號煤層不可采。全組厚度53.75~97。21m,平均94.16m。4、二疊系下統山西組(P1s)為區內另一主要含煤地層。底部以K7砂巖與下伏太原組地層整合接觸,主要由砂巖、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組成.含煤3層,其中的3號煤層厚2。00m。該組地層分布于井田中、南部的山梁上,煤層保存條件較差,為風氧化煤層,無開采價值。本組厚度0~51。39m,平均40。6m。5、二疊系下統下石盒子組(P1x)由灰綠色、黃綠色砂質泥巖、中粗粒薄層狀長石石英組成。底部以灰綠色長石石英砂巖(K8)與山西組分界,呈整合接觸關系。區內出露面積較小,僅殘存于井田中部山脊,保留最大厚度23m.6、第四系中上更新統(Q2+3)由紅色亞粘土、黃色亞砂土組成,含鈣質結核,厚0~10m。分布于山坡上及沖溝中.(二)構造據整合地質報告,井田構造簡單,總體呈現為小型寬緩的向斜,軸向東西向,北翼地層傾角3°~4°,南部較緩,傾角1°左右.井田內無斷層、陷落柱,構造總體屬簡單類型。(三)巖漿巖井田內外無巖漿巖侵入,對本區地層、煤層無影響。煤層及煤質(一)含煤性礦區內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不同的聚煤環境,形成了不同的巖性組合、巖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較大的差異性。太原組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地層,含海相灰巖4~5層、含煤8~10層,編號自上而下為5、6、7、8、9、10、11、12、13及15號,其中15號煤層為井田內、全區可采之穩定煤層。本組地層平均總厚度94.16m,含煤系數5。11山西組為一套陸相含煤地層,含煤1~3層,編號自上而下為1、2、3號,均為不可采煤層。本組地層平均總厚度40。60m,含煤系數7.39礦區內山西組、太原組含煤地層平均總厚134。76m,煤層平均厚度7.81m,含煤系數井田內主要可采煤層為太原組15號煤層。15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下部K2灰巖之下,上距3號煤層底板94.2m左右,下距奧陶系界面16.5m,煤層厚度1.30~3。60m,平均厚度1.86m,發育0~1層夾矸,矸厚0.10~0。35m,結構簡單。頂板為K2灰巖,局部發育一薄層黑色泥巖,底板為泥巖或含黃鐵礦砂質泥巖。除井田內15號煤層在井田中北部、東南部(二)煤質及用途1、物理性質和煤巖特征15號煤宏觀煤巖特征:為黑色~灰黑色半亮型煤,似金屬光澤,以條帶~均一結構、粒狀~階梯狀斷口為主,貝殼狀次之,條痕為灰黑色,裂隙較為發育,常見黃鐵礦充填。顯微煤巖特征:煤巖組分主要為鏡質組、絲質組。鏡質組主要為無結構均質鏡質體,其次為膠質鏡質體,偶見基質鏡質體分布。絲質組以氧化絲質體為主,呈碎屑狀分布,或分布于鏡質體中,或與粘土摻雜在一起。礦物質以粘土礦物和黃鐵礦為主.綜上所述,15號煤為絲質亮暗煤及絲質暗煤亞型.2、化學性質、工藝性能根據該礦補打的ZK3、ZK4兩個鉆孔15號煤層原煤樣送山西省煤炭地質研究所進行檢驗,結果如下:水份(Mad):3.50%、3。58%;灰份(Ad):16。21%、29.94%;揮發份(Vdaf):6。23%、10。93%;全硫(St.d):1.74%、2。77%;固定碳(FCd)::78.57%、62。40%;高位發熱量(Qgr,d):28.979MJ/kg—1、22.969MJ/kg-1;焦渣特征(CRC):23、煤類煤類劃分按《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準》GB(5751-86)進行,主要以浮煤揮發份(Vdaf)及氫元素(Hdaf)分類。井田內可采15號煤層劃分為無煙煤3號(WY)。4、煤質及工業用途評價井田內15號煤層煤類均為無煙煤(WY),15號煤層為中高硫、中灰~高灰、高熱值、高熔灰分、高強度無煙煤。熱穩定性好,精煤回收率良,經洗選、脫硫等途徑降低煤中的硫分后,可作為合成氨用煤。5、煤的風化和氧化15號煤風氧化帶主要位于其露頭向埋藏處40m左右,利用價值低。瓦斯、煤塵及煤的自燃(一)瓦斯根據山西省煤炭地質研究所對該井田施工的ZK3、ZK4鉆孔15號煤層瓦斯含量試驗報告,見下表:試驗階段CH4ZK3ZK4Ml/g空氣干燥基Ml/g干燥無灰基Ml/g空氣干燥基Ml/g干燥無灰基瓦斯損失量0。040。040.010.01瓦斯解吸量0.020。030.000。00粉碎前脫氣瓦斯量0.510.590.070.09粉碎后脫氣瓦斯量0.560。650.050.05總計(瓦斯含量)0.130。310.130.15自然瓦斯成份粉前(%)CH433.21CH49。07自然瓦斯成份粉后(%)CH456。18CH419.44預測為低瓦斯礦井,沒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建議礦井在基建過程中及時補充礦井的瓦斯鑒定資料。(二)煤塵和煤的自燃根據2007年8月15日山西省煤礦礦用安全產品檢驗中心對山西陽城惠陽煤業有限公司15號煤層取樣測試,分析結果:火焰長度為0mm(三)地溫、地壓井田范圍及周圍沒有發現低溫和地壓異常現象,該井田屬地溫地壓正常區。井田水文地質(一)地表水系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部,地貌類型屬侵蝕低山丘陵區,井田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沖溝發育,井田內無其它大的地表河流,主要水源為大氣降水。雨季時節,溝谷有短暫洪流出現,流徑不長。礦井充水主要為大氣降水,地下水量極少,井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二)主要含水層情況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層主要為第四系松散沉積物,由紅色褐色粉質粘土夾細砂層組成。該含水巖組水位埋藏淺,受大氣降水補給,季節性變化大,富水性弱。2、下石盒子組(P1x)砂巖裂隙含水層區內下石盒子組地層面積較小,其含水層主要為中—細粒砂巖,受大氣降水補給,為弱含水層.水質類型為HCO3-Ca型水。3、山西組(P1s)砂巖裂隙含水層區內該地層主要含水層為中、細粒砂巖,厚度變化大,富水性較弱。該地層僅殘存于山頂和較高地段,為弱含水層。4、太原組(C3t)砂巖、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巖溶裂隙含水層K2、K3、K4、K5灰巖,沉積穩定,厚度變化不大,巖溶裂隙的發育隨埋深增加而減弱,區內該含水層多出露于地表,富水性差。5、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2f本井田中奧陶統頂部地層出露于礦區東、北部邊緣,主要由深灰色厚層狀灰巖、角礫狀灰巖、薄層泥質灰巖組成,水位標高530m,富水性較強,由于該地段沖溝發育,該段灰巖的富水性較差.(三)主要隔水層情況1、石炭系、二疊系灰巖及砂巖層間泥巖隔水層該類隔水層分布于各灰巖、砂巖含水層之間,主要為泥巖、鋁土質泥巖、砂質泥巖,其厚度多為4~13m,埋深較大時在含水層之間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但在已有或未來采煤礦坑頂板之上冒落導水裂隙帶內的泥巖將失去其隔水性能。2、本溪組及太原組底部泥巖類隔水層該隔水層位于15號煤層之下,平均厚度約20m左右,(四)礦井充水因素分析1、大氣降水:大氣降水通過不同成因的基巖裂隙及松散堆積物孔隙在裂隙溝通的情況下進入礦坑,成為礦坑充水的間接但重要的補充來源。礦坑涌水量受降水的季節變化影響,具明顯的動態變化特征,且有延后特征。2、采空區積水:在井田內四周15號煤層有大面積的采空區,可能存蓄著地下水。3、含水層地下水:井田礦坑頂板冒裂帶將溝通其影響高度范圍內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使地下水進入礦坑,成為礦坑充水的主要來源。在開采過程中也不排除在特殊構造部位(如隱伏斷裂構造)的越層補給.據井田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條件分析,礦坑充水通道主要為巖土層的孔隙、裂隙、巖溶、頂板冒落帶及井筒。奧陶系巖溶靜水位標高(+530m)低于15號煤層最低底板標高(+585m),一般不存在底板突水威脅.(五)礦井涌水量據礦井地質報告預測,兼并重組前惠陽煤業300kt/a時,15號煤層涌水量正常為645m3/d,雨季最大可達720m3/d。本設計采用水文地質富水系數比擬法對15號煤層兼并重組后礦井涌水量進行預算,當生產能力達到450kt/a時,礦井涌水量預計正常涌水量取970m第三節礦井開拓方式采用斜井開拓。利用井田西北部新建場地作為礦井的工業場地,在場地內新掘主斜井和副斜井兩個井筒。其中:新掘主斜井井筒方位角180°,傾角15°,凈寬4。50m,凈斷面積為13。35m2;主斜井裝備膠帶輸送機,設檢修軌道,鋪設行人臺階,擔負礦井煤炭提升和上下人員任務,并作為進風井兼作安全出口;新掘副斜井井筒方位角180°,傾角9°,凈寬4。00m,凈斷面積為11.08m2,鋪設單軌,擔負材料、大件等輔助提升任務;回風立井利用原陽城縣尹莊鄉南底村東坡磺礦主立井(直徑3.0m)進行擴掘,設計該風井直徑4.5m,凈斷面積為15.9m2,垂深50m,安裝梯子間,擔負全礦井的回風任務及安全出口;設計在副斜井井底設平車場,長40m,在井底車場西側布置中央水泵房和主、副水倉、管子道等硐室,兩斜井落底后南北設三條下山,傾角3°~4°,分別作為集中輔助運輸巷、集中膠帶巷和集中回風巷;在井田中部東西布置三條水平采區大巷,分別作為輔助運輸巷、皮帶大巷和回風大巷;集中膠帶巷與皮帶大巷由膠帶連接;在集中巷南側設主變電所、采區水泵房、采區水倉和消防材料庫等硐室。輔助運輸巷、皮帶大巷和回風大巷服務于首采區,即一采區,南北兩翼開采;在采區煤倉正東815m處,南北布置三條采區大巷,分別作為采區輔助運輸巷、采區皮帶巷和采區回風巷;服務于井田東部資源,該處為接替采區,即二采區,東西單翼回采;因此根據大巷的布置形式,全井田劃分為兩個采區。以一個水平開采全井田15號煤,即本設計開采水平(+590m)開采15號煤層。根據礦井的開拓布置形式,該礦井共布置兩個盤區,一盤區即首采盤區,布置參數為東西方向1200m,南北井筒特征表井筒名稱主斜井副斜井回風立井井口座標(1980西安坐標系)經距Y19627133。24819627093。24819627295.524緯距X3924097。3313924097。3313923915。329井口標高(m)+638.00+635。00+670。00井底標高(m)+624+620+620提升方位角(度)00井筒傾角(度)15990井筒垂深、斜長(m)608850井筒寬度(m)凈4.54.04。5掘進5.5/4.85.0/4.35。5/4。8井筒斷面(m2)凈13。3511.0815。9掘進19.57/15.7616。81/13.2823.74/18。09井壁支護厚度(mm)500/150500/150500/150材料表土混凝土/基巖錨噴表土混凝土/基巖錨噴表土混凝土/基巖錨噴井筒裝備膠帶輸送機、行人臺階單軌和行人臺階梯子間備注新掘新掘擴掘第四節礦井主要生產系統工藝?大巷運輸及設備:大巷煤炭運輸方式選用帶式輸送機,選用PVG680S型橡膠面整芯輸送帶,其皮帶強度為680N/mm,帶寬為1000mm集中輔助運輸巷和輔助運輸大巷輔助運輸設備:本次設計輔助運輸方式采用無極繩絞車牽引系列礦車運輸,大巷長1645m,傾角0~3°。根據需要,設計在集中輔助運輸巷和輔助運輸大巷安裝一部SQ-80型礦用無極繩絞車(單軌運輸),擔負全礦井材料、設備等輔助運輸任務。SQ-80型無極繩絞車技術性能如下表所示。SQ-80型無極繩絞車技術性能序號項目單位無極繩絞車1型號SQ-802鋼絲繩直徑mm263電動機型號YB2315M4電動機功率kW1105鋼絲繩速度(無級調速)m/s0.2~2。56最大牽引力KN807梭車容繩量m600~12008運輸距離m≤22009絞車體積(長×寬×高)mm2790×1670×163510數量部1名稱型號名義載重(t)最大載重(t)軌距(mm)軸距(mm)外型尺寸(mm)自重(kg)1t固定箱式礦車MG1。1-6B1。16005002000×880×11505921t材料車MC1-61。02.06005502000×880×11504941t平板車MP1-6A1.02。06005502000×880×11504643t平板車MPC3-63.05。560011002400×1050×41553016t平板車MP16-61660010002700×1200×300811采煤方法:采用長壁綜采的采煤方法,頂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煤機主要技術參數采高1。4~2.電動機功率2×135kW、50kW適應煤質硬度f<3。5煤層傾角〈25°臺數2+1截深630mm電壓1140V滾筒直徑1.噴霧滅塵方式內外噴霧牽引方式銷軌式電牽引牽引力300kN滾筒轉速55r/min牽引速度0~6m/min搖臂長度1700mm鏈條規格齒輪銷軌式總重20t搖臂擺動中心距8370mm制造廠機面高度9臥底量2采區煤和輔助運輸方式及設備采區內煤炭運輸選用帶寬為1000mm的固定帶式輸送機,礦井輔助運輸采用無極繩絞車牽引串車1、運煤系統采煤工作面(可彎曲刮板輸送機)→轉載機→膠帶順槽(可伸縮膠帶輸送機)→皮帶大巷(固定式膠帶輸送機)→采區煤倉(K3給煤機)→集中膠帶巷(固定式膠帶輸送機)→主斜井(固定式膠帶輸送機)→地面(篩分樓).2、材料設備運輸系統地面材料和設備→副斜井(JTPB單滾筒絞車)→井底車場(無極繩絞車)→集中輔助運輸巷(無極繩絞車)→輔助運輸大巷(無極繩絞車)→工作面回風順槽(無極繩絞車)→回采工作面。3、通風系統地面新鮮風流→主斜井和副斜井→井底車場→集中膠帶巷和集中輔助運輸巷→皮帶大巷和輔助運輸大巷→工作面運輸順槽→回采工作面(乏風)→回風順槽→回風大巷→集中回風巷→回風立井→地面.4、排水系統工作面順槽(小水泵)→輔助運輸大巷→采區水倉→采區水泵房→井底水倉(沉淀)→中央水泵房(主排水泵)→管子道及副斜井排水管→地面→井下水處理站調節池。達到設計能力時采區工作面特征詳見表5—2-1。表5-2-1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采區工作面特征表采煤工作面采區名稱個數裝備煤層平均厚度(m)平均采高(m)長度(m)年推進度(m)年生產能力(kt)一采區1ZZ5000—16/28型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1。861。861201425.6502。1礦井通風方式:(一)通風方式礦井采用機械抽出式通風方式.(二)通風系統礦井為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由主斜井和副斜井進風,回風立井回風。(三)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風回采工作面為全負壓通風,礦井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時,共配備兩個掘進工作面(一綜一炮),均采用獨立通風,掘進工作面所需風量由局部通風機對其壓入式供給.井下獨立通風硐室有主變電所、采區水泵房及采區變電所。礦井總需風量為45.0m3/s。礦井等積孔:礦井通風容易時期為2。55m2;礦井通風困難時期選用FBCDZ—8-№18B型礦用對旋軸流式通風機兩臺,風機配套電動機為YBFe315M—8型,2×75kW主排水系統:主井生產系統主斜井采用膠帶運輸機提升,原煤出井后運至篩分樓進行篩分,分為+120mm大塊、30~120mm小塊、-13mm末煤三個品種,塊煤經轉載皮帶入滑坡倉存放,末煤經轉載皮帶入儲煤場存放。地面生產系統設施有主井井口房、皮帶運輸走廊、篩分樓、轉載樓、滑坡煤倉、產品煤轉載皮帶、卸載點、儲煤場及回車場地等。副井生產系統副斜井傾角α=9°,斜長88m,采用單鉤串車提升,每鉤四輛一噸礦車,擔負礦井矸石、材料、坑木及設備的提升下放任務,人員步行下井。井口鋪設平車場,裝設阻車器、道岔、托繩輪,井筒內裝設地滾及常閉式防跑車裝置,在提升人員時保持常開狀態。礦車下井人工推送.矸石系統礦井井下巷道沿煤層布置,掘進過程中,硐室、大巷等需要破底,會產生一定量的矸石。矸石可由副斜井提升至地面后,沿窄軌運至高位翻車機,與篩分樓人工揀出的矸石匯合,統一由汽車外運至場地外荒溝排放,排矸前,先對溝底進行硬化.利用礦井裝載機,間隔一定的時間將排棄的矸石攤平壓實,灑石灰水,覆蓋黃土,可作為綠化用地.地面附屬設施機修車間機電維修車間擔負礦井日常中、小維修任務,機電設備的大、中修理依靠社會協作完成。主要設備有金屬切削機床3臺、交流電焊機2臺、礦車修理專用設備2臺。機修車間建筑面積為565.92m2坑木加工房坑木加工房擔負礦井坑木及型材的加工任務,根據礦井實際,設計配備1臺圓鋸機,1臺木工帶鋸機.坑木加工房面積為100.80m2綜采設備庫綜采設備庫與機修車間合建,內設20t/5t雙鉤橋式起重機一臺。地面土建工程地面土建工程項目及特征見附表工業場地平面布置詳見附圖《工業場地總平面布置圖》順序建筑物名稱室內采暖計算溫度℃采暖建筑物體積m3單位體積采暖熱指標W/m3·k室內外溫度差(℃)耗熱量(×104W)采暖通風供熱合計一生產系統1副井井口房16379.442.0231.752副井絞車房15567。001.2221。503篩分樓151920.01.6226.764轉載樓15806.402。0223。555卸載點16328.802。0231。516變電所161121.041。5233。877主井空加室1662。051.2230.028副井空加室1662.051.2230.02小計18.98二生產輔助系統1綜合設備庫及機修間154527.361.32212。952器材庫51577.522.0226.843消防材料庫15287。282.1221.074坑木加工房15453。602.1222.105空壓機房15379。402.5222。096鏟車庫15251。861。5220.837鍋爐房15563.761.2221.498磅房15283.011。5220.949加壓泵房15142.301。2220.3810井下水處理站15399。602.0221.76小計31.21三行政福利系統1綜合辦公樓1812165.120.52515.212燈房浴室調度樓聯合建筑185692。900。6258.543職工宿舍樓1812165.120.72521.294餐廳182466.290。6253。705門衛118107.710.6250.166門衛218107。710.7250。16小計49.06合計99。25第五節礦井移交生產標準設計的主要特點1、設計規模:450kt/a,礦井工作制度:三八制,年工作日330d,作業制度為:2班生產,1班準備,凈提升時間16h.2、礦井采用斜井開拓,共布置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風立井三個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均為新掘井筒,回風立井為新擴井筒,均一次落底15號煤層。3、礦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通風方式為機械抽出式.4、采用長壁綜采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5、水平劃分及標高:全井田15號煤層劃分為一個水平,水平標高+590m6、大巷運輸方式:主運輸采用膠帶輸送機運輸,礦井輔助運輸采用無極繩絞車牽引1。0t系列礦車運輸,軌型30kg/m、軌距600mm。設計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1、礦井設計生產能力:450kt/a。2、井田開拓方式:斜井開拓。3、礦井及水平服務年限:11。5a4、礦井以一個生產采區、一個綜采工作面、兩個綜掘工作面來保證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和正常生產接替。5、礦井移交生產時,井巷新增的工程量為煤巷0m,半煤巖巷7264m,巖巷536m,井巷合計7881m,硐室體積=SUM(ABOVE)5196.6m3,掘進總體積76872.2m3。建設礦井6、礦井工業場地5。20ha7、工業建(構)筑物總面積為2428.04m2,新增工業建(構)筑物總體積為:8、礦井職工在籍總人數498人,原煤全員效率4.25t/工。9、礦井建設總資金18816。59萬元,噸煤投資407.64元.10、礦井建井總工期22個月。各種污染的防治措施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一)鍋爐房內設一臺蒸汽鍋爐、一臺熱水鍋爐,型號分別為DZL0。5-0.7—AⅡ、SZL1.4-1.25/95/70-AⅡ,配置除塵器XDN/TS-2型2臺,脫硫效率為60%,除塵效率為95~97%。設鋼煙囪二座,高度30m,直徑0。6m。煙塵排放濃度小于200mg/Nm3,SO2(二)煤炭生產、轉運過程中產生的煤塵均設有完善的防塵灑水設施滅塵;儲煤場除設封閉罩和在四周設綠化林帶外,還在罩內設置了料場專用滅塵灑水系統,消除粉塵污染.通過這些措施可基本控制和消滅煤塵污染。水污染防治措施(一)井下排水礦井建成后井下排水量為970~1080m3/d,主要污染物為SS及少量BOD、COD、油類等,全部進入井下水處理站處理。井下水處理站規模為20m3/h。處理采用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工藝。主要處理設備選用ZNYG—20型二臺,處理后的井下排水水質指標為BOD5=0。9mg/L,SS=12mg/L,COD=4.5mg/L,大腸矸菌群數不超過3個/L,達到污水排放標準,一部分回用于地面工業場地清洗、防塵灑水、綠化或排放,(二)生活污水處理礦井工業場地生活污水及生產廢水約為167。33m3/d,水質屬典型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為SS、BOD、COD、油脂、洗滌劑等。在工業場地建生活污水處理站一座,規模為3m3固體廢物處理礦井主要固體廢棄物是矸石、爐渣及生活垃圾。建設期矸石主要為掘進矸石,排放量約5kt/a,矸石用汽車集中運至矸石場地處理,排矸前,沿溝底修建泄洪涵洞,既避免了洪水沖走矸石,又保證矸石不被洪水侵泡,涵洞隨矸石場擴大而沿溝底修建。矸石經層層堆放并推平壓實后噴灑石灰乳,每層厚度以3m為宜,覆土0。5m,溝口隨矸石堆存高度修筑護坡。對已達到堆積量的地段要及時分片覆土封閉,覆土厚度以1.0m鍋爐房爐渣運至矸石堆放場與矸石一并處理。噪聲控制(一)在總平面布置時,按功能分區,將產生高噪聲設施與辦公樓、單身宿舍等環境要求較高的建筑物保持一定距離,并利用材料庫、棚等建筑物隔擋噪聲傳播。(二)對一些產生較大噪聲的設備,如通風機等,在擴散器內裝吸聲材料,并設密閉值班室。(三)對各種水泵、風機等采用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