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微專題9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專題卷_第1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微專題9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專題卷_第2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微專題9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專題卷_第3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微專題9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專題卷_第4頁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微專題9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專題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題()外作與表態(2017·河北石家莊模擬黃河河段位于巴彥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間,幾十年來,由于上游來水來沙的改變及人類活動的影響,河道出現明顯變化。圖1示黃河臨河段位置,圖2示意1977~2014年黃河臨段河道長度及面積變化。據此完成1~3題。1~2014年,臨河段河道均寬度最小的時段()B.1995~2000年A~1995D.2005~2010年C~2005年2.1995~2000年,河臨河段()B.沙量大量增加.水位季節變化大D.流量顯著減小.結冰期明顯延長3.推測2005年間A.臨河段暴雨頻率減少B.上游水庫泄水量增大C.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率增加D.寧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答案1.C2.D3.B解析第1題河道平均寬度=道面/河道長度,從圖中可看出2000年河面積較小,而河道長度較長,河道平均寬度最小正確。第2題,從圖中1995~2000年,道長度變長,但河道面積卻在變小,說明徑流量顯著減小D正確。第3題,2005年,道面積增加、長度增加,徑流量增加,可能是上游水庫泄水量增大B項確;徑流量增加,臨-1-/8河段暴雨頻率應增加;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率增加對下游徑流有調節作用,但臨河位于黃土高原的上游;寧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臨河徑流量會減少。(2017·山東濰坊模擬)如為國長江某支流的一段河意圖,圖中①②兩點為河流水文固定監測點。據此回答~64.圖中①②兩處相比,河水流和含沙量的差異()A.①處流速快、含沙量小,②流速慢、含沙量大.①處流速快、含沙量大,②處流速慢、含沙量小.①處流速慢、含沙量小,②處流速快、含沙量大.①處流速慢、含沙量大,②處流速快、含沙量小5.在自然狀態下,多年之后,②兩處河水流速與往年同期()

道示題。相比A.①變快,②變慢C.都變快

B.①變慢,②變快D.都變慢6.艘采沙船在②處附近水域業時,發現從不同深度采上來的沉積物大小不同,不僅有大量細沙,還有較多的砂礫甚至鵝卵石。此處沙、礫共存的原因可能().該河流域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搬運能力強.該河段地勢起伏較大,水流急,侵蝕力強.該河段河道彎曲,流速緩慢,沙、礫一起沉積.該河流域降水季節變化大,河流流速變化大答案4.B5.A6.D解析

第4題讀圖可知,該處位于流曲流處,①處為凹岸,受水流慣性影響,流速快,河流的攜帶能力強,所以含沙量大,②處位于凸岸,屬于沉積岸,流速慢,流水攜帶泥沙能力弱,含沙量小,故選B項。5題在自然狀態下,多年以后,①處受沖刷,河道逐漸左偏,越來越寬,越來越靠近中心航道,水流流速加快,②處受淤積作用明顯,航道逐漸變淺,變窄,越來越靠近河岸,流速越來越慢,故選A項第題該處采沙船開采的泥沙是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與搬運作用無關,A錯誤。起伏大水流急,侵蝕作用強,不會有砂礫沉積,B項錯誤。流速慢,沉積物顆粒小,不會沙、礫一起沉積C錯誤。流域內降水季節變化大,流量大時沉積物顆粒大,流量小時沉積物顆粒小D項正。故選D項(2017·山東濰坊二模)同一時期海洋上形成的砂巖、頁巖、石灰巖在水平方向上是從淺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質時期內,海退是指海岸線向海洋推進,海進是指海岸線向陸地推進。如圖示意某海底在連續地質時期內形成的地質剖面。據此完成7~9題-2-/8解析

7.圖中①→④巖層的更替與該海岸線的變化對應正確的()A.①→②海退③→④海進B.①→③海進③→④海退C.②→③海退③→④海進D.①→②海進②→③海退8.甲、乙、丙、丁地質過程發的先后順序()B.丙乙丁.甲乙丙丁D.丁甲乙.乙丙丁甲9.③→④時期海岸線的變化可造成該()B.沿海低地多被淹沒A.河口土地鹽堿化加劇D.海水蒸發明顯減弱C.河口三角洲面積擴大答案7.B8.A9.C第7題根據題意①→③由砂、頁巖到石灰巖,表示由淺海變成深海,說明海洋面積擴大,故海進;③→④表示由石巖變成頁巖,由深海變成淺海,說明海洋面積縮小,故海退。第8題根據示意圖可判,先有甲褶皺的形成,然后發生斷裂形成乙斷層;接著斷層處發生丙侵入,在侵入過程中發生變質作用形成丁大理巖。第9題,③→④表示海退時期,說明陸地向海洋推進,故河流攜帶泥沙增多。(2017·山東教育質量保障聯盟模擬)澳沙漠中的波浪巖,是一塊巨大而完整的花崗巖體,早在25億年前就已經形成在西澳洲已成為地標。波浪巖名副其實就像一片席卷而來的波濤巨浪,波浪巖令無數的旅客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經過日積月累的風雨沖刷和早晚劇烈的溫差變化,漸漸地被侵蝕成波浪的形狀。據此完成10、11題。-3-/810.右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圖,上述波浪巖與圖中數字表示的巖石類型一致的)B.A①D.C③11.波浪巖的形成依次受哪些地作用的影()①固結成巖②化剝蝕③蝕搬運④地殼抬升⑤漿侵入B.⑤④②③.⑤①②④D.⑤①④③.⑤④③②答案10.C11.B解析第10題根據材料,圖示波浪巖屬于花崗巖,是巖漿冷凝形成的,屬于巖漿巖。根據右圖中箭頭方向,巖漿只能形成巖漿巖,只有一個向外的箭頭,所以④是巖漿,③是巖漿巖項正確,項誤。①由碎屑物堆積形成,是沉積巖,A項誤。②是變質巖,B項誤。第11題,結合材料信息分析,波浪巖是花崗巖,是巖漿侵入地殼上部冷凝形成,所以首先是巖漿侵入;后來地殼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風化、侵蝕搬運,形成現在的地貌狀況。所以依次所受的地質作用是⑤④②③項正確。沒有固結成巖過程A、C三錯誤。(2017·廣東揭陽模擬)崇明島位長江入海口,是我國第三大島,也是一個不斷增長的沙島。島上居民有“小暑曬霉正當時”的俗語。小暑時(7月日或8日)搬出家里的衣被等物品,放在陽光下暴曬,紫外線就會把其上的霉菌殺死,從而起到防病保健作用。下圖為崇明島東灘成陸線和大堤隨時間變化及島上某樓盤平面圖,據此完成12題。-4-/812~1998年中,崇明島灘陸地面積擴大最顯著的時段和原因()A.1949年海堆積B.1964年海堆積C.1976年流堆積D.1991年流堆積13.1998年新堤建成后就沒有再進行造堤工程,主要原因)A.長江的沉積作用增強B.長江的沉積作用減弱C.海水對崇明島的侵蝕增強D.海水對崇明島的侵蝕減弱14.甲、乙、丙、丁四種戶型的臺“小暑曬霉”效果最好的(北京時間()B.陽臺13:10A.甲陽臺12:00D.陽臺15:20C.丙陽臺14:05答案12.C13.B14.C解析第12題根據圖中不同年份大堤之間距離變化可判斷出來。島嶼陸地面積擴大是由于流水堆積作用造成的泥沙不斷堆積形成的。第13題,1998年大建成后就沒有再進行造堤工程,說明長江上游來沙減少,沉積作用減弱造成的。第14題,12:00太從正南直射,甲陽臺位于北側,得不到陽光;:10太陽位于西南,乙陽臺得不到陽光照射;15:20太位于西南,丁陽臺得不到陽光照射;14:05陽臺幾乎近于陽光直射。(2016·課標全國Ⅰ貝堤由死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在沿海地區經常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下圖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貝殼堤的分布。據此完成15~17題15.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海岸()B.海洋方向推進.向陸地方向推進D.反復進退.位置穩定16.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口處的泥沙,并在貝殼堤外堆積。由()A.形成新的貝殼堤-5-/8.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7.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的物質來源。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說明河流入海()A.位置穩定,泥沙沉積量小B.位置穩定,泥沙沉積量大C.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D.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答案15.C16.B17.D解析第15題貝殼堤是大量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所以,某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位置相對穩定,這樣大量的死亡的貝類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積而形成貝殼堤,故選C項。16,當一條貝殼堤形成后,海水搬運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積,意味著海岸線將向海洋推進,所以加大了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故選B項第17題由圖可知,渤海灣沿岸地區形成了多條貝殼堤,而且在多條貝殼堤形成的過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積,海岸線向海洋的方向推進,說明河流向入海口輸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積,導致海岸線多次變動,故選。18.(2017·山東濰坊上學期期末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挪威有“峽灣國家”之稱。挪威峽灣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挪威西海岸。深入大陸的峽灣既深邃又曲折。實際上它是一種狹長而曲折的海灣。寬不過一到幾公里。長約幾十到幾百公里。灣內最深的地方有一千米多深。夏季的挪威峽灣是旅游勝地。游客發現,峽灣兩側的高山頂部冰雪覆蓋,峽灣中部瀑布眾多,峽灣兩岸的村鎮很少。圖1示意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地分布狀況,圖2示該半島西海岸峽灣地貌形成過程。-6-/8(1)描半島西海岸峽灣地貌的形成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峽灣中多瀑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推峽灣兩岸村鎮很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評峽灣對挪威交通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冰侵蝕形成(U形)谷地,后氣候變暖,冰川消退,海面上升,底部被海水入侵淹沒,而形成峽灣。(2)受暖、西風影響大,又處山地迎風坡,雨水充足,加之高山冰雪融水多,形成眾多河流;峽谷兩岸多懸崖峭壁,河水跌落,形成眾多瀑布。(3)冰川侵蝕形成的U形,兩岸陡峭,平地很少;兩岸多高山、峭壁,經常有落石和雪崩,不宜居住。(4)利:灣眾多,有利于建港發展海運;峽灣深入內陸,溝通東西水上交通。弊:東西走-7-/8向,阻斷南北陸上交通。18.(2017·江西4月質量監測)下圖是新疆和田區位略圖。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為變質巖,其礦體分布在海拔4000米上的昆侖山高山地區,乙處河灘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節。讀圖回答問題。(1l)結地形條件,說明甲處狹長區域沒有冰川分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說明乙處河灘玉石富集的外作用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秋季成為乙處最佳拾玉節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地勢低,氣溫偏高;形封閉,水汽不足。(2)(含玉石的)巖體經過風化(蝕或外力破壞),經過河流搬運向游運動),到達地形平緩處(乙處,(玉石發沉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