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設計方案_第1頁
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設計方案_第2頁
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設計方案_第3頁
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設計方案_第4頁
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設計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設計方案——鄉村基本情況介紹——鄉村調查——鄉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鄉村整治規劃——田園風光及特色風貌保護——鄉村民住宅設計及規劃引導——規劃實施建議匯報框架規劃特色與創新3第一部分:鄉村基本情況介紹1.地理區位2.現狀概況第一部分1.地理區位52.1地形地貌第一部分塬面自北向南逐漸升高田家組東劉組南權組南韓組南程組東鄉村組臺塬

2.現狀概述6第一部分2.2人口現狀xxx鄉村現狀全鄉村有鄉村民小組6個,共548戶,全鄉村人口為1866人。實際入戶走訪336戶,訪談1500人。鄉村空心化老齡化趨勢顯現“工農兼業”現象顯著鄉村民小組戶數人口實際走訪戶數實際訪談人數田家組11838564297東劉鄉村組8328363258南程組7524435171南韓組8731252196南權組5418629141合計54818663361500年齡構成外出務工類型比例工農兼業比例外出務工去向及數量73.調研結果的分析2.3產業構成xxx鄉村人均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和外出務工,人均收入低于淡鄉村鎮平均水平,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每畝凈收入在500—700元。有少量養殖和副業,鄉村西有薰衣草莊園,鄉村東有農耕文化博覽園,現有規模不大。第一部分農業為主導,收益不高種植類型單一沒有優勢產業xxx鄉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元)淡鄉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元)58126025類別內容農作物種類以小麥、玉米為主,柿子(退耕還林)種植規模小麥2076畝、玉米2460畝、柿子1800畝類別年產量每畝毛收入(元)每畝凈收入(元)小麥種植效益700—1000斤1.1元0.5元玉米種植效益700—1000斤1.3元0.7元柿子種植效益無效益農民人均收入比較農作物種類及規模農作物種植收益鄉村民收入情況比例戶均耕地數量比例8第一部分2.4道路交通道路不成系統,鄉村主要道路硬化,巷道基本無硬化。富淡二級路鄉村內硬化路92.5現狀用地第一部分用地性質規模(hm2)比例人均建設用地(m2/人)建設用地鄉村居住用地26.784.5%143公共建筑用地0.111.53%0.53道路廣場用地2.517.95%12.02綠地----生產、倉儲用地0.152.09%0.72對外交通用地1.855.85%8.86公用工程設施用地0.090.28%0.43合計31.59100%169.3非建設用地耕地4667苗圃6.52林地47.79生態農業9.36閑置地3.56特殊用地1.11合計3816.49現狀用地統計組名閑置地面積空廢宅院數現狀總宅院數空廢院率南韓0.457858.23%南程0.053575.26%東劉0.45151549.7%東鄉村0.545746.7%田家0.572110719.6%南權0.622513.9%總計5352810%戶均宅基地xxx鄉村鄉村域共3816.49公頃,建設用地31.59公頃,居住用地26.7公頃,占建設用地比例為84.5%,耕地為4667畝。全鄉村戶均宅基地超過標準,空廢院率達到10%。各組空廢院情況102.6現狀用地第一部分鄉村建設用地農用地建設用地與農用地相嵌現狀用地布局圖至xxx縣城至淡鄉村鎮11第一部分2.7建筑現狀2.7.1建筑質量12第一部分2.7建筑現狀2.7.2建筑風格多數為現代農鄉村建筑,關中風格民居保留很少。新建多為平屋頂,少數保有坡屋頂,舊宅多為坡、平結合的屋頂形式。建筑風貌以灰頂、白瓷貼面為主,門、屋檐、屋角等處點綴有紅色元素(尤其在新建建筑中較為明顯)。現代農鄉村建筑坡、平結合的屋頂形式紅色元素點綴13第一部分2.8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缺乏活動場所及文化娛樂設施,不滿足鄉村規劃建設的國家標準,且在設施質量也不高。幼兒園(東劉)醫務室(東劉)鄉村委會(東劉)東劉14第一部分2.9鄉村環境優勢:鄉村綠化覆蓋率高優美的田園風光傳統的鄉鄉村聚落寬敞的居住及生活空間田園環境劣勢:雜物堆置,占用空間公共空間荒廢院落空廢現象明顯環境衛生較差聚落環境雜物堆砌院落空廢15受災點南韓組南程組東鄉村組東劉組田家組第一部分受災(山洪)點東鄉村組受災點南程組受災點有五個小組在不同程度上受過山洪影響,其中,南程組、南韓組由于靠近塬面,故受災點較多16第二部分:鄉村調查1.調研方法及時間2.調研結果調研表格調研圖紙現場踏勘座談會入戶訪談問卷發放資料收集調研方法調研步驟調研準備階段前期調研階段中期調研階段后期調研階段6.10—6.14(共5日)6.22—7.22(共30日)8.20—8.22(共10日)中期匯報后(計劃5日)現場調研資料收集底圖繪制問卷設計細部調研開座談會發放問卷逐戶訪談補充調研意見交換1.調研方法第二部分2.調研結果的分析第二部分2.1鄉村民意愿是否愿意集中安置?鄉村民猶豫問題:鄉村中許多家庭子女與父母合住,進入新社區是怎么樣的套型分配,是否能滿足大家庭中的小家庭需求。家庭經濟收入有限,難以承擔進入新社區的后期費用(物業費)。xxx鄉村普遍家庭沒有脫離農業生產,并依托自家大院,發展農副業及養殖業等增加收入。鄉村民自身生活習慣,習慣于以家庭為單位大院空間組織模式,不適應以鄰里為單位的集中社區。鄉村民急需想改善的問題各個年齡段想搬遷人數的比例鄉村民想從事的產業比例鄉村民需要解決的問題:(1)80%鄉村民反應生產用水不方便,尤其是在塬上的地灌溉用水缺乏。(2)100%的鄉村民希望改善鄉村內環境,希望解決廁所排水,由旱廁改沖水。(3)90%的鄉村民認為鄉村內道路需要硬化改善,并建立排水系統。(4)76%的居民認為現階段的電力供應不足,不能滿足高負荷時段用電。193.問題綜述通過分析總結,對xxx鄉村總體認知為關中地區最普通的鄉村之一,同時,隨著社會發展、又有新的發展趨勢。3.1問題綜述關中農鄉村特點長期以傳統農業發展為主鄉鄉村聚落分布均勻,居住空間四周為耕作農田非農化進程比陜西其它地區慢有一定的文化底蘊xxx鄉村xxx鄉村以傳統農業為主導,有好的農業發展條件xxx鄉村六個自然鄉村呈均質分布,四周被農田包圍xxx鄉村工農兼業的狀態明顯,非農化進程緩慢xxx鄉村位于文化多元的xxx縣和具有革命歷史的淡鄉村鎮生活交流:老碗會——電視拌飯建筑風貌:關中民居——現代建筑生產方式:自種自收——機械化勞作第二部分20第三部分: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1.現狀存在問題2.解決策略1.現狀存在問題產業發展問題——傳統農業不足以發展鄉村經濟導致鄉村經濟活力缺失,人口流失

——鄉村產業需調整大面積院落耕地利用不充分,種植較為單一,大多作為自家菜地種植耕地種植普通農作物,經濟效益不高如何解決傳統農業種植無法實現高效經濟發展現狀?第三部分22產業發展問題畜牧養殖不經濟如何改善不成規模,牲畜類型單一,散養方式污染環境的養殖業?第三部分1.現狀存在問題23

鄉村建設問題

1)廢棄閑置建筑影響鄉村整體環境

2)鄉村傳統特色風貌和建筑符號逐漸消失

鄉村建設良莠不齊,地域特色逐漸消失,缺乏良性交往空間,空心鄉村現象逐步加劇,傳統鄉村落活力漸逝

——鄉村建設需引導如何對待傳統建筑符號逐漸消失,棄置建筑處置問題?

3)鄉村院落空間形式各異,缺乏統一指引

4)沿街建筑立面形象差,同時無法體現鄉村地域特色

5)街巷空間臟亂差,缺乏應有生機活力如何解決建筑內部庭院空間無序、外部街巷空間欠缺活力現狀?第三部分1.現狀存在問題24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1)現有基礎設施不完善,僅能滿足部分基本需求2)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差,文化服務設施欠缺

鄉村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文化服務設施匱乏,衛生設施條件差,鄉村民物質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鄉村基礎設施需完善升級如何完善各項基礎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改善鄉村民生活條件?第三部分1.現狀存在問題25規劃以鄉村實際為出發點,秉承可持續發展原則,通過關鍵要素整合,旨在打造生態與人文和諧、有機現代農業與城郊鄉鄉村旅游業聯動發展的美麗鄉鄉村,盡顯農鄉村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產生活之美。2.規劃定位

“一體、和諧、共生”生產生活一體化人居田園和諧化生態景觀共生化3.規劃理念

第三部分263.規劃策略

產業多元引導——由單一的以農業耕種為主到農業設施現代化、鄉鄉村旅游多元的發展策略。文化注入共享——由特色迷失到東府文化文化的彰顯。空間適度集中——由同質分散到差異聚整。分類配置、標準適宜——由建設滯后到保障先行。第三部分27第四部分:鄉村域發展與空間控制規劃1、產業發展2、用地布局3、各類用地控制4、市政基礎設施5、綜合防災281.xxx鄉村的產業植入1.1植入思路主導產業:現代農業產業選擇區域產業現狀xxx鄉村產業現狀xxx縣總體規劃定位優勢及問題輔助產業:鄉鄉村旅游現代農業示范區新品種試驗基地東府文化農耕文明主題花海感受關中鄉村落、體驗傳統農耕、身臨紫薰花海淡鄉村鎮為旅游型城鎮(鄉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產業布局項目策劃第四部分291.xxx鄉村的產業植入1.2產業發展優勢及問題產業發展選擇優勢區域農業基礎雄厚

自身農業條件較好區位優越便于流通

政策鼓勵現代農業存在問題主導產業薄弱缺乏特色耕作分散沒有科技支撐已有企業潛力挖掘不足缺少其他類型產業輔助培育“一鄉村一品”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形成規模,合理開發發展鄉鄉村旅游內生動力吸納勞動力增加農民收益激發鄉村活力主導產業——現代農業輔助產業——鄉鄉村旅游發展策略第四部分30鄉村經濟發展策略一策略二策略三培育一鄉村一品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形成規模,合理開發特色農產品種植與農家旅游結合推行農業循環經濟及種養殖業發展耕地、養殖進行集中,統一管理1.3產業發展策略主導產業——現代農業輔助產業——鄉鄉村旅游第四部分31xxx鄉村將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基地,重點發展糧食、林果、蔬菜等種植產業及奶山羊、生豬規模養殖和特種養殖;建設以休閑旅游為主的“印象東府”田園旅游特色鄉村落,重點發展以休閑、體驗、拍攝為主的鄉鄉村度假旅游。1.4產業發展定位第四部分1.5產業布局規劃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內容優質糧種植基地在解決生產性基礎設施基礎上,實現農業產業化,主要種植高產小麥、玉米,打造優質農品名片,與周邊區域形成供銷渠道設施蔬菜種植園利用設施農業及溫室效應生產反季節蔬菜生態農業示范園利用生態農業造景、農林科技示范造景、現有自然景觀造景,形成結合種植、觀光為一體的農業示范園區綠色食品種植園以種植安全優質的綠色食品為主,形成綠色食品的原料種植基地優質果品示范區主要以退耕還林柿子種植為主,改善現狀病癥,提升種植技術,同時可結合多種類型果品(桃子、蘋果等)種植特色苗木種植園以向日葵及其他搭配薰衣草的經管類苗木種植為主特種養殖基地以生豬和奶山羊養殖為主,選擇靠近塬面、較為安靜、向陽的廢舊民居進行特種(兔子、烏雞、蝎子、壁虎、蜈蚣)養殖七個現代農業園(基地)分布第四部分主導產業——現代農業33完善農業生產方式,發展機械化種植積極發展農鄉村養殖,增加農民收入第四部分1.5產業布局規劃第一部分輔助產業——鄉鄉村旅游鄉鄉村旅游基地發展內容薰衣草花田觀光區位于南權組以西,由多個品種薰衣草形成七彩花田,以休閑觀光為主婚紗攝影及影視拍攝基地基地南側緊鄰現狀南韓組所在地,依托薰衣草園,提供小型且風格多樣的婚禮舉辦、婚紗攝影及影視拍攝場地香草集市體驗區該體驗區以整合更新后的南權組為依托,區內以薰衣草產品的簡單工藝展示、體驗,及產品的銷售為主東府文化體驗區該體驗區依托東劉組內空廢院的改造區域,通過開展傳統競技、鄉土文藝、民間雜耍等休閑游樂活動,展示東府文化農家生活展示區展示區主要依托東劉組西側的農家院落,展示傳統民居和農家生產、生活、節慶等民俗活動農耕文化展示區位于鄉村域最西側,展示區主要展示農業生產中滄海桑田的演變歷程,讓游客了解偉大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農耕文化智慧。農耕文化體驗區位于田家組和東劉組之間,區內主要開展傳統農業生產、傳統農鄉村生活、民俗活動等體驗活動35第四部分農耕文化展示香薰作坊花海客棧香草客棧東府文化微縮展示及體驗館節慶風俗表演農家生活院落東府文化微縮展示及體驗館傳統農業體驗區現代農業體驗區農耕文化表演區時光農耕博覽園整合原則居民意愿鄉村發展趨勢特征各組發展綜合評價鄉村空間布局特征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整合基礎研究選擇保留鄉村民小組選擇取消鄉村民小組農用地評定產業布局整合方式空間布局2、xxx鄉村的鄉村整合第四部分372、xxx鄉村的鄉村整合2.1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地形坡度分析圖縣道影響分析圖鄉鄉村道路影響分析圖服務設施分析圖地質災害分析圖第四部分38東鄉村、南韓、南程、田家南邊部分用地均為禁止建設用地,東劉、南權建設用地條件較好。東鄉村南程南韓南權東劉田家第四部分392.2各組發展條件一級系統二級系統人口條件各組人口規模長期打工人數受教育程度經濟條件農民人均收入設施水平拆遷成本環境質量用地條件空廢院鄉村內空閑地人均耕地面積人均宅基地通過評價,東劉組發展潛力最大,其次是田家組、南程組、南權組、南韓組、東鄉村組。各組人口規模東劉組田家組南權組南韓組南程東鄉村

主要主要道路硬化主要主要道路硬化無無建筑質量好比例(%)423256495186戶均年收入0.5-1

空心率(%)9.719.65.268.236.73.9空閑地面積hm20.450.570.050.450.540.62戶均耕地面積(畝)8.36.27.93.28.310人均宅基地面積(m2)324.9287.3251.2310.1233.9247.7第四部分402.3用地整合

本次規劃以農田景觀的保護為基礎,采取鄉村域內部適度整合的方式進行用地的重新整理。xxx鄉村作為關中農鄉村普遍類型的代表,農業用地廣袤,建設用地非常充裕,但布局較為零散。規劃一方面考慮到效益集約、結構完整、提高建設用地效率、共享各個設施的同時,另一方面出于安全及生態保護的考慮,將敏感區域鄉村向發展條件較好的區域集中。

撤并型南程南韓東鄉村保留型東劉控制發展型南權田家第四部分412.4各類用地布局用地性質面積(hm2)比例(%)鄉村建設用地29.488.05基本農田252.169.78林地59.6812.99薰衣草種植33.648.88農業設施用地7.190.29鄉村域用地382.09100總體用地布局圖用地性質面積(hm2)人均建設用地(m2/人)比例(%)住宅建筑用地18.53112.3061.40公共建筑用地1.6910.245.60對外交通用地1.7510.615.80道路廣場用地4.7828.9715.84綠化用地公共綠地0.653.942.15防護綠地1.237.454.08公用工程設施用地0.855.152.82總計29.48178.6797.68表10-5用地平衡表表10-4xxx鄉村鄉村域用地控制依據陜西省工程建設標準<鄉村規劃技術規范>(DBJ61-51-2009)人口規劃期末1650人。注:由于規劃期末建設用地基本與現狀建設用地面積持平,而人口減少216人,因此,人均建設用地量稍有增加。423xxx鄉村的用地整理3.1現狀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圖

農鄉村住宅用地:33.5公頃

有條件建設區域:5.08公頃

基本農田:252.1公頃園地:27.26公頃林帶:59.68公頃第四部分43基本農田的控制:根據2010年土地利用規劃圖,266.61公頃劃定為基本農田,嚴格控制基本農田的數量,在保證基本農田數量和質量不變的前提下控制各類用地規模。占用多少單位應當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負責開墾與所占基本農田的數量與質量相當的耕地。

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下列耕地應當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嚴格管理:(一)正在實施改造計劃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產田;(二)蔬菜生產基地;(三)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田;(四)需要退耕還林、還牧、還湖的耕地,不應當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3.2各類用地控制產業用地控制:

農耕文化博覽園仍然是以農業種植及培育為主,因此劃定為基本農田保護區。根據規劃,農博園占地68.68公頃,主要以田家周邊的土地進行流轉。

薰衣草規模在保證基本農田面積及退耕還林面積的前提下,進行控制。薰衣草用地布局盡量圍繞南權組進行布置。

區域基礎設施用地控制:對外交通:根據《公路安全保護條例》(2011)中公路建筑控制區的范圍規定,從公路用地外緣起向外的距離。富淡二級公路為縣道,因此道路兩側建筑建設范圍,沿道路用地外延擴出10米作為防護綠地,嚴格控制建設。

xxx鄉村無區域市政基礎設施。第四部分44鄉村建設用地控制:依據:《土地利用規劃圖》——建設用地38.58公頃,人均206.7平方米/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住宅用地的面積按照戶來控制。

《陜西省農鄉村鄉村建設規劃導則(試行)》,以非耕地為主建設的鄉村,人均規劃建設用地指標100-150平方米。

現狀新批宅基地面積2分8(187平方米)。

在保留三個組住宅的基礎上增加其余三個組住宅用地、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及旅游服務設施用地。3.2各類用地控制綜合確定人均建設用地170平方米以內。最終建設用地控制在31.72公頃以內。嚴格控制田家組及南權組用地規模,做到在現有的基礎上適度擴大,盡量不占用基本農田。東劉組所占用的基本農田數量以取消組進行同質同量置換。45置換名稱面積(公頃)改造住宅建筑用地9.77新建住宅建筑用地7.76原住宅建筑用地復墾為農業用地5.82廢舊住宅拆除置換為文化設施用地0.59閑置地置換為公共建筑用地1.1閑置地置換為廣場用地0.22閑置地置換為綠化用地0.65現狀建設用地規劃建設用地31.5929.48規劃前后建設用地比較各類置換用地面積3.3用地整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鄉村整治規劃1、鄉村肌理2、公共服務設施3、基礎設施4、道路及綠化景觀整治5、建筑風貌、公共空間、庭院整治47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微觀層面鄉村肌理梳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道路整治綠化景觀整治建筑風貌整治公共空間整治庭院整治文化注入共享引導性第五部分481.鄉村肌理1.1規劃理念規劃提取xxx鄉村四大特色要素為:“田”、“院”、“林”、“塬”。

在探尋四者關系的基礎上,本次方案總體規劃理念為:阡陌縱橫田院共融塬林相連一次“田”與“院”的完美邂逅1、注重農田阡陌的基底作用,提取縱橫肌理。2、以院落為基本單元,圍繞公共空間,組團附生。3、探索新型田鄉村關系,引導鄉村空間田院共融。鄉村在田中田在鄉村中院落空間公共空間院落空間縱橫肌理院落空間院落空間院落空間院落空間農田公共空間4、塬景滲透,綠網接連,提升鄉村空間環境品質。田院共融組團附生塬林相連鄉村柿林塬上第五部分491.2方案生成根據規劃任務書文件精神,鄉村空間規劃應以整治為主,因此,在規劃理念的指引下,方案本著“延續—整合—提升—激活”的思路進行鄉村空間全方位的整治,逐步形成了規劃方案。延續鄉村肌理確定基本骨架整合新舊院落融合主體空間提升空間品質打造田院共融激活鄉村活力復合功能植入第五部分50規劃前規劃后1.2.1延續鄉村肌理確定基本骨架

田家組東劉組第五部分511.2.2整合新舊院落

融合主體空間

東劉組田家組第五部分521.2.3提升空間品質

打造田院共融

田家組東劉組綠脈相連,斑塊鑲嵌,田園滲透,內外交融第五部分531.2.4激活鄉村活力

復合功能植入功能單一功能多樣功能復合

延續主體功能,整合新舊功能,優化功能布局,使其復合化,必將激活整個鄉村的活力。居住特色居住公共服務旅游觀光現代農業…….新的功能體第五部分54規劃總平面圖55規劃鳥瞰圖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鄉村,依依墟里煙

561.3功能結構會議展覽、科研教育居住民俗體驗、農耕展示、休閑服務

在前文整體鄉村域整體功能結構基礎上,以產業策劃以及空間規劃理念為指導,構建鄉村的功能結構布局。第五部分57綜合公共中心居住片區組團內部綠化節點骨架軸線1.3.1田家組團“一軸一核,綠帶滲透”功能上以居住為主,兼顧教育展示以及農副產品加工。第五部分581.3.2南權組團南權組團最終形成“一軸一核,花帶滲透”的空間結構,功能上以居住為主,兼顧薰衣草旅游服務功能。

薰衣草主題空間推導演化:入口廣場骨架軸線花海滲透旅游接待居住片區南權組功能結構南權組平面圖第五部分591.3.3東劉組團東劉組團最終形成“二軸雙核,田院共融”的空間結構,功能上以居住為主,兼顧民俗展示與體驗功能。

骨架軸線入口廣場公共服務中心民俗體驗區傳統風貌展示區農田滲透手工作坊農田滲透綠化集核居住片區第五部分60序號設置項目一級公共服務設施二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要求配置彈性配置標準配置彈性配置標準1行政管理服務設施社區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600㎡(其中,警務室建筑面積≥100㎡)★建筑面積480~600㎡(其中,警務室建筑面積≥80㎡)含“兩欄兩站九室”:鄉村務公開欄、宣傳欄;社區服務站、衛生計生站、;黨組織辦公室、鄉村委會辦公室、財務室、鄉村民議事室、檔案室、教務室、教育培訓室、圖書閱覽室、社會保障服務室2教育設施幼兒園★幼兒園六班,占地≥1400㎡——————3醫療衛生設施衛生室★建筑面積≥120㎡☆可含在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用房二級服務設施衛生室可結合社區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用房內的衛生計生站一并設置4社會福利與保障設施托老所★建筑面積≥200㎡☆建筑面積≥100㎡二級服務設施托老所可結合生產組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用房設置5文化體育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用地面積≥1000㎡★用地面積≥600㎡含1片混凝土標準籃球場、2張以上乒乓球臺(室內或室外)、室外全民健身設施及活動場地。可結合文化活動室一并設置。文化活動室★建筑面積≥100㎡★建筑面積≥80㎡,可含在社區管理服務用房包括圖書閱覽室(農家書屋)、文化娛樂、社區文化活動等。可結合社區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用房一并設置。6商業服務設施菜市場★用地面積100~500㎡☆用地面積50~250㎡包括糧油油、蔬菜、肉類、水果、水產品、副食品等商品銷售。可為露天市場生活日用品超市☆建筑面積約100㎡☆建筑面積約70㎡——農資超市☆建筑面積100~300㎡☆建筑面積70~150㎡——7市政公用設施垃圾收集點★服務半徑不宜大于80m★服務半徑不宜大于80m結合規劃方案布置公廁★建筑面積≥40㎡★建筑面積≥20㎡

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用地面積500~600㎡☆用地面積250~300㎡可結合商業服務設施設置郵政代辦點(農鄉村郵政加盟店)★建筑面積≥160㎡☆可含在社區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用房可結合商業金融服務設施設置電信代辦點★可含在郵政代辦點☆可含在郵政代辦點包括有線電視、固話移動通訊業務等8公共綠地公園、小游園★用地面積≥3000㎡☆用地面積≥1000㎡可與文化體育設施結合設置注:“★”表示必須設置的公益性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其相應標準為剛性規定。“☆”表示為經營性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和可選擇設置(或可空間復合利用)的設施項目,其相應標準為彈性要求2.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配置標準第五部分文化展示中心立面第五部分3..1道路系統規劃環式與盡端式相結合的路網形式。

整治主要目的為完善對外聯系,疏通內部道路。

道路分為四級:縣級道路、

鄉村主要道路、鄉村次要道路和鄉村宅前道路。

結合鄉村的實際及鄉村民日常生活的特點,規劃將xxx鄉村道路分為生活型及生產型道路兩種類型。第五部分3.基礎設施規劃63道路橫斷面設計:

道路均為一塊板形式,分為有人行道和無人行道人車混行兩種。

鄉村主要道路:紅線寬度7米,生活型道路兩側各留1米人行道。

鄉村次要道路:紅線寬度5米,無人行道。

鄉村宅前道路:紅線寬度3米左右,無人行道。道路豎向設計:

xxx鄉村北部與富淡二級公路相連,豎向設計充分考慮了鄉村道路與富淡二級公路的豎向銜接。

xxx鄉村整體地勢南高北低,在鄉村民組用地范圍內地勢平緩,場地中的最低點位于北部的縣道東側。設計中結合現狀道路以及保留建筑的情況進行了標高設計,坡度的大小控制在3‰到8%。第五部分64停車場規劃:規劃在東劉組北入口和西入口處設置兩處小型停車場,提供十個停車位,在南權組西入口處設置一停車場,提供十個停車位,共計二十個停車位。

在旅游高峰季節,還可以依托淡鄉村鎮鎮區、鄉村民農家樂院落以及路面臨時停車位解決停車問題。步行系統規劃:

考慮到鄉村內部交通以人行為主的交通特點,xxx鄉村步行體系的構建主要依托鄉村內部道路系統,

步行系統通過不同形式的鋪裝,比如鵝卵石、面磚、礫石、石板等材料以及景觀小品,步行節點等的打造,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步行景觀體系。653.2供水設施規劃引導生活供水設施現狀:

——從荊元鄉村供水站供水存在問題:——供水設施較為簡陋,地下水未經消毒直接供應;——缺少凈水設施,飲用水安全難以保證。解決措施:——劃建議鄉村在今后的發展中應積極推廣節約用水、高效用水技術;——在水塔中消毒后,重力向鄉村用戶供水。——人均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額取130升/人/日。——本次規劃更換改造其中長軸深井泵。遠景規劃結合淡鄉村鎮總體供水布局做管網銜接。鄉村鎮配水管網以支狀、環狀相結合的方式布置。第五部分規劃給水管道現狀給水管道3.2排水設施規劃引導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現狀及問題:無集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對鄉村水環境影響較大當地生活污水處理特點:當地農鄉村生活污水主要為廁所、洗浴、洗衣服、廚房污水等,基本不含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含有一定量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住戶分散,缺少系統排水管網,污水集中處理難度較大。

解決措施——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規劃污水管道管徑為d300mm,總長9396米。處理工藝采用:污水——格柵池——調節池——預處理厭氧池——潛流式人工濕地——穩定塘——達標排放潛流式人工濕地技術特點:——濕地面積小,處理效率高;——處理后污水通過污水管線排入就近河道,可作為灌溉用水和觀賞用水;——不存在二次污染,在處理污水的同時還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第五部分

鄉村雨水排放設施現狀及問題:——鄉村中除田家組無雨水排放設施,一般隨地勢自流排放,雨雪天氣對路面及鄉村環境影響較大解決措施:——保留田家組道路兩邊明渠,其余設置雨水管網。——分自然組區域收集后就近排入雨水澇池進行雨水調蓄灌溉回用等。——南韓組規劃雨水澇池容積為2500立方米;

南程、東鄉村組規劃雨水澇池容積為2500立方米;南權、東劉組規劃雨水澇池容積為4200立方米;

田家組規劃雨水澇池容積為2500立方米——規劃雨水管道管徑為d400-d800mm,總長7288米。——雨水澇池可結合綠化種植成為xxx鄉村景觀3.2排水設施規劃引導第五部分3.4供電設施規劃改造引導供電設施現狀及問題:——10千伏電源從10千伏農網架空線路上引接,鄉村內設有10千伏變配電所5個。——變壓器容量已經飽和,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配電設施陳舊,造成時常斷電現象。解決措施:——根據住戶的規劃布局,重新改造供電線路。——電負荷指標取4千瓦/戶,同期系數為0.4,則預測計算負荷為876.8千瓦。——在南權、東劉、田家共新建4個10千伏變配電所。——10千伏變配電所電源近期仍從原有10千伏架空線路上T接引下,遠期待淡鄉村鎮新建35千伏變電站投入運行后就近引接。電信設施現狀與問題——現狀xxx鄉村電信設施基本完善,固話普及率達到20%,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20%,有線電視入戶率也已達到90%以上——線路布局混亂,影響街道景觀。

解決措施:5.電信設施規劃改造引導——在鄉村委會設置網絡中心——根據住戶的規劃布局,重新改造電信線路。——架桿形式。3.5供熱燃氣改造導引采暖現狀:小煤爐、土暖氣、電暖器、太陽能。采暖措施:

——家用小型采暖系統。

——復合式太陽能采暖房——電取暖

——規劃應對保留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政府應對鄉村民進行宣傳,對新建的建筑應使用節能建筑。

用氣現狀:蜂窩煤、電磁灶,也有少量使用液化石油氣。用氣措施:

——沼氣池。

——電力和燃煤補充。——普及沼氣池知識體系宣傳;提升農鄉村沼氣池的管理機制;引進新型沼氣設備;由鄉村委會組織協調原料采購。

第五部分公共廁所布設現狀與問題——鄉村內沿路公廁多為住戶自建,設施簡陋,無污水處理設施,對鄉村環境及鄉村容鄉村貌有很大影響。

解決措施:——保留鄉村委會內和鄉村西側公廁,在東劉組西側新設公廁一座。——近期原有建筑使用分集式生態衛生旱廁。不向水體排放污水,糞尿分集;糞便用灰覆蓋,干燥;無臭味;無蚊、蛆、蒼蠅;糞尿無害化,可用于農業生態循環。遠期改造為沖水式廁所。——新建建筑均采用沖水式廁所。3.6環衛設施規劃引導第五部分防震設施規劃引導——新建工程必須按國家頒布的《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和建設;——鄉村內的公共綠地、廣場及外圍田野等開闊空間作為避震疏散場地,主要道路作為疏散通道。消防設施規劃引導——規劃區消防設計按防火規范要求設計,消防道路寬度≥4m,凈空≥4m;——柴草堆場與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25米;——保證管道壓力在滅火時最不利點消火栓的水壓不小于10米水柱,流量滿足消防車用水需求。防洪設施規劃引導——沿鄉村南側靠近塬面一側設置截洪溝,截流洪水,降低對地面的沖刷;——尊重山洪地表徑流渠道,并對現有沖溝綠化美化,作為山洪排水通道;——按照國家《防洪標準》GB50201—94的有關規定,xxx鄉村的防洪及排澇設計標準均為20年一遇。≥4m3.7防災設施規劃引導第五部分第五部分4.1道路整治道路平面整治方法:

鄉村主要道路:在原有的道路基礎上進行拓寬,并實施道路硬化。生活型道路兩側結合綠化設置人行道,增加公共交往的空間,而且路面設置減速板,控制行車速度,生產型道路則無此要求。

鄉村次要道路:道路應靈活進行路面拓寬與硬化,道路線性不必一定要筆直,減少拆除農房。道路路面設置減速板,控制行車速度。

鄉村宅前道路:主要依托原有鄉村內部道路,路面拓寬應是區間值。道路硬化應以鋪裝為主,增強生活氣息及鄉村特色。安全設計:道路節點:增加路口的人行道寬度,建立交通環島以及設置路段減速(減速丘、減速臺、適當彎曲的路型)等方法增強安全性。鄉村口首先要設置路標和交通限速標志,其次從鄉村口開始設置路坎和路樁,把車速限制在30km以下。道路沿線:在道路兩側種植行道樹,構建緩沖地帶;設置高度為100mm的路緣石;路段適當位置上設置相應的標志牌和標線;水泥混凝土路面注意防滑。第五部分4.道路及綠化景觀整治綠化景觀結構

xxx鄉村的綠化景觀結構以“田”、“鄉村”、“塬”、“林”四要素之間的關系為基礎,構成鄉村綠地景觀系統,可概括為“一軸、三帶、多點、多廊道”的綠化景觀結構。

隨著新功能的植入,新空間的打造以及新文化的挖掘,xxx鄉村將建構全新的景觀系統。

規劃通過重點打造一條“關中文化”的主題景觀大道及門戶入口空間,來奠定整個xxx鄉村的特色基調。主題景觀大道沿道路兩側設置彰顯關中主題文化的雕塑小品及特色文化知識普及欄等。

門戶空間則設置反映地域特色文化的景觀小品。

另外,

規劃應注重三個組團中南北向鄉村主干道的景觀序列以及三個層級景觀節點的設計,充實整個鄉村的景觀內容。

鄉村主干道的景觀序列應和鄉村背后的塬面形成對景關系。4.2景觀綠化75綠化系統整治:

綠脈相連——關中地區農鄉村的特征之一就是家家戶戶門前都種有柿子樹。利用鄉村本地樹種:柿子、國槐、梧桐構建高中低搭配的綠脈。規劃方法:

1、上塬的幾條鄉村子主要生產道路兩側種植綠脈。

2、在進行道路拓寬時,盡可能將保留原有道路兩側的樹木。斑塊鑲嵌——公共空間以及鄉村民院落里的綠化,共同構成斑塊鑲嵌的圖底關系。規劃方法:

1、農鄉村的開敞空間雖然有涼曬農作物的要求,但可以通過種植小型喬木以樹陣形式進行綠化。

2、保留的院落更要保留院里的綠化,新建的院落,通過相關獎勵政策的制定鼓勵鄉村民種植綠化。

田園滲透——農田是鄉村最大的綠化資源。三個組團被農田包圍,應將外圍的田園風光引入鄉村內部,同時也可以有效的調節對鄉村內部的微氣候。規劃具體做法就是打通廊道,首先組團之間有農田分隔,其次在各組團內部“圍而不合”。內外交融——通過規劃手法的應用,不僅要進一步放大其綠化優勢,而且要形成內外交融的綠化體系道路兩側的槐樹門前的柿子樹空地上的梧桐最大的綠化資源——農田第五部分76第一部分整治提升新建控制1、結構加固2、墻面色彩的調整3、屋頂修繕4、門窗材質的置換1、平面布局2、建筑層數3、屋頂形式4、門窗樣式5、墻面色彩6、細節裝飾5.1建筑風貌整治分類指導5.建筑風貌、公共空間、庭院整治775.1.1地域建筑要素的特點立面特點屋頂墻面門窗裝飾一種為傳統的硬山頂及單坡頂形式。另一種為現代平屋頂形式。“穿靴戴帽”三段式結構,墻顏色為白色,墻腳為朱紅。一種是傳統的墻垣式,顏色為黑色。另一種為新建雙扇鐵門,色彩為朱紅色。傳統的門墩、門檻等,部分門墩刻有圖案。現代新建民居裝飾有瓷磚匾額、大門鉚釘、獅型門扣和門環等。色彩主色調:灰白、朱紅、青灰副色調:土黃、磚紅土黃青灰朱紅灰白磚紅平面布局平面一般為矩形沿縱軸布置房屋,以廳堂組織院落,向縱深發展5.1建筑風貌整治第五部分785.1.2傳統建筑整治整治原則1、整體控制原則(立面、色彩的統一)2、分類指導原則(傳統、現代建筑分類實施)3、便于實施原則(經濟、可操作性)傳統建筑整治措施結構加固屋頂完善墻面整治門窗改造第五部分79現代建筑整治措施xxx鄉村現代建筑整體質量較好,建筑風貌比較統一,不宜進行較大的改動,規劃主要以墻面整治和門窗替換為主。墻面整治門窗替換1、立面質量好,但色彩與主色調不協調的建筑,建議通過立面色彩的調整,達到建筑風貌的統一;2、對于紅磚裸露的墻面,則先用水泥找平,再粉刷灰白色涂料,用朱紅色瓷磚對墻腳進行砌筑;3、對于外露的雨水管及電線等進行隱藏處理,保持立面干凈整潔。1、對門窗采取替換方式,將風格雜亂的門窗統一更換成朱紅色木頭材質。功能置換建筑整治居住建筑——農業設施用地(1)可適當擴大門窗,以便提高車輛通過性和通風效果。(2)墻體立面可粉刷為白色為,彰顯整體效果的干凈整潔。5.1.2現代建筑整治805.2公共空間整治廢棄院落整治閑置地整治街巷空間整治廣場整治公共建筑廣場綠地新建居住建筑復墾為耕地新建居住建筑廣場綠化、環境整治環境整治第五部分整治原則:——自然環境整治合理利用鄉村現有景觀資源,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生態宜居

——居住環境整治盡量延續鄉村現有肌理,主要進行梳理美化打造尺度宜人的街巷空間

——各種整治素材選用因地制宜,盡量以地方主要素材為主

——環境整治堅持以人為本,旨在打造人居和諧的環境

整治手法場地整治綠化美化設施配套5.2公共空間整治第五部分

5.2公共空間整治改造為入口廣場空間拴馬樁展示區農耕文化廣場露天休息座椅小徑入口景觀小品休息座椅文化景觀墻景觀墻停車場入口景觀花池小徑農業景觀位置第五部分83節點示意2——原廣場整治改造入口廣場位于xxx鄉村北側,緊鄰鄉村委會、體育活動場等構成的鄉村內公共服務中心,是鄉村中的重要景觀節點,規劃中通過鋪地廣場、農耕雕塑、文化景觀橋、拴馬樁等關中文化景觀小品,展示xxx鄉村作為關中地區傳統農鄉村,具有地域特色的農耕文化和地域性農業景觀風貌。現狀照片改造后照片84(1)原有建筑與新功能要求不符合,可進行局部改造,按照規劃要求進行空間整治。(2)廢棄住宅、建筑質量較差住宅根據一戶一宅和鄉村民自愿的原則合理整治,拆除具有安全隱患的建筑,按標準樁基新建安置。(3)鄉村內部不能利用的閑置建設用地,應整治綠化。(4)整合農田內零星、散亂布置的農宅,搬遷到鄉村內部,樁基復耕成農田。

田家組空閑用地整治圖東劉組空閑用地整治圖南權組空閑用地整治圖閑置地的整治:

5.2公共空間整治第五部分85節點示意——廢棄院落改造為公共服務設施及廣場

關中文化展示廊阿宮腔大舞臺東府文化微縮展示館洞府文化體驗館圖書室康體休閑廣場辦公室·阿宮腔大舞臺位置現狀照片改造后照片第五部分存在問題:建筑質量差,且無人居住;庭院荒草叢生,整個環境較差。整治措施:主要根據建筑形體及面積重新進行建造,對庭院空間進行鋪裝、綠化,保留現狀高大喬木。整治效果:整治后,形成良好的庭院空間,建筑得到重新整修,可以居住。節點示意2——廢棄建筑拆除新建建筑現狀照片改造后照片第五部分合理栽植植物采用當地石材進行路面硬化鋪裝5.2公共空間整治街巷空間的整治:

通過院落綠化加強,提供街巷綠化與遮陽通過建筑界面的整治美化街巷界面街巷空間的整治:

存在問題:宅前空間硬化地面較少,草垛堆放雜亂,不少家庭在門前飼養家畜,造成街巷空間衛生環境較差。整治措施:主要是對宅前空間鋪裝平整,種植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花果、蔬菜等,提高綠化率,消除宅前雜亂堆放的草垛、磚塊等,利用街巷有效空間,垂直綠化、見縫插綠,達到街巷空間環境的明顯改善。整治效果:形成良好的綠化效果,同時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宅前街巷空間

現狀照片改造后照片901)種植具觀賞與經濟價值的果木、蔬菜種植,并配置花架、花池等景觀小品,起到美化鄉村環境的效果。2)保留傳統農鄉村院落門前的菜園,形成傳承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方式,同時形成具有鄉土景觀特色的街巷空間。3)鄉村院落在滿足自身居住、生活需求的同時,與鄉村旅游產業相結合,鼓勵院落整治進行農家住宿、餐飲的功能加入,進一步提升院落空間經濟價值。花架整治意向圖鋪裝整治意向圖花池整治意向圖院落環境改造意向圖5.3庭院環境整治引導第六部分:田園風光及特色風貌保護1、田園風光保護2、特色風貌塑造92鄉村域環境保護控制圖農田風貌保護區生態林帶保護區公共空間控制區民居建設控制區控制區性質生態農業保護區自然景觀保護區社會交流空間保護區傳統文化保護區分區依據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社會交流頻率建筑特色評價及建筑質量評定分區劃分以現有農田為基礎,在保證基本農田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可適當置換用地林帶一級保護區林帶二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外延20米范圍)以主要街巷空間為主,依托數目、廣場共同構成需要保留的交往空間民居建設一類控制區民居建設二類控制區控制保護內容基本農田、重要試驗田經濟林木鄉村口空間、主要道路空間、重要集會場所傳統民居、建筑風格、色彩、體量1.田園風光保護第六部分93風貌景觀分區鄉村色彩引導墨綠,代表廣袤生態基地的顏色;土黃,道路及建筑色調;青灰,建筑j及主要道路主要色彩。農田風貌區特色林帶風貌區薰衣草景觀區農業設施景觀區農鄉村住宅景觀區94第七部分:鄉村民住宅設計及規劃引導1、設計理念2、規劃引導95一個鄰里單位51.設計原則①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②生態及可持續性原則主要是新技術的使用:第一,正確組合能源循環路徑,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太陽能熱水綜合系統和沼氣池利用。第二,建筑單體上,平面布局采用大進深,小面寬。主要房間南向,輔助房間北向;設計陽光房,充分利用陽光;建筑材料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